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轻工学报

发布时间:2024-07-01 23:18:45

轻工学报

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本院校。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河南大部分为本科一批招生,少部分本科二批招生,我们通常认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河南考生,郑州轻工业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二本大学。

郑州轻工业大学介绍

郑州轻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截止2021年7月,郑州轻工业大学拥有科学校区、东风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200余亩;下设23个教学机构,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州轻工业大学

收录了。《轻工学报》1986年创刊,原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CN 41-1172/TS),2013年变更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CN 41-1422/TS),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新广出审[2015]309号),更名为《轻工学报》(CN 41-1437/TS),将于2016年1月开始启用,继原刊名连续编号。本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科学引文索引》(SCI)、《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收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2006、2009、2012年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2011、2014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提名期刊”;在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自科期刊”;2014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特色期刊奖”。

1、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2、郑州轻工业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被列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高校;201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 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人选、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人选、省级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校持续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输送10余万名毕业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全国食品行业、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等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校设有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食品生产与安全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一批轻工特色鲜明的省部级学科平台,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拥有1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21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20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2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00余部。《轻工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 社会服务 依托郑州轻工业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轻大钧陶瓷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在香精香料、锂离子电池、新型功能材料、食品加工、轻工机械、智能控制、工艺美术等领域研究优势,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与郑州市、许昌市、济源市等地市签订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内一批烟草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与轻工及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如三全、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与美的、海尔等知名家电企业,与宇通客车、中信重工等知名机械企业保持着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东风校区、科学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100余亩。学校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各类中外文纸质图书230余万册,电子图书850余万册;拥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Elsevier、Wiley、IEEE、SCI和中国知网全库等数据库170余个,自建数据库、试用数据库、免费数据库共160余个。拥有功能齐全、应用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的万兆校园网,是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对外交流 学校在利用国际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方面走在河南高校的前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国教育集团和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经常选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考察,并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进行学术交流。与美国奥克兰大学、意大利卡梅利诺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等国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学校设有河南省最早的雅思考试中心,并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 校园文化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凝练形成了以“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朴实、务实、扎实”的校风、“立德树人、格物致知”的教风和“勤奋向上、求知笃行”的学风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学校积极开展“最美轻大人”“轻大学子·榜样力量”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潮等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获批为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试点学校。 党建思政 学校始终坚持,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营造了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校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郑州轻工业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郑州轻工业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哪里 郑州轻工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郑州轻工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郑州轻工业大学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郑州轻工业大学招生办电话 郑州轻工业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郑州轻工业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还行!武汉轻工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在65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了以轻工食品类学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学校行业背景深厚,办学特色鲜明,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类别公立大学 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类型工科

不上班,但是有值班的《武汉轻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据2018年9月《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16人,编辑1人,责任编辑3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主要报道食品、生物、化工、机械、电气、计算机、交通、建筑与土木工程、营养与安全、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截至2014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继续教育学院;本科专业62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国际教育学院:轻工纺织食品类(啤酒酿造与饮料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动画、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4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部)级专家2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学校聘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选24人,陈焕春院士、官春云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等一批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刘大川、 胡健华、 刘民钢、 李庆龙、 宋光森、 何东平、侯永清、 刘启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 何东平、 宋光森、 同小军、 侯永清、邱银生、 张永林、 范正森、 刘海岷;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胡健华、 谢兆鸿、 李庆龙、 陈 平、 黄泽元、 周 坚、刘启觉、 张 麟、 王春维、 王继焕、 吴灵英。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侯永清;省级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何东平、 宋光森、 侯永清、 周 坚、 程四清、 刘玉兰、高新蕾。国家首届教学名师:郑用琏;全国优秀教师:谢宋和、 刘大川、 王继焕、 黄泽元;湖北省教学名师:范正森、 黄泽元、 吴灵英、 王继焕;省(部)优秀教师:胡健华、 秦治全、 黄泽元、 刘大川;湖北省劳动模范:徐广文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中心、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机设备及工艺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特色果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收藏有纸质文献量近160万册,并长期订购中外文报刊近2000余种。图书馆逐步增加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引进国内外综合电子资源30余种;电子图书70万种(册),已初步实现馆藏图书数字化。同时,图书馆还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硬、软件支撑体系,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数字化图书馆与校园网千兆对接,馆内局域网百兆到桌面,金银湖馆的读者阅览区域已实现无线覆盖。图书馆采用ILASⅡ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该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

轻工学报审稿时间

一、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哪里 郑州轻工业大学地址在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5号,该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河南省重点建设骨干高校。 二、郑州轻工业大学介绍 郑州轻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是当时轻工业部在中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轻工类本科高校;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被列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高校;201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校现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7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和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共44门,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11个。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目前拥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雄厚。 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人选、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人选、省级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校持续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现有在校生220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1200余人。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输送 10 余万名毕业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食品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等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学校设有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食品生产与安全2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一批轻工特色鲜明的省部级学科平台,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20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1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0余部。《轻工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 社会服务 学校与郑州市、许昌市、济源市等地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国内一批烟草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与轻工及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如三全、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新飞、海尔等知名家电企业保持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香精香料、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功能材料、食品加工、轻工机械、智能控制的研究等项目,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长年为红塔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神马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东风校区、科学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亿多元,拥有6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Elsevier、Wiley、IEEE、SCI和中国知网全库等数据库176个,自建数据库、试用数据库、免费数据库共165个。拥有功能齐全、应用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的万兆校园网,是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对外交流 学校在利用国际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方面走在河南高校的前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国教育集团和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经常选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考察,并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进行学术交流。与美国奥克兰大学、意大利卡梅利诺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等国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学校设有河南省最早的雅思考试中心,并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 校园文化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和“崇德、尚学、和谐、创新”的校风,逐渐凝练形成了以朴实无华的思想作风、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拼搏的担当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潮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是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试点学校。 党建思政 学校始终坚持,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营造了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校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功获批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高校。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投稿

武汉轻工大学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致使其排名上升。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3项。

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获授权专利645项,其中发明专利183项。

馆藏资源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超过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55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其中包含中文期刊10300多种,外文学术期刊2200多种;馆藏本地电子图书万册,远程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640万篇。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以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高等教育研究和综述等栏目,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轻工大学

不上班,但是有值班的《武汉轻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据2018年9月《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16人,编辑1人,责任编辑3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主要报道食品、生物、化工、机械、电气、计算机、交通、建筑与土木工程、营养与安全、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是不错的一本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其中 “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被列为2019年度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武汉轻工大学——学校简介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点评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四川省一所知名的二本院校,学校近些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且最近学校的“网红校长”也一度引发热议。那么,四川轻化工大学含金量如何?四川轻化工大学双一流怎么回事?

一、四川轻化工大学含金量如何?

含金量相对一般,但报考时值得考虑。

学校的具体情况如下:

1、曾经是四川理工学院

学校创办于1965年,属于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部分保密专业西迁建立的西南分院,之后四校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因此,学校历经50多年办学,底蕴也较为深厚。

目前,四川轻化工大学在四川非省会城市二本院校中排名前列。同时,学校既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

2、地理位置相对一般

学校位于自贡市,同时在宜宾也有办学,共设5个校区。不过,不管是自贡,还是宜宾,在四川的地理位置都没有成都、绵阳等地好,受到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高,且招生吸引力不足。

不过,如果与西昌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等公办二本相比的话,学校的地理位置又相对较好一点。

3、校内有研究生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万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其中,研究生教育开展近20年,包括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涵盖32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9个,涵盖18个专业学位领域。如下:

1)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

2)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农业硕士。

除此之外,学校目前仍没有申请到博士点,也没有研究生推免权(保研)。

4、学科建设较为齐全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是一所涵盖了工、理、文等九大学科的理工类院校,拥有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等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同时,学校食品与轻工学科群优势突出,在业界有着“ 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 ” 的美誉。

5、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对不错

据学校官网公布的《四川轻化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学校2019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本科专业中,就业率较高的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0个专业;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英语、工业设计等专业。

此外,学校2019届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分别为4827元、4385元。其中,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毕业生薪资最高,可达5582元。

总的来说:

四川轻化工大学作为一所双非高校,地处五线城市——自贡市,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相比于省会城市的高校,招生吸引力不足。不过,学校近些年学科建设不错,发展势头较好,在四川非省会城市的二本院校中可排名前列。因此,如果考生考不上成都等地的二本院校,选择四川轻化工也未尝不可。

二、四川轻化工大学双一流

首先,再次声明:

四川轻化工大学并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且学校距离双一流水平还相差较远。

而通常大家针对四川轻化工大学所说的“双一流”,其实指的是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详情如下: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双万计划”名单中,学校共有12个专业入选,其中: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生物工程;

2)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前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网络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酿酒工程、会计学

如果仅以该项成就为标准的话,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学科实力在川内与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相当,且像西华大学近些年的学科发展情况也并没有比四川轻化工大学更好。

轻化工大学不是很差。

四川轻化工大学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由原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汇东、营盘、临港三个校区和黄岭彩灯基地,占地面积近4000亩,国有资产60多亿元。有图书万册,电子图书500余万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

有二级学院21个,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6个;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和来自40个国家的留学生共3万余人。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2018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四川理工学院将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知名校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