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岩石学报字体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1 08:46:53

岩石学报字体要求

青墩麋鹿角刻纹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     王其银 青墩麋鹿角刻纹是青墩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神秘色彩、最吸引考古学家探索,而又最集中折射青墩古人智慧之光的重要文物。很遗憾,由于遗址发现和发掘之初人们未能及时发现刻纹进而仔细辨读,以致许多刻纹麋鹿骨角散佚。然而,即便依据零星收集辨认出的部分麋鹿骨角刻纹,也足以让考古学家、古文字学者和易学家们兴奋不已,他们为之倾注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取得了璀璨的研究成果……     比殷墟卜骨早2000多年的筮占文字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殷墟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古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 甲骨本是一味中药。年代久远的甲骨常被人们用作药引。但1899年一位药商在辨识龟甲成色时却在上面发现了刻划符号,于是探寻龟甲的来源,获知甲骨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并最终经专家学者考辩确认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进行考释;1928年后考古部门又对殷墟进行再发掘,先后出土10多万片甲骨,经专家辨读后识得1700多字(总数4500余字),并确认是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其刻写时代为盘庚迁殷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有学者称,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不仅已经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但甲骨文多数字的笔划和部位还没有定型。当时许多学者认为,在可识的汉字中,甲骨文是中国最古的文字体系。 然而,青墩遗址的发掘,特别是1983年《考古学报》发表南京博物院撰写的《江苏海安青墩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后,这种认识被打破了。人们发现,中国还有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而且一早就早了2000多年! 首先确认青墩麋鹿角刻纹为数字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中国易学研究专家张政烺先生。他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一文中注释了青墩出土的麋鹿角上的刻纹,认为“青墩出土物上的符号是数字”。紧接着,海南大学理工学院的耿济教授和易学研究专家孙振声等,也都同样认定这些“奇字中的数字都是筮数”,为“原始筮占的数字记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与前3500年之间,就其使用的筮数来看,在筮占发展史上可能属于早期形态”。另有郑万耕、尉迟台平、罗建中、楼宇烈、曹云起等先生,也都认同这类刻纹是数字。既然是数字,那么就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了。 南通大学钱健教授在其《青墩鹿角刻纹的文字确认及遗址地位的探索》一文中,对青墩遗址出土的近20种80多个刻纹进行认真研究后指出:“尽管青墩(鹿角)刻纹的笔划平直,没有弧线,没有后世甲骨文的复杂象形,但两者是属同一个体系的。只不过青墩刻纹比甲骨文更原始罢了。”并认为,“许多青墩刻纹都可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的字型①”。与此同时,钱教授还在该文中举例指出,“青墩文字很可能不只是数性文字,还当有其他的含义”。在列举河南二里头出土陶器刻纹、高邮龙虬庄陶器刻纹、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纹,以及河南舞阳遗址和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龟甲、陶器刻纹进行比较分析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已知的在青墩刻字之前出世的符号一般都是孤立地刻画在陶器或其它物体上的,并未联缀成文。惟独在甲骨文出现以前2000年就已问世的且联缀成行的青墩文字不仅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真正的文字,而且能被部分释读。” 很显然,在钱教授看来,“青墩鹿角刻纹的筮占文字早于目前已知的任何中华文字”。这一分析和判断,无疑把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的文字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结合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墓在扬州西仓颉山),人们似乎可以据此探讨中国文字起源的地点问题②。     引发易封初始符号猜想的神秘刻纹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本书比《周易》更能表述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乃至对后世影响更深远的书籍了。 《周易》是我国3000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最早根源。《周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对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哲学的高度做了阐述,指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充满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因而在数千年的封建时代,就被推崇备至,奉为千古不易的经典著作,列为五经之首。而许多激励人奋发努力、充满哲理的警句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等等,说得何等简洁智慧。 至于《周易》中的算卦,是古人阐述事物一般规律指导实际生活的一种方式。卦灵不灵,不是算卦的目的,只是让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对卦辞、爻辞的研读),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办事的指导思想,从正反两个方面,提醒人们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算卦是我国古人创造的结合具体事物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形式,而不能当成神的谶语,用各种事物现象去附会它,受它的左右,那就成了迷信…… 需要说明的是,文王演《周易》是建立在伏羲创八卦的基础之上的。伏羲创八卦又是在远古时代借鉴各部落联盟的筮数占卜方式而形成的。伏羲作八卦以一长横“—”代表阳,以两短横横排“——”代表阴,然后交替变化就得到:一乾  ,二兑  ,三离  ,四震  ,五巽  ,六坎  ,七艮  ,八坤  。奇妙的是,伏羲作八卦的这些符号居然在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中以最原始的形式出现了,这就使人感到万分的惊讶,古书记载的伏羲作八卦、伏羲在东方一一得到印证。当然,易卦刻纹的符号有的在《周易》和周初青铜器铭文中曾被郭沫若、唐兰等考古学家和一些易学专家考识过,比如《周易》筮法中取6、8、9、7四个数决定阴阳爻,青铜器铭文中有1、5、6、7、8。但青墩麋鹿角刻纹中出现的8个易卦刻纹(文),就时间而言要比《周易》和周初青铜器上的刻文早2000多年,而刻纹(文)使用的数目字又多出二、三、四3个数,这就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张政烺先生非常惊奇了,他很快在此前已经发表的《试释周初青铜铭文中的易卦》一文中补记:“1979年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发掘,出土骨角木四和麋鹿枝上有易卦刻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兑下、震上、归妹)。其所使用的数目字有二、三、四,为前举三十二条考古材料所无,说明它的原始性。这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无论其绝对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成,可以据此探讨易卦起源地点问题。” 张政烺先生在这段论述中明确肯定青墩麋鹿骨、角上的刻纹是易卦刻文,且指出二、三、四3个数目字具有“原始性”,进而认为这些易卦刻文“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成,可以据此探讨易卦起源地点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教授的考证在中国易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很快得到众多易学家的认同。于是易卦的初始符号最早见于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纹在中国易学界形成共识。这是中国易学研究近几十年最重要的学术成果。    昭示江淮东部地区古人大规模生产活动的刻纹印记青墩麋鹿角刻纹的考证,吸引了众多考古专家、易学家、古文字学家的眼光。他们在对已发现的80多个刻纹(仍有为数不少刻纹散佚)进行不同程度的考证研究后,确认了易卦的初始符号,同时确认不少刻纹是中华最古老的文字──数目字。透过这些易卦刻纹和数目字,以及青墩遗址的其他出土文物,人们有理由相信,远古江淮东部地区存在古人类的大规模的生产生活活动。 首先,刻纹是古人记事、记忆的产物。古人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会碰到大量的需要记忆的事情。比如渔猎、采集、制作陶器等。一开始,他们也许会“结绳记事”,但绳结单调,寓意有限,不便于检读。而且江淮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时间长了绳子会腐烂。于是他们从吃剩的兽骨兽角上找到刻划的办法,并在刻划的过程中发明共通的符号,刻划记事,进而阅读、记忆。这种方式便于收藏,便于传阅。但这些初始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是大部落活动且人口众多已存在初步的人类生产生活分工才可以做到的。 其次,刻纹是古人计数、分配的产物。大量的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统计分配部落成员的劳动成果,以及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活动(有人研究青墩古人已使用猪獠牙作为货币③),都必须进行数的运算,而要进行数的运算,就必须有筹码。古人从扳指头计数运算到刻纹计数运算,是一大进步。青墩古人遗留在麋鹿骨角和骨簪上的众多刻纹,都折射着这种智慧。有学者在研究分析青墩麋鹿骨角上出现的锥点纹时曾明确指出:“为了记录猎射成果,打一只锥一个点纹,然后再进行统计分配是最好的办法。因当时古人计数能力所限,用锥点多少来表示猎物的多少比较明白,进而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④” 再则,刻纹是古人占卜祭祀的产物。面对大自然的万千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面对生老病死的人生际遇,古人有许多无法理解明白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占卜祭祀,借以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开始,他们攀折草木棍计数占卜,名曰“草筮”,再发展到在兽骨、龟甲上钻孔烧烤占卜,然后再刻划数纹并形成一定的卦画占卜。徐冬昌先生就认为南通博物苑珍藏的两枚刻纹麋鹿角上的刻纹是青墩古人“数卜法”的卦画。且认为这种“数卜法”与四川凉山彝族人至今仍在占卜的“雷夫孜”占卜法相似。但他认为“‘雷夫孜’占卜法只有奇偶数的概念,似尚未形成卦画,而青墩出土的刻纹鹿角,则已形成了卦画”。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青墩古人,就通过刻纹计数形式形成了占卜祭祀预测未来、预测吉凶的卦画,这是很了不起的。 可以肯定,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只有存在古人类的大规模的生产生活活动,并且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形成这种高智慧的产物。     辉映东夷人原始美学水平的生动符号 青墩遗址出土的T15:41号刻纹麋鹿角(见图)上的刻纹,被许多易学家、考古学家确认为卦画。这卦画系用锋利的东西在坚硬的麋鹿角上刻就。众所周知,在五六千年前,古人还没有冶铸的铜铁类刀具,因此这精美的卦画到底用什么东西刻划而成一直是个谜。 撇开刻划工具不说,那纤细、规整、极富美学欣赏价值的复道人字为何排列得如此整齐?坦白说,笔者曾多次用直尺在白纸上试图描摹这枚麋鹿角枝上的刻纹图案,可怎么细心,画出的卦画都没有麋鹿角枝上的图案匀称、精美。有人或许会说你这人手拙,照着画也画不好。可我得告诉你,本人多少有点美术功底,白描、速写、素描都画过,且出过作品,并非手拙。而是该卦画刻纹细密,既平行,又要错开,还要两两斜位对称,稍有偏移,就不好看。因此笔者有理由惊叹青墩古人在麋鹿角枝上刻划出带有斜度而又互相对称的卦画很不容易──须知那是开创性的,不是照着样子画,而是刻…… 国家文物总局原副局长、国务院专家组成员黄景略先生在“江海文明起源──青墩遗址”论坛上曾说过这样的话:“东夷人聪明,英勇顽强,会打仗。古书上记载的黄帝战蚩尤,打了多少回啊,就是打不赢……” 一个聪明、英勇顽强的部落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让我们再看看同为东夷人留下的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见图  )。专家、学者们鉴定,这是5000多年前东夷部落的古人在岩石上刻写的带有远古农业文明色彩的岩画。其深刻的涵义与青墩遗址的卦画一样至今无人能够完全破译,于是被人们称为“天书”(连云港市政府曾悬赏百万元邀专家学者破译该“天书”)。这两份“天书”都是用“画”的形式刻写了远古东夷人的审美观念,其构思的奇特,刻写笔划的考究,图案的古朴精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有学者指出,连云港与江淮东部地区毗邻,且有绵长的海岸线相连,同样面对大海的诱惑,同样每天迎接初升的太阳,而两地南北直线距离只有200多公里,在远古时代,古人追逐猎物或迁徙只有几天的行程,这两份“天书”会不会是同一个部落所为?不管是不是同一个部落,伏羲在东方,少昊在东方,远古东夷人的迁徙生活有分有合,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东夷部落在与黄帝争战时就是一个“整体”,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中原部落联盟抗衡──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墩卦画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或许就是一个大部落──蚩尤部落联盟所为,那么卦画、岩画,就是南北相互辉映的远古东夷人聪明才智的象征…… 注:① 参见《青墩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第143页。 ④ 参见《青墩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第134-135页。

这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1.首先看是哪个专业的,以个人发表八年经验来看,经管类的杂志,价格比较低,可选择的杂志比较多,农业类的,学术期刊,价位也不高。而教育类的和医学类的是最高的。2.然后就要看发表哪个级别的了,分省级,国家级,市级(核心这里不做统计,价格高,还不定成)按级别来说(同一个网收录的)国家级的肯定价格要高一些。3.看收录网,收录网有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就收录来说,知网的最贵,而龙源的最便宜ps:除了这四个收录网,千万不要认其他的收录网,个人办的网站,非科技部的,一律不正规。4.看具体发几个版面,一版的字符数在2000-2500字符,有的杂志,他强制发2版。少了人家不发,这样的话,就会感觉这个杂志比较贵了。不管好多少钱,一定要发表在正刊上面,不然不仅没有用,还有可能受到处份《资深发表九年》

1、来稿请寄一式三份打印稿(本刊不接收手稿),图版、照片不要用复印件,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时应声明稿件专投本刊且未正式发表。如稿件曾投它刊,作者应先向本刊说明情况并向它刊申请撤稿,以避免“一稿多投”事件发生。一旦查出违反上述规定者,责任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尝本刊经济损失。2、本刊亦接受国外或国际合作研究的英文稿件。对英文稿件的要求同中文稿件,应附有中文题目、作者及单位、中文详细摘要及关键词。3、编辑部在收到来稿后一般在6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作者在6个月后如仍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则可改投它刊。4、本刊除具有印刷版外,还具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稿件一经录用,所有版本的版权即由作者转让给本刊,凡不愿将自己的文章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发表者,请在来稿时声明。5、依照《着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应征求作者同意。6、来稿一经刊用,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一次性向作者支付以上版本的稿酬,赠送当期本刊1册及印刷版抽印本30份。7、要求来稿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证合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8、研究论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篇幅根据内容需要而定,本刊不做具体限制。9、来稿的格式要求:本刊采用双盲审稿,故要求稿件的中英文文题、中英文作者及中英文作者单位单独占一页;论文另起页隔行打印,其书写顺序: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另起页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引言;正文;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图及说明;附表及说明;附图版及说明。凡不符合来稿格式要求者,本刊恕不受理所投稿件。10、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同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4人,多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人),第一作者须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所从事的专业,联系电话或E-mail),参与辅助研究者可列入致谢部分。11、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请注明省部级以上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12、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中文字。文章标题结构层次一般分为二级或三级,各级标题用1、2、3……;、、……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13、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主要部分内容,尤其要突出其创新性的成果。英文摘要篇幅可适当增加为—个印刷页。关键词一般3~8个。14、对稿件要求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使用要准确。15、对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精度及误差范围等。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有关的论文要附原始数据。16、图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在文中相应位置以方框表示并附相应的中英文图题、表题,附图要求线条粗细均匀,计算机绘制的线条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双栏排图不宽于80mm,通栏排图不宽于170mm,图中文字最好用6号字。对图版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连同中英文图版说明一起拼贴在240mm×170mm的图版版心尺寸范围内。17、作者应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反映。凡引用他人的资料须在正文内标注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前后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表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作为脚注处理。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所有中文参考文献均需译成英文,并在该文献后用括号注明(inChinese)或(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18、本刊采用“着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表中着录全部编着者,多着者间以“,”号分隔。着者一律姓先名后,名后不加缩写点,空1个字母的间隔。按着者姓氏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表,同时保留所有中文参考文献作为附录放在全文末尾。19、作者在得到录用通知及退改意见后,及时将修改后的打印稿和软盘以及清绘好的图件寄交给本刊编辑部。20、稿件在排印后,初校样寄作者校对,除录入排版错误外,文字一般不宜再作改动,请在指定日期内将校样寄回。

岩石学报

1、阿拉善变质基底中的早二叠世岩浆热事件——来自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耿元生;周喜文; 2667-26852、山东半岛高压麻粒岩中花岗质浅色脉体的成因 刘福来;刘平华;丁正江;刘建辉;杨红;胡伟华; 2686-26963、胶北~岩浆热事件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 刘建辉;刘福来;丁正江;刘平华;王舫;游君君; 2697-27044、胶北高级变质基底中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刘平华;刘福来;王舫;刘建辉;杨红;施建荣; 2705-27205、胶东邢家山钼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丁正江;孙丰月;刘建辉;刘殿浩;李碧乐;张丕建;钱烨;李杰; 2721-27326、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二叠纪的构造属性:来自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制约 曹花花;许文良;裴福萍;郭鹏远;王枫; 2733-27507、吕梁地区~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杜利林;杨崇辉;任留东;宋会侠;耿元生;万渝生; 2751-27698、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早元古代盆地演化 刘超辉;刘福来;赵国春; 2770-27849、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伸展体制新证据:鞍山-弓长岭地区变质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 董春艳;马铭株;刘守偈;颉颃强;刘敦一;李雪梅;万渝生; 2785-279210、辽东南长海地区花岗质片麻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原岩性质及形成环境的制约 孟恩;刘福来;刘建辉;施建荣; 2793-280611、赞皇变质杂岩区西南部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变质演化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肖玲玲;卢俊生;王国栋;蔡佳;吴春明; 2807-281812、山西恒山巨晶状直闪石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的证据 钱加慧;魏春景;周喜文;初航; 2819-283013、泰山地区古元古代末期基性岩墙形成时代厘定——斜锆石U-Pb精确定年 相振群;李怀坤;陆松年;周红英;李惠民;王惠初;陈志宏;牛健; 2831-284214、内蒙古固阳东部碱性侵入岩:年代学、成因与地质意义 王惠初;相振群;赵凤清;李惠民;袁桂邦;初航; 2843-285415、麻山杂岩的两种变质作用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 任留东;王彦斌;杨崇辉;赵子然;郭进京;高洪林; 2855-286516、中国东北地区西部~500Ma泛非期孔兹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董策;周建波; 2866-287817、冀北单塔子群凤凰嘴杂岩的年代学研究 曲军峰;李锦轶;刘建峰; 2879-288918、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Mg同位素制约 孙剑;房楠;李世珍;陈岳龙;朱祥坤; 2890-290219、河北省宣龙式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志红;朱祥坤; 2903-291120、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关系:来自阿拉善东缘中奥陶统碎屑锆石的信息 张进;李锦轶;刘建峰;李岩峰;曲军峰;冯乾文; 2912-2934

《岩土工程学报》是EI检索,但不属于SCI检索。两种学报各有所长,关键是根据自己需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均为EI收录期刊,但没有被SCI收录。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RMGE) 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为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三大期刊,而且JRMGE于2019年2月已经被SCI收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格式要求

1、来稿请寄一式三份打印稿(本刊不接收手稿),图版、照片不要用复印件,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时应声明稿件专投本刊且未正式发表。如稿件曾投它刊,作者应先向本刊说明情况并向它刊申请撤稿,以避免“一稿多投”事件发生。一旦查出违反上述规定者,责任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尝本刊经济损失。2、本刊亦接受国外或国际合作研究的英文稿件。对英文稿件的要求同中文稿件,应附有中文题目、作者及单位、中文详细摘要及关键词。3、编辑部在收到来稿后一般在6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作者在6个月后如仍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则可改投它刊。4、本刊除具有印刷版外,还具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稿件一经录用,所有版本的版权即由作者转让给本刊,凡不愿将自己的文章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发表者,请在来稿时声明。5、依照《着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文字进行删改,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应征求作者同意。6、来稿一经刊用,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稿件刊出后,按规定一次性向作者支付以上版本的稿酬,赠送当期本刊1册及印刷版抽印本30份。7、要求来稿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证合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8、研究论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篇幅根据内容需要而定,本刊不做具体限制。9、来稿的格式要求:本刊采用双盲审稿,故要求稿件的中英文文题、中英文作者及中英文作者单位单独占一页;论文另起页隔行打印,其书写顺序: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另起页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引言;正文;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图及说明;附表及说明;附图版及说明。凡不符合来稿格式要求者,本刊恕不受理所投稿件。10、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同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4人,多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人),第一作者须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所从事的专业,联系电话或E-mail),参与辅助研究者可列入致谢部分。11、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请注明省部级以上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12、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中文字。文章标题结构层次一般分为二级或三级,各级标题用1、2、3……;、、……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13、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主要部分内容,尤其要突出其创新性的成果。英文摘要篇幅可适当增加为—个印刷页。关键词一般3~8个。14、对稿件要求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使用要准确。15、对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精度及误差范围等。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有关的论文要附原始数据。16、图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在文中相应位置以方框表示并附相应的中英文图题、表题,附图要求线条粗细均匀,计算机绘制的线条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双栏排图不宽于80mm,通栏排图不宽于170mm,图中文字最好用6号字。对图版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连同中英文图版说明一起拼贴在240mm×170mm的图版版心尺寸范围内。17、作者应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反映。凡引用他人的资料须在正文内标注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前后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表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作为脚注处理。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所有中文参考文献均需译成英文,并在该文献后用括号注明(inChinese)或(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18、本刊采用“着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表中着录全部编着者,多着者间以“,”号分隔。着者一律姓先名后,名后不加缩写点,空1个字母的间隔。按着者姓氏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表,同时保留所有中文参考文献作为附录放在全文末尾。19、作者在得到录用通知及退改意见后,及时将修改后的打印稿和软盘以及清绘好的图件寄交给本刊编辑部。20、稿件在排印后,初校样寄作者校对,除录入排版错误外,文字一般不宜再作改动,请在指定日期内将校样寄回。

5学报栏目设置编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要栏目:研究进展与工程实录、讨论...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

可以,如果导师是第一作者,你在第二位,论文也认可

本学报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物理力学与工程类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2001年为双月刊,2001年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和岩石工程实践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宗旨。本刊也发表部分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为尽快交流最新的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近期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与相关的学术动态。 38

岩石力学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是EI检索,但不属于SCI检索。两种学报各有所长,关键是根据自己需要。

相对来说 ,两者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更好一些哦, 但这个领域更好的是综合性的《岩石学报》,属于SCI收录。 应该是:《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属于EI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学报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物理力学与工程类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2006~今为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现被EI和国内外较多收录机构收录。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1位 《岩土工程学报》也属于EI收录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岩土工程学报》已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是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论坛,是我国从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教学人员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园地。《岩土工程学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战线上岩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事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建筑科学类 - 第2位

据2002年1月22日《科学时报》报导,在“中国自然科学期刊显示度排名表”中,《学报》被列入前100名。根据2003和200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03)”统计结果,2004年12月和2006年10月《学报》分别被评为“第三届、第五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学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本刊也发表少数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为尽快交流最新的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与相关的学术动态。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学报总被引频次:1997年103篇,1998年272篇,1999年346篇,2000年433篇,2001年557篇,2002年758篇,2003年1564篇,2004年2647篇,2005年2521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岩石学报11期

内蒙古《传承》杂志主编、作家黑梅来乌兰察布与市旅游部门策划乌兰察布旅游专刊事宜,接待她时她再次谈起对察哈尔火山群的印象,谈起2015年秋季她在乌兰察布察右后旗采访时的有关细节。这个年底,她撰写的《察哈尔火山群:遗落的内蒙古草原火山景观》刊发在《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12期上,用20个图文并茂的版面,详细介绍了察哈尔火山群的有关情况,向国内外读者展示了察哈尔火山的魅力。我说,作为一个火山脚下长大每年多次观瞻近在咫尺的火山,近年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又分管过旅游工作的我,没有写过一点有关察哈尔火山的文字向外推介自己的家乡,着实是很惭愧也是有责任的。 察哈尔火山群主要指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境内的一处由20余座火山组成的火山群遗迹,地质学界专称这一区域为乌兰哈达火山群。乌兰哈达是蒙古语音译,“乌兰”是红色之意,“哈达”是岩石,此地名因区域内有赭红色的火山而得。我出生的那个小村东距火山18公里,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每年冬天赶着牛车领我到乌兰哈达车站拉烤火煤,蜗牛般的勒勒车经过火山脚下,要在布满火山渣屑和残雪的土路上颠簸两三个小时,那时,父亲用鞭杆指着一座披着皑皑白雪庞大雄奇的火山锥,说,这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事实上,当地牧民也一直把形态最为完整的三座锥形火山称为“炼丹炉”,有时也称为“都希(梦语铁砧子之意)”,牧民认为是火山是神为他们提供的打制作战武器和生产工具的砧子,每年在此朝拜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乌兰哈达,当时是集二铁路上的一个小站,是我读高中之后搭乘现代交通工具走向世外最近的一个站点。1984年,我在白音查干镇北的师范学校高中复读,学校就在一个叫白音淖尔的湖边,向北望,视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座形似日本富士山的截顶圆锥体火山(上部是完整的锅状火山口)和一座尖锥形火山,后来才知道,火山地质学家已研究断定,白音淖尔是火山喷发时熔岩流经此处形成的高原堰塞湖。在距今12万年前和1万年前的两次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中,地下岩浆喷涌而出,熔岩淌流在周边十多公里的地域,直至现在,这里到处都是赭红或黑褐色的火山浮石和碎渣,地面上随处可见形似石河、石浪、石湖,石禽、石兽的景观,一直延伸到白音淖尔一带。这一区域,当地人称为“石堎子”,在208国道和G55高速公里未修通之前,这一路段行车极为颠簸,十分不便。火山脚下的一条沟内,有一株树龄高达1000多年的老榆树,被专家称为蒙古高原的“树王”,它与火山一样有着神秘神圣的传奇故事,吸引了远近各地大量游客前来观瞻膜拜。 如果说察哈尔火山过去一直鲜为人知,主要说这里是一方尚未被大肆炒作的清静之地,至少在2000年之前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和景区宣传推介,国内外来观光的客人较少。但这处地质遗迹早年就被地质学界所注意和关注。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在距离火山遗迹10公里的红格尔图中心教堂传教,期间在这里做过专门调查,后经我国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尹赞勋教授介绍,始为国内地质学界所重视。1957年与1964年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许辑五、肖干泰两次前往乌兰哈达,对这里的火山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考察,并将搜集整理的资料于1979年以《内蒙古乌兰哈达的第四纪火山》为题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提供给国内火山研究者。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国内著名火山地质专家白志达教授多次带领团队前来乌兰哈达对火山进行深入考察,发表了《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岩石学报》2008年第11期)等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概要如下: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公里。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平方公里。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火山喷发总体为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晚更新世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和北西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其中黑脑包为熔壳状火山锥。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已遭受一定剥蚀,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包括3座中心式喷发的炼丹炉火山,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熔岩流分布受地形制约,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淌,最长熔岩流约18公里。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要为结壳熔岩,其中胀裂谷和塌陷谷发育。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堰塞水系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胡少海等火山堰塞湖。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目前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群,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是研究蒙古高原南缘现代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的天然"窗口"。 白志达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乌兰哈达考察时惊叹这里是“保存完好、举世罕见的火山群奇观”,指出,这处火山群仍为活火山,具有典型性与稀有性,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地质学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三座“炼丹炉”中的“中炼丹炉”,是典型的截顶圆锥体火山形态,是保存最为完好至今最为完整的一座。据当地老牧民讲述,1936年11月,闻名中外的绥东抗日第一战红格尔图战役打响,国民党绥远省绥东四旗剿匪保安司令达密凌苏龙(外号长胡子)的骑兵部队与日伪军迂回周旋,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部队把300余匹战马拉进坡度21度、高85米的“炼丹炉”顶部锅口内隐蔽,这个锅口直径190米,深26米,是夜,朔风凛冽,白雪漫卷,“锅底坑”内人无息,马无声,骑兵和军马巧妙地躲过日伪军正面追击并于次日伺机出击参战,为红格尔图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密凌苏龙出生在火山脚下原察哈尔商都牧群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是当时察哈尔地区威震一方的传奇人物,曾任察哈尔盟副盟长之职,1948年5月从蒙古国回国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高等参事。 黑梅亲历火山群遗迹采访,

(名字带*者为通讯作者):出版学术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40余篇为SCI、EI和ISTP收录。其中具代表性者: 1. 孙晓明,徐克勤,任启江,Read , 1996,吉南太古宙高级变质地体和金矿。地质出版社。2. 孙晓明,柯长桂,张显球,林绍标,1996,粤北丹霞红层地质地貌及超大型矿床。地质出版社。3. 李兆麟,孙晓明,杨荣勇等,2000,南天山东段韧性剪切带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中山大学出版社。4. 王敏, 孙晓明, 2007. 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 地质出版社;5. 何高文, 孙晓明, 薛婷, 2008.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对比. 地质出版社(出版中).6. 熊德信, 孙晓明, 石贵勇, 2007. 云南哀牢山喜山期造山型金矿带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模式. 地质出版社.7. Wei Zhai, Xiaoming Sun*, Weidong Sun, Liwei Su, Xiaoping He, Youliang Wu. 2009. Geology,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Axi: a Paleozoic low-sulfidation type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in Xinjiang, China. Ore Geology Reviews (doi:)8.X M Sun, Y Zhang, D X Xiong, W D Sun, G Y Shi, W Zhai, S W Wang. 2009. Crust and mantle contributions to gold-forming process at the Daping deposit, Ailaoshan gold belt, Yunnan, China. OreGeology Reviews 36(1) (on line available: doi: ).9. Xiaoming Sun, Li Xu, Weidong Sun, et al., 2007. Source of Channelized Fluids in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Constraints from δD-δ18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CCSD Quartz Vei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in press)10. Xiaoming Sun, Qian Tang, Weidong Sun, Li Xu, Wei Zhai, Jinlong Liang, Yeheng Liang and Kun Shen. 2007. Monazite, iron oxide and barite exsolutions in apatite in CCSD drillhole eclogite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1(11): . Xiaoming Sun, Shenwei wang, Weidong Sun et al., 2008. PGE geochemistry and Re-Os dating of massive sulfide ores in the Baimazhai Cu-Ni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 Lithos,105(1/2):12-2412. 梁业恒, 孙晓明,**, 翟伟, 李爱菊, 钟庆禄, 徐莉, 汤倩, 梁金龙,薛卫冲, 徐强, 唐顺林,2007. 印度尼西亚索林帕萨铜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因。地质与勘探(录用待刊)。13. 梁业恒, 孙晓明**, 翟伟, 马春, 吴志强, 丁存根, 王堂喜, 李爱菊, 梁金龙. 2008. 江苏观山铜铅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因. 矿床地质(录用待刊)。14. 张美, 孙晓明*, 薛婷, 何高文, 陆红锋. 2007. 太平洋海底海山富钴结壳中的烃类有机质及其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岩石学报, 23(11):3026-303615. 薛婷, 孙晓明*, 张美等, 2007.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元素(REE)组成原位LA-ICPMS测定. 岩石学报(录用待刊)16. 徐莉, 孙晓明*, 汤倩, 翟伟, 等. 2007. 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学报, 23(12): 3287~. 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2007. CCSD超高压变质金红石U-Pb定年及其约束意义. 岩石学报, 23(12): 3275~. 梁业恒,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梁金龙, 汤倩, 李爱菊. 2007. CCSD(0~5158m)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 岩石学报, 23(12): 3280~. 汤倩, 孙晓明*, 梁金龙, 徐莉, 翟伟, 梁业恒. 2007. CCSD HP-UHP变质岩中磷灰石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及其示踪意义. 岩石学报, 23(12): 3255~. 徐莉, 孙晓明*, 翟伟, 梁业恒, 汤倩, 梁金龙. 2007. CCSDHP_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有机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地质学报, 81(5):654-658;21. 孙晓明, 薛婷, 何高文, 张美, 石贵勇, 王生伟, 陆红锋. 2006, 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铂族元素(PGE)和Os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岩石学报, 22(12): 3014~302622. 孙晓明, 熊德信, 石贵勇, 王生伟, 翟伟. 2007.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大坪剪切带型金矿成矿40Ar/39Ar定年, 地质学报, 81(1): 88-9223. 孙晓明, 徐莉, 梁金龙,汤倩,梁业恒,翟伟,沈昆. 2006. CCSD中HP-UHP岩石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对板块折返过程的示踪意义. 地质学报, 22(12): 1911~. 孙晓明,石贵勇, 熊德信,王生伟,翟伟, 2007,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大坪金矿铂族元素(PGE)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地质学报, 81(3): 394~40425.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梁金龙, 张泽明, 沈昆. 2006. 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和东海水晶流体包裹体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 22(7): 1999~200826. 熊德信,孙晓明*,翟伟, 石贵勇,王生伟. 2007. 云南大坪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富CO2流体包裹体及其成矿意义. 地质学报, 81(5): 640-65327. 王生伟, 孙晓明*,石贵勇,熊德信, 翟伟, 2007. 云南金宝山和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的差异及其成因意义. 地质学报, 81(1): 93-10828. 孙晓明, 熊德信, 王生伟, 石贵勇, 翟伟, 2006, 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对哀牢山金矿带金成矿的贡献: 以云南大坪金矿为例, <<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庆贺王德滋院士致力于地质科学六十周年暨80华诞>>, 南京大学出版社:269~27929. 孙晓明,熊德信,王生伟,石贵勇, 翟伟, 2006,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墨江金镍矿床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矿床地质, 25(4): 438~44630. 徐莉, 孙晓明*, 翟伟, 梁业恒,汤倩, 梁金龙, 沈昆, 张泽明, 200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岩石学报, 22(7): 2009~201731. 熊德信, 孙晓明*, 翟伟, 石贵勇,王生伟, 2006, 云南大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高结晶度石墨包裹体: 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参与成矿的证据. 地质学报: 80(9): 1448-145632. 孙晓明, 熊德信, 王生伟, 石贵勇, 翟伟, 2006, 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岩石学报, 22(3): 725-73233. 熊德信, 孙晓明*, 石贵勇,王生伟, 高剑锋, 薛婷. 2006. 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岩石学报, 22(3): 733-74134. 何高文, 孙晓明*, 杨胜雄, 薛婷, 宋成兵, 石贵勇, 张美, 韩喜球. 2006.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矿床地质, 25(2):164~17435. 陆红锋, 陈芳, 廖志良, 孙晓明, 程思海, 付少英. 2007. 南海东北部HD196A岩芯的自生条状黄铁矿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地质学报, 81(4): 519-52536. XU Li, SUN Xiaoming*, ZHAI Wei, LIANG Jinlong, LIANG Yeheng, SHEN Kun, ZHANG Zeming, TANG Qian. 2006,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Veins from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CCSD) Project.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48(7): 639~64937. Wang M, Sun X M, Ma M Y, 2005, Geochemistry of Ore-forming Fluids and Its Significances for Metallogenesis of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Souther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4(4): 297~30538. Sun X M, Xue T, He G W, et al., 2007, Nobel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ferromanganese crusts from seamounts in W. Pacific Ocean and its genetic significances. Acta Geologica Sinica, 81(1): 90-9839. 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2006. CCSD超高压变质岩绿辉石中的石英出溶体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地质学报, 80(12): 1904~191040. 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2007. CCSD超高压变质岩中金红石结构水(OH-1)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地质论评, 53(2): 267~. 梁金龙, 孙晓明*, 徐莉, 翟伟, 汤倩, 梁业恒, 2006, CCSD及青龙山HP-UHP变质岩中绿帘石地球化学及其对板块折返过程的示踪.岩石学报, 22(7): 1845~185442. 翟伟, 孙晓明*, 梁金龙, 张泽明, 徐莉, 汤倩, 梁业恒, 苏丽薇. 2006. 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绿帘石化学成分与流体包裹体特征. 岩石学报, 22(7): 2029~203843. 翟伟, 孙晓明*, 徐莉, 等, 2005, 苏北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流体演化. 岩石学报, 21(2) : 482~48844. Wang Min, Sun Xiaoming*, Ma Mingyang, 2005,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compositions and genesis of Xinhua large-scale phosphorites deposit in Western Guizhou, China.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3(3): 323~33045. 孙晓明,陈文,王敏,薛婷,孙凯, 陈炳辉,2003, 微细浸染型金矿激光微区40Ar/39Ar等时年龄测定: 以长坑大型金矿为例。科学通报,48(12): 1355~135846. 孙晓明, 王敏, 薛婷, 孙凯, 2004, 流体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组成及其成矿体系研究新进展, 地学前缘, 11(2): 471~47847. 王敏, 孙晓明,马名扬, 2004, 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中山大学学报,43(4): 98~10248. 孙晓明, 王敏, 薛婷, 马名扬, 李延河, 2003,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中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 同位素体系. 高校地质学报, 9(4): 661-66649. Sun Xiaoming, Xu Li, Xue Ting, Chen Binghui, Sun Kai N2-Ar-He Tracing Systematics of Ore-forming Fluid: A Case Study on Songxi Large-scale Ag(Sb) Deposit,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 Meet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Biennial SGA Meeting. Ed. Mao JW, Bierlein F P., Springer, 2005, : 183-18650. SUN XIAOMING, CHEN WEN, WANG MIN, XUE TING, SUN KAI, CHEN BINGHUI, 2003, Dating of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by use of 40Ar/39Ar laser probe: a case study of Changkeng large scale gold deposit,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8(17): 1887~189151. SUN Xiaoming, WANG Min, XUE Ting, MA Mingyang, LI Yinhe, 2004. He-Ar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pyrites from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Souther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8(2): 471~. Sun Xiaoming, David I. Norman, Sun Kai, Wang Min, Chen Binghui, Chen Jingde, Yu Shoujun, 2003, Light Hydrocarbons in Fluid Inclusions and Its Constraints on Ore Genesis: A Case Study on Songxi Ag(Sb) Deposit, Eastern Guangdong,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7(2): 227-23653. SUN XM, Norman DI., SUN Kai., et al., 2003, Organic gases in fluid inclusions of ore minerals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ore genesis: a case study on Changkeng Au-Ag deposit, Guangdong,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7(1): 78~. 孙晓明,Norman D I,孙凯等,2000,一种新的成矿流体示踪法: 流体包裹体N2-Ar-He示踪体系,地质论评,46(1):99~10455. 孙晓明,Norman DI., 孙凯等,1999,粤中长坑金银矿成矿流体N2-Ar-He示踪体系及来源, 1999, 中国科学,29(3): 240-24656. SUN XM., Norman DI., SUN k., et al., 1999,N2-Ar-He Systematics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s in Changkeng Au-Ag deposits, Central Guangdong,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2(5): 474-48157. Sun XM., Ren QJ., Yang RY., Liu XS, 1998, Theoretical modelling of Water-rock δD-δ18 O isotopic exchange system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a case study on Jinduicheng superlarge-scale molybdenum deposit, central China. Chinese J. Geochemistry, 17(2): 284-29058. 孙晓明,1998,韧性剪切带中两类脆性构造及其对金矿化的控制意义, 中山大学学报(自科版),37(1): 98-10259. SUN XM., XU KQ., REN QJ, KEAYS RR 1996, 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chemical component variations during ductile deformation of NW-striking shear zone in Jiapigou gold belt, China,Chinese J. Geochemistry ,15(4): . 孙晓明,徐克勤,任启江,Read ,1995,吉南夹皮沟金矿带太古代鞍山群的解体及主要地质事件序列的建立,地层学杂志, 19(3): 229-23661. 孙晓明,徐克勤,任启江,Read ,1991,吉林夹皮沟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科学通报, 36(22): 1723-172662. 孙晓明,徐克勤,任启江,Read ,1992,吉林夹皮沟金矿区两类不同金矿床的发现及其在华北地台上的普遍意义,科学通报, 37(14): 1092-109463. Sun XM., Xu KQ., Ren QJ., Keays RR., 1992, Discovery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pigou golg mine, Jilin province, and its universality in platfor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7(20): 1721-17264. Sun XM., Xu KQ., Ren QJ., Keays RR., 1992, Confirmation of the Jiapigou Archaean high 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7(10): . SUN XM., XU KQ., REN QJ, KEAYS RR, 1993, Gold mineralization in Archaean high grade metamorphic terrains of platform,J. of Nanjing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 29(1): . SUN XM., XU KQ., REN QJ, KEAYS RR, 1992, Mineralogical,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Laonoiugou gneiss in Jiapigou gold mine, Jilin Province. Chinese J. Geochemistry ,11(3): 224-23667. 孙晓明,徐克勤,任启江,Read ,1992,吉林夹皮沟金矿太古代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学及其变质作用条件, 矿物岩石, 12(3): 17-2668. 孙晓明,余绍桂,叶朝晖,1993,闽北建阳太阳山韧性剪切带金矿主要地质特征,地质与勘探, 30(10): 22-2669. 刘孝善,孙晓明,1989,金堆城钼矿成矿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地质与勘探,25(2):12-1970. 孙晓明,刘孝善,1987, 金堆城钼矿区两类不同花岗岩的关系及其成因研究,地质找矿论丛, 2(2): 34-4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