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0:19:03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 要】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小学生的美好灵魂。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关键词】 德育现状 合理的定位 细节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一切T作的目的和归宿,搞好德育预示着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可是,经过调查发现,现如今的学校德育依旧停留在一个口头话的表面阶段。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母亲:快去扫地了!儿子:不想去!母亲;你在学校都扫!为什么在家不扫呢!儿子:就是不想扫。学校不一样。母亲:下次开家长会我告诉你班主任!这么懒!儿子:扫就扫。这是一名上小学4年级的学生与母亲的对话。由此看来,我们的德育有所偏离,德育需要一个真正的教育途径,需要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

一、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J:作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社会大舞台,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足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1.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忧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导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脱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并未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4.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分离。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1)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民族,传统美德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是向学生输送一些传统的美德理念。如在原有《三字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编出新的《三字经》,或者是顺口溜、儿歌等。通过德育T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底线。话不在多,而在于有拓展性,让德育作者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加以延伸。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教师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r:作者”中,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时重要,忙时不要。其二,由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因此,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E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学校应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在德育框架上,学校要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学校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学校要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最后,必须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化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努力把握德育施教对象的特点和思想轨迹,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困惑和发展规律,探索德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2)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细节之一: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曾举过一个例子:新生入学,个个是活蹦乱跳的,不懂何为守纪律。到操场上集会时,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纪律。可第一次带学生排队出场时,没有事先做好具体指导和训练,就带出场了,结果可想而知,心里还想着:下一回再教育。却没想到,这样一来,最宝贵的教育时机就失去了。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卜学、第一次出去旅游、第一次学游泳等等,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太小,叉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只有严格强化这关键的第一次,学生的心里才会形成一种约束力,以后每到这种时候,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ll-.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细节之二:小学生德育坡度要“小”,要求要“近”。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对其实施德育不能盲目拔高要求,要注意坡度,贴近现实。坡度要“小”,就是指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过于盲目。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懂礼貌,讲文明教育时,没有讲一大通道理,而是首先训练学生“轻声”说话,并设计了“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如何轻声说等内容。这种坡度小的要求和训练,表面看来是说话声音大小或高低的问题,但其本质能培养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6质。要求“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经过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的小断教育和训练,逐步在孩子的思想卜.树市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初步观念。

细节之三:德育要细抓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细在抓“点滴感谢”。感谢是感恩的基础,而感恩是感谢的升华,感恩是感谢之情口积月累的集聚。人如果想有一颗感恩之心,就首先要知道感激。感恩教育就是要从小抓起,这个“小”不仅是指小孩还有小事。因此,埘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把感激作为起点,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他们及时发现值得感激的事又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看到打扫卫生的阿姨要说辛苦了:用餐时想想多少人为了这些食物而付出劳动,所以应珍惜粮食作为对他们的感激等等。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从细节做起,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生活要素,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程.教育是一种影响,成才导报

[3] 刘绍华.范本教育:缺失的德育方式

[4] 柳晓娟,角色模拟德育新途径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升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此目的,为了提升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过程参与,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程必须转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而构建起一套新的实践型和体验型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都相对僵化,教师注重课标和任务的完成,而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环境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的关注不足。中职学生通常在曾经的教育经历中受挫,但在其他某些方面的能力较强。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比较缺乏关爱。有的学生从小由祖父母或者亲戚代为照顾,比较缺乏纪律意识。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德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2、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德育课程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引导哲学和经济理论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法律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小组项目作业提升学生的人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让学生现场展示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等等。

3、以职业为本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认知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为学生毕业时候的正确评估自己,选择职业和尽快适应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建构

1、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由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教育转向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法制观念和职业观念等[2]。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三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择业和就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根据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应该讲德育课程的内容整合为新的专题式教学模式。

2、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德育课堂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过程。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全面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即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有意义、有深度、可把握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搜集资料,制作PPT,然后依次到讲台上演讲,并发起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

3、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德育课程能够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并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实用和快乐,德育课程就会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教师考核方式的改变

1、梯度考核奖金由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事业编制的限制,使得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是国家规定和保障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压力。但是,每个学校对教师的奖金收入都有自身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可以实行梯度奖金制度,不是按资历,而是按照课改的成效和工作的业绩来分配奖金。如,公开课获奖、课程组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课业讲座开展、主题研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教师的奖金级别等。为了提升奖金对教师的吸引力,中职学校还需要提升奖金在教师整体收入中的比例。

2、引进教师评教方法教师的课改成效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学校可以在校网平台上开始学生的匿名评教系统,将课改的各种方式列入评教的子项目,让学生来决定教师的总和得分,并将教师的总和得分作为教师奖金级别的重要权重指标。为了督促学生参与教师评教,可以规定学生在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必须认真完成教师的网络评教,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亟待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培养高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需要得到纵深改革,可以在很大层面上帮助中职学校改善社会对中职学生“三多”(坏习惯多、上网多、混日子多)和“三差”(学习兴趣差、学习能力差、纪律观念差)[3]的看法和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达到职业学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38-39、

[2]潘莉莉、中职德育课分年级设置专题实施探索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78、

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探索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德育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封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等问题。工作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社会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及需求选择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学校的德育工作。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社会工作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人职业生涯,因此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劳动素质和职业素养,关系到国家和的未来。中职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德育工作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2009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共同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显示了国家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和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决心。

一、当代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德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在德育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快速的社会发展和变迁对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模式及其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就当前的中职德育工作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育方式单一 教育方式单一几乎是当前我国所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校硬件设施、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的教学过程和班会实现,教育方法往往只是局限于教师灌输式的“讲”和学生的“听”。人的行为受思想的,因此注重从思想上对学生教育并没有错,但是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学生、平等、参与意识的逐步增强,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正面教育的接受性以及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性质和特征。

(二)教育方法封闭 当前中职德育场所往往只局限于三尺讲台,师生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两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后却没有什么途径和机制实现交流而未能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教育指导,因此难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困惑。此外,班主任和学校的其他负责德育的教师,尽管能在课外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往往是通过教师训导的方式开展,这样说服教育式的教育过程,教师往往是居高在上的权威,而学生只能是服从和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合作和信任。

(三)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在我国的中职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而两课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对学生的德育主要通过“两课”完成。但是思想政治课程更注重对学生政治素质和世界观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身心成长、人格培养、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我国所经历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因此单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 在德育的评价机制中,以就业为“马首是 瞻 ”,忽视学生的素质发展,尤其是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 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社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但是由于中职院校德育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评价机制存在的不足,导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因此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势在必行,而社会工作介人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则是其积极探索之一。

二、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社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能应对各种问题的制度和专业,发展出一系列的分支,在社会的众多领域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工作的功能空间也在扩展,在学校中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即学校社会工作是其重要分支之一,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方法运用于学校学生德育工作,为在校学生提供特种专业服务,以协助学生问题发生,改善不利处境,更好地完成学业与健康成长。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可能的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工作参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可能性 尽管社会工作和学校德育教育在理论和教育方法上有很多差别,但是社会工作介人学校德育工作的可能性在于社会工作和中国当前的德育工作具有一些共通性。

首先,从短期目标上来讲,社会工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当前困难和问题。其次,从根本目的上来讲,二者都在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增进社会成员的幸福,虽然学校德育工作更注重教育,但是社会工作同样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控制、追求社会和谐的功能。另外,二者都强调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在社会工作中,工作者本身是助人的“工具”,他必须内化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掌握基本的工作知识和技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者也被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掌握学、等基本知识。

(二)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现自我发展以及中职学生弱势性质的三重要求。 1.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从社会学角度看,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发展观的'引导下,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种教育要与时代的发展变迁相适应,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德育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个人和社会双重价值。德育应该在尊重每一个人的基础上,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德育应当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不是以“社会本位”乃至“政治本位”作为德育价值的定位。 2.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新探索的需要。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有助于改善中职学校原有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缺陷,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创新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理论上来讲,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丰富中职德育工作的理论,实现思想道德的创新。同时就实践的角度而言,社会工作的介入更有助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学生网瘾问题、贫困问题、情绪问题、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由于当前学校德育的不足,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有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德育中,才能更好地帮助中职学生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增强其社会适应性,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帮助中职学校弱势学生的需要。社会工作狭义的、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弱势群体。从此角度来看,中职学生正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首先,就我国的分流教育的教育性质而言,中职学生是因为考不上好的高中而进入职业学校的,因此中职学生在心理上、教育系统中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其次,中职学生相对社会其他群体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中职学生离家求学,但是获得的关注和照顾却远远小于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因此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最后,中职学生最大的任务是完成职业规划和学习,走上工作岗位,但是他们在上、情感上、决策能力上都要弱于成年人。

三、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价值和工作原则有助于扩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个以助人为职业的专业而言,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受一些专业助人理论、理念和价值、方法的指导,但是就社会工作介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而言,社会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促进学校德育的功能。 1.社会工作的增能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但是与其他助人和教育人的活动不同,社会工作尊重个人并相信人是有潜能的,并注重充分挖掘个人的潜能以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J,即社会工作的增能价值。社会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还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得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的挑战和压力。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社会工作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获取实用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有助于培养其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相信人的成长和转变超出人的预期,认为尽管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困难会对人造成伤害,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发展的机遇。优势视角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强调对学生优点的关注,注重对学生优点的发掘和运用,以发现其优势和资源,解决自身困难,认为要识别、利用学生已有的优点和优势,利用他们的能力、兴趣、成就等已有优势来进行德育。 3.社会工作全面发展价值。社会工作价值观注重人全面发展,协助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爱国情操、道德观念、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具备高尚思想品质、良好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因而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未来劳动者——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尤其是德育水平。 4.社会工作的个别化价值。个别化在社会工作中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价值,把每个人看做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中职学生作为“90后”的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具有自我意识突出、个性鲜明等特点,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应用社会工作个别化价值的指导,更能体现对教育对象的尊重。

(二)工作的过程有助于整合学校思想的资源 社会工作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资源的传递过程,收集、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和有效传递资源,包括受助学生需要的物资、机会、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等。社会工作者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和服务传递系统,作为工具性的资源,并协调各方,如民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各类基金会等,扮演媒介者的角色,尽最大努力积极寻找、组织和有效运用这些资源为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学校进行减免补助或者联系校外的基金会、民政机构等组织进行物质援助。

(三)社会工作的内容有助于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 中职学生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发展关键阶段,面临着成长和就业的双重挑战,社会工作介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弥补中职学校本身的德育工作存在的缺陷,还需要对中职学生的需求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内容也必须要围绕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学生一方面需要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完成成长任务以及职业规划和发展任务,其需求可以分为一般性需求和特殊性需求。

1.一般性需求及社会工作的内容。一般性需求是针对所有中职学生而言,根据学生的一般性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协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避免逃学厌学等不良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协调与教师、同学、异性、父母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控制并处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负面情绪,如沮丧、冷漠、抑郁、焦虑、嫉妒、浮 躁 、情绪波动大等;帮助学生避免一些生活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打架等。 2.特殊性需求及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者同时也要分辨特殊情况,对学生提供特殊关注和帮助。特殊情况可以分为几类:特殊家庭环境、特殊学生、特殊时刻。特殊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服刑人员家庭以及流动家庭。特殊学生主要是指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学习格外优异或者有障碍的学生等。特殊时刻则是指学生其面对失恋、考试、就业等一些对其影响比较大的阶段。这些学生除了具有一般性的需求之外,还会面临相对更多的压力、负面情绪、不良行为倾向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的问题。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德育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尤其有助于将德育全面融人职业工作,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者首先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解决暂时的困难,如经济困难、情绪困扰、行为偏差、学业辅导等;其次可以推动学生的发展,通过各种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整合资源,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另外,社会工作可以成为学生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通过改善环境或者争取资源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社会工作介入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社会工作与中职学校德育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社会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效果来看,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及需求介入学校的德育中,并灵活选择三类不同的介人途径,为学校德育作出贡献。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是以个人为对象,运用有关人类发展关系或个人发展的各类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了解个人的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以引发个人的或家庭的潜能,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解决其问题并增强社会适应力。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在于,社会工作是以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基础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即不是全凭个人的经验来开展工作,而是以科学的专业理论和方法技巧为基础,更有助于了解学生个人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等各种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

实际上,在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中,也有个案方法的运用,如班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也会在德育教育中,采用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方式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但是这种方法和个案工作的最大差别之处在于,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合作的关系,这样更助于调动学生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学生的问题。

个案社会工作主要有四种工作模式,他们在处生的不同问题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危机介入模式更有助于介入学生中突发危机的处理。任务中心模式则可应用于一些学生中的人际冲突问题、角色适应困难、情绪问题等。“一社会”模式则有助于从长期的、支持性的关系中降低学生外部压力,完善学生的人格。行为主义模式可以通过正负强化以及榜样示范等方法矫正学生的思想行为。总的来说,个案社会工作更适合于对某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展开,个别地进行重点关注和帮助,有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

(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使其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小组社会工作则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小组社会工作也称群体社会工作。人是由社会组成的群体,群体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班级群体、宿舍群体中完成的,因此学校及班级同学、寝室舍友成为其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可实现中职学生在人格和品德方面的完善,实现个人全面健康成长。

小组工作的核心在于,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小组活动和小组成员间互动,小组成员在学习、遵守、适应社会期望的小组行为规范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之间问题的小组经验,由此引发心理和行为的政变,从而帮助成员恢复社会功能、开发潜力,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目的。

以小组工作开展的德育工作方式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学生结成各种类型的群体,如兴趣小组、任务小组、教育小组、服务和义工小组、社会化小组、成长小组、互助小组等,通过小组为这些成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享彼此经验和感受的环境,通过成员之间及其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帮助成员改变不良思想和行为、激发追求生活的兴趣、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合适的社会角色、培养社会责任心、获得生活技能、适应环境的价值体系、获得同辈群体的接纳。总之,小组工作通过解决小组成员各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引导和促进小组成员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另外,我校班级教育的方式更有助于小组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及增强学生良好关系。

(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个人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社会工作过程,以达到提高个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区相互关怀、满足互助互济的需要、减少冲突的目的。社会工作的核心在于解决当前问题,同时也把提高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改善其外部环境作为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会促成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因素,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把学校和社区连接起来,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协调合作,建立学生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学校中师生和生生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区资源,最终实现中职的教育功能。社区工作在中职学校功能的发挥可以通过在学校中开展宣传教育、举办讲座、与社区居民互动等方式实现,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联系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协调社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 要】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小学生的美好灵魂。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关键词】 德育现状 合理的定位 细节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一切T作的目的和归宿,搞好德育预示着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可是,经过调查发现,现如今的学校德育依旧停留在一个口头话的表面阶段。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母亲:快去扫地了!儿子:不想去!母亲;你在学校都扫!为什么在家不扫呢!儿子:就是不想扫。学校不一样。母亲:下次开家长会我告诉你班主任!这么懒!儿子:扫就扫。这是一名上小学4年级的学生与母亲的对话。由此看来,我们的德育有所偏离,德育需要一个真正的教育途径,需要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

一、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J:作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社会大舞台,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足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1.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忧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导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脱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并未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4.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分离。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1)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民族,传统美德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是向学生输送一些传统的美德理念。如在原有《三字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编出新的《三字经》,或者是顺口溜、儿歌等。通过德育T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底线。话不在多,而在于有拓展性,让德育作者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加以延伸。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教师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r:作者”中,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时重要,忙时不要。其二,由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因此,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E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学校应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在德育框架上,学校要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学校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学校要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最后,必须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化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努力把握德育施教对象的特点和思想轨迹,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困惑和发展规律,探索德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2)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细节之一: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曾举过一个例子:新生入学,个个是活蹦乱跳的,不懂何为守纪律。到操场上集会时,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纪律。可第一次带学生排队出场时,没有事先做好具体指导和训练,就带出场了,结果可想而知,心里还想着:下一回再教育。却没想到,这样一来,最宝贵的教育时机就失去了。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卜学、第一次出去旅游、第一次学游泳等等,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太小,叉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只有严格强化这关键的第一次,学生的心里才会形成一种约束力,以后每到这种时候,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ll-.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细节之二:小学生德育坡度要“小”,要求要“近”。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对其实施德育不能盲目拔高要求,要注意坡度,贴近现实。坡度要“小”,就是指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过于盲目。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懂礼貌,讲文明教育时,没有讲一大通道理,而是首先训练学生“轻声”说话,并设计了“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如何轻声说等内容。这种坡度小的要求和训练,表面看来是说话声音大小或高低的问题,但其本质能培养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6质。要求“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经过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的小断教育和训练,逐步在孩子的思想卜.树市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初步观念。

细节之三:德育要细抓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细在抓“点滴感谢”。感谢是感恩的基础,而感恩是感谢的升华,感恩是感谢之情口积月累的集聚。人如果想有一颗感恩之心,就首先要知道感激。感恩教育就是要从小抓起,这个“小”不仅是指小孩还有小事。因此,埘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把感激作为起点,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他们及时发现值得感激的事又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看到打扫卫生的阿姨要说辛苦了:用餐时想想多少人为了这些食物而付出劳动,所以应珍惜粮食作为对他们的感激等等。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从细节做起,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生活要素,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程.教育是一种影响,成才导报

[3] 刘绍华.范本教育:缺失的德育方式

[4] 柳晓娟,角色模拟德育新途径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同属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在各级教育实践中,德育一直备受重视,也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校德育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摘 要:针对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邓小平的德育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学校德育教育;邓小平德育理论;策略与措施

作者简介:杨建军,男(),广西桂林龙胜县人。

引言

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同属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在各级教育实践中,德育一直备受重视,也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适应现实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所难免。

1、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大事;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意识形态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享乐、拜金等各种不良思潮侵蚀校园,而学校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虽然也很重视,但缺乏家庭参与和社会参与的协同教育环境。上述种种现象对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2、邓小平的德育教育理论

德育教育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特点。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仿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因此,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不能千篇一律,承认现阶段存在着不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存在着品德的差异性,所以,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德育教育的内容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实际,按照新时期德育战略目标的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育内容的重要思想,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层次: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纪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教育。学校应根据这四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合理确定相应的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加以教育和引导。

德育教育的方法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方法。在谈到如何处理中西德育的结合时,他强调指出:在继承传统,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中,要弘扬优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个方面时,他说:“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 “树立大德育观念,创建全员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实施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管理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渠道的一体化”。“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3、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措施

通过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德育理论,对于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构建德育教育的系统工程,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构建德育教育的管理机制

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是落实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保证。

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

要建立德育教育目标管理、德育内容管理、德育方法管理、德育策略管理体系,形成多层次、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将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组成的德育组织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以适合新形势下德育教育新情况的要求。

常规德育管理法规化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在日常的德育教育管理中,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和守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等,都应当作为日常管理学生品德行为的标准。

建立多种形式的德育管理方法

一是自我管理方法。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设计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活动激励法。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各种游戏和活动,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三是行政法规管理方法。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

构建系统性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德育应该是由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要将这六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构建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学校现代德育有机体系。

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思想信念是通过人的一生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不断学习培养,实践改造逐步形成的,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在确定德育的内容时学校既要考虑到德育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总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德性与认识基础。

要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如尖子生和落后生,同样是心理教育,德育的内容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对尖子生重点是注意矫正学生过分看重荣誉和成绩的心理上,防止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疾患的发生;而对落后生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克服自卑与懒惰心理,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升腾起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希冀。

要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既要对传统的教育内容予以保留,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增加教育内容。

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既保持比较稳定的内容体系,又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变化,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总之,学校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青少年发育规律,依据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来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把德育的要素结构,层次结构划分出来,根据不同年级或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校内到校外,从具体到抽象,分层递进。这样既保证德育目标的一贯性和完整性,又保证德育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使德育工作走向规范化,从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当前,不少的地方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没有彻底根除,一些地方政府、家庭和社会仍主要以学生学习成绩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分数评价学生发展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都以教学成绩为标准,紧紧围绕升学率。比如教师竞聘岗位、评定职称、晋级等都依据教学成绩。在师资培训方面,德育教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参加学习或进行德育调研;教学工作会议一年组织好几次,从上到下非常重视,而德育工作会议几年开不了一次;在教师奖励方面,每年只评选教学优秀与骨干教师,而没有德育优秀或骨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级,教学优秀,骨干教师分值很重,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德育基地、设施、活动等专项经费没有投入,不能不说是德育工作者的一种悲哀。由于在政策的导向上缺乏对德育工作者的鼓励,严重影响了人们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领导,要下大力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克教学成绩与分数的“一元制”。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校长对班主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各级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奖励政策,职称评定与人事编制制度,使之放到与教学同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与激励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构建校、社、家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建立校园德育教育网络

当前各校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合适时宜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人格。

建立校园、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网络

成立校园、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只有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德育教育集于一网,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构建德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教育合力效果。

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作为教育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为人师表,利用“身正”的模范效应来教育学生就显得特别重要。要组织好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论上明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为师的首要职责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要特别强调树立远大理想,敬业爱岗,为教育事业多做奉献。努力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思想的影响。“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教师教学生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教师除学识渊博,教学得法外,在学校里要有师德,在家庭要有美德,而且在社会领域也应该成为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模范。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特别要倡导并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深化对职业崇高感的认识,提高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认同度,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用自己的高尚品行、健全人格的精神感染学生,使他们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结语:新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深入实际,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

2、邓小平.《邓小平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6-6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48,63,110,111,144,305,371,380;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6 ;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151,254,255,262,369,408 ;

6、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校德育教育浅析论文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论文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走过场,没有形成常态化、德育活动措施不够周全缺乏力度、德育工作者起不到良好的表帅作用,误引误导、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不全等问题。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校际交流等形式,认为应从更新观念,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相容效应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中学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心理相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狭义和广义或称“小德育”与“大德育”之分。狭义的德育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泛指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培育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学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德育工作者所期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走过场,没有达到常态化。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必须配合国家的许多“时节”开展一些必要的临时性的德育活动;另一方面,许多“时节”的德育活动虽也纳入了德育工作的计划之中,但其内容常常不被列入德育计划的环节,而是作为一种点缀,一个面子工程,缺乏整体性的设计与深化。这种德育效果必然无法与其他德育活动一样在学生心里产生持久效应,从而导致德育效果的大幅降温。

(二)班级德育活动措施不够周全缺乏力度。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具体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但是由于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精神和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不同,从而对班级德育活动具体措施的周密性、覆盖面、有效性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三)德育工作者起不到良好的表帅作用,误引误导。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的表帅作用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在课上,德育工作者不正确或不周全的言行,往往会给学生心灵留下德育误区和空白;在课外,德育工作者不慎或不经意的言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不容效应,从而也有意无意地损害德育的效果。

(四)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确不全面。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他们面对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夹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无法正确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虽然他们都有其不同程度的思想觉悟,但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辨别力时强时弱的特点,近乎随大流而又带一定盲目性的互相攀比互相模仿的情形,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发生。一旦出现德育力度的薄弱环节,又不能及时利用德育正能量有效地引导,承受力低的同学就会首先受到影响并相互作用,甚至与预期的德育效果相背离。

三、科学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们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校际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差异,认为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引航开道

1.要加强社会观念的更新研究,引导社会和学校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重视德育工作,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提供更贴近实际的理论基础。

2.要加速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的继续社会化,建立起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制度,为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群众基础。

3.要加强德育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研究,并根据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不同层次的德育教材和教参,并保证其切实有效地落实,以确保德育效果的深远持久性。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积极而又及时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为此,一方面应经常通过调查问卷、心理诊所、匿名交流或心理热线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应经常加强对学生的违纪、违法、学习态度、文明礼貌、人格性情,以及学生的依恋、自尊、安全等需要的情况,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建立起对这些问题研究的档案资料库,以备进行特定德育工作时调用查询,以便于“对症下药”。

(三)在净化德育工作者心理和言行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相容效应。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对学校德育工作老师的工作或个人心服口服,就越容易使学生对德育活动产生心理相容效应,也就越容易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将德育工作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常用、最基本的途径。这样不仅使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而且也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规律,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做到有机统一。从而做到广寓德育于各门学科之中,抓住德育点,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总之,要想把学校德育工作抓紧抓好,去争取预期的良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努力去了解影响学校和中学生德育效果的各种因素,同时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通力协作。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互相配合,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形式,学校德育工作才能越来越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生,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资料:

[1]白晋荣.青少年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仁贤.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 要】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小学生的美好灵魂。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关键词】 德育现状 合理的定位 细节

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一切T作的目的和归宿,搞好德育预示着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可是,经过调查发现,现如今的学校德育依旧停留在一个口头话的表面阶段。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母亲:快去扫地了!儿子:不想去!母亲;你在学校都扫!为什么在家不扫呢!儿子:就是不想扫。学校不一样。母亲:下次开家长会我告诉你班主任!这么懒!儿子:扫就扫。这是一名上小学4年级的学生与母亲的对话。由此看来,我们的德育有所偏离,德育需要一个真正的教育途径,需要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

一、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J:作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社会大舞台,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足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1.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忧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导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

2.教师思想认识不容乐观。教师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灵魂的铸造者和传播者,教师应模范地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从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脱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并未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4.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分离。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1)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民族,传统美德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笔者认为目前主要是向学生输送一些传统的美德理念。如在原有《三字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编出新的《三字经》,或者是顺口溜、儿歌等。通过德育T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底线。话不在多,而在于有拓展性,让德育作者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加以延伸。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教师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在加强德育,努力使“人人成为德育‘r:作者”中,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想法:其一,德育是软任务,难见成效,往往说时重要,忙时不要。其二,由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德育的力度和效果及德育水平不如过去。因此,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E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学校应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在德育框架上,学校要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学校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学校要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最后,必须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化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努力把握德育施教对象的特点和思想轨迹,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困惑和发展规律,探索德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2)德育要落实在细节之中

细节之一: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曾举过一个例子:新生入学,个个是活蹦乱跳的,不懂何为守纪律。到操场上集会时,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纪律。可第一次带学生排队出场时,没有事先做好具体指导和训练,就带出场了,结果可想而知,心里还想着:下一回再教育。却没想到,这样一来,最宝贵的教育时机就失去了。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卜学、第一次出去旅游、第一次学游泳等等,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太小,叉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只有严格强化这关键的第一次,学生的心里才会形成一种约束力,以后每到这种时候,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这ll-.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细节之二:小学生德育坡度要“小”,要求要“近”。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对其实施德育不能盲目拔高要求,要注意坡度,贴近现实。坡度要“小”,就是指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过于盲目。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懂礼貌,讲文明教育时,没有讲一大通道理,而是首先训练学生“轻声”说话,并设计了“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如何轻声说等内容。这种坡度小的要求和训练,表面看来是说话声音大小或高低的问题,但其本质能培养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6质。要求“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经过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的小断教育和训练,逐步在孩子的思想卜.树市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初步观念。

细节之三:德育要细抓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细在抓“点滴感谢”。感谢是感恩的基础,而感恩是感谢的升华,感恩是感谢之情口积月累的集聚。人如果想有一颗感恩之心,就首先要知道感激。感恩教育就是要从小抓起,这个“小”不仅是指小孩还有小事。因此,埘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把感激作为起点,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他们及时发现值得感激的事又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看到打扫卫生的阿姨要说辛苦了:用餐时想想多少人为了这些食物而付出劳动,所以应珍惜粮食作为对他们的感激等等。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从细节做起,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生活要素,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程.教育是一种影响,成才导报

[3] 刘绍华.范本教育:缺失的德育方式

[4] 柳晓娟,角色模拟德育新途径

小学家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论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德育思想观念落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软弱无力的当代中国教育现实,为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学校“智育首位”的做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这种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学生家长方面,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大学”告别祖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许多农民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就是砸锅卖铁、要饭,也要供孩子上学”。因此,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更高的期望,不论是学校开家长会还是家长单独校访,家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子女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在班、在年级排列多少名,问得最少的是思想道德情况。甚至出现开家长会时,极个别家长拿了子女的成绩单后就离开学校的现象。在学校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将学科教学工作视为中心工作,视学科教学为学校生命,学校一切安排都要为学生成绩让路,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评价,过分强调学业成绩,甚至只强调学业成绩而忽略其他。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思想认识、道德意识等力一血出现问题,也会一味迁就。

2.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基础道德欠缺,对德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网络等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黄、赌、毒,以及暴力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农村小学,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德育非常不利。例如,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等违法对小学开放,对学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而在学生基础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分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3.德育工作方法简单。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远比教学工作少,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研究,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认识,缺少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腐蚀这一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因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口号,甚至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总是浮在表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1.明确目标,突出内容。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按照此目标要求,小学德育的内容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法纪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根据不同年级,德育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品德认识具有表面性、具体性、肤浅性的特性,更适合侧重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法纪道德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品德认识的自觉性、坚定性、独立性都有所加强,这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则能更有效的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与法纪道德教育的开展。

2.多管齐下,强化育人。一是建立德育体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确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求,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整体一贯的德育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切实把德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上来,把德育过程贯穿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二是拓宽德育渠道。要坚持以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和各类教育活动为德育主渠道,抓好班级、团队的集体建设。三是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四是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学生课外综合实践、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