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方剂学的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6 01:35:50

关于方剂学的论文模板

中医毕业论文是由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本科、研究生)撰写,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面。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转化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要表明作者己经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从事中医药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种论文涉及的课题难度并不太大,毕业论文与学位(士)论文不完全等同。学位论文(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是学位申请者为了获得学位而撰写,用于答辩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学位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我国1980年颁布的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优良,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即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尚未设立独立的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体会)。 一、中医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际标准是《ISO8—1977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作者要随时关注有关期刊对中医论文写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据现行的有关标准,中医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题目、摘要、导言、正文(临床资料、材料方法)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因学位级别、专业类型的不同,其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由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组成。学位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论文文体,但它又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学术论文,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在: 1、作者单一:学士学位论文是由大学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并以此考察申请人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是研究生,或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中医药研究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等学历者)。 2、篇幅不限:由于学位论文要显示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工作能力。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故论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于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是用于传递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多为公开发表、或会议宣读交流的形式。但学位论文的撰写目的是用于答辩,申请学位,或向学位授予部门递交的论文。 4、学位的考核依据: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业,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论文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核申请学位人员的学术水平,论文是反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成绩,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一)文题 文题即论文的题目,又称"题名"、"标题"、"命题"或"篇名"。文题是中医论文的“招牌”,可揭示论文内容的主题,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文题象人的眼睛一样,具有“传情达意”的特殊功能,俗话说"买书先看皮,阅刊先看题",文题能给读者第一印象,好的文题可以引人注目,作者对文题的命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同题材的中医论文,文题拟定有不同的规律。一般从论文的主题、论述范围入手拟定文题。使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论点)直接在题中反映出来,这种文题的优点是观点鲜明、题意清楚、一目了然,开门见山。文题命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国家标准要求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用正副型文题,当20个汉字难以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时,可采用正副型文题,副题置于正题下方,副题应加括号或破折号与正题分开。 2、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题首的词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将论文内容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使题意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如《介绍单验方及中成药治疗老年性便秘》一题,为强调"老年性便秘"这一重心,改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单验方及中成药介绍》;《临床应用苦参的经验》改为《苦参临床应用的经验》则突出了"苦参"这一研究对象。 3、文题要求确切、简明 确切:题文相符,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特定的主题、论文内容。论文内容是拟定文题的基础。能实事求是地概括作者研究工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简明:即简洁、鲜明,文题应力求用最简短、最精练的文字进行表述。 文题简练,在能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删去多余的字词,如《活血化瘀药物复方丹参片对100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结果的临床疗效分析》一题,共30个字,颇显繁杂;可改为《复方丹参片治疗肺心病100例疗效分析》,经过删节不影响原意,而显得简明清晰。并非一概而论,越简单越好,如一篇介绍产后病护理经验体会的论文,文题拟为《产后病经验体会》,此题易使人误解,故增补"护理"这一关键词,改为《产后病护理的经验体会》方与内容相符,语意完整。 4、用语规范,符合逻辑 文题语意要完整,要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文题中所用词语要与论文内出现的词语完全相应,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致,不能违反有关的逻辑规则。通过调整文题的语序,使文题表示的意思符合语法规则,避免意思的误解,如《某教授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经验》一题,将文题的语序调整为《某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更符合论文的原意。 5、不规范的简称、代号或已经淘汰的名词术语不能使用。如"人流"、"慢支",应分别置换为"人工流产"、"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剖腹产"、"抗菌素"应分别改为"扁桃体"、"剖宫产"、"抗生素"等。 文题要符合关键词,题录编制、索引和检索等规则,避免使用非公认的代号、字符、缩写词、缩略语(不要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若附外文(英文),文题的含义必须与中文文题完全一致。 科研选题本身就是论文的文题,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出现与预先设计要求不完全符合,或事先未能估计到的新情况,选题范围、深度或侧重点常发生变化,论文撰写之前需要对原有的选题重新审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定文题。 (二)作者署名 中医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原则上要求作者署真实姓名,学位论文的作者必须签署真实姓名。这是法律赋予作者的权利。作者署名的具体位置一般在文题下方,论文摘要之前。 (三)摘要 "摘要"也叫文摘、提要、内容提要。摘要的位置在作者署名之后,关键词之前。摘要是简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的,摘要陈述重点是论文的信息部分。有一定质量,篇幅较长的中医学术论文都应写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扼要的缩写短文。摘要独立于正文之外,意义完整、不加评论、有独立意义的报道性短文,避免文章信息不清或残缺不全,字数宜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一般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及非公认的代号、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有摘要的中医论文,正文后一般不再写"小结",以免重复。外文(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一致。 摘要多采用“四项结构式摘要”,其内容包括:论文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简称四要素。这种摘要格式规范,结构统一、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信息量足。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的要求。 目的:说明本研究想解决的问题,突出主题内容,简单明了,一般只用一句话。 方法: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途径、药物、仪器等,即论文中"材料和方法"的简化。若是中医理论文章,应指明理论研究的依据。 结论:介绍本研究取得的事实、数据、资料、新的技术和方法、新装置的作用或成果,指出与传统方法比较的优缺点。 学位论文的摘要常常独立于全文正本之外,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摘要用于送审和提交答辩)。摘要独立成文,重点突出,内容完整,包含与学位论文等量的学术信息,每项内容不展开论证说明,文中不用图表、数学式、化学结构式,不受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限制。包括: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②研究方法、手段;③概述研究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进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⑤结论性意见。 (四)关键词 关键词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无摘要的论文则置于论文正文之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号或空格隔开(多用空格),最后不加标点。外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放在外文摘要之后。 关键词用于文献标引,从论文中选取反映主题内容的词和词组。一篇论文一般可选取3~8个,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公认的主题词表中选取经过规范的单词、词组或术语。必要时也可选未被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语作关键词。 (五)正文: 正文是中医论文的主体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中医论文一般不标明“正文”二字,正文有相应层次和小标题。各类中医论文由于内容不同,正文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都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正文中的布局,根据选题、体裁的种类,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定。以中医药学科理论或其他学科理论为指导,从研究材料、方法、观察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等,阐述获得的新理论、新见解,或报告新发现、新创造。 以临床研究型论文为例:包括文题、署名、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格式,其正文部分由引言、临床资料、方法(疗效标准、观察方法)、结果(疗效标准、治疗效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1、 引言 也称导言,一般不须标明"引言"二字。引言是引导读者思路,进入正文的"开场白",介绍论文背景材料。临床研究型论文的引言要简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等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从中了解到论文写作的来龙去脉和写作意图。如目前研究现状,病例收集时间等。 引言适当简介和评价前人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留下的空白、问题,阐明作者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报道新发现、新发明做铺垫,含蓄地表述作者研究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区别是,要阐述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评价,以显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专门知识,及本课题取得的进展,体现作者论文的工作量(这部分内容放在引言中)。 一般情况下不将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项目的内容放在引言中叙述,以免与后文重复。引言切忌大段摘录教科书中的一般理论推导,不要偏离主题,超越论文所讨论的范围,让读者不得要领。 2、临床资料(材料与方法) 临床报道要注重论文素材的真实性,写作时要尊重事实。临床医学研究不得有半点虚假,在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添加水份,甚至造假,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临床研究的选题要尽量具体明确,若内容较多可分几篇论述,不要在一篇论文中包罗万象,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是论文科学性的基础,应给予高度重视,尽可能详细收集资料,不要随便舍弃,样本应有代表性。包括:病例来源:(门诊、住院、几家医院),病例数、性别、年龄(年龄范围、年龄段、平均年龄),病程(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数、平均病程)。 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及分型,西医诊断及分期(统一客观的诊断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或全国性学会拟定的标准)。 (1)临床有诊断价值的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量化指标),诊断指标不要笼统地说"升高"或"降低"。 (3)其他:如患者职业、生活环境、习惯、心理状态、体质,以及发病季节、病因、并发症等)对发病、诊断、疗效有影响的也应详细记载。 3)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应以科学、客观、易行为原则,尽可能地详细描述,以便他人仿效和验证。 观察方法:如观察内容、指标、条件和仪器(要有型号和生产厂家,新产品或自制仪器要有详细说明)。 治疗方法:1)中成药或西药剂型、剂量及生产厂家,批号;中药方剂的药物组成、剂量、加减、炮制情况和煎法;2)用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灌肠、外敷)、治疗时间;3)针灸的取穴、手法,推拿的操作过程,治疗步骤和疗程,禁忌(配伍禁忌、饮食忌宜)等。 为提高临床报道的质量,尽可能设对照组,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临床研究如无对照组比较,结论的价值就不太高。有对照组要注意可比性,均衡是可比性的基础,也就是两组条件除治疗方法不同,其余均要相同,这样比较出的差异才有意义。对照组应遵循齐同对比的原则,与治疗组一样详细描述,不应以"有可比性"简单地带过。 4、结论(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的结果主要是疗效,包括疗效标准和治疗效果两部分。疗效标准要尽量用国际或全国统一标准(如WHO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性学会拟定的标准)。目前没有标准的,可自拟科学、客观的标准。治疗效果应严格按疗效标准判断,要将临床各种观察结果及有关资料用文字、表格、图片等完整、真实地表述出来。数据是表示结果的较好方式,但数据要按设计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不能简单地从例数、百分率或平均数的多少、差异而作出结论,这样极易造成错误的结果。文字、图表的选择,简洁明了,对同一内容没有必要同时用文字、图表重复描述。 结论部分应当鲜明准确、完整而有条理,在前文所阐述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判断,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结果和论点的概括。凡未弄清的作用机理不要乱加推测,也不要过多出现“大概"、"或许"之类含糊不清的结论。有的研究工作不能明确导出结论,可不写"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六)典型病例:(2—3个) (七)体会(讨论) 讨论是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阐述(用若干小标题列出),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一般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对新的发现说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一些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方向或建议。讨论不要过多重复实验结果,不要对结果作言过其实的评价,如"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等。 讨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中医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论点并依据临床观察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归宿。讨论是从实践上升至理论,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临床研究内容进行,对以临床观察为主的报道,讨论也可写成体会,就临床观察到的现象谈自己的看法,对遣方用药谈自己的体会,对不足之处谈改善的设想。讨论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研究结果进行总体概括和科学总结。适当介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指出理论观点和结果方面与本文的差异。可以引述相应的古代和现代文献资料,所引资料能说明本文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研究结果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要防止过高估价和逻辑错误。 2、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及误差,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阐明自己的见解。 3、指出当前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作者本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在方向上、方法上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设想。 (八)致谢 致谢是中医论文常用的结构之一,但不是必有的结构。致谢一般置于论文全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内容要简短具体,语言诚恳恰当。致谢是作者用书面形式,对论文形成中给予过各种帮助和支持的个人或集体、单位表示感谢。如受委托搜集资料、数据、答疑解难、审阅修改论文、提出建议,校订稿件、绘制图表、摄制图片等提供过帮助,或虽参加过部分实际工作,以书面表示感谢。 (九)参考文献 论文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其顺序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列出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引用、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读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引用。所列参考文献能反映作者立论科学、严谨的学风,同时也表示尊重原作者的严肃态度,避免版权纠纷,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来源,便于读者需要时查阅核对。 以上是中医论文基本格式的内容,并非每篇论文都必须完整具备,不同体裁和内容的中医论文,其格式也有所变通,有些部分可以省略,有些部分可以合并。每一部分应当写什么不写什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中医药实验研究型论文的结构,除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参考文献等基础格式外,其正文部分不同,是由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1)引言:阐述研究目的、意义,内容等相关的背景资料。 2)材料:具体详实,以便重复实验。包括:①实验对象,如动物种类、数量、种系、分级、性别、体重和来源,以及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分组情况等,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如实验对象是人,则参照临床报道叙述的内容,遵循双盲(或单盲)法则。②实验试剂,如试剂的名称、规格、成分、纯度、剂量、生产厂家、批号、配制等。③实验仪器,如仪器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等。 3)方法: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观察指标、记录方法等。作者创造的新方法要详尽介绍,如改进前人的方法,要介绍改进之处,对常规方法则只需说明出处。方法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如方法不科学,其实验结果必然也不科学。由于实验方法与使用材料有关,可以把实验材料和方法放在一起写,即"材料与方法"。 4)结果:实验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将实验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完整真实,科学地表达出来。不能杂乱无章,简单罗列,也不能随意取舍自认为无意义的内容。对所有结果进行认真整理归纳,数据要进行统计和误差分析。一般用图表表示结果,直观形象,读者能一目了然,根据需要可以用表、图、文字三种形式表达。 实验报告作为基础医学论文,是中医药科研人员从事某项研究工作后的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是科研人员对某研究课题的设想,按事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设想。其特点是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只要条件相同能重复,中医药科研的实验论文与现代医学研究基本相同。 实验研究可获得新知识越来越多地用于中医药,实验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学不断进步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用实验方法来证实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或证候客观化研究、揭示治则的理论依据。借鉴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创立新观点,提出新学说,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治疗效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理论,以实现中医科学体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中医学发展的趋势。 二、选题的思路与程序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论文质量的关键,选题一定要慎重。在中医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选题不当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先天性缺陷,无论再做何种努力,都难以提高论文质量,要么勉强成文,要么中途仓促换题,其结果均不理想。故要特别重视选题问题。中医论文首先要具有学术价值,这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公认指标。学术性的标准可以概括为"新、深、实"三方面。"新"是论点或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对某一课题有新意,有独到的见解;"深"是研究课题有一定的深度,能抓住事物本质,对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实"是所用的资料具有权威性,时间合理,论据经过组织和加工能获得结论。中医学位论文一般只选择成功的经验。 (一) 选题原则 同学选题时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可以向已获得学位的人请教,学习他们做学位论文的经验体会。要多看资料,各家观点比较之后,自然会找到感觉,产生新的认知,或求得老师、同事的点拨,从中获得悟性。提倡在学科边缘或学科交叉点上选题,容易取得突破性进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强调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 1、创新性 又称先进性,新颖性。创新性是中医论文的生命力,具有创新性才有传播价值,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首要条件。一般而言,学士论文要求对研究课题有体会,文题优于同类选题。硕士论文要有创造性见解。创新性表现在作者论述的主题是本学科前人未曾研究,或对已有的研究结果仍值得深入探讨。论文有新的创意,如采用新的技术方法,阐述了新理论、新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等。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说了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属创见性论文;说了前人没说完的话,属发展性论文;说了与别人不同的话,属争鸣性论文。具备以下三点就可称为有创新性: 1)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选题是在前人研究没有涉及到,或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探索,并得出新的结论,填补了某一方面的空白。选题有特色、有新意。而不是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2)补充前人之不足:从新的角度探索已有的研究课题,或运用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证实,使之发展提高,有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论证有所创新,在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地超越他人,或对已取得的结论更有说服力。这类选题有: ①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总结新理论。 ② 对古代文献重要资料、史实的考证和解释有所发现,或对古代文献(及其注疏)有所发明。 ③ 总结临床诊疗新经验,创造诊疗新技术方法和用具。研制新药物。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在过去或现阶段被解决,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有新的认识,新的问题被发现。要有一种不被前人、名人经验所束缚的精神,要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3)继承为主的选题:是以深入发掘和继承发展前人学术成就为主的选题。这类选题虽以继承为主,但包含一定的创新。确立这类选题的原则是“发掘有深度、继承有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使前人经验和认识更加全面丰富。这类选题多数是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少数是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中医。用中医传统方法研究中医学术的各类选题,常见的有: ① 为中医传统学术理论提供新论据的选题,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各类选题; ② 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研究临床各科疾病的选题;古方古法新用的选题; ③ 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引入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选题; 4)具有地方特色的选题:这类选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不易与前人和异地学者的研究重复,因而较易体现选题的新颖性和特异性。作者可以利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有利条件,充分显示选题的先进性。 这类选题有:(1)民间单方、验方的搜集整理;地方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与作用原理研究;疗效系统观察。(2)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经验;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发掘;地方医籍整理和医药史志的研究。 5)中西医治病的优劣势比较:就某种疾病而言,衡量双方疗法的优势劣势后确定选题。找出西医治疗上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西医疗效不佳的病种,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凡是西医推到中医的病种一般都是医学难题。有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恰恰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选择中医治疗经验丰富的病种,或西医治疗尚无较好疗效,而中医有明显优势的病种,或中西医疗效均不理想,但中医还有些治疗措施。要敢于挽逆流起沉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新的成绩。 对中医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找出研究层次及优缺点。其优点、不足之处均可成为研究课题的突破口,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衡量实验研究型论文的创新性是:1)是否提出了新的学说、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2)是否对已有的理论方法提出了新的补充或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和严谨,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是否对既成理论提出质疑或证伪,或者将问题研究引向纵深。 衡量临床研究论文的创新性是:1)着重考察是否提出了新的方法,采用了新技术、新疗法、新诊疗工具或新药物、新制剂。2)考察其疗效的高低,对提高中医临床预防和诊治水平是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副作用的大小、推广的难易程度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2、 实用性: 又称应用性,是对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中医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论文在理论上、方法上或技术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实用性是从中医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选题紧紧围绕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和优势,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着重选择一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1)选题是否从学科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产生,是否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问题。2)论点、论据资料是否从科研或临床中取得的第一手材料,不可东拼西凑、道听途说。 3、 可行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选题过程中应当正确估量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不脱离实际、不可好高莺远,贪大求洋。题目宜小不宜大,学位论文的撰写有时间限制,一般从选题到总结只有半年的时间。要小题大作,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集中论述,层层剥茧,步步深入,题目虽小而内容丰富,容易取得新见解。选题太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论文,或内容空泛,难以深入而招致失败。题目太小也不行。 学位论文要紧密围绕研究项目、人员构成、必需物质基础等构成课题的三要素,量力而行。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要使研究工作达到一定的工作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结果。要充分考虑现有临床条件、实验条件等,以及作者具备的各种条件,能否满足研究工作和论文写作的实际需要

中药文化概论中药文化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论述,以飨读者。其一,毒药非“毒” 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由此,古代把所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大的药物。《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 ! 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正是这毒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疗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二,四气疗疾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之“四气”便由此而来。中医药理论中说到“气”,居然有 27个义项。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气”,是指生理功能,即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 (即“类”),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又说:“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是中药学的进步,也是它的特色,这其中也充满了文化意味。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 (用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 (《汉书·艺文志·文技略》)。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寒而冷之(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 ),热而温之”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必导致死亡。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正治”,即常规治法。还用一种“反治”,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此知之甚少。其三,药补趣话。此外,还有味补。《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讲得明白:“五味所入 (即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补” (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其四,君臣佐使。君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天子、诸侯都称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古代药学家将它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成为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早在西汉初年成书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明代的何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更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 (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君药——麻黄 (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 (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其五,药中哲理。中药自有它的药理,如前所述;还有它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我们知道,哲学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层次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从中找出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里仅就药中哲理略谈一二。 (一)药性有“阴阳”:“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 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二)治则有“反治”。在其二中提到了“正治”,还有“反治”。反治与正治相反,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时,对正治法发生格拒而采用的治法。其中有“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这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又体现了用药的辩证法,具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资料来源:

现在毕业论文都需要查重,不能直接使用网上的文章,下面列举不同目的下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获取方式。你如果是想获取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里面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你如果是不知道中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先看学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然后找篇优秀的中药学毕业论文模仿。本科毕业论文不对外公布、不上知网等数据库,网上流传的很多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且不是定稿,参照时注意鉴别。优秀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等内部数据库寻找,或者找论文指导老师求助一篇。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实验类居多,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验数据和图谱需要实验获取,如果在校外实习,无法获取实验数据和图谱时,可以去药标网求助。中药学实验类毕业论文专业性强,只有本专业的并且有实验条件的才可很好的完成。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中药方剂论文模板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中医毕业论文是由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本科、研究生)撰写,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面。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转化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要表明作者己经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从事中医药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种论文涉及的课题难度并不太大,毕业论文与学位(士)论文不完全等同。学位论文(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是学位申请者为了获得学位而撰写,用于答辩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学位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我国1980年颁布的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优良,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即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尚未设立独立的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体会)。 一、中医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际标准是《ISO8—1977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作者要随时关注有关期刊对中医论文写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据现行的有关标准,中医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题目、摘要、导言、正文(临床资料、材料方法)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因学位级别、专业类型的不同,其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由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组成。学位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论文文体,但它又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学术论文,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在: 1、作者单一:学士学位论文是由大学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并以此考察申请人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是研究生,或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中医药研究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等学历者)。 2、篇幅不限:由于学位论文要显示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工作能力。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故论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于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是用于传递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多为公开发表、或会议宣读交流的形式。但学位论文的撰写目的是用于答辩,申请学位,或向学位授予部门递交的论文。 4、学位的考核依据: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业,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论文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核申请学位人员的学术水平,论文是反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成绩,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一)文题 文题即论文的题目,又称"题名"、"标题"、"命题"或"篇名"。文题是中医论文的“招牌”,可揭示论文内容的主题,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文题象人的眼睛一样,具有“传情达意”的特殊功能,俗话说"买书先看皮,阅刊先看题",文题能给读者第一印象,好的文题可以引人注目,作者对文题的命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同题材的中医论文,文题拟定有不同的规律。一般从论文的主题、论述范围入手拟定文题。使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论点)直接在题中反映出来,这种文题的优点是观点鲜明、题意清楚、一目了然,开门见山。文题命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国家标准要求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用正副型文题,当20个汉字难以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时,可采用正副型文题,副题置于正题下方,副题应加括号或破折号与正题分开。 2、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题首的词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将论文内容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使题意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如《介绍单验方及中成药治疗老年性便秘》一题,为强调"老年性便秘"这一重心,改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单验方及中成药介绍》;《临床应用苦参的经验》改为《苦参临床应用的经验》则突出了"苦参"这一研究对象。 3、文题要求确切、简明 确切:题文相符,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特定的主题、论文内容。论文内容是拟定文题的基础。能实事求是地概括作者研究工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简明:即简洁、鲜明,文题应力求用最简短、最精练的文字进行表述。 文题简练,在能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删去多余的字词,如《活血化瘀药物复方丹参片对100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结果的临床疗效分析》一题,共30个字,颇显繁杂;可改为《复方丹参片治疗肺心病100例疗效分析》,经过删节不影响原意,而显得简明清晰。并非一概而论,越简单越好,如一篇介绍产后病护理经验体会的论文,文题拟为《产后病经验体会》,此题易使人误解,故增补"护理"这一关键词,改为《产后病护理的经验体会》方与内容相符,语意完整。 4、用语规范,符合逻辑 文题语意要完整,要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文题中所用词语要与论文内出现的词语完全相应,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致,不能违反有关的逻辑规则。通过调整文题的语序,使文题表示的意思符合语法规则,避免意思的误解,如《某教授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经验》一题,将文题的语序调整为《某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更符合论文的原意。 5、不规范的简称、代号或已经淘汰的名词术语不能使用。如"人流"、"慢支",应分别置换为"人工流产"、"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剖腹产"、"抗菌素"应分别改为"扁桃体"、"剖宫产"、"抗生素"等。 文题要符合关键词,题录编制、索引和检索等规则,避免使用非公认的代号、字符、缩写词、缩略语(不要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若附外文(英文),文题的含义必须与中文文题完全一致。 科研选题本身就是论文的文题,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出现与预先设计要求不完全符合,或事先未能估计到的新情况,选题范围、深度或侧重点常发生变化,论文撰写之前需要对原有的选题重新审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定文题。 (二)作者署名 中医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原则上要求作者署真实姓名,学位论文的作者必须签署真实姓名。这是法律赋予作者的权利。作者署名的具体位置一般在文题下方,论文摘要之前。 (三)摘要 "摘要"也叫文摘、提要、内容提要。摘要的位置在作者署名之后,关键词之前。摘要是简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的,摘要陈述重点是论文的信息部分。有一定质量,篇幅较长的中医学术论文都应写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扼要的缩写短文。摘要独立于正文之外,意义完整、不加评论、有独立意义的报道性短文,避免文章信息不清或残缺不全,字数宜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一般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及非公认的代号、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有摘要的中医论文,正文后一般不再写"小结",以免重复。外文(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一致。 摘要多采用“四项结构式摘要”,其内容包括:论文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简称四要素。这种摘要格式规范,结构统一、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信息量足。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的要求。 目的:说明本研究想解决的问题,突出主题内容,简单明了,一般只用一句话。 方法: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途径、药物、仪器等,即论文中"材料和方法"的简化。若是中医理论文章,应指明理论研究的依据。 结论:介绍本研究取得的事实、数据、资料、新的技术和方法、新装置的作用或成果,指出与传统方法比较的优缺点。 学位论文的摘要常常独立于全文正本之外,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摘要用于送审和提交答辩)。摘要独立成文,重点突出,内容完整,包含与学位论文等量的学术信息,每项内容不展开论证说明,文中不用图表、数学式、化学结构式,不受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限制。包括: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②研究方法、手段;③概述研究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进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⑤结论性意见。 (四)关键词 关键词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无摘要的论文则置于论文正文之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号或空格隔开(多用空格),最后不加标点。外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放在外文摘要之后。 关键词用于文献标引,从论文中选取反映主题内容的词和词组。一篇论文一般可选取3~8个,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公认的主题词表中选取经过规范的单词、词组或术语。必要时也可选未被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语作关键词。 (五)正文: 正文是中医论文的主体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中医论文一般不标明“正文”二字,正文有相应层次和小标题。各类中医论文由于内容不同,正文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都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正文中的布局,根据选题、体裁的种类,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定。以中医药学科理论或其他学科理论为指导,从研究材料、方法、观察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等,阐述获得的新理论、新见解,或报告新发现、新创造。 以临床研究型论文为例:包括文题、署名、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格式,其正文部分由引言、临床资料、方法(疗效标准、观察方法)、结果(疗效标准、治疗效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1、 引言 也称导言,一般不须标明"引言"二字。引言是引导读者思路,进入正文的"开场白",介绍论文背景材料。临床研究型论文的引言要简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等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从中了解到论文写作的来龙去脉和写作意图。如目前研究现状,病例收集时间等。 引言适当简介和评价前人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留下的空白、问题,阐明作者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报道新发现、新发明做铺垫,含蓄地表述作者研究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区别是,要阐述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评价,以显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专门知识,及本课题取得的进展,体现作者论文的工作量(这部分内容放在引言中)。 一般情况下不将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项目的内容放在引言中叙述,以免与后文重复。引言切忌大段摘录教科书中的一般理论推导,不要偏离主题,超越论文所讨论的范围,让读者不得要领。 2、临床资料(材料与方法) 临床报道要注重论文素材的真实性,写作时要尊重事实。临床医学研究不得有半点虚假,在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添加水份,甚至造假,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临床研究的选题要尽量具体明确,若内容较多可分几篇论述,不要在一篇论文中包罗万象,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是论文科学性的基础,应给予高度重视,尽可能详细收集资料,不要随便舍弃,样本应有代表性。包括:病例来源:(门诊、住院、几家医院),病例数、性别、年龄(年龄范围、年龄段、平均年龄),病程(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数、平均病程)。 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及分型,西医诊断及分期(统一客观的诊断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或全国性学会拟定的标准)。 (1)临床有诊断价值的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量化指标),诊断指标不要笼统地说"升高"或"降低"。 (3)其他:如患者职业、生活环境、习惯、心理状态、体质,以及发病季节、病因、并发症等)对发病、诊断、疗效有影响的也应详细记载。 3)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应以科学、客观、易行为原则,尽可能地详细描述,以便他人仿效和验证。 观察方法:如观察内容、指标、条件和仪器(要有型号和生产厂家,新产品或自制仪器要有详细说明)。 治疗方法:1)中成药或西药剂型、剂量及生产厂家,批号;中药方剂的药物组成、剂量、加减、炮制情况和煎法;2)用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灌肠、外敷)、治疗时间;3)针灸的取穴、手法,推拿的操作过程,治疗步骤和疗程,禁忌(配伍禁忌、饮食忌宜)等。 为提高临床报道的质量,尽可能设对照组,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临床研究如无对照组比较,结论的价值就不太高。有对照组要注意可比性,均衡是可比性的基础,也就是两组条件除治疗方法不同,其余均要相同,这样比较出的差异才有意义。对照组应遵循齐同对比的原则,与治疗组一样详细描述,不应以"有可比性"简单地带过。 4、结论(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的结果主要是疗效,包括疗效标准和治疗效果两部分。疗效标准要尽量用国际或全国统一标准(如WHO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性学会拟定的标准)。目前没有标准的,可自拟科学、客观的标准。治疗效果应严格按疗效标准判断,要将临床各种观察结果及有关资料用文字、表格、图片等完整、真实地表述出来。数据是表示结果的较好方式,但数据要按设计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不能简单地从例数、百分率或平均数的多少、差异而作出结论,这样极易造成错误的结果。文字、图表的选择,简洁明了,对同一内容没有必要同时用文字、图表重复描述。 结论部分应当鲜明准确、完整而有条理,在前文所阐述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判断,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结果和论点的概括。凡未弄清的作用机理不要乱加推测,也不要过多出现“大概"、"或许"之类含糊不清的结论。有的研究工作不能明确导出结论,可不写"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六)典型病例:(2—3个) (七)体会(讨论) 讨论是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阐述(用若干小标题列出),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一般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对新的发现说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一些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方向或建议。讨论不要过多重复实验结果,不要对结果作言过其实的评价,如"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等。 讨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中医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论点并依据临床观察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归宿。讨论是从实践上升至理论,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临床研究内容进行,对以临床观察为主的报道,讨论也可写成体会,就临床观察到的现象谈自己的看法,对遣方用药谈自己的体会,对不足之处谈改善的设想。讨论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研究结果进行总体概括和科学总结。适当介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指出理论观点和结果方面与本文的差异。可以引述相应的古代和现代文献资料,所引资料能说明本文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研究结果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要防止过高估价和逻辑错误。 2、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及误差,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阐明自己的见解。 3、指出当前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作者本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在方向上、方法上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设想。 (八)致谢 致谢是中医论文常用的结构之一,但不是必有的结构。致谢一般置于论文全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内容要简短具体,语言诚恳恰当。致谢是作者用书面形式,对论文形成中给予过各种帮助和支持的个人或集体、单位表示感谢。如受委托搜集资料、数据、答疑解难、审阅修改论文、提出建议,校订稿件、绘制图表、摄制图片等提供过帮助,或虽参加过部分实际工作,以书面表示感谢。 (九)参考文献 论文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其顺序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列出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引用、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读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引用。所列参考文献能反映作者立论科学、严谨的学风,同时也表示尊重原作者的严肃态度,避免版权纠纷,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来源,便于读者需要时查阅核对。 以上是中医论文基本格式的内容,并非每篇论文都必须完整具备,不同体裁和内容的中医论文,其格式也有所变通,有些部分可以省略,有些部分可以合并。每一部分应当写什么不写什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中医药实验研究型论文的结构,除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参考文献等基础格式外,其正文部分不同,是由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1)引言:阐述研究目的、意义,内容等相关的背景资料。 2)材料:具体详实,以便重复实验。包括:①实验对象,如动物种类、数量、种系、分级、性别、体重和来源,以及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分组情况等,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如实验对象是人,则参照临床报道叙述的内容,遵循双盲(或单盲)法则。②实验试剂,如试剂的名称、规格、成分、纯度、剂量、生产厂家、批号、配制等。③实验仪器,如仪器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等。 3)方法: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观察指标、记录方法等。作者创造的新方法要详尽介绍,如改进前人的方法,要介绍改进之处,对常规方法则只需说明出处。方法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如方法不科学,其实验结果必然也不科学。由于实验方法与使用材料有关,可以把实验材料和方法放在一起写,即"材料与方法"。 4)结果:实验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将实验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完整真实,科学地表达出来。不能杂乱无章,简单罗列,也不能随意取舍自认为无意义的内容。对所有结果进行认真整理归纳,数据要进行统计和误差分析。一般用图表表示结果,直观形象,读者能一目了然,根据需要可以用表、图、文字三种形式表达。 实验报告作为基础医学论文,是中医药科研人员从事某项研究工作后的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是科研人员对某研究课题的设想,按事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设想。其特点是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只要条件相同能重复,中医药科研的实验论文与现代医学研究基本相同。 实验研究可获得新知识越来越多地用于中医药,实验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学不断进步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用实验方法来证实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或证候客观化研究、揭示治则的理论依据。借鉴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创立新观点,提出新学说,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治疗效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理论,以实现中医科学体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中医学发展的趋势。 二、选题的思路与程序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论文质量的关键,选题一定要慎重。在中医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选题不当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先天性缺陷,无论再做何种努力,都难以提高论文质量,要么勉强成文,要么中途仓促换题,其结果均不理想。故要特别重视选题问题。中医论文首先要具有学术价值,这是评价论文质量的公认指标。学术性的标准可以概括为"新、深、实"三方面。"新"是论点或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对某一课题有新意,有独到的见解;"深"是研究课题有一定的深度,能抓住事物本质,对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实"是所用的资料具有权威性,时间合理,论据经过组织和加工能获得结论。中医学位论文一般只选择成功的经验。 (一) 选题原则 同学选题时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可以向已获得学位的人请教,学习他们做学位论文的经验体会。要多看资料,各家观点比较之后,自然会找到感觉,产生新的认知,或求得老师、同事的点拨,从中获得悟性。提倡在学科边缘或学科交叉点上选题,容易取得突破性进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强调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 1、创新性 又称先进性,新颖性。创新性是中医论文的生命力,具有创新性才有传播价值,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首要条件。一般而言,学士论文要求对研究课题有体会,文题优于同类选题。硕士论文要有创造性见解。创新性表现在作者论述的主题是本学科前人未曾研究,或对已有的研究结果仍值得深入探讨。论文有新的创意,如采用新的技术方法,阐述了新理论、新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等。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说了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属创见性论文;说了前人没说完的话,属发展性论文;说了与别人不同的话,属争鸣性论文。具备以下三点就可称为有创新性: 1)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选题是在前人研究没有涉及到,或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探索,并得出新的结论,填补了某一方面的空白。选题有特色、有新意。而不是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2)补充前人之不足:从新的角度探索已有的研究课题,或运用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证实,使之发展提高,有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论证有所创新,在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地超越他人,或对已取得的结论更有说服力。这类选题有: ①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总结新理论。 ② 对古代文献重要资料、史实的考证和解释有所发现,或对古代文献(及其注疏)有所发明。 ③ 总结临床诊疗新经验,创造诊疗新技术方法和用具。研制新药物。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在过去或现阶段被解决,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有新的认识,新的问题被发现。要有一种不被前人、名人经验所束缚的精神,要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3)继承为主的选题:是以深入发掘和继承发展前人学术成就为主的选题。这类选题虽以继承为主,但包含一定的创新。确立这类选题的原则是“发掘有深度、继承有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使前人经验和认识更加全面丰富。这类选题多数是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少数是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中医。用中医传统方法研究中医学术的各类选题,常见的有: ① 为中医传统学术理论提供新论据的选题,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各类选题; ② 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研究临床各科疾病的选题;古方古法新用的选题; ③ 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引入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选题; 4)具有地方特色的选题:这类选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不易与前人和异地学者的研究重复,因而较易体现选题的新颖性和特异性。作者可以利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有利条件,充分显示选题的先进性。 这类选题有:(1)民间单方、验方的搜集整理;地方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与作用原理研究;疗效系统观察。(2)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经验;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发掘;地方医籍整理和医药史志的研究。 5)中西医治病的优劣势比较:就某种疾病而言,衡量双方疗法的优势劣势后确定选题。找出西医治疗上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西医疗效不佳的病种,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凡是西医推到中医的病种一般都是医学难题。有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恰恰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选择中医治疗经验丰富的病种,或西医治疗尚无较好疗效,而中医有明显优势的病种,或中西医疗效均不理想,但中医还有些治疗措施。要敢于挽逆流起沉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新的成绩。 对中医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找出研究层次及优缺点。其优点、不足之处均可成为研究课题的突破口,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衡量实验研究型论文的创新性是:1)是否提出了新的学说、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2)是否对已有的理论方法提出了新的补充或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和严谨,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是否对既成理论提出质疑或证伪,或者将问题研究引向纵深。 衡量临床研究论文的创新性是:1)着重考察是否提出了新的方法,采用了新技术、新疗法、新诊疗工具或新药物、新制剂。2)考察其疗效的高低,对提高中医临床预防和诊治水平是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副作用的大小、推广的难易程度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2、 实用性: 又称应用性,是对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中医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论文在理论上、方法上或技术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实用性是从中医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选题紧紧围绕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和优势,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着重选择一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1)选题是否从学科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产生,是否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问题。2)论点、论据资料是否从科研或临床中取得的第一手材料,不可东拼西凑、道听途说。 3、 可行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选题过程中应当正确估量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不脱离实际、不可好高莺远,贪大求洋。题目宜小不宜大,学位论文的撰写有时间限制,一般从选题到总结只有半年的时间。要小题大作,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集中论述,层层剥茧,步步深入,题目虽小而内容丰富,容易取得新见解。选题太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论文,或内容空泛,难以深入而招致失败。题目太小也不行。 学位论文要紧密围绕研究项目、人员构成、必需物质基础等构成课题的三要素,量力而行。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要使研究工作达到一定的工作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结果。要充分考虑现有临床条件、实验条件等,以及作者具备的各种条件,能否满足研究工作和论文写作的实际需要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中医论文的格式供大家参考:(一)标题论文(设计)标题应简短、明白,把毕业论文的内容、专业特性概括出来.标题主标题字数普通不宜超越20个字,能够设副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二)摘要及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论文摘要字数要恰当,中文摘要普通以3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普通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倍,但"关键词"三个字字样要加黑,其后要加冒号,左对齐.另起一页打印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符,普通以200个英文单词左右为宜.空一行后打印英文标题,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号加黑"ABSTRACT"字样,另起一行小四号打英文摘要.运用的英文应该精确、通畅."Key Words"加黑并加冒号,左对齐,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全部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三)正文毕业论文正文中各级标题次第为:一、(一)、1、(1)、①.毕业设计可采用下列标题次第:1、、、①.一级标题即"一"用四号黑体打印,每一局部完毕后另起一页开端下一局部.正文内小标题力图简短、明白,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二级标题(一)用黑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1后用点".",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四级标题(1),字体字号同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倍.文中如有插图和照片,应比例恰当,分明美观;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普通居中位于图的下方.文中如有表格,应构造简约,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位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假如表格援用别处,要注明表格的出处和相关信息.文中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四)注释毕业论文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在所需援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一切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五)参考文献按正文参考文献呈现的先后次第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假如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罗列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他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条,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六)页眉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标题,宋体小五号字,居中.(七)附录(必要时可加,不用要时,无需附录)关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能够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依照文中呈现的次第依次列出附录的内容.

关于方剂论文题目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中药养生疗法,就是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养生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 摘 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 文章 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 总结 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 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 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 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3养生,从脚做起 泡脚的时候添加药剂能起到辅助作用: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泻火的效果。爬山累了,脚肿脚胀加盐泡脚很好。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活血的作用,治疗感冒效果好。酒泡:温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柠檬泡:温水中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醋泡:温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艾草泡:温水加入适量艾草叶或者艾茸,艾草有痛经活血的效果,治疗痛经,治疗怕冷,经济实惠效果好。 中药与食疗 解毒四杰--木耳、绿豆、蜂蜜、猪血 这些是功效显着且最为廉价的解毒食物。木耳因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中医认为有补气活血、凉血滋润的作用,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此外,木耳、猪血因具有很强的滑肠作用,经常食用可将肠道内的大部分毒素带出体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印度民间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药" [4]。 排毒小卒--日常蔬菜 在我们常食的蔬菜中,也不乏解毒功臣者,如西红柿甘酸微寒,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凉血活血;冬瓜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化痰止渴作用明显;丝瓜甘平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作用;黄瓜、竹笋能清热利尿;芹菜可清热利水、凉血清肝热,具有降血压之功效;胡萝卜可与重金属汞结合将其排出体外;大蒜可使体内铅的浓度下降;蘑菇可清洁血液;红薯、芋头、土豆等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 中药中的茶 中医认为,茶叶味甘苦,性微寒,能缓解多种毒素。茶叶中含有一种丰富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5]。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其对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另外,茶多酚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细胞弹性,防止血栓形成,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 中药与药酒 药酒的功能 现在中药调节越来越提上日程人们也越来越把自身保健养生作为主流,不在乎其他。而药酒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流,少量的饮用坚持每天都在饮用提高身体质量调整身心健康是越来越重要了。而人体是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主要包括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等。 药酒的配伍严格遵从佛家及中医传统理论,兼温、补、和、清、下五个部分,双向调节人体内部功能,使身体达到自然平衡状态,起到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虫草(冬虫夏草)是不可多得的名贵药材,它具有调节免疫系统、肝脏功能、心脏功能、提高细胞能量、直接抗肿瘤作用,抗疲劳等功能[5,6]。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可全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器官的血循环。红景天生长于青藏高寒地带终年积雪的向阳坡上。清热解毒,治咽喉痛,肺痛,理气,治咽喉痛,肺痛;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用。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恢复,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 增强 记忆力 等也有显著功效。 保健酒 保健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代医药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药酒治疾健身的记载。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现代化手段,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制成高含量的功能药酒。当人们的保健意识日趋增强,一些药物成为食用保健品时,保健酒这一新名词便开始走红。 酒与药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酒品--保健酒[6]。保健酒主要特点是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药材,主要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的作用,其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中药与膏方 膏方意义何在 膏方又名膏剂,俗称"膏滋药",具有滋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用,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它是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入某些辅料,如冰糖或蜂蜜、阿胶或其他胶类等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制剂,具有滋补强身,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 只有用好药,配好方,才能熬出好膏方,祛病养生保健康[7]。一般阿胶、人参、鹿茸并称膏方"君药"的三大上品,最为中医保养所推崇,据不完全统计,与阿胶有关的中医药方有3200种之多,其功能性可见一斑。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不但是滋阴补血之上品,而且可以保持膏剂的稠厚度,是收膏必备之药。所以对于熬制膏方,阿胶的正宗性和地道性也很重要。《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其正宗性可见一斑。山东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制作阿胶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为什么东阿产的阿胶最独特,最道地之所在。 用膏方不同禁忌不同 饮食禁忌: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先治疗急性疾病。中药膏方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因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针对性强等优势而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睐。现在在老年人群中,中药膏方已成趋势,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开始崭露头角,相信,不久的将来,膏方这一传统的中医药 文化 将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4结语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延年益寿的各种 方法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感到有繁重的压力,处于亚健康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于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养生开始起到了作用,而膏方作为一种有效养生的方法,受到老百姓更加地关注与推崇。总而言之,人们在养生的过程中要讲科学,讲理性,要知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进补都重要[7]。 参考文献: 〔1〕毛德西主编.老中医话说中药养生.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2〕胡龙才等编著.中药养生.南京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折改梅主编.趣话中药养生经. 〔4〕中药养生堂编著.中药滋补养生堂.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5〕张尚国著.自我养生百事通.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6〕严英.四季房事 养生之道[J].家庭科技,1999,(第5期) 〔7〕养生之道[J].开心老年,2012,(第6期) 中药养生论文篇二:《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测定》 摘要:试验采用罗丹明B作显色剂测定了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的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等4种中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水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呈量效关系,其中红枣的清除能力最强。据此评价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 关键词: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OH;抗氧化能力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很重视养生,出现了很多养生中药方剂。这些方剂可以调节人体机体状态,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中医认为,人体健康长寿很重要的条件是先天禀赋强盛,后天营养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都要靠脾胃供给[1]。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养生方剂中护脾养胃类的中药使用较多,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常见的4种护脾养胃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据此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操作简便,测定快速。 1 材料与方法 仪器与试剂 仪器:TU-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公司);PXS-270型精密离子计(上海精密仪器公司);HH-1型恒温水浴锅(上海比朗仪器公司)。 试剂:H2O2(分析纯);罗丹明B(分析纯);FeSO4·7H2O(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盐酸(分析纯);去离子水。 样品: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均购于中药房。 试验方法 样品抗氧化能力的测定以H2O2和FeSO2·7H2O体系产生的·OH为检测对象,通过在554 nm处检测捕获剂罗丹明B的吸光度进行评价。由于·OH氧化能力强,可以快速地使罗丹明B标准溶液吸光度降低为A0,通过试验证明其降低的程度与·OH的含量有一定量效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这种降低程度实现对·OH的测定。中药的水提取物可以有效清除体系产生的·OH,加入这些水提取物于罗丹明B体系中,使体系溶液吸光度下降的程度降低,其吸光度为AS,罗丹明B标准溶液吸光度为A,则清除率D按以下公式计算: D=(AS-A0)/(A-A0)×100%[2] 从清除率的计算结果大小即可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OH生成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罗丹明B标准溶液 mL(2×10-4 mol/L)和邻苯二甲酸氢钾-HCl溶液 mL(pH )2份于两支50 mL容量瓶中,向其中一容量瓶再加入FeSO4标准溶液 mL(5×10-3 mol/L)和H2O2标准溶液 mL(2×10-2 mol/L),另一容量瓶不加,以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静置5 min待反应充分后,在554 nm处分别测定这两种溶液的吸光度A0和A,间接测定体系中的·OH。 样品的测定 样品的提取 取4种中药样品若干,经过烘干粉碎后,分别准确称取 g于4个锥形瓶中,各加去离子水100 mL,用文火煮沸40 min后,趁热过滤,滤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并将滤渣用热水冲洗3次,与滤液合并,待溶液冷却后以去离子水定容[3]。 样品测定 将提取好的样品溶液进行适当稀释测定即:红枣( g/L)、当归( g/L)、黄芩( g/L)、五味子( g/L)。在测定·OH生成量体系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样品溶液各、 、、 mL,在554 nm处测定其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分别测定罗丹明B溶液和罗丹明B-Fe2+-2H2O2体系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结果发现两个光谱图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出现在554 nm处,而且罗丹明B-Fe2+-2H2O2体系的谱图中的吸光度比罗丹明B溶液体系小,说明由Fe2+和H2O2作用产生的·OH与罗丹明B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吸光度下降,因此在554 nm处即可对·OH进行测定。 酸度的选择 用配制好的缓冲溶液调节罗丹明B-Fe2+-2H2O2体系的pH分别为、、、、。 测定在不同pH环境下体系的ΔA,结果发现在pH=时ΔA值最大,确定试验在pH 条件下进行效果最佳。 FeSO4加入量的选择 在其他测定条件不变情况下分别加入、、、、 mL的FeSO4标准溶液(5×10-3 mol/L),随着体积的增加,体系ΔA值也不断增大,但加入FeSO4体积达到 mL时,ΔA的值趋于稳定。故本试验中FeSO4溶液最佳用量为 mL。 H2O2加入量的选择 在最佳其他条件下,考察了H2O2加入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当H2O2加入量达到 mL后,继续再增大加入体积,体系ΔA值基本不变,因此试验采用H2O2溶液最佳加入量为 mL。 罗丹明B加入量的选择 在以上最佳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罗丹明B溶液,根据试验确定的检测方法测定空白参比溶液和·OH反应体系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ΔA值随罗丹明B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罗丹明B用量超过 mL时,空白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太大,超出正常读数范围,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选择罗丹明B最佳用量为 mL。 试剂加入顺序试验 由于·OH存在时间非常短,试验中各种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在该方法中罗丹明B是作为显色剂来测定体系产生的·OH,试验中必须保证 ·OH能与显色剂罗丹明B充分发生反应,所以显色剂罗丹明B的加入应该先于·OH产生之前加入,因此试验最后一步再加入H2O2以产生羟基自由基。 检测时间确定 在上面所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对体系吸光度进行测定,每隔1 min读一次数值,观察测定结果与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1~5 min内,体系的吸光度迅速下降,在5~10 min范围内,吸光度基本无变化即反应完全,所以选择最佳的反应时间为5 min。 测定结果 在试验所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水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其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水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均呈量效关系,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枣提取物的清除能力表现为最强,当归、黄芩次之,五味子最弱,据此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 3 结论 本试验以Fenton反应产生·OH,并与显色剂罗丹明B发生反应,使其吸光度降低。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水提取物可以清除体系产生的·OH,使体系吸光度下降程度减弱,减弱程度与样品抗氧化能力有关。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中药水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而且所有样品提取物清除率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枣抗氧化能力最强。本试验选取了常用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得到了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对养生方剂的养生机理的解释有一定的帮助。该试验方法评价样品抗氧化能力,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对寻找和筛选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很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苗海.未病与汉方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 26(4):207-211. [2] 王征帆.11种中草药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1,40(9):1563-1568. [3] 张爱梅,刘妮娜.罗丹明B-Mn2+-H2O2体系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的抗氧化活性[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4):280-282. 中药养生论文篇三:《浅谈中药养生保健及市场前景》 中国的中医药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已有500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已传播海外也是世界人民的福祉,更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有中药养生保健方法类。中药药食养生保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包括正常体质的老年人和疾病体质的老年人。在疾病体质的老年人中,可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中药养生保健方法,首先要辨明是虚证实证还是虚实夹杂、诚虚实夹杂是指老年人既有虚证性疾病又有实证性疾病,虚证体质的老年人要应用补益类中药,实证体质的老年人要应用清泻类中药,而虚实夹杂体质的老年人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根据老年人的体质情况而灵活地应用中药药食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些食物对人体能起到保健作用的功效成分(或称功能因子),如黄酮、多糖、皂类,功能性油脂搪食纤维等等。我国在1995年修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在国家的 法律地位。卫生部根据这一法规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我国保健食品所作的定义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 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食品,它具有的特殊功能,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健康,预防疾病,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康复及特定需要的亚健康人群。 经常服一些补益中药、营养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中医药食疗养生它是随着人们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对食品功能的一种新的需求。各国纷纷采用“食物保健”来替代“药物保健”,主张“吃出健康”来。所以促进了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并形成了商品和新兴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保健食品产业,在全国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它大部分以药、食用两用的中药为主体原料组成,其品种之多,市场之大,已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的不断增加,除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健食品的常用原料外,中药、植物药在保健食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现在生产的保健食品中70%以上是以中药原料为基础。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药食同源和食疗、食养的文化传统,在历代的医著和民间的“食谱”、“茶谱”中均有大量使用中药或食物作为养生保健的记载,例如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载有中药365种,其中上品120种为君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大多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又如宋代《梦梁录茶肆》中记载了许多保健饮品,如缩脾饮,由砂仁、苹果、鸟梅、目草、扁豆、葛根组成,是一种健脾解暑的好饮料。国家卫生部曾颁布三批共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91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 除了我国,目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广泛使用中药类的物品养生保健外,近年来在欧、关国家也广泛地将中药及植物药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中,其中用得最多的有银杏叶、人参、大蒜、连翘、绿茶、紫锥菊、芦荟、越橘等。随着“人类回归 自然”思潮的普及和21世纪医疗模式的转变,用中药、植物等天然产物开发保健食品将会有快速的发展。 中药养生保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等健康的影响,使人们对健康投资的意识也目益增强,健康成为人们永不满足的追求;过去医药发展的着眼点是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而现在开始注意亚健康人群,特别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需求目益上升。WT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保健食品正适合这一广大人群的需要;医疗模式的转变,提倡防御、保健、康复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疾病由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也必将大大地促进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回归自然”的热潮,对以中药、植物药等天然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目益受到青睐;国家也采取 措施 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保健食品的开发。 现在 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中国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保健食品正适合这一广大人群的需要,而现在中国保健食品的人均消费仅为关国的十七分之一,目本的十一分之一。随着我国蓬勃 发展的 经济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为保健食品带来巨大的商机。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它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争相投资研究、开发、生产和贸易保健食品。 我国保健品市场在加快中药 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发以中药为主体原料的保建食品的开发。充分发挥贵州中药资源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高新技术,持续创新,重点培养名牌产品,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保健食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以促进全省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关于美容中药方剂的学术论文

着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美容健康服务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

关键字:敏感、皮肤、保养、生活细节

敏感性皮肤就是容易因饮食、情绪或所用的护肤用品,导致皮肤表面干燥、发红、起斑点、眼肿、脱皮或生暗疮等。 敏感性皮肤最直接的定义就是“易受刺激而引起某种程度不适的皮肤”,易受刺激是主要关键,这种皮肤一般都比较白,毛孔也较细小。敏感性皮肤一般很脆弱,遇到外在环境出现变化,肌肤无法调适。而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皮肤类型。

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敏感性肌肤在换季的季节最易发生,热温由热变冷,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由高变低,很多平常自觉皮肤较脆弱的人,在秋冬时期,无论护肤的选择方式以及护肤用品的选择,都是配合专业秉持“三心”的原则,逐渐改善肤质,让美丽的肌肤臻于至善至美。

一、敏感性皮肤主要具有下列特征表现:

1. 皮肤表皮薄,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微血管明显,皮肤呈现干燥机能减退,角质层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肌肤表面的皮脂膜形成不完全。

2. 接触化妆品或季节过敏后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皮肤缺乏光泽,脸颊易充血红肿。

3. 因季节变化而使皮肤容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搔痒、烧灼感、刺痛、皮肤发痒和出小疹子。

4. 容易受冷风、食物、水质、紫外线、合成纤维、香味、色素等外在环境或物质的影响。

5. 当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就会引发肌肤的问题。对阳光、气候、水、植物(花粉)、化妆品、香水、蚊虫叮咬及高蛋白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过敏。

二、敏感肌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干燥性敏感肌肤

无论什么季节,肌肤总是干巴巴且粗糙不平,一搽上化妆水就会感到些微刺痛、发痒,有时会红肿,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属于干燥性敏感肌肤。肌肤过敏的原因是因为肤持干燥,导致防卫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余的皮脂和充分种保湿即可。

B.油性敏感肌肤

脸上易冒出痘痘和小颗粒,会红肿、发炎,就连脸颊等易干燥部位也会长痘痘,专家称有这些症状的人应属于油性敏感肌肤。敏感原因为过剩附着的皮脂及水分不足引起肌肤防护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作的皮脂和充分保湿即可。

C.压力性敏感肌肤

季节交替及生理期前,化妆保养品就会变得不适用,只要睡眠不足或压力大,肌肤就会变得干巴巴,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应属于压力性敏感肌肤。原因在于各种外来刺激或荷尔蒙失调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

D.永久性敏感肌肤

如同过敏性皮肤炎或阳光、香料、色素等异常敏感来源。特定的刺激物(过敏源)引起过敏反应,如果依然按照自己日常的保养方式会很危险,最好公平是马上到皮肤科诊所求诊,并用医师所建议的保养产品。

三、注意护理

成为敏感性肌肤后,皮肤会变得非常脆弱,外界轻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肌肤过敏,因此在平常的养护中一定要注意小心呵护。

1.保持皮肤清洁。春天多风沙,这些灰尘与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肤粗糙,故应时刻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和的洗面奶及柔肤水,帮助杀菌、清洁、柔软肌肤。皮肤在冬季多因干燥缺水而异常敏感,因此在选择护理用品时,应选不含香料、酒精、重防腐剂的成分。

2、洁面剂方面,不要选太浓太刺激的碱性产品,由于碱性太强,会伤害皮肤,因此应以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为佳。 此外,洁面时亦不应使用洁面刷、海绵或丝瓜络,以免因摩擦而造成敏感。使用天然植物制成的护肤品,如用蔬菜水果制成的护肤品或面膜。不宜使用含有药物或动物蛋白的营养护肤品及面膜,因皮肤对其易发生过敏。

3.不要随意更改往日用惯的化妆品品牌,因为皮肤需要适应新的气候,正处于一种抵御、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为薄弱的时候,随意更改品牌的话,很容易出现过敏。

4.随时注意皮肤的保湿,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可选用清爽型、亲水性护肤品,原来冬季使用, 的含油多的护肤品应尽量少用。跟夏季不同,在干涸的秋冬,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粉底时,除要顾及防敏感的作用外,也应选择含高水分的湿粉底,以减少因干燥而造成的痒痛。

5.对寒风和紫外线过敏的皮肤,外出应保护好皮肤。如冬天戴好防寒帽及口罩,防止寒风侵袭。夏天应撑伞或戴遮阳帽,面部皮肤涂防晒霜,防止日光曝晒。

注意风沙对皮肤的影响,平时皮肤较敏感的人外出时要注意这些。

6.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强、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笋类等。多补充维他命C ,缺乏维他命C,容易令皮肤粗糙枯干,从而引致皮肤炎、脱皮等敏感症状。在含丰富维他命C的蔬果中,梨与奇异果是首选,多吃可以加强皮肤组织,有助对抗外来敏感。

7、晚上护理皮肤时,应用水果汁或蔬菜汁护肤。既起到营养皮肤的作用又防止皮肤过敏。

8、定期到美容院做皮护,对改善皮肤的条件,增加皮肤的抗敏性有较好的作用。

四、注意化妆品的选择

1.洁面产品

我们的皮肤通常在秋冬季会因缺水干燥而异常敏感,因此护理品应以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剂等成分为准。对于敏感性肌肤者而言,洁面产品不能太刺激,可选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这里要强调的是,洁面时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更不能用肥皂和香皂洗脸等含碱性物质的洁面乳洗脸,那样会加重皮肤过敏的症状。另外,敏感性皮肤不宜使用磨砂膏、去死皮膏等。这是因为皮肤的角质层薄和角质层损伤是造成敏感的主要原因,因而保养的首要原则就是维护角质层不受伤害。像尚赫的海洋活肤洁颜露和蓝希活性金洗面乳就是两款不错的洁面品。前者集卸妆和清洁为一体,能彻底清除肌肤表面彩装及深层污垢,同时对皮肤进行滋养保护;后者由于其独特的成分,能让用者在彻底清洁面部污垢的同时使肌肤得到滋养并增强肌肤自身免疫机能。

2.爽肤水

洗完脸后涂上爽肤水能使面部有清爽及光滑的感觉,一般的爽肤水都含有酒精,除容易令敏感皮肤发红外,当酒精挥发后还会令皮肤感觉很紧绷。所以皮肤敏感的朋友应该选择性质温和又不含有酒精,香料的爽肤水。涂时应用手指指腹轻弹,不宜大力拍打。具有海洋高密度锁水分子,海洋粘多糖等成分的尚赫海洋活肤水,是爽肤水中的好品牌,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柔软平滑的保湿屏障,活化肌肤细胞,具有辅助、提高保养品吸收的功能。

3.日霜

皮肤敏感的朋友不宜选用带刺激性而浓度高的修复霜,偏微酸性而无香料或标明敏感皮肤专用的最好。由于秋冬阳光不如夏季强烈,日霜中便不需要使用油光控制的成分,但应以能着重锁紧肌肤水分的活性粒子成分为主. 比如内含海洋高密度锁水因子,锁水磁石的尚赫海洋活肤精华霜,它能在表皮形成3D保湿水网,平衡油水,超强保湿,同时修复受损细胞。

4.面膜

敏感性肌肤浅薄的角质层常常不能保持住足够的水分,无论是在夏天的冷气房中,或是在冬天干燥的气候中,具有这种肤质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觉到皮肤缺水、干燥,因而日常保养中加强保湿非常重要。除使用含保湿成分的化妆水、护肤品外,还应经常性地定期做保湿面膜。海洋活肤面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能提高细胞活力、达到油水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将清洁,补水、美白一次完成。

5.隔离乳

敏感性肌肤者比非敏感性肌肤者更易在日常生活中对刺激性物质产生反应,因此外出或者上彩妆之前,涂上一层隔离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尚赫海洋活肤隔离乳,能隔离紫外线,粉尘等有害物质,提供全天候的保湿作用,抗自由基及氧化物质,防止皮肤衰老。它清爽透气,不油腻,同时修饰肤色,为肌肤增添光彩。

对于敏感性皮肤我们既要注重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又要注重保养。希望每个人对自己的皮肤负责,还自己一个美丽。

参考文献:

1、农牧岗,梁作裕,覃君良,曹烁;中成药药理实验 方法 的探讨——美容中成药药理实验方法初探[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2、吴琰瑜,王学民;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04期

3、胡晋红,朱全刚,范国荣;皮肤药理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4、王旭平 ,任道凤 ,金锡鹏;皮肤屏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6期

【摘要】所谓“一白遮白丑”,亚洲女性对于美白有执着的追求。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维生素,有一种人体皮肤内表层易于吸收的褪色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功用也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通过食用以及外敷都可提高皮肤的光泽及亮度。

【关键词】美白、维生素、果实美容。

现在市场上各种美白产品琳琅满目,对于美白肌肤很多女生都喜欢使用昂贵的美白产品,有时候用得多还比不上内服的效果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很多可以美容的食物,省钱又有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果蔬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维生素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人体一旦严重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美容与健康。

一、影响肤色的因素

人类的肤色因种族不同而不同。在同一种族的人中,皮肤颜色的深浅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体中,皮肤的颜色也可受年龄,环境、季节、食物、皮肤状态,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皮肤的颜色与下列因素有关。

(1)皮肤表皮角质层的厚薄。表皮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厚薄、真皮层内血管的充血程度及皮肤表面的光洁度都与肤色有关。若角质层厚,皮肤偏黄色;颗粒层和透明层厚,皮肤显白;真皮层血液循环充足,皮肤红润;皮表若不平整,有凹陷,可使皮肤发青。

(2)黑色素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它是使毛发和皮肤着色的黑褐或黄褐色色素,其数量与分布影响皮肤黑色调的深浅,是引起皮肤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3)内分泌 内分泌对肤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黑色素的影响来实现的。例如肢端肥大症患者因为垂体分泌的促黑素激素增加,所以黑素的形成增加,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也能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孕激素则促进黑素的转运和扩散,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就使妊娠妇女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妊娠斑。

(4)营养 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包括色素代谢在内均与营养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酪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在黑素形成中是必需的。泛酸、叶酸、生物素、对氨苯甲酸等也可参与黑素形成。维生素C在黑素代谢中可使深色氧化型酿式产物还原,从而使色素转淡。维生素A缺乏引起毛囊角化过度而使流基减少,引起色素沉着。烟酸缺乏可对光敏感而出现色素沉着。微量元素在黑素代谢中也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铜离子和锌离子较为重要。身体中若缺少了铜离子和锌离子,毛发就要变白。此外,一些重金属,如砷、钮、银、金等,可以通过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而使黑素生成增加,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

专业论文,需要登陆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下载美容中药的研究进展唐永红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美容业的发展,中医药美容已成为时尚.我国发掘和运用中医药进行美容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很多美容中药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确是安全、疗效显著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并引起国内外医学的关注.中药美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之类药物组成,通过内服外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整体美容的目的.现将近年来美容中药的研究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单位:唐永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南宁,530021)

关于方言论文的前言模板

1、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2、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3、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一、前言前言又称引言、绪论、导言或序言。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交代课题的由来、目的、意义及其结论,文字应简明扼要。(一)前言的主要内容(1)课题研究目的、范围以及他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2)课题的研究过程、方法及其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3)研究结果及其意义。(二)前言写作应当注意的事项(1)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以200-300字为宜。(2)顺序井然、条理清楚、表述客观。慎用“首创”、“开辟新领域”等字词,也不要写“不吝赐教”、“抛砖引玉”等俗套话。(3)不要把前言变成提要的“克隆”或是提要的打充。(4)介绍文献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不宜大段地引用别人的原文。

大约是1980年左右,我在台湾大学开“汉语方言学”的课,主要的参考书是袁家骅的《汉语方言概要》,那时候我就想应该有一本《汉语方言学》的专著作为课本,这本书应该有什么内容呢?既用了“学”字,自然要有严密的系统,对于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应该作一个概况性的说明,在若干相关问题上也应该有深入的讨论。但是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写这样一本书呢?这个人既要有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对各大方言有深入的了解,否则言之无物;又要有深厚的理论背景及对汉语史的认识,否则只能谈共时的现象,无法跟传统的学问接轨。这个人还要在做研究的同时,有兴趣写通论性的书。等了二十年,当李如龙先生把他的《汉语方言学》的书稿给我看的时候,我发现终于让我等到这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一本书!他要我写一篇序,这是给我莫大的荣誉,当然欣然同意。汉语方言的差异古已有之,对于方言的研究可以推到汉代扬雄的《方言》。Paul serruys和严耕望分别研究《方言》的结果都是把汉代的方言分为六区。从汉代的六个区如何演变为今天各大方言的面貌,是很有意思但也不容易掌握的课题。这就牵涉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本书第二章),也要讨论语音、词汇、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在本书中都有专节加以详尽的检讨。我们常说在讨论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时候,以往都以印欧语为主,很少引用汉语的材料。王士元先生在《语言变异和语言的关系》(见于《汉语研究在海外》)一文中,提出他的希望:“中国语言学将不只是吸收普通语言学的成果,还要为普通语言学作出重要的贡献,丰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有助于确定普通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李先生的这本书无疑是向这个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在“方言系统的整合”的一节里,他提到“叠置式、覆盖式、混合式、蜕变式”的不同,在“汉语方言的异读系统”中,他讨论了“文白异读、别义异读、音变异读”。在“方言与历史文化关系的微观研究”中,他指出“风物词语、习俗词语、观念词语”的特征。这都是汉语方言特殊的地方,值得研究普通语言学的人参考。我希望在这本书问世后能有人翻译成英文,使这本书的结论能够让讨论语言学理论的人引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