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碳达峰碳中和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2024-06-30 19:33:00

碳达峰碳中和论文主题

碳中和碳达峰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碳达峰”与“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体系优化,调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内的产销平衡,一般来说是通过坚持节能减排战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增强森林碳汇等途径将人类社会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掉,构建一个“零碳社会”。

实现“碳中和”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而“碳达峰”则是实现“碳中和”这个远景目标的关键性节点,于中国而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正好的发展态势,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会带来二氧化碳排放的进一步增加。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绿色低碳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终将迎来下降的拐点,这就是我们的“碳达峰”目标。

二、为什么要强调“碳达峰”与“碳中和”呢?

这首先需要回到“气候变化”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问题上来。目前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极端天气为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天气模式的改变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威胁,海平面上升造成发生灾难性洪灾的风险不断增加,临海城市和国家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全球生态平衡时刻遭到破坏。

碳中和碳达峰的主要内容如下:

1、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2、碳达峰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

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碳排放峰值越低,实现碳中和的空间和灵活性越大,难度越小。我国已宣布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做好“双碳”工作是内在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同时,我国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繁重,产业链供应链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

推进“双碳”工作,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碳中和碳达峰的主要内容如下:

1、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碳达峰论文2000字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与思考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碳中和的例子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这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要求我们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

现实中,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必须及时纠正。

从认识层面出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从实践角度出发,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次大考,需要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

碳中和的背景,是基于全球变暖的环境下,联合国2015年在巴黎组织的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170多个国家都表示同意,并签订了公约,这个就是“巴黎协议”,之前特朗普做的一系列退群游戏,就包含退出巴黎协议。

控制全球变暖,首先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家都知道,温室气体主要就是指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75%以上。

碳中和碳达峰的意义:

1、降低能源进口依赖。

这里主要是指石油。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超过70%,这对国家能源储备是相当不利的,别人想抬价格就抬价格,想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能源大规模从石化能向可再生能源迁移,显然能加强在国际博弈中的抗风险能力。

否则像2019年,美国军队封锁波斯湾的海峡,全球瞬间油慌,油价暴涨,各种石化材料和运输成本飙升,经济秩序就很容易被扰乱。

2、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大量超车机会。

这个涉及到众多产业;比如汽车产业,因为欧美汽车产业起步早,手握大量的专利,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技术,国内长期落后并且很难逆转,市场长期被德美日几大品牌瓜分。而转型电动汽车后,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的差距瞬间被抹平。

再比如水电和光电产业,全球的二氧化碳,大概有30%是火力发电排放的,随着碳中和的进一步推进,水电、风电、光伏等绿色发电肯定会在全球普及,在能源领域,我国领先的光伏技术、特高压技术都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碳中和碳达峰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林红梅.“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河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92-93.

[2]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5(4):6-12.

[3]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卢风,肖葳.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6.

[6]林红梅.试论拯救环境危机的'多维视角[J].行政与法,2007(1):97-9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1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19.

[9]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5.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究:

我市生态禀赋优越,当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一方面筑牢沿黄控导工程连接线、黄河大堤、幸福渠及幸福路“三条防线”,大力实施黄河河道与滩区综合修复提升治理工程,实现黄河岁岁安澜,并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域内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公园,打造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以达到确保黄河安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共赢目标。

二要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示范城市。深入践行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系统谋划,强化生态保护,聚焦大气、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精准防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统筹推进造林绿化、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全域提升,美化城市环境,将新乡建设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之城。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绿色发展,通过构建高端平台,引进尖端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加强清洁绿色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推进静脉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新乡建设为国内重要的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三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渐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同时结合我市各地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无污染、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的特色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等,持续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村人民群众收入,让村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要做精、振兴文旅产业,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有机发展。依托我市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牧野文化、比干文化、书院文化、宰相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我市当地的共工、姜尚、毛遂、张苍、邵雍、孙奇逢等历史名人资源以及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裴春亮等先进群体资源,构建新乡文化体系,并将其融入黄河故道、湿地以及南太行山水风光等自然生态资源之中,讲好新乡大地上的“黄河故事”“太行故事”,进行综合深度系统开发,树立我市文旅、生态品牌,培育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碳达峰是指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一个历史峰值后不再增长,在总体趋于平缓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我国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产业调整和植树造林等方法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

在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气候雄心峰会上,为了应对全球气候急激变化对人类居住环境构成巨大威胁,我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2020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多次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两会宣告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接着出台了一系列的“双碳”政策,有节奏、有步骤、更加科学系统地推动“双碳”政策的落实。

关于碳中和碳达峰的论文参考文献

二战时期,有一个国家的训练营内正在组织一次赛跑。军队领导经过仔细地勘查,科学地设计了一条十分考验人的线路。领导非常重视这次赛跑,决定从这次赛跑的优胜者中挑选几个人,去执行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赛跑正在进行。士兵卡尔身材瘦小,多次感到身体不支,眼看越来越落后,他不断告诉自己:“绝对不可以放弃,必须坚持下去。”他发现越往后路线越复杂,跑起来也就越困难,到后来他已经是寸步难行了。不过,有一个信念始终支持着他:那怕跑最后一名,也要坚持到最后。 突然,他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在岔路口处竖立着两个指示牌。分别标出两条路:一条是军官跑道,一条是士兵跑道。凭借过去的经验,卡尔知道,通常负责管理的军官们一般在体能方面不如普通士兵,所以为了方便他们,军官跑道一般要比士兵跑道更平坦,更容易到达终点。虽然心中有一些不平,但卡尔依然朝着士兵跑道前进,可是看到指示标牌的其他大多数士兵都选择了军官跑道。 另卡尔感到奇怪的是,后面的道路比他以前跑过的道路要平坦得多,跑起来也更加轻松。在通过一个黑暗的隧道之后,他就看到了前方批飘扬的彩旗----终点到了。 当卡尔跑到终点时,最高长官麦克逊将军亲自过来与他握手,并且祝贺他跑出了前10名的好成绩。卡尔感到不可思议,在此之前,自己连前50i名都没进入过。 他问麦克逊将军:“那些选择军官跑道的士兵都在哪里?”麦克逊将军告诉阿他:“他们还在路途中,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出来。”原来,当初设置那个指示标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军官和士兵分开赛跑,而是为了考验士兵的诚实度。这次越野赛,根本就没有军官参加。 卡尔以其绝对的诚实赢得了比赛,同时也获得了执行那项艰巨任务的机会。

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

碳中和的背景,是基于全球变暖的环境下,联合国2015年在巴黎组织的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170多个国家都表示同意,并签订了公约,这个就是“巴黎协议”,之前特朗普做的一系列退群游戏,就包含退出巴黎协议。

控制全球变暖,首先就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家都知道,温室气体主要就是指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75%以上。

碳中和碳达峰的意义:

1、降低能源进口依赖。

这里主要是指石油。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超过70%,这对国家能源储备是相当不利的,别人想抬价格就抬价格,想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能源大规模从石化能向可再生能源迁移,显然能加强在国际博弈中的抗风险能力。

否则像2019年,美国军队封锁波斯湾的海峡,全球瞬间油慌,油价暴涨,各种石化材料和运输成本飙升,经济秩序就很容易被扰乱。

2、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大量超车机会。

这个涉及到众多产业;比如汽车产业,因为欧美汽车产业起步早,手握大量的专利,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技术,国内长期落后并且很难逆转,市场长期被德美日几大品牌瓜分。而转型电动汽车后,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的差距瞬间被抹平。

再比如水电和光电产业,全球的二氧化碳,大概有30%是火力发电排放的,随着碳中和的进一步推进,水电、风电、光伏等绿色发电肯定会在全球普及,在能源领域,我国领先的光伏技术、特高压技术都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碳达峰类期刊

暂时没有出核心期刊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