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房地产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2:04:42

房地产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房地产客户关系管理论文篇二 房地产企业客户关系研究 摘要: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许多 企业 的经营策略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企业而言,绝对忠实的客户已经不存在。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多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据弃过去的低效率的企业经营 哲学 ,采取一种创新的方式来维护顾客的忠诚度,并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自我更新、调整,诸如降低成本和简化操作流程等方面。 关键词: 房地产 建筑 经济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许多企业的经营策略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企业而言,绝对忠实的客户已经不存在。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多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据弃过去的低效率的企业经营哲学,采取一种创新的方式来维护顾客的忠诚度,并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自我更新、调整,诸如降低成本和简化操作流程等方面。 中国 房地产行业的蓬勃 发展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解决产品的快速销售、快速回款、形成良性运转的资金流是每一个企业要解决的 问题 ,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需要。因此,解决好企业的自身机制问题、企业与市场(客户)的关系问题,成为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制造最佳的客户体验、维系与客户的关系、并与客户形成有效的互动?客户关系管理因此而应运而生。 一、从经济学角度看客户关系管理的 理论 依据 1、交易费用原理 房产交易费用是房地产进行交易所需的成本。交易双方欲达成房屋买卖协议,必须相互了解,将可能提供的交易机会告诉对方,这种信息的获得和传递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如果这样的专用资产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不受干扰地运营,这些投资就一定会带来预期的回报。客户关系管理正是从长期的投资回报考虑,架构企业与客户不可或缺的相互关系,这种依赖关系越持久双方从此获得的收益也越大。 2、收益递增原理 经济学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即收益递增原理,亚当。斯密认为,当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增加时,劳动生产率(即斯密说的“平均收益”)随之增长;而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带来创新机会的增长,又促进新工具的设计和推广。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分工与专业化……这一“收入与分工”共生演化的过程,这一原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客户关系管理的赢利原理。 二、从战略管 理学 角度看房地产客户关系管理 在任何一种特定的行业里,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比起他们的竞争对手来,更能吸引顾客,赚取更高的利润。客户能够判断企业从什么时候起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是促使企业更新的催化剂。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欲保持竞争优势有三种战略可供选择:差别化战略、低成本战略以及目标集聚战略。这些战略也是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依据。 三、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解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的包括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企业业务流程自动化并使之得以重组。客户关系管理不仅要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而且要确保前台 应用 系统能够改进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以达到使企业获利和发展的最终目标。 1、客户关系管理完善客户体验,将企业的资源最大化 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产品,也不是一个产品组合,而是触及到企业内许多独立部门的商业理念,它需要一个“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并被集成了前台和后台办公系统的一整套应用系统所支持。这些整合的应用系统确保了更令人满意的客户体验,而客户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已有资源(房地产业主)毫无疑问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之一,因而需要细心管理。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培养和挖掘则被认为是企业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关键。有资料显示,发展一个新客户要比保留一个老客户多付出5倍的投入。投资于现有客户,使其满意度增加会对客户忠诚度有直接的 影响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最终效益。 2、服务客户的观念——客户关系管理成功的核心 企业要得到持续的发展,拥有忠诚的客户是最重要的。根据美国营销学者赖克海德和萨瑟的理论,一个公司如果将其客户流失率降低5%,利润就能增加25%——85%.房地产企业已经认识到保持现有顾客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立房地产客户数据库,并有效地运用所储存的资料,能通过 研究 客户、开发客户、与客户沟通,有效留住客户,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拥护。 四、房地产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客户关系管理 随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推出,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逐渐形成。客户被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了。企业把任何产品的销售,都建立在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之上,客户关系成为企业发展之本质要素。如此一来,正在流行的很多新营销概念,如一对一营销、数据库营销等,实际上都可以纳入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的范畴。 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契合点: 1、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 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积近4400万平方米。可以说,对于许多开发商而言,来自一线的销售压力、资金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企业急需借助导入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企业客户关系能力,提高一线销售人员对于客户跟踪、客户服务的能力。 2.提升客户满意度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积累了大量的老客户,客户投诉会大幅增加、甚至发展到一系列业主维权事件,如何快速提高客户满意度,完善企业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立统一调度的客户投诉处理系统,是这些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 3.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和能力 房地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认识到个性化客户增值服务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逐渐向服务型企业过渡,成立了专门的客户服务组织,希望能够将分散的、点滴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推出针对客户的服务新手段,力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4.提升品牌形象 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房地产企业要树立全员客户服务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对外的服务准则、服务口号、承诺服务水准一致,并依托于客户服务部,形成一条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服务运作链。企业全体员工都在不同岗位上全心全意服务于客户,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品牌企业文化。 五、现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步骤 1 . 交流方式的分离使用造成服务效率降低问题 目前 电话、传真、面对面等交流方式的分离使用在降低服务效果的同时,造成人员的服务效率不高,并且不利于客服人员的管理。 2 . 各实体部门服务的分离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于没有统一的客服中心,客户往往要多次交涉才能找到适合问题解答的部门,而各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交流不顺,所以回复结果也出现不统一现象,由此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又降低了服务效果。 3 . 现有客户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料,但由于缺乏对其潜在需求的 分析 和分类,而且此客户资源库没有实现共享,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企业在导入客户关系管理前,必需先诚实地作一次全面体检,了解自身的优势与缺点,进而倾听客户的声音,确实了解所有与客户互动的管道,开始规划整体的客户管理架构。 一个执行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方案分以下几步骤进行,这对提高顾客忠诚度是至关重要的: 1)区分目标顾客,对 企业 所有客户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 2)确定目标顾客,瞄准最有价值的客户,制定可行的方案以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3)满足目标顾客需求,为每一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和产品 4)与目标顾客达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管理层即时了解市场情报,深入地了解个别顾客的行为、新兴需求和消费形态。 六、房地产行业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措施 1.客户关系管理如何同公司整体战略融合在一起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首先需要确认公司对项目的期望和业务目标,同时要考虑现有业务环境以及公司的战略优先层次。需要回答的 问题 包括: (1)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保持稳定,还是在下降? (2)企业 目前 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如,降低成本比提高市场份额更重要吗)? (3)争取客户、 发展 客户、挽留客户和为客户服务的成本哪个相对更重要一些? (4)同客户交流和服务的过程中,哪些渠道最重要? (5)如何平衡“以产品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 (6)企业认为最有价值的客户是哪些?为什么? 回答上述问题,将帮助房地产企业确定客户关系管理的投资,并寻求公司和业务部门的支持。 2、建立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必须根据房地产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步骤、有节奏地建立和实施。 (1)事先建立可量度、可预期的企业商业目标 企业在导入客户关系管理之前,必须事先拟定整体的客户关系管理蓝图规划,制定客户关系管理的预期、短期、中期的商业效益。切不可一次性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系统、或听从客户关系管理厂商一味的承诺,毕竟它不是万能的,企业应更多地借鉴国内外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 应用 成效,并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制定合理的商业目标,并制定可对其进行度量的指标工具。 (2)行业领域应用的深入 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最早是从国外引入 中国 的,当时的客户关系管理更多的是采用国外应用比较成熟的理念。国内厂商在此基础上,单纯从软件功能本身进行效仿,而对中国企业的行业特点理解、 分析 、结合的不够,从而导致研发的产品有闭门造车的感觉,不能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将国际通用的理念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体系,是目前所有国内客户关系管理厂商、咨询公司、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为企业把脉、对症下药 目前,许多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的厂商其实并不善于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去推广它,拿着通用版的软件到处安装,丝毫没有客户关系管理所提倡的“一对一”服务理念,其最终效果可想而知。只有对企业的管理现状充分了解,才能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独特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通常做法是,聘请具有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以及行业经验的咨询团队对其进行诊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沟通、流程重组等方式进行企业的咨询诊断工作。通过企业咨询诊断,期望发现企业现存的管理上、流程上、架构上、信息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企业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为未来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营销的一对一和“个性化”的特色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要素。它必须是针对企业的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发展特色,为企业量身定做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经过充分的调研,明确企业目前所处的地位;其次是将企业当前的操作方式与最好的操作方式作一番比较和研究;最后要提供提高销售额的 方法 。 3、给客户关系管理一点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纵观全球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由于总体开发周期过于漫长、工作量过大而导致最终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客户工作往往是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推广过程中,最昂贵、最费时也是最复杂的一环。因此,通过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将最终的应用搭建在成熟的案例之上,企业将会大幅减低客户化的需要,也会大大降低实施过程的整体风险。 大部分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案例均采用分阶段实施方案。每一阶段则侧重与特定客户关系管理目标,从而达到快速制胜的效果。换句话说,企业可于合理的时间内(一般为三至四个月)取得一定的成果,定期量度、追踪系统成效并保持持续推广。 (1)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推行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配合下,必须制定相关的员工客户关系管理绩效机制,使其与员 工业 务绩效考评联系起来。 (2)为了能够便于企业定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效果的评估,系统在设计初期要增加一些度量、评估系统本身的量化分析指标,以便进行前后对比。 (3)客户关系管理导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定期评审与回访至关重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及时了解系统上线运行后,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明确的改进方案,从而促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 由于客户关系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重大 影响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项目时需要整个企业范围的信息传达与责任承担。为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投资于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同时要建立新的业务模型。所有客户信息的集中是成功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这一强有力的企业策略将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客户忠诚度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当房地产产品品质日趋成熟、均好性成为同质化的近义词时,房地产企业开始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工作,将其与产品开发、销售、物业管理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企业都意识到:房地产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不再局限于物业本身,以商业联合、资源整合为特征的全天候、全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之门已经打开。客户服务作为当今全球性的商业术语,预示着单独的产品买卖 时代 已经面临终结。未来房地产品牌竞争的趋势,正逐渐过渡到客户信息库、客户满意度、客户服务手段的竞争层面。 以客户为本的观念将贯彻房地产开发、策划、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这在市场细分、竞争激烈的今天将成为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看了“房地产客户关系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2.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 3. 大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4. 关于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 5.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网上有很多的,我找了一篇,你把邮箱告诉我我发给你。

1.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2.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浅析。3.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4.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研究。5.房地产企业偷税问题及治理对策。6.房地产集团公司业务由多元化走向一极化。 以上题目哪个比较好写啊,哪个案例多点啊,数据多点啊。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都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建立和规范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财务成本管理论文题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关于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探讨

2、我国增值税改革问题研究

3、试论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5、企业的增长管理问题研究

6、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7、ⅹⅹ公司的税收筹划

8、ⅹ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9、ⅹⅹ企业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10、ⅹⅹ企业营业税的税收筹划

11、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研究

12、ⅹ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14、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研究

15、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6、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7、XX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预警

18、我国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19、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特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20、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约束研究

21、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22、实物期权在R&D决策中的运用

23、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

24、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25、财务失败与预警机制问题的探讨

26、关于经营者业绩评价及激励问题的研究

27、我国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完善

28、企业理财中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

29、浅析融资租赁的风险及其防范

30、试论企业生命周期与资本结构

3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的探讨

3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33、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34、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及问题分析

35、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分析

36、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37、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38、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39、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40、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41、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42、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43、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

44、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思考

45、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

46、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47、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48、公司财务危机原因探析

49、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50、 规范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初探

51、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研究

52、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与方式研究

53、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54、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研究

55、企业的存货管理研究

56、民营企业投资决策模式研究

57、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58、基于债权人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

59、论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的税收筹划

60、基于投资人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

61、论责任会计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62、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63、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及监管的研究

6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对策研究

65、质量成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6、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67、论企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68、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研究

69、 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0、 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

71、ⅹⅹ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73、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

74、某企业财务报表综合评价

75、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76、某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研究

77、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78、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79、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机制研究

财务成本管理机制探讨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做好成本管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本文就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注重成本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此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显得愈发激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成为必然。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十分重要。

1.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不重视成本核算

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都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建立和规范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没有真正把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领导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往往忽视了成本核算,更有甚者不懂成本核算,因而忽略了对企业成本核算来说相当重要的生产车间、仓库、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分批法。而分步法、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重复、单一品种生产类型,致使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成本耗费的全貌,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更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部分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使得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理由并不充分。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按照新《会计法》对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更没有提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合理化建议,这些都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极为不协调。

管理手段较为混乱

首先,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成本核算较为混乱。其次,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有偏差。在成本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由产前、产中、产后所构成,每一个环节都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仍滞留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其成本核算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机制的策略

企业管理者应该强化成本意识

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的每项业务、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因此,企业成本核算的关键仍在于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费用控制意识,调动了全体人员管理成本的自觉性,使其有效地参与到成本费用的节约管理工作中,从而不断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并达到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目的。

正确选择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分配,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因此,成本核算方法应和一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同时,要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类型并结合管理上的具体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要求。由于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中的主体,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深入研究财务新理论、新业务、新规则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努力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手段

首先,强化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体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成本管理手段信息化是提高现代化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由于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产成品生产、物流状况、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实现数字化,并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生成成本核算有用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不但增强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

其次,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我们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着力解决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从而把成本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的执行人,并且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将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做到了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结束语

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认为,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迎接各方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小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

[2] 吴飞燕.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 〔J〕.考试周刊,2009(21).

[3]李亚东.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商业经济,2010(1).

财务管理 是伴随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财务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汽车经销商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问题研究

2、水利项目财务风险治理研究

3、影院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4、新三板 教育 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5、财务视角下的风电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6、 保险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7、混合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8、ZY 油田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9、SH 石油工程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10、S 高校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11、Z 油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运行研究

12、作业基础预算在 MA 钻井公司生产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3、X 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

14、陕八建 A 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5、K 医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16、PG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17、GS 合成钛业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8、财务共享模式下费用报销管理的研究

19、我国县级公立医院预算目标制定、行为影响及后果

20、基于全生命周期的 Y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21、战略预算管理在 H 公司的应用研究

22、暴风集团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的探讨

23、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研究

24、基于财务共享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5、LSX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研究

26、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27、D 博物馆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28、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财务风险研究

29、SZ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30、基于共享服务的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31、基于博弈论的 JTL 建筑公司纳税筹划分析

32、M 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研究

33、XJ 集团预算松弛问题研究

34、基于作业成本法的 A 煤炭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35、风帆公司并购 Q 集团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36、兴宏建筑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7、尤洛卡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8、H 保险公司的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39、D 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0、GX 证券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41、HG 酒店战略预算管理研究

42、Z 公立医院绩效预算管理研究

43、C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与实施研究

44、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国旅的应用研究

45、S 公司纳税筹划问题研究

46、W 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47、绵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与财务绩效研究

48、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招生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9、湖南省 儿童 医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

50、美容品牌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基于 ERP 环境下 S 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52、基于 的财务业务外包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

54、平衡计分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5、基于财务视角下 M 电业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56、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 B 集团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57、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58、W 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59、蒙东协合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60、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策略研究

61、利宇新能源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2、H 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问题及改进研究

63、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在 L 化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64、苏里格气田 D 区天然气产量预测与作业预算 方法 研究

65、新疆油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66、林木资源可持续利用视阈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研究

67、基于 WEB 的高校上网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8、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69、书店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与实现

70、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者代理问题研究

3、 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

4、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5、 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6、 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形成机理研究

7、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8、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9、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

10、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

11、 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1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

13、 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14、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5、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6、 基于治理导向观的企业集团预算研究

17、 基于融资结构理论的我国采矿业融资问题研究

18、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9、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20、 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1、 制度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及其效率评价

23、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2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25、 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26、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

27、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

28、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行为实证研究

29、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制度创新研究

30、 组织合法性视角下的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1]浅析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方式与对策

[2]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思考

[3]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4]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融合途径

[6]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7]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8]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9]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10]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1]现代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13]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与分析

[14]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15]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 企业管理 中的实践融合

[16]略论如何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7]浅议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18]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

[19]新时期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

[20]试论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2]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究

[2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4]大数据视域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5]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26]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探究

[27]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应用比较

[28]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29]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讨

[30]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与举措探析

[31]“大智移云”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基于财务共享视角

[3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发展策略研究

[33]财务会计工作中审计方法的有效应用分析

[34]关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与对策

[35]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刍议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哪个好写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集锦(2)

房地产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资金成本在 企业管理 中应用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处在 经济高速 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增强资金利用的有效率成为了企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道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当中,资金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最终的目的是给企业带来成本效益,但是在现今的众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控不是很重视,管理观念、 方法 落后,管理部门负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管理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一定效益损失。本文从资金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 措施 三个方面谈谈对提高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资金成本 企业管理 原则 问题 优化

有一句至理 名言 说得好,“掌握了资金命脉,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走向”。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就是其真实本质。目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资金管控以及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缺少资金进行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由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流动成为了现今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在日后的不断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困惑。

一、资金成本管理概述

(一)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已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资金的投入,投入越多,成本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内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模式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有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资金成本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管控措施,原则化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势下,企业内部需要真正抓好资金成本的管理落实,贯彻资金成本管理原则,真正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率。资金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专项资金、流动资金等项目不能相互交叉使用,与此同时,要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建立资金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把各个部门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控制好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资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差,流向不明确,管理方法不适宜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在如何有效、不浪费的进行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一套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更加松散。

(二)资金管理模式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旧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决策缺乏科学手段。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使资金在生产中消耗过多,企业投入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致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互相受到牵制,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资金预算编制粗糙

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控制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散漫懈怠,致使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粗糙,使企业资金流向查无根据,并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四)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已走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有效手段,造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优化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发现的问题,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化、有效化。

(二)明确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明确资金的管理模式,将资金管理模式系统化,并对资金管理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及时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资金预算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四)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

现今,是信息化、 科学化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参与,大大降低了人为的工作失误、降低了人工成本。企业要抓好信息化管理这一有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投入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更高的 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完善,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的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努力改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已然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 文献:

[1]杜杰,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新理念[J].2007,2

[2]王君彩, 现代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3]杨周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J]. 会计师,2005,7

《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理的结合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其对消费品的高要求。这一社会现状无疑给我国制造型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企业内部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许多常见的措施。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其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中无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对策,才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资金 成本管理 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各大企业而言,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才能最大化的在社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而相对的制造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为了让制造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对其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但很多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浪费现象严重,且成本管控工作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做好制造型企业内部的资金规划,加大成本管控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完美结合,将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结合的意识

就资金管理而言,主要是从资金筹集、使用上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能有效的杜绝出现企业资金断流的现象。而成本控制则是以最大程度节约资金支出为目的,通过对成本的规划与监督,达到企业成本管控的目的。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成本管控意识十分高,在企业员工管理中,要求员工使用的A4纸张,都需要正反两面都是用才可以。正是这样细致的成本管控,使得丰田汽车制造公司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根本没能清楚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意识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将二者相互结合,还多将二者分开单独进行管理,这样往往会出现资金与成本规划不匹配的现象,还会大大的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过多的企业存货,给资金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削弱了资金的流动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将企业置于经营风险中,大大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营利润。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严重脱节

就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分析发现,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相当薄弱,甚至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因此难以将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导致很多制造型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呈现严重脱节的情况,难以及时获取资金流与成本管控的信息,使得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效率降低。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环节较多,如果没能注重对资金的合理调配,以及成本的有效管控,很可能提高企业的成本,在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处于劣势地位。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在进行资金规划时忽略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如: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关于资本结构往往只看到了筹资成本或是债务危机,而没能延伸到与其相关资产结构所蕴含的成本支出。或是在利用企业资金投资时,更关注资金断流后会出现的危机预防措施,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投资成本,可能会对成本管理计划产生一定的牵制。

二是成本管控过程中也缺乏对资金管理方案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制定需要从全局出发,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现状,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控计划并严格执行,然而在实际进行中,往往难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管理方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计划脱离了资金管理方案的现象,执行起来很难,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差异分析以及纠正的难度,反而不利于制造型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成本管控体系不健全

从某方面而言,我国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不到位,主要还是因为对其管理重视度不高。因此,在资金管理人员配置上,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等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制造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成本管控体系,无法对全面及时的掌握整个企业的资金情况,以及成本管控工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而是将这些工作重担纷纷压在了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上,根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创造型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的观念意识

对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而言,“正确的思维才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想让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二者完美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意识。通过制造型企业领导的以身作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相结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上行下效的在整个企业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让工作人员也能更好的认识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起成本管控意识。

制造型企业各部门都充分建立起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意识,就能从各部门的历史数据中找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着手点,确立相应的成本管控指标,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严格监管,不断的分析各部门实际的成本消耗与指标成本的差距,才能真正的找到制造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将资金管理与成本管理二者有效结合,即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要多考虑考虑成本管控,就不会出现对成本管控出现牵制的局面。同样,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也要结合资金管理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效果。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无论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长远发展战略,都需要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的完美结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进一步推动制造型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而要想实现资金管理中有成本管控,成本管控中有资金管理,也需要从具体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建立MRP(物料需求)系统,控制存货的数量,降低企业存货的资金占用;成本管控的同时提出科学的资金需求。

首先,运行此系统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销售及运输周期、生产周期进行产成品的期量标准设置,同时对原材料也要进行期量标准设置;然后由市场部根据市场销售预测在系统内下达销售计划,系统会根据销售计划、系统内存货数量、期量标准自动运算产生生产订单,生产订单产生后,系统会根据生产订单、BOM清单(产成品耗用物料清单)、材料库存数量、材料期量标准计算出生产出订单所需产成品的物料需求订单,采购部门根据物料需求订单组织采购,保证生产工作正产开展。这样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组织材料物资采购,企业存货数量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资金占用也会大降低;这样当我们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就可以提出准确的资金需求计划。

二是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分析成本可控原因点,看是生产环节浪费还是材料成本过高或者是 其它 原因,制定科学的成本管控计划。

三是采取了以上方式后,我们在做资金管理规划时,才可以兼顾成本管控,有效的推动成本管控目标的实现,这样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就可以相辅相成。另外资金管理规划可以从筹资、投资、资金调度3方面进行来保证资金的取得;多方面的考虑成本管控计划,更利于资金管理计划的顺利实现。

(三)加大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在制造型企业中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为了有效的提升资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或是引进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式来改善,通过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队伍,确保制造型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便在社会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成本管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将成本管控与资金管理二者很好的结合,共促进其长远发展,成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四、结语

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资金管理与成本管控都是推动制造型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完美的将二者进行结合,更利于进一步凸显其在社会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芳.略论房地产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32-133.

[2]李瑞.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会计师,2015,11:37.

[3]王春梅.略论生产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J].中国经贸,2015,15:182-183.

有关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

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3.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论文:浅谈企业成本管理

4. 有关于成本管理论文参考

5.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6.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房地产管理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的技巧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谈水暖工程的管理与控制

摘 要: 建筑水暖工程各阶段的管理、控制,包括: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 工阶段的控制以及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工程造价等施工细节。

关键词: 水暖工程;施工管理;控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技术日趋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促使着城市建筑向着大型化、多功能化、高层化、地下化等方向发展。昔日的小城市也逐渐变成了大都市,乡镇也在向城市化转变,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建筑。近年来我国陆续修建了多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其结构型式新颖,外观优雅,功能设施丰富,所采取的施工工艺先进。概括地说,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结构复杂多变、新技术新工艺繁多、施工工期紧、施工作业面窄、工序穿插交叉频繁等特点,因此,加强施工管理,密切土建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套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水暖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上分为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煤气工程等,水暖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总工期,而且其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现代化的工程管理与控制对工程管理人员要求特别高,不但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接受掌握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总之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现主要阐述了高层建筑水暖施工的一般技术要求,结合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水暖施工技术管理的合理发展之路。

一、水暖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及工作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水暖工程师应对所负责的水暖工程的技术、进度质量、安全等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及法律法规等文件进行规范施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水暖工程的管理工作。 一个合格的水暖工程管理人员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给排水和暖通就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专业,但现在的房地产公司在这一方面一般都由一个人来管理,因此作为一个水暖专业的工程师,要熟练掌握给排水及暖通两方面的技术及施工规范。同时,还必须掌握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材料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一些新技术、新要求也不断的融入到施工中,这些规定涉及面广,更新快,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当地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作为一名水暖工程师,除了掌握专业的知识及规范外,还要有灵活的头脑,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施工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处理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工程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协调好各工种、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是现场工程师的分内工作。

二、做好水暖工程有关招投标工作

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在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一名房地产开发商 的水暖工程师来说,应对整个招标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工程招标、确 定工程造价工作非常重要。工程管理人员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一定及时准确 地掌握水暖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产地供货商等信息,掌握当地建筑 市场劳动力的基本情况。细致调查工程概况,根据经验判断该项目在施工 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风险。仔细阅读图纸,对图纸中表述不明确的技术、

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及施工界线等要详细整理,给予明确答复。做好这 些准备工作,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报价、核算出工程大致成本和预期利润, 对施工中的风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另外还要对了解各投标方的信息,做 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做好招投标的工作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工程概预算及造价控制方面的有关内容,全面掌握签定的合同条款,并且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准备工作,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不能单一具备如技术、造价、材料等能力,要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要有市场意识。

三、设计审核和图纸会审阶段注意的问题

设计审核和图纸会审是施工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设计者与管理者沟通、交流的最好平台,也是设计者技术交底的重要环节。如果工作不严谨不认真,就会对后期的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带来重大的经济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设计审核和图纸会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各系统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讨论和研究;二是对各系统技术上的审核。

对水暖专业而言,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兼容性强,市场占有率大,便于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项目的功能定位,避免出现设计滞后施工现象。

不但要审核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适用性,还要审核系统技术的合理性、先进性。许多成熟先进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避免因设计过于保守、落后增大工程投资。

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比如审图时应注意几点:

①进户预埋套管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 ②动力设备等是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参数一致。

③水暖设备、管线位置、标高是否合理及便于安装,避免与其他专业重叠、水平交叉。

④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 总之,在审图时要做的细致工作还很多,设计审核和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重要准备阶段,应高度重视。

四、水暖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核心问题,是原则问题,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水暖工程质量的控制要把握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1、材料、设备的控制。工程上用的材料、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优劣。没有好的材料、设备一定没有优质的工程质量。选用优质的材料、设备,首先,在长期的才采购过程中,逐步淘汰一些信誉差、质量差的供货商,选择市场信誉好、规模大的供货商做为长期合作伙伴。这样既可保证供货渠道、材料质量,又能保证合理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采购单位的资金运转压力。其次,对于重要的设备,采用招标方式采购,既降低造价又保证质量。

2、施工人员的组织。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人员。特种工种要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充分有效的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用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水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工艺标准,工程施工程序化,严格执行施工工艺交接制度。岗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参与施工的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份责任感。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必须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共同验收,特殊情况有必要请主管部门现场指导并做好隐蔽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

系统调试前必须编制科学可行、确保安全的调试方案,经有管部门审批准许后方可实施。调试前必须充分了解熟悉设备的性能、参数等,对调试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可行性预案,保证人身安全。调试过程中要与设备供货商的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既要配备经验丰富的调试人员,又要实事求是,不完全依赖经验。

五、水暖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三级安全教育,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要求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安全交底。安全工具及设施要落实到位。

工程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是几代建筑工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虽然工程管理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但结果却各不相同。这需要有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工程方面也注入了新的内容,以往的经验管理也逐步被淘汰。随着工程人员、工程材料设备、工程技术、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工程管理的方式、内容也在更新,越来越多的科技含量注入到管理中。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科,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做为一名工程管理者,应抛弃落伍的陈规,积极吸收新的更科学的知识,并应用到工作中。新一代的工程管理者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潮流,积极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 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4.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职称论文答辩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评议,它分为论文答辩、对专业提问、量化打分等环节。现仅就论文答辩谈一点体会,供申报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职称论文答辩是职称评审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同志都觉得有些紧张,下面介绍以下一点体会。

职称论文答辩是综合考察申报人水平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答辩成绩在其职称评定中举足轻重。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名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一般说,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职称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题材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职称申请人通过答辩,让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所以职称申请人心理上应把它看作一次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 通常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

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

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

4.评定成绩。

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职称申请人答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问题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对答如流,形成互动,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工程师答辩注意事项

一、答辩的目的

答辩是对申报人的一次综合性面试考核,主要目的是两个,一是核实,二是定位。所谓核实是对申报人提供的申报材料内容和论文进行核实;所谓定位是通过答辩,对申报人的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做出综合评价,给每个人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以便确定其是否符合工程师任职资格。

凡申报工程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应参加答辩。

二、答辩的方法

答辩之前,各评审服务机构均应遵照人事局的要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本着公正、公平、科学、准确的原则,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答辩评议量化考核标准和答辩评议方法。

我们高级和中级评委会制定的量化考核标准中的考核内容共有三个方面五个项目,即:

(一)论文评价

(二)答辩评价

(三)综合评价( 1、含学识水平 2、工作能力 3、工作业绩)

“论文评价”是专家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对有严重抄袭问题的论文,可给予最低分。

“答辩评价”主要是记录申报人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准确率。

三个方面五个项目可能会有些交叉和重复,但目的是要准确记录申报人在答辩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立体地多侧面地将申报人的综合水平反映出来。

专家根据申报人报送的评审材料,通过答辩面试,参照有关量化考核标准,对申报人做出具体评价,

三、答辩的题目

答辩题目一般为2~4道(不含加试题),根据答辩情况专家可补充提问,答辩题目主要是结合申报人的论文和申报表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在申报人的专业范围之内,涵盖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应能体现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水平。

四、答辩的程序

各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人的专业分成若干答辩评议组,各答辩评议组一般由3~5位专家组成。

答辩题目可提前交给申报人,准备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申报人可以自备有关资料,做一些简单的摘要,答辩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中级一般没有准备时间。

五、评审结果及证书发放

按照市人事局规定,评审结果及相关材料会及时上报人事局验收审核,进行公示,也会在网上进行公示,是否取得任职资格,应以公示情况和人事局审核后的意见为准。

证书由人事局统一办理,证书办好后,会在网上通知大家领证并退回申报材料。

六、答辩注意事项:

请看“申报人注意事项”和“答辩规范用语示例”

申报人注意事项

1、答辩前20--30分钟申报人可拿到答辩题并在候答室准备。

2、要保持安静,要关闭手机,禁止与他人交谈,禁止离开候答室。

3、在候答时可查阅自备的资料,可做摘要。

4、申报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答辩室。

5、答辩时申报人要围绕主题,简捷、清楚的回答,可参阅所做摘要。

6、要注意专家提示及追加的问题。

7、不要与专家过分寒暄,无需握手和交换名片,不要与专家谈论与答辩无关的话题。

8、答辩时间为20--30分钟,答辩结束后将答辩题交给工作人员。 答辩规范用语示例

专家:根据你的工作和论文,我们提出了N个问题,请你先回答第一个问题:X XXXXXXX

申报人:……第一个问题回答完毕

专家:请你先回答第二个问题:X XXXXXXX

申报人:……第二个问题回答完毕 …… …… ……

专家:答辩结束

申报人:谢谢各位专家(申报人离开答辩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