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求是杂志副主编级别

发布时间:2024-07-04 14:43:52

求是杂志副主编级别

求是杂志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求是理论网编辑部、政治编辑部、经济编辑部、文化编辑部、科教编辑部、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编辑部、发行出版部、人事部、机关党委、纪委;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事业服务中心。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

扩展资料:

一、杂志内容

《求是》杂志集中宣传共产主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求是》杂志的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各层级的领导人或干部,也包括中国解放军军队的各阶层等。

二、杂志由来

《求是》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杂志《红旗》,半月刊,1958年6月1日于北京创刊,1988年6月停刊,7月1日正式创刊,易名为《求是》杂志。《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题写。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旗》是官方的重要宣传阵地,被称为两报一刊之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其他新闻媒体主管都被打倒,《人民日报》和《红旗》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为首工作组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求是杂志社

一、求是杂志社的级别:求是杂志社为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党中央新闻机构,副部级。二、求是杂志社简介:《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

杂志社就是杂志社。是建立在一个组织的基础上,就是建立在一个公司或一个什么局的基础上,顶多算个主办单位。。应该不会分级的。。单单自己什么都不算。

求是杂志社是副部级单位,中共中央的机关刊。

求是杂志副主编是什么级别

求是杂志社级别高一些,这是中央直属的报社,求是的前身-红旗是正部级,文革结束复刊为求是时,确定为副部级。求是杂志社是副部级单位,地级市是正厅级单位。副部级单位高于正厅级单位。

求是杂志前身是红旗杂志,当时是正部级,后来停刊改为求是杂志,降为副部级。

求是杂志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社长和总编辑都是正部长级

总编(报社主编)是媒体、出版社、资讯公司统领各主营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主编、编辑的最高领导,负责对公司或该机构的总体经营发展和主营业务大方向的把控。对总编辑工作作一概括就是:把握出版方向,负责图书质量,营造发展环境,参与出版经营管理,带好编辑队伍。一般报纸的副主编可以设一到两个。副主编就是主编的助手,具体协助主编负责报纸的宏观事宜,并指导和监督编辑部的其他成员的采编等工作。所以要根据报纸期刊的工作安排去决定副主编人数。因为报社的类别不同,其主编的级别也随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中宣部直属报社,如人民日报社,其社长为副部级,主编(或总编)为副部级或正厅级。各省、直辖市党的机关报,其社长为正厅级,主编(或总编)为副厅级。各省府所在地的市党报,其社长为副厅级,主编(或总编)为正处级。各地级市党报,其社长为正处级,主编为副处级。各县级市党报(有的县尚未设立),其主编为正科级。其余的非党的机关报社,一般为合资或私营,企业性质,其主编非事业编制,没有固定级别!主编和总编的区别如下1、定义不同主编是对某种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学报、年鉴、丛书、辞书、文集、选集等)编辑事务主持者的称谓。总编是总编辑的简称,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业务总管。总编是新闻媒体、学术期刊、出版社等单位统领各主营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主编、编辑的最高领导。2、职责不同主编的职责是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编辑业务。总编总编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编辑和采访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并协调版面配置、采访人力调动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

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级别

求是杂志社,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党中央新闻机构,副部级。 社长就是副部级。

1、求是杂志社是副部级别,其社长是副部长级别2、求是杂志社秘书长属于杂志社的二级机构负责人,一般为副厅级(标配)。3、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正厅级(高配)。

求是杂志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社长和总编辑都是正部长级

《求是》杂志的编审级别总体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编审由省级以上机关中的专家职称以上的编审担任;二级编审由市级以上机关中的副职以上编审担任;三级编审由市级以下机关中的编审担任。

求是杂志副主编

1990年5月,李小娟撰写的《浅谈文科学报的校对》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同年6月,《求是学刊》主编余式晖退休,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兼任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衣俊卿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同时调入编辑部工作的有张晓校、杜桂萍,分别担任史学编辑、文学编辑。同年9月,《求是学刊》在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2月,历史编辑、副编审周众离休。周众于1985年—1988年间,曾担任编辑室主任。1991年1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设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1980-1990)”专栏,发表熊映梧、孙云、张奎良、吕冀平教授撰写的4篇学术文章,并发表了副主编衣俊卿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的纪念文章《唯实、求是、图新》。3月21日,黑龙江大学举行《求是学刊》和《外语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纪念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9月,为纪念黑龙江大学成立50周年,《求是学刊》第5期发表了由叶伯泉撰写的编辑部文章《追求科学,探索真理》。9月,黑龙江省首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揭晓,《求是学刊》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新探》(1990年第3期)和赵亚乔编辑的《关于农村实行“两田制”运行模式的构想》(1990年第6期)获一等奖;周众编辑的《英雄与时代》(1990年第3期)和叶伯泉编辑的《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1990年第6期)获二等奖。11月,在1991年度职称评定工作中,衣俊卿破格晋升为教授,张晓校、赵亚乔和杜桂萍晋升为编辑,李小娟破格晋升为编辑。《求是学刊》199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被摘发23篇,文摘数量列全国综合性大学第一名(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2年2期报道)。1992年3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辟“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栏目,发表衣俊卿的《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和邴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演变》,此后,这一栏目成为《求是学刊》不定期重点栏目;同期,还开辟“史学博士论坛”,发表葛志毅的《玄圣素王考》和冯辉的《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该栏目此后亦成为不定期学术专栏;同月,副主编衣俊卿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月,赵亚乔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2月,衣俊卿当选为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2月,衣俊卿当选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据有关权威材料调查,《求是学刊》1991年在86条检索途径中被转摘7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二位;《求是学刊》哲学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求是学刊》1992年所发文章在各报刊上的被转载数量列全国文科学报第3位(据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3年第9、10期报道)。1993年3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主编退休,衣俊卿任主编。6月,黑龙江省第二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张晓校编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1992年第1期)和李小娟编辑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第4期)获一等奖;叶伯泉编辑的《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1991年第1期)、杜桂萍编辑的《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1991年第4期)和赵亚乔编辑的《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规律》获二等奖。7月,东北三省文科学报研究会于7月21日-24日举行年会,并进行评奖活动,《求是学刊》获四项奖:叶伯泉和李小娟被评为“优秀编辑”;杜桂萍和张晓校分别获优秀编辑学成果一等奖。7月,李小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8月,张晓校破格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调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求是学刊》主编,杨彬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同年,衣俊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求是学刊》1993年共被114条途径转摘文章7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4年统计数字显示)。1994年1月,衣俊卿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编辑”。同月出版的第1期(总第98期)开辟“美学在当代”的不定期学术专栏。3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3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优秀期刊。5月,《求是学刊》第3期为“百期专号”,刊有百期纪念致贺单位名单、齐世荣等13名学者的百期感言,以及熊映梧、厉以宁等学者撰写的18篇学术论文。8月,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对学术期刊的双重影响》(刊《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5)分别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青年编辑委员会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与学术期刊的发展繁荣》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杜桂萍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报编辑意识》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张晓校任副主编。《求是学刊》1994共被105条途径转载7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5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4月,黑龙江省第3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哲学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杜桂萍编辑的《优美乐曲中的不和谐音符》、张晓校编辑的《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杨彬编辑的《关于贪污罪构成的要件及刑事责任原则的探讨》获二等奖。8月,衣俊卿教授的专著《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获金岳霖学术奖。11月,杨晓彬调入编辑部工作。12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与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求是学刊》1995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6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1996年 2月,李小娟同志被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5度全国优秀编辑。 4月,赵亚乔同志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评为1994-1995年度优秀编辑。8月,李小娟编辑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为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兼任《求是学刊》主编。衣俊卿的专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李小娟的论文《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第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期刊。《求是学刊》1996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92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3月,副主编杨彬调离《求是学刊》,任马列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4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张晓校编辑的《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获一等奖;杜桂萍编辑的《论文学史家》、赵亚乔编辑的《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获二等奖。 5月,杨晓彬调离《求是学刊》。 8月,杜桂萍、赵亚乔晋升副编审。《求是学刊》1997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8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4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8年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4月,康敬奎调入《求是学刊》任法学编辑。 8月,副主编张晓校晋升编审。 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校长,兼《求是学刊》主编。 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7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12月,衣俊卿辞去主编职务,哲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丁立群兼任《求是学刊》主编。张晓校在1997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8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65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6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年9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1月20日,李小娟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月,徐松巍调入《求是学刊》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5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社会思维场论》、杜桂萍编辑的《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张晓校编辑的《唐代政治开放述论》、赵亚乔编辑的《当前经济学应该研究的一些问题》均获一等奖。1999年5月18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介绍《求是学刊》文章,题为:“《求是学刊》追求学术高品位” 。6月,《求是学刊》作为黑龙江省5个候选单位之一,参评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和首届中国期刊奖,这是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 8月,张晓校调离《求是学刊》。 9月,康敬奎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同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0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8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李小娟的《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黑龙江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青年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新开辟了“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法制现代化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批评”等栏目。同年,《求是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确定为1999年度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赵亚乔在1998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9年共被122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5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2000年第1期,《求是学刊》又开辟了“行政法新理念”、“世纪之交话史学”等不定期栏目。2月,丁立群主编去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3 个月。3月,徐松巍副主编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读博士后。李小娟主持学报工作。《求是学刊》第2期又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栏目基础上开设了“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对“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理论”、“人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检视。5月,《求是学刊》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3版)。 6月,杜桂萍的《形式主义美学及其困惑》文章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李小娟的《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李小娟被评为1998-2000年度黑龙江大学优秀党员。7月,李小娟、康敬奎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在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9月,在佳木斯召开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上,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荣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李小娟、赵亚乔、杜桂萍、康敬奎被评为1997-1999年度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杜桂萍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1月27日—12月16日,赵亚乔、杜桂萍、李小娟、康敬奎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培训中心参加全省第一、二期社科类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李小娟、康敬奎在1999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求是学刊》2000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17位。2001年1月,李小娟被任命为《求是学刊》副主编。据《光明日报》2001年3月11日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1998): 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南京大学统计),《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4月,《求是学刊》李小娟、赵亚乔、康敬奎、杜桂萍等编辑人员整理自1974年创刊以来在本刊发表的全部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期刊简介(期刊发展历程、获奖情况、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栏目主题介绍、各时期纪念活动的题字词、贺词);编辑部介绍(编辑部组成、历届主编的简介、编委会简介)等,为完成“世纪光盘”的制作而做准备。截止2001年第5期,《求是学刊》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研究、新儒学、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2001年8月,《求是学刊》“世纪光盘”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求是学刊》截止2001年第5期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9月,李小娟晋升为编审。9月,杜桂萍被聘为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9月,在黑龙江省第六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活动中,杜桂萍编辑的《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李小娟编辑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和康敬奎编辑的《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获二等奖。9月,《求是学刊》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会员、西雅图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费劳德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演讲稿“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第1期。10月,徐松巍获黑龙江大学教师特聘岗位津贴。10月,《求是学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11月,《求是学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2月,赵亚乔在2000年度学校业务考核中获得优秀。2001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73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5位(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2002年1月,《求是学刊》改版为国际标准大刊,页码增加到120页,定价8元。3月,杜桂萍获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李小娟获2001年校优秀编辑。4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02年常务理事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5月,《求是学刊》开设“海外来稿”专栏,促进了《求是学刊》面向国际的步伐.6月,李小娟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特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小约翰·科布、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等为本刊撰文;邀请美国生态纪学会主席赫尔曼·格林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文章“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6月,李小娟获黑龙江大学“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7月,《求是学刊》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的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双十佳社科学报”;李小娟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杜桂萍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7月,《求是学刊》协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青年编辑研讨会,23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衣俊卿校长做学术报告。8月,丁立群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小娟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从1990年-2002年,《求是学刊》在衣俊卿主编、丁力群主编的领导下,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把追求高品位视作刊物的生存之本,突出学术前沿,确立主题意识,实现编辑学者化以提高刊物的高品位,建立一支开放型的、富有现代思维的作者群体。因此,《求是学刊》无论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刊物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辑部有正高级职称的2人、副高级职称的3人,博士(包括研究生)3人,硕士3人。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丰硕;1991年~2001年,《求是学刊》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口碑,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所公布的咨询报告,《求是学刊》自1991年以来,被转载文章的数量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国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前7名:1991年—第2名、1993年—第3名、1994年—第3名、1995年—第7名、1996年—第3名、1997年—第4名、1998年—第6名、1999年—第7名、2000年—第3名,2001年-第5名。据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检索报告,《求是学刊》通过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第17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专题从147种期刊上转载文章363篇,《求是学刊》被转29篇,名列第1位。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1999年在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评比中获得第15名的好成绩;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统计,2000年《求是学刊》在高校学报转摘率排名中,列第7位,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四大权威刊物转摘81篇。2000年《求是学刊》再次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因为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话,其实容易让自己的性格变得非常的奇怪,也会非常的抑郁。

朱铁志(1960- ), 吉林通化人。中共党员。1969年跟随父母下乡,1978年参加高考,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毕业后到求是杂志社工作。历任《红旗》杂志编辑,《体育报》记者,曾任《求是》杂志编委,编审,现为《求是》杂志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理事1。

求是杂志副主编自杀

1990年5月,李小娟撰写的《浅谈文科学报的校对》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同年6月,《求是学刊》主编余式晖退休,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兼任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衣俊卿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同时调入编辑部工作的有张晓校、杜桂萍,分别担任史学编辑、文学编辑。同年9月,《求是学刊》在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2月,历史编辑、副编审周众离休。周众于1985年—1988年间,曾担任编辑室主任。1991年1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设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1980-1990)”专栏,发表熊映梧、孙云、张奎良、吕冀平教授撰写的4篇学术文章,并发表了副主编衣俊卿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的纪念文章《唯实、求是、图新》。3月21日,黑龙江大学举行《求是学刊》和《外语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纪念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9月,为纪念黑龙江大学成立50周年,《求是学刊》第5期发表了由叶伯泉撰写的编辑部文章《追求科学,探索真理》。9月,黑龙江省首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揭晓,《求是学刊》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新探》(1990年第3期)和赵亚乔编辑的《关于农村实行“两田制”运行模式的构想》(1990年第6期)获一等奖;周众编辑的《英雄与时代》(1990年第3期)和叶伯泉编辑的《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1990年第6期)获二等奖。11月,在1991年度职称评定工作中,衣俊卿破格晋升为教授,张晓校、赵亚乔和杜桂萍晋升为编辑,李小娟破格晋升为编辑。《求是学刊》199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被摘发23篇,文摘数量列全国综合性大学第一名(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2年2期报道)。1992年3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辟“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栏目,发表衣俊卿的《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和邴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演变》,此后,这一栏目成为《求是学刊》不定期重点栏目;同期,还开辟“史学博士论坛”,发表葛志毅的《玄圣素王考》和冯辉的《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该栏目此后亦成为不定期学术专栏;同月,副主编衣俊卿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月,赵亚乔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2月,衣俊卿当选为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2月,衣俊卿当选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据有关权威材料调查,《求是学刊》1991年在86条检索途径中被转摘7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二位;《求是学刊》哲学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求是学刊》1992年所发文章在各报刊上的被转载数量列全国文科学报第3位(据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3年第9、10期报道)。1993年3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主编退休,衣俊卿任主编。6月,黑龙江省第二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张晓校编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1992年第1期)和李小娟编辑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第4期)获一等奖;叶伯泉编辑的《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1991年第1期)、杜桂萍编辑的《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1991年第4期)和赵亚乔编辑的《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规律》获二等奖。7月,东北三省文科学报研究会于7月21日-24日举行年会,并进行评奖活动,《求是学刊》获四项奖:叶伯泉和李小娟被评为“优秀编辑”;杜桂萍和张晓校分别获优秀编辑学成果一等奖。7月,李小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8月,张晓校破格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调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求是学刊》主编,杨彬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同年,衣俊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求是学刊》1993年共被114条途径转摘文章7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4年统计数字显示)。1994年1月,衣俊卿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编辑”。同月出版的第1期(总第98期)开辟“美学在当代”的不定期学术专栏。3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3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优秀期刊。5月,《求是学刊》第3期为“百期专号”,刊有百期纪念致贺单位名单、齐世荣等13名学者的百期感言,以及熊映梧、厉以宁等学者撰写的18篇学术论文。8月,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对学术期刊的双重影响》(刊《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5)分别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青年编辑委员会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与学术期刊的发展繁荣》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杜桂萍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报编辑意识》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张晓校任副主编。《求是学刊》1994共被105条途径转载7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5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4月,黑龙江省第3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哲学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杜桂萍编辑的《优美乐曲中的不和谐音符》、张晓校编辑的《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杨彬编辑的《关于贪污罪构成的要件及刑事责任原则的探讨》获二等奖。8月,衣俊卿教授的专著《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获金岳霖学术奖。11月,杨晓彬调入编辑部工作。12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与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求是学刊》1995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6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1996年 2月,李小娟同志被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5度全国优秀编辑。 4月,赵亚乔同志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评为1994-1995年度优秀编辑。8月,李小娟编辑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为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兼任《求是学刊》主编。衣俊卿的专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李小娟的论文《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第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期刊。《求是学刊》1996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92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3月,副主编杨彬调离《求是学刊》,任马列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4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张晓校编辑的《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获一等奖;杜桂萍编辑的《论文学史家》、赵亚乔编辑的《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获二等奖。 5月,杨晓彬调离《求是学刊》。 8月,杜桂萍、赵亚乔晋升副编审。《求是学刊》1997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8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4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8年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4月,康敬奎调入《求是学刊》任法学编辑。 8月,副主编张晓校晋升编审。 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校长,兼《求是学刊》主编。 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7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12月,衣俊卿辞去主编职务,哲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丁立群兼任《求是学刊》主编。张晓校在1997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8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65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6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年9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1月20日,李小娟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月,徐松巍调入《求是学刊》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5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社会思维场论》、杜桂萍编辑的《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张晓校编辑的《唐代政治开放述论》、赵亚乔编辑的《当前经济学应该研究的一些问题》均获一等奖。1999年5月18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介绍《求是学刊》文章,题为:“《求是学刊》追求学术高品位” 。6月,《求是学刊》作为黑龙江省5个候选单位之一,参评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和首届中国期刊奖,这是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 8月,张晓校调离《求是学刊》。 9月,康敬奎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同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0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8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李小娟的《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黑龙江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青年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新开辟了“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法制现代化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批评”等栏目。同年,《求是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确定为1999年度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赵亚乔在1998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9年共被122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5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2000年第1期,《求是学刊》又开辟了“行政法新理念”、“世纪之交话史学”等不定期栏目。2月,丁立群主编去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3 个月。3月,徐松巍副主编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读博士后。李小娟主持学报工作。《求是学刊》第2期又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栏目基础上开设了“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对“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理论”、“人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检视。5月,《求是学刊》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3版)。 6月,杜桂萍的《形式主义美学及其困惑》文章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李小娟的《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李小娟被评为1998-2000年度黑龙江大学优秀党员。7月,李小娟、康敬奎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在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9月,在佳木斯召开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上,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荣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李小娟、赵亚乔、杜桂萍、康敬奎被评为1997-1999年度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杜桂萍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1月27日—12月16日,赵亚乔、杜桂萍、李小娟、康敬奎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培训中心参加全省第一、二期社科类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李小娟、康敬奎在1999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求是学刊》2000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17位。2001年1月,李小娟被任命为《求是学刊》副主编。据《光明日报》2001年3月11日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1998): 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南京大学统计),《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4月,《求是学刊》李小娟、赵亚乔、康敬奎、杜桂萍等编辑人员整理自1974年创刊以来在本刊发表的全部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期刊简介(期刊发展历程、获奖情况、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栏目主题介绍、各时期纪念活动的题字词、贺词);编辑部介绍(编辑部组成、历届主编的简介、编委会简介)等,为完成“世纪光盘”的制作而做准备。截止2001年第5期,《求是学刊》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研究、新儒学、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2001年8月,《求是学刊》“世纪光盘”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求是学刊》截止2001年第5期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9月,李小娟晋升为编审。9月,杜桂萍被聘为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9月,在黑龙江省第六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活动中,杜桂萍编辑的《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李小娟编辑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和康敬奎编辑的《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获二等奖。9月,《求是学刊》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会员、西雅图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费劳德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演讲稿“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第1期。10月,徐松巍获黑龙江大学教师特聘岗位津贴。10月,《求是学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11月,《求是学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2月,赵亚乔在2000年度学校业务考核中获得优秀。2001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73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5位(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2002年1月,《求是学刊》改版为国际标准大刊,页码增加到120页,定价8元。3月,杜桂萍获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李小娟获2001年校优秀编辑。4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02年常务理事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5月,《求是学刊》开设“海外来稿”专栏,促进了《求是学刊》面向国际的步伐.6月,李小娟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特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小约翰·科布、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等为本刊撰文;邀请美国生态纪学会主席赫尔曼·格林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文章“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6月,李小娟获黑龙江大学“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7月,《求是学刊》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的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双十佳社科学报”;李小娟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杜桂萍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7月,《求是学刊》协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青年编辑研讨会,23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衣俊卿校长做学术报告。8月,丁立群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小娟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从1990年-2002年,《求是学刊》在衣俊卿主编、丁力群主编的领导下,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把追求高品位视作刊物的生存之本,突出学术前沿,确立主题意识,实现编辑学者化以提高刊物的高品位,建立一支开放型的、富有现代思维的作者群体。因此,《求是学刊》无论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刊物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辑部有正高级职称的2人、副高级职称的3人,博士(包括研究生)3人,硕士3人。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丰硕;1991年~2001年,《求是学刊》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口碑,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所公布的咨询报告,《求是学刊》自1991年以来,被转载文章的数量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国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前7名:1991年—第2名、1993年—第3名、1994年—第3名、1995年—第7名、1996年—第3名、1997年—第4名、1998年—第6名、1999年—第7名、2000年—第3名,2001年-第5名。据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检索报告,《求是学刊》通过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第17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专题从147种期刊上转载文章363篇,《求是学刊》被转29篇,名列第1位。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1999年在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评比中获得第15名的好成绩;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统计,2000年《求是学刊》在高校学报转摘率排名中,列第7位,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四大权威刊物转摘81篇。2000年《求是学刊》再次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2016年,著名的杂文家、作家、《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被爆出自缢身亡,作为一位现代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自杀辞世引起了许多人的震惊,文学爱好者们听闻这一消息无不悲痛。据悉,朱铁志在选择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遗书中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死亡的诸多感慨,可见他的自杀并非放弃生活,而是传递出一种豁达。

朱铁志先生生前曾身患绝症,这也是他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症带来的痛苦,对于人生最后的阶段是非常残忍和绝望的。人不仅不能享受人世间的快乐,还要忍受无尽的痛苦,在遗书中,他非常坦率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自己最后重疾缠身的生活质量很低,既然注定结局是死亡,不如选择更坦荡更体面的离开。

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像朱铁志这样的文字创作者更容易自杀,这里面有许多原因。首先文字创作者们普遍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他们对于世界、人性、情感这些东西有着更敏感的认知,这也就使得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痛苦,极易因为不堪重负而自杀。其次就像朱铁志这样对于死亡和生命的认知更为通透和豁达,因此他们会选择自己结束已无意义的生命。

由于文字创作者们情感世界的丰富,他们的精神也经常会纠结甚至扭曲,更容易出现一些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等情况。我们熟知的诗人海子在人生的大好年华突然自杀,还有同时代的诗人顾城,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也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永远无从知道他们真正复杂的内心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在尘世默默追忆。

根据同事们所回忆,他在去世的前一周还参加了一个工作的研讨会,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谁能料想当在短短的一周后,他就选择在单位的地下车库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在现场他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和只字片言。熟悉他的朋友应该知道他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以及理念的杂文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他,曾荣获鲁迅文学奖的殊荣,而作为一直研究社会学的学者,他所主张的理性思考,独立思考等其实很值得当下沉溺于网络的年轻人借鉴。

从这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一生可能就执着于推动家国的振兴与发展,默默做着自己的努力。他更关心于改革的既定方针与实施成效,说白了,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讲,最主要的还是民生问题。毕竟如果生活这些基本问题如果都可以落到实处的话,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在网络上的苍白争辩了。

有很多人会认为他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根本不需要去管这些不值得他操心的事情。凭他当时所处的位置,其实也可以转行去做别的轻松一点的事业,回报会更多一些,经济收入也会更好。完全不必拘泥于在某一些尚且无法改变的局面下焦虑不已,那些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交给更需要操心的人或部门去应对。

也许他即使站在一片喧嚣声中,也能看得非常清楚,那些假借某些名义的随意泛滥看着让人揪心,但却无可奈何,这些和执着的理念背道而驰。

内心比较压抑,总是觉得难过,所以说他们总是有种想死的感觉,也就是做事变得特别的疯狂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