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投资组合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04:17:59

投资组合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实在太多了,给网址你详细看下.从全球来看,总体上以长波周期理论的角度来衡量,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减速与通胀上行的情况和上世纪60、70年代的全球经济“衰退期”比较相似。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环境来看,我们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归结起来,无论我们从何种口径进行比较,就全球而言,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岁月都将会逐渐被经济减速与较高通胀所取代。就中国而言,我们目前面临着在全球经济减速和高通胀的背景下如何崛起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总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增长质量的提高,这种增长质量的提高隐含着在国内各种要素和环境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结合日本等国的历史经验,考虑到中短期内全球高通胀压力仍将持续,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偏紧以及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中长期趋势,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将承受外部需求放缓、资金面紧张以及要素成本压力高居不下的多重不利影响。直接的表现为投资、净出口增速较去年将出现明显的回落,两项合计将带动实际GDP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基于以上对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仍然很难出现系统性的上涨 机会。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在系统性的估值风险大量释放之后,结构性的个股机会已经逐渐显现。仍然以历史为例,最近的一次是美国自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其后的总体市场走势始终非常低迷,然而从结构来看中盘与小盘指数在此之后远远跑赢整体市场水平。2.医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将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基于:1、医药行业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可以更好的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2、医疗改革对基层医疗的投入是持续增加的,到2010年要全面覆盖所有人群,意味着未来几年医疗消费的需求将持续增加;3、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相当于日本60年代末70年代初和韩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从日本和韩国的历史经验看,这个时期医疗保健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出现了显著提高。从近20年医药经济和GDP增长来看,我国医药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是GDP增长的倍,而卫生费用的支出一直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仅占GDP的左右,随着未来支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经济总量也将持续提高。 具体到2008年下半年,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将保持25%以上,利润的增长将保持30%-40%左右,这种增长速度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目标覆盖人群 目前状况 近期目标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亿城镇职工 覆盖亿人 2010年全面覆盖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亿城镇居民 刚刚启动 2010年全面覆盖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亿农村居民 覆盖地域约86% 2008年全面覆盖 目前估值水平处于合理或略微偏低水平 考察02年-07年以来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作为持续增长的非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平均溢价50-60%,最低溢价接近40%,最高溢价100%。其中,在A股估值最低的阶段(05年1月-06年10月),医药行业也保持了25-26倍PE(此阶段的PE相对溢价高达70-90% )。 当前整体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也基本集中25倍左右,全部A股估值水平基本在18倍-19倍左右,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的溢价比例约在40%左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总体上看,由于医药行业未来增长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非常强,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当前整体P/E处于基本合理或略微偏低水平。3.认真收集信息,不轻信传言只做自己熟悉的股票顺势而为,而非抄底和逃顶适可而止,及时止盈止损要学会休整

需要就联系 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研究内容摘要: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不同风险资产进行组合后,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的风险。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根据上市公司2001-2005年近五年来的市场表现,分析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投资组合存在适度组合规模,组合规模过大会出现过度组合的问题;组合规模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在提高组合收益上效果并不明显。关键词:投资组合 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 实证研究在证券市场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面临着如何提高证券投资收益和降低证券投资风险的问题。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投资组合,第一个层面是对证券市场上已有的证券投资品种之间进行投资组合,第二个层面是对同一投资品种内部的产品进行投资组合。投资者通过两个层面上的投资组合可以在保证收益的基础上,大大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资金实力比较雄厚,能够保证其在两个层面上都可以进行广泛地投资组合,从而达到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的目标。由于目前能够在证券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投资品种并不是很多,而且每一个进行交易的投资品种有其特殊的发行主体和交易主体,其市场功能和定位也完全不同,其在证券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不同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其所表现出来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也比较匹配,故在第一个层面中通常不存在投资组合规模问题。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在第二个层面上面临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虽然通过进行广泛的投资组合可以使投资风险降到很低的水平,但由于组合规模过大投资的对象过度分散也会降低投资组合的收益。这主要是因为维持数目众多的证券组合需要较高的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信息搜寻费用,而且数目众多的证券组合中可能包含一些无法及时得到相关信息且收益较低的证券,从而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其资金和精力有限,在两个层面上都无法进行广泛地投资组合,只能选择较小的投资组合,通常把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投资品种,由于投资组合的过度集中又使其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个人投资者也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以规避投资风险。因此,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既不能过度分散也不能过度集中。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最优化配置问题,即一个合理的组合规模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保证稳定的投资收益。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不同交易品种的实际交易情况,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一般只表现在股票投资上,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基本上可以用股票投资组合的规模问题来反映。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关系研究综述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一批对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关系研究的经典文章,成为当时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简单分散化所构造的组合即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来展开的,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具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一国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二是从数理角度来推导组合规模和风险之间的模型;三是研究跨国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与风险的关系。相对来讲,研究一国证券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大多数的研究也主要围绕一国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相互关系。国外学者研究综述埃文斯和阿彻第一次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组合规模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他们以1958-1967年标准普尔指数中的470种股票为样本,以半年收益率为指标,采用非回置式抽样方法,分别构建了60个“1种证券的组合”、60个“2种证券的组合”……60个“40种证券的组合”。在计算各个组合的标准差后,再分别计算不同规模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并标准差的平均值代表组合的风险。研究发现:当组合规模超过8种证券时,为了显著(水平)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需要大规模地增加组合的规模。t检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只含2种证券的组合,为了显著降低组合的平均标准差,必须增加1种证券,对于规模为8的组合,必须增加5种证券,而规模大于19的组合,至少必须增加40种证券,才能取得显著的降低效果。组合规模与组合的分散水平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随着组合规模的扩大而迅速下降,当组合规模达到10种证券时,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接近,并趋于稳定,再扩大组合规模,组合标准差的平均值几乎不再下降。费希尔和洛里(1970)对比研究了简单随机等权组合和跨行业证券组合,研究发现:当组合规模超过8种股票时,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开始趋于稳定,因此增加组合中的股票数不能再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在同等组合规模上,跨行业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和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无显著的差别,因此,跨行业证券组合不能取得更好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的效果;市场整体的分散程度只有“一种股票”组合的50%-75%,即市场整体的风险只是“一种股票”组合风险的50%-75%。持有2种股票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40%,当持有的股票数分别为8、16、32、128种时,分别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80%、90%、95%、99%。国内学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也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关系上,通过构造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来观察组合风险随组合规模扩大而变化的情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施东晖(1996)以1993年4月-1996年5月上海证交所的50家股票为样本,以双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构造50个“n种股票组合”(n=1,2,…,50)来推断股票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得出“投资多元化只能分散掉大约20%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效果极其有限”的结论。吴世农和韦绍永(1998)以1996年5月-1996年12月期间上证30指数的股票为样本,以周收益率为指标,采用简单随机等权组合方法,构成了30组股票种数从1~30的组合,以此研究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股市适度的组合规模为21~30种股票,该组合规模可以减少大约25%的总风险,但是,他们更重要的发现是这种组合降低风险的程度和趋势是非常不稳定的。李善民和徐沛(2000)分别以深市、沪市以及深沪整体市场为目标研究市场,计算各个市场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得出“投资者实现投资多元化,持有的股票总数大约可以控制在20种以内,这一适度规模可以使总风险减少约50%”的结论。顾岚等人(2001)以深沪114种股票为样本,以日收益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年份、不同行业的等权组合规模的情况,得出“不同年份的组合方差相差很大,不同行业对于不同组合数目方差的降低有明显差别”的结论,此外他们还对比了马科维茨组合和简单等权组合,发现在方差的减少效果上,马科维茨组合优于简单等权组合,并且马科维茨组合的规模小于简单等权组合。高淑东(2005)概括了证券组合中各证券预期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与风险分散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其一,证券投资组合中各单个证券预期收益存在着正相关时,如属完全正相关,则这些证券的组合不会产生任何的风险分散效应,它们之间正相关的程度越小,则其组合可产生的分散效应越大;其二,当证券投资组合中各单个证券预期收益存在着负相关时,如属完全负相关,这些证券的组合可使其总体风险趋近于零(即可使其中单个证券的风险全部分散掉),它们之间负相关的程度越小,则其组合可产生的风险分散效应也越小;其三,当证券投资组合中各单个证券预期收益之间相关程度为零(处于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分界点)时,这些证券组合可产生的分散效应,将比具有负相关时为小,但比具有正相关时为大。黄宣武(2005)利用概率统计原理对证券的投资组合能减轻所遇的风险作了讨论,并介绍了如何选择投资组合可使所遇风险达到最小。实证表明:证券组合确实可以很好的降低证券投资风险,但也必须注意,证券组合的资产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一般在15种到25种之间,可以达到证券组合的效能最大化。杨继平,张力健(2005)应用上证50指数中的36只股票近三年的月收益率数据对沪市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分散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股票投资组合适度规模的确定问题。 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其一,上海股市的投资风险结构有所完善,但投资风险的绝大部分依然体现在宏观的系统风险方面,而较少体现在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等非系统因素的非系统风险方面,从而造成投资者无法以股票表现的好坏来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其二,上海股市个股表现优劣相差悬殊,投资者不可只为追求组合非系统风险的分散,而盲目增加组合规模,进行理性的筛选是必要的。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上海证券市场最新的数据,研究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投资组合规模、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组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实证研究研究样本及数据本文以2001年1月1日以前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一共为562家上市公司,再剔除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共有352家上市公司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本文以周收益率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述公司在2001年-2005年时间段内进行投资组合的市场表现。数据主要来源于爱建证券网上交易系统,还有部分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投资组合的构造方法本文采用非回置式随机抽样方法从352家上市公司选择股票,并按照简单等权的方法进行1-30种股票的投资组合。这样进行投资组合的构造,主要是考虑计算比较方便,并且能够说明组合从1只股票增加到30只股票每增加1只股票,对组合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为了减少一次抽样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重复进行了30次这样的随机抽样。通过计算同种规模的投资组合的股票收益率和标准差,得到每种组合规模组合收益率和标准差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组合规模的收益率和风险值。投资组合收益率和风险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对数收益率的方法来计算投资组合的周收益率,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在整个研究期内发生过分红派息的情况,为便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对上市公司的周收盘价进行了复权处理,这样上市公司的周收益率可以表示为:Rp=LN (Pt/Pt-1),投资组合风险用组合的标准差σp表示。投资组合的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本文以2001年1月5日至2005年12月30日(共248周)经过复权处理的股票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按照投资组合的构造方法进行投资组合,并根据投资组合收益率和风险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组合规模的收益率和风险。同时,为了便于比较,以同时期的上证指数的周收盘指数来计算上海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和市场收益率。这样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就可以通过计算组合的平均标准差与上证指数的标准差而得到。经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投资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关系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组合的规模从1种增加到2种时,组合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2种增加到5种时,组合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5种增加到11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11种增加到17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17种增加到23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当组合的规模从23种增加到30种时,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下降了。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下降的情况来看,当投资组合的规模达到17时,非系统风险趋于稳定,达到。就组合的总风险而言,投资组合的规模达到17时,组合风险也趋于稳定,达到。虽然继续增加投资组合规模能够降低组合的风险,但当组合数增加到30种时,非系统风险仍有,组合规模增加了13种,风险仅降低了,组合的效果大大降低。从整体上来看,在上海证券市场上随着投资组合规模地不断扩大,投资组合的风险会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且风险的下降速度也是逐渐减少的,最终会趋于稳定。根据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可以分散组合的非系统风险,但无法分散系统风险,投资组合风险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非系统风险的下降引起的。因此,计算非系统风险下降额这个指标,能够很清楚地反映投资组合规模的扩大对组合风险的真实影响。组合规模与风险的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的实证检验,可以看出投资组合的规模与组合的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会减少组合的风险,但这种关系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埃文斯和阿彻认为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的关系是:Yi=A+B/Ni其中:Ni为组合的规模(i=1,2,3,∧,n);Yi为不同组合规模的σ。本文用表1中的组合风险和组合规模的实际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检验结果:Yi=()()R2= R2= F=回归模型拟合的非常好,拟合优度为,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整体的F检验也非常显著,各个参数的t检验(括号内的数值)也非常显著,这也说明投资组合规模与组合风险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用上述模型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由于组合中存在系统性风险,因此,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组合的风险并不趋向于0。再用表1中组合非系统风险和组合规模的实际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检验结果:Yi=()()R2= R2= F=这个模型与前一个模型的结果基本相同,只是方程的常数项有所不同,各个参数的t检验(括号内的数值)也非常显著,拟合的结果和上一个模型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随着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投资组合只能降低组合的非系统风险,而无法降低系统风险。而这个模型之间的差额就是投资组合所面临的系统风险。组合规模与收益的关系 从表1中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当组合规模从1种增加到2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2种增加到5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5种增加到11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11种增加到17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17种增加到23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从23种增加到30种时,组合的收益上升了。当组合规模达到30时,组合的收益为,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相差。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组合的收益是组合中各风险资产收益的线性组合,投资组合数的增加通常并不能增加组合的收益。从实证结果来看,在上海证券市场上随着组合规模的增加,组合的收益出现了有规律的上升趋势,但收益的这种上升程度并不是很高,当组合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组合的收益的变动范围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即使组合的规模达到很大,与市场组合的收益差距依然很大。因此,投资组合规模的增加并不是增加组合收益的主要途径。结论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上海证券市场上适度的投资组合规模数为17种股票。这种投资组合规模可以降低投资组合总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的比例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来降低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性风险,组合风险在组合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趋于稳定。简单的投资组合并不能很好地提高组合的收益水平,投资组合规模存在一定的有效区域,当组合规模超过该区域时将导致组合的过度分散化。组合的过度分散化会产生各种交易费用及相关的管理成本,这样势必会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参考文献:1.吴世农,韦绍永.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4)2.李善民,徐沛.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模型应用研究[J].经济科学,2000(1)3.顾岚,薛继锐,罗立禹,徐悦.中国股市的投资组合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5)4.高淑东.证券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化[J].集团经济研究,2005(2)5.黄宣武.现代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的评价[J].甘肃科技,2005(6)

3为题材广泛

投资组合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风险涉及政策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国际风险等,而这其中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大,同时又是可以预测、可以规避的主要风险是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含市场利率风险、资金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1、利率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利率变化风险是指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当利率上升时,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的资金成本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之降低。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形成一方面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这无疑会给投资者经营者带来损失。 2、资金变现风险 资金变现风险,就是将非货币的资产或有价证券兑换成货币。不同性质的资产或证券其变成货币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储蓄存款、支票等的变现性能最好,股票外汇、期货和债券投资等的变现性能次之,房地产投资的变现性能较差。房地产资金变现风险主要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因变现的进间和方式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商品不能变成货币或延迟变成货币,从而给房地产经营者带来损失。 3、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中因消费者购买能力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商品不能按市场消化,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购买力风险是一种需求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需求是一个非常不定的因素。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受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结构等影响,如果整体市场上需求下降,将会给房地产投资商经营者带来损失。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策略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规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避免房地产投资风险或使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减到最低程度。 1、投资分散策略 房地产投资分散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方式。房地产投资区域分散是将房地产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地区经济不景气投资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而房地产投资时间分散则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当房地产先导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时,如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含蓄额从周期谷底开始回升,贷款利率从高峰开始下降,而国家出让土地使用权从周期波谷开始回升,预示着房地产业周期将进入扩张阶段,此时应为投资最佳时机,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投资。共同投资也是一咱常用的风险分散方式。共同投资开发要求合作者共同对房地产开发基础上进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充分调动投资各方的积极性,最大的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风险。例如与金融部门、大财团合作,可利用其资金优势,消除房地产筹资风险;与外商联盟,即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能获得房地产投资开发政策优惠。 2、投资组合以及保险保险 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购买保险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转移或减少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保险对于减轻或弥补房地产投资者的损失,实现资金循环运动,保证房地产投资者的利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啬房地产投资者的信誉,促进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房地产保险业务主要有房屋保险、产权保险、房屋抵押保险和房地产委托保险。房地产投资者在购买保险时应当分考虑造反房地产投资者所需要的保险险种,确定适当的保险金额,合理划分风险单位和厘定费率以及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等几方面的因素。 房地产投资组合策略是投资者依据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年获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基础上造反搭配投资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房地产投资策略。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投资一部分在高档写字楼等等。因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的投资风险大小不一,收益高低不同。风险大的投资基础上回报率相对较高,回报率低的投资基础上相对地风险就低些,如果资金分别投入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基础上整体投资风险就会降低,其实质就是用个别房地产投资的记收益支弥补低收益的房地产的损失,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平均的收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如何科学确定投入不同类型房地产合理的资金比例。 三、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和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投资风险总体上呈现出下列变化态势。 1、经济风险降低,增加技术含量 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是指一系列与经济不至于产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给房地产开发经营所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房地产投资的经济风险将有所降低。首先,经济的发展使们收入增加,实际购买能力提高,特点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实力将有一个飞跃,普通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将十分迫切,再加上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大量涌入都使我国房地产业拥有一个更加优越的经济环境,同时存贷款利率下调以及按揭贷款形式的多样化、期限的放宽,否则激了需要、降低了融资成本。房地产投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开发商对房屋户型设计、功能要求、智能科技含量的掌握上,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深入,房地产开发将面临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它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雄厚技术实力,能够及时掌握先进行业科技,同时又能准确判断不同层次房地产市场对科技今是的要求,及时满足更加苛刻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房地产投资的政策风险主要指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策行为,特别是现阶段,部分房地产投资商所要求的政策“救市”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增加了那此经营状况尚属良好的房地产投资商的政策风险,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2、投资风险信号日趋丰富 目前,中国每月经济景气分析报告的推出,已经成为把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房地产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中房指数的推出,帮助房地产投资商直接了解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各地城市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实行空间组合的风险规避决策;各地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建立,减少了房地产的私下交易,也提高了房地产市场信号的真实性、准确性,使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量测和控制逐步趋于可行。业内专家者的精辟分析与预测也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多渠道的科学的判断依据。这些都为开发商投资房地产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房地产投资风险地域性差异减小 房地产投资风险地域性差异的缩小主要是指我国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东部调整、中部升温、西部启动。理由有:(1)前几年我国出现在房地产开发热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楼盘积夺空置也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商品房屋空置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消化调整的时间比东部短。(2)由于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经济发展的“雁性原理”而导致的中西部赶超现象已初露端倪,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低于东部地区,甚至部分行业要比东部高。因此,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将会引起房地产发展差距的缩小。(3)随着住宅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政策的出台和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我国将进一步缩小各地区在房地产政策上的差异,逐步实行全方便多层次开放政策,从而逐步冲淡房地产投资的地域性风险

投资组合 portfolio investment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Portfolio Investment represents passive holdings of securities such as foreign stocks, bonds, or other financial assets, none of which entails active management or control of the securities' issuer by the investor; where such control exists, it is known as foreign direct examples of portfolio investment are:purchase of shares in a foreign company. purchase of bonds issued by a foreign government. acquisition of assets in a foreign country. Factors affecting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investment:tax rates on interest or dividends (investors will normally prefer countries where the tax rates are relatively low) interest rates (money tends to flow to countries with high interest rates) exchange rates (foreign investors may be attracted if the local currency is expended to strengthen) Portfolio investment is part of the capital account o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投资组合投资组合 (Investment portfolio),又名 资产投资组合,所重视的是资产,例如股票、债券、外币、期权、贵金属、衍生性金融商品、房地产、土地、古董、上市公司地位(俗称「壳」)、艺术品、及至红酒等。 一个投资组合是一个投资者手上持手的资产性投资组合的成分,其中可分类为进取型、保守型等。 一个优质的资产投资组合最理想的是具高流动性、平稳及较高收益、低投资风险等。资产投资组合的成份不会包括消费品,例如跑车、电视机、化妆品、成衣等,因为它们都并无增值潜力,甚至只有折旧。In finance, a portfolio is an appropriate mix of or collection of investments held by an institution or a private individual. In building up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will typically conduct its own investment analysis, whilst a private individual may make use of the services of a financial advisor or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which offers portfolio management services. Holding a portfolio is part of an investment and risk-limiting strategy called diversification. By owning several assets, certain types of risk (in particular specific risk) can be reduced. The assets in the portfolio could include stocks, bonds, options, warrants, gold certificates, real estate, futures contracts, production facilities, or any other item that is expected to retain its management involves deciding what assets to include in the portfolio, given the goals of the portfolio owner and changing economic conditions. Selection involves deciding what assets to purchase, how many to purchase, when to purchase them, and what assets to divest. These decisions always involve some sort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st typically expected return on the portfolio, and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this return (.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eturn). Typically the expected return from portfolios of different asset bundles are unique goal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investor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Some investors are more risk averse than fund have developed particular techniques to optimize their portfolio holdings. See fund management for details.[edit] Porfolio formationMany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form a portfolio capitalization-weighted portfolio price-weighted portfolio optimal portfolio (for which the Sharpe ratio is highest) [edit] ModelsSome of the financial model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Valuation, stock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rtfolios include:Maximizing return, given an acceptable level of risk. Modern portfolio theory—a model proposed by Harry Markowitz among others. The single-index model of portfolio varianc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The Jensen Index. The Treynor Index. The Sharpe Diagonal (or Index) model. Value at risk model. Portfolio returns can be calculated either in absolute manner or in relative manner. Absolute return calculation is very straight forward, where return is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total investment and total final value. Time duration and cash flow in portfolio doesn't influence final calculate more accurate return of your investments you have to use complicated statistical models lik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or Modified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The only problem with these models are that, they are very complicated and very difficult to compute by pen and paper. You need to have a scientific calculator or some software. Both of these models consider all cash flow(Money In/Money Out) and provide more accurate returns than absolute return. Time is a major factor in these models.

投资组合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服务。理财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但从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的设计同居民个人需求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目前只是银行现有产品的简单组合,真正能帮客户理财,能实现增值的产品却不多。因此,在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主的理念,对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化,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地挖掘,以设计出针对性强、客户群体明显的产品类别。降低风险是个人理财的重要原则,投资组合多元化效应告诉我们将一定数量负相关或相关性小的资产组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可以分散风险,因此投资组合是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内容。成功构建投资组合要以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投资组合理论是以数学、统计学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工具,更加侧重定量分析,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笔者认为: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时,在注重客户需求、注重分析宏观经济条件的同时也应该树立定量性的观念,重视对现代计算、分析工具的运用,从而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个人理财服务进行完整、系统的考察。这也意味着投资组合理论的思想与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个人理财服务理念是相符的,因此用投资组合理论来指导个人理财业务是明智的选择。但目前为止,理论界对此研究很少,且都不太深刻。笔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投资组合,并为不同风险态度的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模型。二、论文综述国外相关研究:现代组合理论产生的标志是哈里•马科维茨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论文及其在1959年出版的《证券组合选择:有效的分散化》一书。马科维茨在其论文中为衡量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设置了基本指标即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从而奠定了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的理论基础。同时,他还论述了如何使投资组合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率。马科维茨对证券组合的贡献使金融微观分析成为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全新领域。由于马科维茨提出的模型在计算方法上较复杂,特别在给定的时间条件下有很大的难度。1963年,马科维茨的学生戚廉•夏普提出了简化的计算形式——单指数模型。这一简化形式使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证券经营和管理成为可能。后来,一些投资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单指数模型,提出了更为准确的多指数模型。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广泛传播之前,夏普和约翰‘林特、简.莫森一起创立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e CAPM模型利用马科维茨模型作为一个“实证”(说明性的)理论,走出了从微观分析到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分析的第一步。该模型揭示的方法在测定投资组合效果、证券估价和证券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鉴于马科维茨对证券组合模型和夏普对CAPM模型的杰出贡献,1990年他们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斯蒂芬卜罗斯(2003)从市场存在套利交易的前提出发,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首创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与CAPM相比,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很少且贴近于现实市场,并在原则上可以试验。因而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广泛。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交易手段的更新,由一国向多国拓展的国际证券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关于现代组合理论的研究也拓展到国际证券组合领域,这也是目前现代组合理论研究的前沿。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专业: ***** 指导老师: 学院:***** 学号:******** 班级:******** 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题目:***********论文目的及主要任务:1998年3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我国首次设立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拉开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序幕。当时封闭式基金因为其积极管理、分散风险以及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特点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经历了1999年到2001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随着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诞生,封闭式基金逐渐失去市场青睐。2002年在第54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设立之后,近4年的时间没有再发行新的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目前的总数为35只,其中“封转开”的数量为25只;而2004年、2005年就分别成立了第51只和第57只开放式基金。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市场上共有212只开放式基金正式运作,开放式基金目前的总数为284只。市场上出现了追捧开放式基金、冷落封闭式基金的现象。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出现大幅折价现象,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再投资封闭式基金,认为其没有投资价值。一些人甚至采取了扬此抑彼的绝对化、片面化的做法,即在无限拔高开放式基金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贬低封闭式基金的作用。与中国基金市场上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不同,在基金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尽管开放式基金成为主流,但封闭式基金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资产规模也在迅速增长。从2000年到2004年,封闭式基金数量分别为517只、528只、562只、586只和620只。基金资产规模在2004年底为亿美元,是1990年524亿美元的5倍;仅在2004年第4季度,新发行的封闭式基金总值为亿美元。而且,在美国百多年基金发展史中,一直是封闭式基金独占鳌头,直到八十年代后才让位于开放式基金。至于新兴市场,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仍维持以封闭式基金为主的格局。我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相比真的没有投资价值吗?两种基金业绩到底孰优孰劣,差距又有多大?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哪些?作为两种在本质上并无区别的投资类型,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各有所长,也各有缺陷。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导致在同一时期两种基金绩效有所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为广大投资者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为完成上述目的,设定如下主要任务:1 选取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各十只。选取依据为基本募集资金都是20亿左右,二十只基金均来自主流基金管理公司,且买的多是大盘蓝筹和热点板块。调查了解两类基金在收益率、风险上的差异。2 从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契约结构、运作机制以及风险性三方面的理论角度进行比较分析。3 运用净值收益率、时间加权收益率和贝塔系数分别比较两类基金在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基于此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两种基金投资价值。4 根据上述分析,对我国基金模式的选择问题做出相应对策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二、调研资料情况我国全部35只封闭式基金都是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则具有指数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股票行开放式基金约占开放式基金数量一半左右。由于开放式基金起步晚于封闭式基金三年,直到2003年12月31日。共设立56只各类型开放式基金,此时开放式基金个数赶超了封闭式基金个数。其中,股票型基金也仅为29只。受限于样本数据,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绩效进行比较的文献,以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为多,着重从制度设计方面论证二者各自的优劣,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国外关于基金组织形式的研究集中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委托代理问题:Fama and Jensen(1983,) [2][3],在他们对于基金组织形式的讨论中提出,开放式基金提供了“分散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基金投资者能够通过赎回他们的份额影响基金的收购或清算,这种收购或清算的权利可以被每个投资者独立使用,无须经历代理人争夺、收购战等耗费大量成本的过程。因此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权对管理人的控制相对资本市场上的收购对公众公司的控制而言,更为有效、直接。而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投资于封闭式基金中则不存在这种约束力。但他们同时说明了,当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很差或是观测资产价格较困难的时候,可赎回权是没有效率的,它成了控制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高成本的机制。由于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控制不是没有成本的,为了满足这种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开放式基金通常必须使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带来了一定的机会成本,消除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成本则构成封闭式基金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大小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条件:投资对象的流动性和投资定价的难易程度。Deli and Verma(2002) [1] 对1997年美国基金市场的实证分析,证明了Fama andJensen的推断是正确的,即持有流动性较差、价格缺乏透明度的证券的基金有比较大的可能是封闭式基金。他们研究出组织形式选择与投资的资产投资组合的构成有关。他们通过美国市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投资外国市场的基金比投资与国内市场的基金更可能是封闭式,证券基金比股票基金更可易于为封闭式基金,投资于流动性差的股票基金比其他股票基金更易于为封闭式,长期债券基金比短期债券基金更可能为封闭式。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大部分研究思路几乎都是国外成熟经验的引进,都认为开放式优于封闭式,应该由封闭式转开放式。如:巴蜀松、华中炜(2004)[4]则认为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尚属于发展初期,但也应该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搞“封转开”。但是他们也认同封闭式转开放式的成本将很高,特别在我国这样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搞不好就会出现大量的赎回,使长期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极端的会出现基金的消失。他们也认同封闭式基金在发展完善的市场的长期存在也证明其是有自身存在的市场基础的。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先以中小规模基金搞试点,并大力发展像LOFs这样渐进融合的投资形式。崔玮、汤伟(2005)[5]选取2004年1月16日到5月28日共81天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数据,运用平均收益率,夏普指数和特雷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基金在总体上均没有显示出高于市场的盈利能力,封闭式基金要略好于开放式基金。用詹森指数和TM模型对二者的择股与择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在盈利能力、选股能力、择时能力上差别并不显著。康海媛、吴可(2004)[6]则认为开放式基金缺乏法律保障、营销渠道尚未健全,基金管理公司又面临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存在偏误、收益低而成本高,基金投资人又有对投资基金认识不足及投机心态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基金制度和法规,规范证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等方面入手,基金的稳定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 李森(2003)[7]也认为封闭式基金转开放虽然从投资者角度可以节约大笔交易成本,但是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由此引起的交易费用问题、赎回风险问题及交易风格的改变问题都可能是其对封转开望而却步,所以我们只有在技术条件上进一步斟酌,在“银企合作”上进一步加强,在转换路径上遵循市场化和循序渐进的规则才可以。 刘薇(2004)[8]考察了我国2002年度和2003年度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指标为两种基金整体平均净值增长率,实证结果为:2002年54只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同期13只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2003年54只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而同期27只开放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根据实证数据,刘薇认为开放式基金业绩高于封闭式基金的说法不成立。市场上一度出现的追捧开放式基金的现象是缺乏依据的。杨晓兰、满臻(2006)[9]选取了10加基金管理公司,每家公司各选一只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从收益率、风险调整后的绩效和择时能力三个方面比较了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间开放式基金于封闭式基金的业绩,但未通过统计检验,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晏艳阳、席红辉(2003)[10]以20001年12月28日至2002年12月27日为评价期间,对9只封闭式基金与3只开放式基金从基金的总体绩效、市场时机选择能力与证券选择能力三方面进行比较。结论表明:开放式基金在总体上能超越市场基准,并且其业绩表现优于封闭式基金。汪莉(2006)[11]选择54只封闭式基金和17只2002年度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为样本,以其在2004年度获取的净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选择作为虚拟的解释变量引入建立回归方程,取值为1时代表该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回归结果显示组织形式的虚拟变量为正且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假设检验。数据表明2004年开放式基金这种组织形式是优于封闭式基金这种组织形式的。三、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计量分析的研究分析方法,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基于翔实的数据资料,经过定量计算得出基金业绩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两种业绩指标进行比较研究,考察基金的投资价值,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就我国基金模式选择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四、预期结果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简要释义。主要介绍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定义、特点。第二部分: 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回顾。回顾了国内外基金发展历程,对我国基金现状作了详细描述。第三部分: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制度差异。主要将两种基金在契约结构、运作机制和风险三方面进行比较第四部分: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分析。利用大量数据及举例分析,结合收益率指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进行投资价值比较。 论文结构:引言1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简要释义封闭式基金概念及其特点开放式基金概念及其特点2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回顾国际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概述我国基金业发展历史与现状3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区别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契约结构不同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运作机制不同基金份额交易方式信息公布投资成本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风险不同封闭式基金风险开放式基金风险流动性风险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4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比较实证分析样本基金与样本区间评价方法选取基金收益率的度量净值收益率 时间加权收益率基金风险的度量——β系数实证结果 数据来源股市行情走势实证结果基金收益水平基金风险水平实证分析基金收益水平分析基金风险水平分析结论预期结果及结果形式:毕业论文一篇,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为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们提供参考;二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受限于样本容量、资料获取等因素影响,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是阶段性的成果,有待以后进一步深入。五、进度计划毕业论文进度计划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第七学期末之前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前期调研,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确定选题方向;2、寒假期间继续收集、阅读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进行英文资料翻译,撰写开题报告;3、第八学期第1周开始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撰写实习周记,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英文资料翻译;4、第2周进行论文开题答辩;答辩后,根据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5、第2-4周继续在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搜集并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详细提纲;指导教师同意后可开始撰写论文初稿;6、第5周,完成论文初稿撰写,交指导教师审阅;7、第6周,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自检表”;8、第7—8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初稿,完成二稿;9、第9周,继续对论文二稿进行修改,完成三稿;10、第10周,完成论文并定稿;11、第11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修正论文格式并打印、装订。送交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审阅和评分。同时,准备毕业论文答辩;12、第12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六、参考文献[1] Deli,Daniel N.,and Raj Varma.《Closed-end versus open-end: the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 Fama, Jensen,..《agency problem and residual claim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83a. [3] Fama, 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83b .[4]巴曙松、华中炜.《“沉思”封转开》[J].银行家.2004-5.[5]崔玮、汤伟.《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对比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05-3.[6]康海媛、吴可.《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D]. 价值工程. 2004-2.[7]李森、彭胜平.《封闭式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东北大学学报,2003-5.[8]刘薇.《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 2004-11.[9]杨晓兰、满臻.《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平价的实证分析》[N].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5.[10]晏艳阳、席红辉.《我国封闭型基金与开放型基金业绩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3-12.[11]汪莉.《我国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比较与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 2006.[12]顾娟、吕新艳.《美国封闭式基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N].证券市场导报.2003-10-29.[13]黄福广.《证券投资基金评级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14]沈维涛、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D].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05.[15]杜秋娟.《“基金黑幕”与“联合声明”》[N].国际金融报.2000-10-29.[16]李凌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与风险管理》[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2006-9.[17]李建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内部人控制行为探析》[J].新金融.2000-9.[18]平湖.《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J].北京:财经.2000-10.[19]唐欲静.《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理论、方法、实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20]王军、李山.《基金投资直通车2008》[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21]吴功庭.《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J].中国机电工业. 2000-21.[22]许连军.《左手索罗斯右手巴菲特》[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2007-5.第1版.[23]岳清唐.《论投资基金监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3.

投资组合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服务。理财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但从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的设计同居民个人需求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目前只是银行现有产品的简单组合,真正能帮客户理财,能实现增值的产品却不多。因此,在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主的理念,对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化,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地挖掘,以设计出针对性强、客户群体明显的产品类别。降低风险是个人理财的重要原则,投资组合多元化效应告诉我们将一定数量负相关或相关性小的资产组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可以分散风险,因此投资组合是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内容。成功构建投资组合要以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投资组合理论是以数学、统计学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工具,更加侧重定量分析,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笔者认为: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时,在注重客户需求、注重分析宏观经济条件的同时也应该树立定量性的观念,重视对现代计算、分析工具的运用,从而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个人理财服务进行完整、系统的考察。这也意味着投资组合理论的思想与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个人理财服务理念是相符的,因此用投资组合理论来指导个人理财业务是明智的选择。但目前为止,理论界对此研究很少,且都不太深刻。笔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投资组合,并为不同风险态度的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模型。二、论文综述国外相关研究:现代组合理论产生的标志是哈里•马科维茨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论文及其在1959年出版的《证券组合选择:有效的分散化》一书。马科维茨在其论文中为衡量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设置了基本指标即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从而奠定了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的理论基础。同时,他还论述了如何使投资组合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率。马科维茨对证券组合的贡献使金融微观分析成为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全新领域。由于马科维茨提出的模型在计算方法上较复杂,特别在给定的时间条件下有很大的难度。1963年,马科维茨的学生戚廉•夏普提出了简化的计算形式——单指数模型。这一简化形式使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证券经营和管理成为可能。后来,一些投资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单指数模型,提出了更为准确的多指数模型。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广泛传播之前,夏普和约翰‘林特、简.莫森一起创立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e CAPM模型利用马科维茨模型作为一个“实证”(说明性的)理论,走出了从微观分析到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分析的第一步。该模型揭示的方法在测定投资组合效果、证券估价和证券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鉴于马科维茨对证券组合模型和夏普对CAPM模型的杰出贡献,1990年他们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斯蒂芬卜罗斯(2003)从市场存在套利交易的前提出发,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首创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与CAPM相比,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很少且贴近于现实市场,并在原则上可以试验。因而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广泛。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交易手段的更新,由一国向多国拓展的国际证券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关于现代组合理论的研究也拓展到国际证券组合领域,这也是目前现代组合理论研究的前沿。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不好写投资组合是由投资人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组成的集合。目的是分散风险。投资组合可以看成几个层面上的组合。投资组合优化是指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以及线性代数等相关数学理论方法。主要看对平时知识的掌握和平时的积累。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中国人寿投资分析报告毕业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综述

人寿保险的相关概述

人寿保险行业的定义

人寿保险行业特点

人寿保险行业的细分

人寿保险的常用条款

人寿保险在保险行业中的地位

人寿保险盈利影响因素

死差影响因素分析

费差影响因素分析

利差影响因素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寿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薪酬状况

(2)保险人员状况

寿险行业员工流动性分析

(1)行业人员流动性状况

(2)行业人员高流动性影响因素

第2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环境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寿险行业政策分析

(1)寿险政策汇总

(2)对寿险企业业务的影响

中国体制制度改革

(1)养老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2)教育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3)医疗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情况

寿险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分析

居民消费结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

经济环境对寿险企业的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结构情况分析

家庭小型化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

人口红利期分析

2020-2050年人口结构预测

(1)城乡人口结构预测

(2)年龄结构预测

第3章: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对比

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全球人寿保险市场

(1)全球寿险行业发展简述

(2)全球寿险市场深度及密度对比

(3)全球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主要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1)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2)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发展历程分析

中日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日本寿险业发展规模

日本经济与行业相关性

中日寿险发展进程对比

中日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对比

中日营销员体制对比

(1)组织形式

(2)资格与晋升

(3)工资体系特点

(4)教育体系特点

(5)营销员制度的监管体制

中美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美国寿险行业发展规模

美国寿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中美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中韩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韩国寿险行业发展情况

韩国寿险行业经营分析

中韩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发达国家寿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寿险产品结构综述

传统寿险产品分析

新型寿险产品分析

(1)分红保险产品分析

(2)万能险产品分析

(3)投资连接保险产品分析

变额年金保险产品分析

团体寿险产品分析

(1)当前团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团险渠道的未来

寿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1)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特点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规模

(1)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分析

(2)法人受托机构运行分析

(3)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分析

养老险企企业年金业务竞争格局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远景前瞻

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企业数量分析

从业人员分析

资产规模分析

保费规模分析

赔付支出分析

经营效益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利润

(2)偿付率分析

(3)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分析

寿险行业发展程度分析

寿险市场深度与密度分析

(1)定义

(2)发展分析

寿险市场投保率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寿险企业地区分布分析

寿险保费收入地区分布

寿险赔付支出地区分布

人寿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保费收入集中度分析

(1)寿险保费收入企业集中度分析

(2)寿险保费收入区域集中度分析

企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下寿险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竞争强度分析

渠道议价能力分析

潜在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其他替代品威胁分析

需求者议价能力分析

竞争现状总结

第5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结构分析

寿险保费渠道分布状况分析

寿险销售渠道面临的挑战

(1)营销员收入低,增员困难成行业难题

(2)银行渠道价值贡献低,且短期受阻

(3)专业中介公司增速快,但未成主流

银保渠道与代理渠道对比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代理人销售渠道分析

寿险代理人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代理人渠道人力成本分析

(2)代理人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寿险代理人营销队伍发展现状分析

(1)寿险营销员佣金收入分析

(2)寿险营销员人均产能分析

(3)寿险营销员人均客户量分析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银邮销售渠道分析

寿险银邮销售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银邮保险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银邮保险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利润贡献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其他兼业代理机构渠道发展分析

人寿保险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专业中介公司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网络销售渠道分析

网络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1)网络普及率增长情况

(2)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发展情况分析

(3)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其他新型销售渠道分析

电话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趋势

公共媒体营销

保险零售店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前景

交叉销售渠道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寿险行业目标市场营销选择战略

(1)人寿保险市场细分

(2)人寿保险目标市场战略

(3)人寿保险的市场定位

人寿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1)保险产品策略

(2)保险价格策略

(3)保险分销策略

(4)保险促销策略

第6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市场潜力分析

寿险行业区域市场总体分析

各省市市场份额分析

各省市保费增长速度

广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广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费业务整体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广东省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广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广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广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广东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广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江苏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江苏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江苏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江苏省寿险市场规模

(2)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江苏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江苏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苏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苏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北京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北京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北京市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北京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北京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北京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上海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上海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上海市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上海市寿险市场规模

(2)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

上海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上海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河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河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河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山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山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山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山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山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山东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山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四川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四川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四川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川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四川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四川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河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河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河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河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河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河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浙江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浙江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浙江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浙江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浙江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浙江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浙江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福建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福建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福建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福建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福建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福建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险市场规模

福建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江西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江西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江西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江西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江西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西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西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海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海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海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海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海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海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海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第7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总体状况分析

2019前三季度年寿险企业保费收入分析

2019前三季度寿险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寿险企业融资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领先中资企业经营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保险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分析

(5)企业风险控制情况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发展动向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外资及合资企业经营分析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风险及趋势

人寿保险行业风险管理

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定价风险分析

(2)流动性风险分析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分析

(4)市场风险分析

(5)政策风险分析

寿险纯风险证券化转移

(1)死亡率债券

(2)巨灾死亡率债券

(3)长寿风险债券

风险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1)死亡率相关债券

(2)死亡率风险互换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竞争力不足

(2)销售渠道面临瓶颈

(3)资本补充渠道狭窄

(4)资产管理能力不强

人寿保险行业问题解决方案

(1)产品竞争力提升方案

(2)寿险销售渠道创新方案

(3)资本补充渠道拓展方案

(4)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人寿保险行业未来竞争格局演变分析

银行系保险公司竞争地位

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发展趋势

寿险营销员转变趋势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扩张趋势分析

银行混业经营保险公司趋势分析

寿险行业渠道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分析

BSC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1)BSC评估体系概述

(2)BSC评估体系框架

(3)BSC评估体系特点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案例

(1)公司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局限性

(2)公司实施BSC的战略性绩效考核体系的设想

第9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及前景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寿险行业需求结构预测

寿险行业竞争趋势预测

养老保障形势对寿险业务提升机遇

寿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前景预测

分区域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一线城市前景分析

(2)二三线城市前景分析

(3)农村寿险市场前景分析

分企业类型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传统人寿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2)银行系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建议

薪酬福利优化建议

(1)薪酬福利方面的建议

(2)人才发展战略的建议

(3)员工偏好方面的建议

寿险产品创新建议

(1)改善寿险产品结构

(2)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经营效率

(3)加强寿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偿付能力

(4)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5)树立良好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品牌形象

寿险渠道创新建议

(1)中间人制度

(2)券商渠道

(3)新型销售渠道

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我帮你 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2、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希望有所帮助。——摘自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积极发展寿险行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政府应该明确今后10~15年寿险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寿险行业对社会的保障功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更趋合理等。具体目标的设定可以体现为人均净保费、保险类产品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寿险覆盖率、寿险公司所持资产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资产的相对比重等。在明确行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考虑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以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教育市场要想充分挖掘寿险业的潜力,中国政府首先应该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教育,让人们了解寿险产品有何价值和作用、如何使用。毫无疑问,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中国政府在引导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消费者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的社保机构还应该尝试与个人直接进行沟通,具体方式可以是向个人寄送年度个人社保状况通知,该通知需阐述个人的社保福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并且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告知寿险产品如何能够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截然不同,因此教育中国消费者的方法应该有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在城市地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应该是向有购买力的大众消费者沟通寿险的价值和用途。在大众消费者内部,又应该进一步做到有针对性,例如重点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医疗及退休养老方面的需求、年轻人的保障性需求、广大民工的意外保障和工伤保障需求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农村地区,由于寿险的渗透率较低,人们往往连寿险的基本功能都不了解,因此跟城市地区相比,政府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开展宣传工作。政府可以考虑在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首先教育那些最有可能购买寿险产品的消费者,包括那些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消费者、失地农民以及乡镇企业的农民等。此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通过正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中国政府应当寻找有效途径,鼓励寿险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并不是指专门服务于农村的贫困人口。事实上,纵观全球100多年的商业寿险历史,无论在城乡,商业寿险公司还从没有在服务最低收入的10%~20%的人群中有过成功的记录。因此,在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的覆盖面主要是指在这一独特市场上挖掘那些力所能及购买商业寿险的消费者的潜力。传统的商业寿险分销渠道在拓展农村及落后地区业务方面面临很多挑战,代理人分销渠道成本、保单维护和服务成本过高,保险公司难以盈利,因而制约了保险公司拓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发展农村业务,需要更具有创新性,而政府的有效推动也是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从国外的案例来看,在农村地区发展寿险业务的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通过监管政策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业务、利用非政府组织覆盖农村寿险市场以及建立创新的企业合作业务模式等。在这方面,印度和菲律宾的实践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而言还会新增加合规监控成本。从确保寿险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险公司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些额外的成本是不应该强加给保险公司的。而且,仅靠保险公司单一商业化模式运作来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远远不够而且很难持久的。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更多的创新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级农村机构和人员帮助推介寿险产品以降低寿险在农村地区销售的渠道成本、减免农村保险业务的税收负担、帮助农民分担部分保费等各种方式推动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各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创新,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确定适当的目标客户群和价值定位,尝试建立一个有效、盈利的农村业务模式,从而转变寿险企业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单纯履行在农村地区的寿险义务转变为将农村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技能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参与管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等。加强监管者的力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当局对于寿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保险监管当局通过认真有效的监管,将有能力确保各个保险服务提供商拥有雄厚的实力,并将保险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和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险企业破产不仅会使大众丧失对该行业的信心,而且由于个人的退休资金储备减损,社会和政府的负担也会加重。同样,加强监管力度还有利于打击不合理、不合法的保险销售活动,而正是这类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有效的监管对于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来说大有裨益,因为它能帮助维护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优秀保险公司充分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机构,保监会的首要工作是监督寿险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将财力最薄弱、风险最高的保险企业“隔离”起来。其次,保监会还需要加强对产品设计的监管,杜绝过高的收益承诺、不合理的定价和无法兑现的预期回报承诺,并消除让客户费解或对客户不利的保险合同。第三,保监会应提高分销质量,鼓励渠道多元化。事实证明,独立代理人和保险中介机构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准。第四,保监会还应该有效监管某些特定渠道授权销售的产品类型。另外,还应大力倡导行业最佳典范,推动国内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公司竞争,而外国保险公司往往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资产管理、销售和营销、核保等方面具备扎实的技能。此外,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保监会可以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技能水平采用基于风险和能力的、更灵活的监管方式。中国的金融服务企业(如中信和平安)正逐步扩大其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也在逐步走向整合,要管理好不断整合的金融市场和规模庞大的金融企业,需要各金融行业的监管者更好地协调工作。随着这些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加上各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相似,中国政府应鼓励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的监管者相互协调,在必要时实施跨行业监管措施。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联席会议”的机制来实现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之间的协调。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类似的合作还将越来越紧密。保险监管者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是促进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光靠保监会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如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间的协调和共同推动。例如,目前保险法规定商业保险公司不能介入社会保险,因此就连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也缺少法律依据。另外,政府为低保人群提供资助购买商业保险又违反了国家对救助资金无需课税、不能营利的要求。因此,只有在政府及国家各有关部门在就商业保险的作用达成一致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新的模式,促进商业寿险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创造商业机遇,放宽投资限制中国政府应当为国内寿险业创造更多的商业和投资机会。例如,中国可以从社会养老保险金开始入手,放宽相关监管规定,允许大众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购买年金产品,从而为寿险行业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在政府的许可下,保险企业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展投资活动,从而实现更丰厚的回报。如此一来,保险企业就能为投保人提供更高的收益以及更好的退休资金积累,从而更好地填补政府社保体制的资金缺口。为了刺激保险企业在国内进行投资,中国政府必须考虑放宽对保险企业投资领域、投资产品等方面的限制。首先,中国政府应鼓励寿险企业投资于中国最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类项目完全符合保险基金做长线投资、追求资金安全稳定的要求。此外,政府还应发行中长期债券,因为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中长期政府债券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产品,有助于保险企业有效管理长期资产负债匹配,并反过来促进保险企业进一步发展长期业务。此外,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开相关规定,允许保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中国可以考虑“分两步走”的方法:首先,允许国内保险企业利用其外汇资金购买在境外上市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然后允许这些企业做有针对性的境外投资。但是在放开之前,中国政府应确保国内保险企业的投资技能和风险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你要的是分析还是什么的 毕业论文啊》??多少字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