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偏误分析论文知网

发布时间:2024-07-06 00:35:10

偏误分析论文知网

我觉得如果说发现网上硕士论文里面有错误的话,可以从设置里面修改

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来源都是影响知网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有多少学生说到论文就头疼,因为论文必须在毕业前交,时间少,写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上网搜索然后修改。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如何保证查重结果的准确性!1、学校使用什么系统。你可以问老师和同学或者看教务处公告。目前高校大多使用知网检测系统,拥有权威的数据库和先进的检测算法。2、使用相同的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明确学校使用哪种查重系统后,下一步就是查重,在进行查重前,选择好自己合适的系统,如果选择的系统太多,每个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都不一致,大家就会产生混乱,坚持同一个检测系统,根据修改后的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改,重新测试,重新修改,直到重复率修改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用高校要求的系统进行检测。3、查重关系到毕业,不要掉以轻心。毕业是大事。很多同学问小编哪个检测系统最准确,其实使用学校规定的系统最准确。所以,无论你的论文重复率有多低,在学校正式考试之前,你都必须使用和学校一样的查重系统。看完以上关于论文查重的知识,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知网弄错了,就该他们改过来。因此,可与知网沟通修改。你的文章,当然版权是你的,有权要求其修改,知网也有义务提供优质服务。

偏误分析论文答辩

可以,老师检查出错误还是一样得改。

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论文是否由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凡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我当时也遇到这种情况。不过没有关系。比较你还没有交定稿。如果交了定稿就不行了。但是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否会影响你论文答辩时的结果。如果得到不一样的结果,那么可能不行的。如果不是的话,没有关系。现在呢,硕士论文是可以联网查询的。作为大家的参考对象,还是要谨慎一点写。最好是找你老师商量。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没有跟老师说,改了最后一稿,老师不会高兴啊。但是还是那句话,不是最后一稿,可以改噢。只要结果一致。

可以,但老师检查出错误还是一样的改。

校方表示,学生毕业仍然要看论文质量,能否通过要由整个答辩组决定,符合标准的仍然可以照常毕业,不符合标准的论文则会打回要求学生修正。

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论文是否由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找导师帮忙。制度是固定的,人却是灵活的,有感情的。

偏误分析研究生论文范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老师:

早上好!

我是教育科学学院XX级教育学原理研究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杜威的道德教育悖论思想研究》,我的论文是在XXX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框架结构,XXX都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面,我分别从选题缘由、结构框架、研究中的不足做出简单陈述。

首先,谈一下选题缘由。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原因有三个。第一,我喜欢用逻辑学的方法思考教育问题。第二,我想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多看一些国外大教育学家方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初在选择康德和杜威两个人中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选择了对我国教育影响比较大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作为研究对象。第四,我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德育,对我指导起来可以得心应手。所以,我就把论文的题目选择为杜威的道德教育悖论思想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从逻辑学视角来剖析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悖论,有利于深化和扩展道德教育理论。

其次,谈一下论文结构。

论文主要由导言、结语和五个章节,共七个部分组成。在导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意义、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结果综述等试图进行全面的阐述说明。从第一章到第五章的'五个章节是论文的主要部分。第一章主要从杜威的道德教育目的角度,以教育的社会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为切入点,论证了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目的方面的悖论。第二章从杜威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权威”与“自由”进行杜威式解读,论述了杜威在解决权威与自由之间矛盾时,采用一种调和的方式解决,产生的悖论。第三章主要从杜威德育内容中的重要概念“经验”进行阐述,论证杜威把经验绝对化之后所产生的逻辑矛盾。第四章从杜威德育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兴趣”出发,论述了兴趣与训练、兴趣与义务中的悖论。第五章主要对杜威德育目的、过程、内容、方法中悖论进行小结和评述。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研究结论的概括与反思,指出自己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并且进一步论证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悖论研究的意义。

最后,谈一下写作反思和不足。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感觉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章中有很多的悖论可能论据不够充分,论证不是很有力,有个别内容存在牵强附会的地方,只是因为自己对悖论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论文简单陈述,请各位老师提问,谢谢!

硕士论文大摘要怎么写这对大部分在写论文的朋友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情,下面为各位头疼的朋友们整理出来的硕士论文大摘要怎么写的一些探讨。

论文摘要一般是放在论文的开头,但在写作当中,却和结论一样,都是最后才动笔写的。说实话在不同的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摘要的写法要求,也会被明确的要求出来。就像有的学校,如大专院校,只要说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并引出论文的选题即可。

结构为:研究背景、意义或目的(三者选一个角度去写即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什么什么”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科学校,对论文摘要的写法比起大专院校,要求就比较严格点,但是还是有末班可以找,基本上不出这两个大段。第一段为研究背景、意义或目的;第二段为本文的结构。

结合我写论文的经验,一般都是吧论文的题目用自己的组织语言书写出来。就像这样:本文准备先写大纲,然后再写内容,最后写结论和摘要这样的方式去写。根据“论文摘要”的百度百科的解释,可以看出论文摘要的组成部分是: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请看范文。

题目: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现象考察

摘要:学习一门语言,就离不开对语法规则的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在偏误分析理论引入国内的近三十年中,语法偏误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它为汉语本体研究提供新材料,另一方面推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然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学习、教学和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如何在汉语“走出去”的新形势下,正确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列举语法偏误分析不当的典型例子,归纳总结语法偏误分析不当的类型,探寻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提供有建设性的研究报告。

全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绪论

我们对本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价值以及本文的创新性进行叙述;以时间顺序对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划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对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例子的出处、呈现和处理方式加以说明;最后列出了论文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论文的核心内容。

我们从偏误辨别、对偏误语例的纠正和分析三个环节入手,列举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不当的例子,通过对例子的分类、描写和分析,对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并对失当现象提出改正的建议。

第三章

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两方面入手探寻了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的原因。我们认为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的原因一方面是研究者语法知识和偏误理论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是外国留学生偏误的复杂性与动态发展性。

第四章对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现象提出了解决方法。

我们认为要想减少硕士论文中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现象,提高硕士论文的规范性,研究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偏误观;其次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和总结;最后遵守偏误分析的原则,这样才能合理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得出科学性的研究结论,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实用的建议。

第五章为结语

总结了论文主要内容,强调了对硕士论文语法偏误分析失当现象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指出了论文研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偏误分析的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硕士?博士?。。。 要是本科的话 若在国内。。。去韩国riss抄一篇就行。。。 硕士的话。。。看你是国语还是国文了。。。。我是国语。。建议你写点 语法类的,要有能力。。中世韩国语。。 博士。。。我还没上。。哈~

本科毕业论文的话不用写太难的,可以写文化方面的,比如中韩两国某种文化或节日的比较;再就是语法类的了,想写哪方面的就看自己兴趣了。关于题目,如果不知道该写什么好的话,可以到中国知网或韩国riss网站上检索一下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的题目,找找灵感~知网和韩国riss网站上没有本科的论文,都是硕士以上的~

一般来说,重点大学的毕业论文有指定的权威查重系统,其他两所大学、专科学院、毕业生的选择很多,可以选择paperfree这些专业论文检测平台检查论文,提供首篇免费检测,很多毕业生喜欢在这个平台上检测论文,其查重结果和学校查重平台几乎没有差别,所以paperfree的诞生给了很多大学生检查带来了便利,为他们节省了很多论文检测费用。

提到论文查重的检测标准,一般来说,一篇论文有一定的重复标准,只要不超过那个百分点,就没有问题。论文中出现的名词和专用词汇不包括在重复率范围内,但是在检测时,这个词汇的重复如果频繁的话,就会变红。因此,在写论文报告书的时候,如果毕业生觉得自己选择的课题和别人的雷同率很高的话,这篇论文从最初的开题报告书的部分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的话,决不能在网上查阅资料,也不能复制别人的论文研究成果。这个结果确实是赤裸裸的模仿,一旦被发现,毕业资格就会被直接取消。

德语毕业论文不难的,主要是题目要定好,不要千篇一律。之前也是弄了好久没过,还是上届学长给的莫文网,相当靠谱的说中国德语学习者篇章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作文中的篇章衔接与连贯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中国现代女作家与德语文学来自圣经的常用德语熟语与中文对应语词对比分析对外德语教材《当代大学德语》与《Themen aktuell》第一册内容比较分析高职德语教学中翻译法和交际法的应用"Moodle"在中国大学生德语学习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第三语言习得的中介语发展规律——对兰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德语中介语的调查研究德语区学生汉语状语语序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德语中的外来词研究汉语本族语者和德语本族语者加工汉语被字句的认知神经模式对比—一项ERP研究汉德语常用动词配价的应用对比研究德语母语者汉语词汇习得偏误研究——基于HSK语料库语料国别教材语音教学针对性评估——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德语版)》为例理工科院校二外德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交际因素在大学德语教材中的导入研究——以《新编大学德语》和《大学德语》(修订版)为例庄子在德国——德语文学中的庄子元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当代大学德语》教材分析非目的语环境下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策略的对比分析——一项基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汉语、法语、德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德语艺术歌曲语音及演唱分析——以《冬之旅》部分作品为例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各类德语讲话稿的翻译及研究《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对德语配价理论的借鉴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德语法律文体及合同文本中的名词化现象研究论德语新正字法对中国德语教学的启示从认知角度看英语、汉语、德语中爱的隐喻汉德语音对比及德国学生汉语发音偏误研究论藏族民间故事的德语翻译——以《藏族故事集》为例互文性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庄子》德语译本的翻译批评研究英语正迁移作用在德语习得中的对比研究德语童话的中国漫游——以格林童话为代表谈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接受和影响

meta分析发表偏倚

排除偏倚之用。小样本所得的离散度较大,因此常处于漏斗图的底部,大样本离散度则较小,因此处于顶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顶小而底大,如果不是这样,则可能存在较大偏倚。该种偏倚多由发表偏倚造成。

4比24,1. 在医学科研中,针对同一问题常常同时或者先后有许多类似的研究。2. 由于研究对象数量的限制、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研究本身的或然性等原因,许多研究结果可能不一致,甚至相反。3. 要获得可信的结论,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通过严格设计的大规模随机试验进行验证;二是通过对这些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再评价,有时随机试验结果本身也需要综合。4. 利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完成很高的“效价比”,这种统计方法称为meta分析。二、meta分析的定义meta分析时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如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三、meta分析的目的:从统计学角度看,meta分析达到了增大样本含量,提高检验功效的目的,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能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综合结果;从狭义的角度讲,meta分析只是一种用于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方法;从广义的角度讲,meta分析已经不再简单地局限为一种统计学方法,而是汇总了多个同类研究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并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定量的系统评价方法。四、meta分析的基本思想它是通过搜集已有的或未发表的具有某一可比特性的文献,应用一定的统计学方法综合多个目的相同而相互独立的研究结果得出一个量化的合并效应结论,或者得到同类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的有关原因的提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meta分析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它是观察性研究,而不是具体的临床研究。五、meta分析的作用1. 增大检验效能;2. 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解决研究中的矛盾,发现同类研究中是否存在异质性;3. 评价各种研究结果以及各亚组结果的不一致,探索异质性的来源,定量地综合估计处理效应的大小,改善效应的估计值。第一节  meta分析的应用条件和基本步骤meta分析是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中常用的一种统计方法,但也并不是万能的。(1)对一些经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已得到明确结论的研究,不必做meta分析;(2)对那些设计或执行质量很差的研究,如存在严重偏倚的资料,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meta分析就能得到可信的结论。一、meta分析的应用条件1. 收集的研究资料要全面。未发表的文章一般是提供没有显示效果或提供阴性结果或无结论的文章,而发表的文章一般提供阳性结果,如果仅仅选择发表的文章做得meta分析,就有可能夸大阳性效果。2. 确定meta分析研究资料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3. 研究资料效应指标明确。4. 各研究的同质性。meta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1)fixed effect model:假设各个研究的效应指标统计量是同质的,即都是基于来自同一总体的独立随机样本,各个研究效应指标统计量之间的差异仅仅来自于抽样误差,不同的研究之间的变异很小,各研究的效应指标统计量与总体参数θ的差异均是抽样误差所致。因此fixed effect model 给出的合并效应量(effect size, ES)是各个研究的同一总体参数θ的点估计及其95%可信区间。(2)random effect model:假设各个研究的效应指标统计量是不同质的,即是基于来自不同总体的独立随机样本,各个研究效应指标统计量之间的差异不能用抽样误差来解释,各研究间的变异较大,每个研究的效应指标统计量对应各自的总体参数θi(i=1,2,...,k),但可以假定θ1,θ2,...,θk近似服从N(θ,Γθ2),θ便是θ1,θ2,...,θk的总体均数。因此,随机效应模型给出的合并效应量则是各个研究的总体参数θ1,θ2,...,θk的总体均数θ的点估计及其95%可信区间。二、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1. 提出需要并可能解决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2. 搜索相关文献;3. 确定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meta分析文献;(1)纳入标准:①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相似;②有研究开展或发表的文献;③各研究对样本大小有明确规定;④各研究中患者的选择和病例的诊断及其分期有明确的标准,干预和对照措施明确;⑤如研究报告可提供OR(RR、率差、HR)及其95%可信区间,或可以转化为OR(RR、率差、HR)及其95%可信区间;如为计量资料应可提供均数、标准差和样本量等。(2)排除标准:①重复报告;②存在研究设计缺陷,质量差;③数据不完整、结局效应不明确;④统计方法错误且无法修正,无法提供或可供转化为OR(RR、率差、HR)及其95%可信区间,计量资料无法提供均数和标准差。4. 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常用Jadad量表。5. 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6.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1)效应指标的选择:对于计量资料常用均数之差、相关系数等;对于分类资料常用OR、RR和率差(rate difference,RD)等;(2)异质性检验,根据异质性判断结果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3)效应尺度的参数估计及其图示;(4)效应尺度的假设检验。7. 敏感性分析:为了了解meta分析结论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几种方式来考察meta分析结论有无较大变化。主要包括:(1)选择不同统计模型时,效应合并值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差异;(2)剔除质量相对较差的文献后,结论的差异;(3)对文献进行分层分析前后,结论的差异;(4)改变纳入、剔除标准前后,结论的差异。8. 结果的讨论与分析(1)异质性及其效应尺度的影响;(2)偏倚的识别和控制;(3)各种研究类型、研究质量、发布周期等亚组分析;(4)meta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等。第二节  计量资料的meta分析1. 若研究间具有同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一般采用Inverse-variance法(倒方差加权法);2. 若研究间具有异质性,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在Inverse-variance法的基础上,采用DerSimonian-Laird法,引入校正因子对固定效应模型中的权重进行校正后再计算合并效应量及其95%置信区间。3. 异质性检验:(1)若P≤α(α一般取或),则拒绝H0,可认为各研究间异质性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2)若P>α,则不拒绝H0,可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4.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合并效应量的95%置信区间5. 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合并效应量及其95%置信区间6. 结论若合并效应量的95%置信区间包含0,则表明效应合并量与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否则,表明效应合并量与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的统计结果简单而直观地表达形式是森林图(forestplots)(1)它是以一条垂直的无效线(横坐标刻度为1或0)为中心,用平行于横轴的多条线段描述每个被纳入研究的效应量和可信区间,用一个菱形(或其他图形)描述合并的效应量及其可信区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的一种图形。(2)当统计指标OR、RR、RD及加权均数差和均数差的95%可信区间横线与森林图的无效线(横坐标刻度为1或0)相交时,表明试验组的效应量与对照组相等,可认为试验因素无效;(3)当其95%可信区间横线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右侧时,表明试验组的效应量大于对照组;(4)当其95%可信区间横线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左侧时,表明试验组的效应量小于对照组;(5)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当试验组效应量大于对照组时,因研究事件性质不同而临床意义会截然相反;同样当试验组效应量小于对照组时其临床意义亦然。 第三节 两分类数据的meta分析 OR:oddsratio优势比RR:risk ratio风险比RD:risk difference 风险差异两分类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可选择OR、RR和RD[相当于队列研究中的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等作为效应指标,再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不同的分析模型。(1)若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若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一、固定效应模型 对两分类变量资料而言,适应于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方法有Mantel-Haenszel法(简称M-H法)、Peto法、Fleiss法以及Inverse-variance法。除了Peto法外,其他三种方法是RevMan、Stata等软件进行meta分析时的常用方法。 1. M-H法 M-H法是分类变量固定效应模型常用的统计方法,可用于OR、RR和RD等效应指标的合并。该方法需要每个研究有完整的四格表。 2. Peto法也称改良的M-H法,常用于以比数比OR为效应指标进行多个研究的合作,是固定效应模型的经典方法。对于无法获得完整四格表的文献研究,Peto法则弥足了这一不足。不过,Peto法在四格表很不平衡或各个纳入研究的OR值都远离1时会产生较大的偏性,故常用于基于OR值的研究。 3. Inverse-variance法 该方法可用于计量资料的均数差等效应指标的合并,也可用于分类资料的比数比(OR)、相对危险度(RR)和危险度差(RD)等效应指标的合并。用θ估计值表示ln(OR)、ln(RR)或RD等效应指标的总体估计值。 二、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时,若异质性检验拒绝零假设,则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与计量资料一样,对于分类资料,当异质性检验统计量Q<k-1,其与固定效应模型相似;当Q≥k-1,随机效应模型主要是对固定效应模型中的wi加以校正,即计算所谓的校正因子Γ2值。本节介绍的异质性检验,统计量Q易受研究文献数量的影响。若研究文献多,合并方差小,则权重大,对Q值的贡献也大,这是容易得出假阳性(即拒绝H0,不同质)的结果;反之,如果研究文献较少,权重也较小,检验效能又往往太低,容易得出假阴性(即不拒绝H0,同质)的结果。从而,导致效应模型上的选择错误,特别是把理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错误的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其所得的结果会相差很远,甚至结论相反。为此,可通过对统计量Q进行自由度的校正,来降低研究文献的数量对异质性检验结果的影响。这就是目前也常用的另一种基于统计量Q的异质性判断方法,即I2统计量,                            I2={[Q-(k-1)]/Q}X100%   当Q>k-1                                                      I2=0                    当Q≤k-1其中,k表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一般地I2>56%时,提示各研究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31%时,则可认为各个研究是同质的。I2在31%-56%之间,往往无法排除其异质性的存在。 第四节  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 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与一般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不同,选择的文献要有明确的诊断金标准,并可直接或间接获得诊断试验的真阳性(TP)、假阳性数(FP)、假阴性数(FN)、真阴性数(TN)等原始数据。 一、单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常用的效应指标有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数比(DOR)及ROC曲线等。传统的诊断试验meta分析时将各独立研究的单一评价指标进行综合估计,得到相应的合并效应值及其95%CI。 应用条件:不同研究的结果具有同质性是计算灵敏度、特异性、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等单一指标合并效应量的前提条件。否则,因异质性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二、SROC曲线法Moses等提出了一种基于ROC曲线的所谓SROC曲线法,该方法不受异质性或阈值的影响,并综合了灵敏度和特异度的信息,可综合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度。SROC曲线,即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它是通过对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 TPR)与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 FPR)进行logit变换,将TPR与FPR间的非线性关系转化成一种线性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建立SROC曲线回归方程,并获得综合评价诊断试验准确度的统计量。SROC曲线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计算各研究的TPR和FPR,对其进行logit变换。(2)估计模型参数A及B。(3)建立SROC曲线回归方程。对于SROC曲线分析方法,用TPR*表示SROC曲线的诊断试验准确性,它与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关,也可用于不同诊断试验间诊断准确性的比较。                                                             TPR*=(1+e-A/2)-1  第五节  meta分析的偏倚考察 Meta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偏倚:  (1)抽样偏倚:发表偏倚、查找偏倚、索引偏倚、引文偏倚和语种偏倚;  (2)选择偏倚:纳入标准偏倚和选择者偏倚;  (3)研究内偏倚:提取者偏倚、研究质量评分偏倚和报告偏倚;  (4)发表偏倚: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是meta分析中最常见的偏倚。 识别和控制发表偏倚的方法有:1. 漏斗图法基本思想:每个纳入研究的效应值的精度随研究的样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即样本量越小的研究,其变异越大。一般以效应值为横坐标,精度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若纳入研究无发表偏倚,则图形呈现倒置的漏斗形;若漏斗图不对称或不完整,则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优点:简单易操作,只需要利用每个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和效应值就可以了。缺点:此法只能对结果做定性判定,比较粗糙,适合于纳入的研究个数比较多的情况。 2. 线性回归法针对漏斗图只能进行定性判断的特点。根据漏斗图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漏斗图的对称性,称为线性回归法。方法:(1)先计算纳入分析的每个研究的标准正态离差(SND)和精度(precision),以精度为自变量,标准正态离差为应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即 SND=a+b*precision。标准正态分布亦称为μ分布,μ被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或标准正态离差(standard normaldeviate)(2)精度是由样本量决定,样本量趋近0时,精度也接近0,SND也趋近0。因而小样本研究代表的散点在回归直线中接近原点。(3)理论上,如果不是来自一个有偏倚的样本,那么散点的分布能形成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回归直线的截距a=0,这也对应于对称的漏斗图。a的大小用以评价不对称性,a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越可能有偏倚;斜率b表示效应值的大小。(4)实际操作中,求出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并对是否为0进行假设检验,进一步推断漏斗图是否对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优点:简单易懂,容易计算; 缺点:Egger’s test 中自变量的标准误估计来自纳入研究的数据,存在抽样误差,因而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都为有偏估计,而且线性回归法不能解释漏斗图不对称的原因。 3. 漏斗图回归法:针对Egger的线性回归其标准差的估计存在抽样误差这一局限之处,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漏斗图回归法。原理:直接以效应值为应变量,样本量n为自变量直接建立回归方程。若不存在发表偏倚,那么回归直线的斜率应该为0,截距代表总体的效应值。如果得到的回归方程,经假设检验后斜率不为0,那么提示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4. 秩相关法(基于Kendall’s的秩相关检验法)如果Z>,P<,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如果Z<,P>,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Begg的秩相关检验被认为是漏斗图的直接统计学模拟,但对该检验效能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检验效能的变异性大。 5. 剪补法(trim and fill method)剪补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估计缺失的研究个数,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校正。缺点:(1)剪补法是建立在漏斗图是严格对称的基础上,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漏斗图可能会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2)用剪补法来探测发表偏倚,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3)计算过程中不断进行中心化。 6. Richy法                X=∑i=k i=1  fi x (di-d-)                MF= fi x (di-d-) 前5种方法容易受到极端值影响,Richy法利用非参数方法求出所有MF的可信区间(一般是95%CI)。如果X的值在这个区间外,就认为存在发表偏倚。缺点:该方法存在很多的局限;优点:但是因为这个方法的提出,跳出了漏斗图这一基础限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发表偏倚。 7. 失安全数法(fail-safe number method):也称为“抽屉文件”分析(file drawer analysis)。是一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基本思想:当meta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结果时,为了避免该“阳性”结果是由于遗漏了一些没有统计学意义的“阴性”结果文献而产生的,可以估计这些可能被遗漏了的“阴性”结果的研究数量NR,即最少需要再增加多少“阴性”结果的研究才能使综合分析的结论逆转,由此来评价发表偏倚的程度。(1)NR越大,表明存在这种因遗漏“阴性”结果而导致发表偏倚的程度越低,此时meta分析的结果也就越可靠。(2)NR越小,则表明存在这因遗漏“阴性”结果而导致发表偏倚的程度越高,此时meta分析的结果也就越不可靠。(3)一般,当NR<10时,meta分析得到的阳性结果应慎重对待。从严格意义上讲,该方法不是一种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而是一种能否确定发表偏倚可以忽略的方法,属于敏感性分析范畴。优点:属于敏感性分析范畴。缺点:当本身合并效应值无统计学意义时,则不能进行。 8. 量表评价法:Jadad量表较为常用。如果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则可在分析异质性的来源后,根据原因作出处理,包括:(1)亚组分析:可以将各研究按设计方案、研究质量等分为几个亚组,分别合并及评价;(2)敏感性分析:将所有研究纳入分析,得出结果。再将被认为是有异常的研究排除后重新分析,通过比较前后两次分析结果的差异来评价被排除的研究对综合结果的影响;(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等。总之,在meta分析之前,应测量发表偏倚和评估其影响程度,如果发表偏倚较大,则需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如与原文作者或者研究组联系,查阅有无阴性结果的研究,如果有,则尽量从中获得相关的资料。如果不能将发表偏倚减少到一定的水平,则只能放弃meta分析。  第七节  meta分析的具体实施Meta分析常用的软件有Stata和ReviewManager,前者较好。尤其在做漏斗图方面以Stata为佳,还有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方面更佳。在Stata/SE软件中才有Meta分析(在User栏),无“/SE”的Stata软件不可。Meta分析最重要的是文献搜索,一般要将pubmed,splinger,website,ovid,万方,NK等中外数据库均可用到,当中、英文重叠时取英文的,方式一般取[Title/Abstract],连接词“OR”较好,半年之内完成就(四个月搜索文献阅读,1周分析,余下的时间写作)可尝试不同的检索方式,队列及病例对照研究均要,队列研究的价值高。如果队列研究多,而病例对照只有1个,则舍去;反之亦然。在meta分析的文中必须有1个检索流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