论文投稿百科

心理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6-30 23:00:21

心理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上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都要求我们写一篇论文,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前不能忽略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的选题,好的题目是一个好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一) 1.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2.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4.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5.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8.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9.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0. 创新 教育 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11.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 报告 12.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13.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15.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二) 1.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2.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4. 高中生自尊研究 5.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 儿童 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6.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8.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9.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10.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11.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12.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14.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15.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16.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7.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18.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19.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20.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 方法 体系的研究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三) 1.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2.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3.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7.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8.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9.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10.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1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13. 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4. 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15.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3.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的有哪些 4. 关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我举个例子:论中小学校教育中孩子的XX心理过程——以XX学校为例首先确定目标人群,第二,心理过程的一个分析点第三,限定调查范围基本这样就可以了。你也可以调查公司啦,事业单位啦。之类的随便你发挥了。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

2、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

3、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

4、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

5、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

6、心理与语言

7、心理与文化

8、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

9、进化心理学述评

10、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11、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述评

12、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

13、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

14、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

15、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价值的研究2、论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3、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4、批判性思维在篮球心理战术中的应用研究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6、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7、心理暗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绘画疗法在儿童车祸心理创伤治疗中的应用9、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10、论趣味心理要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1、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12、ZS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应用研究13、空巢老人社区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心理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你自己不会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没教你吗?

毕业生心理状态与语文复习课结构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女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探因及防范对策浅谈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论心理的运动规律_心理学论文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_心理学论文更多: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X李晓东1 ,庞爱莲1 ,林崇德2(1. 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长春130024 ;2. 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 要: 用实验法研究了328 名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无论结果为成功还是失败,中小学生都一致认为努力的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喜爱和同伴的欢迎,能力低又不努力的学生最不受教师和同伴的喜爱。(2) 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对其归因有影响,中小学生可以为得到教师及同伴的认可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关键词:归因;成就中图分类号:C91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5184 (2003) 04 - 0034 - 051 问题提出归因理论在过去30 年里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归因理论看来,学生将自己的学业成败归因于能力还是努力具有重要的动机意义,它将影响学生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以及是否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以往关于归因的研究主要侧重的是学生或教师的个人信念,强调原因知觉的个人心理内部结果。近来归因理论的新发展是将归因不仅看作是一种个人内部(int rapersonal) 的动机理论,而且是一种人际之间(interpersonal) 的动机理论。正如Weiner[1 ]指出的:成就情境中的成功与失败不是发生于真空中的,相反,存在一个丰富的社会情境,它既影响成就表现也受成就表现的影响。这个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同伴和父母,他们因学生的成就表现快乐或伤心,表达他们的愤怒和同情,给予奖励、惩罚、帮助或忽视。学生就自己的成就表现也应向这些重要他人有所交待,这就是所谓公开的归因。由于人们对事件的原因知觉会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因此行动者会有意识地去影响观察者的原因信念。但要有效地控制他人的反应,需要了解指导这些反应的某些心理机制或原则。如,当对一些负面的个人事件做出公开解释时,个体需要了解哪些理由可以开脱,并从中选择一种更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人们必须能够理解和预测不同的理由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应及知觉的[2 ] 。学生也可能为了获得教师或同学的喜爱或同情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必须了解教师或同学的原因信念,如他们是喜欢高努力的学生还是喜欢高能力的学生等。通过印象整饰策略来促进社会认可,学生必须做到:第一,意识到他人的价值或期望是什么;第二,以一种与他人价值或信念一致的方式呈现自己[3 ] 。J uvonen[4 ]等人对美国及芬兰中小学生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原因信念知觉存在年级差异,学生向教师或同学做出的归因倾向与其原因信念知觉是一致的。这种结果是否符合中国学生的情况呢? 因为价值信念问题常常是受文化因素影响的。经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文化非常强调努力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大都强调要用功读书,这种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认同努力并喜欢努力学习的同学。同时,中国人是他人取向的,为了保全面子,维护自尊,学生应该倾向于做努力不够、运气不好等归因而不是威胁自尊的能力不足归因。为验证以上观点,本研究将以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他们对成功和失败两种成就结果下教师和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即在他们眼中教师和同伴更喜欢哪一类学生:高能力还是高努力? 教师和同学的价值信念有差异吗? 为了博得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学生倾向于做何种归因呢? 这种归因会否因为观众(教师或学生) 不同而有所不同?2 研究方法2. 1 被试被试来自长春市一所普通小学和一所普通中学。其中小学4 年级学生97 人(其中女44 人,男53 人) ,平均年龄11. 09 岁,小学6 年级学生114 人(男63 ,女51 人) ,平均年龄13 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第23 卷总第88 期心理学探新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2003 年第4 期X 基金项目: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课题©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人(男64 人,女53 人) ,平均年龄14. 95 岁。2. 2 工具及施测程序采纳J uvonen 和Murdock 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在一次重要的考试结果出来后,会怎样向教师或同学解释。具体描述如下:请想象一下,你在一次重要考试中考得特别好(不好) 。你的老师和同学很想知道为什么你会考得这么好(不好) ? 你要给他们一个解释。为了与老师和同学(这些同学在班上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友好相处,你给出下列解释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成功的情况下,能力、努力、运气和难度分别描述为:“我擅长学习这些东西”,“考试前我做了认真的复习”“, 我只是运气好”“, 这次考试比较简单”。在失败的情况下,能力、努力、运气和难度分别描述为:“我不擅长学习这些东西”,“考试前我根本没复习”“, 我只是运气不好”“, 这次考试太难”。要求分开老师和同学作答,6 点评分。1 表示极不可能,6 表示极可能。第二部分是考察教师和同伴喜欢的学生类型是否不同。按能力和努力的高低描述了四类学生,如“大家都知道王小红(王大刚) 学习非常努力。她(他) 上课时总是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王小红(王大刚) 很聪明所以学习对她(他) 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她(他) 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差成绩) ”。故事中描述的学生与被试性别一致,要求被试分别就教师和同学对其喜欢的程度做出判断。6 点评分,1 表示非常不喜欢,6 表示非常喜欢。四类学生的描述各占一页纸,按随机顺序排列。每个学生只对一种结果进行判断。如果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回答的是成功的情况,在实验的第二部分就回答失败的情况。由心理系研究生担任主试,集体施测。班主任回避,学生匿名作答。所有数据均用SPSS for win10. 0 软件包处理。3 结果3. 1 中小学生对教师和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见表1 。为了解在成就结果相同的情况下,教师和同伴喜欢的学生类型是否不同,将分别就成功和失败情境进行3 (年级) ×2 (性别) ×4 (学生类型) 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中年级与性别为被试间变量,学生类型为被试内变量。结果如下。3. 1. 1 结果为成功时教师喜欢的学生类型 努力和年级之间主效应显著, F(1 ,144) = 182. 390 , p <0. 001 ; F(2 ,144) = 3. 57 , p < 0. 05 。努力和年级存在交互作用, F(2 ,144) = 4. 414 , p < 0. 05 ,努力与能力存在交互作用, F(1 ,144) = 4. 963 , p < 0. 05 。能力主效应不显著, F(1 ,144) = 1. 598 , p = 0. 208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 ,144) = 0. 264 , p = 0. 608 。由于努力和年级、努力与能力存在交互作用,需作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均认为教师喜欢努力的学生,无论能力高低,高努力的学生总是更受教师的喜爱(高能力时: F(1 ,159) = 103. 898 , p < 0. 001 ;低能力时: F(1 ,149) = 153. 343 , p < 0. 001) ;当学生付出了高努力时, 其能力高低并不影响教师的喜爱度,F(1 ,153) = 0. 426 , p = 0. 515 ;而当学生不努力时,高能力的学生比低能力的学生更受教师的喜爱,F(1 ,152) = 7. 839 , p < 0. 01 。3. 1. 2 结果为成功时同伴喜欢的学生类型 努力和能力之间主效应显著, F(1 ,144) = 83. 968 , p <0. 001 ; F(1 ,144) = 3. 963 , p < 0. 05 。年级和性别之间主效应不显著, F(2 ,144) = 0. 761 , p = 0. 469 , F(1 ,144)= 0. 974 , p = 0. 325 。努力与性别交互作用显著,F(1 ,144) = 4. 415 , p < 0. 05 ,努力与能力交互作用显著, F(1 ,144) = 4. 562 , p < 0. 05 。由于努力与性别、努力与能力存在交互作用,需要作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总是更喜欢努力的学生,男生: F(1 ,80) = 27. 478 , p < 0. 001 ; 女生: F(1 ,68) =66. 640 , p < 0. 001 。高努力的学生更受女生的喜爱, F(1 ,148) = 4. 034 , p < 0. 05 ;而对低努力学生,同伴喜爱度没有性别差别。对于高努力的学生,其能力高低不影响同伴的喜爱度, F(1 ,153) = 0 , p = 1 ;对于低努力的学生, 能力高低则影响同伴喜爱度,F(1 ,152) = 8. 358 , p < 0. 01 ,高能力学生更受欢迎。无论能力高低,努力的学生都更受同伴的欢迎,高能力时, F(1 ,159) = 49. 747 , p < 0. 001 ; 低能力时,F(1 ,149) = 68. 726 , p < 0. 001 。3. 1. 3 结果为失败时教师喜欢的学生类型 努力主效应非常显著, F(1 ,155) = 269. 489 , p < 0. 001 ,高努力的学生比低努力的学生更受教师的喜爱;性别主效应显著, F(1 ,155) = 11. 004 , p < 0. 01 ;男生比女生更受教师的喜爱;能力主效应不显著, F(1 ,155)= 0. 01 , p = 0. 976 ;年级主效应不显著, F(2 ,155) =1. 743 , p = 0. 178 。能力与年级交互作用显著,F(2 ,155) = 4. 441 , p < 0. 05 ,简单效应分析发现,4 年级时,教师对高低能力的学生喜欢程度没有差别,F(1 ,50) = 1. 992 , p = 0. 164 ;6 年级时,教师更喜欢第4 期李晓东等 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35©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高能力学生F(1 ,52) = 5. 996 , p < 0. 05 ;8 年级时,教师对高低能力的学生喜欢程度没有差别, F(1 ,56) =0. 816 , p = 0. 370 。3. 1. 4 结果为失败时同伴喜欢的学生类型 努力主效应显著, F(1 ,155) = 98. 476 , p < 0. 001 ;性别主效应显著, F(1 ,155) = 5. 82 , p < 0. 05 ,男生比女生更受同伴的喜爱。努力与年级交互作用显著, F(2 ,155)= 4. 113 , p < 0. 05 ; 努力与能力交互作用显著,F(1 ,155) = 25. 404 , p < 0. 001 。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各年级同伴都喜欢努力的学生。高努力时能力的简单主效应显著, F(1 ,161) = 14. 297 , p < 0. 001 ,低能力学生比高能力学生更受同伴的喜爱;低努力时能力的简单主效应显著, F(1 ,163) = 10. 683 , p < 0. 01 ,高能力学生比低能力学生更受同伴的喜爱。无论能力高低,高努力的学生总是更受欢迎(高能力时: F(1 ,166) = 19. 508 ,p < 0. 001 ;低能力时: F(1 ,161) = 100. 022 , p < 0. 001) 。表1 学生对教师及同学价值信念的知觉年 级高能力高努力教师同学低能力高努力教师同学高能力低努力教师同学低能力高努力教师同学成功时 4 年级…x 4. 41 4. 21 4. 31 3. 87 3. 46 3. 36 3. 36 2. 97s 1. 60 1. 44 1. 38 1. 40 1. 65 1. 42 1. 48 1. 50 6 年级…x 4. 49 3. 87 4. 64 4. 05 3. 09 3. 18 2. 58 2. 87s 0. 96 1. 14 1. 11 1. 34 1. 04 1. 11 1. 27 1. 17 8 年级…x 4. 11 3. 86 4. 23 3. 91 2. 77 3. 04 2. 54 2. 75s 1. 15 1. 15 1. 29 1. 28 1. 19 1. 29 1. 09 1. 12失败时 4 年级…x 4. 76 4. 20 5. 20 4. 65 3. 80 3. 82 3. 88 3. 77s 1. 16 1. 04 1. 13 1. 13 1. 11 1. 16 1. 38 1. 33 6 年级…x 5. 02 4. 32 4. 75 4. 68 3. 83 3. 42 3. 34 3. 00s 0. 82 1. 03 1. 24 1. 16 1. 03 1. 18 1. 27 1. 29 8 年级…x 5. 21 3. 98 5. 14 4. 40 3. 56 3. 61 3. 84 3. 37s 1. 01 0. 64 1. 11 1. 03 1. 10 1. 25 1. 13 0. 983. 2 观众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学生面对不同观众所做的归因2。观众(教师或学生) 为被试内变量,年级和性别为被试间变量,分别就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种原因及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 做2 ×3 ×2 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时做出能力归因的观众主效应显著,F(1 ,160) = 28. 024 , p < 0. 001 ,学生更愿意向同伴做能力归因;无年级及性别差异,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做努力归因方面,观众主效应不显著,无年级与性别差异,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做运气归因方面,观众主效应显著, F(1 ,160) = 21. 108 , p < 0. 001 ,表明学生更可能向同伴做出运气解释;年级主效应显著,F(2 ,160) = 3. 726 , p < 0. 05 ,事后比较(LSD) 表明4 年级与8 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显著(X4 - X8 = - 0. 626 , p< 0. 01) ,表明8 年级学生更愿意做运气解释。在做任务难度归因方面,观众主效应显著, F(1 ,160) = 21. 265 , p<0. 001 ,学生愿意向同学做出任务简单的解释;年级主效应显著, F(2 ,160) = 4. 647 , p = 0. 011 ,事后比较(LSD) 表明,4 年级与8 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X4- X8 = - 0. 674 , p < 0. 01) ;6 年级与8 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X6 - X8 = - 0. 561 , p < 0. 05) ,8 年级的学生更愿意做出任务简单的解释。失败时, 做能力归因的观众主效应不显著,F(1 ,254) = 0. 0839 , p = 0. 361 ;无年级与性别差异,各交互作用不显著;做出努力解释的观众主效应不显著,年级主效应显著, F(2 ,153) = 9. 047 , p < 0. 05 ;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F(2 ,153) = 16. 398 , p =0. 001 。分开年级做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于4 年级来说,性别差异显著, F(1 ,39) = 4. 973 , p < 0. 05 ,女生比男生愿意做努力归因;6 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F(1 ,58) = 0. 191 , p = 0. 664 ; 8 年级性别差异显著,F(1 ,56) = 13. 318 , p = 0. 001 ,女生比男生愿意做努力归因。做运气归因时,观众主效应显著, F(1 ,153)= 25. 635 , p < 0. 001 ,学生更愿意向同伴做出运气不佳的解释;年级主效应显著, F(2 ,153) = 6. 665 , p <0. 01 ,事后比较(LSD) 发现,4 年级与6 年级之间差异显著(X4 - X6 = - 0. 669 , p < 0. 05) ,6 年级学生比4 年级学生更愿意做运气不好的解释。做任务难度归因时,年级主效应显著, F(2 ,154) = 3. 356 , p <0. 05 ;观众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F(2 ,154) =3. 142 , p < 0. 05 。简单效应分析表明,4 年级和8 年级观众效应不显著,6 年级观众效应显著, F(1 ,58) =7. 864 , p < 0. 01 ,对于6 年级学生来说更倾向于向36 心理学探新2003 年©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同学做出任务难的解释。表2 学生面对不同观众所做的归因年 级能 力教师同学努 力教师同学运 气教师同学任务难度教师同学成功时 4 年级…x 2. 26 2. 62 3. 74 3. 72 1. 94 2. 21 2. 75 3. 52s 1. 36 1. 36 1. 46 1. 62 1. 27 1. 47 1. 53 1. 48 6 年级…x 2. 51 2. 61 3. 50 3. 85 2. 20 2. 83 3. 07 3. 43s 0. 96 1. 37 1. 34 1. 29 1. 29 1. 51 1. 50 1. 59 8 年级…x 2. 14 2. 88 4. 31 4. 44 2. 37 2. 98 3. 59 4. 03s 1. 20 1. 50 1. 42 1. 43 1. 61 1. 56 1. 22 1. 31失败时 4 年级…x 3. 69 3. 76 5. 07 4. 76 2. 46 2. 76 4. 29 4. 31s 1. 64 1. 41 0. 95 1. 28 1. 66 1. 54 1. 52 1. 37 6 年级…x 3. 70 3. 78 4. 37 4. 20 2. 88 3. 70 3. 47 3. 90s 1. 27 1. 43 1. 38 1. 37 1. 26 1. 55 1. 50 1. 47 8 年级…x 3. 48 3. 22 4. 31 4. 31 3. 26 3. 95 3. 83 3. 67s 1. 19 1. 33 1. 27 1. 27 1. 32 1. 57 1. 17 1. 324 分析与讨论4. 1 中小学生对教师和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本研究发现无论结果为成功还是失败,中小学生都一致认为努力的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喜爱和同伴的欢迎,能力低又不努力的学生最不受教师和同伴的欢迎。在强调努力这一点上,教师和学生的价值信念是一致的。J uvonen 等发现聪明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最受8 年级学生欢迎的结果在本研究中未能得到验证。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取向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征是重视教育、强调努力。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常常用一些强调努力的谚语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如“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等。努力被认为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重要的品质。学生被教导为要对自己的学业表现负责,如果学业失败那是因为不够努力;如果学业成功是因为努力的结果。在学校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常被树立为榜样。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中国儿童形成对努力的认可。J uvonen 等人将其所发现的8 年级学生贬低努力价值的现象解释为青少年期对成人价值的一种反抗,是独立和自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会提高青少年在同伴中的地位。我们的研究未能发现青少年与成人价值观不一致的现象,也可能是中国学生出现自主的要求晚于西方青少年造成的。例如Feldman 和Rosenthal[5 ]要求香港、澳大利亚及美国的10 、11 年级学生填写一项关于他们希望在什么年龄达到行为自主的问卷。结果发现总的来说对自主的期待晚,对个人主义、外在的成功和个人能力的评价较低,但对传统和亲社会行为评价较高。未来的研究可针对高中生及大学生进行以检验这种假说。4. 2 观众对学生归因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就考试结果向教师和同伴做公开归因时都倾向于做努力归因,这正好与他们所知觉到的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吻合,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或期望是什么,并以与他人价值或信念一致的方式呈现自己。J uvonen 等发现的8 年级学生倾向于在失败时向教师做低能力归因在这里也没有得到验证。我们发现中小学生即使在失败时也仍然主要归因为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这样可控的内部原因可以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能力上引开,从而达到保全面子、避免受到公开嘲笑的目的。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也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中国人是非常重视面子的,中国社会也是一个爱面子的社会。面子是一个经社会认可的自我,是一种社会尊严。通常令人感到面子上过不去的情形是个体的才能、品行及声望受到挑战,在公开场合暴露出自己弱点的时候[6 ] 。而公开地向教师和同伴对自己失败的结果做出解释,显然是一种暴露自己弱点的情境,为维护自己的社会尊严,从印象管理的角度讲,学生就倾向于做出努力归因。J uvonen 曾提出学生将失败结果归因为能力低会从中受益,因为这样就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这种解释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学生。因为中国学生很小的时候就被教师和家长教导,一个人是可以通过刻苦努力获得高能力的,因此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仍然意味着没有努力,并且还会伤害自尊心,这样做的弊端远大于归因于努力不足,所以中国的学生在失败时仍倾向于努第4 期李晓东等 中小学生对教师及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37©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力归因。尽管本研究发现的结果与J uvonen 等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但同样说明了归因不仅是一种个人内部心理过程,它同时具有社会功能,中小学生可以为了获得教师及同伴的认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本研究的其他发现也说明了这一点。例如,成功时学生愿意向同伴而不是教师做能力归因,因为教师喜欢谦虚而不是骄傲自大的人,而同伴则崇拜高能力的同学。另外学生更倾向于对同伴而不是教师做运气和任务难度这样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因为这种解释不仅难于被教师接受而且往往还会招来教师的批评。本研究主要发现的年级差异表现在8 年级学生要比4 、6 年级学生更愿意将成功归因为运气好和任务简单。一般来说,中学生应该比小学生具有更多的印象管理知识、更加关注自我价值,在成功时应该更倾向于做自我增强归因而不是自我保护归因。我们分析这可能是由于8 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考试难度加大,考试也不局限于书本及教师讲过的东西,考试时恰好碰到复习过或知道的知识的情况也是有的。因为取得好成绩从而认为任务简单也是合理的。而小学生一般考试难度不大,考试范围也很有限,考得好与不好主要与是否努力有关,因此他们相对来说较少将成绩归因于运气和难度。由于J uvonen 等的研究里只对8 年级学生考察了能力、努力、运气和考试公平等归因,没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无法与之比较,这一结果有待其他研究进行验证。参考文献[1 ] Weiner B.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theories of mo2tivation from an attributional perspective[J ] . EducationalPsychology Review , 2000 ,12(1) :1 - 14.[2 ] J uvonen J ,Murdock T B. How to promote social ap2proval : EEEeffect of audience and outcome on publiclycommunicated attributions [ J ] . 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 , 1993 ,85 (2) :365 - 376.[3 ] J uvonen J , Murdock T B. Grade - level differences in thesocial value of effort : implications for self - presentationtactics of early adolescents [ J ] . Child Development ,1995 ,66 :1694 - 1705.[4 ] J uvonen J .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attributional face -saving tactics among early adolescents [ J ] . EducationalPsychology Review , 2000 ,12(1) :15 - 32.[5 ] Feldman S S , Rosenthal D A. Age expectations fo be2havioural autonomy in Hong Kong , Australian and Amer2ican youth :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variables and adoles2cents’values [ J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1 ,26 (1) :1 - 23.[6 ] 郭为藩. 自我心理学[M] . 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6.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Perception on the Value Bel ief sof their Teachers and Peers and its Effects on AttributionsLi Xiaodong1 ,Pang Ailian1 ,Lin Chongde2(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24 ;2.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Abstract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ercep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n their teachers and peers’value beliefs us2ing experimental methods. Ss were 328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 (1) no matterwhat the outcome was : success or failure , students believed that both teacher andpeer liked the high effort student most , low abilityand low effort student least . (2) The perception of students on their teachers’and peers’value beliefs had influenced on students’at2tributions. Students could make self - serving attribu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approval of teachers and words :attribution ; achievement38 心理学探新2003 年©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这种论文一般都不让复制的!排版也不好弄~我这里有10几篇,都传不上来,你要是要的话可以给我发邮件索要!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谈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中图分类号:C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146-03

一、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或者杀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每每激起社会极大反响。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当前,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央文件的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许多高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从确定学生心理危机的排查标准以及排查频率,到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后的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乃至到发生恶性危机事件后学校的各种应对举措等,都有比较完善的规定和流程。但是,不容乐观的情况是,当前高校中学生自杀以及相关的心理危机恶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表明高校在预防学生心理危机方面的工作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么有成效。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每当高校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后,校方在善后工作的处理方面通常都做得比较及时和到位,但是,这只是对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是被动的应对,并不能挽回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也不能减缓学生家属心中巨大的心理伤痛。因此,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更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上。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探究

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其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学生如果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生理残疾,治疗周期长或者难以治愈,本人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时,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2.心理因素

(1)个性特点。通过对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的分析发现,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的学生,常常封闭自己、压抑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易选择独自承受,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与支持,或者主观认为没有谁可以帮助自己,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等,导致本人缺乏社会支持,时常感到极度孤独绝望,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易出现心理危机。

(2)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Ellis)认为,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人们对事件不正确的、偏激的认识,称之为非理性观念。非理性观念具有绝对化、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和灾难化(糟糕之极)三大特征。如我必须考上研究生、我一定不能失败、竞选班干部失败让我丢尽了人、被恋人抛弃我的人生全完了等等。头脑中大量充斥着非理性观念的学生,在看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容易钻牛角尖,出现心理危机。

(3)精神疾病。患有比较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如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学生,会比心理正常的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紧张、恐惧、担忧、压抑、痛苦、绝望等不良情绪,这部分学生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出现心理危机的概率却很大。

3.社会因素

(1)学业与考试压力。大学的专业学习内容在深度以及广度上都远远超出中学的课程,有些学生上大学后,会因为难以理解所学专业内容而导致对考试挂科的极度担忧,在考试季节即将来临前夕整日紧张焦虑、坐卧不安,感到极度绝望。有些学生因为害怕难以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害怕拿不到学位文凭而惶惶不可终日。结果一旦他们最害怕出现的情况变为了现实,他们就很容易心理崩溃,发生心理危机。

(2)家庭经济贫困。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贫困生通常比非贫困生更多地体验到来自于生活的艰辛。在当前的大学校园,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学生和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共处在一起,彼此在消费能力与消费行为上的强烈反差使得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受到非常大的心灵冲击,出现深深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导致负性情绪体验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过长;而且,有许多贫困生的亲人还存在光宗耀祖的封建思想,将兴旺整个家族的重责大任托付在他们身上,为此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得活出个样儿来,才能对亲人有所交待。一边是亲人殷殷期待的目光,一边又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种内心的不平衡使得有些贫困生感觉活得特别累,认为命运对他们特别不公平,为此怨天尤人、痛苦万分。由于他们在上大学期间很难迅速摆脱家庭经济贫困的阴影,因此他们心理上的失衡也将长期存在,这些都会为随时出现心理危机埋下隐患。

(3)家庭矛盾和突发变故。有的大学生自认为与家庭的矛盾非常尖锐,不可调和也无法解决,为此非常痛苦和绝望,承受不了的时候,容易产生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的想法。有的学生因为近期内遭受突发事件的刺激过于突然和强烈,超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措施

2011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只有预防,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学生的生命和健康,才可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益。那么,高校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持续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西方有一句谚语:“事先预防总比事后遗憾好。”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平时就掌握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调节能力,当生活中的烦恼或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就比较容易平稳度过,不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心理健

康知识的普及,覆盖面要大,宣传频率要高,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保证宣传普及的质量。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心理健康课,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定期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收到了相当不错的预防效果。

(2)加强对校园各类相关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大学校园中,有一些工作人员每天与学生亲密接触,如果他们能够掌握足够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一些学生心理危机出现时的危险征兆,那么就有利于对出现心理危机学生的及早发现。因此,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定期对这些工作人员展开培训。这些人员主要包括学生辅导员及班主任、学生宿舍管理员、专业课任课教师以及行政人员等。

学生宿舍管理员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在一起,对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有些学生有了烦恼也会找他们聊聊天。学生宿舍管理员一般都是学校雇佣的临时工,通常文化程度比较低,但对于日常行为异常的学生,他们通常根据生活经验能发现学生的反常,但是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有时候会热心帮倒忙。因此,定期培训宿舍管理员,可以有效地做到学生心理危机的及早发现,为随后的应急干预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高校的学生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大多数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虽然他们工作热情高,关心学生,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储备,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地应用谈话的技巧,有时候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谈话该从哪个点切入进去以及怎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因此,高校要积极想办法,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能够有机会定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专业培训,充实他们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并在此支撑下有效地开展工作。

2.定期开展心理危机排查

在当前的高校,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出事了,但是在心理咨询中心却查询不到该生曾经来访的记录。调出该生刚入大学时的心理普查记录,结果也往往属于正常范围内。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一是学生本身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由于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羞耻感而加以掩饰,怕别人知晓,因此他不会前往心理咨询中心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回答心理普查问卷时也不会以诚实的态度作答,导致心理咨询中心难以发现此类学生;二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不一定只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出现。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学生这些心理危机的苗头呢?这就需要高校尽可能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多方位宣传心理咨询中心,鼓励学生学会寻求帮助,把各种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另外,高校应每年对各年级学生开展一次心理普查,每个月开展一次心理危机排查,筛查出重点人群,并随后把他们约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面谈咨询,可以做到及早发现并消除危机隐患。

3.及时归纳总结危机事件

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从中可以发现具有哪些特征的学生易出现心理危机。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通过对几年来出现的恶性危机事件总结分析发现: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成为心理危机易感人群,找不到工作、难以拿到学位文凭等,如果与情感问题、家庭矛盾等诸多问题堆积在一起,就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叠加效应,最终压垮学生,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通过总结分析危机事件,可以使我们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防止负面情绪在学生心理无限堆积和放大。

4.在事故易发场所张贴生命救助海报

通过对高校多起校园心理危机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在高校的校园,有一些特殊的场所通常会成为学生选择轻生比较集中的地点。因此,建议高校有关部门在这些地方可以张贴一些有助于挽救生命、激起人求生求助欲望的生命救助海报,内容可以是铭言,或励志、温馨的话语,也可以是漫画或图片,同时附上学生可以选择求助的有关校内外的心理危机求助电话。比如国内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电话热线,本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地址、网址等等,有助于即将采取轻生行动的学生看到后,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重新燃起求生求助的希望,为挽救学生生命留下一线生机。

5.要及时防范模仿效应的发生

当今社会,报纸、网络、电视、电话通讯等媒体高度发达,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迅速,导致由此而产生的模仿效应不断发生。例如:2010年春季,媒体报道了福建省南屏县凶手杀害8名小学生的恶性事件后,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全国其他地方也相继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残害幼儿的恶性犯罪事件。同样地,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一旦被媒体披露,在短期内很可能会对其他高校中那些正徘徊在生死关头的学生形成“榜样”的效应,导致他们也选择下定决心并采取同样的行为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每当媒体报道大学生或者社会名人的自杀或他杀等恶性事件时,高校应迅速采取行动,在本校立即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并做好学生情绪的安抚工作,防范连锁反应的发生,做到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在先。

6.持续不断地提升心理辅导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人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对这些个案的处理通常也是非常棘手的,只有非常富有经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超的资深心理咨询教师才能做到比较迅速地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好较快地得以解决。要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心理辅导专职人员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素养。为此,高校每年均应制订出明确具体可行的心理辅导专职人员进修计划,保证每个专业人员定期学习进修的经费,并给予每个专业人员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在固定培训经费的保证下,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专长以及兴趣,选择合适自己的专题或方向进行深入学习,不断提升专业修养,不断提高辅导质量。

总之,要有效地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浮躁、不敷衍,将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落在实处,做细做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效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

大学优秀心理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价值的研究2、论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3、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4、批判性思维在篮球心理战术中的应用研究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6、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7、心理暗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绘画疗法在儿童车祸心理创伤治疗中的应用9、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10、论趣味心理要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1、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12、ZS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应用研究13、空巢老人社区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我举个例子:论中小学校教育中孩子的XX心理过程——以XX学校为例首先确定目标人群,第二,心理过程的一个分析点第三,限定调查范围基本这样就可以了。你也可以调查公司啦,事业单位啦。之类的随便你发挥了。

这个到时候会根据自己选的论文指导老师有关系的啊 老师手上有研究课题的话 这样会比较好 就会有现成的问卷啊

地理科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看在什么地方。1、如果还是在学校内,获奖者是本科要考研、硕士要考博,那可以跟想考的导师提一下,这是资本,最起码也能证明本人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是真正下了功夫,或者其中的一些内容符合了评委们的理念,在做学问上,或者论文的撰写能力上是超出大部分同学的;2、如果是分配参加工作,那好处不大。接收单位在意的是求职者在校期间有没有处分,是不是*员、是不是优秀毕业生、是不是干部等。其他的如优秀论文、校级奖学金、演讲比赛获奖等,没什么用处。但是如果两个求职者的学历、其他条件等都差不多,二选一的话,这也会是你的优势。

每天打开电脑打开网页都有一种特别魔幻的感觉。你曾经在儿时疯狂设想过的种种不靠谱的想法,总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被人当成是救国救民的大事在一本正经地讨论。比如牟其中老师的理想是,在喜马拉雅山上炸个五十公里的口子,引进南太平洋的暖风,把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后来葛优把这个段子弄到《不见不散》里了。当时电影院里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真敢想啊。 又比如——把渤海之水引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上。这是一些专家最近刚刚开研讨会后给出的建议,还言之凿凿说6年内即可实现。恐怕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海水在沿海地区引发的土地盐碱化尚未解决,假如海水到了内地,盐碱化只有更严重。而且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形地貌,即便增加地表径流,也未必能够增加蒸发量。 蒸发量大,不等于降雨量大。当年在新疆腹地的湖比如说罗布泊,1942年时尚有3000平方公里水面,1972年以后干涸。罗布泊的面积够大,但也没能影响新疆的降雨量。罗布泊干涸在于塔里木河的的流入量急剧变小。整个塔里木河,水库有130多座,抽水泵站有400多个。这才是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不是说没有地表径流,而是人为破坏了地表径流,导致水资源未被科学利用。新疆不是洪水多发区,建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电。现在水少了,又酝酿从东部调水,这种思维不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犯了一个错误,不从根子上找原因,而是要再犯一个错误去弥补前一个错误的窟窿,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大家可以想想看,偌大的一个中国地图上,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就是两个大渠,从丹江口和扬州调水到北京。如果再加一条引渤入新工程,又是一条大渠,而且与我国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基本特征相矛盾。从运输条件上看,势必消耗大量电能。专家说的利用落差以海水发电基本不可行,如果他们愿意看看涡轮机的构造,肯定后悔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再来说淡化的事情。虽然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每天依然只能生产大约50万吨的海水,主要用于沿海的工业企业,总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一。这个数字比较少,是因为淡化海水的定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并未形成。南水北调到京每吨水的成本已经10元左右,调来的淡水比本地地下水贵多了。北京前一阵子还在研究海水淡化入入京的问题,但淡化水比调水更贵,只好暂时搁置。新疆这个问题更复杂,调海水既有距离成本,又有淡化成本,只能是贵上加贵。 再者,渤海湾污染严重,是半封闭的海域,流动性很差,本来淡化成本就很高。世界上淡化水做得好的地方,基本都是在海水比较干净的地方淡化。如果把渤海海水调到新疆,淡化时产生的浓盐水,以新疆的排污净化体系而言,根本无法承受,成本又比上述分析更高。假如开放水价,那对用水居民和企业来说,算是个天文数字了。 专家们拍大腿拍脑袋的时候,心里基本上不算账,好多人都是张嘴就来,按照主办方规定的议题鼓掌通过,完全不考虑实际上的可行性。这种水平跟牟其中老师差别也就不大。什么给“长城贴瓷砖、给太平洋装栏杆、给赤道镶金边”的主意都能想出来。这种主意本来主要是去忽悠领导的,被媒体一报道,就变成忽悠人民了。广大人民群众一定不要被这一小撮的专家忽悠了。

地理地质论文包含地质勘查论文,地理信息论文...关键词:MAPGIS;测绘地图 1.概述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球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评价、建模和...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五、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六、正文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 七、结论 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3.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八、致谢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里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九、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1.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2.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3.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十、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文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论文题目

浅论《边城》的生命理想和艺术风采一、《边城》的创作背景二、《边城》承载的生命理想1.“地域故土”的眷念与失落2.寻觅中的“理想家园”3.翠翠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性格三、《边城》的艺术风采1.简练凝洁的叙述方式2.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3.雅俗交融的语言对话4.和谐优美的人景合一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选题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文学理论部分四、美学部分五、现代文学部分六、古代文学部分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八、语言学概论部分九、外国文学部分十、民间文学部分十一、古代汉语部分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爱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毕业论文题目推荐如下:

一、企业管理论文最新题目:

1、管理改进措施对肯尼亚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在马达加斯加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3、投资者情绪对于行业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及传播机制。

4、研发跳跃与运营效率关系研究——环境动态性、环境合宜性以及认知复杂度的调节效应。

5、环保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破产威胁与高管团队断裂带的调节效应。

6、基于电商代运营的供应链渠道策略选择研究。

7、员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对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研究。

8、基于竞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函数构建研究。

9、董事会秘书激励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董事会秘书“能力”与“权力”的调节作用。

10、UGC中的自我披露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的毕业论文题目: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3、B2B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全程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4、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5、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的探讨。

6、电子商务视角下农村物流配送问题探析。

7、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8、物流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研究分析。

9、电子商务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0、电子商务环境下茂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

三、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1、基于本体构建的虚拟社区知识组织模型研究。

2、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关联旅游资源数据集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4、双向供求关系企业联盟的合作策略及利益分配研究。

5、面向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6、基于粒子群的网络社区动态角色挖掘研究。

7、Web环境下商品的个性化展示方法研究。

8、移动支付消费者使用意愿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9、基于数据挖据的商品推荐系统研究和实现。

10、虚拟社区用户网络金融购买和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选题的技巧:

1、依据自身兴趣。

题目本身应该符合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兴趣。要记住,你和这题目几乎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2、最好避开工作量太大或难度太大的题目。

不要指望一篇论文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是不现实的,你得学会有所放弃。

论文分两种,好的和坏的写完了的!记住你是要毕业的,时间别拖太久,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五六千字左右。

这一字数要求注定要把问题论述得比较透彻且不能把网撒得太宽。四面开花只能是广种薄收。

因此,论文的选题切忌空泛,务求有所专攻。

3、题目要具有创新性。

所选题目要有创新的余地,要能展示你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有些学生一看到对某种现象有相反观点或无法解释的问题就缩回去了,其实,观点冲突可能正是解决难题的机会。

当人们争论不休或现有解释不够充分时,真正有份量的研究往往就此萌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