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1960年四月红旗杂志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04:06:34

1960年四月红旗杂志发表

侯外庐先生在20世纪众多史学家中,独树一帜,在很多方面自成体系,例如:对中国思想得发展历程做了系统梳理,明确从社会史入手解决思想史问题,扩大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发掘出很多曾经不被重视的的思想家和“异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厘清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国家的起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解决了“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932年资本论第一卷上册,马克思原著、与王慎明合译,1932年由北平国际学社出版。1934年《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1934年6月由山西国际社出版。1936年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原著、与右铭(王思华)合译。近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山西票号,发表于《中山文化季刊》1936年冬季号,重刊于1938年该刊第3卷第4期。1939年中山先生“革命的人文主义”之特征,发表于1939年1月1日《时事类编》特刊第29期。中国学术的传统与现阶段的学术运动,发表于1939年4月《理论与现实》第一卷第一期。中国革命同盟会的精神,发表于1939年5月1《时事类编》第36期。社会史导论,发表于1939年9月《中苏文化》第4卷第2期。1940年略论方法问题,发表于1940年《理论与现实》第1卷第4期。历史的阶段与了解,发表于1940年《读书月报》第2卷第9期。中山先生年谱(与李甄陶合编),发表于1940年3月12日《中苏文化》第5卷特刊。中山先生遗教的核心精神,发表于1940年3月12日《中苏文化》第5卷特刊。1941年论晚清百年来金融贵族的成毁,发表于1941年2月《读书》月刊第2卷第11期。阿Q年代的“问题”,发表于1941年10月《中苏文化》第9卷第2、3合刊。1942年屈原思想的秘密,发表于1942年1月《中苏文化》第11卷第1期,《新华日报》1942年2月17日转载。屈原思想渊源的先决问题,发表于1942年1月《中苏文化》第11卷第2期,《新华日报》1942年4月22日转载。申论屈原思想(衡量屈原的尽度),发表于1942年1月《中苏文化》第11卷第2期。周代社会诸制度考(署名徐乐英),发表于1942年7月《群众》周刊第7卷第14期。1943年《中国古典社会论》,1943年1月由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孔子批判主义的社会思想底研究,发表于1943年4月《中山文化季刊》第1卷第1期。中国古代“贤者”之史的研究,发表于1943年7月《中山文化季刊》第1卷第2期。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1943年由国际出版社出版。王国维古史考释集解,1943年由重庆三友书店出版。1944年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考,发表于1944年1月《文风》杂志第1卷第2期。乾嘉时代的汉学潮流与文化史学的抗议,发表于1944年5月《中山文化季刊》第一卷第4期。东方古代文明理解之钥匙,发表于1944年5月《文风》杂志第2卷第5期。中国十七世纪思想家李二曲评述,发表于1944年5月《中苏文化》第15卷第3、4期合刊。颜习斋反玄学的基本思想,发表于1944年6月《中苏文化》第15卷第5期。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1944年6月由重庆文风出版社初版。黄梨洲的哲学思想与近世思维方法,发表于1944年7月《中苏文化》第15卷第6、7期合刊。第十七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号筒——龚定庵思想的历史说明,发表于1944年8月《大学》杂志第3卷第7、8期合刊。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卷),1944年11月由重庆三友书店初版。黄梨洲的诗文论,发表于1944年12月《民主世界》第1卷第14期。船山学案,1944年由重庆三友书店出版。1945年康有为在民国初年的反民主理论,发表于1945年2月《中华论坛》第1卷第2期。第十七世纪中国的一个新世界观,发表于1945年3月《中原月刊第2卷第1期。章太炎关于民族、民主的政治,发表于1945年3月《民主世界》第2卷第6期。康有为与变法运动历史,发表于1945年4月《中苏文化》第16卷第3期。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下卷),1945年6月由重庆三友书店初版。古代文献最初发现的中国古代文明考,发表于1945年6月《中山文化季刊》第2卷第1期。谭嗣同的社会思想,发表于1945年7月《中苏文化》第16卷第6、7期合刊。戊戌政变健者谭嗣同的思想流派,发表于1945年7月《民主世界》第2卷第12期。“五四”文化运动与“孙文学派”的关系,发表于1945年3月《中华论坛》第1卷第5—6期。关于哲学起源的理论探讨,发表于1945年《民主世界》第2卷第6期。苏联历史学界诸争论的解答,1945年8月由中苏文化协会研究委员会出版。我对于“亚细亚生产方法”之答案与世界历史学家商榷,发表于1945年8月《中华论坛》第1卷第7、8期合刊。章太炎基于“分析名相”的经史一元论,发表于1945年9月《中山文化季刊》第2卷第2期。王国维古史决疑的诸范例,发表于1945年9月《中苏文化》第16卷第8期。中国古代氏族专政与政治起源,发表于1945年10月《中苏文化》第16卷第9、10期合刊。中国古代氏族专政的修正与否定,发表于1945年12月《中苏文化》第16卷第12期。1946年中国古代的变法运动,发表于1946年3月《中苏文化》第17卷第2、3期合刊。民主的历史考察——在沙坪墺的讲演,发表于1946年4月11日《新华日报》。三民主义与民主主义,1946年7月由上海长风书店出版。复苏联历史学家格莱科夫的信,发表于1946年8月《中国学术》创刊号。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从经验方面考察),发表于1946年8月《中国学术》第2号。先秦诸子思想(评价),发表于1946年10月《青年知识》新4期。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再版)1946年由上海文风书局出版。1947年人类思维及哲学思想的发生,发表于1947年上海《唯民》周刊第3期。新哲学教程(与罗克订合著),1947年3月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我怎样研究中国古代史,发表于1947年《青年知识》第5期。司马迁思想的悲剧性,发表于1947年5月3日上海《文汇报》“新思潮”专栏第10期。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上、下册),《新中国大学丛书》于1947年5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司马迁怎样说出墨者要旨呢,发表于1947年5月24日上海《文汇报》“新思潮”专栏第12期。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与杜守素、赵纪彬合著,1947年6月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司马迁的诸子要旨及其用意,发表于1947年7月《大学》月刊第6卷第3期。汉代社会新论,发表于1947年8月《大学》月刊第6卷第4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1947年10月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论纵横家的商人思想,发表于1947年《读书与出版》第2年第5期。1948年魏恶儒道论争四派中之“儒道合”派,发表于1948年3月《时代评论》第5卷第99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神灭思想的战斗传统与范缜的神灭论(与纪云彬合作),发表于1948年3月《时代评论》第5卷第102期。鲁迅与中国思想传统,发表于1948年9月22日香港《文汇报》“新思潮”专栏第2期。文天祥思想(答读者问),发表于1948年9月29日香港《文汇报》“新思潮”专栏第3期。1949年孙中山到毛泽东,1949年由山海书屋出版。1950年中国思想通史——中古编序,发表于1950年4月2日《光明日报》。论汉代思想的阶级性总倾向,发表于1950年4月26日《光明日报》。魏晋思想之历史背景与阶级根源,发表于1950年5月1日《新建设》第2卷第5期。关于五四运动谁领导的问题,发表于1950年5月4日《光明日报》。汉代社会史绪论,1950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与杜守素、赵纪彬、邱汉生合著。《新中国大学丛书》。1950年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五世纪末唯物论者范缜研究,发表于1950年8月《中国科学》第1卷第1期。关于学习社会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于1950年《展望》第6卷第12期。社会发展史的一些问题,1950年由展望出版社出版。魏晋玄学的社会意义——党性,发表于1950年11月1日《新建设》第3卷第2期。1951年从鲁迅笔名与阿Q人名说到怎样认识鲁迅并怎样向鲁迅学习,发表于1951年1月26日《光明日报》。“实践论”——中国思想史(知行关系)的科学总结,发表于1951年3月6日《新建设》第3卷第6期。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与赵纪彬、杜国庠、邱汉生合著,1951年5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武训——中国农民拆散时代的封建喜剧丑角,发表于1951年6月5日《光明日报》。1952年严复思想批判,发表于1952年3月5日《新建设》第4卷第3期。论洪秀全与洪仁玕,发表于1952年4月6日《新建设》第4卷第4期。1954年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发表于1954年2月《历史研究》第1期,《新华日报》五月号转载。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适用于古代中国问题,发表于《新建设》1954年第4期。1955年揭露美帝国主义的奴才胡适的反动面貌,发表于1955年2月《新建设》第2期,1955年4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思想批判》转载。孙中山——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发表于1955年3月12日《中国青年报》。论明清之际的社会阶级关系和启蒙思想的特点,发表于1955年5月3日《新建设》第5期。从对待哲学遗产的观点、方法和立场批判胡适怎样涂抹和诬蔑中国哲学史,发表于《哲学研究》1955年第2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修订本),1955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司马迁著作中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发表于1955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期转载。汉代白虎观宗教仁义与神学法典《白虎通义》——兼评王充对白虎观神学的批判,发表于《历史研究》1955年第5期。1956年批判梁漱溟反动的历史观点及其复古主义,发表于《历史研究》1956年第1期。介绍高级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发表于《历史教学》1956年7月号。论中国封建制的形成及其法典化,发表于《历史研究》1956年第8期。195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集》转载,又载入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956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揭露美帝国主义奴才胡适的反动政治面貌,195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7年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及其同政治思想的联系,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2期。十七世纪的中国社会和启蒙思潮的特点,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3期,同年收入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起源于秦汉之际,195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中国思想通史一、二、三卷(增订本),1957年3至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陈确著书中所仅见刊本《葬书》的思想,发表于《新建设》1957年第6期。方以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上)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6期。方以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下)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7期。学习先进理论,加强的思想路线,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10期。苏联科学院编《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部分)与冯友兰、胡绳合著,195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年怎样对待孔德的思想,发表于《哲学研究》1958年第2期。中国哲学史略,1958年4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59年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出版。谈谈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兼评冯友兰先生的看法,发表于《争鸣》1958年第5期。古史领域中“厚今薄古”方针的斗争意义,发表于《历史研究》1958年第5期,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厚今薄古论文集》选载。《戊戌变法六十周年纪念集》序,1958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唯物主义者王安石(与邱汉生合作),发表于《历史研究》1958年第10期。1959年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发表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4期。关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些普遍原理,发表于《新建设》1959年第4期。中国历代大同理想,1959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廷相哲学选集》序,1959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65年6月由中华书局重印增订本。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表于《哲学研究》1959年第7期。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发表于《新建设》1959年第7期。李贽的进步思想(与邱汉生合作),发表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7期。吕才的唯物主义思想,发表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9期。《陈确哲学选集》序,1959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明道编》序,1959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伯牙琴》序,1959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六世纪中国进步的哲学思潮概述,发表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10期。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与赵纪彬、杜国庠、邱汉生、白寿彝、杨荣国、杨向奎、诸青合著,195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与赵纪彬、杜国庠、邱汉生、白寿彝、杨荣国、杨向奎、诸青合著,1960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61年忆悼杜国庠,发表于1961年2月8日《光明日报》。从“兄弟”谈到历史剧的一些问题(笔名常谈),发表于1961年3月9日《北京晚报》,《文汇报》1965年12月8日转载。刘知几的哲学和史学思想——纪念刘知几诞生一千三百周年,发表于1961年3月12日《人民日报》。中国古代不怕鬼神的思想传统,发表于1961年3月25日《光明日报》。论刘知几的学术思想——纪念刘知几诞生一千三百周年,发表于《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外传,发表于1961年5月3日《人民日报》。侯外庐谈如何对待中国哲学史遗产问题(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编写),发表于1961年5月6日《光明日报》。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干革命派无神论思想的历史特点,发表于1961年7月31日《光明日报》。论汤显祖《紫钗记》和《南柯记》的思想性,发表于《新建设》1961年第7期。方以智《东西均》一书的哲学思想——纪念方以智诞生二百五十周年,发表于1961年8月6日《人民日报》。汤显祖《邯郸记》的思想与风格,发表于196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方以智对遗产的批判继承态度,发表于1961年9月28日《光明日报》。在严格的要求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于《红旗》杂志1961年第19期。1962年论汤显祖剧作四种,196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傅山《荀子评论》手稿序言,发表于1962年6月3日《光明日报》。汤显祖著作的人民性和思想性,发表于1962年6月25日《光明日报》。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与张岂之合写),发表于1962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吕坤哲学选集》序,1962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方以智《东西均》》序,1962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李贽的封建叛逆思想——为纪念李贽逝世三百六十周年而作(与李学勤合写),发表于196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1963年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原名《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1963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柳宗元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发表于1963年2月9日《人民日报》。柳宗元的社会思想(与张岂之合写),发表于1963年2月9日《光明日报》。柳宗元《天对》在中国唯物主义史上的科学地位——兼看哲学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与李学勤合写)发表于《历史研究》1963年第4期。中国哲学史中的唯物主义传统,发表于《新建设》1963年第4期。中国哲学简史,1963年1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64年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不同哲学流派及其发展,发表于《历史研究》1964年第1期。唐宋之际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发表于《新建设》1964年第3期。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美帝国主义对华精神侵略——近代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史料的初步考察之一,发表于《新建设》1964年第8、9期合刊。《柳宗元哲学选集》序,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65年二十世纪林乐知念的“和平经”,发表于1965年5月28日《人民日报》。1977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发表于1977年9月1日《光明日报》。1978年中国近代哲学史,1978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肃清“四人帮”流毒,积极开展哲学史研究,发表于《哲学研究》1978年第1、2期合刊。深切悼念郭沫若,发表于《历史研究》1978年第7期。1979年实事求是,搞好史学研究工作,发表于《历史教学》1979年第1期。悼念吴晗,发表于1979年2月17日《北京日报》。中国封建社会史论,1979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提倡科学的诚实态度,发表于《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3期。五四时期民主和科学思潮,发表于《红旗》1979年第5期。学术研究与“百家争鸣”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1980年中国思想史纲(上册),1980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怎样造就社会科学人才,发表于1980年6月28日《文汇报》。怀念吕振羽,发表于《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人民日报》于1981年2月17日转载。翻译《资本论》(回忆录之一)1980年8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3辑。《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序,1980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坎坷的历程(回忆录之二),1980年10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4辑。1981年坎坷的历程(回忆录之三),1981年发表于《中国哲学》第5辑。学苑新葩——《中国哲学》评介,发表于1981年1月5日《文汇报》。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哲学史研究工作,发表于《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饱尝甘苦的十年,发表于上海《书林》1981年1期。深沉的怀念——纪念杜国庠逝世二十周年,发表于广东《学术研究》1981年第1期。坎坷的历程(回忆录之四),1981年5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6辑。为真理而斗争的李达,发表于1981年6月18日《光明日报》。历史的丰碑——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发表于1981年10月19日《文汇报》。侯外庐自传,发表于山西《晋阳学刊》1981年第5期。中国思想史纲(下册),1981年10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资本论》译读始末,发表于北京《学习与研究》1981年试刊1期。1982年坎坷的道路(回忆录之五),1982年5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7辑。船山学案(新版),1982年9月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坎坷的道路(回忆录之六),1982年10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8辑。侯外庐论学书札,同上。史林述学——《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自序,发表于《文史哲》1982年第5期。研究历史要求新求实——翦伯赞学术纪念会书面发言,发表于1982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只顾攀登莫问高”——纪念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发表于198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又载《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6期。1983年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回忆录之七),1983年2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9辑。撰著《中国思想通史》(回忆录之八),1983年8月发表于《中国哲学》第10辑。深切悼念尹达,发表于1983年8月10日《光明日报》,又载《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3期、《中国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1984年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发表于《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宋明理学史(上卷)与邱汉生、张岂之主编,1984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扬傅山的优良学术传统——纪念傅山逝世三百周年,发表于《晋阳学刊》1984年第5期。1985年韧的追求(《回忆录》),1985年10月由三联书店出版。民主、科学、创新,发表于《文汇报》1985年12月2日。1986年孔子研究发微,发表于《孔子研究》创刊号。《岳麓书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纪念文集》序言,1986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宋明理学史(下卷)与邱汉生、张岂之主编,1987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方以智的生平与学术贡献——方以智全书前言,1988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是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林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题词。邮电部于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林彪手书题词为题材,发行“文八”邮票一套一枚,面值八分。该邮票将题词烫金,背衬大红底色。然而题词并非林彪所创,而是源自一首歌,一首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曲于一九六四年由哈尔滨文艺工作者创作,谱曲王双印,填词李郁文,歌名初为《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当年六月,周总理在哈尔滨欢迎朝鲜领导人崔庸健时,王双印曾专场演唱。一九六五年初,《红旗》杂志发表了《大唱十首革命歌曲》的社论,这首歌名列榜首,歌名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很快唱红全国。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组建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飞机坠落在温都尔汗附近,暴尸于异国荒野。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林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邮电部于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林彪手书题词为题材,发行“文八”邮票一套一枚,面值八分。该邮票将题词烫金,背衬大红底色。然而题词并非林彪所创,而是源自一首歌,一首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这首歌曲于一九六四年由哈尔滨文艺工作者创作,谱曲王双印,填词李郁文,歌名初为《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当年六月,周总理在哈尔滨欢迎朝鲜领导人崔庸健时,王双印曾专场演唱。一九六五年初,《红旗》杂志发表了《大唱十首革命歌曲》的社论,这首歌名列榜首,歌名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很快唱红全国。

1960年4月红旗杂志发表为

“求是”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的奥秘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求是》杂志

《求是》的前身是1958年《红旗》杂志创办的;1988年6月底,《红旗》停刊,并于7月1日创办《求是》杂志,委托中央党校主办;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一个月以后,《求是》改由中共中央主办,恢复了党中央机关刊的地位。据2014年8月统计,《求是》在中国国内发行量154万册,在中国以外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2018年6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求是》共出版文献12068篇、被下载总量1791813次、被引总次数6962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求是杂志社内设有办公室、总编室、政治、文化、科教、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编辑部;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事业服务中心等部门。

1965年11月10日 姚文元

从1959年6月开始,吴晗同志接连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许多歌颂海瑞的文章,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1961年,他又经过7次改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德”。

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有的评论文章极口称赞吴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争结合起来的史学家”。

“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今作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一条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有的文章还说:“人们在戏里表扬‘清官’……是在教育当时的做官的,起着‘大字报’的作用。”

既然《海瑞罢官》及其赞扬者提出了这么重大的问题,并且广泛地宣传了他们的主张,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地进行一次研究。

《海瑞罢官》是怎样塑造海瑞的?在这个历史剧里,吴晗同志把海瑞塑造得十分完美,十分高大,他“处处事事为百姓设想”,“是当时被压抑,被欺负,被冤屈人们的救星”,在他身上,你简直找不出有什么缺点。

看来,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他不但是明代贫苦农民的“救星”,而且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民及其干部学习的榜样。

扩展资料:

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北京市副市长、著名明史专家吴晗遂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他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

1962年,江青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秘密策划炮制批判文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

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

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了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

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海瑞罢官》刚上演不久,江青就认为有很大问题,并以她固有的特殊身份,(毛泽东的妻子)找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四个正副部长,提出要批《海瑞罢官》。

可是这四位部长没有把她当一回事,这自然是有其原因的:其一,部长们未必认为《海瑞罢官》有什么大问题;其二,《海瑞罢官》的作者吴晗是北京市副市长,点名批判必须有中央决定,而不应由江青作出。因此,部长们没有把她当一回事乃是在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姚此文的内容更多是涉及对海瑞历史的研究,历史考证的功底很扎实。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而被世人传颂,但文章考证所谓的“退田”“平冤狱”不过是为维护封建专制而服务的措施。退田是大官僚向统治阶级的退田,平冤狱是对被大官僚剥夺土地的地主阶级,而剧中所述篡改了历史,变成了对农民阶级的“退田”和”平冤狱”,进而形成结论,农民阶级要靠封建统治阶所谓的“清”官维护和保证自身的利益,而不是靠本阶层的斗争。海瑞为“明”而“清”,则被描述成为“民”而清,这一点的确违背了历史。吴晗的错误不在于他做为学者或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发生偏差,而在于他做为北京市副市长,其剧作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为文化界是否存在错误的思想和落后的文化影响,或借伪造历史不而宣扬错误的思想,此剧作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批判。更重要的是原文转载的过程,北京方面一直拒绝转载发表,做为对历史的考证和分析,完全应该根据原文的论据和论点来判定是否可以发表,而不能因为点名批判了北京副市长错误的历史观,就进行压制和打击,这也是重要的诱因。对于歪曲的历史的文艺作品,前有《武训传》,今有《芳华》,都是值得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的。文化界究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创做立场,WG前有一句评论,“文化部改称王侯将相部,文联 更名为才子佳人联“,反映了当时的文艺作品脱离社会现实的现象,反观今天,何尝不是如此呢,历史确值得我们反思。

《红旗》改为《求是》的主要原因是为适应改革新形式的需要,而以求是为刊名,更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也更符合理论刊物的性格。

1988年5月30日,中央决定: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委托中共中央党校创办全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

是年6月16日,《红旗》在出版最后一期后停刊。7月1日《求是》创刊,邓小平为《求是》杂志题写刊名。

扩展资料

《求是》每期封面都是同一个面孔,白色铜版纸上印着邓小平题写的红色“求是”二字,没有文章目录,各期封面的唯一区别就是出版日期。白底红字象征着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办刊方针: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高举旗帜,贴近实际,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办刊理念:党刊为本、思想为王。

办刊宗旨:《求是》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总结宣传各地各部门实际工作经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1960年4月《红旗》杂志

红旗只有一个车标。红旗汽车是一款中国一汽制造的汽车,诞生于1958年。1958年7月28日,一辆红旗牌载重汽车和一辆红旗牌35座客车在长春汽车配件厂正式下线。1958年7月30日,长春市委和长春市人委举行红旗牌汽车剪彩仪式。2013年6月17日,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消息称,外交部长王毅的公务用车使用国产红旗H7轿车。1960年,红旗轿车编入《世界汽车年鉴》。五面红旗的标志在红旗车的翼子板上飘扬了两年后,五面红旗被改为三面,代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66年4月,20辆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到北京,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等国家领导人正式乘用。同年,在彭真同志的建议下把“三面红旗”的侧标改为一面红旗,表明毛泽东思想这一面大旗,后在文革中取消,恢复回三面小红旗。现在的红旗车采用了毛主席手书的“红旗”标志,进气格栅中部使用了象征一汽集团的美术字“1”的金属标识,但已经看不到车翼和机盖上的红旗标志。

红旗车车标就一个啊。红旗轿车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红旗”二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新中国发生的太多历史事件都与“红旗”有关。在国人心里,它有其他品牌所不能代替的位置。对于五十年代的红色中国,刚刚从苦难和屈辱中抬起头来的中国人,急需要向全世界人民证明自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他们怀着制造原子弹的虔诚和自豪,在饥荒遍野的年代,愣是用锤子敲出一个震惊中外的车坛名作——“红旗”,一个老少皆知的世界经典品牌。红旗这两个字或许源于当时著名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也有人认为是“乘东风,展红旗”,不论怎么说,1958年的中国一汽,以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根据民族的特色,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1981年,一纸批文,这个生产了23年的“国车”停产了。红旗,中国第一车,1981年从无限辉煌的顶峰跌落下来“红旗”因为所谓的耗油量大、成本高、产量低而停产。至此中国完全停止了本国自产轿车的生产。到那时为止,全国在20多年里总共生产了1540辆这种牌子的轿车。

红旗杂志改求是不仅仅是改了名,还把原来的红字黑拼音改成黑字红拼音。这和人民公社改乡是一个目的吧

文学史上最开心的事就是将《红旗》改为了求是,将那些红色恐怖饿殍遍地的时代还原了真相了

红旗杂志发刊词

1958年6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1988年6月16日《红旗》杂志停刊。新华社发《红旗》杂志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创办《红旗》杂志,是毛泽东首先倡议的。早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他就提出了“出版理论刊物”的问题,而此次会议也是毛泽东为发动“大跃进”运动而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1958年3月8日,成都会议召开的第一天,毛泽东提出25个问题供与会者讨论。其中第24个问题就是关于“出版理论刊物问题”。在22日的讲话中,他又着重讲了办刊物的问题,说:“陈伯达写给我一封信,他原来死也不想办刊物,现在转了一百八十度,同意今年就办,这很好。我们党从前有《向导》、《斗争》、《实话》等杂志,现在有《人民日报》,但没有理论性杂志。原来打算中央、上海各办一个,设立对立面有竞争。现在提倡各省都办,这很好。可以提高理论,活泼思想。各省办的要各有特点。可以大部根据本省说话,但也可以说全国的话,全世界的话,宇宙的话,也可以说太阳、银河的话。”接着,毛泽东讲了“怕教授”的问题,为此还特意表扬了陈伯达一番,认为陈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说:“怕教授,进城以来相当怕,不是藐视他们,而是有无穷的恐惧。看人家一大堆学问,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行。马克思主义者恐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怕帝国主义,而怕教授,这也是怪事。我看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奴隶制度、‘谢主隆恩’的残余。我看再不能忍受了。当然不是明天就去打他们一顿,而是要接近他们,教育他们,交朋友。”“现在情况已有转变,标志是陈伯达同志的一篇演说、一封信,一个通知,有破竹之势。他的思想曾萎靡不振,勤奋工作好,但统治宇宙胆子小了。”其中谈到的陈伯达的“一篇演说”,是指陈伯达于1958年3月10日应郭沫若邀请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厚今薄古,边干边学》。陈在讲话中说: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跃进,也可以跃进。跃进的方法,就是厚今薄古,边干边学。陈伯达晚年回忆说,此次讲话“是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向社会科学界传达毛主席的观点”,并不是“自己擅自决定的”。而“一个通知”,是指准备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毛泽东对《红旗》杂志非常重视。早在成都会议上,他就指定由陈伯达担任《红旗》总编辑,后经八届五中全会同意通过。1958年5月24日,也就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公布出版《红旗》杂志的前一天,毛泽东高度评价了《红旗》发刊词,并批示:“此件写得很好,可用。”当天,他在给陈伯达的信中,谈到了为《红旗》题刊头的问题。他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检;如不能用,再试写。”毛泽东一共为《红旗》题写了20多幅刊头,后来从中选出两字作为《红旗》杂志的正式刊头。《红旗》杂志上正式标明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也是毛泽东决定的。《红旗》编委会的阵荣颇为强大。第一任编委有邓小平、彭真、王稼祥、张闻天、陆定一、康生、陈伯达、胡乔木、柯庆施、李井泉、舒同、陶铸、王任重、李达、周扬、许立群、胡绳、邓力群、王力、范若愚。这个编委名单是毛泽东一个一个拟定的。除了积极参与筹备《红旗》出版的相关事宜外,毛泽东对创刊后的《红旗》杂志也是多加支持的。他不仅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而且对《红旗》重要的文章或社论文章严格把关,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文章也首先考虑在《红旗》上发表。

红旗汽车的红旗两个字是借用的毛主席为1958年5月创刊的《红旗》杂志的封面题字。

《红旗》。

《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二份机关报。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谢觉哉主编。

《红旗》在其创刊号上,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2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

创办背景:

创办《红旗》杂志,是毛主席首先倡议,并亲自题写刊头。当年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毛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让大家一起来寻个好名字。有关单位就发动大家提名,汇集后上报。

毛主席从中圈定了《红旗》这一名字,并经中央全会确认。毛主席亲自题写的刊头,“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就是至今仍为大家广为认知、众口称赞、独具一格的“红旗”二字。而取代《红旗》的《求是》,则由邓小平题写刊头。

那个年代著名的“两报一刊”,指的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红旗》堪称为中国理论第一刊。“两报一刊”经常联合发表社论或文章,很有权威,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

毛主席对《红旗》杂志非常重视。除了积极参与筹备《红旗》出版的相关事宜外,对创刊后的《红旗》杂志也非常关注和支持。

毛主席不仅在《红旗》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而且对《红旗》重要的文章或社论文章严格把关,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文章也首先考虑在《红旗》发表。他还经常向《红旗》推荐文章,对一些稿件亲自精心修改。毛主席的《红旗》情结非常深厚。

1958年6月1日理论刊物正式创刊是《红旗》,其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二份机关报,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谢觉哉主编,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红旗》创办《红旗》杂志,是毛泽东首先倡议的,早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他就提出了“出版理论刊物”的问题。毛泽东对《红旗》杂志非常重视,早在成都会议上,他就指定由陈伯达担任《红旗》总编辑,后经八届五中全会同意通过。《红旗》杂志上正式标明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也是毛泽东决定的,且编委会的阵容颇为强大。展开全部内容-->

红旗杂志历年目录

这个太难了,年头太久了。图书馆也不可能有的了。联系一下《求是》杂志社吧,《红旗》已改名《求是》了,看看他们有没有,就算有我想也是文物级的东西了,呵呵。再就去旧书市看看。

第一章 1987年的旗山公社第二章 人民公社好!!!第三章 公社书记徐保山第四章 大道化简第五章 企业家元年和宋长明社长第六章 财经科的朱宝宜科长第七章 旗山肉联厂的未来狂想曲第八章 六千吨煤第九章 长江市和关于萧司令的回忆第十章 省厅的潘玉林科员第十一章 汤恩国的道行第十二章 老江湖李保田第十三章 汤站长的歪招第十四章 长江冰箱总厂第十五章 货抵货第十六章 冰箱总厂的深谋远虑第十七章 地委书记彭耀南第十八章 萧司令吗?我是彭耀南!第十九章 红旗坡第二十章 选调生第二十一章 同学们聚在一起吧!第二十二章 唐主任的挑拨旗山人的家第二十四章 杨建林第二十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十六章 冰箱总厂不缺钱第二十章 杀个回马枪第二十一章 1968年的事第二十二章 杨少宗出马第二十三章 暗处的斗争第二十四章 借五百万办厂第二十五章 龙云之势第二十六章 黑暗中的唐孚第二十七章 大美女萧薇第二十八章 萧克芝萧司令第二十九章 鸿远来了第三十章 我没有一个小时第三十一章 嚣张啊!!!第三十二章 请美女喝咖啡第三十三章 二十年后的省委书记第三十三章 坦白从宽第三十五章 芙蓉镇第三十六章 组织群众闹事第三十七章 大青湾事件(一)第三十八章 大青湾事件(二)第三十九章 大青湾事件(三)第四十章 大青湾事件(四)第四十一章 大青湾事件(五)第四十二章 经济办的副主任第四十三章 投产典礼第四十四章 执行力第四十五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第四十六章 宁州的新事业第四十七章 成绩单第四十八章 情治社会第四十九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五十章 富旗公司第五十一章 个体经济之争第五十二章 万美金第五十三章 聚生楼第五十四章 县委书记左良喜第五十五章 不唯中央论第五十六章 县委书记左良喜的好与坏第五十七章 魏副书记的调令第五十八章 下一站,秦副书记第五十九章 旗山人的养猪梦第六十章 省畜牧所的新项目第六十一章 徐书记的退休日第六十二章 缺一不可第六十三章 鸿门宴第六十四章 萧薇来了第六十五章 躺在炕上数钱第六十六章 乡镇党委分工第六十七章 一个梦第六十八章 兔子和小乌龟第六十九章 萧薇的霸气外泄第七十章 争权就是争钱第七十一章 万元第七十二章 王厅让我给你带个话第七十三章 宁州冷库厂大甩卖第七十四章 兼并宁州冷库厂第七十五章 左书记很生气第七十六章 一波流的大招第七十七章 补血口服液第七十八章 抽烟请喝朱景苓补血剂第七十九章 旗山的定性第八十章 12万亩美国山核桃第八十一章 请刘晓庆拍广告第八十二章 萧薇的新去向第八十三章 郭右宾的一厢情愿第八十四章 旗牌火腿肠,好吃又营养第八十五章 旗山人的第一次成功第八十六章 唯成绩论的季昌玉副县长第八十七章 萧薇的离别礼物第八十八章 无情的地委书记第八十九章 新社长吕海丰第九十章 新社长也不是个省油灯第九十一章 欺负的就是你第九十二章 现实很骨感第九十三章 打落牙齿和血吞第九十四章 四千万,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九十五章 有钱好办事第九十六章 千万别逼我第九十七章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第九十八章 总有一天整死你第九十九章 投机倒把的新旗山人第一百章 从一个亿到两个亿第一百零一章 旗山酒厂的窖池第一百零二章 整的就是这两个混蛋第一百零三章 一步一步算的狠第一百零四章 拉拢两个混蛋第一百零五章 人人都想要第一百零六章 旗山的七月第一百零七章 郭县长的暗算第一百零八章 和省社科院的合作第一百零九章 省委副书记的赏识第一百一十章 炙手可热的罗春霖第一百一十一章 梁厅长的怒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旗河酒厂的布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旗山的暴富第一百一十四章 季昌玉的贺喜第一百一十五章 1674倍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二次拍广告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晓庆的选择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崎社长第一百一十九章 日本之行第一百二十章 富旗置地第一百二十一章 乐百氏和维珍第一百二十二章 20个亿的任务第一百二十三章 既往不咎第一百二十四章 政经分离,一统两分第一百二十五章 沈一民的腹黑第一百二十六章 原来你什么都不懂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富士第一百二十八章 再提大镇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省党校的新机会第一百三十章 省委组织部的谈话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薇的回归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旗山镇的人事安排第一百三十三章 旗山大镇的成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旗第一百三十五章 旗山学生事件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理想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国第一镇第一百三十八章 容书记第一百三十九章 请你帮帮忙第一百四十章 1990大兼并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户人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吴来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国经济论坛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利不起早第一百四十五章 邓首长来视察第一百四十六章 最蒙昧和最疯狂的时代第一百四十七章 所谓的中国首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兼并健力宝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亿镇的好局面和坏消息第一百五十章 抄底中国股市第一百五十一章 在香港第一百五十二章 雷诺不亮日产亮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人当自强第一百五十四章 猛人的逻辑第一百五十五章 旗山的创业潮第一百五十六章 这一夜的交谈第一百五十七章 1993年的悲喜剧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你滚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者中的败类,败类中的学者第一百六十章 坑害你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李超人的合与不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的方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三个保障第一百六十四章 成为释迦摩尼的条件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国的摩根士丹利和硅银公司第一百六十六章 六个目标第一百六十七章 《地方行政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第一百六十八章 旗州的资产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国的学者专家第一百七十章 经济学界的大忽悠和管靳生的离职第一百七十一章 标王标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旗州的新问题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个领先第一百七十四章 原来如此第一百七十五章 陆达强的下场第一百七十六章 亚洲金融危机要来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电讯第一百七十八章 神州系的启航第一百七十九章 神州高铁第一百八十章 三十七家上市公司第一百八十一章 旗州人的住房和八一队第一百八十二章 中国应该学新加坡第一百八十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国经营之神第一百八十五章 神州石油第一百八十六章 亚洲金融危机(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亚洲金融危机(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亚洲金融危机(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亚洲金融危机(五)第一百九十章 中旗渣打银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的方向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神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经济教父第一百九十五章 中国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超越美国的条件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左翼第一百九十八章 社会主义要怎么建设?第一百九十九章 神州系第两百章 中国的银瑞达第两百零一章 中国国家调查总局第两百零二章 四十岁之前第两百零三章 红旗(大结局)

第一章 1987年的旗山公社 第二章 人民公社好!!! 第三章 公社书记徐保山 第四章 大道化简 第五章 企业家元年和宋长明社长 第六章 财经科的朱宝宜科长 第七章 旗山肉联厂的未来狂想曲 第八章 六千吨煤 第九章 长江市和关于萧司令的回忆 第十章 省厅的潘玉林科员 第十一章 汤恩国的道行 第十二章 老江湖李保田 第十三章 汤站长的歪招 第十四章 长江冰箱总厂 第十五章 货抵货 第十六章 冰箱总厂的深谋远虑 第十七章 地委书记彭耀南 第十八章 萧司令吗?我是彭耀南! 第十九章 红旗坡 第二十章 选调生 第二十一章 同学们聚在一起吧! 第二十二章 唐主任的挑拨 旗山人的家 第二十四章 杨建林 第二十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十六章 冰箱总厂不缺钱 第二十章 杀个回马枪 第二十一章 1968年的事 第二十二章 杨少宗出马 第二十三章 暗处的斗争 第二十四章 借五百万办厂 第二十五章 龙云之势 第二十六章 黑暗中的唐孚 第二十七章 大美女萧薇 第二十八章 萧克芝萧司令 第二十九章 鸿远来了 第三十章 我没有一个小时 第三十一章 嚣张啊!!! 第三十二章 请美女喝咖啡 第三十三章 二十年后的省委书记 第三十四章 坦白从宽 第三十五章 芙蓉镇 第三十六章 组织群众闹事 第三十七章 大青湾事件(一) 第三十八章 大青湾事件(二) 第三十九章 大青湾事件(三) 第四十章 大青湾事件(四) 第四十一章 大青湾事件(五) 第四十二章 经济办的副主任 第四十三章 投产典礼 第四十四章 执行力 第四十五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四十六章 宁州的新事业 第四十七章 成绩单 第四十八章 情治社会 第四十九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五十章 富旗公司 第五十一章 个体经济之争 第五十二章 万美金 第五十三章 聚生楼 第五十四章 县委书记左良喜 第五十五章 不唯中央论 第五十六章 县委书记左良喜的好与坏 第五十七章 魏副书记的调令 第五十八章 下一站,秦副书记 第五十九章 旗山人的养猪梦 第六十章 省畜牧所的新项目 第六十一章 徐书记的退休日 第六十二章 缺一不可 第六十三章 鸿门宴 第六十四章 萧薇来了 第六十五章 躺在炕上数钱 第六十六章 乡镇党委分工 第六十七章 一个梦 第六十八章 兔子和小乌龟 第六十九章 萧薇的霸气外泄 第七十章 争权就是争钱 第七十一章 万元 第七十二章 王厅让我给你带个话 第七十三章 宁州冷库厂大甩卖 第七十四章 兼并宁州冷库厂 第七十五章 左书记很生气 第七十六章 一波流的大招 第七十七章 补血口服液 第七十八章 抽烟请喝朱景苓补血剂 第七十九章 旗山的定性 第八十章 12万亩美国山核桃 第八十一章 请刘晓庆拍广告 第八十二章 萧薇的新去向 第八十三章 郭右宾的一厢情愿 第八十四章 旗牌火腿肠,好吃又营养 第八十五章 旗山人的第一次成功 第八十六章 唯成绩论的季昌玉副县长 第八十七章 萧薇的离别礼物 第八十八章 无情的地委书记 第八十九章 新社长吕海丰 第九十章 新社长也不是个省油灯 第九十一章 欺负的就是你 第九十二章 现实很骨感 第九十三章 打落牙齿和血吞 第九十四章 四千万,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九十五章 有钱好办事 第九十六章 千万别逼我 第九十七章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第九十八章 总有一天整死你 第九十九章 投机倒把的新旗山人 第一百章 从一个亿到两个亿 第一百零一章 旗山酒厂的窖池 第一百零二章 整的就是这两个混蛋 第一百零三章 一步一步算的狠 第一百零四章 拉拢两个混蛋 第一百零五章 人人都想要 第一百零六章 旗山的七月 第一百零七章 郭县长的暗算 第一百零八章 和省社科院的合作 第一百零九章 省委副书记的赏识 第一百一十章 炙手可热的罗春霖 第一百一十一章 梁厅长的怒火 第一百一十二章 旗河酒厂的布局 第一百一十三章 旗山的暴富 第一百一十四章 季昌玉的贺喜 第一百一十五章 1674倍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二次拍广告 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晓庆的选择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崎社长 第一百一十九章 日本之行 第一百二十章 富旗置地 第一百二十一章 乐百氏和维珍 第一百二十二章 20个亿的任务 第一百二十三章 既往不咎 第一百二十四章 政经分离,一统两分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沈一民的腹黑 第一百二十六章 原来你什么都不懂 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富士 第一百二十八章 再提大镇制 第一百二十九章 省党校的新机会 第一百三十章 省委组织部的谈话 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薇的回归 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旗山镇的人事安排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旗山大镇的成立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旗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旗山学生事件 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理想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国第一镇 第一百三十八章 容书记 第一百三十九章 请你帮帮忙 第一百四十章 1990大兼并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户人家 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吴来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国经济论坛 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利不起早 第一百四十五章 邓首长来视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最蒙昧和最疯狂的时代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所谓的中国首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兼并健力宝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亿镇的好局面和坏消息 第一百五十章 抄底中国股市 第一百五十一章 在香港 第一百五十二章 雷诺不亮日产亮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人当自强 第一百五十四章 猛人的逻辑 第一百五十五章 旗山的创业潮 第一百五十六章 这一夜的交谈 第一百五十七章 1993年的悲喜剧 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你滚 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者中的败类,败类中的学者 第一百六十章 坑害你 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李超人的合与不合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的方向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三个保障 第一百六十四章 成为释迦摩尼的条件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国的摩根士丹利和硅银公司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六个目标 第一百六十七章 《地方行政竞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 第一百六十八章 旗州的资产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国的学者专家 第一百七十章 经济学界的大忽悠和管靳生的离职 第一百七十一章 标王标后 第一百七十二章 旗州的新问题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个领先 第一百七十四章 原来如此 第一百七十五章 陆达强的下场 第一百七十六章 亚洲金融危机要来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电讯 第一百七十八章 神州系的启航 第一百七十九章 神州高铁 第一百八十章 三十七家上市公司 第一百八十一章 旗州人的住房和八一队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中国应该学新加坡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一)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国经营之神 第一百八十五章 神州石油 第一百八十六章 亚洲金融危机(二) 第一百八十七章 亚洲金融危机(三)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亚洲金融危机(四)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亚洲金融危机(五) 第一百九十章 中旗渣打银行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的方向感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神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经济教父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中国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第一百九十六章 超越美国的条件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左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