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类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1 14:46:48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类论文题目

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

教育是对人的完善,就是实现人的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统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你会喜欢!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4、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5、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教师的素质研究

7、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8、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9、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10、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11、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12、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13、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14、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5、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6、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17、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18、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19、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20、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21、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1、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教育资源差异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2、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4、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义务教育决策的影响

5、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7、绿色教育视野下华德福课程思想研究

8、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9、HW公司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研究

10、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11、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2、教育信息化中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研究

13、基于教育传播学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研究

14、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5、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16、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17、盲聋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18、后平权时代美国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

19、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20、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21、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研究

22、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城乡差异分析

24、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6、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基于体感交互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28、心理游戏在中小衔接心理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29、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30、数字化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课堂实践研究

31、云南边疆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干预研究

32、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4、县域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二战后台湾原住民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36、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7、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38、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9、孟子人性论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40、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41、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42、基于儿童本位理论下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研究

43、农民工随城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4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5、新媒体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网站建设研究

46、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47、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4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需求与胜任的分析

49、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程观形成的叙事研究

50、凉州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1、智能教育物理平台中基于前向推理的解题子系统的研究

52、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

53、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

54、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55、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56、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57、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58、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

59、教育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60、中国民办培训教育办学规制问题研究

61、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62、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分析

63、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6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65、美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6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

6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求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8、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9、中芬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70、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71、湖北省黄梅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72、聋哑学校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73、盘锦市农村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74、后现代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75、延边州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

76、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77、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8、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79、黑龙江省教育考试机构发展改革研究

80、武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81、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研究

8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岗教师教育信念研究

83、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84、基于政策视角的广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8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研究

86、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87、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88、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89、解构基础教育的性别迷思

9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

91、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9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93、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

94、台湾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评述及启示

95、教育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供给及均等化影响的研究

96、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阶段酸和碱教学研究

97、全球化时代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研究

98、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99、农村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现状及救助对策

100、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

10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0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103、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

104、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105、教育不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106、无锡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0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0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同城待遇研究

109、洛克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10、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111、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

112、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1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114、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

115、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

116、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117、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

118、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119、我国青少年的孝道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1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需关系研究

121、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

12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影子教育治理的政策研究

123、日本对非洲数学和科学教育援助研究

12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5、S教育培训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26、民国时期福建省教育视导制度研究

127、基于学校教育视角的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

128、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129、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130、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

131、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13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

13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

134、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135、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36、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137、教育手段的正当性研究

138、同侪互助在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的案例研究

139、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资源设计与开发

140、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41、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42、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143、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教育观念的变迁

144、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14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146、基于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47、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148、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

149、新疆沿边经济带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50、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151、沈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152、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案例研究

153、话语视角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反思

154、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55、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56、论教师的教育习惯及其更新

157、国家教育考试舞弊防治及其改进研究

158、外来务工者子女自信心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159、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160、夏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61、中美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162、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3、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与开发

164、中韩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165、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166、我国农村离异家庭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167、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68、经验道德认识论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169、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数学 教育 领域的一个 热点 问题。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题目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4、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5、算法与程序设计 教学 方法 探讨 6、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困难的讨论 8、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9、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10、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预约管理模式 11、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12、 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13、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14、算法与程序设计之我见 15、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6、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 17、如何在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1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ORD小报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19、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点评 20、让LOGO语言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21、机器人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22、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新探 23、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24、以情促兴 以兴促行 以行促果——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教学 25、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运,有效实施任务教学 26、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探究学习模式Big6的应用 27、“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8、异构校园信息系统的实现研究 29、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30、初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1、优化导入技巧 让课堂“活”起来 32、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点尝试 3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34、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35、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做博客 36、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37、充分发挥课件室职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38、简约而不简单 39、新课程理念下的网络教学初探 40、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研究 41、《基于BLOG环境下的教师成长之路》 4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性研究与实践 43、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5、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初探 46、让多媒体走进 作文 课堂 47、试论运用信息技术与改善学习方式 48、培养学习举趣,提高信息素养 49、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0、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 51、小议新课标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52、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53、自主与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54、谈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55、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育价值的点滴思考 56、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57、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58、优化教学,体验成功 59、浅谈CAI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0、多媒体与数学整合 教师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项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二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以及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将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的问题,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的综合化问题,因而密切知识同生活 经验 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势在必行。四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要将政治学科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在必行 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鲜明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理论性过强会导致学生听不懂。新入学的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要把书本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且他们能接受的观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新颖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明白课本的观点、原理、道德行为规范,从而使本学科内容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折射出它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时,我首先在网上找了一个“范跑跑”的事例,并把它通过多媒体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范跑跑”违背了道德,但法律却拿他没办法,从而使学生能从心里真正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比起教师的生讲,效果要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仅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不能把知识真正地植入学生的脑子里,要想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产生共鸣,从而 反思 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而现代信息技术恰恰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在讲《走进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找到一些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人身伤亡的图片和视频来导入本课,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守规则的惨痛代价,又能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到遵守社会规则,既淡化难点又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在听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另外,再讲一些国家的 政策法规 时,单纯靠教师讲枯燥乏味,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搜集,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上课时让学生来举例说明,学生更容易理解。现阶段孩子对法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寻找违法犯罪的事例和处罚,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资源、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的现象。同时教师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为课堂提供最新的素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具体表现 (一)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让他们接受新知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首先自己弄懂,然后再教懂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是离不开网络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从网络中获得的。网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我们的备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上课环节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枯燥乏味,以前所施行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爱听。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就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这个从网络中就可以获得。国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远程教育有很多适合我们课文内容的课件,用课件上课的成绩是显著的,效果很好。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畅游,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例如法律部分,可以给学生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材料和视频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提醒自己别犯相同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学生记忆深刻,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网址,让他们自己学习一些 法律知识 ,以后走向社会不至于是个法盲。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知识,培养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适应社会。 四、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效率才是最高的。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枯燥乏味的,也会使课堂变得很紧张。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最重要的话题,我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这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在课堂实践中,我用PowerPoint的编辑功能,将学生已经找到的信息列出来,并允许学生随时修改,补充,使学生能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已经有人得出结论了,就不需要重复劳动了,觉得这个结论不完整的,可以补充,觉得结论表述不准确的,可以修改措词等等,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整个班级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同学都会获得成就感,并且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成果的建设中来。接着由学生浏览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观点,进行讨论。由于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浏览了课件中的所有链结。 网络技术 的发展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图片,甚至活动的影视资料,互联网使学生可以查找到更为丰富的内容,将自身和经验和学习的内容互相印证,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最后是对学生进行导行和延伸。我在课件中创立了一个留言板,让大家在查找了大量网络信息并进行了筛选、整理后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收获等写下来并提交到留言板,与大家共享。当时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了“集中――分散――集中”的模式,即组织教学、教师引入、学生浏览、网上交流、最后由教师小结这样的模式。较好的体现当时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学生既可相对独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也可随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益。在课后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印象深刻,并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 学习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在上网找资料的同时就是在搜集、筛选,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知识,体现了自主学习,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去异求同,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 时代呼唤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的丰富性、多媒体超文本链接的选择性、多媒体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和多媒体人机的交互性等优势,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欧阳超2002年08月第1版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刘天才2006年11月第1版 3.《信息技术教学论》邬家炜2008年01月第1版看了"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2017年信息技术论文题目 2. 2017小学教育技术论文题目 3.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论文 4. 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 5.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分析 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类论文题目

我这边可以啊

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我理解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数学 教育 领域的一个 热点 问题。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题目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4、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5、算法与程序设计 教学 方法 探讨 6、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困难的讨论 8、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9、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10、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预约管理模式 11、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12、 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13、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14、算法与程序设计之我见 15、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6、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 17、如何在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1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ORD小报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19、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点评 20、让LOGO语言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21、机器人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22、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新探 23、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24、以情促兴 以兴促行 以行促果——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教学 25、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运,有效实施任务教学 26、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探究学习模式Big6的应用 27、“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8、异构校园信息系统的实现研究 29、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30、初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1、优化导入技巧 让课堂“活”起来 32、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点尝试 3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34、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35、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做博客 36、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新课程的实施 37、充分发挥课件室职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38、简约而不简单 39、新课程理念下的网络教学初探 40、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研究 41、《基于BLOG环境下的教师成长之路》 4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性研究与实践 43、如何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5、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初探 46、让多媒体走进 作文 课堂 47、试论运用信息技术与改善学习方式 48、培养学习举趣,提高信息素养 49、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0、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 51、小议新课标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52、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53、自主与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54、谈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55、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育价值的点滴思考 56、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57、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58、优化教学,体验成功 59、浅谈CAI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0、多媒体与数学整合 教师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项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二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以及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将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的问题,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的综合化问题,因而密切知识同生活 经验 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势在必行。四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要将政治学科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在必行 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鲜明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理论性过强会导致学生听不懂。新入学的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要把书本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且他们能接受的观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新颖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明白课本的观点、原理、道德行为规范,从而使本学科内容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折射出它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时,我首先在网上找了一个“范跑跑”的事例,并把它通过多媒体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范跑跑”违背了道德,但法律却拿他没办法,从而使学生能从心里真正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比起教师的生讲,效果要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仅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不能把知识真正地植入学生的脑子里,要想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产生共鸣,从而 反思 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而现代信息技术恰恰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在讲《走进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找到一些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人身伤亡的图片和视频来导入本课,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守规则的惨痛代价,又能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到遵守社会规则,既淡化难点又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在听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另外,再讲一些国家的 政策法规 时,单纯靠教师讲枯燥乏味,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搜集,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上课时让学生来举例说明,学生更容易理解。现阶段孩子对法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寻找违法犯罪的事例和处罚,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资源、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的现象。同时教师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为课堂提供最新的素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具体表现 (一)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让他们接受新知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首先自己弄懂,然后再教懂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是离不开网络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从网络中获得的。网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我们的备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上课环节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枯燥乏味,以前所施行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爱听。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就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这个从网络中就可以获得。国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远程教育有很多适合我们课文内容的课件,用课件上课的成绩是显著的,效果很好。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畅游,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例如法律部分,可以给学生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材料和视频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提醒自己别犯相同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学生记忆深刻,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网址,让他们自己学习一些 法律知识 ,以后走向社会不至于是个法盲。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知识,培养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适应社会。 四、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效率才是最高的。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枯燥乏味的,也会使课堂变得很紧张。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最重要的话题,我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这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在课堂实践中,我用PowerPoint的编辑功能,将学生已经找到的信息列出来,并允许学生随时修改,补充,使学生能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已经有人得出结论了,就不需要重复劳动了,觉得这个结论不完整的,可以补充,觉得结论表述不准确的,可以修改措词等等,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整个班级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同学都会获得成就感,并且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成果的建设中来。接着由学生浏览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观点,进行讨论。由于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浏览了课件中的所有链结。 网络技术 的发展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图片,甚至活动的影视资料,互联网使学生可以查找到更为丰富的内容,将自身和经验和学习的内容互相印证,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最后是对学生进行导行和延伸。我在课件中创立了一个留言板,让大家在查找了大量网络信息并进行了筛选、整理后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收获等写下来并提交到留言板,与大家共享。当时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了“集中――分散――集中”的模式,即组织教学、教师引入、学生浏览、网上交流、最后由教师小结这样的模式。较好的体现当时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学生既可相对独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也可随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益。在课后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印象深刻,并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 学习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在上网找资料的同时就是在搜集、筛选,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知识,体现了自主学习,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去异求同,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 时代呼唤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的丰富性、多媒体超文本链接的选择性、多媒体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和多媒体人机的交互性等优势,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欧阳超2002年08月第1版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刘天才2006年11月第1版 3.《信息技术教学论》邬家炜2008年01月第1版看了"教师信息技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2017年信息技术论文题目 2. 2017小学教育技术论文题目 3.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论文 4. 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 5.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分析 技术论文

很多设计希望能帮你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论文可以去辑文期刊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分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 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 息技术的再认识。文中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是否有必要设置独立的计算机 课程、是否可以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起点,以及应试 教育能否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叙述了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 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换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正 文: 电子计算机是 20 世纪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也是发展最快的新 学科之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 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 术的协助。现在,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 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的智力通用工具。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邓小平说过: “电脑要从 娃娃抓起。 ”我们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强有力的智力工具。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 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 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 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许多领导感到信息技术课 难以指导、难以评价、难以控制、难以捉摸,因此采取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 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设备成为给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装点门面的东西。 虽然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 比例;外界也认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是十分有趣而受宠的,然而,不少从事多 年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的感觉却是十分茫然, 有的甚至改行回到他们以前从事的学 科。可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围城现象” 。那么信息技术教育究竟 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呢?笔者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转行从事信息技术普及教育, 经历过我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几个 关键阶段, 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切身经历, 希望通过本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自的一些看法。 一、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 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 象。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 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责难我们总是 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批评经常能够听到,这就是计算机教学“过时论” 。当 人们发现学校设备不可能永远与社会同步发展,教学内容不可能与社会同步时, 于是产生了计算机教学“无用论”的观点。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自从出现 Windows 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 较强的“自述”性和明确的菜单操作,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 知识和技能,因此有的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事实上的确出现 不少“无师自通”的电脑发烧友,因此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必要存在。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是困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经济条件差的地方, 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 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多,配置水平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只停留 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阶段, 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于实现资 源共享。 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家用电脑的普及和各种形式的电脑 培训班的出现,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途径越来越多, “未教先知”的现象越来 越普遍, 信息技能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特别是现在中小学都学 Windows 和 Office, 而且都取“零”起点,因此造成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找起点的困难。 7.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交互式 CAI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基于 Internet 环境的 CAI 活动的开展,CAI 活动中的确整合了许多计算机操作活动, 再加上计算机“无师自通”的看法,因此有不少人提出用 CAI 活动代替独立的计 算机课。有的人则以美国小学不把计算机设为必修课为例,认为中国应该效仿。 因此不少计算机教师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感到困惑。 怎样认识和澄清这些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必须重新认识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第二是必须改革信息技术教学,使之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二、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80 年以来,我们曾经用“文化论”“工具论”等方式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 、 同目的和含义进行概括。我们还在“学计算机语言”和“学应用软件”方面进行 过长期争论。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人们用“工具论” 一词来概括其指导思想,于是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纯技术性教育,进而与就业技 能相联系,甚至一度将它列入“劳动技术”课。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总滞后于技术发展, 而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又 不可能与技术发展同步发展,于是人们很快发现,把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劳动技术 教育, 对于若干年后才就业的中小学生来说, 是脱离实际的, 是容易受到非难的。 无论是学语言还是学应用软件,如果不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都将难以摆脱尴尬局面。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 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虽然 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但是,新旧版本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或者是旧 概念的拓宽。从教学角度我们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 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 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 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进行一一介绍和 列举。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 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 信息技术课中所涉及的具体软 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体” 。无论是进行语言编程教学,还是进行应 用软件教学; 无论是 Widnwos95 还是 Windows2000, WORD97 还是 是 “WPS2000 ” , 是比较落后的还是最现代的,只要通过它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的目的,我们认 为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当然,落后的硬件不可能选择先进的软件系 统,在渗透信息技术方面的确不可能与现代软件相比,但是,只要我们本着突出 共同性、注意发展性,本着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媒介而不是最终目的的思想,落后 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我们把它归纳为“源 于 WPS,高于 WPS”的指导思想。那种认为选择了较落后软件进行计算机教学就 是“误人子弟”的看法,不仅将导致许多地区长期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即使 在先进地区,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也是难免的。如果从纯“工具论” 角度来看,不仅落后学校的教学内容大有“误人子弟”之感,先进学校可能也有 “误人子弟”之嫌。所以,不应该简单地用“工具论”来概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的指导思想。 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独立设置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分歧。认为没有必要独立形成学 科的观点大概有三个观点:第一,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它将和家用电器一样 得到普及,因此也会像家用电器那样十分好学好用,不教自会。第二,认为不少 人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可以自学。第三,认为计 算机的学习可以全部整合在 CAI 活动中,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独立形成学科是 十分必要的。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并无错误,但是许多人却把这种工具简单化 了。他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将更加“傻瓜”化。他们忽视了计算 机信息系统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放性和极强的可创造性;忽视了“傻瓜化” 与“开放性、可创造性”这一对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 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造; 忽视了现代信息环境对人类思维方法和工作习惯 的影响和改造。这些影响已经超越了人类使用的一般工具的作用。实际上现代信 息技术正在构成自己新的文化氛围。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对信息环境的敏 感性、 适应能力、 驾驭能力、 鉴别能力、 构件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如果在较系统、 较科学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将收效显著; 否则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不仅十分耗时, 而且会拉大人们之间信息技能的差距。 我们看到,的确有不少电脑迷“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计算机。但是也必须看 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学好电脑,首先是由于他们对电脑的迷恋,因此他们在学习 计算机时愿意付出常人难以承担的精力和代价。相反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人对 计算机环境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很差;花高价买回电脑后,直至淘汰也没有学会使 用的人也屡见不鲜。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信息环境下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的差异 是十分大的。更多的人如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应该通过科学正规 的培训。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某些内容可以整合于 CAI 活动中,但是只有交互式 CAI 活动才能有效的整合信息技能, 这种 CAI 活动必须使用大量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 软件。在许多班级、许多学科大量开展交互式 CAI 活动所需要的计算机数量是相 当大的,一般学校难以承担。而且 CAI 活动中,教师考虑的第一任务是本学科的 教学训练任务,而不是渗透信息技术知识,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仅仅是他的“副产 品” 。CAI 活动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是难以形成自己系统的,而信息技术 教学是有自己的规律和系统的。实际上,CAI 活动中的计算机操作只能作为信息 技术课操作应用的补充、巩固和延续。 我们还应该看到,以 Windows 为基础的大量应用软件,虽然“各为其主” , 但是它们有许多概念、功能和操作是一致或相似的,而且软件之间的许多信息和 资源是可以共享或相通的。建立软件之间共性认识,了解共性关系,熟悉共性操 作则是信息技能的深层次训练;掌握共享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传递则是现代信息 环境下进行超时空思维的基本能力, 这些才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更高层次培养的 核心内容。这些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形成已经超越某个具体软件技能的掌握。这些 技能和思维方法可以在开放式 CAI 活动中得到应用, 但却难以在缺乏系统训练的 CAI 活动中进行培养。它必须由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 教学、训练,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所以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 该采取独立学科为主,辅之以整合信息技术技能的 CAI 活动的形式。 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于常规应试教育既不现实,也是错误的。由于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因 此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将会产 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只能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 牺牲品。 常规统考最重要的基础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公平的考试环境, 但是由于信息 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设备差异很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核内容和公平的 考核环境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仅仅将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寄托于统一的考试是不 现实的。要使信息技术教育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 三、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 我们必须分析自身原因。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基本 在搬用传统学科教学的方法和评价体系。 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两个极不相同的地方,第一是教学内容 来源的差异; 第二是对教学环境的依赖性, 这两个差异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 传统学科教材(如,数、理、化等)是将人类长期总结的、最基础的、比较稳 定成熟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教育专家进行选择、组合、编写形 成的。 这些教材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样的教材是基本 “默 契”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即使不进行改革,已经能够适应一般教学的需要。但 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则是直接取材于社会生产、活动中正在使用各种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社会实 际需求设计的,其制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好学、好用,而不是为了“好教” 。信息 技术学科的所谓“教材”其实就是将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概念根据读者水平进行选 择,按照传统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组合,再配上适合读者对象的实例编写而成, 这些教材实际上是软件工具书的“生产物” 。传统学科中,一当教材定型后,教 学过程、教学顺序基本可控,可以说,教材对教学有较强的控制性。但是信息技 术学科的教材却缺乏这种控制作用, 因为信息技术还要依赖一个重要因素——软 硬件环境。教材是“线性”的(有册数和页码顺序) ,而软件是全开放的,用户 在软件上的切入点是十分随机的。编写教材时,我们可以武断地决定,哪些内容 编入教材,哪些内容不编进教材,但是一当进入计算机环境后,这一切控制权都 荡然无存了。我们可以按自己的理想编写出三本不同程度的 WORD 教材,小学、 初中、高中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三种不同层次的 WORD97 软件。一当进入真正的 WORD 软件环境,一切都平等了。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学生去试探那些教材中没 有提到的按扭和菜单。面对开放的信息环境,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阻止学生去探 索教材以外的东西。相反,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达到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才 是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应该认识到,应用软件教学对教材的 依赖性是不大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能仅仅以来于一本好的教材。信息技术教 学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学科更强,它必须注意自身特点,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指 导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形成适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 体系。 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 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 种教学活动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 教材的依赖性较小,再加上家用电脑的逐步普及, “无师自通”和学生难倒老师 的情况是正常现象,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率先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 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 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信息技术课所涉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难 以相比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软件, 教师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成为所有软件的高手。 教师的价值和工作应该体现在两方面。 构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问题和规律, 探索软件未知领域的功能。 构造层次丰富的任务和环境,组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分析任务实现过程中 的现象,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能力。 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在以计算机语言教学为主的时期内, 程序设计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比较 接近,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基本能够胜任。随着向应用软件教学方向转轨,情况 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用软件教学中经常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软件的一些功能和概 念,针对某个具体的“任务” ,研究出一个较好的操作序列,达到完成任务的目 的。这个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或者 说,可以是教师“教”的,也可以是学生直接“学”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 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甚至“闯荡” , 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许多计算机迷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可以说,只有信 息技术才能够给人们提供这样的自由学习环境。通过长期实践使我们感觉到,与 其说计算机技能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学”出来的。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环 境比当作教学环境更恰当。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 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 “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应该建立在“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建构主 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 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 建构主义思想比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更能够得到实施和体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息素 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种教 学活动中含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能培训要求。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懂、听 懂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也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 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活 动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探索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随时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 结构, 以适应学习新内容的需要。 软件的各个单一功能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但是应用能力却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自己建构。 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上。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技能应该表现在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 的设计上,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讲解水平和表演能力上。 “以‘学’为主”的教学必须以层次丰富的“任务”为基础。软件的学习过 程应该贯穿在任务的完成中,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学习上。应该以任务推动学习, 以任务贯穿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相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建 构了完成任务的技能。软件的使用技能是依附于技术的,是可能淘汰的,但是完 成任务活动中所构建的能力是超越计算机的,是不会淘汰的。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 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从而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寻找教学“零”起点的困难。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过程,教师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构造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获得 意义建构的机会,不应该死守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控制课堂局面。 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虽然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在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基 本上还是搬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和项目。 传统评价系统中虽然也有适合信 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难以包括进去,这些因 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研究形成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系统, 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深层意义。积极的评价系统应 该起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的作用,否则将扼杀这一新兴学科改革。我认 为,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应该特别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 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 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 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 题。还要加强县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 合农村学生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 力,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共享, 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农 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 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难以分开的, 我们必须随时注意它 的发展变化,研究其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率 先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一份精彩的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目,因此我为你们精心挑选了论文的选题,仅供参考!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机制,有理论,有实践,力求文字精炼、通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字数5000字以上。

打印格式与完成时间

一律采用A4纸打印。

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标题下用四号楷体字注明单位和学员姓名

正文一律用五号宋体字。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关于教育体制与发展研究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小学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

2、 国际小学教育阶段母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3、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2、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6、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7、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8、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9、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0、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12、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3、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6、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17、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25、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6、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24、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25、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6、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28、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30、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3、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4、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5、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8、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关于教师成长研究

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7、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8、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研究

1、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2、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3、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六、关于德育与心育研究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3、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5、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8、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七、关于其他各类教育研究

1、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3、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八、关于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2、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3、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九、关于教育信息化研究

1、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十、关于教育评价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2、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3、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4、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

5、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论文题目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一、选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你的选题 第一,理论价值: 论文题目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你可以从信息技术教育涉及到的理论框架中选择题目,谈到理论框架,最终要的是明确界定理论框架的维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框架的维度我能想到的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政策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评价与考试-信息技术教育的组织管理”这一维度;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段维度,主要涉及不断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正规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系统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乃至终生学习中的信息技术”这一维度; “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包括宏观的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也概括具体的面向教育某项产品)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这一维度; “社会、文化、性别等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影响”这一维度; 当然,如果你选择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类题目,那你既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或者影响因素,也可以探讨信息技术在某个学科中应用的规律,也可以探讨信息技术与某种教学方法的整合。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维度。你利用上面这些维度作为坐标系,就不难勾画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框架,也就不难界定出具体的选题。 第二,实践意义 在从理论框架中选题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你写的论文是否有实践意义。为此,你要明确你的论文的潜在读者或潜在服务对象是哪一个人群;这个人群的需求是什么;这个人群在当前的历史时期内最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及其研究结果来指导。如果你的论文希望服务于政府或某个学校,那你就必须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根据这些机构需求 当然,任何需求都是系统的,一篇论文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时你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确定需求的优先级;或者紧抓核心需求;或者以某个方面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论及其他。 实践意义对你的文风也有要求,你的论述方式不但要适合毕业论文的规定,最好能兼顾到潜在读者的理解水平。 第三,个人的功利意义 这跟你毕业后的去向有关,如果你计划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那么你就从希望报考的研究生专业中,甚至从你希望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中选题,甚至的甚至,你可以直接与你将来的导师联系,请他/她给你建议个题目;如果你将来希望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你最好选一个对你将来的教学有益的题目,比如说信息技术教学法、评价方法,或者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方面的题目;如果你希望去公司,你也不妨选一个跟教育技术产品相关的题目;如果你希望去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你可以选一个跟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相关的题目,或者选择一个调研性的题目。 二、选题后注意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跟你选择的题目密切相关,不同的选题要求不同的研究方法。本科生大多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如果你有时间、有能力的话,最好到深入到学校或教育系统中,做些实实在在的调查,或者跟教师面对面的做些访谈,甚至可以做些量化的实验。 三、关于查阅文献资料 你是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而且快毕业了,你现在问其他老师在哪里找文献——我对此很不理解——我可以这么说,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而言,如果你的外语还可以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你需要的资料的90%;即使你的外语不好,你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你需要的资料的70-80%。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做好引文规范。 四、下笔写之前多注意行文规范 在下笔之前,最好参考一下一些规范的核心期刊中规范的论文的格式。包括摘要如何写;关键词如何界定;如何写前言或研究的意义;如何把你的观点划分为几个标题并环环相扣地加以论述;最后如何言简意赅地总结的你观点或结论;如何列举参考文献(不同参考文献的不同应用方式尤其应该注意);如何致谢等等。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分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 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 息技术的再认识。文中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是否有必要设置独立的计算机 课程、是否可以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起点,以及应试 教育能否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叙述了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 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换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正 文: 电子计算机是 20 世纪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也是发展最快的新 学科之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 不入地渗到各个行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任何现代技术都离不开计算机技 术的协助。现在,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 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的智力通用工具。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邓小平说过: “电脑要从 娃娃抓起。 ”我们必须掌握计算机这种强有力的智力工具。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 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 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 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许多领导感到信息技术课 难以指导、难以评价、难以控制、难以捉摸,因此采取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 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设备成为给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装点门面的东西。 虽然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 比例;外界也认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是十分有趣而受宠的,然而,不少从事多 年计算机教学的教师的感觉却是十分茫然, 有的甚至改行回到他们以前从事的学 科。可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围城现象” 。那么信息技术教育究竟 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呢?笔者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转行从事信息技术普及教育, 经历过我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几个 关键阶段, 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切身经历, 希望通过本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自的一些看法。 一、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 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 象。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 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责难我们总是 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批评经常能够听到,这就是计算机教学“过时论” 。当 人们发现学校设备不可能永远与社会同步发展,教学内容不可能与社会同步时, 于是产生了计算机教学“无用论”的观点。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自从出现 Windows 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 较强的“自述”性和明确的菜单操作,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 知识和技能,因此有的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事实上的确出现 不少“无师自通”的电脑发烧友,因此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必要存在。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金是困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经济条件差的地方, 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 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多,配置水平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只停留 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尚局限于添置教学设备阶段, 设备只是一些独立的个体,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于实现资 源共享。 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家用电脑的普及和各种形式的电脑 培训班的出现,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途径越来越多, “未教先知”的现象越来 越普遍, 信息技能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特别是现在中小学都学 Windows 和 Office, 而且都取“零”起点,因此造成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找起点的困难。 7.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交互式 CAI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基于 Internet 环境的 CAI 活动的开展,CAI 活动中的确整合了许多计算机操作活动, 再加上计算机“无师自通”的看法,因此有不少人提出用 CAI 活动代替独立的计 算机课。有的人则以美国小学不把计算机设为必修课为例,认为中国应该效仿。 因此不少计算机教师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感到困惑。 怎样认识和澄清这些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必须重新认识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第二是必须改革信息技术教学,使之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二、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80 年以来,我们曾经用“文化论”“工具论”等方式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 、 同目的和含义进行概括。我们还在“学计算机语言”和“学应用软件”方面进行 过长期争论。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人们用“工具论” 一词来概括其指导思想,于是信息技术教育被视为纯技术性教育,进而与就业技 能相联系,甚至一度将它列入“劳动技术”课。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总滞后于技术发展, 而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又 不可能与技术发展同步发展,于是人们很快发现,把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劳动技术 教育, 对于若干年后才就业的中小学生来说, 是脱离实际的, 是容易受到非难的。 无论是学语言还是学应用软件,如果不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都将难以摆脱尴尬局面。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 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虽然 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但是,新旧版本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一致的,或者是旧 概念的拓宽。从教学角度我们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 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 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 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进行一一介绍和 列举。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 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 信息技术课中所涉及的具体软 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体” 。无论是进行语言编程教学,还是进行应 用软件教学; 无论是 Widnwos95 还是 Windows2000, WORD97 还是 是 “WPS2000 ” , 是比较落后的还是最现代的,只要通过它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上述的目的,我们认 为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当然,落后的硬件不可能选择先进的软件系 统,在渗透信息技术方面的确不可能与现代软件相比,但是,只要我们本着突出 共同性、注意发展性,本着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媒介而不是最终目的的思想,落后 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也能够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我们把它归纳为“源 于 WPS,高于 WPS”的指导思想。那种认为选择了较落后软件进行计算机教学就 是“误人子弟”的看法,不仅将导致许多地区长期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即使 在先进地区,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也是难免的。如果从纯“工具论” 角度来看,不仅落后学校的教学内容大有“误人子弟”之感,先进学校可能也有 “误人子弟”之嫌。所以,不应该简单地用“工具论”来概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的指导思想。 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独立设置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分歧。认为没有必要独立形成学 科的观点大概有三个观点:第一,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它将和家用电器一样 得到普及,因此也会像家用电器那样十分好学好用,不教自会。第二,认为不少 人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可以自学。第三,认为计 算机的学习可以全部整合在 CAI 活动中,用 CAI 代替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独立形成学科是 十分必要的。把计算机视为一种工具并无错误,但是许多人却把这种工具简单化 了。他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将更加“傻瓜”化。他们忽视了计算 机信息系统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的开放性和极强的可创造性;忽视了“傻瓜化” 与“开放性、可创造性”这一对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 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改造; 忽视了现代信息环境对人类思维方法和工作习惯 的影响和改造。这些影响已经超越了人类使用的一般工具的作用。实际上现代信 息技术正在构成自己新的文化氛围。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对信息环境的敏 感性、 适应能力、 驾驭能力、 鉴别能力、 构件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如果在较系统、 较科学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将收效显著; 否则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不仅十分耗时, 而且会拉大人们之间信息技能的差距。 我们看到,的确有不少电脑迷“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计算机。但是也必须看 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学好电脑,首先是由于他们对电脑的迷恋,因此他们在学习 计算机时愿意付出常人难以承担的精力和代价。相反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人对 计算机环境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很差;花高价买回电脑后,直至淘汰也没有学会使 用的人也屡见不鲜。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信息环境下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的差异 是十分大的。更多的人如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应该通过科学正规 的培训。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某些内容可以整合于 CAI 活动中,但是只有交互式 CAI 活动才能有效的整合信息技能, 这种 CAI 活动必须使用大量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 软件。在许多班级、许多学科大量开展交互式 CAI 活动所需要的计算机数量是相 当大的,一般学校难以承担。而且 CAI 活动中,教师考虑的第一任务是本学科的 教学训练任务,而不是渗透信息技术知识,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仅仅是他的“副产 品” 。CAI 活动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是难以形成自己系统的,而信息技术 教学是有自己的规律和系统的。实际上,CAI 活动中的计算机操作只能作为信息 技术课操作应用的补充、巩固和延续。 我们还应该看到,以 Windows 为基础的大量应用软件,虽然“各为其主” , 但是它们有许多概念、功能和操作是一致或相似的,而且软件之间的许多信息和 资源是可以共享或相通的。建立软件之间共性认识,了解共性关系,熟悉共性操 作则是信息技能的深层次训练;掌握共享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传递则是现代信息 环境下进行超时空思维的基本能力, 这些才是构成学生信息素养更高层次培养的 核心内容。这些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形成已经超越某个具体软件技能的掌握。这些 技能和思维方法可以在开放式 CAI 活动中得到应用, 但却难以在缺乏系统训练的 CAI 活动中进行培养。它必须由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 教学、训练,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所以我们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 该采取独立学科为主,辅之以整合信息技术技能的 CAI 活动的形式。 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寄托于常规应试教育既不现实,也是错误的。由于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而是以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因 此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水平。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考试,将会产 生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只能将这门新兴学科引入死胡同,成为应试教育的又一 牺牲品。 常规统考最重要的基础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公平的考试环境, 但是由于信息 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设备差异很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核内容和公平的 考核环境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仅仅将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寄托于统一的考试是不 现实的。要使信息技术教育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 三、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 我们必须分析自身原因。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学科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基本 在搬用传统学科教学的方法和评价体系。 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两个极不相同的地方,第一是教学内容 来源的差异; 第二是对教学环境的依赖性, 这两个差异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 传统学科教材(如,数、理、化等)是将人类长期总结的、最基础的、比较稳 定成熟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教育专家进行选择、组合、编写形 成的。 这些教材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样的教材是基本 “默 契”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即使不进行改革,已经能够适应一般教学的需要。但 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则是直接取材于社会生产、活动中正在使用各种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社会实 际需求设计的,其制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好学、好用,而不是为了“好教” 。信息 技术学科的所谓“教材”其实就是将软件的功能和相关概念根据读者水平进行选 择,按照传统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组合,再配上适合读者对象的实例编写而成, 这些教材实际上是软件工具书的“生产物” 。传统学科中,一当教材定型后,教 学过程、教学顺序基本可控,可以说,教材对教学有较强的控制性。但是信息技 术学科的教材却缺乏这种控制作用, 因为信息技术还要依赖一个重要因素——软 硬件环境。教材是“线性”的(有册数和页码顺序) ,而软件是全开放的,用户 在软件上的切入点是十分随机的。编写教材时,我们可以武断地决定,哪些内容 编入教材,哪些内容不编进教材,但是一当进入计算机环境后,这一切控制权都 荡然无存了。我们可以按自己的理想编写出三本不同程度的 WORD 教材,小学、 初中、高中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三种不同层次的 WORD97 软件。一当进入真正的 WORD 软件环境,一切都平等了。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学生去试探那些教材中没 有提到的按扭和菜单。面对开放的信息环境,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阻止学生去探 索教材以外的东西。相反,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达到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才 是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应该认识到,应用软件教学对教材的 依赖性是不大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能仅仅以来于一本好的教材。信息技术教 学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学科更强,它必须注意自身特点,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指 导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形成适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 体系。 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 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 种教学活动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 教材的依赖性较小,再加上家用电脑的逐步普及, “无师自通”和学生难倒老师 的情况是正常现象,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率先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 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 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信息技术课所涉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难 以相比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软件, 教师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成为所有软件的高手。 教师的价值和工作应该体现在两方面。 构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问题和规律, 探索软件未知领域的功能。 构造层次丰富的任务和环境,组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分析任务实现过程中 的现象,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能力。 3.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在以计算机语言教学为主的时期内, 程序设计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比较 接近,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基本能够胜任。随着向应用软件教学方向转轨,情况 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用软件教学中经常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软件的一些功能和概 念,针对某个具体的“任务” ,研究出一个较好的操作序列,达到完成任务的目 的。这个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或者 说,可以是教师“教”的,也可以是学生直接“学”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 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甚至“闯荡” , 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许多计算机迷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可以说,只有信 息技术才能够给人们提供这样的自由学习环境。通过长期实践使我们感觉到,与 其说计算机技能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学”出来的。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环 境比当作教学环境更恰当。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 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 “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应该建立在“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建构主 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 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 建构主义思想比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更能够得到实施和体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以建构信息素 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种教 学活动中含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能培训要求。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懂、听 懂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也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 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活 动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探索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随时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 结构, 以适应学习新内容的需要。 软件的各个单一功能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但是应用能力却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自己建构。 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上。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技能应该表现在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 的设计上,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讲解水平和表演能力上。 “以‘学’为主”的教学必须以层次丰富的“任务”为基础。软件的学习过 程应该贯穿在任务的完成中,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学习上。应该以任务推动学习, 以任务贯穿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软件相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建 构了完成任务的技能。软件的使用技能是依附于技术的,是可能淘汰的,但是完 成任务活动中所构建的能力是超越计算机的,是不会淘汰的。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 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从而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寻找教学“零”起点的困难。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过程,教师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构造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获得 意义建构的机会,不应该死守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控制课堂局面。 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虽然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但是,在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基 本上还是搬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和项目。 传统评价系统中虽然也有适合信 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难以包括进去,这些因 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研究形成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系统, 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深层意义。积极的评价系统应 该起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的作用,否则将扼杀这一新兴学科改革。我认 为,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应该特别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 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县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县域范围内各学校提供 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 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 题。还要加强县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 合农村学生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 力,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共享, 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农 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 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难以分开的, 我们必须随时注意它 的发展变化,研究其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率 先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师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以课堂为基点而向外延伸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系列指标。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领域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停留在依附教材的层面。在农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信息技术承担的是支持和激励的使命,农村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就必须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教学实践,提高农村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推动农村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是加快农村教学改革速度的先导性力量,在技术层面引导农村教学改革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构建校园网络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的过程无疑是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校园网的建立打破信息传递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共享的互联网教学资源,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其次,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课堂仍然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运用PPT、VCR影音等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最后,师生交流平台建设是农村教学改革的新突破。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实践也证明现在所流行的微博、BLOG、BBS、QQ、E-mail等沟通媒介在师生沟通交流中的主导性作用。

(三)信息技术引领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效率。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环境决定了教学理念的阶段性变化,如今,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学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开放式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开放。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应善于思考,进行总结,将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有一定价值含量的科研成果。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必定会引发一场以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教学变革。

二、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

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不可挡,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地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阶段目标就是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农村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理念层面:塑造农村教师现代教学理念

教育环境和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发生变化,相应的教学理念也应该随之有所变化,才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农村教师应逐渐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吸纳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塑造新时代的现代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变革尤其是当代人文教育理念的推广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深入人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的是教学硬件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带来新鲜信息对人们原有思想和传统思维的冲击,让教学环境更为开放。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促使农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城市甚至国际接轨,这应当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最高预期实践的实现。

(二)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农村校园

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持功能,最基本的前提是农村学校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范围的网络覆盖,至少在学校这个有限的区间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旨在加强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该项工程目前已经初见一定的成果,在城乡教学资源互动方面发挥了积极性作用。在“农远工程”的基础上,应继续完善农村教育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在农村校园开辟专门的网络教室,可供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课程资源,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应该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诱导作用。此外,不断地缩小农村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前提。

(三)应用层面: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一是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年轻教师学习速度相对较快“,以新带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二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一种最常见的短期见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短期内掌握信息技术最基础的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推介和引导的作用。三是在与城市教师的交流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提高。鉴于城市教师的成熟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推进城乡教师的互动交流与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农村教师可以在体悟信息技术教学魅力的阶段中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实践层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

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互动,实现主体间频繁并且有效的交流沟通。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就是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是未来农村学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互动已经成为现在学校教学、教育的方向。师生互动平台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通过普通电话、手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语音交流的融合通信平台;是一个融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语音、多媒体信息的融合信息平台;是一个通过多方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沟通效果,最终多方受益的融合信息平台。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会给农村教育改革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全文如下:

【摘 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