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2:49:23

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研究论文

摘要:加入WTO 后我国国际贸易必然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是否适应WTO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规定,冲破西方国家日益严格的环境壁垒,是真正改善我国贸易出口环境的关键所在。关键词:WTO 环境 国际贸易 环境壁垒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困扰着全球。这使得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贸组织(WTO)已将贸易和环境保护问题联系起来,并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规则。以共同解决这类问题。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全面履行成员国的义务,包括WTO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义务。在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过程中,如何适应WTO多边贸易体制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达成的协议,如何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绿色化的趋势,如何冲破西方发达国家日趋严格的环境技术壁垒,使我国国际贸易加速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WTO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内容 WTO在《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以及《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一系列工作报告和公告中多次指出:赞同和维护一个公平、公开、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为保护环境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动之间不应有、也不需要有任何政策上的抵触;WTO愿意在不超越多边贸易体制的权限下,协调贸易与环境保护中的各项政策。可以认为,这是WTO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指导原则。但WTO没有具体处理环境问题的协议,只是在如农产品协议、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总协定等与环境相关的规定。关贸总协定在第八次谈判乌拉圭回合中把贸易与环境的问题作为优先讨论的议题,于1994年4月达成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马拉喀什协议》。乌拉圭回合后,各国外贸部长又同意WTO开展贸易与环境的工作,在1995年WTO成立后即设立了贸易与环境专门委员会(CET),以强化WTO对贸易与环境的管理,并在WTO导言中包括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又制订了《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这两个协议是目前WTO涉及环境与贸易问题达成的较为具体的协议,它对其成员管制进口产品所遵循的原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阐明,如果存在科学依据或当一成员认为高水准的保护合适时,可以实行或维持一种动植物卫生保护水平,并规定合适的保护水平应基于对周围环境、现有的科学依据、有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及特殊病虫害的流行所带来的风险评估。此外,该协议还规定,当成员处于疾病传播的危急时刻,但又缺乏科学依据时,允许该成员实施动植物卫生保护措施作为预防步骤。上述规定表明,WTO虽然倡导自由贸易,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对自由贸易可能引起的环境退化、污染传播等问题,通过协议的形式加强对其成员的管理,允许其成员采取相应的贸易限制等措施。同时,WTO又强调防止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就是为了发展国际贸易、确保技术规章、标准和认证程序不至于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而达成的。该协议认为,强制性的标准应以科学资料和证据为依据,应该基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如果由于地理、气候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成员不能使自己的强制性规定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时,他们有义务以草案形式公布这些规定,让其成员生产商有机会提出意见等。为了防止设置环境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第5条第4款还作出规定,各成员在决定适当的动植物卫生检疫保护水平时,应当考虑到将对贸易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一目标;《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也要求成员确保其技术规定的制定和实施的形式不应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该协议还规定成员可以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实行“自愿标准”,但各成员的“自愿标准”不可相差太大,否则将对国际贸易带来麻烦。 因此,WTO鼓励各成员在资源允许的限度内,全面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 WTO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在管理环境与贸易问题上最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它的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协议也最具影响力,对遏制环境恶化、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世贸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各国设置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技术及绿色壁垒开辟了新的“灰色区域”。随着环保问题不断地提到各国发展的议程,各种名目繁多的环境管制措施必将对国际贸易在不同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磨擦。由此可见,环境与贸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中国来说,了解世贸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环境壁垒对国际经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制约了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品的生产、贸易,相关国际市场将逐渐萎缩;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有利于生态环保的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及贸易,绿色产业、绿色市场的蓬勃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绿色化方向迈进。因各国经济基础、环保形势、技术水平、程度的不同,绿色壁垒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影响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制约,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环保技术,拥有发达的环保产业,因而,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较高,表现在环境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环境技术指标、检测与评价方法都较为严格和苛刻,这就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一种限制性较强的“绿色屏障”。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同样面临上述问题的影响。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总量、出口市场范围、出口增长速度、出口成本、出口效益等已产生较大冲击,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已远超过“反倾销”。受有关臭氧层保护公约规定的限制,我国已有约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仅国外绿色标志制度这一项,按我国1992年的出口数据就影响到40多亿美元的产品出口;我国因出口产品及包装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遭受的损失,1995年即达2000亿元左右。另外,外国通过出口或直接投资等渠道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这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生态环境,使许多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出口愈加困难。 我国多年来重经济增长速度、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变。受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及收入水平、国民素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绿色市场规模狭小、开发难度较大,绿色产业的发展步履艰难。因而,我国目前尚难以有效利用绿色壁垒对绿色产品贸易所提供的发展机遇。我国外贸出口所面临的传统贸易壁垒将会因加入WTO而有所降低、消除,外贸伙伴国对我国进行贸易限制会受到较多限制,我国的出口将有一定的增长。然而,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贸易条件恶化、保护国内产业等目的,其他国家仍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贸易保护,绿色壁垒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而且,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身份因加入WTO后而有所改变,优惠、照顾将会减少,我国面临环境壁垒的更大挑战。自然,我国可根据WTO有关条款,通过有关机构来抵制绝对环境壁垒,但由于环保问题的复杂性与隐蔽性,这种保护作用将是有限的。我国也会因加入WTO而在国际绿色市场准入方面更加便捷,但我国利用这种机会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因而,至少在短期内我国外贸出口所受环境壁垒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削弱,反而会更突出、更严重。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向国际环境标准靠拢、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设法达到进口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环保要求,是加入WTO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的关键所在。 三、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第一,加强环保立法与监督应在研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查我国涉及外贸、外国投资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发展中国家对环境应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对称原则,清理与WTO相违背的规则,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实行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环境标准、生产过程环境标准和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应参与并帮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解决与环境有关的情报、标准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 (1) 由于在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有大量政策法规的工作需要进行协调,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有关部委之间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特别是外经贸和环保以及质检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2)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第三,积极实施ISO14000,加强环境认证和管理自1996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公布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并推广实施,目前ISO14000正逐渐成为一种环境标准的国际语言迅速扩展到全球每一个国家。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标准、环境审核标准、环境标志标准、环境行为标准和产品寿命周期评价(LCA)标准。它要求企业采用与ISO9000系列标准相同的管理体系的方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来实现环境管理方针和环境目标,按计划、执行、检查、改善(PDCA循环)来实现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循环上升,在产品设计的同时进行环境设计LCA,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部过程进行评定,对每个环节活动进行资源分析、能源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产品寿命周期评定方法使得产品在整个寿命期内能源与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到产品报废时又不产生大量垃圾,能回收再利用的比重大,同时又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要求,提高开发、使用的效率,使资源配置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合理化。ISO14000系列标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工艺”,从而减少污染降低了污染物的处理费用,同时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再用降低了产品成本。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涌动和贸易自由化,企业的“绿色形象”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这是我国众多企业推崇ISO14000的根本原因。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150多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系列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壁垒,它对那些信息不灵,行动迟缓的国家和组织造成实际上的贸易障碍。各发达国家对ISO14000系列标准持积极态度,同时以此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要求。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受其控制的地位就必须迅速着手开展ISO14000的实施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ISO14000的认证是企业进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此外,通过实施ISO14000,还可以促进我国国内环境法规和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协调并缩小与进口国的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的差距。第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 积极参加国际社会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谈判。密切注意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区域性组织在贸易与环境发展动向,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及时调整国家的贸易政策法规。 (2)在世贸组织谈判中,积极推进制定专门的贸易、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仅要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世贸组织的改革,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适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期望。第五,利用WTO的有关规则保护自己。WTO自创建以来,一直奉行利益均享的原则,即不论国家大小、贫富,经济和生活水平都应得到提高,应该照顾到各个国家的发展程度,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个原则同样体现在贸易与环境的问题上,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问题,在建立WTO协议的序言中规定,为保护环境,允许“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响应的措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的这种特殊规定,争取在制订环境标准时与发达国家有所差别,或分阶段进行,以延缓环境问题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冲击。综上可见,发展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互相促进,关键在于如何及时、适当地调整我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趋利避害,变制约为促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入世后面临的新形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世贸组织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规定:《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技术贸易垒协议》,“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3月4日。 [2] GATT/WTO:《贸易与环境》施用海“国际经贸消息” [3]《WTO知识全书》任泉经济日报出版社。 [4]《环境与贸易》,叶汝求、曹风中、夏友富、金增林、程路连、杨昌举(200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汇编》,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编(1993)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陆穗峰(1997),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7]《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楼主,你自己摘点吧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调降至,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回落到今年的,欧元区由回落到,日本由回落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回落到今年的。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3月份进一步升至。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较上年末贬值。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比去年同期加快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专业的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国际经济环境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也需要不断的前行和创新,但由于现阶段的教材出版时间比较老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讲解的话,所起到的教学效果必然无法与时代接轨。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有着一定的差距。课程上的设置与国际贸易大环境之间的差距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难以适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阻碍性的作用。

(二)重理论轻实践

受到传统 教育 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并比较愿意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来说毫无意义,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操作能力上表现的比较差。再加上学校在实践操作上投入的比较少,最终导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理论得不到根本性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学校所安排的动手操作课程比较少,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与现代化社会的实践能力要求呈现出了较大的差距。很多院校都为学生安排了 毕业 实习阶段,但由于经费问题或是基地建设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效果并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在毕业后学生很难适应岗位上的要求。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的 措施

(一)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教材内容落后的情况,应积极的做出改革。教学的重点应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主导者作用,作为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进修或者培训,参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会议,丰富自身的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及时的得到更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带给学生最新的内容。而对学校来说,应鼓励教师对国际贸易的新规定和技术等进行积极的药酒,将能力和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1]。只有教师本身有了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把握好最新的知识结构,将最新知识带给学生,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运用全新的知识来进行解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结合科技发展

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经济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国际贸易在方式上也呈现出了不同,每个区域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在不断的 网络技术 所代替,在国际贸易教学上应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当前只有结合科学发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方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体现出更多的优势。

(三)善用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采取小组模式来进行讨论,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同时通过大家的意见来讲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首先,讨论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功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主动的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答案,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答案留下深刻的印象。讨论式教学能充分的带动学生之间互动。在讨论中,学生不同的 思维方式 将带动班级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结构,不仅教师可以提供建议给学生,学生的想法也将激发教师产生新的想法,使师生共同获得发展。

(四)加强实践操作锻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操作部分首先应在校内进行实施,通过课堂网络模拟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帮助他们对操作技能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以在学校内设置场地,来进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国际贸易环境,并完成国际贸易的流程。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视野能够得到拓展,专业技能也将得到提升。此外,校外的实践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部分学校根本无法实现与校外实践的结合。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一些企业中来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最直接的锻炼。同时也可以安排相关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岗位要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推动专业的发展。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制作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件。课件中应突出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在理论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案例,使学生听起课来不会感到枯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扩大了教学的信息来那个,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件讲完之后为学生解疑,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主要目标,结合现代科技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此提出了建设的建议,希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长远目标。

试谈中国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面对不同的机遇与挑战,不断调整国际贸易发展政策,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继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贸易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复杂,相互之间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国际贸易与国内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在世界贸易迅猛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快于世界贸易增长的平均水平,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份额逐渐提高。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全球总额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总额的,均大幅超越位居第四的日本,跃居世界第三。2009年至2011年,中国始终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货物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和;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了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199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0%,在1995年上升到40%,2011年则达到了,2013年外贸依存度虽然出现回落,但仍高达46%。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猛,外需拉动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十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2个百分点。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更离不开国际市场,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带动。

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即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以及产业间的联系和构成比例。中国的产业结构分配不太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农工商发展不均衡,基础产业实力较为薄弱,重工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中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目前,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小范围的波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现在已经代替第一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整个产业结构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趋势。

虽然中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良好的态势,但是在产业机构调整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产效益低下,优质产品率较低,具有较强竞争力行业较少且对第一产业贡献较小。第二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生产效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迟缓,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较快的传统服务业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现代服务业则没有充分发展,这对第三产业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三、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产业结构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业结构的水平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水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本国比较优势基础上进行的,进行贸易的产品要受国内供给结构、要素禀赋、技术水平等产业结构相关因素的制约。

国际贸易反映了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国际利益比较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中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会通过贸易中利益比较机制,自发性地调节产业结构,使其向着有利于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模式演变,例如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产业结构就会自发地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货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国际贸易中相对成本较低的专业化生产会具有竞争力,较低的成本会利于国内的生产资源集中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会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利益比较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在调整过程中,国际贸易中的进口与出口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出口变动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动、促使产业的研发新技术和与世界贸易市场适应的能力;进口则给国内产品带来冲击,行业内会对生产资源重新分配,刺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断前进,同时淘汰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在产品进入国内时,相应 经验 也会随之而来,这将为相关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试探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 英语学习 者的新要求及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以及国际贸易更深层次拓展,中国已经广泛且深入地融入国际商务活动中,并且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各国的经济对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因此,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已成为国家之间新的竞争与发展的领域,与国际贸易活动应运而生的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

(一)国际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表明,近年来国际间经济交往数量总额在不断增加,设计得范围在不断扩大。随着各国经济综合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国家经济竞争早已从国内发展到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想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不要不断壮大自身的企业规模与强化企业竞争实力。

(二)国际贸易交往模式的多元化

国际贸易是一种跨国交易,地域,时间及空间都是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因素,然而,现代技术的完善和进步,改善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交往方式。现阶段,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通信与交流技术在各国的日新月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网络技术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企业可以利用邮箱,e-mail,企业也改变了以往的开会模式,运用网上多人视频工作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和交流,方便企业间的经济合作。总之,新时期内,国际经济与发展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交往模式,会逐步与网络通信技术相联系,最终形成经济贸易模式多样化的形式。X

三、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新要求

新的经济时代,势必赋予国际贸易新的特点,尤其是外企在我国迅速的增多,中外合资企业与日俱增,单一的学术型的,研究型的外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外企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一)基础知识是磐石

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只是 面试 创新的基石。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性知识有外贸知识,基本的谈判技能,国际 市场营销 知识,国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等。外贸人才的基础性能力主要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出色的谈判能力等。这些基础知识就与以往的英语基础知识有所区别。可是,相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仅仅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得基础英语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熟悉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的知识,谈判口语等等。

(二)系统的专业知识

国际贸易英语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涵盖面试非常广泛的,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和外贸管理,文体教育的商业交往。商务英语学习者还需要掌握金融业务和国际贸易服务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如掌握熟悉产品,计算机,外贸等知识。国际贸易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每个行业的产品销售有所不同。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有在巩固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熟悉各行各业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学习者还需具备灵活的谈判能力,热情亲和的交际能力,矛盾处理能力及办事意志。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要求商务英语学习者成为综合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加强技能的锻炼,将理论付诸实践。

(三)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的实践性标明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是掌握外贸的理论的知识,根本无法完成外贸工作。综合的应用型外贸人才需要商务英语学习者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全面,深入累计额国际经济活动的各项事务与管理工作,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各个逛街及相关业务的实务操作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摆脱困境,迎接新挑战

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变化。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提出了上述的种种新要求。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使自己成为能够满足外企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才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应有的态度和出路。

(一)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学习内容

要成为合格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商务英语学习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学习内容和语言特色上都要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语言的更新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交流的工具,也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各民族间不同的 文化 碰撞和融合,英语词汇也不断的出现。学校为商务英语学习者配备的教材可能未必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商务英语学习者只能依靠网络或者参考其他最新的教材来获得最新的英语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当多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和文明史,多读些英语方面的报纸,提高对西方各个民族和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了解,为以后在企业中工作时能够更加得体,更加顺利的处理各种涉外业务增加筹码。

(二)参与实践,全面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的课程,很多都会有实训的要求。学校也会组织商务英语学习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参加实训来锻炼商务英语技能。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当抓住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心理不要抗拒,毕竟,这些实习实训都是和以后所从事的国际贸易工作相关。不管是那种语言,没有在实践中使用检验,是无法熟练掌握的。也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商务英语学习者真实地处理外贸业务,才能形成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五、结语

时代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创造了生机,但是却给商务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英语学习者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必须通过各种 方法 来发展充实,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相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终究将会被这个经济时代淘汰,无法在国际贸易行业当中立足。

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们应该从WTO对中国农业的规定和要求出发,重点分析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分清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判断WTO对中国农业乃至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 肉类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同时削减肉类关税,关税减让到2004年完成。 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逐步调整到2005年1月1日的。我国农村人口大约为9亿。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农村有劳动就业能力的人口估计达到6亿人左右,根据劳动力与土地的正常配比,农业只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另外5亿左右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就业上去。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小,但是从人均拥有量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显得十分稀缺,劳动力大大过剩。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现为土地资源稀缺。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十分不经济,每个农户土地面积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顷。美国的耕地面积差不多是中国的2倍,而农场数量只有200万,不到中国的1%,农场平均规模超过100公顷。欧盟的农地面积与中国相同,但只有740万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规模将近20公顷,同样大大高于中国农户土地面积的平均拥有量。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水平。以国际期货价格为比较标准,假如1998年国际期货价格为100 ,那么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应该是: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猪 68、原糖183。很明显,在9种主要农产品方面,8种已丧失价格优势,只有生猪还有价格优势。(三)主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普遍比较差。1、大米:从1990年到1996年一直处于净出口的状态,其竞争力系数也一直维持1。大米是我国在粮食作物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米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这种比较优势也在逐渐消失。2、小麦:中国小麦1991-1997年一直从国外进口,其竞争力系数争定在-1。3、玉米:出口竞争力系数1990-1995年为-1,1996年后,中国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长,1997年的出口竞争力系数竟达到。但是入世后,对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是复杂和多方面的2、基本判断从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状况看,形成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面,特别是粮、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呈现下降形势,相比之下,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产品出口形势较好。虽然少数品种进出口形势有所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维持原有的格局,即出口竞争能力结构照旧,土地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六)分析结论三、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作用分析从各个省市来看:1、福建、上海、广东、天津、山东、浙江、北京等7个省市,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将从促进出口中获利较大,但是将面临较大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压力;2、新疆、内蒙、黑龙江、陕西、青海、宁夏、山西、云南、安徽、甘肃等10个省市,因在国内具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面临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压力较小,但是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发展中得益也较少;3、海南、广西、辽宁、江西、河北、湖北、吉林等7个省市,由于在劳动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不但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大,而且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小,形势相对比较有利;4、湖南、江苏、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6个省区,在两类农产品生产上都缺乏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小,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大,形势相对不利。(二)因农业各子行业对生产要素要求存在差异,生产要素能得到满足的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各子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或劣势存在差异,从而受WTO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各子行业的影响作用大体形势为:3、畜牧饲料业:正负效应同时存在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不但是猪肉生产大国,也是猪弱消费大国。中国加入WTO后,有望通过低价的进口饲料来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猪肉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相比之下,其它肉类产品尽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优势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受疯牛病等因素影响,扩大出口前景具有不确定性。饲料行业,由于所用原料主要来自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但是,如果部分企业使用低价的进口谷物来生产饲料,成本有望下降。问题是,饲料成本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密切相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竞争力差的局面难度较大。就我一个,顶哦

国际技术贸易的论文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主权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 Human and health, exhaustive natural 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 自由贸易 双重性 一, 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关贸总协定,3作为重要国际组织,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的条约,尤其技术条约,已经成为规范贸易行为和制度世界性指导原则。但是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大国利益倾向,尤其是自由这个贸易中的实用主义依然存在,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一个场所。事实和历史证明:关贸总协定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贸易中的实用主义和大国主导操纵,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有人说:WTO是一个“富国俱乐部(club of developed and rich states)”和“只保护富国利益(protection states' profit only)”4。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搞一些自己的标准,以阻挡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保护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要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的条件,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5 (1)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6(2)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数量的限制,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和贸易技术壁垒(3)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标准,贸易技术壁垒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标准和制定技术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核心是技术标准。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与预防协议(SPM)、《TBT协定》中,人为设置障碍,这已经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7 1993年,关贸总协定历经七年艰苦谈判,达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宗旨是限制贸易技术壁垒,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并不对称。原因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长驱直入,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标准则可以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铜墙铁壁。8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捆绑现象屡见不鲜。

论文国产手机出口贸易研究

华为手机在出口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比去年上涨了个百分点。

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查询获悉,智能手机8位海关进出口HS编码为85171300。华经市场研究中心分析认为,海外疫情导致的其他生产国家供应物流受限,中国对外出口智能手机,尤其是对美国占比有所提高。华经市场研究中心发布《2022-2027年中国智能手机(85171300)出口地区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口万台,出口金额亿元。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口规模根据智能手机海关编码查询,2022年1-8月中国智能手机出口15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出口美国、中国香港、日本、荷兰、捷克、英国、阿联酋、墨西哥、意大利、俄罗斯联邦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仍是中国手机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出口数量达到万台,金额为亿元,金额约占我国智能手机总出口的。我国智能手机出口贸易企业可重点关注上述国家和地区。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主要出口贸易地区分布我国智能手机主要出口地区为河南、广东、江苏、北京、山西、上海、重庆、湖北等省市,其中以河南、广东和江苏省为主,出口金额占我国智能手机出口规模的。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口供应区域分布

关键词:华为手机;出口贸易;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中国的手机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华为手机以其精良的制作工艺以及顶尖的讯息通讯领域博得了世界手机市场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华为公司的智能手机,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了不俗的地位。1华为手机出口贸易规模随着2016年的过去,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不断攀升,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占了非常大的份额。2016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亿部,同比2015年的亿部,增长了约30%,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上面排行第三。(详见表1)由表2可以看出从2015至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有了很大的突破。华为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处于第三名,增长量约为三千两百万部,年增速达。在全球手机智能市场占有率上面上升了,增长速度较为迅猛,在增长量上大大超过了排名前两位的苹果和三星。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以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和第五的OPPO和Vivo来说,在2016年可谓是风生水起,借助线下的主要广告以及宣传和线上的辅助销售,在2016年全球市场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上升了和。

为手机出口到海外的主要方式是经过香港,然后转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2014年,华为手机经过香港转口出口的手机销售额为25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为。其中缅甸、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联酋是华为手机的主要目的出口市场,成交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华为在2015年将在全世界10多个主要目标市场进行重要布局,并对该领域内的龙头:苹果以及三星发出挑战。华为手机2014年海外消费者终端市场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所占比例为52%,2015年华为将提高海外消费者终端市场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达到60%,并且荣耀也会在全球14个国家重点设立B2C电商平台,全方位进军全球消费者终端市场。数据来源: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现在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1个主要国家手机市场所占比例突破5%。这当中占白俄罗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3%,占中国手机市场比例为,占缅甸手机市场比例达到50%,占南非手机市场比例为,占巴基斯坦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3%,占荷兰手机市场比例为,占意大利手机市场比例为7%,占西班牙手机市场比例为。中国手机在2014年上半年出口量依然保持稳定的上市趋势,然而因为平均出口价格回落的不利影响因素,中国手机的出口成交额增涨幅度小于出口量增涨幅度。2014年6月份,中国手机的整体出口单价是81美元。华为作为国产手机品牌的一员,所出口的手机价格也很低廉。截止到2012年出口的39种机型包括:HUAWEI T8300、HUAWEI T8100、HUAWEI C8600、HUAWEI C8500S、HUAWEI C8800、HUAWEI C8500、HUAWEI U8110、HUAWEI U8500等,其出口价格从50到200美元不等。处于低端的手机出口贸易。但2013年华为P6在英国伦敦面世,海外销售价格为469欧,同样2014年发布的华为P7海外销售价格为499欧,华为Mate7海外销售价格为599欧,2015年4月15号华为P8的海外销售价格发布,高配版销售价格为599欧元,标配版销售价格为499欧元。经过高档产品的不断面世,华为手机渐渐获取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肯定,特别是精品手机市场。3.加速开发海外市场的原因2014年华为海外消费者市场的开拓进度进一步加快,2014年5月份华为在法国巴黎面世最新研发的智能手机 P7之后,华为又将目标定位于东南亚,在泰国将P7面世。除此之外,在美国,华为建立了B2C电商网站,向顾客面对面销售Ascend Mate 2,目的在于和消费者形成一种直接的交流渠道,为了塑造华为的品牌知名度;在欧洲市场,华为经过大量的体育营销工作让销售量有了极大的的上涨。许多迹象显示,华为正在逐渐从中低端手机市场向高端手机市场过度,加快了其全球消费者终端市场的渗透力度,减少其与老牌三星、苹果的不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多、款式多、网络结构复杂、竞争激烈、利润低是中国手机终端市场的现状。手机销售商如果缺少海外手机终端市场的利润反馈将会不利于与其他厂商的竞争。Gartner首席分析师盛陵海认为,现在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尤其是大量国际互联网品牌手机进入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样对于华为来看,发展重点除了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市场,还得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实现巨大发展。“毕竟相对来看,欧洲手机终端市场比美国有优势,就是其更加开放同样也会更加有机会。” 国际品牌衰退明显从全球市场来看,因为诺基亚、摩托罗拉、LG、索尼、爱立信等世界著名品牌衰落显著,空缺了巨大的市场份额,盈利增加,竞争变小,以上逐渐在吸引着中国手机品牌加快了向海外进军的步伐。华为手机出口现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民营高新科技公司,其在全球电信通信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2003年开始进入手机领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华为概况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深圳正式成立,总部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信通信设备的民营高新科技公司。华为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华为为许多电信通讯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专业服务和高操作性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2007年华为在中国电子领域盈利和缴纳税收排名第一。截止到2008年底,华为在全球市场上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排名国际前50名的电信通讯运营商中就有45家运用华为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已经运用在国际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3%的人口。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华为公司销售收入的重要来源。华为公司2009年的合同销售收入为302亿 美元,比2008年增长30%,并且有大于2/3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全球市场。2010年合同销售收入达到340亿美元,预测2011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美元。Dell'Oro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他的一份数据报告表示,华为已经成为国际第二大通讯设备商,赶超了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在2009年华为获得全球第一个商用的LTE网络,而挪威的4G移动网络合同更使得整个行业震惊。在“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排名中(美国专业商业媒体公司Fast Company排名),华为排名第五,前四位为Facebook,Amazon,苹果和google。随着20多年的艰辛发展,华为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在国外建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让华为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顾客,了解客户的要求并迅速反应。并且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建立了17个研究基地,各个研发基地的开发重心和方向都不相同。运用全球化的同步研究开发体系,汇集全世界的高新科技、经验及优秀人才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让新产品刚面世,科技就与全球同步。除了这些,华为还在全世界建立了36个培训基地,为东道国培训技术人才,并努力实现员工的本地化。全世界本地化推动,不但促进了华为对当地市场的熟悉,而且为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数据来源:IDC 2012年3月 华为手机出口状况 华为手机全球销量 国际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表示,2012年第四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全世界供应量达到1080万部,位居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销售商,拥有全球智能手机4%的份额,而2013年华为同样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三。2012、2013 年面向终端用户的智能手机销量(以千部计算)数据来源:Gartner 2014年4月2014年全世界智能手机供应量达到了亿部,较上年同比增加了,并且国产手机品牌供应量达到了4亿5千万多部,在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中拥有40%的份额。同时,全世界智能手机供应量前十强手机供应商中,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拥有六个名额。如此喜人的业绩,大部分来源于高性价比的中国手机和全球对于智能手机的巨大需求。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数据来源:TrendForce,Jan,2015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供应量达到7500万部,同比增长70%,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排行榜上华为位居第五。其中52%的销售额来源于国外,同时也是华为海外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中国市场销售额。数据来源: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2014年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成交额为122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百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30%;并且,智能手机供应量达到7500万部,比2013年增长45%。有资料显示,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销售额有52%来源于海外市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华为出口智能手机量达到万台,价值为38亿美元,平均每一手机价格为131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排名中,三星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全球市场份额为%,居于第一位,同比2014年第四季度增长了将近13%,同时三星的老牌对手苹果则同比衰落了14%,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为%,居于第二位。2015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排行榜数据来源:居于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第三位的华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占中国智能手机供应量份额为%,中国品牌联想的国内市场份额为%,居于第二位。按比例计算,华为201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供应量已超过2000万,同时联想210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供应量为1750万。华为的2015年消费者终端业务的供应量预期销量是1亿部(2014年智能手机销售量为7500万部),高档机型(销售价格为2000元以上价位)所占比例突破30%,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0%,全年销售额预期达到160亿美元。 自身实力增强最近几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表现值得称赞,不管是销售数量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有巨大的提升。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2013年的品牌国际知名度突破到52%,比2012年增长110%。4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优劣势分析华为手机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从2003年开始进入手机领域,到2009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2012年华为手机全球供应量位居全球第二。在这一进程中华为存在自身的优势也有劣势。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劣势分析 所占的市场份额小2009年华为进入智能手机终端领域开始,到2012年实现手机供应量位居全球第三,所占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的份额达到5%,2013年至今出货量一直稳居全球前五。但却与同为全球出货量前五的三星以及苹果差距甚大。华为、三星、苹果全球销售份额表(百分比) 国际品牌开始重视对低端市场的开发国外的品牌在以往的市场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低端市场的开发,考虑到国际市场的低端市场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近几年三星,索尼、诺基亚等也增强了对低端市场的开发,相继推出了多款低端市场的机型, 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这样使得华为手机所占份额较大的中低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虽然华为现在的目标是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站稳脚跟,自2013年到今,发布了多款中高端机型,但依然改变不了低端手机在其全球出货量中占有较大份额。设备供货条约会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让华为对北美市;这并不是华为遇到的第一个涉及安全问题的麻烦,20;6月30日中国出口的无线网卡受到欧盟的反倾销和保;营销模式落后;第一,全球化的初期,华为都用国内销售团队,将他们;第二,缺少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经验以及进入发达;必要的冲突和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手机出口到海设备供货条约会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让华为对北美市场的开拓受到不利影响。这并不是华为遇到的第一个涉及安全问题的麻烦,2003年华为与思科公司出现IOS产权异议,北美以及欧洲市场一直把华为作为主要防范目标,尤其是美国市场,虽然3COM公司与之形成攻守联盟但也毫无作用。华为公司依照美国人的处理方法,聘请游说机构去白宫、去国会山公关,同时采取了涉及公布源代码、批准检查设备产品、同意顾客选择是否由华为提供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措施。但依旧无济于事。美国依旧对华为提供的产品和技术的安全隐患发出警告。8月25日,Sprint公司在参加参议院的一次会议中受到警告,如果公司同意和华为公司的合作,Sprint公司与美国政府的合作条约就会出现阻力。6月30日中国出口的无线网卡受到欧盟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调查 ,9月16日,欧盟又一次推动第三类调查,同时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出口的相同产品同时发起三种调查。如果欧盟发起的对中国出口的无线网卡“反补贴”检查实现,中国高新科技行业整体都会承受连坐式的贸易壁垒。 营销模式落后第一,全球化的初期,华为都用国内销售团队,将他们派去海外,希望他们把国内的好的经验运用到全球市场。采取和国内相一样的直销模式,直接和国外的通讯运营商谈判。但后来通过经验证明,这只是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南美乃至在发达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发达国家市场的扩张需要更大的海外投资规模,需要实现本土化,利用东道国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和创建新的营销网络。第二,缺少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经验以及进入发达国家的学习成本高。 华为的主要国际市场仍然集中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营与管理经验也大多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经营的实践总结。然而就发达国家而言,其市场经济环境、政策外交形式、法律法规实施、技术创新与社会文化环境都极大地区别于发展中国家,是华为需要继续探索与学习的。华为想要在发达国家市场进行发展,就必须跨越这些门槛,熟悉了解并能够适应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及市场机制;了解并运用发达国家的政策,深入了解外交形式;学习当地的法律法规,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运用,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手机出口到海外价格变高,将会减少海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因为消费者变少,手机出口量也会随之变少,不利于手机的出口。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优势分析 深厚的电信通信技术优势截止到2014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已经突破220亿美元,凭借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方案成功得打开了以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为代表的共计14个发达国家的大门。同时在全世界成功建立了9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和技术服务中心。随之逐渐的努力和开拓,使得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华为从1996 年开始国际化的发展,但在1996年- 2000年的时候,其主要销售区域仍然是中国大陆市场。但到2000年华为的国外市场的销售收入第一次超过 1 亿美元 。2002年华为加入了国际电信联盟。2003年华为开始进军阿联酋电信通讯市场,和东道国通讯公司合作,将UMTS网络运用于全国。2004 年华为进军欧洲市场,和西门子设立合资公司,研发TD - SCDMA解决方案,和荷兰电信通信运营商Telfort 合作,达成价值突破2500万美元的网络设备合约。2005年,华为顺利进军英国市场 。为BT2 1世纪网络公司提供多项业务服务;随后与泰国的CA T 达成价值1 .87亿美元的合约 ,为泰国设立覆盖全国的3 G网络。2009 年1 月,华为在北欧和瑞典爱立信联合建设全球第一个运用于商业的LT E网络,同北欧通讯运营商TeliaSonera 达成两项4GLTE 商用合约。到2010 年末,华为的产品服务已经运用于全球160个国家,支撑着全世界20多亿人每天打电话、上网和发短信。仅在2010年,华为在全球的销售收入就达280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二十八个百分点,海外成交额达到亿元,在总成交额中所占比例达到65%。华为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成功占领国际市场,但其国际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源 强大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1995年开始华为就已经意识到到知识产权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机构,并建立了北京研发中心。因为华为是一个研发型的高新技术公司,所以为确保华为的成功,最关键核心在于高新技术与产品研发系统。华为在每年销售额中取出可观的收入进行科技研究开发,而且,高新技术的开发将在研究费用中占10%的份额比例。华为采用全球同步的国际化技术开发体系,产品的研 究和开发聚集了全球有经验的技术型人才 ,这使得华为的产品和服务一开始,在科技上就与国际接轨,增强了华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截止到2011年2月,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为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49040件,并且有17765 件获得专利授权,包括3060 件的海外专利授权。在国内,统计到2010年年底之前,华为申请专利的个数达到3186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 8892件。 华为核心专利数在 LTE / EPC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 。利用拥有较高科研技术及知识水平的国家的高新技术优势、科技商品化优势以及产业化优势,采用多元化发展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技术合作及共同开 发研究项目,成功的取得了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5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所遇问题的策略分析随着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进行,也不断的遇到各种问题,华为手机想要不断地发展,就得对问题详细的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华为的B2C商务平台华为商城已经上线,销售华为终端电子产品。华为面临的挑战巨大,如果想在全球范围内在3G、4G领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不但要加强广告媒体的投入以及宣传力度,以获得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知度以及信誉度,增强华为品牌的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以培养顾客的忠诚度。还必须改变华为一直以来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有创造力有效率和高执行力的团队,从而增加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价值手机供应商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手机的品牌问题,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一个手机品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全面实力的竞争,这当中品牌在其中具有巨大作用。目前的现状是老牌的龙头公司在手机领域具有极大的知名度,比如:三星、苹果等,但华为现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如。这样的现状就要求华为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为品牌注入深厚的内涵,使其能长远的发展下去。华为长久以来一直要求产品的研究开发要体现公司的自身品牌形象以及品位,要实现理念与个性的结合,突破自我,勇于创新。并同时加强广告投放力度。华为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对公司形象广告的投放,公司的形象广告费用占公司整体广告费用的30%,这样有利于消费者对公司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得消费者对华为的产品冠以可信赖、可靠、质量优等赞美,同时也能为公司培养高忠诚度的顾客。所以,华为手机想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手机的品牌价值,缩小与三星、苹果等的差距。从中长期来看,想要达成上述目标,华为公司不但要明确公司的品牌定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广告方面的投放力度,加强宣传强度,逐渐提升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知度及肯定度,形成高忠诚度的顾客群体。 国家的支持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企业,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却最为艰辛,每每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以及形式多样的调查。这就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因此需要一个政治和文化体系,它不但能够保护商业的发展,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能够保驾护航,并且要能够确保商业的独立地位。这才是全球市场经济背后最真实的政商形态,而这也是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道路中,华为的国际化道路也将会更加平坦。 渠道模式要具有针对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继续以直销为主,将华为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运用直销网络的特性提升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及时性,将顾客的建议及要求快速高效的反馈到研发及服务体系,以对客户的承诺来培养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但是北美市场的开发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代理商,同直销商一起实现市场的开拓。落后国家的市场,设立有权威的渠道,同时科学控制分支机构的规模和成本,实现产品市场整体结构上的布局工作。发展中国家市场,华为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项目研究不彻底,销售额有上升空间,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加大营销网络拓展的投入力度,不但科学增加分支机构,而且要设立代理和分销渠道系统,用以加强市场关系的覆盖面,把市场的拓宽到顾客的第一线。 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手机要想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技术的创新,随着智能手机不断展现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盈利空间,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手机品牌都纷纷加大了研发的投入。同样在研发上,华为也是很有魄力, 从1995年起,华为每年都将杏色额的10%用于科技研发。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组织统计, 到2011 年2 月 份为止,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所申请的专利已经累计49040件,其中获17765 件获得专利授权。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子类产品在出口方面一直面临着专利问题的困扰,总是会受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专利调查;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华为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其在全球电信通讯领域的地位以;出口既有优势前提下,不断进行科技研发,研发高档机;参考文献;[1]李伟玲.中国手机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时代;[2]邹艳.中国电信制造业国际化经营启示—对中兴;[3]袁卓君.徐亚楠.刘雪晴.华为国际目标市场选;[4]安是会受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专利调查。处于尴尬的境地。但华为手机自出口以来很少受到专利方面的调查,原因就在于华为其强大技术研发能力。结 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尤其是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同时智能手机也显示出其巨大的盈利空间,导致全球各大知名手机品牌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华为于2009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在全球手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为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其在全球电信通讯领域的地位以及超强的科研能力,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华为与手机领域的巨头三星、苹果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于不足,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华为所占份额还太小,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档手机出口,高档手机完全被三星、苹果等所垄断,但与此同时,国际知名手机品牌也已经加强了对低档手机的研发。华为手机如果想要不断取得发展,就得保证在低档手机出口既有优势前提下,不断进行科技研发,研发高档机型,树立在高端手机领域的地位,从而塑造良好的高知名度的华为品牌。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论文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应、障碍及前景分析 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分析 3.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 中小企业应用国际保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江西省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8. 江西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 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10. 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11. 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 14. 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15. 近年来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6. 宝洁公司CRM的经验及其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17.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促销策略研究 18. 蒙牛乳业集团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9. 中国大陆与香港CEPA中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分析 20. 提升自主品牌轿车竞争力问题研究 21. 几年来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注入变化分析 22. 国际市场促销方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准备中的应 23. 入世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性调整及思考 24. 浅谈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国际化以李宁体育为例 25. 肯德基品牌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26. 论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的品牌打造以海南省旅游品牌打造 27.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 28. 电信业领域中外企业竞争的分析以中国移动与联通时科 29. 东北一些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30. 索尼品牌在中国大陆区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31.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 32. 浅论国际家电营销中的文化冲突及企业对策 33. 海尔品牌国际化塑造分析 34. 基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 35. 浅析连锁便利店的电子商务化 36. 丰城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7. 由海尔浅析全球营销本土化对策 38. 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策略以eNeT硅谷动力网上商城 39.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40. 浅谈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 41.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讨 42.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4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44. 关于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的探讨 45.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6. 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问题探讨 47. 将深圳市保税区建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 48. 浅析格兰仕国际化经营问题 49.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50. 浅析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 51.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SWOT分析 52.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53. SA8000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及应对 54. 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5.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6. 出口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7. 广西口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8. 对外资银行放宽管制后中资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59.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及对策 60. 入世后中美版权纠纷的法律原因分析 61. 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文化障碍及策略选择 62. 论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3. 影响我国EKC的外贸与环境政策分析 64. 论纺织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在突破绿色壁垒中的作用 65. 上海吸引外资银行总部的优势分析 66. 论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江西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7. 论中澳FTA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68. 粤港两地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9. 江西大岭山风力发电实施CDM战略的效益分析 70. 南昌沃尔玛提高顾客满意度经营手法调研分析 71. 企业对外经营如何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72. 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73.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手段分析 74.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支持政策体系及启示 75. 南昌市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条件分析 76. 江西有机农产品出口现状及进一步发展对策 77. 著名鞋类企业塑造国际品牌的路径及启示 78.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79. 软件外包贸易的主要障碍点与竞争力提升 80.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81. 九江市新型国际港口服务发展调研分析 82.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 83.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84. 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名称保护调研分析 85. 浅析国际保理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86. 对加快台州加工贸易发展的思考 87.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的思考 88. 信用证下进口押汇风险管理 89. 浅谈Oe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影响 9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必要性探析 91. 绿色浪潮下的江西省农产品出路问题探析 92.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海关管理改革 93. 从广交会看品牌发展策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94. UCP600与UCP500的区别简析 95. 浅谈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管理 96.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7. 信用证欺诈和欺诈例外原则的权衡研究 98. WTO体制下的透明度原则新探 99.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00. 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101. 跨国汽车企业进入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冲击 102. 论农业补贴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103. 宁夏吸引外资环境优劣势分析与对策 10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10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趋势与对策研究 106.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研究 107. 对外直接投资与TCL集团的竞争力分析 108. 浅析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09. 中式餐饮业国际化发展的定价分析 110.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的思考 111. 南纺国际贸易公司竞争力分析 112.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江西纺织企业的出口经营策略 113. 我国汽车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14. 企业业务外包初析——以IT产业为例 115. 关于入境旅游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6. 论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及完善对策 117. 广东省绿色食品竞争力分析 118. 关于留学教育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9. 福建保险业的竞争力分析 120. 江铃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21.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122. 对国际贸易核心理论的新思考 123. 入世后外资进入对中国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24. 石油行业外贸依存度与我国A股市场的关联分析 125. 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及对策 126. 对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的思考 127.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128.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 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的贸易利益和代价分析 130. 对赣州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一些思考 131. 中外政府网站评估标准比较研究 132. 中国政府网站的顾客满意度评估研究 133. 基于外部效益的电子政务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34. 基于DEA的政府网站相对绩效评价研究 135. 对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 13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37. 电子政务协同环境下的角色网络扩展模型研究 1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探析与应用 139.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探析 140. 电子商务模式下网络教育的发展探析 141. 深圳市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 142.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支付系统应用分析 143. 中部地区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 144.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145. B2C电子商务在小家电行业的应用研究 146. 电子商务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147. 山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148. 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探析 149.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 150. 电子商务环境下家电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151.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整合应用研究 152. 电子商务环境下上海融氏企业CRM应用探析 15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154.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155. 探析B2C物流管理 156. 西部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7. 南昌B2C同城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8. 浅析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 159. 中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策略探讨 160. FDI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161.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162.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163. 电子垃圾引起的欧盟“双绿指令”问题的分析 164. 浅析承接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前景和对策 165. 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结汇风险及应对措施 166. 奇瑞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分析 167.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 16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169.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以婺源茶叶为例 170. 中远集运公司的发展问题探讨 171. 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影响 172.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 173. 联想、宏基国际化经营策略比较 174. 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其对江西省利用外资的影响 175.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 176. 人力资本在江西省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177. 广东出口税的蜕变与应对分析 178. 铁矿石与石油卖方垄断策略之比较 179. 自主品牌轿车国际化经营中的营销模式创新以奇瑞为例 180. 我国财务类软件出口统计问题分析 18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影响 182.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 183. 海尔和长虹的国际化经营道路之比较 184.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石油进出口的影响 185. 中美纺织品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 186. 联想、惠普国际并购策略之比较 187. FDI对厦门市出口贸易的影响 18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189.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0. 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争端的品牌策略分析 191. 我国快餐业与肯德基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192. 浅析老北京火锅特许经营对策 193. 当前中国纺织业出口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194. 江铃轻型商用车寻找国际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型分析 195.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6. 我国企业外贸出口中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197.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98. 优腾电工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199.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202. 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策略及趋势分析 20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江西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204. 透析对手心理变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研究 205. FDI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06. 谈判者的二元人格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0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营销研究 208.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的博弈分析 209.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 210.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激化的预防与解决 211. 民营资本投资电视业的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212. 商务谈判活动中三大模式的比较分析 213. 从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 214. 论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15. 人民币升值对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16.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广东省经济的影响 21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态度 218. 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对策 219.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221. 浅析中日合作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冲突 22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 223. B2B外贸平台在宁波外贸中的应用研究 224. 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模式探析 225.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26. 汽车行业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227.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228. 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创新的应用分析 229. 探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30. 探析西部旅游业网络营销策略发展 231. 浙江纺织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232. 浅谈温州鞋业出口如何应对反倾销 233. 山东蔬菜出口如何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 234.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35. 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 236. 江西茶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 237. 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238. 动物福利对山东省畜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39. 双绿指令下福建家电的生存与发展 240.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241.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242. CEPA背景下粤港金融合作问题探讨 243. 江西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探析 244.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245. 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246. 江西省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发展 247.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248.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49.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对策 250. 摩托罗拉在华投资的人才本土化策略与启示 251.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与策略 252.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53.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研究 254. 从盛大的成功看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255. 探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引导和利用 256. 跨国公司在苏锡常地区的技术溢出问题探析 257. 从某些外企的“明亏实盈”看在华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258.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259. 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260. 浅析江西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61. 关于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商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 262. 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启示思考如何强化在华跨国 263. 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与西部汽车业的发展 2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 265.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 266.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67. 我国民族汽车企业海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68. 欧美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启示 269. 跨国公司R&D对华转移及其影响探析 270. 从宝洁看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7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 272. 论电子商务对四大会计假设的冲击 273. 从文化角度探析犹太人商业成功的原因 274. EDI在上海国际航运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75. 百度和谷歌的盈利模式比较与分析 276. 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77. 博客网络版权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278. 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分析 279. 基于电子邮件的病毒式营销分析 280. 德国安联保险电子商务方案研究 281. 虚拟企业的网络品牌建设 282.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 283. 我国电子客票分销渠道分析 284. 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探析 285. C2C模式下网店的推广策略研究 286. 火灾免责:中粮公司葵花籽饼案的处理及启示 287. 论反倾销法的“均衡调节器” 公共利益制度 288. 浅析预借、倒签提单行为及其风险防范 289.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现象 290. 论国际商事争议的网上仲裁 291.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探析 292. 从苹果汁案谈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应对 293. 浅析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的关系 294. 论FOB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其防范 295.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296. 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97. 浅析行业协会在应对纺织业特别保障措施中的作用 298.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 299. 跨国公司的集群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0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30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问题初探 302. 21世纪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03.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304. 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0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利与弊 306. FDI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307. 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308. 小论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 309. 我国 商业银行 电子银行 业务安全 问题浅析 310. 网上购物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 311. 网络购物的当前发展状况 312. 网络安全 313. 探索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商业运作的途径 314. 浅议企业绩效管理 315.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研究 316. 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分析 317. 基于ASP网上商站的建设 318. 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319. 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20. 关于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调查报告 321.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 322. 对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323. 电子政务网站开发实践报告 324.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325. 电子商务时代安全的保护伞 326.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327. 电信业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 328. 电脑硬件销售网站研究 329. 鞍通公司的互联网采购 3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炒股利与弊 331. 试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其未来变动趋势 332. 浅谈08奥运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333. 从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334. 对特思利有限公司箱包跟单的流程设计与分析 335. 信用证欺诈案例分析及思考 336. 浅论印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337.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应对策略 338. 欧盟CAP的挑战及其前景 339.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分析 340. 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善 341. 温州民营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342. 从凯雷收购徐工案看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 343.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344. 我国积极参与初级形状塑料国际定价问题研究 345.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探讨 346. 绿色壁垒对台州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47. 江西藤艺家具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营销策划书 348. 国际贸易对广东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349.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 350. 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351. 论信用证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352.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353. 江西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4. 贵州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5. 马士基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启示 356.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35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探析 358. 中国彩电行业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契机分析 359. FDI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60. 论电子签名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61. 海尔电子商务的成功及启示 362. 试析我国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3.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 364. 论微软案中的网络经济现象 365. BTOC电子商务模式在房地产中介的应用 366. 浅析华夏网络传媒B2C平台模式 367. 浅析我国在线逆向拍卖采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368. 我国手机短信广告发展初探 369.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370. 企业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探析 371. 论搜索引擎商务模式的发展 372. 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术在国美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374. VPN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探析 37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378. 基于Web架构的试题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379. 论B2B商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380.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81. 论加密技术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82. 在线论文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83. 网络游戏中的财产纠纷问题探析 384. 贵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385. 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析 386. 论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387.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89. 浅谈后配额时代珠江三角洲纺织品贸易发展 390. 探析广东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1.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9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393.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394.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与出口信用保险初探 395. 绿色技术标准壁垒与湖南省茶叶出口 396. 贵州烟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397. 论景德镇瓷器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 398. 湖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 399.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 400. 际贸易中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问题探析

1. 姜含春.我国茶叶商品生产发展方向.茶业通报 ,1984年6期2. 姜含春.茶叶对外贸易策略.茶业通报.1985年3期3. 姜含春.市场经济下茶叶企业运用广告的必要性.中国茶叶,1994年3期4. 姜含春.茶叶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广告促销 .茶业通报,1994年3期5. 姜含春.茶叶广告与市场经济.广告世界,1994年3期6. 姜含春.茶叶企业形象与茶叶产品质量.茶叶通讯 ,1995年1期7. 姜含春.茶叶企业与市场营销学.茶叶通讯 ,1997年4期8. 姜含春.21世纪茶饮料须适应消费者心理需求.茶报,1997年4期9. 姜含春.茶叶产业化问题初探 .中国茶叶加工,1998年2期(安徽省科协、农业厅优秀论文)10. 姜含春.唐风贵茶之成因.农业考古,1998年2期11. 姜含春.从消费心理需求趋势看21世纪茶饮料.农业考古,1998年2期12. 姜含春.茶饮料的宣传与消费心理 .中国食品工业,1998年11期13. 姜含春.市场经济与茶的包装.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全国农业技心(全国茶业高新技术培训班教材), 1998年9月编印14. 姜含春.关于我国茶业持续发展及其实施途径的思考.《西部大开发·科技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下册》15. 姜含春.入世后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南方农科教中心.《WTO规则下中国茶叶农残问题高研班交流论文》,2000年10月16. 姜含春 赵红鹰.饮料需求趋势与无公害茶营销.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全国无公害茶生产技术培训班教材》,2000年12月17. 姜含春 赵红鹰.绿色消费需求与无公害茶营销.《茶叶科学》,2001年1期(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8. 姜含春.树立茶业“绿色营销观 ”.《安徽科技报》,2001年4月10日19.姜含春 姜苏含.实施绿色营销应对入世及欧盟茶叶市场绿色壁垒 .世界农业,2001年11期20.陈宗懋 赵红鹰 姜含春.入世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茶叶科学 ,2002年1期21.姜含春 宛晓春.入世后发展安徽茶业宏观对策的探讨 .中国茶叶加工,03年1期22. 姜含春.入世后扩大我国茶叶出口对策研究报告(4万字).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 2002年3月-8月23. 姜含春.WTO与安徽茶业,《农村党员基层WTO知识读本》.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24.姜含春.茶叶企业如何应对QS认证.中国茶叶加工 ,2004年1期25. 姜含春 姜苏含 赵红鹰.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5期26. 姜含春等. 试用“SWOT”法探讨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及其对策.茶叶科学.2004年3期27.姜含春.安徽茶叶的品牌和市场策略.《安徽食品企业大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28.姜含春,桂燕玲.茶叶会展经济——一个新兴的茶叶经济增长点 .中国茶叶加工,2005年4期29.姜含春.品牌文化与茶业品牌战略.农业考古,2005年4期30.姜含春,李鹏等.我国茶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及其思路.中国茶叶加工,2006年1期31.姜含春.茶人文遗产价值初探. 农业考古, 2006年5期.姜含春,赵荣.信阳茶文化节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考古, 2006年5期33.姜含春,宋毅彬.中国现代茶馆发展初探 .中国茶叶加工,2006年2期34.姜含春.黄山毛峰.国际名茶专刊,2006年总第十二期35.姜含春,武咸春.浅析茶叶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中国茶叶加工,2008年2期36.姜含春,李丽. 茶叶公用品牌下企业间的博弈行为及对策分析.中国茶叶加工,2008年3期37.姜含春,冯娟娟.解析徽州茶商.中国茶叶加工,2008年4期.姜含春,吕建,费捷.安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浅析.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卷5期39.姜含春,朱大伟.安徽茶业产业集群探析.中国茶叶加工,2009年1期.姜含春,王军. 中国茶叶交易采用拍卖方式可行性研究.中国茶叶加工,2009年2期41.姜含春,汪寅.安徽茶叶出口竞争力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茶叶加工,2009年2期42.姜含春,赵红鹰等.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年3期43. 姜含春.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与促销.中国茶叶加工,2009年3期44.姜含春,冯娟娟.茶叶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茶叶加工,2009年3期45.姜含春,赵红鹰.我国茶叶地理标志特性及其品牌战略的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年6期46.姜含春,夏涛,赵红鹰等.中国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茶产业发展论文集,柏高出版社,200947.姜含春,葛伟,刘志超等.绩溪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8卷11期48.姜含春,武咸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可行性探析.中国茶叶加工,2010年1期49.姜含春,葛伟,何伟. 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本科教学模式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2期50.姜含春,刘鑫. 中国B2B企业品牌化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05期上51.姜含春,何映宇.关于茶叶企业实施体验营销的探讨.中国茶叶加工,2010年2期52.姜含春,李丽.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茶叶公用品牌作用分析.中国茶叶加工,2010年4期53.姜含春,葛伟. 中国国民收入与茶叶内销量的实证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是劳动力价格方面没有优势。要想提高竞争力,第一是需要提高茶叶品质,第二是必须降低价格。这两点,都很难。

进出口贸易壁垒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汽车轮胎反倾销胜诉轮胎业将面对反倾销【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06-08-28 】 【打印】【关闭】 中国汽车轮胎反倾销中国首次告捷,第一次拿到零税率。近日我国四家轮胎企业在南非的反倾销应诉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第一次拿到零税率。此次胜诉对中国汽车轮胎企业意义重大。由于中国出口轮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迅速提高,触动了大型跨国集团的利益,加上中国汽车轮胎出口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等多方面因素,已有多个国家对我国轮胎反倾销。出口道路接连被堵死,中国汽车轮胎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了非洲市场,非洲市场潜力大,需求高,是我国轮胎企业下一步出口的重点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应诉成功,为我国企业接下来的反倾销应诉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首先,行业协会出面,代表全行业整体抗辩,这是成功的关键。轮胎行业协会表示,据调查,我国轮胎对南非市场的冲击并不大,南非轮胎企业的利润一直很高,且每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这证明我国企业并没有对其形成损害,南非方面非常重视中国行业协会的这些意见。 其次,南非的实地核查过程比较公平、公正,我国企业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南非方面也都能接受。据介绍,南非当地的汽车产业饱受跨国轮胎巨头的成本垄断,也非常支持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南非轮胎生产商协会只有普利司通、 固特异、邓禄普、大陆四家会员,这四家公司出售的轮胎价格非常高,南非汽车企业普遍无法承受,南非汽车业非常欢迎中国轮胎进入南非,以打破市场被巨头垄断的局面。 再次,企业的积极应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等国先后对中国汽车轮胎提出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均遭遇惨败。最初立案的国家,我国企业完全没有应诉,结果只能完全退出该国市场。但是在近几次轮胎反倾销应诉中,企业态度转变很快,应诉十分积极。这种积极的态度将使得中国轮胎企业对国外的反倾销“大棒”无所畏惧,勇敢争取自己的合理权益。链接:中国轮胎行业出口将面对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中国汽车轮胎国际贸易始于1952年,早期轮胎出口品种主要是以斜交结构为主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农业轮胎等发展至今,已形成斜交、子午两大结构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轿车轮胎、工程工业轮胎、农业轮胎等5大系列1600多个出口品种,出口地也从最初集中在东南亚、中东、非洲逐步扩大到北美、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汽车轮胎出口保持较高增长,中国于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1至9月,中国各类轮胎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 中国汽车轮胎出口目前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出口量增长快。近几年,中国汽车轮胎出口量年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各大企业出口增长明显:2005年上半年,杭州中策橡胶公司出口轮胎万条,同比增长;华南轮胎公司出口万条,同比增长;韩泰轮胎公司出口万条,同比增长;玲珑轮胎公司出口万条,同比增长;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美、欧洲市场销量增加了133%,在中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的销量也迅速增长,增幅超过了200%。 第二,子午胎尤其是全钢子午胎出口增幅大。2001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免征子午胎10%消费税、取消轮胎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重点鼓励其发展。随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全钢子午胎出口已连年呈2位数增长,轮胎出口结构有了较大改变。然而与国际市场轮胎85%的子午化率相比,中国子午胎目前占出口总量的近40%,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中国汽车轮胎的出口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占轮胎出口金额的80%,中国轮胎行业不仅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还具有出口依赖型、加工贸易型等特点。 最后,近年来,中国轮胎出口增长迅速,招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轮胎生产出口企业面临严峻挑战。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等国相继对中国出口的轮胎提起反倾销调查,同时,美国等部分国家开始设置更为严格的轮胎进口技术标准。 二、WTO之后的冲击 中国加入WTO时承诺,进口轮胎以2000年为基准期,每年递增15%;同时,国家还承诺进口轮胎关税在5年内由现行的30%降到10%左右。2003年进口轮胎关税实际为,2004年1月1日中国取消汽车轮胎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对汽车轮胎进口关税税率下调了3个百分点,导致口岸轮胎进口激增。轮胎关税的不断下降,使进口轮胎价格不断降低,有些和国内轮胎的价格已十分接近,对国内轮胎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 规格品种上看,出口轮胎以客货车胎为主,约占2/3,在出口轮胎中1/3为子午胎结构,2/3为斜交胎结构;进口轮胎基本上是子午胎,以中高档轿车子午胎为主,约占2/3。 从产品质量上看,在出口客、货运轮胎中,无论是全钢载重子午胎还是尼龙斜交载重胎,质量都具备竞争力,而小车胎一般适用于中低档乘用车和客货两用车;进口轮胎中的中高档轿车子午胎质量好,高速行驶时有较好的均衡性,但是客、货运轮胎则不太适应国内的使用条件和要求。 从产品价格上看,粗略计算,2003年进口轮胎平均每条美元;出口轮胎平均每条美元,前者是后者的倍,与进口轮胎相比,中国出口轮胎价格明显偏低,不利于轮胎企业长远发展。 三、困难不容小视 目前,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轮胎出口面临着诸如原材料大幅涨价、出口市场无序竞争、国内产能超速增长,过剩问题严重,巨大的出口竞争压力等诸多困难,而中国轮胎出口最大的阻碍恐怕是严格的非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问题。 2007年6月1日,美国决定实施新的轮胎测试标准,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参数比现行标准更加严格,达不到新测试标准的轮胎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已进入美国市场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轮胎也将被召回。欧盟则提出“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如果出口产品达不到欧盟白皮书所规定的清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 此外,反倾销也是中国轮胎出口企业面临的极为严重的问题。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出口轮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迅速提高,触动了大型跨国集团的利益;轮胎出口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出口轮胎存有安全质量问题;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中国大规模的出口已经引起了多个国家的警惕: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南非等国先后对中国轮胎提出反倾销调查,其中埃及认定中国出口轮胎存在倾销行为,于2002年6月起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67%至195%的反倾销关税;秘鲁决定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关税;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从2005年3月10日起征收33%的临时反倾销税。近日,墨西哥、印度也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而澳大利亚也正准备行动。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出口轮胎遭遇国外反倾销因素大增,严重影响到中国轮胎出口的正常发展。 四、突破壁垒需自强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必须树立和落实对外贸易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快轮胎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转向树立品牌、提升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向上来,增强出口产品竞争能力。价格提升应以质量提升为前提,国内轮胎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倡导发展诸如低滚动阻力轮胎、环保型轮胎等,加大生产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高品质轮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必须创立自主品牌,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国内企业今后要树立鲜明的品牌建设意识,学习运用先进的国际营销理念,不仅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且要加大广告宣传投入和市场营销力度,尽快把一批名优产品和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以名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培育有实力的竞争主体。对于中国轮胎企业存在的市场集中度低、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通过联合、改组等形式,培育几个能与世界轮胎巨头抗衡的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可利用技术优势到国外投资和合作建厂,防范国外反倾销风险。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进出口商会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和行业协调作用,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为企业经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国外出现的反倾销调查,及早组织企业应诉,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开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2005年下半年组织企业对南美轮胎市场进行了考察,发现市场潜力巨大,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南美遭遇反倾销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在不断改善传统市场出口增长方式,巩固自身地位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拓新市场也是扩大出口、促使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摘要: 随着近年来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措施, 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极具不平等性,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也屡遭绿色壁垒的侵害。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促进出口贸易,是我国贸易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界定了绿色壁垒的涵义,分析了绿色壁垒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关键词: 绿色壁垒 主要形式 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贸易空前开放,加上一些贸易条约、协定和贸易组织的影响,贸易中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但近几年,金融危机使得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关税壁垒起不到较好作用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生产与经济发展, 绿色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中一种新兴的、隐蔽的、灵活多变的贸易措施。一、绿色壁垒的涵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曾将“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 和“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列为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般例外规定。这就意味着有关国家可以以此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于是集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于一体的绿色壁垒应运而生, 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护本国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有利武器。绿色壁垒的涵义在理论界有多种界定, 但归根结底绿色壁垒具体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这里的环境保护标准可以是相关的条例法规, 也可以是较高的技术限制,或者是繁琐的海关检验、审批程序等。二、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绿色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且极富变化性,有关国家可根据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或是国际经济面临的突发性事件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贸易。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1.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环境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产品的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的做法。比如美国就对石油销售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 使进口石油比国内同类产品每桶多缴纳几美分的附加税。这种做法对保护国内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它使生产商在控制成本的驱使下尽可能地少用进口产品。2.绿色包装和标签规定。一些国家对在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进行规定,包括包装材质、包装方式、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另外还有绿色标签条例。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规定才能进口,但这些规定无疑会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削弱其竞争力。美国从1999年开始禁止中国将未经处理的木质包装输往美国, 他们认为未经薰蒸处理的木质包装会将天牛带到美国危害森林。许多国家对包装上的文字说明也有要求, 如法国要求进口商品包装的说明文字必须是法文。所谓的绿色标签规定是进口商品的“绿色通行证”,它是一种印刷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或标志,是由进口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按严格环境标准审批并颁发给制造商的,如果进口商品上无此标志则不予进口,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印度的“生态标志制度”等。[论文网]3.绿色技术标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研发生产方面投入较大, 科技水平较高,所以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极其苛刻的技术标准,进口商品的生产过程没有达到该标准就会被限制进口或是禁止进口,而这些技术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难达到,或者会增加其生产成本, 这就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带来一定的困难。早在1990年美国就利用绿色技术标准与墨西哥产生过贸易纠纷:当年10月,美国政府借口墨西哥在捕捞金枪鱼的过程中没有实行保护海豚的作业规范, 下令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事实上,美国这种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且有些霸道,如果美国的这种做法能成立的话,那么任何国家就都能随便找一个理由、立一个法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口,国际贸易秩序也就乱了套。所以绿色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幌子。4.绿色卫生检验制度。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全球性疾病的蔓延和贸易战的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进口商品的卫生检验, 一些国家借口卫生检验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这些国家要求进行检验的商品越来越多,检验标准也越来越严,不仅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检验成本,而且限制了一些国家的商品进入。比如早期对于农副产品主要是检验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现在则要求检验放射性污染、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且残留物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对花生及其制品进行黄曲霉素检验, 对化妆品进行铅、砷等元素检验,对玩具、陶瓷制品进行铅、汞含量检验,对肉类进行荷尔蒙技术检验,等等。这几年国际上又发现鸡肉中残留二恶英,再加上疯牛病、禽流感、H1N1病毒的全球性蔓延,因而各国都加强了对进口肉类的检验,甚至禁止进口病源国的肉类。5.环境成本和绿色补贴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口保护资源和环境, 认为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即环境成本内在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 因为一些中小企业自身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 于是形成高环境标准产品生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而一旦发展中国家政府给予这些生产绿色产品的中小企业环境补贴或优惠贷款的话, 发达国家则会以此为名对其征收反补贴税。而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通过跨国公司将一些高污染产品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使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环境成本提高, 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从以上几点看来, 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幌子,实施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它还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人为引导消费者对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或生产消费过程不“绿色”的进口产品产生抵触心理,设置进口障碍。尽管绿色壁垒与贸易自由化相冲突,但是其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应从实际出发, 一方面对以环保为借口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绿色壁垒要坚决反对、努力消除,另一方面要实行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具体应对措施如下:1.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秉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我国关于环保的国内法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 还应该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甚至消费过程进行监控, 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另外要坚决贯彻“污染补偿支付”和“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谁污染谁买单,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严格遵守公约,并使国内立法与相关公约互相呼应。2.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作为WTO成员国, 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或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这就要求我国能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我国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 我国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服务, 改变我国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3.建立环境标志制度,构筑绿色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已成为商品“走出去”的通行证,我国也应切实考察建立环境标志制度的可行性, 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 使国内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能得到相关认证, 而对进口商品实施该制度既可以进一步保证进口商品的品质,又可以为我国增加相关收入。同时,我国还要用相关法律来保障该制度的实施,以确立其权威性、可靠性,构筑绿色保障体系,保护国内绿色产业。4.开发绿色产品,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危害小或无危害,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产品。我国企业必须实施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对绿色产品进行专业化研究,使之真正有利于生态环境,注意节约资源,同时考虑回收利用,并要结合国情和消费者承受能力来确定绿色产品的“绿度”,不可盲目追求绿色而使商品成本过高失去市场。总之,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集中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必然会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面对不利局面,我国要积极利用WTO机制中的特殊待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 合理设置自己的绿色保护屏障,以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参考文献:〔1〕叶汝求。环境与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诸江。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之应对〔J〕。商场现代化,2008,27.〔3〕马秀贞。WTO框架下的绿色壁垒及其应对新探〔J〕。东方论坛,2003,6.〔4〕姜红。绿色壁垒问题的理性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4,6.〔5〕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4,1.〔6〕顾昭明。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04,10.[求一篇关于如何应对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包装壁垒的论文①

上知网下一些,再找一些政策性的、新闻性的材料看看,150529235 我传给你一结下载好的文章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