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3:49:14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论文

在我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一: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 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 毕业 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 渠道 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 社会实践 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 等 企业运营 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创业政策 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 保险 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 财税 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 创业项目 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 文化 ,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 事迹 。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 方法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 创业之路 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因此,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分工合作明确的团队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创立实践实习基地,设立网上模拟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建立实践基地等,从而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水平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1.设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都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亟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我们需要制订合适且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保证它在大学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落实。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拓展型模式。实施技术专业+管理学辅修、技术专业+经济学辅修等模式,对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关注重点从产品的技术设计、生产流程向营销、销售等方面延伸,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也了解生产和经营过程。②横向拓宽型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学类等专业,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能够反映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使之向相近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拓宽,使学生的专业面得到拓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为了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应该在专业内根据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实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产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第一线,从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能够强化务实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科学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并且依赖校内各个子系统的联动管理、紧密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筹备期。重点是进行品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来实施。②初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等支持,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解决其中遇到的难题。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学校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确引导以及理解。③中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跟踪、咨询和诊断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把他们取得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地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共同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高等学校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政府需要根据“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保障权益完善服务”的方针政策,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空间,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说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规范化,简化审批和办证手续等。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所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还需要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以鼓励,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三:试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摘 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其它 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需求,旨在激发和训练大学生 创新思维 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是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一是入学后进行 职业规划 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先锻炼和学习,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 反思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以讲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要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同心协力,分工负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化建议,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 总结 会,进而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提高其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3篇,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篇一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但由于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相结合,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设计、规划,使未来的创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立足于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依据现实规划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在学生创业遇困时助学生一臂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能在学生创业成功之后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有规划地运营企业。

(二)补充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了企业常采用的战略分析法——SWOT分析,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估时,立足于个人实际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个人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对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能够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展开创业规划和准备,最终实现创业目标。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制定分阶段的、详细准确的创业成长目标。大一,重点考虑提高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综合能力。学习上,应将重心放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上,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评估目标的方法,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重视书本以外的团体性活动能力的培养,例如参加社团、竞选干部等。大二,重心仍应放在“学”上,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应重点学好,同时还应积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大三,开始进入实践,重在“练”。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践检验“学”的水平,同时积累“练”的经验。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途径

(一)建立全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

创业并不是学生临近毕业,开始就业阶段才着手进行的,而是应在学生入学之初甚至最早萌发创业想法时,就需要开始进行指导。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人群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人会做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结束时,没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95%的人所创造的资产价值,远不如这5%的人所创造的价值多。这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全程、系统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需要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创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上应以跨学科课程设置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客观审视个人创业的基础,理性规划创业蓝图。同时,将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拓宽创业思路、筹划创业步骤,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完善培训师资

现阶段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多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理论经验丰富而实战经验欠缺。要对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老师不但需要丰富的创业理论,还要具有扎实的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在高校广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今天,应为创业培训教师提供合适的场地、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鼓励这部分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修正、指导学生的创业理论。还可通过选聘成功创业校友、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讲授创业技巧、创业须知、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分享成功经验,规避风险。

(三)加强实践孵化,扶持创业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强调实践。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动性和潜力。学校应重视创业孵化,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通过创业园,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巩固实践应用;同时,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重点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培养创业人才,形成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篇二

一、在新形势下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待就业人数不断上升,找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而在新形势下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同时提高国家的就业岗位提供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民办高校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二)民办高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民办高校学生事业的创立。

我们要培养的大学生是有着远见和过人胆识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新的形式下,大学生需要有不断创业和超越自己的魄力。在现在就业困难的大的社会环境下,民办高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而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训练,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够接受到正规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等,只有这样,民办高校大学生才能够在创立自己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三)民办高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够弥补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的状况。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相对于公办高校大学生来讲存在一定方面的弱势,而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观的培养,培养其积极创业的能力,就能够弥补这个缺点,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此方面高人一筹。通过学校推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能够形成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能够自动屈从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四)民办高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创造力的培养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实践力的培养。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机制下,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选择了啃老,这不能不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的倒退现象。而通过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的历史使命感。通过进行创业意义的宣传,大学生能够明白创业不只是自己一个人找到了就业岗位,还能够带动很多人一起工作,从而使得社会使命感增强。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其解决,有助于激发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实践力的提高。

(五)民办高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业热情的培养。

大学生总是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在民办高校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使得广大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的学习机会并且产生浓厚的创业兴趣,为其以后的创业活动积累经验,提供方法,提高离校后创业的成功率。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比例低。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了进公司上班,或者进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等。选择自主创业的只占极低的比率。

2.创新成果少。

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很少有创新成果,创造力被极大地限制了。这大大阻碍了我国科技转化的比率,使得整个国家的发展显得创造力不足。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流于形式,丧失了其存在的真正意义。

3.创业能力弱。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偏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创业成功率低等。而不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也使得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导致创业过程中缺乏目标和远见,失败率极高。

4.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虽然在现有的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对这方面产生足够的重视,使得学校缺乏专业老师的配备,造成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长足的动力。有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内容严重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专业深度不够。

三、解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要想获得合理解决需要多管齐下,同时也亟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在我国现有的行政法规中,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国家通过社会宣传,提供社会帮助,提供政策支持等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进行了支持。学校也应该对创新创业行为进行鼓励和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

(二)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的奖励。

现在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除开学校不够重视之外,还因为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大学生的创新奖励不能只流于形式,还应该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只有对学生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大学生才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以及社会实践中不停地创新,从而使整个学校,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形成创新型社会。

(三)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该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强化;其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设计教育;再次就是发掘创业典型,树立榜样;最后就是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重新认识创新创业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在很大一个方面是因为没有对创新创业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很多学生都抱着旧的观念,认为创业辛苦,创业风险大,创业成功率低等,宁愿选择进机关,给别人打工也不愿意自己当老板。所以需要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创业观,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

首先,必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教师的数量,必须保证相应的学科有相应的老师承担。其次,提高创新创业方面教师的素质,只有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有的老师自身缺乏创业背景,给学生讲课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过于注重理论。再次,教师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成长。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教师缺乏联系同业的平台以及跟创业模范联系的方式,所以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成长起来。

(六)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性。要想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有途径接近社会实践;其次要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辟多种形式,这样才能够吸引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机会对所学习到的理论进行运用。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只有通过多种策略对当前的创新创业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积极性不高,成功率低等一系列现存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篇三

一、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编排前后重复,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业教育理念能够改善传统的学习效率,因为创业教育贴近社会实际,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注意。创业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自我兴趣和技能,为以后就业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和自我技能、兴趣的挖掘,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二)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课堂上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所以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压抑和阻挡,没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创业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学生内部,教育方法不再单一,而是变得多样化。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结构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和能力。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一致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个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和敢于挑战的勇气,因为大学生进行创业主要的素质便是拥有创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性。这些内容都是与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市相互融合的,能够实现两者的真正结合。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诚实品德,两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目前,创业难度很大,必须拥有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和失败后坦然接受的心态。两者都趋向于培养学生的完整性格,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三)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上具有相互依托性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展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说理法、实践锻炼法、学生主导法、个体体验法等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结果。创业教育更加需要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市场调查、专题讨论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三、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念宣传,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认清学生的社会发展性和个体发展性。第二,要重视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相应的培养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本身存在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加以提炼和培养。第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明确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应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教育应该从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如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教育。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融入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创新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很多创业的创意都来自于实践当中的灵感,所以加大实践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开设人文课程,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习机会,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为毕业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第一,应该注意更新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上支持创业教育。第二,大学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组织制度,在组织上应该支持创业教育。第三,大学物质文化建设需要具体的载体,因此学校的一些物质标志应该建立起来,让创业氛围可以充斥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第四,领导加以重视,同时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要身体力行。第五,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创业热潮或者是支持创业的风气,这样,学生进行创业的过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激情。

四、总结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很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而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素质。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理念上进行更新,从具体的实践入手,将创业理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欢迎参考! 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但由于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相结合,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设计、规划,使未来的创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立足于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依据现实规划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在学生创业遇困时助学生一臂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能在学生创业成功之后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有规划地运营企业。 (二)补充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了企业常采用的战略分析法——SWOT分析,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估时,立足于个人实际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个人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对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能够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展开创业规划和准备,最终实现创业目标。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制定分阶段的、详细准确的创业成长目标。大一,重点考虑提高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综合能力。学习上,应将重心放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上,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评估目标的方法,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重视书本以外的团体性活动能力的培养,例如参加社团、竞选干部等。大二,重心仍应放在“学”上,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应重点学好,同时还应积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大三,开始进入实践,重在“练”。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践检验“学”的水平,同时积累“练”的经验。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途径 (一)建立全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 创业并不是学生临近毕业,开始就业阶段才着手进行的,而是应在学生入学之初甚至最早萌发创业想法时,就需要开始进行指导。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人群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人会做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结束时,没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95%的人所创造的资产价值,远不如这5%的人所创造的价值多。这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全程、系统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需要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创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上应以跨学科课程设置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客观审视个人创业的基础,理性规划创业蓝图。同时,将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拓宽创业思路、筹划创业步骤,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完善培训师资 现阶段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多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理论经验丰富而实战经验欠缺。要对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老师不但需要丰富的创业理论,还要具有扎实的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在高校广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今天,应为创业培训教师提供合适的场地、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鼓励这部分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修正、指导学生的创业理论。还可通过选聘成功创业校友、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讲授创业技巧、创业须知、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分享成功经验,规避风险。 (三)加强实践孵化,扶持创业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强调实践。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动性和潜力。学校应重视创业孵化,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通过创业园,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巩固实践应用;同时,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重点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培养创业人才,形成创业氛围。 ;

大学生就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

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通用12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关于就业指导的优秀论文

摘要:

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又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各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同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体系.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匕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所需要的劳动者,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动作用。

1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校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就业指导工作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单纯理解为找工作,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1.2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业指导理论知识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够,因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效果不够理想。

1.3指导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有局限性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择业等方面。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提并论,强调对毕业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为大前提,很少能够顾及到大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特长,加之受到经济、条件、手段等限制,高校主动收集到的社会用人信息量小,致使就业指导提供的需求信息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和选择,因而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2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及体系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要构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针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建立一整套适应当前高校就业制度改革发展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从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大学就业指导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指导工作经验看,就业指导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职业的具体介绍。通过就业指导,向大学生介绍职业分类、职业性质、活动内容和特点以及对就业者素质的要求等,使大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关于个性职业分析、测量和鉴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兴趣、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使大学生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由此帮助他们选择到自己想干而又能干的职业岗位。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关于职业选择的艺术方法。就业指导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这中间涉及到许多的职业选择活动,如职业预测、职业信息收集、职业选择步骤与方法、自我介绍和职业洽谈艺术、职业选择误区等,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面也有实践方面。大学生在挥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只有通过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参考建议、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只有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基本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需要。

2.2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当然.就业指导要有阶段性,但应是阶段性的连续,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双选”时才进行,应从学生入校后就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2)就业指导是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能科学、现实地选择职业,减少盲目性和盲从性;3)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在强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特长的发展,以适应不同职业对毕业生的特长的要求:4)就业指导要始终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就业指导有较强的服务功能。但要以服务为载体,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5)贯彻整体性原则。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不能相互代替,而要相互渗透。不仅如此,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而应渗透于教育和各科的教学当中。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的设置、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就业指导计划的制定、就业指导计划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等。因此,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应是有关就业指导理论、法规、制度和机构的有机统一体。

2.3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两个体系:

(1)构建高校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所谓全过程就业指导,就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临近学生毕业、择业时才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校要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特征是: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构建社会全员性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就业工作,既要求高校的指导应与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全员性就业服务中达到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办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目的。其服务形式主要有:建立产学研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来校咨询;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分层次、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3.1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应成为实体机构而不是虚拟机构。应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包括资料室、录放像设备、查寻信息和网上求职的设备以及咨询室和洽谈室等。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工作干部即为就业指导人员,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素质,包括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正确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研究某一专业适应职业的范围.还要研究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某一专业社会需要不足的情况下就近调适,增强就业能力。从我国人才市场就业指导实践来看,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在始发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

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已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也较肤浅,与其相应的实践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组织各方面力量系统研究适应各层次择业者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校更应发挥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丰富和发展大学生职业选择指导理论。

3.3树立大就业指导观

所谓大就业指导观不仅要求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且要主动介入到教学中的选课指导等工作,使就业指导横向拓展。目前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了辅修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面向提供了条件保障,但学生往往较为盲目。就业指导应发挥指导学生选课和根据专业的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方向的功能,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4加强人的个性认识与职业特点研究

就业指导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职业。对人的认识问题,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宽泛的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医学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做出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分类中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是笼‘统的,而应是细化的、具体的。目前的就业指导尚缺这一重要内容,应组织专家进行协作研究,使之尽快用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实践。

3.5重视就业指导的科学化建设

就业指导是一门专业,其科学化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另一方面是科学的学科建设。其中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最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对就业指导进行系统研究,就会使其成为理论苍白、方法单一的生硬、空洞的说教;同样,没有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学科建设也无法进行,而大多数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也就没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因此,通过培训、交流、支持立项研究,促进专家队伍的成长、成熟乃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总结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 ,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本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1、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我以前想当官,后来想当外企白领,现在想创业,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 2、但是,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到什么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 3、如果我是学生,我可能想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我作为一个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论文题目

创业计划书的选题有哪些一、比较好写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题目:1、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性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管理3、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湖南科技学院创业计划大赛为例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现实问题分析与探索5、创业计划竞赛对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6、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7、《创业计划书》给大学生创业“支招儿”8、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9、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联想推动青年创业计划10、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践与探索11、针对大学生早餐配送创业计划12、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收获与感想13、“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启示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BSC过程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15、创新创造价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辅导有感16、浅议创业计划比赛转变为大学生创业的角色17、浅谈指导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策略18、基于可移动升降倾斜式多功能课桌的设计研究——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9、结合创业计划竞赛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20、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管理模式探索研究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作品公示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方案3、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4、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圆满落幕5、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启动6、3月25日 韩明远: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品指导7、共挑战·创未来: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回顾 : 1999~20128、淮海工学院学生作品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一等奖9、三江学院代表队喜获“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10、我院代表队成功进入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11、“龙职一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中进入复赛12、我院学生在2013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常规赛第二赛季决赛中获得三等奖13、我院三支参赛团队入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复赛14、合肥学院我院三支参赛团队全部入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复赛15、关于举办山西省第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政法学院16、合肥学院关于合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17、我系学子代表学院参加第五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三等奖18、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19、创业计划大赛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论大学生创业教育20、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三、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题目大全集:1、挑战相伴 梦想同行——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长春拉开帷幕2、龙口市举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3、“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计划书写作问题研究4、赢在“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南5、大学生创业计划的10大要点6、挑战敢争先 创业显风采 我校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7、“红塔杯” 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启动8、大学生创业计划拍卖为何遭冷遇9、大学生创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专访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团*学校部副部长李小豹10、西安交通大学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金奖11、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计划12、只要我们梦想,什么都可能发生——写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展开之际13、关于合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14、我院首次入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15、首届“挑战杯”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公开答辩培训活动顺利开展16、我校获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17、我院学生喜获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8、我校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并入围全国“挑战杯”19、合肥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预报名表20、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立项公示四、最新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选题参考:1、提高大学生创业计划可操作性研究2、如何撰写大学生创业计划书3、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4、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中投入产出分析问题的几点提示5、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实践研究——基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报告6、上海启动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7、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伴你成长8、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在我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我国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一: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 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 毕业 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 渠道 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 社会实践 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营销 等 企业运营 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创业政策 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 保险 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 财税 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 创业项目 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 文化 ,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 事迹 。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 方法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 创业之路 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因此,建立一个协调一致、分工合作明确的团队是决定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创立实践实习基地,设立网上模拟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一起建立实践基地等,从而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实际水平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1.设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都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亟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内容。我们需要制订合适且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保证它在大学生接受四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得到落实。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拓展型模式。实施技术专业+管理学辅修、技术专业+经济学辅修等模式,对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关注重点从产品的技术设计、生产流程向营销、销售等方面延伸,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也了解生产和经营过程。②横向拓宽型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学类等专业,在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能够反映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使之向相近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领域拓宽,使学生的专业面得到拓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为了培育社会急需人才,应该在专业内根据需要调整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实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产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第一线,从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此外,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时,能够强化务实创新和创业意识的科学精神,提升其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并且依赖校内各个子系统的联动管理、紧密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就必须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筹备期。重点是进行品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训练和培训,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这一阶段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来实施。②初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等支持,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解决其中遇到的难题。这一阶段不但需要学校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扶持、正确引导以及理解。③中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跟踪、咨询和诊断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把他们取得的经验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地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去。 4.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共同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高等学校教育行为,因此,只有所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政府需要根据“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保障权益完善服务”的方针政策,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空间,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说可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行政审批规范化,简化审批和办证手续等。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等。所以,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还需要强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加以鼓励,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20-122. [2]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2):143-14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篇三:试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摘 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其它 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需求,旨在激发和训练大学生 创新思维 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标,从指导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是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 措施 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一是入学后进行 职业规划 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先锻炼和学习,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 反思 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以讲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而是要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同心协力,分工负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指导教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化建议,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 总结 会,进而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提高其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自己写的!

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如下:

1、高校大学生创业分类指导体系研究。

2、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教育与指导。

3、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指导与服务。

4、环境经济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

5、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6、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

7、浅议创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8、开创现代高校就业指导新局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

9、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10、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体系的构建。

11、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相关思考。

12、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参与研究。

13、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14、当代大学生创业动因及创业指导教育策略探讨。

15、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模式探讨。

16、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方法探索研究。

17、从创业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指导大学生创业。

18、浅议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指导。

19、指导印刷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有感。

20、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导向及指导研究。

创业计划书的选题有哪些一、比较好写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题目:1、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性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管理3、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湖南科技学院创业计划大赛为例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现实问题分析与探索5、创业计划竞赛对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6、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7、《创业计划书》给大学生创业“支招儿”8、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9、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联想推动青年创业计划10、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践与探索11、针对大学生早餐配送创业计划12、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收获与感想13、“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启示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BSC过程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15、创新创造价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辅导有感16、浅议创业计划比赛转变为大学生创业的角色17、浅谈指导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策略18、基于可移动升降倾斜式多功能课桌的设计研究——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9、结合创业计划竞赛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20、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管理模式探索研究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作品公示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方案3、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4、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圆满落幕5、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启动6、3月25日 韩明远: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品指导7、共挑战·创未来: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回顾 : 1999~20128、淮海工学院学生作品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一等奖9、三江学院代表队喜获“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10、我院代表队成功进入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11、“龙职一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中进入复赛12、我院学生在2013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常规赛第二赛季决赛中获得三等奖13、我院三支参赛团队入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复赛14、合肥学院我院三支参赛团队全部入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复赛15、关于举办山西省第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政法学院16、合肥学院关于合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17、我系学子代表学院参加第五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三等奖18、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19、创业计划大赛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论大学生创业教育20、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三、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题目大全集:1、挑战相伴 梦想同行——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长春拉开帷幕2、龙口市举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3、“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计划书写作问题研究4、赢在“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南5、大学生创业计划的10大要点6、挑战敢争先 创业显风采 我校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7、“红塔杯” 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启动8、大学生创业计划拍卖为何遭冷遇9、大学生创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专访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团*学校部副部长李小豹10、西安交通大学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金奖11、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计划12、只要我们梦想,什么都可能发生——写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展开之际13、关于合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14、我院首次入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15、首届“挑战杯”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公开答辩培训活动顺利开展16、我校获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17、我院学生喜获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8、我校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并入围全国“挑战杯”19、合肥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预报名表20、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立项公示四、最新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选题参考:1、提高大学生创业计划可操作性研究2、如何撰写大学生创业计划书3、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4、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中投入产出分析问题的几点提示5、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实践研究——基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报告6、上海启动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7、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伴你成长8、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就业与创业指导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如下:

1、高校大学生创业分类指导体系研究。

2、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教育与指导。

3、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指导与服务。

4、环境经济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

5、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6、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

7、浅议创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8、开创现代高校就业指导新局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

9、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10、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体系的构建。

11、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相关思考。

12、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参与研究。

13、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14、当代大学生创业动因及创业指导教育策略探讨。

15、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模式探讨。

16、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方法探索研究。

17、从创业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指导大学生创业。

18、浅议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指导。

19、指导印刷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有感。

20、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导向及指导研究。

创业计划书的选题有哪些一、比较好写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题目:1、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性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过程管理3、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湖南科技学院创业计划大赛为例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的现实问题分析与探索5、创业计划竞赛对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6、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7、《创业计划书》给大学生创业“支招儿”8、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9、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联想推动青年创业计划10、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践与探索11、针对大学生早餐配送创业计划12、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收获与感想13、“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启示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BSC过程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15、创新创造价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辅导有感16、浅议创业计划比赛转变为大学生创业的角色17、浅谈指导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策略18、基于可移动升降倾斜式多功能课桌的设计研究——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9、结合创业计划竞赛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20、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管理模式探索研究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作品公示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方案3、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4、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圆满落幕5、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启动6、3月25日 韩明远: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品指导7、共挑战·创未来: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回顾 : 1999~20128、淮海工学院学生作品在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一等奖9、三江学院代表队喜获“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10、我院代表队成功进入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11、“龙职一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中进入复赛12、我院学生在2013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常规赛第二赛季决赛中获得三等奖13、我院三支参赛团队入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复赛14、合肥学院我院三支参赛团队全部入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复赛15、关于举办山西省第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政法学院16、合肥学院关于合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17、我系学子代表学院参加第五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三等奖18、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19、创业计划大赛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论大学生创业教育20、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三、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题目大全集:1、挑战相伴 梦想同行——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在长春拉开帷幕2、龙口市举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3、“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计划书写作问题研究4、赢在“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南5、大学生创业计划的10大要点6、挑战敢争先 创业显风采 我校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7、“红塔杯” 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启动8、大学生创业计划拍卖为何遭冷遇9、大学生创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专访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团*学校部副部长李小豹10、西安交通大学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金奖11、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计划12、只要我们梦想,什么都可能发生——写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展开之际13、关于合肥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14、我院首次入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15、首届“挑战杯”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公开答辩培训活动顺利开展16、我校获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奖17、我院学生喜获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8、我校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并入围全国“挑战杯”19、合肥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预报名表20、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立项公示四、最新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论文选题参考:1、提高大学生创业计划可操作性研究2、如何撰写大学生创业计划书3、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4、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中投入产出分析问题的几点提示5、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实践研究——基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报告6、上海启动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7、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伴你成长8、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自己写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