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有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03:18:34

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有参考文献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月下旬, 我委在常委会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 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经贸委、高区、经区管委会和荣成市政府工作情况 的汇报,与市发改委、建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科技局、地矿处等部门以及 水务集团、供电公司、不同类型工业企业负责同志、山大、哈工大两所分校相关 方面的教授进行了座谈。同时,汇总了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提供 的本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情况。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 如下: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初见成效 总的认为,近几年,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和 现场会议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三个关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 型社会,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资源节约意识有所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辟专栏、报道先进典型等形式,大力宣传 有关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在政府 广场举行了全国节能宣传周及“节能威海”、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百米长卷 签字活动,发放了《工业节能 48 法》、《楼宇节能 24 招》、《家庭节能 36 计》 等宣传材料 2 万余份,创办了“节能威海”刊物,在《威海日报》开辟了“建设 节约型社会” 专栏, 新闻单位对 “循环经济在威海” 及典型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 通过学习宣传,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增强了循环经济理念和节约 资源意识,形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活动,各 行业特别是企业积极节能、 降耗、 增效, 千家万户节水节电见诸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日渐清晰。市及多数市区都成立了 由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在市经贸委设立了能源监察 监测站和威海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协会。 荣成市在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中大 力开展 “绿色企业” 创建活动, 对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编制了循环经济专项规划, 制定了企业清洁生产、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 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确保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 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的“四化”目标。乳山市在全面开展循环经济战略规 划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基本途径 和重点领域,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考核力度,将循环经济项目列入招商项目库, 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估, 严把项目审批关, 仅今年以来, 就审查否定了 10 多个污染项目。文登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环翠区坚持把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管理 体系,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利用典型引路等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建设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不断深入。高区管委制定了“高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经区 管委从招商引资的源头上落实节约意识,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各级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逐渐明晰。 三是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成效凸现。 各级、 各部门、 各单位, 紧 密结合工作实际,抓住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合理开发这三个关键环节, 积极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五节”活动,在资源减量利用上取得 了一定成效:市区日供水量由 2000 年初的 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 万 立方米。上半年,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 万吨标准煤;每万元 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经贸委重点考核的 13 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有 10 项; 重点调度的 38 家企业工业重复利用水 量 亿吨,同比提高 。各项能耗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资源的 综合利用上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目前,我市有 14 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资源综合 利用企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累计达 48 户;全市确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 核企业有 28 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蓝星玻璃进行 科技攻关,寻找到了可以替代重油的燃料油,年可节约资金 7000 多万元;改造 木箱包装方式,年可节约木材 1800 立方米。好当家集团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工 业园。山东铃兰味精有限公司利用生产味精的废水、副料生产的无公害有机复合 肥和优质家禽饲料,利用煤灰、炉渣生产高强度粉煤灰炉渣砖,年可实现利润 500 万元。乳山大冶金矿实施节水方案后,每天节约用水 454 方,新上的尾矿提 取绢云母项目,年可新增经济效益 8000 万元,利用尾矿粉生产建筑材料,年实 现销售收入 3200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从领导层、企业层还是从社会层面看, 都存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领导层看,位置摆的不重,用循环经济 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力度不大,有些薄弱环节解决得不够好。从 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增效的有效手段,不舍得在 这方面加大投入,甚至能源监测部门的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不积极予以配合; 有的企业未按要求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节能降耗工作制度不完 善,责任不明确。从社会层面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资源、浪费资 源的现象到处可见。 (二)规划亟待制定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有的地方、单位和行业、企业 正在着手制定规划,有的仅有某一方面的专项规划,不尽完善,有的没有规 划。目前,我市尚缺乏完整的、前瞻性高的、长远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规划。 (三)保障体系需健全强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还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 小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规章不到位,政策 引导、奖惩措施等长效机制远未形成;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技术瓶颈比较 突出,不少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发 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 关部门要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循环经济 相关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认识, 尤其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主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重大意义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工作和实施科学决 策,彻底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重眼前、 轻长远”的“四重四轻”倾向,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构建节约型、生态 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模式和消费方式上来,带头做好机关节能降 耗工作;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 污染的最小化,增长方式的最优化。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纳入党校、大专院 效、中小学生、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内容,大力开展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 镇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 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其次,切实搞好规划,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规划是城市第一资源,是一 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规划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规划的失误、浪费是最大的失 误和浪费。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各级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编 制各项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建议 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发展目 标、思路、重点和措施。要加快“五节”(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以 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市区、 各行业、 企业都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要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合理调 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和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 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集中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 态工业园区,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构建科学合 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第三,强化体系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 管理考核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各级要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 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引导各行业、企业 设立相应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要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办法, 使其准确地反映资源代价和环境污染程度, 将资源生产率、 消耗降低率、 回收率、 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纳入领导干部任期 目标考核中。 要强化市能源监察监测站的职能, 进一步充实人员, 完善监测设备, 为领导决策和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二是尽快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要努力突破 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建立以科研机构、大学为主体的研发、以企 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等体系,重点组织开发 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 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 绿色再制造技术等。 要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 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要明确本行业先进 企业的赶超目标,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三是不断完善政策规章体系。当前,一方 面要把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出相 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取消一切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相关规定。财政部门要参 照省里的做法,尽快建立资源节约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 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的产业 化示范项目政府要从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策划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 用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要总结推广乳山市的经验,鼓励招商引资项 目向园区集中。要深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 产促进法》等法律,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当前,特别 要大力推广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工作; 尽快出台节约用地控制指标落实的具 体评价考核办法,确保集约用地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推 广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完善“五节“等规 章,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努力在新起 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跨越。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 弱、以及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主动作出的战略部署。国际经验表 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 点应当是,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形成可持续的 消费模式。为此,该用价格杠杆的要用足、用好,该用制度的要建立健全,该用 技术的要不断创新,促进增长方式和结构转型,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中央接连出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系列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 宝等中央领导频频发表讲 话,从战略高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建设节 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在生产而不在消费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 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 但是应当怎样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从认识上搞清楚一些问题,所制定的政 策才会有较强针对性。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 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从消费方面 节约资源, 则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 对于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方面, 哪个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呢? 我认为是生产而不应是消费,因为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 果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从另一个方面看,无疑于是在提倡 “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抵触的,不会得到广大人 民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国外看,日本是发达 国家中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斥 日本每千人的轿车拥有率超过 600 台。所以,不能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不 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对立起来。 当然还是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的 习惯,但这属于道德和教化的范畴,与采用税收、信贷、价格、法规等手段,强 制限制居民消费的水平和领域是不同的。 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等经济手段 限制对大型住宅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呢?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加大对消 耗资源多的消费品的税收,当然能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是,如果市场价格 已经可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 格对比中作出理性选择,例如最近由于汽油涨价,有关调查已表明,许多消费者 认为如果每升价格超过 4?5 元钱就会放弃买车的打算,或者是选择小排量车型。 所以只要市场价格机制是有效的,政府就没有必要通过干预价格形成来影响消 费。 中国目前在生产中的浪费随处可见,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中的设备技术落 后以及企业规模过小,致使中国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等许多生产 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 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 个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物质基础问题,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 批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以及加速折旧的办 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还要严格限制企业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 规模水平,大力提倡规模经济。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者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将经济活 动强度控制在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 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使 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使废物得到无害化的最 终处理。节约本身就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可以减少生产和消费 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资源节约就不能减少废物排放,也就谈不上环境友好。另一方面,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良的环境既是发展的目标,又是 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 耕地、 淡水、能源、铁矿、森林等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或 1/2。随着 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超过 1000 美元后的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约束和 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生产 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关预测表明,到 2030 年我国人口约为 15 亿,需要生产(包 括进口)7 亿吨粮食以满足需求;如果人均能源消费 吨标准煤,总量将达 38 亿吨标准煤左右,成为届时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国。如果我们继续走大量生 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道路,不仅资源供应难以保证,环境容量也 无法承受。 我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 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 点工作。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应将重点放在结 构调整上;因为结构调整及城市化模式转变带来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走集约 化的城市化道路。 重点发展“紧凑型、 组团式”的城市群, 发展绿色建筑和节地、 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提高其运转效率, 让人民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2. 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是统一 认识、协调步伐的重要保证。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正 确的政策激励和法规约束、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用的技术支撑以及必 要的资金支持,这些都需要通过发展规划来落实,通过全面改革与配套措施来推 进。3. 完善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并完善经济激励与行 政强制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行业、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或效 率标准体系。当前,应优先制定或完善资源定价机制,资源环境绩效标准和标识 制度,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行业及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度和绿色采购制度。 4. 加强宣传教育, 形成政府、 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的伙伴关系,也是世界各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各 国首先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治 理结构;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各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共同为提高资源使用 效率和保护环境而努力。 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 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 年 2.陈欣 《节约型社会中消费伦理观探析》上海综合经济, 2004

形势与政策论文文献参考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贯性、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和施教育人的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胡 *** 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 ***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敏.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5:130.

[3]周学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J].科学大众.2008,02:158.

[4]杜雪梅.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再谈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8,02:41.

[5]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0,04

[6]熊坤新,王文东.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8-2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2022形势与政策参考文献如下: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建设的慕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于2016春夏在智慧树网首次开课,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为王海军、钟国兴、燕继荣、冯玉军、刘长军、周良书、洪向华。

据2022年8月智慧树网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15学期,累计学校811所。形势与政策课程共八章,包括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践行“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抗疫中的中国贡献等内容。

政策与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2022年形势与政策的参考文献有: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贯性、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和施教育人的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胡 *** 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 ***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敏.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5:130.

[3]周学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J].科学大众.2008,02:158.

[4]杜雪梅.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再谈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8,02:41.

[5]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0,04

[6]熊坤新,王文东.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8-2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论文形势与政策参考文献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月下旬, 我委在常委会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对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情 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经贸委、高区、经区管委会和荣成市政府工作情况 的汇报,与市发改委、建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科技局、地矿处等部门以及 水务集团、供电公司、不同类型工业企业负责同志、山大、哈工大两所分校相关 方面的教授进行了座谈。同时,汇总了文登市、乳山市、环翠区人大常委会提供 的本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情况。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 如下: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初见成效 总的认为,近几年,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和 现场会议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三个关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 型社会,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资源节约意识有所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辟专栏、报道先进典型等形式,大力宣传 有关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在政府 广场举行了全国节能宣传周及“节能威海”、全民动员建设节约型社会百米长卷 签字活动,发放了《工业节能 48 法》、《楼宇节能 24 招》、《家庭节能 36 计》 等宣传材料 2 万余份,创办了“节能威海”刊物,在《威海日报》开辟了“建设 节约型社会” 专栏, 新闻单位对 “循环经济在威海” 及典型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 通过学习宣传,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增强了循环经济理念和节约 资源意识,形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活动,各 行业特别是企业积极节能、 降耗、 增效, 千家万户节水节电见诸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日渐清晰。市及多数市区都成立了 由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在市经贸委设立了能源监察 监测站和威海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协会。 荣成市在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中大 力开展 “绿色企业” 创建活动, 对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编制了循环经济专项规划, 制定了企业清洁生产、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 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确保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 产清洁化、区域工业生态化的“四化”目标。乳山市在全面开展循环经济战略规 划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基本途径 和重点领域,加大了对循环经济的考核力度,将循环经济项目列入招商项目库, 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估, 严把项目审批关, 仅今年以来, 就审查否定了 10 多个污染项目。文登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环翠区坚持把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管理 体系,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利用典型引路等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建设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不断深入。高区管委制定了“高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经区 管委从招商引资的源头上落实节约意识,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各级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逐渐明晰。 三是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成效凸现。 各级、 各部门、 各单位, 紧 密结合工作实际,抓住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合理开发这三个关键环节, 积极开展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五节”活动,在资源减量利用上取得 了一定成效:市区日供水量由 2000 年初的 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 万 立方米。上半年,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 万吨标准煤;每万元 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经贸委重点考核的 13 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有 10 项; 重点调度的 38 家企业工业重复利用水 量 亿吨,同比提高 。各项能耗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资源的 综合利用上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目前,我市有 14 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资源综合 利用企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累计达 48 户;全市确定并实施清洁生产审 核企业有 28 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蓝星玻璃进行 科技攻关,寻找到了可以替代重油的燃料油,年可节约资金 7000 多万元;改造 木箱包装方式,年可节约木材 1800 立方米。好当家集团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工 业园。山东铃兰味精有限公司利用生产味精的废水、副料生产的无公害有机复合 肥和优质家禽饲料,利用煤灰、炉渣生产高强度粉煤灰炉渣砖,年可实现利润 500 万元。乳山大冶金矿实施节水方案后,每天节约用水 454 方,新上的尾矿提 取绢云母项目,年可新增经济效益 8000 万元,利用尾矿粉生产建筑材料,年实 现销售收入 3200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从领导层、企业层还是从社会层面看, 都存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领导层看,位置摆的不重,用循环经济 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力度不大,有些薄弱环节解决得不够好。从 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增效的有效手段,不舍得在 这方面加大投入,甚至能源监测部门的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不积极予以配合; 有的企业未按要求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节能降耗工作制度不完 善,责任不明确。从社会层面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资源、浪费资 源的现象到处可见。 (二)规划亟待制定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有的地方、单位和行业、企业 正在着手制定规划,有的仅有某一方面的专项规划,不尽完善,有的没有规 划。目前,我市尚缺乏完整的、前瞻性高的、长远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规划。 (三)保障体系需健全强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还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 小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规章不到位,政策 引导、奖惩措施等长效机制远未形成;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技术瓶颈比较 突出,不少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浓厚氛围。发 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 关部门要继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循环经济 相关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认识, 尤其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主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重大意义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工作和实施科学决 策,彻底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重眼前、 轻长远”的“四重四轻”倾向,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构建节约型、生态 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模式和消费方式上来,带头做好机关节能降 耗工作;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 污染的最小化,增长方式的最优化。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纳入党校、大专院 效、中小学生、职业教育培训的授课内容,大力开展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 镇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 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其次,切实搞好规划,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规划是城市第一资源,是一 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规划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规划的失误、浪费是最大的失 误和浪费。只有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各级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编 制各项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建议 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明确发展目 标、思路、重点和措施。要加快“五节”(节水、节能、节电、节地、节材)以 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市区、 各行业、 企业都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要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合理调 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和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 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集中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 态工业园区,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努力构建科学合 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第三,强化体系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 管理考核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各级要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 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引导各行业、企业 设立相应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要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办法, 使其准确地反映资源代价和环境污染程度, 将资源生产率、 消耗降低率、 回收率、 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纳入领导干部任期 目标考核中。 要强化市能源监察监测站的职能, 进一步充实人员, 完善监测设备, 为领导决策和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二是尽快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要努力突破 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建立以科研机构、大学为主体的研发、以企 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等体系,重点组织开发 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 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 绿色再制造技术等。 要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 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要明确本行业先进 企业的赶超目标,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三是不断完善政策规章体系。当前,一方 面要把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制定出相 应的扶持政策措施,取消一切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相关规定。财政部门要参 照省里的做法,尽快建立资源节约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 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的产业 化示范项目政府要从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策划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 用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要总结推广乳山市的经验,鼓励招商引资项 目向园区集中。要深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 产促进法》等法律,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当前,特别 要大力推广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工作; 尽快出台节约用地控制指标落实的具 体评价考核办法,确保集约用地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推 广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完善“五节“等规 章,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努力在新起 点上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跨越。

2022形势与政策参考文献如下: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建设的慕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于2016春夏在智慧树网首次开课,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为王海军、钟国兴、燕继荣、冯玉军、刘长军、周良书、洪向华。

据2022年8月智慧树网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15学期,累计学校811所。形势与政策课程共八章,包括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践行“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抗疫中的中国贡献等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贯性、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和施教育人的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胡 *** 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 ***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敏.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5:130.

[3]周学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J].科学大众.2008,02:158.

[4]杜雪梅.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再谈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8,02:41.

[5]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0,04

[6]熊坤新,王文东.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8-2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形势与政策论文的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是一种按照自身运动规律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政策则是党和国家在对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研究》

摘 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气象。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世界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三重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最后,“中国梦”又是世界梦,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等。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梦”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和实践性。“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它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社会特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实践力量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中国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理清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2.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目的性,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也要注重发挥榜样、环境、 文化 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关注、心理认同和主动践行,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3.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势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推动“中国梦”的教育发展。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否定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是尊重他们个体发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人梦、青春梦、就业梦、成才梦,即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引导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然后,通过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投身到“中国梦”的教育中来。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应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梦”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第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领悟和传播“中国梦”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接受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现途径,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示范者和引路人。第二,要把“中国梦”的思想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配合使用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等 教学 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

2.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

“中国梦”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应融入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学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自觉将自己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等活动形式。要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党团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日常“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同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中国梦”成为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需建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资金机制。物质支持是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然后,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奖惩 措施 。最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实时监督“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将“中国梦”融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 热点 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关键,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必然选择,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2]__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3]张百顺,李 亮.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4,(8):16-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

问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中国周边形势论文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3、《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5、《09中国周边形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6、《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答:①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⑤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答:到图书馆找找,按索引,关键字都行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贯性、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和施教育人的指向性相统一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胡 *** 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 ***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 ***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肖春雷.新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敏.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5:130.

[3]周学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J].科学大众.2008,02:158.

[4]杜雪梅.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再谈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8,02:41.

[5]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00,04

[6]熊坤新,王文东.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8-24.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