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南方医科大学预警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4 00:47:58

南方医科大学预警期刊

广东省医学期刊目录1、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2、广东医学; 广东省广州市 半月刊3、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省广州市 半月刊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5、 中国职业医学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6、新中医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7、中药材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8、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9、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广东省广州市 月刊10、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广东省广州市 双月刊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首先查找南方医科大学进入学校官方首页,点击图书馆。2、其次点击电子资源选择期刊。3、最后点击期刊名,可以快速链接到期刊的访问网址。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西南医科大学sci论文预警期刊

西南医科大学在四川省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入选首批国家“双万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四川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衔接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免费定向医生培养院校;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理事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始于1951年建立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忠山、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下设19个院(系),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馆藏纸质文献 万册,电子文献246余万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临床医学学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含三所附属医院)有医教员工8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254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近两万人。

西南医科大学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3年,学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获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17项。其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获中华医学科技二、三等奖各1项。

2009年至2014年,在SCI等三大检索期刊收录论文3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近2100篇,出版专著60余部,出版教材240余本。获国家专利授权50余件。

《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新型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基于医学检验数据的支持向量机在鼻咽癌以及其它疾病模型预测中的应用》、《电针联合BMSCs移植对脑出血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等20个课题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批准立项。

2014年2月,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研究课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4年,学校科研项目《推进我省医事法律实施现代化研究—以医方权利为视角》、《预防和化解我省医患矛盾的体制创新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sci预警的意思,就是指一些期刊可能面临被踢出SCI期刊的可能,多半是灌水期刊。这些期刊属于掠夺性期刊,学术价值不高,并且有可能被SCI剔除,因此对这类期刊进行一些警示,就叫国际期刊预警预警名单这种说法,具体对待还看各个学校的政策,能不能报版面费也是财务说了算。

预警期刊往往是期刊质量出现了问题,这种期刊非常的危险,假如这个时候你在投的文章被接受,意味着你的文章可能随着期刊降级(掉出SCI名录)而降级,进而影响你毕业(正常期刊不预警不掉出SCI是没问题的),所以预警期刊一定要注意。

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 研究生 复试内容已经公布,以下是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基于综合考虑,根据普遍形势,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学校将统一采用学信网开发的高 校招 生远程 面试 系统,钉钉(DingTalk)作为备用平台。

各院所要进行充分评估,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确保复试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各院所要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复试内容,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公平公正。要通过考生 大学学习 成绩单、 毕业 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采用综合性、开放性、难易程度相近的能力型试题。

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 复试内容:

复试总分为300分,达到180分视为复试合格,未达到者不予录取。

研究所针对各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复试内容,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公平、公正。通过考生大学 学习 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采用综合性、开放性、难易程度相近的能力型试题。

点击链接查看各院所复试 工作 实施细则(持续更新中):

(一)考生总成绩按照满分100分折算,计算公式如下:

1.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

考生总成绩=(考生初试成绩÷5)×70%+(考生复试成绩÷3)×30%

2.公共管理硕士专业

考生总成绩=(考生初试成绩÷3)×70%+(考生复试成绩÷3)×30%

(一)复试合格,按照总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考试 总成绩排序出现并列时,初试外语成绩高者优先。拟录取考生和导师实行师生互选。

(三)若有拟录取考生放弃或者有追加名额,则按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补录取,总成绩相同则按初试外语成绩高者优先。考生一旦被某一院所某方向拟录取后,各院所不得再为其调整招生方向和院系进行复试。

(四)退役 大学生 士兵专项计划单列,不参与普通计划考生排序,在其专项指标内择优录取。

(五)被录取的 新生 ,若有特殊情况,经考生本人申请和领导组批准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1至2年。

(六)其他未尽事宜和特殊情况将由领导组讨论决定。

西南医科大学在哪里四川省泸州市。

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南医大”,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四川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理事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设立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忠山、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馆藏纸质文献余万册,电子文献余万册;下设20个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开设33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有(含直属附属医院)医教员工8000余人,专任教师1328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万余人。

温州医科大学预警期刊

一、温州医科大学教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温州医科大学 教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温州医科大学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 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 温州医科大学 ”,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公共管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4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7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百姓满意为宗旨,着力培养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优秀医学人才。学校现有27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四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7155人(不含独立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仁济学院),其中博士研究生167人,硕士研究生312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840余人。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据省教育评估院最新数据,我校2015届(毕业后3年)毕业生就业整体竞争力居省重点建设高校第一;2017届(毕业后一年)本专科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总排名在省重点建设高校中位列第二。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0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47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7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7人,博士学位963人。一批优秀教师入选国家“*”、“*奖励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特级专家、省高校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教师多次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学校获评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获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教师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等荣誉。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31个国家(地区)13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现有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美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2个被列为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我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与泰国东方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成立海外孔子学院。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900亩。图书馆馆藏文献203万册。学校主办、编辑出版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其中学术杂志《Eye and Vision》进入SCIE学术期刊,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在浙江省设有23所非直管附属医院(临床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进入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排行榜综合百强,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科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二,科技产出指标首次位列全国第一。

温州医科大学全国最新排名148。

温州医科大学位于浙江温州,简称温医大,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900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多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194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5所附属医院,19所非直管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开设26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0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162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8人,硕士研究生2839人,学历教育留学生755人。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办、编辑出版《温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EyeandVision》、《浙江创伤外科》、《医学参考报-眼科频道》共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被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国内十多种权威数据库收录。

《眼视光学杂志》是中国惟一的眼视光学专业的学术期刊,该刊2000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期刊一等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再次获得浙江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肝胆胰外科杂志》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中国国内外十余家权威数据库收录。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3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1个国家药监局眼科疾病医疗器械和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6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百姓满意为宗旨,着力培养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优秀医学人才。学校现有30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四大学科门类。有在校本专科生14439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5279人(含博士研究生386人),学历教育留学生566人。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据2021年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我校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母校满意度总项排名居省属本科院校第一。,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4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69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4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127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2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学校获评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获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9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32个国家(地区)15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现有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美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2个被列为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与世界百强名校阿尔伯塔大学合作举办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最高的机构。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我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900亩。图书馆馆藏文献约203万册。学校主办、编辑出版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其中学术杂志《Eye and Vision》进入SCIE学术期刊,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设有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保持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排行榜综合百强,附属眼视光医院连续3年综合排名全国眼科专科医院第1名,眼科学稳居全国第二。,学校秉持“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逐渐形成了“以特色学科引领和带动全面发展,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办学水平,以医疗和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等院校的强校之路。2021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5位。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药学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护理学、麻醉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 :眼视光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 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小儿呼吸、精神科 省一流学科A类: 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 “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 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护理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十二五”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临床医学、药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药理学与生化药学、外科学 省一流学科B类: 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预警期刊安徽医科大学

在安徽,总体排名中应该是前五,(前面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安师大),医科中。 安徽医科大学的本科教育在非211/985高校中算很不错的,安徽省内综合排名大概第5,很多本科专业在一本招生! 拥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共2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建立了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病理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药药理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9个省级重点学科,4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 建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属于医科大学中比较好的! ★安徽医科大学简介:安徽医科大学为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1926年5月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 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学校前身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倡导践行“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5个直属教学机构。 学校拥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附属巢湖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306医院、307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建立临床学院,目前临床学院达50余所,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0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区。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学、医事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临床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共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建立了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8个省级重点学科,4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建有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流行病学》、《临床药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药理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在职教职医护员工373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博士生导师152人,硕士生导师1293人,在国际学术组织执委和委员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1人,3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有教育部骨干教师2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人计划”入选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60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186人。学校聘请24位海外教授,组建“海外兵团”,广泛吸纳高层次人才。 在校生共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1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近年来保持安徽省属高校领先地位。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和卫生管理奖各1项。先后以责任作者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张学军教授领衔完成的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成立了临床药理、皮肤病、卫生事业管理等65个省、校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及面向全国发行的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5种。学校藏书86万余册,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网络电子版期刊30余万册,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学校同德国、瑞典、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病理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药药理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9个省级重点学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中央(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流行病学》、《临床药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药理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安徽医科大学是中国皮肤病遗传学研究的顶尖大学,在过去三年中(2009-2011),安徽医科大学是《自然—遗传学》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科研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皮肤遗传学创新团队,经过近两年努力,发现了银屑病的易感基因。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疾病易感基因。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复杂的疑难皮肤疾病,其发病原因世界医学界都在研究过程中。由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领先的皮肤遗传学创新团队,利用中国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一千五百例银屑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发现了LCE基因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为后续药物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学校共承担“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92项。争取纵向科研经费3338万元,85项成果获得奖励,出版著作166部,发表科技论文4700多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76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保持安徽省属高校领先地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高校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一项。2009年度,我校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第44位,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第12位,国内论文被引全国高校排名第66位。先后以责任作者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上居国内领先水平。我校张学军教授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临床医学、药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6个):免疫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安医大在安徽的所有医学类院校中是屈指可数的,也有很多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另外还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师资力量肯定是不错的。校区环境也不会差的

很不错哦,许嵩就在那所学校毕业的哦

预警sci期刊

预警期刊。sci杂志热度黑红是预警期刊。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

中科院预警等级是什么意思?中科院预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预警风险依次减弱。高风险预警旨在抑制学术不端,像什么论文工厂出的文章比较多的刊物最好不发。中风险预警旨在促进学术传播以及优化科研经费使用,这个对于国家来说确实是需要管控的。低风险预警主要是说大体量期刊发文量激增的问题。

预警杂志是有些SCI期刊发文量特别大,而且收费特别高,基本上给钱就能发,这些期刊属于掠夺性期刊,学术价值不高,并且有可能被SCI剔除,因此对这类期刊进行一些警示,就叫国际期刊预警。

预警期刊往往是期刊质量出现了问题,这种期刊非常的危险,假如这个时候你在投的文章被接受,意味着你的文章可能随着期刊降级(掉出SCI名录)而降级,进而影响你毕业(正常期刊不预警不掉出SCI是没问题的),所以预警期刊一定要注意。

预警期刊名单的意义:

对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而言,他们都会考虑自己所处的单位会如何看待预警期刊名单上的期刊,主要包括为是版面费的报销问题,是否纳入绩效考量,是否可以用于后续基金和课题的代表作。

建立学术期刊预警制度,实际上是支持相关机构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