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小组合作教学的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1 03:34:12

小组合作教学的论文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小组讨论,前排学生的唰地回头,满教室都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一个具体的例子发生在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让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趣勃勃,人人都在争当自己喜欢的角色,直到汇报时,仍然还有小组没分配好角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混乱的场面,就是因为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很明显,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被抹杀了。二、问题探讨针对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一次讨论,分析和判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从而反思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朱老师: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雷老师:在学生分组活动时,老师注意到各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讨论得也非常热烈,他们甚至提出很多问题,这时,老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陈老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柴老师: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一下教学环节。教研组长: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我们老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老师在要求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老师还可以尝试围绕一个小组的意见,让大家发表见解,那么在具体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三、问题的解决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1、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当学生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2、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及策略论文论文

第1篇:探究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一、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合作意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考察,因此许多学生欠缺课堂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无法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价值,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想法。在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埋头苦干的学习和阅读,教师就任由自己发挥的讲课,根本无法思想对接和交流,产生很多不同意见,教师无法解决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2.合作方式单一,任务枯燥

有的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常见的就是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有小组讨论法,还有共学式、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调查法等。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简单容易操作,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以及研究合适的合作学习法。这样的小组讨论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另外,教师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多数都是书面和肤浅的理论,根本无法与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让学生从学习基础课程中掌握真正的知识,作业和任务的内容不够深入,学生大多数快速完成,但是根本没有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无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小组讨论也没有相应的课下准备,学生们并没有共同话题可以交谈。

3.教师调控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只是做到了学习模式的转变,但是在学习质量和效率上并没有充分提高,教师的考虑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并不到位,无法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自我对合作学习的掌握能力并不强,控制学习的阶段存在问题,课堂合作学习的后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分并不公平,评价机制也存在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分组训练,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过程中无法开展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对待互动无法把握一个适当的程度和标准,容易让学生由学习互动变为自由交流,许多学生随意聊天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期的评价机制打分过程和评价内容细分不到位,难以正确衡量学生真实水平。

二、解决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传统的语文课堂极少提供给学生锻炼自我的舞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使得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语文。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合作为主导的社会,要想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潜意识教育和引导需要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强化。

2.教师要精选内容,灵活组织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设计要不断提高,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要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不能只是追求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组提问和研究,与老师互动解决疑问,而且这些疑问和解决思路要与其他分组的同学进行互动,让其他学生也了解这个分组学生群体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要灵活组织合作学习小组的配对,不能固有化一个小组一直分组,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小组分配,将不同成绩、不同爱好的`学生打乱分在一个组里,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和配合,也要均衡男女比例,让学生互相团结,掌握合作学习的价值。

3.提升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健全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人、指挥人、引导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整体过程进行把握和控制。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是保障学生快速提高自我社会实践能力,改善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自身学习素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在合作中寻找适当的机会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能产生意见分歧或者对某一问题普遍存在疑难,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及时发表建议。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体制必须要得到完善和健全,从学习小组的每一个人担任不同角色和做出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从选择题和主观题上判断学生的自我贡献,避免个别学生因为悲观、自卑、害羞等因素,无法得到正确的评分而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全面和正确的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合作学习分数,让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未来也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三、结束语

合作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课程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需要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因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和反思,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合作能力落到实处。

第2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价值极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贯彻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当教师突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时,学生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为重,改变学生无从适应的状态。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流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将针对学生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走一遍小组合作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能,例如如何查找学习信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在传授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学习,更能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出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二、抓住合作学习时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当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相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灵感。例如在讲材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针对这一材料作文,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主旨?这篇材料又给出了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当面对较复杂的语文问题时,教师除了可以运用直观教学外,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因为文言文涵盖的语文知识面太广,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分工,一些找古今异义词、一些找文章的主旨、一些找特殊句式等,像这样子分工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教学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教师应当明确把握教学时机的重要性。

三、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是竞赛式学习形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团体荣誉感,教师应当积极把握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加以利用。竞赛式学习形式可以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间的竞赛模式有很多种,例如知识竞赛、辩论赛、优生辅导、实验活动等。下面以知识竞赛为例,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为五人一个小组,并将事前准备好的竞赛题发放给学生,让各小组成员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师可以以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作为竞赛题的内容。竞赛的结果以小组成员所得分数之和作比较,教师应当适当给予赢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在知识竞赛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竞争意识,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其次是游戏学习形式。例如在进行《拿来主义》的讲解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学习模式,教师先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人抽签,并让抽签的学生比划,签上写有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然后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另一个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最多的一组获胜。对于这种游戏互动教学,学生通常都对其抱有极大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是展示成果式。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完成,然后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复杂且需要学生合作的教学任务。在成果展示式教学中,学生大多会经其他小组的启发,获得新的灵感,进而打开学习思路。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合理使用,不断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行为,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论文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初探 --------------------------------------------------------------------------------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5日 出处:嘉善四中 作者:王耀妹 【编辑录入:jssz】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含义,分析了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提出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操作模式,并论述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关键词:特征与含义,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自主学习,合作精神。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二、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合作学习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恐惧或不安心理。虽然焦虑与学习者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相比,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这是因为:(1)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2)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焦虑感也随之降低。2、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因为:(1)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2)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使学习者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外语课堂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交流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对外语学习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正如Earl stevick(1980)所说:“与学习材料、教学技巧、语言分析相比,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成功作用更大。”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习者之间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三、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外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关注情感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实,关注情感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认知的发展。语言学习最终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1)、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合作学习最明显优越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地方。练习用目标语进行交流对外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是通过说而学会说的。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说的机会是传统外语课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教师的绝大部分讲话时间让给了学生,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讲话。另外,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确立增强了所有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运用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促进了语言的习得。这是因为:①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因为Krashen(1982)认为,要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被理解的。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尽量调整自己的语言,使之为听者所理解。②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是适合个人发展的,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经他人协助后可达到的层次。③合作学习中的语言交际活动近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涉及传统课堂很多时候只有教师才有的言语行为,如指导、建议、提醒、说明、核实、鼓励、赞扬等,练习用目标语做事无疑有助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四、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笔者将全班分成8组(每组7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如:golden group,sunshine group,moonlight group等)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1)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A、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C、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 时,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以the long high jump,the relay race 和the 1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会话比赛、听力竞赛、单词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3)、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3、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1)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1)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五、结语。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组合作学习”2003年第8期4、《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2003年第12期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及策略论文论文

第1篇:探究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一、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合作意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考察,因此许多学生欠缺课堂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无法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价值,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想法。在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埋头苦干的学习和阅读,教师就任由自己发挥的讲课,根本无法思想对接和交流,产生很多不同意见,教师无法解决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2.合作方式单一,任务枯燥

有的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常见的就是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有小组讨论法,还有共学式、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调查法等。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简单容易操作,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以及研究合适的合作学习法。这样的小组讨论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另外,教师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多数都是书面和肤浅的理论,根本无法与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让学生从学习基础课程中掌握真正的知识,作业和任务的内容不够深入,学生大多数快速完成,但是根本没有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无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小组讨论也没有相应的课下准备,学生们并没有共同话题可以交谈。

3.教师调控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只是做到了学习模式的转变,但是在学习质量和效率上并没有充分提高,教师的考虑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并不到位,无法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自我对合作学习的掌握能力并不强,控制学习的阶段存在问题,课堂合作学习的后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分并不公平,评价机制也存在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分组训练,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过程中无法开展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对待互动无法把握一个适当的程度和标准,容易让学生由学习互动变为自由交流,许多学生随意聊天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期的评价机制打分过程和评价内容细分不到位,难以正确衡量学生真实水平。

二、解决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传统的语文课堂极少提供给学生锻炼自我的舞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使得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语文。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合作为主导的社会,要想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潜意识教育和引导需要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强化。

2.教师要精选内容,灵活组织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设计要不断提高,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要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不能只是追求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组提问和研究,与老师互动解决疑问,而且这些疑问和解决思路要与其他分组的同学进行互动,让其他学生也了解这个分组学生群体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要灵活组织合作学习小组的配对,不能固有化一个小组一直分组,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小组分配,将不同成绩、不同爱好的`学生打乱分在一个组里,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和配合,也要均衡男女比例,让学生互相团结,掌握合作学习的价值。

3.提升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健全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人、指挥人、引导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整体过程进行把握和控制。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是保障学生快速提高自我社会实践能力,改善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自身学习素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在合作中寻找适当的机会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能产生意见分歧或者对某一问题普遍存在疑难,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及时发表建议。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体制必须要得到完善和健全,从学习小组的每一个人担任不同角色和做出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从选择题和主观题上判断学生的自我贡献,避免个别学生因为悲观、自卑、害羞等因素,无法得到正确的评分而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全面和正确的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合作学习分数,让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未来也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三、结束语

合作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课程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需要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因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和反思,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合作能力落到实处。

第2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价值极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贯彻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当教师突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时,学生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为重,改变学生无从适应的状态。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流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将针对学生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走一遍小组合作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能,例如如何查找学习信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在传授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学习,更能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出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二、抓住合作学习时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当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相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灵感。例如在讲材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针对这一材料作文,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主旨?这篇材料又给出了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当面对较复杂的语文问题时,教师除了可以运用直观教学外,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因为文言文涵盖的语文知识面太广,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分工,一些找古今异义词、一些找文章的主旨、一些找特殊句式等,像这样子分工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教学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教师应当明确把握教学时机的重要性。

三、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是竞赛式学习形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团体荣誉感,教师应当积极把握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加以利用。竞赛式学习形式可以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间的竞赛模式有很多种,例如知识竞赛、辩论赛、优生辅导、实验活动等。下面以知识竞赛为例,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为五人一个小组,并将事前准备好的竞赛题发放给学生,让各小组成员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师可以以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作为竞赛题的内容。竞赛的结果以小组成员所得分数之和作比较,教师应当适当给予赢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在知识竞赛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竞争意识,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其次是游戏学习形式。例如在进行《拿来主义》的讲解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学习模式,教师先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人抽签,并让抽签的学生比划,签上写有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然后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另一个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最多的一组获胜。对于这种游戏互动教学,学生通常都对其抱有极大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是展示成果式。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完成,然后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复杂且需要学生合作的教学任务。在成果展示式教学中,学生大多会经其他小组的启发,获得新的灵感,进而打开学习思路。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合理使用,不断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行为,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研究论文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策略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大科目,它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开篇先分析了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目的,接着从方法论的角度,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案例来阐述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法,以期可以给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小学生

1、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着重于数据的计算,有的学生着重于图表的绘制,有的学生着重于学习成果的梳理与阐述等等,小组内每一名成员的学习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质量,这无疑会督促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智慧,充分释放自己的个人潜力来投身于学习之中。在这种浓郁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被更好地激发,从而提高整堂数学课的质量。

培养集体的互助合作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其中一条原则是教师在进行成员分组时应当秉承“取长补短各有所长”,也即是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能力优势是各不相同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与合作。比如数据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给组内其他同学。比如空间思维能力较好的学习,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来尝试自己的思考方式等等。如此一来,即便在学习中遇到了不懂的数学难题,学生们也不容易轻易放弃,而是可以请教组内的同学,与组内同学一起来研究分析,解答疑惑。长此以往,学生的集体互助合作力就会得到增强,与之伴随的,整堂数学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2、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

在情境模拟中合作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沉浸感”,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还可以与情境教学法结合,让学生们在情境模拟中去展开合作。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为例,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时、分、秒这三种计量单位,要求学生掌握时间的表达与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时间王国”的童话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时针、分针、秒针三兄弟由于被黑暗势力的入侵给打散了,他们三人在正义使者的帮助下很好地回忆起了自己的性质、特点、意义等,并在正义使者的带领下再次聚合到一起,重新成为了为童话王国的报时工具。在这种情境中,模拟时针、分针、秒针的学生需要将教材中关于这三种计时单位的性质都逐一梳理出来,模拟正义使者的学生需要向这三种计时单位告知彼此间的相互换算关系,以及三者是如何紧密合作来构成时间运转的体系,并最终按照时间计算的方式来正确地展示出各种时刻等。在这一堂课中,首先,童话情境无疑为知识内容增添了不少的童趣,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其次,情境中的情节开展是伴随着时、分、秒知识难度的由浅到深来进行的,这意味着学生们在推进情节的过程,就是逐渐掌握知识的过程。再次,情境中每个人物扮演者都必须要在完成自己的角色人物后,与其他同学合作才能最终顺利地实现“拯救时间王国”的故事结局设定,这无疑让小组合作变得更加合理与自然。

在主题任务中合作

为了让学生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与方向性,而不至于跑偏了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法与主题任务法结合,让学生们在主题任务中去展开合作。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到图表对数据统计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主题。比如,班级内学生的身高情况、出生月份情况、体重情况、上一次单元考试/课堂测试的成绩情况、晚上休息的时间点、早上起床的时间点、从家里到学校需耗费的时长等等。以4-6名学生为一组,每一个小组随机抽取自己的研究主题并据此展开调查。比如,抽到身高情况的小组,就可以按照“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图表的绘制→图表的分析→结论的.得出”这个过程来进行,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要负责的任务单元,最后大家再聚集到一起来分析基于这一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扇形图可以看出什么规律,比如,大部分学生的身高是集中在哪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约占整个班级身高情况的百分之几等。比如,如果用其他统计图形来呈现这些数据,效果如何,扇形图又该满足于哪一些统计目的呢等等。可以发现,当学生带着明确任务去开展小组合作时,其目的性更强,合作的效果也更好。

在开放学习中合作

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机会与更大的空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开放学习中去展开合作。比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学习这一内容,最终每组都要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种只限定内容与方向,不限定形式与种类的开放学习方式,学生们的合作灵活度更大。比如,有的小组着重整理了特殊分数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的规律,并举出了若干个例子。比如,有的小组着重列举了考试中出现率最高的一些分数运算特征,并对比各种练习题来说明。比如,在成果汇报与分享时,有的小组推选出了一名代表来讲台上模仿老师来进行讲解。有的小组则生成了一份结合了文字、数据、图表的文档报告以在班级上进行传阅等等。可以看出,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了“发声”的机会,各个小组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合力来完成,这对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3、结语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掌握更大的学习主动权,而小组合作既可以让学生以集体单元的形式来自主学习,又避开了单独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惰性,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实现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教学产出,因此这一教学方法也倍受教师与学生们的欢迎。在未来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合并贯穿于小组合作模式下,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互助成长中,既收获了友谊,又获得了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多虎.小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05).

[2]冯伟雄.小组合作,体验成功-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7(18).

[3]张艳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05).

一、“知识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之“山穷水尽疑无路”。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抓耳挠腮,就是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这时我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研讨,结合课本的备注来探究。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你说我听,你指我看,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气氛异常浓厚,兴趣异常高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终于使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同学们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尤其深刻。 二、“新旧知识碰撞、矛盾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习认知上的矛盾交锋。如一旦有争议问题提出,孩子们都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互相争执,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我认为铁重,棉花怎么也比不上铁重。”有个孩子说。“你说的不对,老师已经说了,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它们一样重。”“我也赞成你的观点,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孩子们充分发言,教室的黑板面、门窗面、课本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注意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同学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某一个学生回答,往往不够全面。因为数学问题往往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这时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别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发展解题策略十分有利。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这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众师普遍关注的难题,因为新课程改革也已经接近十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较成功的范例。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主体是学生,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新的课改理念已渐渐被广大课改教师所接受,所以每个教师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课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形式化的东西较多,仔细分析其原因是教师的组织、指导及参与都存在问题。近几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证性操作,逐步探索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如下策略,望能给各位同行以启示。一.小组组建策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时的分组要考虑如下方面的内容进行组建小组合作学习:(一)根据学习的内容特征做出合适的人数分组策略。当学习计算内容时,计算结果的分析与验证、算理的表述等相关内容小组人数2人为宜;几何知识中的公式推导、图形的切分与拼组,计算法则的规律总结等知识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时4人为宜;统计知识学习时的数据收集、几何知识的分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6人为宜。(二)不同人数小组成员的质的分组策略。不论小组人数多少都应该保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组建小组。具体地说,要根据性别、年龄、气质、爱好、家庭背景、学习内容、学习水平等因素,遵循能力互补的原则,使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这样安排,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做到优势互补,从多个视角、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丰富思维,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小组成员的分工策略。小组活动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及分工后的目标要求。小组中要设组长一人,组长要负责组员的工作分配、协调指挥小组的活动。组长可民主选举,也可轮流担任。组员也分别有自己的工作及相应的责任目标。活动结束也有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的环节。这个环节不要用专门的时间,它是随着小组活动有机地进行。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地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二.小组活动策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我们探索出以下内容相对应的活动策略:(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数学知识的小组活动策略。对像人民币的认识、时分秒、利息、常见的数量关系、统计……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课前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自主探索。如收集它的用途、相关故事……。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整理,大体可分四步进行:1、在小组中人人交流自己的所得:一人交流,其他人在听的基础上想“我”的所得与“他”的不同处在哪儿,轮到“我”说时,只说“不同处”。2、个人交流完后要整理出自己组的所得:先将不同处进行研究达成小组共识,再把共识累加成小组结论。3、小组内进行发言训练:小组选出一人为信息发布员,大家帮助进行发言训练,主要发布小组的结论及结论形成过程。④进行预演交流。(二)实践操作类型的数学知识的小组活动策略。对像厘米、米,克、千克的认识,空间与图形等要靠动手操作,要由感性到理性的路径来掌握的知识。其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1、进行合理分工,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操作时人人有责任。若测量,则在使用工具、读数、记录,等项目上进行合理分工;若小制作,则在提供材料、拼装、加工整理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2、教师提出明确的探究意向,让学生对小组获得的数据进行感知,对获得的作品进行观察研究。3、组内交流值得自豪的发现或作品,准备全班交流。4、进行交流预演。(三)探究规律类型的数学知识的小组活动策略。对像计算法则、公式、定理、数量关系等需进行逻辑推理或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过程等知识的学习。其“小组合作学习”步骤为:1、教师设计合理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或设计解决方案。如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就可以设计:“给一种易拉罐进行侧面包装,其最少所用包装材料的大小”的教学情景。2、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小组选出最佳方案。就是让小组每个成员畅谈自己的计划,通过比较选出组中优秀的方案。3、小组共同使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4、进行交流预演。三.小组活动时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数学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的成败,受如下三大因素决定:一是取决于教师对所学知识的把握;二是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已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针对这三个因素我们认为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可以分解到教师课前备课和教师的课中授课策略探索中,最终我们探索出如下相关的三个模式:(一)教师的备课策略——“三备”模式模式为:一备学知识的现实表现和数学体系 。具体是,知识的现实表现就是指所学知识隐含在哪些实际生活中,数学体系是指所学知

小组合作研究交流论文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初探 --------------------------------------------------------------------------------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5日 出处:嘉善四中 作者:王耀妹 【编辑录入:jssz】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含义,分析了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提出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操作模式,并论述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关键词:特征与含义,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自主学习,合作精神。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二、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合作学习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恐惧或不安心理。虽然焦虑与学习者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相比,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这是因为:(1)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2)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焦虑感也随之降低。2、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因为:(1)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2)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使学习者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外语课堂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交流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对外语学习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正如Earl stevick(1980)所说:“与学习材料、教学技巧、语言分析相比,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成功作用更大。”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习者之间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三、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外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关注情感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实,关注情感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认知的发展。语言学习最终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1)、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合作学习最明显优越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地方。练习用目标语进行交流对外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是通过说而学会说的。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说的机会是传统外语课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教师的绝大部分讲话时间让给了学生,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讲话。另外,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确立增强了所有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运用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促进了语言的习得。这是因为:①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因为Krashen(1982)认为,要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被理解的。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尽量调整自己的语言,使之为听者所理解。②合作学习中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是适合个人发展的,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经他人协助后可达到的层次。③合作学习中的语言交际活动近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涉及传统课堂很多时候只有教师才有的言语行为,如指导、建议、提醒、说明、核实、鼓励、赞扬等,练习用目标语做事无疑有助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四、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笔者将全班分成8组(每组7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如:golden group,sunshine group,moonlight group等)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1)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A、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C、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如在教学At the Sports Meet 时,可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以the long high jump,the relay race 和the 1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会话比赛、听力竞赛、单词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3)、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3、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1)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1)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五、结语。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2、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组合作学习”2003年第8期4、《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2003年第12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可行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关于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2、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专家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实际行为的目的。3、行动研究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研究目的——为改进行动而研究,研究对象——对行动进行研究,研究环境——在行动中研究,研究人员——行动者进行研究,研究范围——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进程——边行动边调整,研究结果——行动的改进、发展。4、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是一种普及型的适宜大众化推广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行动研究中要有对行动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行动加以改进。行动研究的重心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5、从事行动研究一般遵循下列程序:(1)明确问题;(2)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计划;(3)按计划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以确认目标已实现的程度; (4)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之间的一般原则、策略、方法;(5)在下一个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策略、方法。

小组合作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撰写教学论文 ,有利于七年级语文教师自身的提高 ,有利于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作者:曲彭杰 单位: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共生让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更高

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的提高。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着这个内容,教师创设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创设了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着对知识的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共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双效提高

教师角色一直被认定为需要巨大奉献和付出,而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其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长久以来被忽略。在共生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促进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材二次创作能力、情境营造能力和知识内化能力提供营养。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多少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少能力能够被实际运用,同时要思考自己处理课堂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能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导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做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效发展,处理好这两方面内容的共生关系,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也会获得发展。

例如《鲁迅自传》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鲁迅眼中的鲁迅”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鲁迅做出评价,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中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很流畅,教师在课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对人物进行分析时的语言运用不足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切入点靠前,在课后反思中做出了记录并思考到如何纠正,从而获得了人物分析的更好的方法,课堂教学获得了双效提高。

三、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显严谨和有效

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纠偏指错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过渡点和引导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进行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让部分教师片面的放弃了否定性评价。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学生对细节的感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些认知不够全面不够正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纠正,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否定性评价策略和激励性评价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理的否定,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也只有进行恰当的激励,才能让否定之后的学习获得应有的效果。否定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共生让课堂教学更严谨和有效。

四、总结

在共生视域下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语文教师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创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兼容并包,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骆仕娣 单位:广东龙川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小组讨论,前排学生的唰地回头,满教室都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一个具体的例子发生在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让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学生兴趣勃勃,人人都在争当自己喜欢的角色,直到汇报时,仍然还有小组没分配好角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混乱的场面,就是因为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很明显,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被抹杀了。二、问题探讨针对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一次讨论,分析和判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从而反思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朱老师: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老师该怎么办?雷老师:在学生分组活动时,老师注意到各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讨论得也非常热烈,他们甚至提出很多问题,这时,老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陈老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柴老师: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一下教学环节。教研组长: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我们老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老师在要求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老师还可以尝试围绕一个小组的意见,让大家发表见解,那么在具体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三、问题的解决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1、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时,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当学生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2、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