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腰痛中医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3:06:20

腰痛中医毕业论文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医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必要的存在,医学 毕业 论文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1、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有效应用

3、国际化视野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4、医学检验知识的图谱构建与应用

5、关于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思考

6、 创新思维 和问题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培养

7、大数据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变革

8、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9、不同实习教学模式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10、医学检验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

11、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浅析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

1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15、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因素的探究

16、医学检验高职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综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17、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在县级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

18、浅谈医学检验危急值 报告 制度的建立

19、医学检验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探索

20、探讨医学检验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

21、循证检验医学结合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实践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2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3、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 措施 探讨

24、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25、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类专业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26、整合信息化教学策略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7、我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28、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模式探索

29、信息化在医学检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0、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1、教学医院医学检验进修生带教模式探讨

32、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备赛水平提升探索

33、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因素的探究

34、医学职业终身 教育 技能培训 方法 的研究--以医学检验为例

35、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讨

36、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7、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38、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究

39、独立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新途径的探索

40、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医学检验的研究进展

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心理干预对 儿童 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27例胃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6、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7、古纳斯督灸治疗骨关节疼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8、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10、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声带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1、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13、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5、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消痤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7、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8、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19、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1、葡萄糖酸锌治疗痤疮22例临床疗效观察

22、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3、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24、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25、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6、鼻咽联合成形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观察

27、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8、斯奇康佐薄氏腹针治重型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29、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中风膏抗脑动脉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

31、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

32、综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33、参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34、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35、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36、鱼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37、丹鳖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38、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9、体外超声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40、CO2激光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4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42、万应理伤膏临床疗效观察

43、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44、金因肽治疗50例日光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4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68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46、胆宁片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7、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8、微管人流与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49、参杉癌康汤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50、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2021医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腰痛论文答辩

看看是不是腰肌劳损,要是腰肌劳损还好治点,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话,那就不好治了!赶紧去医院拍一个CT看看确诊一下!身体是最重要的,不要光为了工作!

腰痛有很多原因引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医学上统计百分之九十的人,一生当中会有一次以上腰痛的经验。腰酸背痛的原因很多,排除内科、妇产科、感染、肿瘤所并发的腰痛,若单纯以腰背部肌肉、神经等原因所引起的腰痛概略可以分为二种。一为腰部肌肉肌膜与韧带的疼痛,这种腰痛常局限於原受伤部位的肌肉,最远者延伸到臀部或大腿。多数的原因为肌肉拉伤、慢性疲劳造成劳损、肌肉僵硬与纤维化现象。肌肉疼痛的表现若因疲劳多呈酸痛,若因拉伤与挫伤则有肿痛的现象,疼痛的发生多在休息中或休息之后发生,如早上起床酸痛或睡到半夜疼痛而醒过来。一般而言这种腰痛,仍然可如正常人站立或行走,惟独久坐时或工作劳动过度会开始发生。另一种腰痛是脊椎或脊髓神经被夹压所造成的腰腿痛,这种腰痛,多由腰部牵引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脚趾,多发生於单侧,较少双侧同时发生,疼痛的感觉在腰、臀、大腿多呈酸抽痛,在小腿足部多呈疼痛无力或感觉麻木异常的现象,疼痛多发生於行走或站立15分钟之后,病人必须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躺下来,让被夹压的神经根暂时舒缓,若能躺下时症状迅速解除,原因是脊柱由一个一个脊椎叠堆而成,在两相邻脊椎之间?侧皆有一脊髓神经之分枝脊椎神经延伸而出,又椎间孔空间有固定大小,当我们站立时因地心引力与脊椎后之竖脊肌收缩,若因骨刺或椎间盘凸出等原因,使椎间孔隙变小更会刺激脊椎神经。尤其在腰部与荐椎之神经最易受到压迫,以腰荐关节(腰椎五椎与荐椎之间)所伸出之神经最易受到夹压约占脊椎神经夹压之70%,出现的症状除腰腿抽痛在患侧小腿与足背外侧皆会有表皮神经麻木的感觉异常现象,令?脚尖翘起用足跟著地,患者会觉得困难,若是在腰椎四、五椎之神经根被夹压,足之拇指、第二指部位与胫骨之前面部分出现表皮麻木异常的感觉,令病人抬高足跟踮脚尖时会有困难约占25%。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则同时兼有以上两关节脊椎神经夹压。若在腰三、四椎间之神经被压迫则患侧会有大腿之肌肉痿缩或大腿前侧、内侧之表皮神经麻木。以上诊断皆可与健侧相互比较。

腰痛是一个症候群,其原因有很多,除了脊柱原因引起的腰痛外 ,有些非脊柱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可伴有腰痛 ,如内脏器官引起的腰痛。但目前最为常见的是功能性腰痛,也叫姿势性腰痛,是由于长期不良姿势造成的慢性积累性损伤,最常见的是腰肌劳损.临床上多推荐按倒走疗法,倒走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倒走过程中可以有效矫正腰(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势,减小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肌肉,使慢性腰痛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鉴于安全考虑,可以穿一双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和倒走的原理相同,替代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按摩理疗。 功能性腰痛在一些医学检查上如X光检测都没有异常表现,但是有的患者却腰痛很严重,所以正确的站姿、坐姿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办公室白领、电脑工作者,还有工作时必须保持同一种姿势的人,患腰痛的几率就要高。建议先去医院确诊一下原因,再对症治疗也不迟。 祝你早日康复!

听你所述的症状,是腰背肌劳损[是用X光及CT诊断不出的].病因:长期坐姿,腰背肌长期紧张,而至使劳损。治疗:1、中医按摩[要专业人士,切记勿用保健]。2、中医针刺[局部密集针疗法]。3、理疗包括热疗或磁疗。4、口服一些活血化淤止痛的药物[舒筋活血片5片+双氯灭痛1片]。最主要的是改变姿势和注意活动不要久坐。

腰痛药研究论文

,造成腰痛的原因有很多造成腰肌劳损的原因也特别的多因此还是应该到医院去请医生进行诊断以后再用药药痛痛耳对改善腰部的疼痛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这种药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如果要改善腰肌劳损的状况还是应该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入手去进行改变另外就是一定要等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能自行用药aqui te amo。

2月26日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的炎症,往往由长期坐立,以及不良的姿势引起,或者是腰背部受凉、肌肉劳损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往往要建议休息为主,避免过多的劳累,可以局部给予热敷、理疗。腰痛丸属于中成药物,含有泽泻、乳香、当归、杜仲叶、补骨脂等中药材。上述中药材依据中医理论配伍,使腰痛丸具有活血、强腰、补肾、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肾虚导致的腰痛、改善腰肌劳损导致的行动不便或者腰部疼痛。

[引子] 其实我从没想过要写这个。 不是小气。 我特别愿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交流,并得到指点。 是因为,毕竟从我的手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用于骨转移病人。虽然在网上有看到别的医院有用于临床。有看到有医院用于骨质疏松的对比ab组之后写的论文。 说白了,我这个没有念过正规中医院校的人,大胆的想法,却缺少底气与支撑。特别希望能对骨转移病人带来一丝春天般的希望。——————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正文]骨质疏松也是西医的概念吧,可能人老了都会骨质疏松,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衰老的过程。但如果说,有一些方法,可以延缓衰老,让这个进程比平均数值慢一些,应该还是有可能做到的。而骨转移,希望这个情况永远都不要发生。因为骨转移是CA病人所特有的,骨转移的意思是,非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的CA细胞经血行从原发地转移至骨组织而引起的骨损害。骨转移,在我的理解为,好发于内分泌CA病人,比如乳腺CA、前列腺CA病人,好像内分泌与之联系更为密切一些(虽然资料显示,其他肺CA直肠胰腺胃结肠都有可能发生)。多发于脊柱的骨转移,其次为骨盆和下肢长骨。骨转移病人不会马上故去,可以继续生存,但是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因为骨转移病人最后会出现的问题是,会变成卧床。病人的脊椎无法支撑身体直立,连坐直都困难了,最后只能卧床。并且骨转移病人会有骨痛的表现,骨痛是CA痛里面疼痛级别较高的一种疼痛,CA疼痛于西医医生的普遍权威观点是,不忌讳使用各个级别的止痛药。相对于脏器的实质性转移,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骨转移病人尚且还好,因为生存期尚可。但是疼痛的折磨会让病人失去活下去的信心,而且CA疼痛一般都会随着太阳的下山而剧烈,迎着朝阳的升起而减轻,所以漫漫黑夜,是挺难熬的。(但是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CA疼痛与阳气有关。)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骨转移呢?我的理解,一种占位的理解。撇开CA的问题来说,身体的任何问题发生,总是会发生在身体最薄弱的地方。骨转移是 CA细胞吞噬了骨髓里面的细胞,并且把代谢物留在了血液里面。如此一来,骨转移病人的碱性磷酸酶就会非常高,呈现高钙血证。排出的尿液尿比重会高。在这个情况下,我理解为,骨转移病人不仅仅骨头痛,应该会周身酸痛,因为血液会循环流向身体的各个角落。所以当骨头内的骨髓不充裕的时候,当骨头内的细胞不强大的时候,就会被CA细胞所吞噬。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骨髓充裕,骨髓里的细胞强壮又强大,可能骨转移的情况就会变缓,甚至于CA细胞只能近端转移,或者甚至变弱。骨痛也会减轻。好细胞变强大,占住这个位置,不让坏细胞(CA细胞)过来占据位置,甚至让CA细胞凋零,就是填髓的概念。人的脊髓,从髓海至大脑,是通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说到: 督脉者,即脊梁中之脊髓袋,下连命门穴处,为人之副肾脏。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 骨转移病人就是一开始会腰疼,渐渐坐着的时候无力支撑身体,坐一会儿就得去躺着。影像资料会显示腰椎及骨盆处很多空洞疏松。所以医生会关照,千万不能摔跤,不能摔跤,怕摔一下就嘎嘣断了。前两年有个新闻,说的是四川的一个老婆婆很辛苦,捡垃圾照顾家里痴呆的女儿。说她女儿小时候被抽了脊髓,就变成痴呆了,脑子就不灵光了。所以这个新闻看了,我的理解是,果然,脊椎骨里的髓变少了,不能濡养大脑了,人就会变傻。(俗话说的一孕傻三年有可能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甚至认为,一部分的老人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可能也是髓海不充裕的缘故。刚才扫地的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身体还可以,能坐,能走动,但是脑子不灵光了,有点痴呆了;另一个人身体不行,不得不躺在床上,连翻身都要别人帮忙,但是脑子依旧灵光,可以听新闻,可以与家人说故事,能分析问题,恩,有点像霍金的感觉,肢体不行了,但是脑子依旧很好。如果病人不得不这样选择,选哪一种?我觉得第二种好,至少是有自己的灵魂的,而不是一具傻乎乎的躯壳。人若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而活着,我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一直感谢上苍,感谢冥冥中的这些安排,父亲虽然不得不卧床了,脑子却一直很灵光。那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残酷的选择呢?如果两个都不需要选择,如果可以把脊椎里的髓海填充好,不用卧床甚至不用坐轮椅,你又可以自由活动,又脑子灵光,那多好啊!当然,我没有念过正规的中医院校,可能我的分析不够全面完整,因为有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会造成骨髓的虚空。但假如我们化繁为简,就如同饿了我们就吃个饼,先填饱了肚子再说,您说可以吗?所以这个填髓的药丸就是青娥丸。 是药丸,不是汤剂。青娥丸这个名字来自于这首诗:三年时节向边隅,人见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是唐宣宗时,张寿太尉至广州,得于南番人。后收录于和剂局方。 和剂局方:青娥丸.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俯仰不利,或因劳役伤肾,或痹湿伤腰,或损坠堕伤,或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疼,或腰间如物重坠。借用张锡纯书上(四期四卷)所分析的原理如下:胡桃,味微甘,气香,性温。多含油质,将油榨出,须臾即变黑色。(这个我很疑惑,尝试榨油,放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见变成黑色。于是就想,会不会核桃的品种不一样,于是换了几个品种,甚至去买过河北产的核桃,——因为心想,张锡纯是河北人,会不会他用的核桃是河北的所以)为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咳喘,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诸证。……果之有核,犹人之有骨是以骨亦名骸,其偏旁皆从亥也。胡桃之核,较他核为最大,且其中之仁,又含有多脂而色黑,其善于补骨,更能补骨中之髓可知。(齿为骨之余,食酸齼齿者,嚼胡桃仁即愈,亦其能补肾之实证)这个在随息居饮食谱里也有记载,我自己吃话梅什么的牙齿酸倒了,的确,剥一颗核桃细细嚼在那颗酸软的牙齿上,很快就好了。古方治虚寒喘嗽,腰腿酸痛,用胡桃仁二十两烂研,补骨脂十两酒蒸为末,蜜调如饴,每晨酒服一大匙,不能饮者热水调服。 汪讱庵谓,补骨脂属火,入心包、命门能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胡桃属木,能通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补阳气血,又木火相生之妙。愚常用之以治下焦虚寒之证,诚有奇效。 又前方加杜仲一斤,生姜炒蒜四两,同为丸,名青娥丸。治肾虚腰疼,而此方不但治肾虚腰疼也,以治虚寒腿疼亦极效验。按: 胡桃仁形状,殊似人脑,其薄皮上有赤纹,又极似人之脑神经,故善补脑。常食令人不忘,盖精髓骨髓,本一气贯通,同属于肾,胡桃既善补肾强筋骨,其补脑也自属连带功能耳。(受业张方舆谨注)又,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杜仲, “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青娥丸的组方:核桃仁,补骨脂,杜仲,+生姜炒蒜。(也有文书记载,最简单的青娥丸就只是核桃仁+补骨脂和蜜,懒人也可以先试这个~)和蜜为丸,自己吃的话和蜜后放罐子里就可以了。中医的概念里没有补钙,只有强肾,填髓就是补钙,(我的理解)。另外每一丸,治病的人,15克丸,早晚各一次,黄酒送服,不能喝酒的最好早上米汤米粥送服。不要空心吃,随餐服用。仅仅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6克丸一天一次晨服便可,不用吃太多。和攻病治病不一样。张锡纯书中还说,如果日常保健懒得吃药,吃食物以强肾,还可以将枸杞和山萸肉一起吃。这个似乎更方便。今天晚饭后因为别的原因我随意翻阅李可老先生的书,正好翻到这一篇,与我的思路基本一致,摘录如下:骨癌从肾论治, 脊属督脉,腰脊皆肾所主。肝肾阴精匮乏,不能灌注濡润,故骨病。 肾为先天之本,腰痛如折,肾将疲矣。 肾衰,则诸脏皆衰,火不生土,故脾胃失运。所以填髓就是对付骨转移的好方法,甚至对于原发性骨CA患者也是可以尝试。骨CA是CA病患中几乎和胰腺CA一样最疼的,就是患者生存时非常痛苦,如果这种填髓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哪怕只是减轻痛苦,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再者,我一直认为,这个填髓于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禁忌,这个和治疗风寒风热感冒不一样,脊髓中空,或者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会日益中空,那填一些进去,总是好的。我个人的体会是,像我这种基本正常的人,我的细微的体会是,如果我隔三差五吃上一丸,坐到汽车里,很明显觉得自己看后视镜,觉得自己很容易就坐得很直,比不吃或者疲倦的时候要高,就是视线要高。我第一次吃青娥丸就是因为学开车,那时候因为一月份买车要带父亲去医院的,所以一个月之内要快速学会开车,练习的强度有些大,于是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腰痛。然后就想,既然我有,又吃得起,而且真材实料,我干嘛自己不吃呢?所以这个对长时间驾车引起的腰痛,一定也有帮助,我不能说百分百,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另外就是全世界一直争议的补钙。在我看来,可不就是填髓吗?是为最好的补钙,把脊髓填充好,自然骨头就棒棒哒。我当时努力学习如何制作青娥丸,是因为市场上没有看到有卖。但这几日为了写这个文章我搜了下,雷允上有出中成药了,是水丸。另外配方我看了下,补骨脂和杜仲都是盐炒。具体这个成药效果如何,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吃过。 理论上讲,应该大蜜丸效果比水丸好。如同之前罗博士说过的附子理中丸,就是大蜜丸比水丸效果好。(但也不一定,今日看随息居饮食谱,王梦英就觉得汤汁比药丸好,所以这个,以实践、看最终疗效为最终目的,不一概而论)所以也可以试一下,毕竟方便啊,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自制大蜜丸。 然后说起制作药丸,有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以前的药店,客人抓了药可以要求药店加工成丸的。前店后坊,但后来政策不允许了,渐渐那些制作药丸的工人也解散了。那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水泛丸的手工艺日渐消失。前些日子在网上买蜂蜜,看到评论里也有人说是拿来做药丸的。感觉民间的爱好者也还是有很多人在做。我做药丸的方法也是在网上看了别人的经验学来的,所以交流经验我一直觉得很重要。同仁堂也有青娥丸,而且是大蜜丸,是加味青娥丸,比原方多了巴戟天、肉苁蓉、乳香没药。CA骨转移病人也许吃同仁堂加味的更好,不能说150一盒贵,相比几千、一万多一盒的靶向药,是便宜得不得了了。而且加味的那些药味,自己弄太麻烦了。我做的是书中记载的标准版青娥丸。再说一下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路。对,我还得说是有冥冥中的力量指引,除此之外我是这样想的:骨转移病人一般先转移到脊柱近腰的那几节,以及髋骶骨。为什么不是先转移到别的骨头呢?所以填髓的思路。诚心诚意希望我这个思路,能对CA骨转移病人有帮助和启发,对防止骨质疏松有帮助。另外如果单纯说腰痛,除了这个青娥丸,张锡纯书中还有益督丸可以用,个人觉得可能更强大,但我没有用过,所以没有发言权,如果青娥丸用下来效果不好的,我觉得可以尝试。或者想直接尝试益督丸的,也是可以的。这种慢性病不像感冒那样是急症,所以可以慢慢想,一点一点尝试的。 顺便摘录一下五期四卷中对腰疼的论述: “凡人之腰疼,皆脊梁处作疼,此实督脉主之。督脉者,即脊梁中之脊髓袋,下连命门穴处,为人之副肾脏。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 [后记] 昨天大致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给我朋友看了。朋友建议说,这是一篇有争议的文章,你要不要把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调换一下顺序, 把骨转移放在最后。我说“不”。相比骨质疏松、腰疼这样的慢性病,我更想给予希望的是骨转移病人,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在前面,因为骨转移病人是一群几乎被癌症宣布死亡对未来黯淡的人群,我是想让他们看见希望,看见曙光,看见生命活下去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无疑目前的西医治疗手段是有限的。尤其昨日翻看李可老先生的书,看到他的思路,心中感慨万千。如果摒弃中医的方法而在无数个漫漫黑夜里无助地等死,太可惜太可悲了。即便我现在想到的不是最佳方法,云未治者,不得其法,也依旧可以追寻更好的方法,如黑夜中举了烛火前行,一路有光,有希望。更有可能的是,治病与为人处世一样,大道至简。写到这里,我泪流满面,似乎书本翻开来那张彩色的照片里,李可老先生亲切地看着我。我到海边送夕阳   修改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腰痛摘要怎么写

毕业设计的摘要:

(1)论文摘要分为中文摘要和外文(一般为英文)摘要。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应一致。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具体要求可以咨询自己的指导老师。

(2)表达要完整,突出论文主题逻辑性,论文结构要合理。要有足够的论据作为支撑。

(3)摘要中不可以使用特殊字符,也不可以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还有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4)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论文的摘要可以说是论文的大概总结,并且要把论文想要做的事描述出来,要包括写论文的原因、实验或者调查经过以及结论。并且字数不能太多,不能给人一种太多不愿意看的感觉。它是论文的最开头,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有些审稿意见直击文章要害,又难以改进,这时一定要承认文章的缺陷,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所在,并详细阐述自己为此所做的努力,然后别忘了在正文讨论部分的最后列出文章的不足。任何文章都有缺陷,审稿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千万别怕因为承认缺陷被拒稿。你可以联系北京译顶科技,我身边朋友都是找他们家做的。

论文摘要的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的内容。但也可以提早写作,然后视研究的进度作适当修改。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2).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3).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4).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也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的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的冠词如a'' an'' the等。(5).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6).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7).不要为扩充版面将不重要的叙述放入摘要中,如果摘要能以一两句话概括,就让维持这样吧,切勿画蛇添足。(8).不要将文中的数据大量地列于摘要中,平均值与标准差或其它统计指标仅列其最重要的一项即可。(9).不要置放图或表于摘要之中,尽量采用文字叙述。写作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腰痛贴研究功效论文

腰痛贴的膏药分为中药膏药和西药膏药,效果因人而异。具体分类如下:1、中医膏药:含有的成分较多,除可以治疗腰痛外,对于缓解腰部酸胀和腰部紧绷感,也有比较好的疗效,缺点在于中药膏药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情况。常用的中药膏药,包括蟾乌凝胶膏或者代温灸膏,蟾乌凝胶膏贴敷感觉较冷,代温灸膏贴敷较热。应根据不同体质情况,选用不同的膏药;2、西药膏药:常用的是氟比洛芬贴膏,止痛效果较好,对其它症状的缓解作用较弱,出现过敏的情况较少,但反应因人而异。膏药治疗是缓解腰痛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同患者对每种膏药的敏感性不同,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膏药。

我帮你搜索到了,有没有效果,你买一盒用不就知道了吗?中药外敷在我国有上千年史,它因副作用小、简单经济、药效直达病灶、效果显著而深受人们的欢迎“颈腰腿痛保健贴”该保健贴是药学专家根据我国颈肩腰腿痛患者日益增多并逐渐年青化(主要是长年长时间用电脑所致)的特点,总结己应用的各种外敷中药散剂的基础上最新研制的。“颈腰腿痛保健贴”适应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疼等无菌性炎症老年患者,也适用于中青年患者。其功能概括的讲就是:通经引络散寒祛湿、通窍消痰,走串散结,消肿攻积。其作用原理:通过皮肤直达病灶,疏通障碍,同时刺激皮肤改善微循环并激发人体调节功能,促进软骨关节代谢恢复平衡,从而消除病变,达到理想的目的。该保健贴隔天敷一次,一次敷30至50分钟即可即可(注意:该药为外敷药,用水或醋或低度白酒调敷均可,调敷后贴于患处自动发热,故每次不能无限制外敷。),中药散剂外敷患处药力可直达病灶,无副作用,此方法又经济又简单方便且效果明显。“颈腰腿痛保健贴”的药理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作用(即全身作用),药物通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深入腠理及各脏腑中,直接吸取输布于全身。其中某些成份可刺激皮肤感受器官发挥某些化学作用,经渗透、吸收和经经络输布,使药物归经,达到“以全调全”的作用,实际上起到了内服药物同样的效果。这就是内病外治、透皮给药的理论根据。其次,是间接作用(局部作用),如湿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药物敷帖后,由于局部湿热刺激、引起皮肤和患处血管的扩张,改善了局部微循环,促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病变部位组织营养和机能,有利于病变的修复。实际上,上述两种作用是相辅相成,合力互补的。从外敷散的组成上看:制川乌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白芥子行气散结,通络止痛;穿山甲活血消痈、散瘀通脉;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痰喘;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消炎止痛、软坚散结、散瘀除痹之功效。北京丰台区小屯路4号“金象大药房”有卖,一盒20袋用40天178元,

活血化淤。很不错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