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人体协调性文献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1:45:03

人体协调性文献综述论文

一、文献综述(一)中国中医药简史1.中国古代中医药发展史众所周知,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依靠集体打猎和采集植物维持生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了有害的食物,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有时也会因吃了某些食物,使腹泻、呕吐等疾病减轻或消除。这样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实践经验,人们逐渐地积累了医药知识,并有意识的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从而便产生了早期的医药学。古代书籍中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这些记载虽属传说,但仍然说明医药知识是通过人类不断在生活实践和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周朝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由于铁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当时许多杰出的医学家,总结了历来的医学成就,著出了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九卷八十一篇,共计十四万余言。它采用黄帝与歧伯相互问答的体裁,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阐述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为中国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主张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在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时,处处结合四时气候、地理水上、社会生活及思想情绪等诸方面的变化,其观点主要是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内经》对人体解剖知识,如脏器质地、大小、肠胃及血管的长短等,都有详实的记载。如血液循环的概念,呼吸与脉搏频率的比例等,远比西欧早得多。《内经》已明确了十二经脉、七经八脉,创造了中国医学重要学说之一——经络学说。在疾病诊治方面,已初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药性理论方面,提出了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概念;并指出五味人五脏理论,也是后世归经学说的本源;方剂也有记载,全书共收载12个处方。秦汉时代,医药进一步发展,这时《神农本草经》问世,简称《本经》。全书收载药物365种,不仅对药物疗效作了总结,而且对药物产地、采集、炮炙方法、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以及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也都作了记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学著作,所收载的药物疗效确切。例如水银治疗疥疮,麻黄发汗止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等,内容丰富广泛,为后世历代本草的蓝本。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通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前人积累的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出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匾要略》两部著作。《伤寒论》在临床医学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收载了100多个有效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等,至今仍奉为经方而被广泛应用着,是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金匾要略》论述了各种杂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为后世医学对杂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唐代,孙思逸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编著了《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收载方剂5300余首。他重视单方,验方的收集,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研究方剂的重要文献之一,由官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李箦,苏敬等22人在《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共载药844种,并绘有药物图谱。书成后,即颁行全国。后抄传至日本,列为医学生必修课之一。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颁布的药典早83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宋代,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唐氏把《嘉拓本草》和《图经本草》合二为一,并增药500余种,全书共收载药物1455种,每药项下附有图及单方。《证类本草》对药物归经进行了考证和阐述,对历代各家学说都予以收录, 因而保存了许多现已散失了的象《开宝本草》、《日华子诸家本草》、《嘉佑本草》等书的内容。宋大观年间,当时官府曾令将《官药局》所收载的方剂加以校订,写成《和剂局方》,共收载方剂297首。后经多次修订,命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当时医家和民间许多有效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紫雪丹、至宝丹等,大都采用丸散剂型,便于服用和保存,可谓当时的配方手册。金元时代,不少医学家认真探讨古代医书理论,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这就是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其中以四大学派最为突出,即刘完素重视“火热”为病,对运用寒凉药有独到的见解,强调泻火,故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人体生病,都是感受外邪,善于使用汗、吐。下三法攻逐邪气,故称 张氏为“攻下派”。李东垣重视脾胃的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在治疗上善于温补脾胃,故称李氏为“温补派”。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 论点,并以此立论,常应用滋阴降火的药物治疗疾病,故称朱氏为“滋阴派”。诸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理论和治疗经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医学史上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由于受到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经验都是不完善的。严用和著《济生方》10卷,载方400首,是他个人5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中有不少方剂如归脾汤、济生肾气丸、清脾散等,直到今日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着。张洁古著《珍珠囊》,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之一,全书讨论了100种药物,包括 “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随证用药之法”。归经学说,早在《内经》已有记述,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张氏所著《珍珠囊》进行论述和发挥之后,才成为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之一。李时珍对张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中药方书的著作良多,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李时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蓝本,参考医药书近500部,搜集历代诸家本草学说,再经亲自治病验证,或亲自到各地访问,采集和实地观察,加以辨认和论述,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于1578年正式出版。《本草纲目》,全书约200万言,共52卷,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出版后发行全国,后来又被译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广泛流传国外。这部巨著,不仅是我国医药科学上的光辉硕果,而且也是世界医学和生物学重要文献,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还有朱榆、膝硕编辑的 《普济方》是明代以前方书的总集。全书168卷,收载方剂61739首,是收载方剂最多的方剂著作。2.中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明清以来,中医对温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等)的认识和诊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 理论方面,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纲领,形成了温病学派,这是清代医学 学术上的重要成就。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温病论治》(叶天士著)、《温病条辨》(吴鞠通著)。《温热条辨》(薛生白著)。《温热经纬》(王孟英著)等。这些著作者 被后人推崇为温病四大名医,他们对温病的理论和诊断和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清代,有许多简明、实用的本草和方书陆续问世。如《本草备要》(汪昂著)、《本草从新》(吴仪洛著)。《本草求真》(黄宫绣著)。《成方便读》(张秉成著)、《医方集解》,《成方切用》(吴仪洛著)等。这些本草和方书的特点:1、从“临床实际出发,精选方药,由博返约,便于学习和掌握;2、对每个方或药的组方意义和证治机理,都作了详细的注释和阐发,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3、药物和方剂分类方法,象《本草从新》、《医方集解》等,都采用了按功效分类方法,使本草、方剂的分类法更趋于完善和实用。自鸦片战争至解放前的100多年,我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各通商口岸和内地,举办学校、教会和医院,并大量倾销西洋药品,使我国文化和科学饱受摧残。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虚无主义,否定祖国的民族文化,全盘否定中医中药,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使中医中药事业濒于被消灭的境地。值得提出的是少数从国外归来的药学家和药理学家如:汪敬熙、陈克恢、朱恒壁等按西方药学思想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对器官功能的药理作用。其中最有名的发现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得麻黄碱,同时发现这个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西药。这个例子说明用现代药学和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条通向西医药之路;以植物成分纯化为化学单体的药学思路。这条路是18世纪西方药学家走的一条老路,从阿片到吗啡从洋金花到阿托品等。这正是西方药学家不承认中医药学是科学,而只把中药当原料,不需要学习中医药学就可以研究出新药,即 “废医存药”的错误观点,其结果使中医药学非但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废弃甚至被消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在我国存在着两个医药体系,即一个是有几千年历史,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学体系,另一个是在世界(包括中国)发展了几百年现代医药学体系,两种医药体系共存在于同一块国土上,都在同疾病作斗争这一事实,有着不同认识和理解。是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往来,互不干预;是以谁为主;还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中西结合。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相当尖锐的。我党的政策是采取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明确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创造中西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几十年,来在正确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0年代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医药学习中医药的高潮;建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中医院,中医药大学,培养出一大批高级中医、中药人才;编写出《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及《方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等专著;创刊了多种中医中药杂志与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90年版、95年版,收载中药材从509种增加到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从275种增加到398种等等。它们在继承弘扬祖国医药遗产,提高科研、教学、生产水平和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等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志中医药学进展过程的鲜明特征,是中西医药结合的思想和取得的最新成果。西 医药学的优势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微观为特征,以局部观点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结 构与功能为研究中心,忽视了宏观、整体、相互制约与调节的理论基础。后者正是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思想的精华。以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研究中医学,就可以取各家之长,逐步走向集体的、多学科合作的、具有创造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现代中医药学的道路上来。中药研究成果累累,已有几十种中药单体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青嵩素治疗疟疾,雷公滕皂甙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靛玉红治疗白血病,黄连素治疗炎症等等。中医方剂的研究,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创造了一批新方剂,并不断地被验证和改进。如冠心H号方、宫外孕1号方、胆道排石汤、清胰汤等;经典方如生脉散、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汤、安宫牛黄九、四逆汤、桂枝汤等的研究都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学研究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日本研究中药的思想仍是按西医药的模式,“有药无医”,因而限制了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疗效,从而开始建立中医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研究中心等组织。但是,从发展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看,仍有待今后逐步推动。21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的科学文教事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科教兴国的决策也将把中医中药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既往开来,任重道远,中医中药研究有若干重要课题要我们去探讨。目前我国医学发展形成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的三支并存的力量。中医学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与哲理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而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继承井弘扬广大。(二)厚朴简介及研究意义木兰科植物厚朴为常用传统中药,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是我国特产,树皮、花、果均可入药,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材,而且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常用药物,其性味苦、辛、湿,具有有温中、下气、燥湿、清痰、排满等作用,用于湿滞伤中、腕痞吐泻、食积气滞、腹涨便秘、痰饮喘咳等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 其干皮、枝皮和根皮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著名的半夏厚朴汤既是已厚朴为主要原料,辅以桔梗、枇杷、桔皮、防风、黄芪、川贝、延胡索、丹参等中药材,具有理气和中、消滞化湿的功效。而丙肝宁冲剂也是以厚朴与伏虎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厚朴中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β-桉油醇(β-Eudesmol,Machilol),占挥发油的95%以上,有镇静作用。另含厚朴酚(Magnolol)及它的异构体约5%,有抗菌作用。此外,还含少量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及鞣质。长缘厚朴的化学成分研究除文献报道的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及少量木兰箭毒碱外,其他成分还包括从长缘厚朴干树皮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的新的联烯丙基苯对苯醌型化合物木兰醌magnoquinone和七个已知新木酯类化合物。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一对同分异构体,二者高含量是长缘厚朴作为厚朴代用品的主要依据。如下图所示即为厚朴中所含各组分的分子式图。magnoquinone magnolol honokiol4-O-methylhonokiol 3-O-methylmagnolol magnoldehydemagnoligan A magnoligan C1.分布厚朴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东自浙江、福建沿海,西至云南怒江、四川盆地西缘,南自广西北部,北至秦岭南麓、大别山,位于102~122° E,22~34°N。历史上主要商品来自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浙江的产量最大,占全国的40%~60%,湖北、四川各占全国的10%~20%。厚朴的垂直分布幅度相当大,并随纬度和地形而变化。东部沿海多分布于海拔500~1200m的山地,西部山区分布教高,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m、湖北五峰香党坪药林场海拔1650~1780m仍然有天然林和成片人工林生长,但海拔1700m以上的厚朴一般虽能开花,但种子较难成熟。[2]2.生物学特性厚朴喜光,性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宜生于雾气重、相对湿度大、阳光充足的地方。产地年平均温度9~20℃,1月份平均温度2~9℃,年降水量800~1800mm,多在1400mm左右,水湿条件对厚朴生长和分布起着限制作用,其次是温度条件。厚朴对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树种,喜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湿润、派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一般以山地黄壤和石灰岩形成的冲积钙土为宜,野生的多混生在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内,在溪谷、河岸、山麓等湿润、深厚、肥沃林地生长良好。人工栽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很大。[3]厚朴侧根发达,萌芽力强,主根不明显,一般有侧根9~15条,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有强烈的趋肥性和好气性,栽于适地生长快,10a以前年高生长量,以后生长减缓;8~13a开始开花结实,15a左右可间伐剥皮,50a生厚朴高15~20m,胸径30~35cm,在林内能长成直干良材。厚朴一般3~4月双周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萌动,气温18~20℃左右花叶同时开放,每朵花持续期15d左右,气温22~25℃、月降雨量200mm以上生长量达到高峰,在适宜的海拔范围内,海拔增高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厚朴生长。3.厚朴在美容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用化学品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呈现上升势头,美容化妆品几乎成为必备之物,而且社会需求与日俱增,仅据沈阳市的调查统计,1988年全市居民人均用化妆品的支出为元,同1987年相比,增长了。近年来有了更大幅度增长。九十年代以来,护肤品及防晒霜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可见人们对于自身肤质的保养愈渐重视。然而,大多数的防晒霜中都不可避免的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如铅、汞、砷等有毒物质,这些化学成分在对皮肤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人体肌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纯天然的护肤品及防晒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天然原料制成的化妆品,达到既美容又防病的目的,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在世界化妆品生产中,天然化妆品约占30%~40%。中国在天然化妆品的开发方面,充分利用了中药资源的优势,研制和生产出各种药物型化妆品,美化了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人皮肤衰老的主要表现为出现皱纹及皮肤松弛,由于面部被阳光照射的机会较多,因此会更加明显。近年来有报道称:厚朴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以及抗菌等作用,因而可以用来作为防晒霜的原料,厚朴中提取物制成的防晒霜系纯天然产品,对皮肤无伤害,刺激小,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科学家西部幸修以照射性衰老模型小鼠探讨了厚朴预防光照性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无毛小鼠背部皮肤每周三次,照射紫外线十周(总量为4J/cm2),作为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照射紫外线1h前涂抹10µvL厚朴提取液或赋形剂。10周后取小鼠背部皮肤匀浆,检测其中弹性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的活性。结果与讨论:紫外线照射虽使各种酶活性增加,但厚朴提取液对上述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电子显微镜观察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小鼠的皮肤切片,发现胶原纤维被破坏,而涂抹厚朴提取液则对此有预防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对光照性皮肤衰老有预防作用。[4](三)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在已发现的厚朴中,对于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很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现将各种分析方法简述如下:1.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厚朴及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过薄层层析分离后,在紫外光灯(365nm或254nm)下定位,再用一定溶剂洗脱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度,计算含量[5~7]。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经95%乙醇加热回流1h可提取完全,薄层层析可采用硅胶GF254板或硅胶G板,展开剂可用苯-甲醇(9:1)[6,7]。有人用此法测定了厚朴不同炮制品、不同商品规格厚朴、木兰科厚朴及凹叶厚朴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回收率高,稳定性好。[8]2.薄层扫描法将厚朴或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薄层层析分离后,直接在薄层扫描仪上,在选定的λs和λR范围内扫描,经薄层斑点的面积积分值由回归方程计算出含量,不受气团成分的干扰,稳定性好、方法简便、结果准确。3.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上,用适宜的流动相使厚朴或其制剂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达到良好的分离后,经紫外线检测器检测得到峰面积,用内标法或外标法由回归方程计算含量,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是质量控制的可靠手段。有人使用此法测定厚朴类药用植物[13]、厚朴和大叶木兰[14]、七种不同方法炮制的厚朴[15]厚朴不同炮制品[16]、厚朴等药材及多种剂型中厚朴酚的含量。4.气相色谱法用气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内,用选定的载气,使厚朴中被加热气化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随载气带入色谱柱内完全分离,用内标或外标法测定,经检测器得相应得相应值,由微处理机计算出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能较好地控制质量。有报道[17]用此法测定了厚朴及其提取液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5.表面活性剂荧光法刘万军[18]用该法测定了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经实验选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进行增敏增稳作用,使测定灵敏度较紫外线分光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提高了荧光量子效率,实现了对厚朴酚的荧光测定,再用薄层层析-紫外法进行测定。6.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王晓敏[19]等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制得样品后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得含量。结果证明,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可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在自动微分系统紫外分光度计上分别测定,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均较满意,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小结对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各式各样,效果也各自不同,本篇论文即拟采用索氏提取仪配合层析柱从厚朴原药中提取并提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并通过检测熔点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连用的方法对所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分析检测。二、实验(一)实验原理如综述所述,厚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二者系同分异构体,因羟基所在的位置的差异从而导致二者的极性有所不同,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通过改变洗脱液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二者的目的。(二)实验药品厚朴干皮(购于中国矿业大学西门外百惠药店)薄层层析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东懿化学试剂公司)氯仿(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南京化学试剂厂)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凌峰化学有限公司)以上各试剂均为分析纯(三)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真空干燥箱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JB-3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新泾分厂)MP200B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此外还需30×80mm色谱柱一根常用玻璃仪器若干(四)实验流程由于购得的厚朴系主干皮,呈双筒卷状、质韧不易折,故为方便下步实验,需先对其进行干燥并切碎,之后再对厚朴进行提取。关于厚朴的提取,我设计了两套方案以选择其中较好的一套进行更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一、将粉碎的厚朴经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得浸膏,浸膏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清洗,再使用乙酸乙酯溶解之后再次旋转蒸发,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约。方案二、使用索氏提取器,将粉碎后的厚朴先通过石油醚回流,连续提取,再经过乙酸乙酯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经旋转蒸发也得到浸膏约。

沿一条直线跑运球

身体素质从个人意义上讲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从国家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科学意义上讲,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柔韧性。今天,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昔日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学生身体素质却下降如此快速,确实令人担忧,这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国民素质。所以,我们作为体育老师,责无旁贷地应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第一位。接下来,我就围绕身体素质的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 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力量是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发展力量主要是发展肌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又可分为肌肉爆发力和肌肉力量耐力。(一)发展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在日常教学中,最简便为实施的有跳跃练习和负重练习。跳跃练习有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单足跳、跨步跳。立定跳和立定三级跳,给出得分标准,可采用先练习后测试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跨步跳可采用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两两对抗,看哪一组最后跨得最远,给予奖励与表扬,使得不论女生还是男生在课后时间依然是兴趣地在继续。负重练习,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可采用负杠铃下蹲的方法。还可根据体重相仿的原则,让同学“互背奔走”练习,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二)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持哑铃跑,将学生分组,持哑铃反复跑100米——300米,这样,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互相比拼着,高兴地跑下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投掷实心球,可采用前抛、后抛两种方式,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比较两种抛球的效果。并体会用力的部位和顺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力量的方法很多: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哑铃练习、屈臂悬垂、仰卧起坐、收腹举腿、左右转体、抱腰角力等等。当然,力量素质不够稳定,要经常锻炼,我们的力量才能逐渐增大。第二, 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速度分为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位移速度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动作速度是是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一)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练习短跑是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如加速跑,将学生分组,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反复练习不同的距离,速度会逐渐提高。还有接力跑,可经常举行班级接力赛。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都是你追我赶,这样,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为他们以后七彩的人生打下一个美好的伏笔。(二)发展动作速度的基本方法发展动作速度主要是快速重复练习,例如:让学生在保持正确动作情况下,快速原地高抬腿跑,并且拍手给上节奏,学生的练习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活跃,效果会更好。还可采用快速立卧撑练习,将学生分排练习,第一些排先做,第二排慢半拍在做,第三、四排分别依次慢半拍再跟,这样,就有“波浪起伏”的感觉了,学生们会在这种“波浪的感觉中,高兴地起伏”着,继续他们的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发展反应速度的基本方法发展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听信号起跑练习,在运动中听信号或视标记迅速改变动作方向和方式的练习等。例如做游戏练习,在蹲踞式起跑中,后排紧站在前一排身后,听到哨声,前排起跑,后排拍前排的肩膀,如被拍着罚做练习,然后交换,这样,学生的反应速度练习得会更认真,更快捷。还有游戏“黄河”“长江”,将同学分为“黄河”与“长江”,喊“黄河”则“长江”追,“黄河”跑,被抓住的罚做练习,反之亦然,同学们会在愉快地练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发展速度的方法还有:听信号加速跑,小步跑,高抬腿跑接加速跑,俯撑起跑,转身起跑,抢接球练习,听口令、击掌,或听节拍器摆臂,原地快速高抬腿,快速小步跑接高抬腿跑,50米跑等等。第三, 发展学生的耐力。在运动中,耐力是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延缓疲劳的出现,当肌肉工作引起疲劳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都会降低,耐力好能减少其降低的程度,较充分的发挥各种素质的作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练习耐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长跑,这在每天的晨练中就可完成。让学生每天早晨慢跑1000米——3000米,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使学生耐力负荷逐渐超过以前的耐力水平。当然,发展耐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越野跑、滑冰、游泳、球类活动、循环练习、韵律活动及舞蹈等。耐力的发展,不仅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克服困难的离志品质,还能提高他们各个运动器官的功能,使他们有一个更强壮的身体,去迎接更新的挑战。第四,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灵敏性是人体在某种情况下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是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互相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跳绳,可采用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看谁跳得多,跳得好,跳得别具风格。还有的同学喜欢“踢键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对踢的形式出现,看哪一组踢得棒,踢得花样多,踢得扣人心弦,让学生兴高采烈的去踢,这既煅炼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当然还有更意外的收获。另外,还可将男女生分开,男生做球类运动,女生跳“健美操”,打篮球要求既要快速,又要灵活,准确,这就把男孩们一个个练得活泼生动,灵活机敏。健美操要求舒展大方,刚劲有力,这就把姑娘们练得一个个体态优美,婀娜多姿。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的方法还有采用体操技巧,武术、游戏、全能运动等。第五, 发展学生的柔韧性。柔韧性是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体关系活动范围大小,肌肉韧带的伸长和弹性,紧张和放松的协调能力决定的。如果学生的柔韧性差,在学习动作时,就不易掌握,易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受伤。学生练习柔韧性最好时间是早晨。在热身之后,采用髋、腰扭转,直腿站立、前后屈体、劈腿、压腿、摆腿、摆臂做“桥”和垫上运动。效果最好的是劈腿与“桥”。不需任何器材,只需一小块场地。在做劈腿时,可做纵劈与横劈,如果两人一组,一人可缓缓下压正在做动作同学的肩,让劈的力度逐渐加大,切忌使猛劲,否则会使韧带拉伤。在做桥时,也可两人一组,一人托着另一人的背,使他缓缓下撑,直到不能再支撑,由两人完成到独立完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锻炼效果也会逐渐稳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从我国人才培养和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对青少年学生提出的基本希望和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善于总结,敢于探索,发现并创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把它拓展到校外,社区,家庭,使每个学生随时随地都有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同时增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活动意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

1.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 2.前后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前与后跳。 3.侧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左与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 5.转向跳:方法要领同上,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可向左与向右跳。 6.跳跃转向:方法要领同上,但是以单脚跳。 7.侧向交叉步:有左交叉与右交叉两种。 8.手脚反向动作:单脚立双手与提起脚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撑立:先站立后蹲,然后双手撑地双脚向后蹬直,双脚再收回原地,最后站起。 此为一组循环。其它有10.陀螺翻滚、11.左脚内曲用右手碰、12.持球8字摆振、13.站立抛接球、14.坐抛接球、15.抛球向前后跑向前接球、16.蹲互推、17.站立跳起互推、18.站蹲撑立接球、19.坐蹲立接球、20.翻滚接球等。 当然,协调性训练在于要求速度与时间和动作之配合下完成,亦即动作越复杂学习效果越佳,所以教练可以再编十到二十项动作,计约三十个项目练习。 可以试试!很有效果!

世硕人性论文献综述

人性论中的”性有善有恶论“。“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本性篇》)

人性恶善皆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

对赌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76亿元,职工3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400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2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8年,该集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2006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年均递增138%; 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 ,年均递增182%;完成税收亿元,同比增长 ,年均递增15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UHT 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2006年9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500强”名单,蒙牛集团位居第11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中,蒙牛位居第238位,比2005年提高了56个位次。与此同时,在2006年首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蒙牛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3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已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200多个,联系奶农200万,累计收购鲜奶800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80亿元,仅2006年一年就发放奶款62亿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9500吨,位居行业第一,被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8年来, 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道路—— 累计在国内外申请商标注册 330 件,申请国家专利 340 件( 其中发明专利 24 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 312 件 ) 建成我国第一个乳业生物技术平台,推出极品纯牛奶“奶爵6特乳”和“特仑苏纯牛奶”,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既能“吸收钙”又能“留住钙”的“蒙牛OMP牛奶”,突破世界乳业3项技术难题的乳品新秀——蒙牛真果粒成功上市,合作 研制出符合国人体质的LABS益生菌群和 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与达能公司合资开发酸奶产品,创建国际领先的乳制品研发中心,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性控准确率达93%以上,对我国奶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将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 2006年3月份,蒙牛 获得“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称号,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企业。10月份,在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 从技术、品牌、品质、工艺等各方面特别是创新性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 最终捧回了“IDF产品开发奖”,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乳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争了光, 为“中国乳都”添了彩 。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 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裸捐”的代表人物;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受益小学生达到6万多人,总价值达亿元。同时,还与 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7家单位,联合启动了以“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为主题的“中国饮奶运动”。2007年,他们再度选择500所小学,继续开展免费送奶活动。不仅如此,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NBA关怀行动、联想、微软、新浪、华润万家、家乐福、利乐中国公司等还与上述7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牛奶爱心行动”。现在,这项公益行动正在深入进行中。 目前,蒙牛集团正按照既定目标,为“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2010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而努力奋斗!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 1999 年 1 月份,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 76 亿元,职工 3 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 400 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创业 8 年,该集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2006 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年均递增 138 %; 实现 利润 亿元,同比增长 , 年均递增 182 %; 完成税收 亿元,同比增长 % , 年均递增 158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5% 以上; UHT 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2006 年 9 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 500 强”名单,蒙牛集团位居第 11 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全国大企业集团 500 强中,蒙牛位居第 238 位,比 2005 年提高了 56 个位次。与此同时,在 2006 年首届“亚洲品牌 500 强排行榜”中,蒙牛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 3 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已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 3200 多个,联系奶农 200 万,累计收购鲜奶 800 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 180 亿元,仅 2006 年一年就发放奶款 62 亿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 9500 吨,位居行业第一,被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8 年来, 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道路—— 累计在国内外申请商标注册 330 件,申请国家专利 340 件( 其中发明专利 24 件,实用新型专利 4 件,外观设计专利 312 件 ) , 建成 我国第一个乳业生物技术平台, 推出 极品纯牛奶“奶爵 6 特乳”和“特仑苏纯牛奶”,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既能“吸收钙”又能“留住钙”的“蒙牛 OMP 牛奶”,突破世界乳业 3 项技术难题的乳品新秀——蒙牛真果粒成功上市,合作 研制出符合国人体质的 LABS 益生菌群和 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与达能公司合资开发酸奶产品, 创建国际领先的乳制品研发中心,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性控准确率达 93% 以上,对我国奶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将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2006 年 3 月份,蒙牛 获得“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称号,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企业。 10 月份,在第 27 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 从技术、品牌、品质、工艺等各方面特别是创新性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 最终捧回了“ IDF 产品开发奖”,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乳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争了光, 为“中国乳都”添了彩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 2003 年 率先捐款、捐奶 1200 万元抗击非典; 2004 年为全国教师捐奶 3000 多万元; 2005 年出资 1000 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 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裸捐”的代表人物; 2006 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 500 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受益小学生达到 6 万多人,总价值达 亿元。同时,还与 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 7 家单位,联合启动了以“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为主题的“中国饮奶运动”。 2007 年,他们再度选择 500 所小学,继续开展免费送奶活动。不仅如此,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 NBA 关怀行动、联想、微软、新浪、华润万家、家乐福、利乐中国公司等还与上述 7 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牛奶爱心行动”。现在,这项公益行动正在深入进行中。目前,蒙牛集团正按照既定目标,为“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 2010 年 跻身世界乳业 20 强”而努力奋斗!近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蒙牛与中粮达成了购销协议,蒙牛将在2010年向中粮购入总值不超过2.9亿元的白砂糖、食油等其他相关产品原料。蒙牛方面称,中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甜菜糖及食用油生产商与分销商之一,此次双方订立的总购销协议可以使蒙牛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能维持其乳制品的生产与品质。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是蒙牛品质的保证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去年蒙牛与中粮联姻以来,双方首次公开在原材料采购上的合作。分析人士指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是蒙牛品质的保证,而中粮的强项就在于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双方此次合作可谓水到渠成,此前中粮就是蒙牛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去年7月,中粮集团携手长期关注于中国投资的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此次合作不仅成为国内食品行业最大的一宗交易,还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就此合作曾表示,作为国内粮油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粮集团致力于成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乳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入股蒙牛是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做大食品品牌,并带来更大成长空间。蒙牛计划进一步建设全产业链上游基地而后,发力上游奶源建设成为两大企业携手共进的一致目标。蒙牛近年来不断推进超大型国际标准化牧场和大型现代牧场建设。与中粮合作后,蒙牛计划进一步开发建设全产业链上游基地,在各地再合作、参股兴建20多家万头现代牧场。从而实现由上游为主导,逐渐向中下游渗透的产业发展路径。目前蒙牛已经在内蒙古、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已经建成、参股建设11座万头以上的超大型牧场,实现在全国优质奶源带上的均衡布局。在未来几年内,蒙牛将有望成为业内第一大牧场奶源的拥有者。从资金的投入到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全产业链的完善到发力上游奶源建设的共识,中粮与蒙牛的强强合作,为蒙牛带来的不仅是更多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以中粮掌握上游资源与全产业链的强项,做强做大奶源基础建设,为蒙牛的乳品生产与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偏向学木性的论文,注重法学理论的分析,案例的佐证要求很高,很难找到合适的法学案例。

那种按照教科书式体例撰写的法学论文,其最大的弊病在于“有论域而无论题”,亦即只是选定了一个研究领域、对象或范围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和叙述,却没有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论题贯穿全文始终并加以论证。教科书式的写作风格在今天仍然顽强乃至顽固地继续影响着法学论文的写作,这在很多题为“××制度研究”或“论××制度”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当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之所以仍然存在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与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不够和认识误区有关,特别是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question)、论题(problem)和命题(issue)之间的区别。对于如何提炼问题意识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围绕“书本知识VS.社会实践”“历史视野VS. 现实关怀”和“中国意识VS. 国际视野”这三组概念展开。过去的20多年间(尤其是1999年开始的全国大学扩招以后),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作品生产均在规模上总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甚至急剧膨胀的趋势。但在这种“繁荣”景象之下,却时常可以听到很多叹息之声。一方面,每年的春季学期,常常会有很多法学教师抱怨阅读一些无甚学术新意的毕业论文并撰写评阅意见实在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折磨。另一方面,在国内各法律院系硕博士研究生每年通过答辩的两三万篇毕业论文,以及各种刊物上每年发表的数千篇法学论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论文实际上很少受到同行们的关注,甚至有个别论文在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并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后,还出现了“引用量为0、下载量也为0的现象”(这意味着连作者本人都懒得把自己的文章下载来看或加以保存)。那些让评阅老师们“怒其不争”或为同行们所无视的所谓法学论文,之所以有如此命运,主要是与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有关。而在导致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的各种原因当中,除了有一些法学论文可能存在胡乱抄袭拼凑的学术不端外,很多法学论文本身缺乏“问题意识”是一个常见的共同点。

人物性格的论文文献综述

摘 要: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发展过程,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呈不规则的w形状的嬗变轨迹,分为个性的人、僵化的人、灵性的人、异化的人与多元和谐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物...

您好

[内容提要] :《儒林外史》客观公正地分析了社会众生相,精简典型地描绘了人生百态。其中的人物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人物,而且是人类世世代代都有的人物,只是不同地时代他们的游戏规则有所变化而已。本文将从胡老爹和匡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性格定型的世俗老人,一个是成长中的儒林青少)出发,去论证要客观对待小说中的人物的所作所为。

[关键词]:《儒林外史》;胡老爹;匡超人;客观评价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的笔触是不限于儒林的,“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于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①《儒林外史》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部《人间喜剧》。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尽管由于《儒林外史》风格的活泼与幽默,使它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写实主义上,但是如果我们将《儒林外史》当史书来读的话,或许更能客观地把握处在那种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更能客观地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而需要强调的,《儒林外史》中虽有“春秋”笔法,我们虽然可以把它当史书来读,但因为书中对崇高理想前景的暗淡描述,使作者自己的立场不能像孔子当年编《春秋》时那样坚定扎实、盛气凌人了。吴敬梓内心是一团难解之谜,他不写通俗小说中的英雄或恶霸,而取代以不明确的暧昧。中外文学史上少有作品在反讽上是如此暧昧不清,在作者用意上是如此难以琢磨。在中国文学里,没有一本书像《儒林外史》,在诠释上提出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一些时代性的问题,而往往在任何时代都会换着面目出现,所以就成了人类世世代代也摆脱不了的问题了。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人生富贵功名,虽是身外之物,但自古及今,没有一个是看得透的!小说楔子里的王冕形象虽则是一个钦崎磊落之人,但没有一个读者不会认为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的确只是一种理想而已!而全书写得最热闹的大祭泰伯祠,最终也只是昨日淮河,成为追忆。贤人已去,其业无继,“这些古事,提起来令人伤感”。人怎样活着才是个标准呢?作者在怀疑困惑的同时也在寻找出路。作为作者代言人的杜少卿的形象,也只是作者反抗的一种形式,他也并非说杜少卿那样才是绝对的好。吴敬梓的“千秋快士”也不是指那种是非不分的糊涂虫:“但凡说是见过他家太老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他只是以此种荒唐的写法否定现有的体制与世俗,把人们从这事实中警醒过来罢了。

我们来看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虞博士的一段话:三山门贤人饯别之际,虞博士对杜少卿说:“我本赤贫之士,在南京来做了六七年博士,每年积几两俸金,只挣三十担米的一块田。我此番去,或是部郎,或是州县,我多则做三年,少则做两年,再积些俸银,添得两担米,每年养着我们夫妻两个不得饿死就罢了。子孙们的事,我也不去管他。现今小儿读书之余,我教他学个医,可以糊口,我要做这官怎的?”此临别一番见肺见腑的话,很值得玩味。首先,他对于以主祭泰伯祠为象征的礼乐兵农理想只字未提,表明他对它深深失望;其次,一仍“真儒”本色,不故作清高之语,出仕乃迫于生计,从中亦可窥见苜蓿生涯之清苦;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重新规划子女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学医,而不是沿袭父祖辈走过的学而优则仕的老路。主祭泰伯祠的虞育德时至此际却置礼乐于不顾,只提教子孙学医,这种取舍,不正表明虞育德这样的“真儒”在生活实践中的感受么?连虞育德这样的“名贤”也要扬弃充满浓郁的封建气息的“礼乐”而另寻生计,这对当时的广大士子不是大有启迪意义吗?

所以对于科举考试,他更是以一种“看穿了”的目光,淡然地看待其形式方法上的缺陷和士子们的种种作弊现象,与其管制之,不如听之任之,这种漠视、超脱的态度站得比平常人要高,当他以一种“开玩笑”“不当真”的态度对待的时候,自然产生一种幽默,这是一种豁达乐观的气度,而他以德化人的宽厚仁爱之心,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他豁达乐观背后的无奈。在六堂合考中,尽管严查禁绝,但仍有考生作弊应试,“带了一篇刻的经文进去”。这个考生十分糊涂,居然将“这经义夹在卷子里,送上堂去”,被虞育德发现,连忙将它取出“藏在靴筒里”,又抽便悄悄还给这个考生。事后该生来谢,他却“推不认得”。武书问其何以要否认,他说:“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他没奈何来谢我,我若再认这话,他就无容身之地了。”呜呼!如此宽厚的处事态度实在是虞博士“没奈何了”才这样做的!

作者对所谓偏正面人物的理想的怀疑,正是对他回归传统的道路的一种怀疑。他对自己的立场的不明确,是他面对所谓偏反面人物的时候,态度暧昧,使他内心的矛盾与疑问不能明确解答。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只是把具体的事实用自己的风格写出来,以警醒世人,让世人自己去思考。他在小说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那种社会体制的千疮百孔若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越来越荒诞下去。而在那种荒诞的社会里,人们的荒诞行为也应得到客观的评价,是社会给了他们太多荒诞的理由。我们将从胡老爹和匡超人这一老一少的事例中来说明这个问题。

胡老爹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

胡老爹,作为《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范进的配角,他的故事见于他的女婿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广东南海人,在某集市上杀猪卖肉,人称胡屠户,晚辈中也有尊称他胡老爹的。在范进的故事中,他个性闪烁、夺目耀眼,给人印象最深。因他曾单手打过“文曲星”,又一把年纪了,这里我们就称他胡老爹吧。胡老爹先后登场三次,第一次出场是来为女婿考中秀才贺喜的,却全然没有一句美言赞许之词,满口的牢骚话语里,言辞带刺,字字钻心;第二次出场是范进向他借参加乡试的盘缠,把胡老爹从后场拉到前台来的,胡老爹非但没借给范进一文盘缠,反倒把女婿范进的相貌、才学数落了一番,甚至将范进中秀才、中举人的玄机都全数抖落出来;第三次出场是女婿范进中了举人,胡老爹前来贺喜,这次他的态度和前两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把他的“举人老爷”和“贤婿”当“文曲星”来崇拜。

鉴于以上种种,在胡老爹的“个人档案”里历来就充斥了“粗俗市侩”、“投机善变”、“趋炎骄贱”、“鄙视贫贱”、“膜拜权贵”、“变色龙”等判词,尽管评论家对胡老爹的判词有失激烈,但是总体上还是一针见血有的放矢的,毕竟胡老爹以他出色的表演事实证实了这一切都是有的。然而生活在尊重个体、公正、权利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这些文学读者,固然有大胆的阐发见解、甚至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判别与裁决的权利,但也不能无视胡老爹是那个社会低层市民、一个很难摆脱世风习俗与偏见的寻常人这一“弱者”身份,特别是在对他的言行做出“判断”“评价”、或是予以道义上的谴责时,更应与之“对话”、“交流”,设身处地地体验他的生活境遇,了解他当时的所思,理解他当时的所为,在他无故遭指责、受委屈时,理应为他作合理申辩。我们申辩的结果认为,胡老爹虽然世俗,但是也算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从他嘴里吐出女婿的刺耳之辞,也并非无中生有。

首先,胡老爹对晚辈并无一丝恶意与坏心眼。范进才学有限、却不自知,对科举依然咬定科举不放松,得了“相公”,还盼着做“老爷”,不惜借盘缠也要去碰碰运气,胡老爹胸中对此是憋了一肚子怨气和怒气的。他生活在社会的低层,没有什么文化,说起话来是满嘴粗言,天生一幅直心肠,口直心快,肚子里没有弯弯道,当他看不惯女婿范进的所作所为时,“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使他不得不拿出长辈的架势,甚至采取刺耳的训斥与谩骂。“现世宝穷鬼”、“癫虾蟆想吃起大鹅屁”之言语虽然有点过激,但那种对晚辈的“爱之越切,恨之越深”、“恨铁不成钢”的焦虑心理,仍然是掩饰不住的。卧草堂回评说:“胡老爹之言未可厚非,其骂范进时,正是爱范进处,特其气质如此,是以立言如此耳。细观之,原无甚可恶也。”②我们从他主动替范进在自己行事里寻一个馆,赚些银子养家糊口这件事上,便能看出他的爱子之心,纵使他不是为范进着想,血脉相连的亲情使他割舍不下对自己女儿的关切。

其次,胡老爹不好高鹜远,很讲实际。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杀猪卖肉为业。多年来,起早贪黑靠双手挣钱,虽说他的经济收人比他的女婿范进要富裕些,可“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这对他来说挣钱确实不易。当范进向他借钱参加乡试时,他不借钱委实有他的道理与难处:范进考中的机会微乎其微,家境已经困窘至极,倘若此番科考再次不中,岂不如胡老爹所料,把钱往水里扔吗?把钱借给女婿往水里丢,他一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了。倘若胡老爹很热心的借钱给范进去考试的话,那么对困守科举而不能自拔的范进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只会助长他的执着追求,这样下去,他的家境就更难想象了——白首穷经,却未搏得一第,生活困苦,落得个卖儿卖女的倪霜峰就是不中举范进的先例;也许范进的窘迫连倪霜峰都不及,毕竟倪霜峰还有五个儿子可卖,而范进则无一子一女可卖,难解燃眉之急。面对沉重的现实人生,范进是不会思考这些生存问题的,而生活在现实世界的胡老爹肯定会思考的,他便慢慢地养成了珍惜金钱的习惯,对此,人们大可不必对此说三道四,横加指责。

第三,胡老爹满怀喜悦地对待范进仕途上的每一次进步。范进中相公后,他“手里拿著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人,他“领着烧汤的二汉,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中相公时,他对范进教导了一番,别时是“横披了衣服,挺著肚子去了。”中举人后,口口声声称“贤婿老爷”,“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著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有论者指出:“范进中举后,胡老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以前骂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现在是‘贤婿’、‘老爷’;以前说范进‘尖嘴猴腮’,现在则说‘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我认为尽管胡老爹言语有前倨后恭之嫌,但他内心深处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那份情结一直没变。倘若我们把胡老爹的送贺礼、称贤婿视为世故,那是不客观的—— 别忘了,他是唯一一位两次前来贺喜的人。只是范进中举后,周边邻居一个个都兴奋异常,“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无亲无故的张老爷送来了五十两银子,还另赠送房屋;有些人竟然自甘情愿地做奴仆、佣人,外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胡老爹自己的“乘龙快婿”“半子”中举呢?由此观之,范进中举人,成就了一场“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的事业,胡老爹的喜悦、满意之情溢于言表,自豪、爱抚之态表露于行为,绝非“势利”所致,而是“人情”常理之使然。纵使言行举止上有什么乖觉、前后判若两人之处,也不足为怪!

事实上,吴敬梓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也是紧紧围绕八股功名和封建理学精神侄桔使多少人天良丧失、人性被扭曲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把胡老爹放在宽广的社会背景上来写,把胡老爹作为社会的有机分子来写,把胡老爹的灵魂放在世俗生活的漩涡中来写,多角度地展示了胡老爹个性化的性格内涵和独特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其生活思想的本真的一面。我们完全可以在《儒林外史》人物中,给胡老爹颁发一个最佳世俗长者奖,想他以前招来的声讨给他心灵造成的创伤些许会抹平一些吧。吴敬梓对胡老爹的态度与他在《儒林外史》中所持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整个态度是一致的,吴敬梓是一个公正的社会道德批判者、裁决者。正是由于《儒林外史》在对胡老爹如实描摹、严峻评判的过程中,做到了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塑造形象的客观性的有机统一,进而拓展了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匡迥是能够用情有时有度的“超人”

如果说胡老爹的例子还不够的话,我们再一步一步来看匡迥的人物形象。匡迥,号超人,浙江乐清县人,“自小也上过几年学,因家寒无力,读不成了”,只好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学做生意,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他也就流落他乡,靠拆字碗饭吃。此时由马二先生将他引出,才22岁。好在拆字是从《易》衍生的,《易》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拆字也好算是儒学的实践,何况他在拆字之余还读书不倦呢,尽管不是孔夫子的原著,但却还是没有离开儒学之名,甚至他所读的替圣人立言的八股文还是取功名最快的一条途径呢。所以马二先生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对他产生了好感,遂对其谆谆教导,进行思想洗礼,并且从物质上促使其很快踏上读八股求功名的科举正道。后来匡迥运气好,遇到李本瑛而进学,又经景兰江等西湖斗方名士的熏染,找到了出名的“终南捷径”,再经潘三好友进行调教和训练,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成就为那个体制中的心应手的“儒生”。也许是他“内行克敦”的品行,“才气极好”的文章,让昔日老师李本瑛难以忘怀,于是再缔丝萝提拔到了京城做内廷教习。而当他在书中下场的时候还不足30岁。

对于一个农家子弟,短短几年内,年纪轻轻的就出人头地了,真的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榜样啊,甚至在今天来说作榜样对待也不过份。但是历来评者对匡迥的判词都使他这个榜样不能做下去。说他“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③我不打算对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做概括地分析,只想依据事实,针对评者对他有微词的地方作一一解释,进而说明,虽然匡超人在进步的道路上做过一些打上时代烙印的事情,但在大的原则上,他并没有卖友求荣,也没有忘恩负义,变成不孝子,他不是以损人利己的方式进步的,他没有堕落,他没有对不起自己的亲朋好友,他一直在自强不息地学习奋斗着。他深深地知道:“只有自强才能强人,只有自达才能达人”。他一直在心里念叨着:“只有我自己今天好起来了,明天,我才有能力回报我的亲友。” 匡迥能够用情有时有度,决非平俗之人所能及,所以号曰“超人”。下面我们分他和亲友的关系来看他的行为。

(一)匡超人与其父。起初匡迥流落杭州之际,对马二说及“在家有病”的父亲时,“那眼泪如豆子大掉下来”,十分伤心。返家之后,乃父病体衰弱,大小便不能下床,他就设法让其父“安安稳稳”地睡在床上“自在”地大小便。他还从饮食、医药方面精心护理,使得乃父形体之病渐有起色。与此同时他又积极采取措施清除乃父内心之病。三房里叔子强买房子,他要乃父放心:“爹!这些事都不要焦心——三房里来催,怕怎的!等我回他。”村头失火,他连续三次翻入屋中救出父母和嫂子,还有他卖豆腐办杂货店,无不显出了他的孝心与个人能力。以上孝行一直受到评者的称赞。当然,到他父亲去世之前,匡超人除上府考试二十多天而外,一直对病父尽孝到底的。等父亲安葬之后,“匡超人逢七便去坟上哭奠”,是可见其心的。所以,匡超人对其父的孝行没有可辩的。

(二)匡超人与其母。如果说匡迥对其父的孝行没什么可弹劾的话,他后来很少回家看母,却被好多评者判为“孝衰”。这其实是冤枉了匡超人。在因李本瑛的风波去杭州避险的两年中,匡超人未曾回家,这是可以理解而且不用解释的。后来得知“他老师因被参发审,审得参款都是虚情,依旧复任。未及数月,行取进京,授了给事中。”寄书说“要照看他”。宗师按临温州,匡超人从杭城归来应试。考完送过宗师未曾返家,依旧回省。有人对这有说法,其实这是很应然的事情。匡超人被取一等第一,得先办妥杭城事情,再“回乐清乡里去挂匾,竖旗杆”呀。杭城有他的妻子女儿,还有三两年来的家当,朋友圈子也在这里,但温州什么也没有,总不能只身回家吧。所以他到杭州之后,与潘三商议,“到织锦店里织了三件补服,自己一件,母亲一件,妻子一件。又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各家又另外送了贺礼”,这些都是必须走的过程啊。后来之所以未回的了,因“正要择日回家”,潘三事发,故而又面临一场官司,逃避京城应该是上策。再后来,他考取教习,从京城回杭州“取结”,等取定了结之后,他有得回京城找差事做,因为生计大事的安定才是长远之计,以免夜长梦多。而对于母亲来说,她身子并未不适,又有匡迥兄嫂照顾,杂货店里老二也一直在放本钱,生意也足够一家子支销。儿子儿媳孙女都在跟前,不会孤独,即使想二儿子了,可有个儿子在外边拼事业,做母亲的也会从内心里支持他的!虽则曾经做得梦中与儿子不得相见,但这时匡超人才不到30岁,日后衣锦还乡是肯定的事,更不象有些论者说:“终此一生,他未曾再与乃母相聚。”④那样恶毒的断语。如果把匡超人以后的生活写进小说里了,作者对社会的抨击力度肯定会减弱,故而作者让匡超人早早下场了。在封建社会中,当匡超人多年以后荣归故里,其母因子而贵的回报,比起两个儿子愚死母亲膝下如何?

(三)匡超人与其兄。匡二对匡大一直是“敬重到底”的,但关于一件事评者是有微词的。老二回杭州取结时见到其兄,他有这样一些话:“哥将来在家,也要叫人称呼‘老爷’,凡事立起体统来,不可自己倒了架子。我将来有了地方,少不得连哥嫂都接到任上同享荣华的。”由于在书中没写到将来,但是按照匡超人以往的表现,上面这些话不是只在哄他哥哥开心吧?“次日上街买些东西。匡超人将几十两银子递与他哥。”这些都是眼下的事实。关于“凡事立起体统来”正是匡超人之所以号叫“超人”的实证了,他做什么像什么,做了官了,当然哥哥也应该被人称为“老爷”了,让哥哥立起体统来竟被人说成对哥哥打官腔,真是愚人之见!

(四)匡超人与其妻郑氏的关系,牵扯到了封建社会的妇女问题,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

(五)匡超人与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对匡超人的好,我们不多叙。匡超人自始至终提起马二便说:“是弟的好友”,一直也没有忘记这个古道热肠的朋友。但当冯琢庵问起马二的选手如何时,匡超人有一句话得罪了天下有徒弟的学者:“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然而匡迥说得的确属实啊:“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文如其人,马二的迂腐是有名的,当大家提起杜少卿的《诗说》时,只见马二先生道:“想是在《永乐大全》上说下来的”,何其迂腐也!再看书店里的人是怎样对比他和匡超人的:“向日马二先生在家兄文海楼,三百篇文章要批两个月,催着还要发怒,不想先生批得恁快(六天)!我拿给人看,说又快又细。这是极好的了!先生住着,将来各书坊里都要来请先生,生意多哩!”自己说出来叫“吹牛”,别人说了总是可信的吧!冯琢庵问匡超人的看法,他总不能失了专业精神吧?马二帮过匡二,算朋友,算兄长,但在专业问题上,我们也不能压抑后辈而令其一味虚捧前辈吧!

(六)匡超人与潘三。在潘三的事情上,当是评着冤枉匡超人最重的一处了。潘三对匡二的好我们也不多叙了,同时匡二一直也没有忘记潘三对他的好。潘三进监后,他当着蒋刑房的面肯定了潘三的豪杰行为。然而他不去监里看潘三,一直让多少世人想不通啊!有人说他“恶赛潘三”,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这也正是匡超人不寻常之处。匡超人这时正处在事业的紧要关头,时刻维护自己的清洁,时刻扮成忠于朝廷的样子,是他机灵的表现。他有句话说得很具体:“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得上面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潘三监狱已进,看也即刻看不出来,作为未进监者匡超人,他得把握全局,得更谨慎一些,万一连自己也搭进去了,以后凭什么回报潘三呢?他说:“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的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用情有时有度,这才是真正的超人,若潘三了解他,会“凡事心照”的。匡超人作为一个精明人,绝对不会毁了他在省城杭州的声誉,日后绝对不会对潘三无情无义的。小说让匡超人匆匆下场了,读者切不可因为直接读不到他的日后行为就一味骂他忘恩负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多少评者说匡超人说的都是虚伪的话,其实他们完全是建立在以后匡超人永远不回浙江的基础上的吧,但这哪里可能呢!匡超人做事一向到位,能进能退才是真超人,这是匡超人的气度,怎能以儿女情长、就事说事的小节拘束之呢!

(七)匡超人与自己。匡二跟着潘三做了很多犯法的事,其中本质上来说只是潘三的工具而已,就是没有匡二,也不会影响潘三的生意,所以我们没必要探讨。而匡超人前后的变化最大处,也是他受人攻击最严重处,当属两年内学会了吹牛皮走“终南捷径”这门手艺。然而这门手艺其实也是匡超人适应当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是社会逼得他选择这条路的:

当其避走省城,卷入杭州名士圈中后,名士们信口雌黄、拉帮结派、相互吹嘘的种种言谈行事,匡超人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很快达到了浦墨卿、景兰江等人信口开河、随便扯谎的境界,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看浦墨卿是怎么说的:“这位客姓黄,是戊辰的进士,而今选了我这宁波府郸县知县。他先年在京里,同杨执中先生相与;杨执中却和赵爷相好。”然而在前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杨执中是湖州新市镇盐店管事,从未去过京城,也就不存在与黄进士相与之事;而且他也未到过省城,与赵爷相好的事也是无稽之谈。只因杨执中曾是娄府座上客,浦名士便一相情愿地把他们二人的大名联系在了一起。名士们的装模作样、依仗权势的真实生活状态便在他们的谎言中暴露无疑了。所以说做名士并不定要真有学问。名气是吹大的,他人吹固然重要,自己吹更是要紧。攀亲摆谱儿,贬低别人,自我标榜。别人不吹就自己吹。吹嘘的火候同脸皮的厚薄成正比。卫体善一说近来选事坏了,随岑庵马上就说:“前科我俩该选一部,振作一番。”他们到底选不选,选了能否振作,是没有人去追究的;支剑峰喝醉了酒,前跌后撞,被捉进了班房,却大叫“李太白宫锦夜行”。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青年匡超人,只能去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而不可能让社会环境因他而改变。当王冕之类的理想主义者,被《儒林外史》的作者送走之后,天可怜见,为了维持文运而降下的那批“星君”便该粉墨登场了。这一批人物,可不同你讲什么“为政以德”、“齐之以礼”,也不跟你谈什么温、良、恭、俭、让,更不管什么“其身正,不令而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或“无欲速,无见小利”这些教条,他们实用得多。如果说,儒家的典籍他们还记得并准备奉行一些的话,那么在个人出路上他们只记得‘学而优则仕”;在财富聚敛下他们只记得“富而可求也”;在对待达官贵人上只记得“鞠躬如也”;在饭食方面只记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对于不同意见者则只记得“攻乎异端”这几个字了。不要过分怪罪他们的个人操守,那个社会的现实,时时都在提醒他们,没有权,没有钱,就寸步难行。要在这个社会寻找安身立命的场所,只有读书——做官,做官——弄权,用权——换钱,这一条“康庄大道”。

杜少卿等名士遵循儒家的处世原则可以,因为他们即使被骂作败家子也能生存下去,可匡超人不行,他忠厚的父亲被三房叔欺负的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难道他还要步他父亲的后尘吗?难道他不应该改变了吗?生存是一个人最基木的权力,这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吧!为了生存,为了生存的好一点,匡超人跟社会保持同步且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他错了吗?显然没有。在吴敬梓的笔下,匡超人是幸运者,也是聪明人。他遇到一个又一个热心帮助他的人,拥有一个又一个机遇,而且,他又都能迅速而又谨慎地抓住了这一切,不失时机实现理想。来之不易,他当然不想使拥有的一切变成南柯一梦。如鱼得水,匡超人成功了,他成功得不卑不亢。然而我们依然要重复的是,他并没有卖友求荣,也没有忘恩负义,没有变成不孝子,他不是以损人利己的方式进步的,他没有堕落,他没有对不起自己的亲朋好友,他一直在自强不息地学习奋斗着,并因此才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卧闲草堂本回评指出:“匡超人之为人,学问既不深,性气又未定,假使平生所遇皆马二先生辈,或者一不至于陡然变为势利心之人,无如一出门,即遇见景、赵诸公,虽不欲势利,当可得乎?蓬生麻中,不挟自直,苟为素丝,未有不遭染者也”。⑤这些话不仅适用于匡超人一个人,也不仅适用于儒林外史那一个时代。我们当把人物放到现实社会中去客观地评价。

[注释]:

①朱一玄刘毓忱.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C].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476页。

②同上,258页。

③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卷四341页。

④陈美林. 儒林外史人物论[M]. 北京:中华书局,,104页 。

⑤朱一玄刘毓忱. 儒林外史资料汇编[C].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65页。

[参考文献]:

①徐向顺.用新历史主义的眼光审视胡屠户——《儒林外史》的胡屠户人物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4].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聪明 狡猾 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己 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对那引起忠于蜀汉政权,又有真正才学的人,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刘备死后,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却无任何山头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他心胸开阔,容人容物的雅量,摆脱个人好恶从事业出发选人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受过诸葛亮严厉处罚被削职为民的廖立、李严听到诸葛亮病故的消息,竟痛哭失声,他们被罢黜官职,不但不怨恨反而寄予希望,对他的死十分悲伤。这说明诸葛亮用人多么公正。 五、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与他同齐名的庞统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虽然,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他说的重点仍在诸葛亮。诸葛亮高于庞统之处,不单在智谋才华,更重要的还在于品德胸怀。庞统心怀私念,妒忌孔明,骄兵轻放,急于求成,铸成大错,终身抱憾。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与杜微书》中说:“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在《又教与军师名史与参军掾属》中称:“任重才轻,故多阙漏。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功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以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子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诸葛亮不仅自谦,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说明愿得别人诲教之诚心。平定南中,他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言,并作为命令颁布全军,强调南征,不能单靠武力镇压,还要靠智胜和从思想上瓦解叛军,从而制定了对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和抚政策。 六、治蜀有方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关于主体性的文献综述论文

浅谈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新自然主义(生态主义)把主体性引入自然,用“自然的主体性”来消解那种颠覆自然的现代主体性哲学。“自然的主体性”的提出是“惊人”的,它把现代哲学的主体性规定转移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那里,并且借此来批判现代形而上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知识性分离,这对于生态危机的哲学审视非常重要。然而,我们对“自然的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转折性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①这就是说,“自然的主体性”所蕴含的主体性的际域突破,将给我们展示出理解自然及其存在的新的思维方式。

一、“自然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惊人”的种际突破

当代的新自然主义表现为生态主义,它是以生态整体性为出发点来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形态,体现在生态伦理学、后现代科学等之中。对生态问题的反思所展开的现代主体性批判是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一个主要论域,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集中批判对象。

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或人类中心论,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把人当作自然界的中心和目的,认为自然物的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人类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视野中,人类是自然世界的主体,自然是人类的客体。在现代主体性哲学的逻辑中,主体是主动的、能动的,而客体则是消极无为的、受动的。人与自然的这种主客二分所导致的基本结果就是人们像统治异族那样去统治自然界。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中,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向着自然界大胆进军,人的主体性在大力改造自然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中得以实现,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然物的属人化、商品化、财富化成为人的实践主体性的标志。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中,世界被抽象为无限的,人类可以随意地掠夺自然资源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设定世界的无限性,就会认为只要人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就会创造无限的物质财富,这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现代生产主义和发展主义的迷梦,以世界无限性为前提的生活是一种物质主义的生活,是物对人的遮蔽和人对物的崇拜。人类对自然的主体性实践还受到现代资本的逐利原则的驱动。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主体性与资本的逐利驱动相结合,形成了人征服自然的主体性实践的复合动力。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的超越性扩展,人与世界全部为现代资本所控制,科学技术也为资本服务,成为资本的价值增值的工具,资本的物质性根基规定了主体性形而上学要与之相适应,资本的逐利性原则规定了人类主体性在自然世界的恣意膨胀。

作为“一种根本的、自然主义意义上的环境伦理”[2]3,后现代的生态伦理学是确认自然具有主体性的伦理学。动物权利论以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和雷根的《为动物权利而辩》为代表,反对娱乐性狩猎、食用家禽家畜、用动物做实验等,在动物权利/解放论看来,“凡是拥有感受痛苦能力的存在物都应给予平等的道德考虑,由于动物也拥有感受痛苦的能力,那么对动物也应给予平等的道德考虑”[3]。由于动物具有和人一样的“感受痛苦的能力”,因此就要给予动物与人平等的道德地位,从道德关怀的视角还动物以道德主体性。为动物的权利做出道德辩护在强调把道德关怀推广到动物的身上时,必然逻辑地走向生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即生命中心主义,它强调所有的生命都是道德关怀的对象。阿尔贝特?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认为“敬畏生命不仅适用于精神的生命,而且也适用于自然的生命……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的生命”[4]。这就把主体性的道德关怀从动物身上进一步推广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体那里,主体性的际域实现了种际的拓展。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界的其他成员是同属共同体,大地伦理学提出“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或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5]。根本的、自然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把自然事物本身作为道德考虑的对象,这就是“把人类与其他物种看做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同伴”[2]3,把人与其他物种平等化、同伴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深层生态学认为:“在存在的领域中没有严格的本体论划分。换言之,世界根本不是分为各自独立的主体和客体,人类世界与非人类世界之间实际上也不存在任何分界线,而所有的整体是由它们的关系组成的。”[6]随着人与自然的种际分隔被整体主义的哲学视界所打破,以及道德主体性融入生命共同体,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在生态伦理学中遭遇到沉重打击。

第31卷第4期陶火生,等:“自然的主体性”――现代主体性的新自然主义消解,那么,作为主体的自然具有什么样的主体性呢?现代主体性专指人的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而且这种主体性与现代理性密切相关,那么,没有理性的自然如何具有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这在于对自然本身的理解,下文将详细论述。

二、自然的主体性: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新自然主义消解

针对现代性形而上学造成的现代问题,后现代主义力图消解现代性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不论是作为最高的价值、创造世界的上帝、绝对的本质还是作为理念、绝对精神、意义或交往的关联系统,或者在现代自然科学中作为创造一切、改造一切的主体,都只不过是人的精神创造出来的、用以自我安慰、自我欺的东西而已”[8]31。曼弗雷德?弗兰克说:“自启蒙运动始,人的主体性便被精神科学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启蒙运动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主体的发现和弘扬。然而,二百多年来的社会状况和人的实践日益表明,所谓的主体性只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一种虚构而已。事实上真正的主体性并不存在,主体始终处在被统治、被禁锢的`状态。”[8]3839主体变成了人的自我欺,主体性只不过是人的自我虚构,在后现代主义那里,主体性形而上学所建构起来的主体为中心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

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消解呈现为多元路径:一方面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另一方面是对主体性形而上学语境中对象的客体性的消解。消解对象的客体性与消解人的主体性殊途同归。对象的客体性的消解在两个论域中进行,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作为交往对象的人的客体性的消解凝聚于主体间性、主体际性(intersubjectivity)。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自然对象的客体性的消解凝聚于自然的主体性。因此,“自然的主体性”是后现代哲学消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重要理路,而不是主体性的随意扩展与广用。如果仅仅在词义上扩大主体性的指涉对象和范围,而不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主体性的语境中来讨论“自然的主体性”,那会使得“自然的主体性”的革命性转折意义大打折扣。

在作为后现代主义之一(或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新自然主义看来,自然实现其主体性是一场自然的返魅运动。自然的返魅是由人来实现的,一棵树不能站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动物的权利要由人来代理申诉,人能够祛魅自然,人也能够返魅自然。对自然的返魅必须破除自然的客体化意识,把自然作为存在的呈现者,使其复归主体性。“自然的主体性”力图消解被客体化的、作为人的征服和掠夺对象的自然。在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中,人与对象不再是单向度的主客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掠夺、征服、占有、统治、控制,而是对话、交流、伙伴、共生、协调发展、保护、建设。在“自然的主体性”世界中,人不再是自然的唯一目的和最终尺度,自然以其自在的目的和规律呈现存在;自然不再是使用价值的集散地,而是有其内在价值;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参与自然界的生活,人与其他物种处于平等的存在地位。自然的主体性凸显的是自然界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历史中的地位,这也是人在自然界中的重新定位。在生命权力平等的生态世界中,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应该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本维度,一旦主体性跃出人的内在世界而进入到(不同于人的)自然世界,随着价值原则的种际扩展形成的价值范畴的人学基点的隐去,自然的存在及其价值将被重估。

自然的返魅需要返魅的科学。如果说“自然的祛魅”意味着“否认自然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和感觉”,那么“自然的返魅”并非意味着自然的神灵重现,而是以现代生态学为科学基础,对自然的整体主义考察。生态范式科学观是对现代机械论的科学观的根本变革,为当代人类的生态生存提供了新的学科基础。现代科学是祛魅的科学,理性主义把科学的迷魅简单化为知识的堆集,科学的美与魅被理性祛除。后现代科学的生态范式转换,意味着科学由祛魅自然向着返魅自然的“复归”,这一“复归”也意味着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有机性统一。在生态学范式的科学观中,现代科学范式导致了科学本身的祛魅,而在后现代的有机论中,“科学和世界都开始返魅”[7]43。现代哲学的二元论和还原论、机械论的思维方式、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科学及其运用。而新自然主义生态学则要求确认自然的自在运行,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整体主义、有机论方法、超越人类中心、反对控制和掠夺自然,打破禁忌、多元化认同、强调非暴力、追求生态和谐成为新自然主义的认识方法和价值追求。

把主体性还归自然,自然的主体性的道德评判会造成传统伦理学的种际革命,传统伦理学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对人的主体性存在可以有道德评判,也可以从人的主体性存在提出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建构社会的道德架构。伦理学的种际革命是把道德关怀推进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新自然主义伦理学深追自然的内在价值,恢复生命和自然的主体性。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获得方式则是简居山野、贴近和体悟自然,希望人能够像山一样思考,直到走向荒野,深层生态学从宽域的“生态自我”来实现人与自然的认同,把平等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生物圈,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平等,以超越理性的直觉来感受自然的内在价值。在新自然主义那里,多元理论形态建基于共同的世界观基础,这就是后现代的生态哲学世界观。无论它们之间的分歧如何,这样的共识是存在的: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命和自然的存在有其自在的独立性。自然不是人的价值的实现,而是有着内在价值。人在生态世界中生存,自然世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为当代科学的生态学范式基础的后现代生态主义世界观提供给人们一种广泛的、整体的世界图景,这个物质性的自然世界不只是人类认识的对象和现代知识的来源,它还是人类的现实的生存世界,人类在这个世界中用自己的生存方式与自然存在者共同呈现存在。 自然不是存在者意味的自然物,而是存在的世界性涌现,世界的真实存在本身是前理性的,它要在人的生存建构中才能得到理会。正如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范畴论性质的存在论的批评所认为的:“从存在论的范畴的意义来了解,自然是可能处在世界之内的存在者的存在之极限状况。此在只有在它的在世的一定样式中才能揭示这种意义上的作为自然的存在者。这一认识具有某种使世界异世界化的性质。自然作为在世界之内照面的某些特定存在者的诸此在结构在范畴上的总和,绝不能使世界之为世界得到理解。”[9]77从范畴论性质的存在论来看待自然,自然成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但是,这一认识的性质是“使世界异世界化的”,自然的真正的人的存在却被遗忘,“人们尽可以无视自然作为上手事物所具有的那种存在方式,而仅仅就它纯粹的现成状态来揭示它、规定它,然而在这种自然揭示面前,那个‘澎湃争涌’的自然,那个向我们袭来、又作为景象摄获我们的自然,却始终深藏不露”[9]83。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却“深藏不露”,我们获得了解释自然迷魅的自然科学和客观真理,自然却远离我们而去,我们描画了自然,同时也遮蔽了自然。自然知识所遮蔽的自然,才是那种生存论性质的自然,是作为人的生存世界的自然。

自然何以具有主体性,不仅需要从生存论、存在论的根基来重新理解自然,也需要从存在论根基处彻底破除现代主体性哲学所形成的认识洞穴。

三、自然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存在论根基

主体性(subjectivity)是主体的根本属性。“主体”(subject)这个词,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来自拉丁文的“subjectum”,意即“在前面的东西”,作为基础的东西。笛卡尔首次把“主体”(自我)作为专属于人的哲学范畴从一般的实体范围中标列出来,在笛卡尔看来,所谓“主体”就是指自我、灵魂或心灵。当笛卡尔宣布“我思故我在”时,也就宣告了西方主体性时代的来临,宣告了神学时代之后人学时代的到来。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范畴,主体性形而上学为现代(modern)社会的发展曾经作出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现代问题,尤其是自然的客体化导致的自然的沉沦与颠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人的主体性力量来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主体性借助工业生产――“尽管以异化的形式”――的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资金和人口,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创造了日益发达的工业文明。同时,自然界的客体化意味着作为对象的自然界在人的主体性实践中被异化,自然的异化就是自然的对象性的丧失。由于人是“对象性存在物”,自然对象的异化源自于人的生存异化,而生存世界的颠覆将导致人自身的覆灭。

然而,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革命,为“主体”奠定了新的存在论根基,从而,为“自然的主体性”提供了新的可能。

遗忘存在的存在者哲学把人与世界二元化,设定了主客体的哲学认识论前提,以主客模式呈现出来的存在者被固执地当做理解存在的主导样式,这使得存在论长期处于晦暗之中。在海德格尔看来,主客体关系是一个不祥的哲学前提,“认识世界――或谈起和谈论世界――于是就充当了在世的主要模式,即使在世并不是如此这般被设想的。但是因为这种存在的结构在存在论上一直无由通达,又被人们在存在者状态上经验为一个存在物(世界)和另一个存在物(灵魂)之间的‘关系’,又因为人们为了找到存在论的立足点,总是固执地把存在物当作世内存在者,以此理解存在,所以,人们试图把世界和灵魂之间的关系设想成这两个存在物本身以及它们的存在意义的根基――也就是说,把它设想成现成在手边的在……这样一来,(这种理解)就成为认识论或‘知识形而上学’问题的出发点,因为还有什么比一个‘主体’关系到一个‘客体’或者一个‘客体’关系到一个‘主体’更加显而易见呢?所以非要把这种‘主客体关系’设为前提不可。可是,尽管这个前提就其事实性而言是不容指摘的,它还是而且恰恰因此是个不祥的前提,假如人们听凭它的存在论上的必要性尤其是它的存在论意义留在晦暗之中的话”[12]78。传统形而上学的认识论通过设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变得简单了,人与世界的关联定格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以主体为中心的外在关系。

人与自然都是存在的呈现者,因此,就都具有主体性。人通过此在的生存呈现此在,人的生存方式既包括理性方式,也包括非理性的、前理性的方式,因此,人的主体性既包括理性的意识,也包括非理性、前理性和意志、激起以及生命存在。自然世界通过其世界性来呈现存在,自然世界的世界性就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整体,这是一个充满迷魅的生态系统。

把主体性引入自然,承认自然作为主体具有主体性,这是新自然主义(后现代生态世界观)的重大理论突破,不仅打破了主体性的“主体”规定、消解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而且破解了传统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这一突破的非凡意义在于:它是后现代主义消解现代主体性的新自然主义路径。

从主体性的存在论分析来看,在新自然主义那里,“自然的主体性”的提出是为了约束人的主体性的恶性膨胀。抬高自然并不是要贬低人――就好像把人当作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并不能把人简单化为与其他物种一样的生命体,这会否认整个人类发展――而是把自然置放在与人平等的高位。承认自然的主体性存在不是构造出主体性的自然知识,而是把自然的主体性融入人的主体性之中,重建人的生态主体性,以人与自然的存在论性质为域架构人的“生态自我”。只有这样,面对着与自然一样的存在地位,人才能真正地遵循自然、敬畏生命,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自然进行平等的交流,欣赏自然之美,融会于自然。承认自然的主体性存在,人才能以生态和谐为目标,调整自己的实践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推动社会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向。

1、学生主体性概述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在解放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它与传统“填鸭式”的教育不同,它视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它强调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而非一味地传授知识;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而非整齐划一地进行“大一统式”的灌输。概言之,主体性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可见,学生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其重要性已经为时代所证实。

2、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学科优势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是其与其他学科相比明显的优势与特色。高中地理,其从整体上反映人类周围的地理环境即客观世界,而非单一地反映个别的环境或者现象;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不同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它研究物质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古往今来,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地理学科是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类通过实践、并对实践进行验证和应用,从而形成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而地理学科的上述学科特点则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沃土。如上所述地理知识是在人类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的脉络,启发其能动性的反应,去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创造激情。其独特的地域性,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及新鲜感,促使其自主学习知识。其实践性,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打开思维。

3、高中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举措

上述我们分析了高中地理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那么在具体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具体实践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在新课标的具体指引下,正确发展师生和谐的“教学相长”关系、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进行学生主体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这是我们地理教学应遵守的基本准则。

正确发展师生和谐的“教学相长”关系

作为学生主体性教育的老师,应转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主体的认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首先,教师要从认识上意识到其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理解后反馈,二者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教师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创新,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与自己是学习知识的共同“伙伴”关系,而非上下关系。具体的在课堂上,如在讲到具体地域,关于其气候特征时可以向学生发问,甚至有时适度装着不懂,以促使学生“纠错”,与老师进行合作解决难题,这样的情景演练多次后,相信学生会有一种参与感与成就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与老师进行讨论,并最终心满意足地掌握所学知识。

完善教学策略

这里完善课堂教学策略,是相对传统的单一说教的课堂模式而言的,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创造性,教师应完善教学策略,具体的是在教案的安排、课堂形式的多样以及课后的安排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在教案的安排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教师总是事先写好自己的教学安排,记录着自己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就这点来说笔者觉得是值得继续保持的,但是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改革。即教案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在内容上不仅仅要记录自己所将知识,还应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反馈,学生的上课回答问题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等,这样以便以后的教学有针对性,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课堂形式上,我们现在的课本多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前我们不妨先从课堂的形式入手,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这里我们强调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即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在学习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时除了课本的引导和教师的讲解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地球、宇宙及其位置,用音像直接给学生以视觉上的认识。在地理课后的安排上,笔者认为传统的题海战术已经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不赞成课后大量的题海作业。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我们都知道,事物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学生也是一样,彼此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而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点,即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方式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在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这种差异,并结合教学促进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共同进步。如在布置作业上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的题目,增加其自信心;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师适度对学生进行课堂的眼神关怀,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4、结语

上述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建议,希望以此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化、适应社会需求化,进而带动各个学科学生主体性的开展工作,适应时代需求。

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前言、主体和总结。前言部分主要说明文献综述写作的目的,介绍主要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涉及问题的范围)、文献起止年月、问题的现状和争论焦点等。主体部分包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可根据时间的顺序对文献进行综述、也可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

在综述中,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照,阐明有关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找出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使读者了解该研究的切入点。

文献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在英国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就是因为这个部分没有写好,仅仅是将材料简单的罗列,最终导致毕业论文无法通过,这不仅浪费了同学们宝贵的时间,对于写作论文的信心也是一种沉痛的打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文献综述呢?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应该如何写作。

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内容概括的说就是:论据和论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来比较关于研究主题的各种观点(这些观点你要进行整理归类)的异同点和理论依据,从而反映出作者对主体的见解。文献综述主体部分写作方法一般有:

(1)纵向写法。作者围绕研究主题,按照时间先后的线索或者事物自身发展脉络进行。纵向写法是作者对主题在发展的各阶段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包括某个阶段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有的主题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可能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研究,那么在做介绍时候先进行观点直接整理工作,优先选择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然后在结尾部分可以简单罗列下相对来说影响不大的学者观点,做个说明和补充。

(2)横向写法。所谓横向,一般指的是国内外对于一个主题,各家各派都有自己坚持观点见解,用横向写法就相对容易。使用这种文献综述写法对作者本身要求相对较高。关于这方面,可以举个例子。如果想写一篇关于管理思想的学术性研究文章,特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不可能不提及,按道理你应该阅读特勒《科学管理原理》著作来了解他的管理思想,当然你也可以从其他学者著作中得到关于特勒管理思想,那么学术严谨性上来说你更应该阅读原著作。

(3)纵向和横向两者结合进行写作

这种写作综述的方法就是以上两种写作方法的结合,这种写法对作者要求更高。

以上就是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掌握,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