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巴黎公社论文知网

发布时间:2024-07-04 18:20:16

巴黎公社论文知网

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小A学姐,这节课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山东大学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复试流程、注意事项等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A学姐:思政本考研,整体排名前12,考研初试总分365+,专业课125+,复试成绩85+,语言表达逻辑性强,熟悉马理论复试整体流程,高时效备考,做到有备无患。

一、

复试时间表及宏观时间安排

往年复试日程

可以推断,无论2022年是线上复试还是线下复试,考试的时间应该都在三月二十日到三月二十五日,前后差距应该不会太多。所以说大家要把握好时间。

宏观时间安排

山东的情况跟黑龙江、河南省考试院差不多,正式的结果应该是经过公示之后会在学院的网站上公布出来,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关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校区网站。大家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根据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合理安排时间。

二、

复试流程

线上复试采用的一种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就是把笔试其实是转化成了面试。

面试

现场抽题即时作答

面试部分采取现场抽题即时作答的方式,考生不得查阅资料、不能左顾右盼。

(往年复试流程)

三、

复试考试内容分析及备考方法

笔试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

注:今年有新版本出现,但是考试时应该还是按照以前的版本,大体内容上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过还是建议对比一下补充自己欠缺的知识。尤其需要注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补充和完善。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考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近现代史,分别占40%、40%和20%。

中国近现代史更多的是在笔试当中,如果是线上复试抽取的话,基本上抽的应该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题目。线上复试会允许准备一张空白纸,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记录下来,准备时间的大概是三十秒左右,到时间后,把想法表达出来。

【如何准备】

首先,初试经验是不可以丢弃的。及时的回忆和背诵初试知识点。

其次,要不断积累。中国近现代史没有给出参考书目,大家可以去借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需要注意的是,考试题目肯定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所以说不可能涉及到里面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但是最低的要求就是要宏观地把握书中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阐述。

最后,时刻谨记厚积薄发。

(2019)

(2020)

(2021)

同等学力加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要关注一下这两方面的内容。

跨学科加试:马克思主义哲学。

录取名次是按照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排序,初试和复试成绩的比例是六比四,复试成绩占了百分之四十,复试成绩当中笔试和面试各占二分之一,大家一定不要松懈。

面试

【复试设备】

如果是线上复试的话,硬件设备要有主副设备。机位如图

建议一定要准备第三个备用设备,以防主副设备出现问题。备用设备尽量用手机,保证手机网速畅通。

软件:一般用腾讯会议,要提前下载好。

在正式开始之前一般有两次模拟机会,一次在晚上,第二次在白天按照抽签的顺序进行一遍,相关的负责老师会帮忙指出复试场所存在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持面试现场环境的整洁。

【面试内容】

面试和笔试的参考书目是一样的,但也不要局限于笔试的书目,面试考察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面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英语口语。大家可以试着压一下题,或者自己进行演练。

至于老师提的问题数量,在复试的时候面对的老师其实是很多的,大概八到十个左右,可能还要更多。一个老师,提一个问题。出题很灵活,老师可能会根据你上述问题的回答提出新的问题。

面试是跟笔试的要求其实是一样的,首先课本知识一定不要丢掉,温故而知新。再一点就是一定要多看相关专业的论文。我们从这种论文里面可以学习到作者的思路和文章撰写方式,也可以从里面得到一些新的观点,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最后就是要多看几本专业书籍,如果是跨学科的话,可以趁这段时间去看比较基础的,比如说共产党宣言。

关于英语问题,首先基本的准备要有,威海校区的话,英语问题老师不会过多的难为你,只要你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即可,但是基本的准备是要有的,比如说英文的自我介绍等等。其次专业性的相关术语也要有。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术语等。

【面试技巧】

首先,要自己的肚子里有东西。多读多背多看。

第二,要诚实,不懂装懂的话老师对你的第一印象是会减分的。如果不懂的话可以这样阐述: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暂时还没有太多的理解,相信经过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会有格外的收获,后面再跟上一点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三,基本的书目你要看透,可以去b站搜索相关的老师跟着学习。

第四,英语问题,如果老师发音不标准的话,可以麻烦老师再说一遍,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不好意思使自己丧失这样的机会。

第五,老师们提问是一个一个问的,问题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大家一定不要着急。建议在正式复试之前,可以参加模拟复试来锻炼自己的水平。

第六,自我形象要求干净整洁,衣着得体。

【复试课程初步安排情况】

复试课程分为两种班型(协议班型和非协议班型)

【复试班型介绍】

复试占比较高,每年都有初试成绩优异复试被刷的例子,不乏也有复试逆袭的同学。希望同学们同样重视复试的学习。

山大考研校专注山东大学考研,对各专业的复试考察有着深刻的理解。课程分为协议和非协议,具体的可以联系咨询小珊学姐。

山大考研校的复试辅导课程由直系高分研究生一对一授课,另外还有部分专业开设模拟面试,旨在根据复试专业课考查特点,快速掌握复试面试技巧和英语口语的应试技巧。

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添加微信进行咨询,同学要把握好机会,高分学长学姐有限,可带学生的名额也有限。

面向专业——山东大学所有考研专业

注:协议录取班如果没有录取,一分钱不收,全额退款

现在报读的课程,未正式开课前可随时全额退款。

四、

时政热点小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仔细研读,学会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例如《决议》里面体现了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次《决议》的历史意义等。(考研政治中应该有所体现,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把握)

举例:2021时间节点

包括建党百年、巴黎公社150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一百年、苏联解体三十年等等。

2022时间节点

五、

复试注意事项

食宿

学校周边食宿方便,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水土不服。

礼仪

线下复试:进入复试教室之后见到老师一定要先鞠躬问好,快步且安静的走向座位,等待老师的提问,在听到问题后,向老师致谢“谢谢老师的提问”,在回答完问题之后,一定要给老师提示“老师,我的回答结束”,在回答完全部问题之后,起立,鞠躬,“谢谢诸位老师”,摆放好座椅,离开教室,轻声关门。

线上复试:见到老师首先问好,然后听主持人安排,在听到问题、回答问题时,同线下复试一样向老师致谢,最后全部回答之后,要注意谢谢老师。

心态

找原因,找方法

知识准备

背诵记忆:参考书目要及时看,初试知识不能忘记,三门科目同时抓;英语口语要每天练习,一定要讲出来而不是背出来。

思维训练:多看优质期刊上的论文,学习思路,厚积薄发。知网上的C刊、核心期刊等等。(你看了不一定能用上,但你不看一定用得上)

举例:

共同富裕问题(例如:马克思对生产和分配关系是如何论述的,对我们如今解决贫富悬殊、推进共同富裕有什么意义等)

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研究重点,《道德经》《论语》经典论述等,复试中涉及到的还是比较浅的,大家不要过于担心)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

其他:

不要懈怠,也不要过于紧张。

复试一般情况下是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

老师问题的灵活度很高,不会直接提问参考书目上的问题,一般是从宏观角度提问题,这给大家的启示是,自己在准备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想问题的格局。

六、

复试注意事项

导师选择

导师选择不着急,但是可以在确定自己被录取之后联系,老师的联系方式可以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网站查看。

导师的资质可以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网站查看。

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很认真负责,老教师经验多,年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无论怎样选择都是不错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生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少,导师一般都是教授。

调剂建议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是一般不招收调剂的学生。

就山东来讲,可以关注一本院校等学校的信息,注意和同学们多多沟通,可以去微博等平台,搜索相关信息,一般有调剂群,自己多多关注,但一定要有防意识,不要。

七、

经验分享及答题

复试名单出来之后,学院的网站上会有相关的文件,大家记得去加入相关的群聊,之后会有学姐告诉大家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复试时间。

如果是线上复试,需要提前抽签,然后第二天根据抽签顺序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去进行复试,时间大约是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大家需要时刻关注一下学院的网站,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拨打学院的电话。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复习,一战成硕。

李莎 (1914-),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女,原籍俄罗斯,教授。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36年在苏联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结婚,1946年随夫来华定居, 1964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工作,1949年转入外国语学校执教,先后担任实践课、翻译、文学选读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培育了近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效果突出。1979年获教授职称。李莎致力于研究俄语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著有《俄语新词新义》等著作,并长期从事编写审订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等工作,主要成果有《俄汉同义词词典》、《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中级俄语》等。此外,她参加了重要的翻译审订工作。如《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文版、《周恩来选集》俄文版等。1998年被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普希金奖章,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1983年起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被授予俄中友协荣誉奖章和俄罗斯文化部普希金奖章。�� 李梅 (),女,汉族,广东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捷克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捷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语法、口译、视听、国情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捷克语言史、历史语法等课程。1983年赴捷克查理大学文学院进修,1993年再度赴查理大学深造。主要著作有《基础捷克语》(上、下册)、《捷克文学》、《新捷汉词典》(合编)等。此外,在《东欧》、《海外文摘》、《外国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捷克语言文学及国情的文章和论文。两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李德恩 (1939-),男,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语系,留校在附校任教。1984年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外国文学》副主编,现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在国外发表3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美文学流派的嬗变与趋势》,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外国文学三等奖(1998年),并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主要译著《波波尔·乌》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 杜学增 ()男,汉族,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作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修社会语言学。1993年至1994年在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思大学访学,研究"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在本科主要教授英语技能课。在研究生层次主要教授社会语言学、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曾任英语系二年级教研室主任,现任英语系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副会长。专著有《英语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英美文化词典》第一作者、《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论文:《中美首名用法比较》、《中英非亲属关系使用亲属称谓的比较》、《澳大利亚单语与多语之争》、《澳大利亚口音》、《快速阅读》。�� 杨立民 (),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思想史、美国政治等。�� 杨迟 (),男,汉族,辽宁盖县人,教授。自1990年起任瑞典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瑞典语言史、瑞典国情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译作有:《和平的反革命》(合译,上、中、下册)、中篇小说《酒鬼》、组诗《非洲》、《世界文学家大辞典》(瑞典作家部分)。主要著作:《瑞典语》、《瑞典语--汉语口译手册》等。�� 杨学义 (),男,汉族,河北三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5年2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工作,任英语系团总支书记。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工作。1985年5月回国,任英语系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1988年9月赴英国利兹大学进修教育与行政管理学。 1996年5月起任校党委副书记, 1997年2月起兼任副校长至今。现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任理事、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常任理事。参与编写:《初中英语》(上、下册)、《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精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泛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口语》、《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听力》、《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语法》、《中学教师听力》第一册。论文:《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有利时机,努力把大学建成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关于转型期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思考》、《用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指导邓小平理论学习》、《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几点思考》、《面向新世纪国际教育浅析》等10余篇。�� 汪嘉斐 (),男,汉族,浙江吴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俄语修辞学、演讲学。主要著作:1)《俄语常用词词典》(定稿组成员)、《当代苏联原著选读》(1-2卷合编)、《俄语语体研究》(合编)、《俄语功能修辞学》(译著)2)《修辞学讲座》、《日常口语体》、《俄语公共场合讲话体初探》、《讲演体研究》、《口语用词特点的再认识》、《口语中的同义现象》、《俄语同义现象的现状与前瞻》、《P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3)文艺性译著:《初部总结》(中篇)、《寒雨潇潇》(中篇)、《卡扎科夫文学随笔》、《母亲的心》(短篇)。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大力 (1938-),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一级三阶教授,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评委会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法国瓦莱斯文学会荣誉会长,法国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法国芭菲影视节"社会写真"评委会主席。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国竞业金红十字勋章、中国文化部剧本翻译专项奖。其传略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作家辞典》、印度《世界名人录》、美国玛氏《世界名人录》。著有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巴黎法文版、意大利文译本、日文节译)、《悬崖百合》、《夜空流星》、《梦湖情侣》。散文集《巴黎声影》、《欧美游记》,组诗《欧仁·鲍狄埃石墓》、《梦之华》(中文、法文及意大利译文),剧本《泰坦的芦笛》,法译中《巴黎公社诗选》、《欧仁·鲍狄埃诗选》、《蒙塞拉》、《茅庐血恋》、《刀丛血花》、《凤凰于飞》、《布吕赫的幽灵》,中译法《锻炼》(矛盾长篇小说,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故宫珍宝》。另有法文论文《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平等的回响》、《瓦莱斯在中国》、《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樱桃时节》、《阿弗洛蒂德与雅典娜》、《人狼与蝴蝶梦》、《孔子的世界大同观》。中文论文《巴黎公社墙考辩》、《国际歌及其作者》,意大利文论文《彼岸》、《中国古典城邦观》、《"悬崖百合"的境界》、《生命的气息》。俄文论文《巴黎公社--场人民主权运动》,英文论文《罗布莱斯在中国》等。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萼梅 (),女,汉族,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教授。1958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0年至1962派往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代培。1962年回本校法语系。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赴意大利语言学院和罗马大学进修。回国后继续任教。1984年至1986年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进修。1989年8月赴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短期讲学。1991年至1993年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任教。1990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6月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荣誉奖状和奖金。专业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学。主要成果有《意大利语入门》、《当今意大利会话》、《意大利语中级教程--意大利当代文学巡礼》、《意大利当代文学史》、《意大利文学》等。主要译著有《无辜者》、《罗马女人》、《利比亚沙漠》、《长青藤》、《一个女贼的回忆》、《罗马故事》、《索非亚·罗兰》等。�� 邱苏伦 (),女,汉族,广东人,致公党党员,教授。1975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1985年至1986年在泰国朱腊隆功大学进修;1990年至1991年、1995至1996年、1996至1997年先后在泰国治迈师范学院、清迈皇家学院和培文颂刊皇家学院任教。� 主要科研成果有译著《邓小平文选》(合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系列电视片25集)。著作:《初级汉语课本》(1991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第五版)、《中级汉语课本》(1998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教材《泰语》第一册、第四册(合著)。在泰国莎班雅杂志上发表论文《论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论中国佛教的三大特点》、《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9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优秀奖,三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陆培敏 (1942-),女,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5年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系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资深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曾任英语系基础教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精读课教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美国教育、应用语言学等课程。合著:《列国国情丛书:美国》。合编:《大学英语基础教程》(1-2册)。论文:《我们对精读课改革的创议》(合写)、《大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合写)、《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陈乃芳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留校做教学和党政双肩挑工作。1978年8月至1980年8月,由外交部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共体使团工作。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并获"丹柯杯"一座。1992年10月至1995年8月,由国家教委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盟使团任教育参赞。1996年5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97年2月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员,"国际论坛"杂志主编。主要著作:《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初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中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高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录像节目》(主审)、《人类文明史英语读本》(第一集上下两卷,主编)。于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楼上几个都贴了这么一大堆没用的废话我是南外毕业的。让我来给你说说南京外国语学校吧。他是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亲自关心下创办起来的。首先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董正璟自己就是南外毕业的。不知道他算不算名人。其他听说的好像有:现任外部队新闻发言人朱邦造、礼宾司司长张云、副词长李小苏、高级翻译孙玲华、联合国终身译员梅江中、国务委员吴仪秘书仇鸿……朱邦造有点名气,其它也不算很名的名人。不过南外校友许多在国家外交部、外贸部、中联部、新华社、海关、中国银行等涉外单位担任重要工作,仅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官员以及涉外单位工作的就有100多人。但这都是以前的辉煌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我在校的时候还是蛮好的,现在听说很烂,好像招生方式改变了还是什么。就晓得收钱,你去看看现在那个校园,全是学生家长的钱修起来的。以前的书香幽静气息荡然无存。哎,可惜!不知道他后面10年还能出个人才?

巴黎旅游论文

这就须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旅游这一观念。因为现代社会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国外一些学者也有同类的叙述。如英国伊什图里金(Estoril)就指出过旅游的性质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娱乐旅行概念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社会中的富裕的、有闲空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出国旅行,满足于欣赏外国风景、艺术作品。现在这种概念已完全改变。因为出国旅游者多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对旅游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欲求更加五花八门,在有限的假期内尽量包揽这一切。②现代旅游是闲暇追享的“民主化”。如冬季旅游,过去是少数富人强占的运动;骑马、划艇、射击,是非大众化运动。但是嗜好和闲暇的“商业化”已使这种活动能为一般人所享用。大量的人到国外去参加更为令人激动和更富有外国情调的活动,如登山、滑冰、水下游泳和马车旅行等。③现代旅游发展为“社会旅游”。如英国度假营,既提供传统的旅游胜地具备的一切设施,又不断开辟和发展新的风景区域,组织大群游人观览,建造特别设计的低消费接待设施,并经常就地提供娱乐和其它服务。社会旅游可以把大量旅游者引入偏远和相对不发达地区。伊什图里金讲的这些性质方面的变化,表明旅游的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旅游这种特殊生活方式是发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论规模、范围、内容和性质都起了变化。 旅游的特征 异地性: 指出旅游是在异地的暂时性的生活方式,不能离开居住地到目的地永久居住。但可以住多久,他并未说明,也未提出具体的划分标准。不过定义中已包含了这层意思,这样就可把平时在自己居住地方的日常生活区别开了。业余性: 提出了旅游的业余性这一特点。业余性就是许多国家学者讲的闲暇性。这种提法,从主观目的上是想把为业务目的旅行、考察活动摒弃于旅游之外,但是为科学目的的考察,不论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旅游项目。因为旅游目的之一就是“求知”,既包括业余性的求知,也包括业务范围内的旅游求知活动。因此,对旅游的业余性规定大体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中又难以区分。特别是在我国,利用开会、出差旅游的人很多。据统计,到北京来旅游的人,41%是会务旅游者。外国利用国际会议旅游的人也很多,如198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有274个,英国伦敦238个,比利时布鲁塞尔219个、瑞士日内瓦212个。这些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既是为了某一专业目的而去的会务者,也是一个利用会议参加旅游活动的游览者。英、法、比等国家正是利用这种方式,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旅游收入。如1985年巴黎举行国际会议收入70亿法郎,其中30亿法郎为专题会议收入。享受性: 旅游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追享欲求。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这是旅游者心理的共性。旅游者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领略异地的新风光、新生活,在异地获得平时不易得到的知识与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 休闲性: 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 中国最近兴起以莫泰(motel)连锁酒店集团为代表的迎合普罗旅行者的遍布中国大中城市和景点的高性价比新型酒店系统

呵呵,这个属于学术范畴了,你一点悬赏分或者别的什么的都没有,一般人是不会贡献出来的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会展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增加外汇收入.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途径。本文对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会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亟待采取的对策措施。关键词:会展旅游;问题;对策一、会展旅游的效应分析会展旅游是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和博览会、奖励旅游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效应好.关联带动性强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 人数近300万,它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以上。根据香港展览业协会所提供的数字表明,I999年展览业为香港带来的收入已经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计其中仅2亿美元是展览业本身的收入,8亿美元是由展览活动带来的其他行业的收入。国际上会展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在I:4到I:9。由于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连带功能,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议举办权的竞争日趋激烈。(二)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上海成功地举办99(财富》论坛,使全世界商界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而APEC会议的召开,使世界首脑人物云集上海,更使上海声名远播,成为世界级的安全会展旅游目的地。这一切又为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埋下了伏笔。位于海南省东部万泉河海口的博鳌,过去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镇,虽然开发商在这里做了近lO年的努力,但小小的博鳌仍然是默默无闻,然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使其一夜成名。(三)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能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二、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背景中国的会展旅游是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世纪9O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陷入低谷。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支独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GDP增长达到7.3% ,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1999年8月I 1日,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主席及执行董事访华,标志着国际会议已开始瞄准中国市场。执行董事汤姆•霍尔顿先生发表了自己对中国会展旅游前景的看法: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国际市场,我们决定从高层次上进人中国会展市场,以协助中国成为世界上新的会议目的地。中国于2001年I 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各行各业的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经贸往来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来华商务旅游者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这一切为中国的会展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放眼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增势更为明显。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人数1.37亿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中国的香港也将排名第五,接待游客5930万人次,占世界3.7%的份额。从出境旅游来看,2020年中国也将成长为世界第四大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2%(世界旅游组织,1996)。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会展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会展旅游又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三、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一)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徽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展和国内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北京在2000年举办的展览拉动了北京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0亿元。上海2001年举办的展览直接收入18亿元。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在“九五”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止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成倍增长,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中国会展场馆如上海中德合资建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这些场馆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会展业的主角。(三)中国主要会展接待单位已相继加入国际会展组织加入国际会展组织能使我国会展界迅速、准确掌握和传递国际会展的信息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学习国际各旅游会议局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办会办展的水平。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这意味着中国会展旅游将均分世界会展市场。(四)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形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会展旅游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会议、展览场馆、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还要有较好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我国的北京作为首都、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的优势。(五)我国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还比较低据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行的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次以上,会议总开销逾2800亿美元。中国却未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中国在1998年接待国际会议排名中仅列第34位、在亚太地区列第12位,落后于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韩国、泰国;2000年在接待全球国际会议最多国排名中,中国排第37位,这种现状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和旅游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四、中国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管理的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我国国内会展旅游的管理机制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目前,我国仍保持着国际会议和展览主办单位的资格认定制及立法的政府审批制,许多展会实质上都是政府部门主办的,或者是由相关部门的下属公司操作的。这种审批制度造成了行业管理的低效率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日本等国因为发展会展旅游曾颁布了《通过促销和举办国际会议等振兴国际旅游法》,但在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我国国内办展的法律法规也十分不健全,目前,仅有1995年9月22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关于出国(境)举办招商和办展等经贸活动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导致目前我国会展旅游比较混乱。(三)重展轻会现象严重在会展旅游的发展中,展览旅游由于一般规模较大,人数众多,短期经济效益明显,因而受到国内普遍关注,而会议旅游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展览旅游的发展需要举办地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商业环境优越、信息辐射迅速等条件。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城市也纷纷把它作为经济的助推器,盲目兴建展馆,致使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四)国际化品牌的会展少品牌是会展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会展旅游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如米兰国际博览会、巴黎博览会等。我国除了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的、临时性的。国内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如深圳的高交会、珠海的航空展、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北京国际汽车展等。这些品牌企业或展会为我国其他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这些民族化的会展品牌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国际性公司或展览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名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五)专业人才缺乏,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考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目的地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是综合吸引力;二是会议中心、展览场馆、高星级酒店为代表的硬件建设;三是专业会议组织策划者(PCO)为代表的软件条件。这里第三个要素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会展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就难以改变我国目前在国际会展界的落后地位。五、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一)设立全国性会展管理机构我国目前还没有专f3~-I-对会展活动的管理机构,这对于指导和审批会展活动的进行是极为不利的。全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无序性急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指导会展活动的开展。鉴于国外会展旅游的管理是被纳入旅游业的管理机制下,我国也可以考虑在国家旅游局下设置会展司,统一对中国的会展活动进行管理。(二)会展场馆的建设应具有超前性就总体而言,中国会展场馆规模偏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目前日益发展的会展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应吸收国外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注重场馆规划设计的专业性、智能化、功能的多样性。(三)全国各旅游地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目的地会展旅游的开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它牵涉到许多经济部门及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它的顺利进行。会展旅游的目的地一般是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活跃的地方。就目前国内各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方面因素而言,中国真正能搞展览的城市并不多,除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外,其他地方条件还不很成熟,要适当控制展览目的地及展馆的建设,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和会展大战的发生。(四)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在我国会展旅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和先进的会展管理手段已成为我国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一大症结。我国会展教育严重滞后于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五)饭店业应重视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饭店业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饭店业利润率的下降,又导致旅游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下滑,这一系列状况在传统旅游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饭店业有必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休闲旅游者代表着饭店业的较大消费群体,但是那些旅行费用可以报销并且经常出差的会议代表才是为饭店业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源群,他们为饭店带来的好处决不仅仅是填补空房和充当口头宣传员。因此,利润丰厚的会议市场正在变成饭店业越来越重要的争夺激烈的目标市场。(六)增加促销投入,对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做有针对性的促销宣传旅游者选择去或不去某个特定的目的地的重要标准是该目的地的形象,即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各种预期的总和。而这种预期是来自于口碑和各种媒体信息。1,要想成为会展旅游举办地,我们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向会展决策者宣传促销。可以采用的宣传促销方式有:在相关的专业杂志上做广告,向会展组织协会策划者邮寄宣传品,邀请主要人员考察旅行和通过互联网展开宣传攻势等。中国上海能申请到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是与我国强大的宣传促销分不开的2.我们还应注重与客源地的旅行商联合促销。我国在澳大利亚的宣传促销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000年1月至8月,澳大利亚旅华人数为18.0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驱使旅行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宣传中国旅游。中澳之间巨大的商业潜力,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协会挑选中国为其会议和奖励旅游的目的地,中国2001年被澳大利亚著名的会奖杂志“The Quorum”的读者评为2001年最受欢迎的奖励旅游目的地。我国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开拓新的会展旅游市场。塞尔维亚世博会对外宣传投入6000万美元,里斯本世博会用于宣传促销的投入高达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政府的宣传报道和赞助广告商的投入。我们能从这些成功的世博会宣传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参考文献:【l】戴学锋.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旅游绿皮书,2002—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1马勇.会展经济发展解读【J】1.经济地理,2002,(3).【3】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J】.旅游学刊,2002.(4):8一l8.【4】胡晓.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2.(6):【l】9一l22.【5】卞显红,黄震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旅游科学,2001,(1):9一l2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关于旅行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条湍急的河流怒吼着,向远方奔流,形成一条蜿蜒的巨龙,盘在古老的土地上,发出熊咆虎啸的声音,让人颤栗惊悸;一片湛蓝的海洋呼号着,卷起雪白的浪花,冲出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刷洗白色的沙滩,令人折腰叹服;一座高峻的雪山沉睡着,托起娉婷的雪莲,吹出迷幻的烟雾,洒下宛若鹅绒的雪花,营造出银装素裹的天地,使人惬意满足。世界之美,美在它的瑰丽雄奇,多彩多姿变化万千。若是能够游历四海,浪迹天涯,赏寒山瘦水,览飞瀑流泉,观苍山镜湖,游密林深涧,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快然自足。然而每个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劳顿,可以遍访名山的人毕竟不多。而尘世中的琐碎与喧嚣早已让我们身心疲惫,那么我们既然无法离开自己现有的工作与生活去旅行,何不让心灵去旅行呢?

让心灵去旅行,你可以读一本书,或吟几首诗,仿佛置身于书中的苍原林海,又或是徜徉在诗中的古镇老街,你可以是站在高高的山巅凝视风雨中的闪电,也可以是坐在轻快的乌篷船上欣赏五彩斑斓的彩虹,还可以是骑在舒适的马背上张望四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你可以想像自是个诗人,隐居在山林或田野,也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鹰,拥抱白云和蓝天,你甚至可以是一眼泉,喷涌着低吟和呜咽。

让心灵去旅行,你可以赏一幅画,你可以看到牧场和村庄,农舍和梯田,你也可以看到大漠的孤烟,江南的小雨,和海边的红树林,你还可以看到钙化的滩流,巍巍的山峰,初升的红日,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沙鸥的鸣叫长风的呼啸,猿猴的悲鸣,你能感受到纤夫肩上的绳索勒住你的肩膀,感受到飞红入泥后残留下来的.一丝馨香,感受到阴霾之下那穿透乌云射下来的几缕阳光……

心灵去旅行,你可以回想一段历史或畅想一个未曾到过的国度,你可以想像易水之湄的壮士渐行渐远的背影,乌江岸边英雄悲壮的自刎,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火,你还可以想像自己是站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比萨斜塔上,或是布拉格壮美的佩特林山上,心灵的旅行可以不受地域与时空的限制,让你领略别样的景致。

心灵的旅行,是意识中的自我逍遥地神游,不论时间和地点,让自己放松下来。烟霞的幻灭,燕子的呢喃,融化的雪花,破土的种子,甚至蛋壳中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的跳动,你都可以感知。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过是空想家无聊时的白日梦,的确,我们的幻想终究是幻想,不能成真。但虚幻的天堂胜于实在的地狱,让心灵去旅行不是沉湎于臆想无法自拔,更不是丧失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信心,相反,它是一种灵魂的荡涤,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的法宝,失去它,忙碌的生活压的人喘不过气,拥有它,在面对挑战与压力时,则多了一分宁静,淡泊与从容。

我曾经梦想去环游世界,让爸妈带我到各地去旅行,旅行是我每到假期最期待的事情的,我认为旅行能让我开阔眼界,放松心情,与家人们一同欣赏美景是最悠闲不过的。

又一次,我与爸妈一同去云南的玉龙雪山,这个地方十分著名,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介绍,自然就很兴奋。我们一家在缆车处排了好久的队,终于可以登山了,我的心情抑制不住的兴奋。而爸妈却一直在担心我:“快穿上羽绒服,千万别着凉?”“带上氧气瓶,不舒服时就要返程。”我对此很不能理解,好不容易出来旅行,为什么要担心那么多呢?只要享受其中美景就好了嘛。

我们一同乘缆车向上,一路上,我惊叫连连,心情十分激动,爸妈有些提心吊胆,生怕我出什么事。到了目的地,前方只有一条需步行上山的道路时,我这才停下脚步:“爸妈,我们回去吧,上面太危险了,我累了,不想去了。”这时爸妈反而不担心我了,语重心长的说:“既然都来了,为什么不上去看看呢?说不定上面风景更精彩哦!”我有些心动,可还是无法挑战自己敷衍说道:“没关系,我已经玩累了,我可以问问返程的人们上面是什么样的。”说着,我就四处张望起来,我注意到了一位叔叔,30岁左右,身穿长羽绒服,特别的是身边放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叔叔,你也是来旅行的吗?为什么要随身带着行李箱啊!”叔叔抬头望着我,笑着说:“我是一位旅行者,我没有住在宾馆里,这些东西都已经陪我去过好几个城市了。”我对此很奇怪,明明出来旅行,为什么不在宾馆中安心休息?那位叔叔见我对此很感兴趣,就耐心地与我聊来,讲起他的旅行事迹:“我喜欢旅行,在我赚下一定钱后,我就带上这行李箱四处漂泊了。过程很辛苦,但看到美景总是很快乐的,我喜欢挑战自己,遇到经济困难时我会自食其力,在异乡找份工作,撑住一会儿。现在的我四海为家,我去过好多地方,你知道黄果树瀑布吗?那时我……”我听得津津有味,这位叔叔的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

旅行,不是忙碌过后的享受,而是努力过后的挑战。不依靠别人,随心所欲就是旅行的最高境界。但只有你具备一定能力时,你才有资格接下这挑战书。

“小学篱笆旁的蒲公英,十几英里有味道的风景……将愿望折纸飞机寄出信,因为我们等不到那流星,认真投决定命运的硬币,却不知道到底该去哪里……”常看着那一个个毛绒绒的小球,想着它是否同歌中所说的一样,怀着梦想去飞行。

在墙角边、篱笆旁总能看见那一个个蒲公英,往外探出毛绒绒的脑袋,总忍不住去抚摸一下,折下一枝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看着一个个像伞的小种子随风飘去。让人不禁联想起“六月飘雪”的画面,总让人感觉有一种很告别的美丽。

很让人敬佩的是这些小巧玲珑,看似柔弱的小生灵却有着一颗顽强、奋发向上的心。常常发现它们长在石缝间,头顶着一朵黄灿灿的小花,散发着太阳的味道。那外形并不是十分美丽,却让人感觉到一股股生机勃勃的力量。是啊,那并不是一株普通的小野花,那可是顽强的蒲公英啊!每当夏天来临时,那灿烂的小花便凋零了,一个个小绒球探出了脑袋,蓬蓬松公的,十分可爱!随着风儿一吹,那一把把小伞便飘向四面八方了,是去寻找自己的梦想而去飞行了吗?那一个个小伞兵是不是在说:“我们要飞,我们要飞,我们要飞向那远方,我们要跨越千山万水,飞过那一条条大河,向着美丽的、带着露珠的绿草地去!”

那些怀着梦想的小种子要一直朝着目的地不停地飞,不停地飞,倘若它们禁不住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的诱惑,它们就将永远沉睡在大河里了,直到腐烂……

有时我不愿意种子的“牺牲”,我把一个个蒲公英的种吹向草地,第二年再来一看,却一无所获,草地还是草地,仍是看不见那一个个毛绒绒的小脑袋。看来我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我本是主宰不了它们的命运的,更不能阻止它们去远行,更改变不了它们其中一部分的“牺牲”。它们需要随着风儿一道,远离家乡、告别母亲,带着梦想、怀着希望去旅行,去飞向远方……

在墙角边、篱笆旁总能看见那一个个蒲公英,往外探出毛绒绒的脑袋,总忍不住去抚摸一下,折下一枝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望着那一个个小伞兵随风飘去,跟随着风儿去远行,我也只能在心中为它们默默的祝福:请一定、一定要实现梦想哦!

旅行是什么?在爸爸看来,就是背起包就走,怎么随心怎么来;在妈妈看来,旅游是件十分麻烦的事:要准备车票,保证能吃喝玩乐。妈妈身为人母,习惯事事考虑周全,不愿落下一丝一毫;爸爸在外闯荡,对于旅行,越多自由越好,他情愿自己拼闯。

“我喜欢旅游。”你常常对别人这样说。可仔细算来,你去过的地方也算是寥寥无几。但是你就是喜欢旅游,喜欢旅游这个词,喜欢旅游的过程,喜欢旅游的感受,喜欢一切关于旅游的。以前的你奢望着长大后自己挣钱去环游世界,但你也慢慢意识到差些时间差些距离,你认为不只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能称之为“旅游”。

一次出门,一次车程,这都算旅行,不同的只是陌生熟悉与否。一个熟悉的地方,算是你的老友;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与它初次见面,它搞得你人生地不熟——你最喜欢的也是这。

一次跨区上课,没人送你,四小时的车程,你查完地图后胸有成竹的出发。站到了,你下了,可你也懵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问当地人也不知道,真的是疑惑迷茫,甚至还有一丝绝望——可当你历尽千辛万苦后找到地点,那种高兴兴奋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比解出一道题要自豪多。你最喜欢的,也是这苦尽甘来的戏局。

“这破慢车,跟老太婆走路似的。”回家的火车上的一个叔叔说道。你笑了笑,或许每人真是不一样。你倒喜欢这车走的慢——可以欣赏风景,既是路程,何不享受享受。线路经过好几省,在北京你所看到的高楼大厦,在河北成为片片田野,那在山东又是个啥样?到潍坊就知道了——看看那陆上的人,有人手持公文包,有人拉着一小车年货,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你不得而知——但你是思乡的人儿。或许家乡的家人正在有说有笑的吃饭。你迫切的想知道家里现在什么样,弟弟们长大了没。快了,你也快属于那片土地了。

你喜欢靠窗,但喜欢倒着坐,看倒退的风景。正着坐的人迎接前方的风景,目不暇接,还没看出个所以然,风景已在他身后,面前的,新新的一片陌生;倒着坐,不必发愁与看不到东西,总会到你眼前,你不晓得前方是什么,一个个接踵而来,惊喜下细细欣赏,留恋可以一直凝望,而正着坐的风景却转瞬即逝,你再怎么看也成了回头看。

这样足矣——人生同理,有时候不必迫切知道前方。倒着来,何尝不是新大陆。

一个人,一个包,一张票,一片倒风景。说走就走,这是你想要的旅行。

看蓝天飞翔的鸟儿,看碧水嬉戏的鱼儿,自由是那么的稀有和可贵。走在川流的人群中,我们是清新独守,还是随波逐流,望着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我们得到过,失去过,拥有过,错过过,梦醒方来,这一切的一切岂不过是浮眼云烟,随风飘散。

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很小,坐在飞机上,俯瞰这苍穹万里,山川千崇,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离我们很遥远。身居庭室的我们,犹如那井底之蛙,世界在头顶,却可望不可即,想用手去触摸,却怎也无法碰及。其实,有时候,你与世界,只差一场旅行。

跟随心情去旅行,去自由翱翔于天际,我们或许可以活得更释然,离我们的梦或许也能更近些。我们在童年时,在校园里可能有着许许多多的才华,许许多多的梦想,但等步入了社会,这些才华这些梦想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每当我们抱怨生活艰苦,工作烦心的时候,心底封存了的梦或许会萌动,“去实现它,再不行动,你就老了!”但当看到前路茫茫的时候,我们却总摇摇头说,“唉!算了吧,毕竟现在还算稳定,不想再折腾了。”

我们这是怎么了,是缺乏勇气吗?其实,有勇气的不是辞职,而是能够坦然的面对人生,去为了那个心中的梦去坚持,去努力。没有行动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他已经失败了。人生是条湍急的河流,现实是此岸,梦想在彼岸,而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我们是想要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生,还是想成为当初想成为的那个你。

很喜欢《橄榄树》的歌词,为了梦想,为了梦中的那棵橄榄树去流浪,去远方,去追寻那只属于自己的一片干净的天堂。去旅行去流浪只是为了寻找自己,寻找当初已经被现实所役而失去了的那个你,还有那些破碎了的梦。带着梦想去旅行,随波徜徉,随风聆唱,不去忆曾经,不去追未来,只悠悠享受那一刻的宁静,和怀抱着梦的实在。

一辆单车,一台相机,一个背包,一把吉他,去旅行吧!放下现所背负的沉重,跟随心情出发,别忘了,带上你的梦想。

家里养的睡莲,淡淡地飘逸出一朵花。 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睡莲》,莫奈的睡莲,有远离尘世的颓,黯然消去的是我的魂。 莫奈最初见到莲在水中,似我见到莫奈的莲在画中,都是那绝世倾城的惊艳,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 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1883年莫奈全家搬到吉维尔尼,这是一个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之后,莫奈便着手建设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身地,他在此共生活了四十三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克莱蒙梭、保罗·西涅克、皮埃尔·博纳尔和卡耶博特。他们都是乘船来拜访莫奈。莫奈的最大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得到当局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诺曼底的艾泊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1893年建成的、成不规则椭圆形的"水和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这些日本版画挂满了他餐厅的墙壁。画题的日文意思翻译过来似乎应该是:"飘浮世界的映象"。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1907年夏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 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当莫奈67岁画这幅《睡莲,晚间效果》时,他已迈入艺术的鼎盛期。他曾无数次画他精心打造的私家花园中布满睡莲的池塘。但这幅画如果不告诉你画的是什么,你也不熟悉莫奈的作品,或许很难辨认得出是睡莲。那倒映在水中的残阳或者其他的什么光亮更像是倾泻的炽热火山岩浆,从上而下,穿过几处像是乌云的莲叶群,洒满画面的下方。气氛奇幻如梦。动人心弦的还有他那老辣、自信、自由、洒脱的笔触。这时的他似乎已不仅仅留在人们广泛认为的所谓捕捉对外界景物的瞬间印象这一层面了,而更接近中国写意画观照了。 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说,“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 莫奈的四十八幅睡莲,是他几乎用尽了现实之中的轻红粉白,其中,选择了蓝色,画布上落下一池深蓝色的莲瓣,阴郁,阴冷,反真实的冷色调漫漫地覆盖了画面。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也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莲在西方十分罕见,莫奈看见这略带东方神秘色彩的花,在法国诺曼底吉维尔尼花园的池塘,那一刻,给了画家的惊艳的感觉。 莫奈,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印象派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不在乎其实质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种所谓的印象派跟摄影有点类似,注重光与色,扑捉瞬间,看过《日出印象》就能理解现实主义的个性。 让莫奈一生为之着迷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田园。莫奈曾这样说道:“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受这些花所赐。”莫奈终其一生寄情于花朵,不论是田园中的花,还是被采摘下的花,都是他的绘画题材。 《睡莲.水景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淡兰和深兰的水形成衬底,那上而浮几朵极浪漫的蓝得近乎深紫色的睡莲,一池翠绿的波,一池苍绿的叶,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 如今法国政府在吉维尼村他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圆厅型的博物馆,厅内四壁陈列着莫奈《睡莲》的系列作品。 不凋的莲有着一池千瓣的蓝,有窒息的难过和伤感,它静静地,悬挂在巴黎的一个角落,这也使博物馆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说喜欢莫奈,是因为色彩使你沉醉,莫奈使得睡莲不再是观赏性有味道的睡莲,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而使缥缈意境得以在人们心头漂浮。 睡莲,那是一种极度迷恋的远意,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一百年前就被画在墙壁上,莫奈已经老去。 刹那间,有个做莫奈笔下一朵睡莲的愿,在未央的夜深处,睡在沁香的油彩上,睡在秋水间,在画中凝成一个蓝色的梦。 心禁不住丝丝的疼起来,凄迷的忧伤、浅浅的清泪,娓婉情殇,缱绻绵密,文字对于莫奈的睡莲,在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那一池的蓝,让我着迷,有着浓的化不开的惆怅和浓烈,终不忍多说,怕惊醒,生生碎了一池蓝得深沉,蓝得忧郁,蓝得神秘的幽幽莲梦……

巴黎世家杂志图片

巴黎世家是什么梗最近又刷爆了屏,很多人了解到它都是因为这个品牌的宣传力度很大,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但是最近的巴黎世家是什么梗却不那么简单,甚至和马嘉祺联系到一起了,但并没有合作,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喜欢穿巴黎世家品牌的衣服而已。 巴黎世家虽然没有和马嘉祺有合作,但是因为他的个人爱好,才有了“巴黎世家男孩”的称号。

不过这件事只是大众了解到巴黎世家的开端,更重点的却不是什么有趣的新闻,因为出现了“抵制巴黎世家歧视华人”的宣传口号。巴黎世家因为辱华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很多明星与其解约,甚至歧视中国消费者,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之后,巴黎春天和巴黎世家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所以立刻在微博等公众平台上表示道歉,以及如何处理了事后发生的各项费用问题。

巴黎世家(Balenciaga)是法国的奢侈品牌,隶属于开云集团,经营产品主要包括男女成衣、皮具、鞋履、香氛和配饰等。

创立及发展

1、1917年,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 (Cristóbal Balenciaga)创立了巴黎世家,1936年落户巴黎,1972年,他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故乡逝世。 2001年,开云集团掌管巴黎世家,再次确立了巴黎世家作为时尚界最具影响力品牌之一的地位。  2018年,巴黎世家与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WFP)启动合作。

2、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巴黎世家排名第397。

3、2021年9月,巴黎世家因一条"西海岸"风格长裤陷入"种族主义"风波,有人批评其售价1190美元的运动裤敲了黑人文化的"竹杠"。

综述

截至2021年8月官网显示,巴黎世家经营的产品包括:男女成衣、皮具、鞋履、香氛和配饰等。

品牌标识

2018年9月底,巴黎世家宣布推出全新品牌LOGO设计。新LOGO首次在巴黎世家的官方Instagram上公布,并配文"巴黎世家全新Logo正式推出"。和原来的旧标相比,新标识继续采用大写的形式拼写,不过字体较之前变窄加粗,并辅以全新的灰色作为背景。新标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交通指示牌。

品牌排行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巴黎世家排名第397。

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5日,巴黎世家荣获"英国时尚大奖"颁发的"成衣设计师"奖项。

2017年6月6日,巴黎世家荣获"2017年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大奖"颁发的"年度国际大奖" 奖项。

2018年12月13日,巴黎世家荣获"英国时尚大奖"颁发的"年度配饰设计师"奖项。

今天的巴黎世家

巴黎世家(Balenciaga)既是高级时装品牌,又是品牌创始人——著名西班牙裔设计师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Cristobal Balenciaga)的姓氏。今天的巴黎世家隶属于著名的奢侈品集团GUCCI集团,总部设在巴黎。巴黎世家包括高级女装和高级男装,而其最为报友所熟知的还是著名的巴黎世家机车包(Balenciaga Motorcyle Bag)。

巴黎世家机车包首先是被《Vogue》等杂志推荐,很快就在明星街拍上看到被著名IT Girl妮可-里奇、林赛-罗韩、帕里斯-希尔顿、莎拉-杰西卡-帕克等挽在手臂上,因而巴黎世家机车包也成为可见度最高、模仿度最高的最著名的IT Bag。

巴黎世家创始人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亚加(Cristóbal Balenciaga)是从跟随母亲学习针线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于1937年在巴黎开设巴黎世家高级女装公司。

巴黎世家服装一向是精于裁剪和缝制,被喻为革命性的潮流指导。西班牙王后、比利时王后、温莎公爵夫人、摩洛哥王后等都指定穿着他的时装,她们都是当年曾被世界各大时装杂志评选为最佳衣着的名人。

巴黎世家的logo图片:

扩展资料:

著名的时装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由来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艺术家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亚加(Cristóbal Balenciaga)于1919年创立,是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目前该品牌由法国开云集团旗下的古驰掌控。9月底,巴黎世家宣布推出全新品牌LOGO设计。

新LOGO首次在巴黎世家的官方Instagram上公布,并配文“巴黎世家全新Logo正式推出”。和原来的旧标相比,新标识继续采用大写的形式拼写,不过字体较之前变窄加粗,并辅以全新的灰色作为背景。

虽然整体变化不大,只是更换了字体加了背景,不过这种方式可能会增加其品牌的识别度,在行内不少其他黑白文字LOGO中脱颖而出。根据了解,新标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交通指示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黎世家

巴黎世家Balenciaga是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1919年克里斯托巴尔·巴伦西亚加成立,1936年落户巴黎,他引领了1930年到1968年之间很多重要的时尚运动。 有代表性的成衣系列体现了品牌的身份,皮具、鞋和饰品也取得了全球性的成绩。皮包是品牌的主打产品之一。

巴黎世家一直以时尚、典雅和细密剪裁及缝制的高级服装闻名于时装界。并成为欧美名流和明星极爱戴之品牌。除了在1937年开设在巴黎之高级精品服装店,巴黎世家在纽约也拥有自己的旗舰店。

扩展资料:

著名的时装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2018年9月底宣布推出全新品牌LOGO设计。新LOGO首次在巴黎世家的官方Instagram上公布,并配文“巴黎世家全新Logo正式推出”。和原来的旧标相比,新标识继续采用大写的形式拼写,不过字体较之前变窄加粗,并辅以全新的灰色作为背景。

虽然整体变化不大,只是更换了字体加了背景,不过这种方式可能会增加其品牌的识别度,在行内不少其他黑白文字LOGO中脱颖而出。根据了解,新标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交通指示牌。

提起奢侈品的价值,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会存在着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尤其是对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而言对于奢侈品的追求会更加严重,无论是从电视剧情中还是现实生活里,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年轻人对于奢侈品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追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追求呈现出一种病态,他们往往会愿意耗费自己大部分工资而去购买一只平平无奇的包包,甚至是一些价格昂贵的装饰品,有消息报道称巴黎世家12000元新包被指像大垃圾袋,我相信大家看过这类包的图片后应该都会存在着同样的感想,那么就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你觉得买这种包值吗?

从我自己的观点去考虑,我本身其实对于奢侈品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消费阶级没有达到那种程度,所以我一直不太建议大家将大部分的钱用来包装自己的外在,这是我不能够去接受的一种行为,更不用问我花费如此高的价钱去买一种类似于像塑料袋的包值不值得,答案当然是不值得。

因为对于我本身的消费观念而言,我认为购物其实往往更多的是愉悦我们自己的心情,但是没有必要被消费所限制我们的活动,反而去选择刷爆自己的信用卡只为打肿脸充胖子,我认为这种生活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并不会被众人所提倡。当然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去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那么即使类似塑料袋,只要对方喜欢依旧可以去选择购买奢侈品,在这种时候,他们追求更多的往往并不是质量的好坏,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人对自己品味的肯定,不是吗?

巴黎圣母院论文文献

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悲剧,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压抑与震撼,将我们带入了与生俱来的一切关于主观之外的思考,这种悲剧无疑是悲壮而凄婉的。从艺术表现的主观思维方式来说,浪漫主义的悲剧,更加大了我们与悲剧的时空距离,以便我们去审美,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与它的心理距离,在慑服于我们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情感随着艺术的进程不断地汹涌奔腾,这是一种壮美的境界。因为在我们没有逃出艺术情感的奴役时,我沉醉于一切浪漫主义形式。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如此。 在理论的体现与实践上,《巴黎圣母院》既是理论的颠峰,也是实践的翘楚。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他们在美之外,提出了对丑的呼唤。这是与古典主义相悖的,同时也正是这一境界的开拓,使浪漫主义中的悲剧力量离却了古典主义因素,用浪漫的形式来反映被社会异化了的人类,用丑来表现原始的人性,唤醒人们本应具有的灵魂世界。他们不仅创作自由,不受古典主义限制,并且反封建,描写古典主义遗弃的中世纪,把自然看成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们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来对照社会的丑,而所有的丑,却不是悲剧的承受者,而是创造者,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里的丑不同于外观形式的丑,而是我们明见悲剧的过程中对悲剧承受者外在丑的反差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屠杀这些承受者的人才是丑的。我们说浪漫主义大师对丑的呼唤,这里的丑事实上都充溢着美的因素,只是被社会忽视了的一群。丑的外在由于社会。压抑了内心的崇高潜质,对于我们这些欣赏艺术者,任何意识形态相左的人也能在人性上获得共同语言,而丑的东西只是客观中的异类,异不是丑,丑的人终究属于人。一方面,在表现丑的同时,也映衬了美的存在,就象卡西莫多的外在对照他的内心,以及他的善良和艾斯米拉达对照克洛德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也等同于《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是作恶造善的统一体。另一方面,这里的丑,虽丑不恶,浪漫主义以强烈的艺术效果,异乎寻常的情节,刻画了这种丑的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一种叛离的形象,这种形象正是推动社会进步所缺少的。而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真正认为丑的又是怎样的呢?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丑的东西在浪漫主义大师的笔下变的美了,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通过那些丑的人物悲剧史上更冷静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批判自己,否定了某些我们原本认为美的东西。这一点,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中就提到了,说古代人,面对着使人陶醉的大自然,他们最初的语言只是一种赞美歌。但到了近代,人接近现实的真实,“她会感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接近人情的美。她会发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雨果在丑的艺术发现与实践上,其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的。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正是雨果对浪漫主义实践的始终。 如果说《悲惨世界》(1862年发表)增添了很多批判现实的内容,那么《巴黎圣母院》则是一部纯浪漫主义的巨作。两部作品写就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所经历的法国从拿破仑到复辟再到“七月革命”、“六月起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这是作家的一种社会历史责任,但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尚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病根源的理论指导(至少作者接触较少),他们把眼光转向历史,中世纪。社会中的丑恶是作家所见证的,社会的动荡使作家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黑暗专制是不允许作家批判现实的,这一点对东、西方文学史都是适应的。中国的诗歌从“建安风骨”到齐梁宫体,再到盛唐气象、晚唐绮艳,再到豪放宋词,所反映的都是随着社会的治乱兴衰而行进的;清代的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虽批判清朝,却描写明代的事。法国这一时期也是一样的,社会的压抑使创作转向内心,风格趋于浪漫。这无疑是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同样也是浪漫主义的社会历史定义。因此,法国社会的黑暗与专制时代(丑的方面)使浪漫主义艺术(艺术是美的精华)与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丑,承担了浪漫主义中的批判力量,《巴黎圣母院》是借助了悲剧的形式体现了这一点。 从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巴黎圣母院》是1831年雨果发表的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以离奇的情节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蝎蛇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艾斯米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色彩,作品起始,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巴黎风光,如哥特式建筑等,让读者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社会,再到社会上的人物。小说塑造了三个主要任务:克洛德、卡西莫多、艾斯米拉达。在刻画克洛德时,首先反映的是对艾斯米拉达的“爱”,这种爱带有一种专制色彩。和《简·爱》中的圣·约翰对简·爱的爱不同,克洛德的爱是一定程度上的真实却又异化了的;《简·爱》中的圣·约翰是顶着上帝的光环,让爱成为迎合上帝的功利牺牲品,他的爱并不丑恶,相反他善良崇高,至少他乐于助人。克洛德事实上放不下自己的身份,身份总比爱情重要,宗教的禁欲主义恰恰掩盖了欲望,这种宗教外衣下的欲望更加丑恶,他企图用专制的力量、绞刑的威胁来屈服艾斯米拉达,这是冠冕堂皇外衣下灵魂的丑,更是从丑的内心下出发的行为上的恶。卡西莫多与克洛德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身上,雨果倾注了近于完满的关于丑的美学定义及内涵。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在15世纪也是不可能的人物存在,是作者内心虚构人物的反映。体现内心的主体构思,浪漫主义无疑是最恰当的形式;大量的心理描述极俱浪漫主义色彩。卡西莫多形象的艺术震撼力不仅是人们“忽视了的一群”的崇高心灵美的反映,而且这一形象是非常饱满的,既浪漫又真实。卡西莫多也有被推为“丑王”的虚荣,也因知恩图报而短暂地服从克洛德;但他的爱情却因为他近乎脱离人类社会的生活经历而显得无比真诚,甚至近乎歇斯底里,他任何情感动力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艾斯米拉达,则是作者以悲剧的形式肯定的美的崇高,象一挽花圈,美而凄婉;她又属于作者同情的被损害的对象。“白衣美人”变成女巫;她坚强,但又不可能不屈服于严刑逼供;对爱情又充满幼稚而天真的幻想;连最后的母女团聚也不能长久。她的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小说的悲剧性。 正是将悲剧、丑和浪漫主义三者的高度地艺术结合,让作品在情节等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凸现出来,它体现为作者的深层构思,强调一种内在的生命节奏运动以及象征意蕴。《巴黎圣母院》也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

巴黎圣母院》简介与赏析评论及读后感2007-12-23 13:11《巴黎圣母院》作者简介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1826年,他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组织“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1827年,他的诗歌中开始出现了与复辟王朝唱反调、歌颂拿破仑的主题。同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对照的原则,力图扩大艺术描写的范围,使文学适于表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现实生活的内容。这篇序言是声讨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流派的旗帜,在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31年,他又在小说方面为浪漫主义文学创造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 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在受衔演说中,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1851年,路易�6�1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宣布帝制,雨果和他的政派发表宣言反抗,但遭到失败。波拿巴实行恐怖手段,对反抗者无情镇压,他被迫流亡国外长达19年之久。 雨果在流亡期间的最重要作品是《悲惨世界》。雨果同一时期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海上劳工》和《笑面人》也很著名。 《巴黎圣母院》内容简介 1482年1月6日,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欢乐气氛中。在格雷弗广场上,吉卜赛少女爱丝美拉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在巴黎街头卖艺,她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叹为观止的赞赏和阵阵热烈的掌声,精彩表演吸引着成群的观众。在密集的人群中,只有一张中年人阴沉着脸孔,发出几句不祥的诅咒,使少女不寒而栗。 这个人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6�1弗罗洛。他自幼深受教会教育的熏陶,怀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在年轻时就已成为教会的头面人物和博闻多识的学者。他蛰居斗室,研究炼金术,过着清苦的禁欲生活,回避一切世俗的欢乐与享受,永远以一副令人望而生畏的冷漠神情出现在公众面前。十六年前,他出于怜悯收养了一个被人遗弃在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为之取名卡希魔多。这个奇丑无比的孩子自从来到世间,饱尝屈辱和蔑视。他把副主教视为唯一亲人,对他感恩戴德,唯命是从。卡希魔多长大后,做了圣母院的敲钟人。 一天,弗罗洛发现了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爱丝美拉达,立刻为她那无双的姿色所倾倒。他身上潜伏的淫欲象一头沉睡多年的野兽突然苏醒,使他完全失去了自制力。作为一个祭司,他认为情欲是罪恶,会毁灭人的灵魂,他明确地意识到,这种无法抗拒的情欲必将把他带向可怕的深渊。他千方百计使自己忘掉她,却全然无济于事。他感到自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不惜一切地占有她,要么就置她于死地,以求自己灵魂的安宁。 《巴黎圣母院》赏析评论《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 1.离奇的情节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 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非凡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3.强烈的对比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 其次是草菅人命,任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的对比;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罗德、法比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地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强烈的对照。 还有正面与正面,反面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自身对比,如加西莫多外貌与心灵的对比等。对比原则的运用 使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 此外,作者以浓烈的色彩描绘了中世纪特征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 这些描写都极强地增加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参考资料:根据网络搜集《巴黎圣母院》读后感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巴黎圣母院学位论文

五六千你也想的出来啊,发的不能发了.建议根据作者的简介,内容结合现实该如何写吧.下面可考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的气氛中。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吉卜赛少女爱丝美拉达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们热烈地喝彩。她把人们给她的赏钱,分给穷苦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这些钱全部拿去,你们去过节吧!”孩子们问她:“那你怎么办?”她说:“别管我,我天天都在过节。”在众多的观众中,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后面,也在偷看爱丝美拉达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炼金术士克洛德·弗罗洛。当他看到色艺双全的吉卜赛女郎边唱边跳,她那轻快的舞步,绝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欲念突然唤醒了。他无法自控,无法把俘虏了他的灵魂的魔鬼赶走。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他到广场上驱赶正在叫卖的摊贩,声言不准在教堂前面胡闹。这些小贩哪里把他放在眼里,群起而攻之。正在这时,从教堂内冲出来一个相貌齐丑、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男子,他推开众人,救回了神甫。此人名叫卡西莫多。原来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弗罗洛出于怜悯把他抚养成人,因终日敲钟而震聋了耳朵。狂欢的人们正在物色“愚人教皇”,爱丝美拉达一眼看中了又聋又丑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卡西莫多正高兴地吹着哨子,忽然看见脸色阴沉的弗罗洛站在轿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圣母院。可是,弗罗洛在欲火中烧无法入睡,因为牵着小山羊的爱丝美拉达还在教堂门前的广场上唱歌。他高声对自己说:“在人世间我只有痛苦。她长得那么美,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舞跳得那么好,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能够使人发疯,难道是我的过错?”他实在无法自制,“去!”他命令卡西莫多,“去把她抓来!”钟楼怪人快步跑向爱丝美拉达,把她抱起来就向圣母院跑去。爱丝美拉达拼力抵抗并高喊“救命啊!”恰巧侍卫队长浮比斯正在巡逻,听到喊声骑马率众赶到,救下吉卜赛女郎,抓住了卡西莫多。菲比斯把爱斯美拉达带到一家旅店,要了一个房间,正要对她非礼,机警的姑娘摆脱了他的纠缠,跑回巴黎流浪人和乞丐们聚集的“奇迹王朝”。在这“奇迹王朝”统治下的“黑话王国”里,乞丐王克劳班正在审理不懂切口而误入“王国领地”的穷诗人干果阿。按照王朝的规矩,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攀亲。可是几个老女人都嫌他过于单薄,没一个人肯要他。这样,干果阿只能被吊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丝美拉达挺身而出,高喊“我要他”。这样,两人当场举行婚礼。善良的少女同意与他结为夫妻,只是为了救他一命,把他带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与他同房。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这时,美丽的爱丝美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边。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大致评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6�1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阿西莫多。

下面是关于电影电视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音乐剧(musical)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理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音乐剧要融合各类舞蹈和相应的舞台效果。在20世纪,“音乐剧”这种表演方式也就比歌剧或舞剧更具有吸引力。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deParis又名《钟楼怪人》)1998年9月16日首演于法国巴黎。在其后的几年演出里创造出直接观众四万多人的记录,还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巡演,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英国的伦敦、瑞士的日内瓦、黎巴嫩的里本、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等。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获得的奖项:在法国获得过“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过“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唱片奖”、 “最佳导演年度奖”、 “最佳圣堂歌曲奖”;在摩纳哥获得子“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剧中的单曲《美人》(或译《美丽佳人》)更是获得世界音乐奖,被众多著名歌手翻唱。《巴黎圣母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立于音乐剧首列。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 (VictorHugo, 1802-1885)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来。在法裔加拿大人吕克?普拉蒙顿 (LucPlamondon)与意大利人李查德?科西安蒂(Rich Cocciante)的合作下,忠于原作,联手把它搬上了音乐舞台。这部音乐剧生动地表达出原著中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以及对教会人物的恶行在道德精神上的谴责。

与20世纪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相比,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有极大的不同,有人甚至称其为另类音乐剧。评论家则认为,《巴黎圣母院》一剧将引领当代音乐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韦伯式音乐剧的阴影中走出来。在音乐剧中,制作人刻意追求舞台特效,音乐本体似乎沦为配角。《巴黎圣母院》的制作似乎正想把音乐剧引回以音乐和舞蹈为主的传统审美观念之中。《巴黎圣母院》一剧在传统基础上有颇多的创新,如不注重叙事,把表现的重点放在了音乐和舞台表演上,并将歌唱和舞蹈完全分开又巧妙地作了互补,同时还有剧中华丽的服装、少变多动的舞台布景等。

我国观众所熟知的美国纽约百老汇音乐剧名作《西区的故事》、《窈窕淑女》、《音乐之声》,以及英国伦敦的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这些音乐剧多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因此带有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和运作方式。但《巴黎圣母院》几乎没有受到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影响,甚至该作品诞生后,从制作、包装到推销也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诞生于法国,包装和运作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完成。因此,《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为“清白之身”。

二、演唱形式

(一)歌舞分离

歌唱与舞蹈相分离是《巴黎圣母院》的一个独特风格。歌唱演员不跳舞,而跳舞演员不唱歌,即不是边歌边舞或边舞边歌的形式。在这之前的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即歌唱演员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多数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巴黎圣母院》的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七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全情投入演唱。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此种表现形式使歌者可以全身心的表达歌曲内容和内心情绪,舞者更专心于肢体表达。所有演员都各尽其职,共同围造出声音与画面、内心与外在的完美融合。

(二)重独唱

此剧偏重独唱,全剧50段音乐中大部分是独唱。七位歌唱演员轮番上场,一首接连一首,恰似独唱音乐会,而较少重唱和合唱。这是否是在迎合观众的审美需要却不从知晓,但歌舞分离的演出形式让独唱大放异彩。过多的偏重独唱难免使音乐陷于单调,适当的独唱和重唱交融于独唱中会更显独唱的地位。

(三)“通俗“为主

流行的通俗唱法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演员们的主要演唱形式,演奏乐器,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管弦乐器。这些都表明《巴黎圣母院》追求的是流行的通俗风格。而在这之前的大多数音乐剧的演唱都会融入美声唱法,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或者加入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用流行的乐器。

三、音乐素材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的最重要的创作原则便是将旋律之美发挥到极致,唯其如此,才能使音乐剧藉着音乐的翅膀得以致远,得以腾飞”。 与传统音乐剧强调美声唱法不同,作曲者把流行音乐因素载入到《巴黎圣母院》的基本音乐架构中,在强烈的摇滚旋律的包装之下,其乐曲具有震慑人心的魅力。

《巴黎圣母院》的音乐素材来源于:

(一)城市歌谣曲

城市歌谣曲“香颂”(chanson)在法文中其实就是“歌曲“的意思,唯美的曲调、抒情与叙事兼备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法国文化和语言中特有的细腻和精致。如剧中的名曲《美人》、艾丝梅拉达唱的《菲比斯》、百合唱的《我十四岁的年华全都给你》,以及艾丝梅拉达和百合二人的重唱《他灿烂如太阳》,都属于香颂。

(二)吉普赛音乐

吉普赛音乐在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吉普赛人源自印度,是一个流浪民族,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其踪迹。他们每到一处,便于当地音乐交融,形成具有特色的吉卜赛音乐。本剧中的吉普赛人来自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第一幕中艾丝美拉达诉说身世的《吉普赛人》(有人翻译为《波希米亚人》),不仅有西班牙佛拉门哥音乐的基调,还有印度的西塔尔琴的音色。再如第一幕中的《艾斯美拉达,你明了》是吉普赛首领克洛潘演唱的,其中的那种较为尖锐的变化音旋律则是来自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这种音调在剧中还常用来刻画紧张和不祥的场景,如菲比斯在去“爱之谷”的路上与神甫对唱的《那人是谁》。这些充分体现了吉普赛音乐的表现力。

(三)教堂音乐

教堂音乐元素也在剧中塑造戏剧环境,且常以背景伴唱的方式出现。如艾丝美拉达第一幕中的《圣母颂》、神甫在第二幕中的独白《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教堂音乐在剧中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其中作用不容忽视。

除以上的基调性音乐元素外,在剧中的对话场面和神甫角色中还使用了少量的宣叙性唱腔,如第一幕中菲比斯于神甫在“爱之谷”。

四、思想性

音乐剧之所以取代了“轻歌剧”,是因为音乐剧更直接、更新颖的表现现实生活。音乐通俗流畅但不乏高度思想性,脚本也富有高度艺术性和戏剧性。《巴黎圣母院》改编于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具有高度的社会思想性,剧情深刻反映了封建主义制度的腐朽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多元的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民间韵味,法国的“香颂”、“吉普赛音乐”、“教堂音乐”等凝结了高度的音乐思想,运用于剧中,充分的表现出戏剧魅力。音乐的思想性与戏剧思维达到完美的契合。

五、结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