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课外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8:59:32

课外学术论文

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的论文没有要求固定的发表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发表的内容方向择优选择。论文发表的方法是:选定想要发表的论文期刊,找到该期刊的投稿方式并投稿,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在审稿通过以后即可将论文发表在期刊上。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作品,根据学科专业分布共分为六个组,其中属于自然科学类的有机械与控制组、信息技术组、数理组、生命科学组、能源化工组,以上各组的作品展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怎样才能把参赛作品的研究成果很好地用学术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是初次参赛者必须锻炼的基本功。因此,写好学术论文是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3畅1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3畅1畅1基本概念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即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学术论文的定义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种类很多,按学科分大致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小学课外学术科技论文

一、当前小学科学论文,大家最关注什么1.从关注的内容看,分为六大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其中:课堂教学22篇(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2、环境创设 2 、课型研究1 );课外活动2篇(自编1、教材延伸1);学生学习与评价 8 (后进生1、学习方法1、价值观1、证据意识2、观察能力1、质疑能力1、前概念1、评价1);教师专业发展2篇(兼职教师学习1、学习途径1);课程资源1;教材3(德育渗透、概念、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研究最为集中,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学意外各2、记录、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现象、纪律、教师指导各1;教学环节或全过程2)。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来说最为熟悉也最能写出文章来。对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是焦点,在题目中出现“有效“两个字的就有7篇,占。 2.从论文的形式看,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证研究型、经验总结型三大类。(1)理论探讨型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某一现象或教学概念进行理性探讨,可以包括什么是该教学现象(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教学现象(概念)?这一教学现象(概念)的类型、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教师来说,按照为什么研究?它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我们该怎么做?的思路撰写教学论文,尤其应深入思考前两个问题。40篇文章中,一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属于该类型。(2)实证研究型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或实验基础上写就的研究报告,具体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和实验报告三类。教学调查报告如:《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蜡烛燃烧的条件—— 关注小学生对“燃烧概念”的相异构想》;《谈学生养蚕上簇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教学诊断如:《基于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课型探讨》;《小学生实验数据作假现象探因及教学策略》等;这40篇文章严格地说,没有实验报告。(3)经验总结型可分为:经验总结型的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某些教学行为有成功感,以大量的例证说明事理。例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科学课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从各种教学实践中观察或体验到困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刍议小学科学课的有效记录》;教学随笔的文章一般比较短小、观点鲜明、内容单一,往往根据某一具体事情引发出来的议论。(做个“无事生非”的老师);个案分析是指选择某一典型教学对象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其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教学对策。如:《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也谈农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当前,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的基本情况来看,涉及的研究主题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化研究成为亮点。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研究的兴趣仍显薄弱。论文的类型比较丰富,然而占主体的仍是经验总结类文章。 二、优秀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1.论文的选题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源于教学实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课外活动,做到人无我有。《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德育渗透,人无我有;《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关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学生评价,做到人新我实;2.论文的主要论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少有“正确的废话”。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一文,如果能从个例的研究提升为一类,则能增加文章的分量,因为概括的水平越高,推广就越有价值。3、论文的例证新颖,引证有说服力,论证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学对策能指导实践大多数优秀的论文具备这一点,特别是《基于后测的评课范式》值得大家一读。三、论文撰写的问题与建议:(一)选题与标题1.问题:(1)选题过大过宽,例如《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农村科学教育之我见》;(2)选题追风,如《把握总舵 和谐构建科学课堂》。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可见选题是至关重要的。2.建议:角度要小而新,小题大做。很多老师为选题犯愁,建议从以下几个视角试试:从行动中选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经历;对教学改进的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学;最烦恼的问题:农村小学科学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调控;最感兴趣的问题,获得成功的方法,你警觉的现象,震动你的新理念;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例如材料设计、情境创设、评价研究从其他学科的研究选题中嫁接。翻阅年度获奖论文的标题,各门学科的论文,凡是能获奖的,都有某一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研究,如果这个领域其他学科研究成熟,而本学科还刚刚开始乃至空白,不凡就此研究展开。要定期查阅教学刊物,获得理论和实践的补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选没有自己的实践而东拼西凑的话题;不选自己不认同又不知所云的话题、不选题太平常而一说就完的题;不选自己似懂非懂的题、不选理论性太强的题。3.标题:第一,在内容上,标题应准确反映研究的主题与范围,《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对新课程实施中兼职科学教师培训的一些思考》,这样的主标题显得很蹩脚。第二、在语言上,标题应注意准确、简洁、完整。《“与思维同行”:小学科学有效探究的原点追寻——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秀”的反思与纠正》这样的副标题有点画蛇添足;第三、在表达形式上,标题应注意新颖性、生动性。但不要弄巧成拙。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这样的主标题就显得生动而准确。(二)行文1.问题表征:(1)概念界定不清,与标题不符 (2)分类标准不统一,面面俱到(3)引用不严谨,实践性不够(4)提出问题不做归因分析,建议没有针对性(5)有文学化倾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撰写论文是予以矫正。写论文与一般文学文章不同,学术的严谨,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需要实证精神,不要简单用枚举思维,仅罗列教学现象而无分析和归因,文章就会显得随意、主观臆断。不要简单地引用某某人的话,要有参考文献,这样会使文章看上去有深度。建议养成“五常”习惯:常阅读、常收集资料、常反思、常整理与分析资料、常修改。

教育面对科技发展所须作出的改变。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自发的,没有教育就没有科技进步。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应对科技发展的我国基础教育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的影响如此深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各国 *** 都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各国学术界纷纷也开展了科技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与探讨。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面对着科技取向不强的现实,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增强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这既适应了科技发展的需要,又能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技取向;措施

在21世纪科技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人们对科技也就寄予了更大的希望。“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我国在教育领域应对科技发展所提出的一大战略。其中必须十分重视基础教育面对科技发展所须作出的改变。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自发的,没有教育就没有科技进步。而基础教育则担负著提高全民族素养,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的任务,基础教育搞不好,就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和劳动者。

加强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然而,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着科技素养不高的现实状况。

一、青年学生科技素养的现实

在基础教育中要加强科技取向是因为我国青少年具有科技意识簿弱,科学精神淡漠的现实,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科技时事知之甚少。青少年对近些年来的国内外科技事件了解很少。

***二***科技教育薄弱。很多青少年没有读过一部科技普及作品,有大多数的青少年没有看过科技展览,没有参加课外科技小组活动。

***三***对科技常识一知半解。有些青少年甚至对一些科技常识存在误解。

***四***科技意识淡薄。很多青少年不重视自身的科技素养,没有增强自身科技能力的意识,急需教师加以引领。[1]

所有这些令人堪忧的状况同我们的“科教兴国”的口号和所描绘的壮丽蓝图显得极不相称,也极大地暴露出了我国基础教育科技取向意识的缺乏,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加强科技取向。

二、具体应对措施

基础教育科技取向的加强关键在于学校。学校必须认识到重视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的重要性,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将加强基础教育科技取向这一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四个核心要素。

***一***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根据唯物主义理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青年学生只有先具备了一定的科技意识才能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同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大门的向导,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内学,课外也进行研究。要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首先就要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强大功能。过去,正是由于我国对科学技术的功能没有很好地估量,使得很多学生在意识里就轻视科技,更不用说对科技感兴趣,这就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因而基础教育就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学校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科学实验,完善实验装置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来感受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既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科技意识的启蒙,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态度亲切,耐心细致,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切不可随意批评学生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而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注意观察自然、社会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自观察看到科技带来的发展,从而可以更加坚定热爱科学技术的信念。

***二***注重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

当今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即以现代科技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2]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科技知识水平。而同时当今又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知识迅速增殖,基础教育并不能使学生获得一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将来必定会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以解决新问题。顺应这一时代特征,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该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迁移即把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能够迁移到新的、变化的情境中,掌握新知识,作出合理的新行为,也就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

***三***重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之前提到过的科技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就要从权威教育向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发展。主观能动地探索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是科学精神和生命意义的体现。权威式的教育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全盘地接受而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将来对外部环境冷静而深入的认识。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络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及使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进行沟通交流来自主解决问题[3]等形式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扩大其知识面,增加其知识量。

***四***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础教育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科学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精神,以全面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因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科学家创新思想的闪烁,创新是科技进步之本。所以,基础教育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中国的科技事业将来得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当前的中国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升学,这使得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将精力都放在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背诵记忆上,这极不利于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就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这才能适应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需要。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将会大大加强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改变我国目前青少年的科技素养现实,使得“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得以实施,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后继有人,进而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在21世纪得以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高桂林,谢晓芬.基础教育改革应加强科技取向[D].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

[2]徐琼霞.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科技取向[D].基础教育研究,2003.

[3]李雪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方法[EB/OL].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论文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什么作品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是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它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简称"大挑"(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对应)。该比赛创办于1986年,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省级人民政府主办,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该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

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大挑发起高校可报六件作品,其中三件为高校直推作品,另外三件要与省赛组织方协商推荐。

而小挑只能推荐三件作品进国赛,大挑有学历限制而小挑没有,大挑分为专本科组、硕士组、博士组分开评审,大挑国赛最多可以报八人,而小挑最多可以报十人。另外还设有挑战杯系列专项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的作品与房地产方面有关的作品,与疫情有关的作品,医疗方面的作品等,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一类的作品。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论文

暨南大学统计学专业 一、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是“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办学的“211”重点建设大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1981年,当时系名为计划统计系,设计划统计一个专业。1988年按国家专业目录标准化的要求将计划统计专业改为统计学专业,同时将系名改为统计学系。1994年增设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改称经济信息管理系。 本系从1981年起,招收计划统计专业本科生,1988年改招统计学专业本科生,1994年增招经济信息管理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该专业转到数学系)。1985年起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年获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与权,是广东省唯一的统计学硕士点。1991年获准向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招收统计学兼读制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面向境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招生。2003年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面向境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招收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研究生。本系还积极为社会培养各层次的在职统计人才。 本系已经建立了一个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基地。 本系有完整的机构设置,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合理的大统计学科体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无论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还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经济信息管理系均有新的突破和进步! 二、组织机构 在学校“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方针的指导下,为更好的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统计学系建立了完整的组织结构,下设:系办公室,统计、数量经济两个教研室,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所。既进行教学科研,又与社会密切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师资队伍 本系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本系教职员工共有21人,其中教师17人,教学管理人员4人。教师队伍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8人。 著名的统计学家暴奉贤教授(已故)是本系的创始人。谢启南教授在我国统计学届享有较高的声誉。以韩兆洲教授、刘建平教授、伍超标教授、陈光潮教授、夏应存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我国统计学界崭露头角。本系教师教学成绩突出,获各类优秀教师奖多项,如获南粤优秀教师奖1人,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奖1人,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师奖1人,校级优秀教师奖多名。 四、学科建设 本系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努力建设大统计学科体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全系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两个博士点,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硕士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博士点 专业: 1、统计学 研究方向: (1)统计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 (2)社会经济调查和分析 (3)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4)保险精算与金融工程 2、数量经济学 研究方向: (1)数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2)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实践 (3)数理金融与风险管理 (二)硕士点 专业: 1、统计学 研究方向: (1)经济预测与决策 (2)国民经济核算 (3)统计信息管理 (4)质量工程与管理 (5)社会调查与分析 2、数量经济学 研究方向: (1)经济计量理论与实践 (2)保险精算与金融工程 (3)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研究方向 (1)随机分析及其运用 (2)数理金融与精算学 (3)统计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4)生存分析与生物统计 硕士导师:韩兆洲教授、刘建平教授、伍超标教授、陈光潮教授、夏应存教授、郑少智副教授、王斌会副教授、吴云凤副教授、郭海华副教授等。 五、教学科研成果 本系本着以产促研,以研促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广州市政府科研项目十多项;承担完成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二十多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其研究成果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宏观决策以及企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得到实际部门认可。本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努力实践学院建设研究型学院的战略,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密切关注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新动态,仅近5年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Statistical Sinica,统计研究、应用概率统计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SCI收录的近十篇。在国内其他核心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重要刊物转载。全系教师先后共获省部级和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在作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我系十分重视教材建设。1981年以来,我系教师公开出版的教材30余部(其中全国统编统计教材和国家规划统计教材多部,省高校统编统计教材8部),专著15部,译著4部,内部出版教材20余部。在上述编著中有10部教材获部、省级优秀教材或优秀统计编著奖,有6 部教材被国家教委和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推荐全国高校使用,有2部教材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二届和广东省首届优秀图书展,全系教师先后共获得各种省级以上的教学(材)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教学改革中,我系1993年开创性地在本科教学中推行挂牌教学,《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报刊文摘》和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导,社会反响强烈。 《统计学原理》是省级重点课程,统计学是校级重点学科。 六、人才培养 本系已培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并为各级统计机构培养大量的在职人员。他们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社会的好评。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7人,各类硕士研究生58人。历年来本系学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达100余篇。2人获南粤优秀研究生奖,1人获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研究生奖,5人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奖,1人获第七届 “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七、学术交流 为实施暨南大学“侨校加名校”的发展战略,本系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办学方针,努力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1981年以来,我系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联合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1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赴英、日等国和港澳地区访问、讲学、合作科研和进修2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人次。2002年主办首届经济社会统计国际研讨会。国际统计学会(前)会长柯尔道夫、波兰中央计划统计大学校长鲍夏柯夫基等人曾访问我系,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等多名学者曾到我系讲学,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学者多人亦曾应邀到我系讲学。我系暴奉贤教授(已故)、谢启南教授、曾声文教授、韩兆洲教授、陈光潮教授、伍超标教授、夏应存教授、郑少智副教授也曾应邀到日本、美国、英国、越南、香港、澳门等地讲学。 八、本科专业与主要课程介绍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统计学方向、精算师方向) (一)统计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与统计学相关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统计学方向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国际商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民经济核算、经济计量学、调查方法与实验设计、统计预测与决策、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方法、计算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专题讲座等。 (二)精算师方向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素养,掌握统计学及精算学的理论和方法,通晓经济法规及国际精算师准则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输送从事精算、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等工作的精算师。 精算师方向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回归分析与经济计量学、保险精算学基础、寿险精算论、社会保障精算论、风险管理与保险、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市场调查与分析、计算经济学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通讯地址: 中国广州石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 邮政编码: 510632 电 话: 系办公室 传 真: E-mail: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格式如下:

全文按以下顺序编排:作品名称一摘要(这是评委的第一印象、很关键、认真写)一关键词一英文名称摘要等正文可自行组织,科技作品类应包括下列内容:

作品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设计制作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描述、作品实物或模型的图片、创新特色及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市场前景等。

参考文献一附录(这是评委判断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非常非常重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国家专利证书或申请、软件著作权证书、科技成果鉴定、获奖证明、用户反馈报告采购协议或产品销售证明、问卷调查、政策支持文件、意向投资或合作协议、新闻媒体报道、各类资质证明等与作品相关的支撑材料)。

文件中的字数要求只指正文,不包括附件或附录。建议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分为论文类和调查报告类,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字数不限(精炼能说清问题即可)。

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目标: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学校倡导与学生自我组织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科技活动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合我校特点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校系两级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骨干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等形式把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正确方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暨南大学统计学挺不错的。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JNU),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教育部、国侨办、广东省三方签约重点共建大学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 ,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作品,根据学科专业分布共分为六个组,其中属于自然科学类的有机械与控制组、信息技术组、数理组、生命科学组、能源化工组,以上各组的作品展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怎样才能把参赛作品的研究成果很好地用学术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是初次参赛者必须锻炼的基本功。因此,写好学术论文是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3畅1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3畅1畅1基本概念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即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学术论文的定义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种类很多,按学科分大致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论文

挑战杯获奖作品范例如下。

南开大学: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与中国转型期金融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毛乌素沙地南缘风沙滩区生态调查与研究。

东南大学:基于六县市调研的我国农户融资现状比较与改革研究。

同济大学: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村民掌中宝”。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天津大学:第四代高纯水技术与装置创业计划 。

上海交通大学:网上出版与iRead阅读器创业计划 。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小挑”即“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是做一个项目的商业计划,纸质档形式就是一本商业计划书,考察学生对项目的商业嗅觉敏感性(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对项目所属行业的了解、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具有的素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挑战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什么作品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是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它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 )作品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答案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最佳回答:是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它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