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生态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8 14:51:24

生态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初中

03黄昌勇链接: 提取码:6hx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说明:题目的答案,来自,《自然辩证法概论(2006年版)》以及网站和知网论文。由于有些题目,没有找到相应的答案,只罗列了部分的内容。只供参考!一 名词解释1 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的分门别类的学问。基本定义——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科学,应该是七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科学:知识体系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科学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社会建制作为人类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科学生产力作为一种方法的科学: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科学文化作为人与自然的对话:科学对话2 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识的范畴。是科研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其客观内容是科研主体关于研究对象的未知内容的欲知部分。其主观形式是用疑问句为主,有时用陈述句,祈使句等来表述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界定科学问题。 3 全球问题全球问题,又称世界性问题。著名学者尹希成先生认为:全球问题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只有靠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那些迫切问题。 全球问题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逐渐暴露出来,到70、80年代则日趋尖锐,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已是举世瞩目,而且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全球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爆炸、核弹威胁、粮食匮乏、南北差距、信仰危机、价值观念混乱等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型。 (1)自然问题:主要是以自然危机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典型表现是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逐渐枯竭。(2)社会问题:主要是以社会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内部多极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自身的愚昧所引起的。(3)精神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自身就是全球问题的重要构成,而且也是其他全球问题(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它主要是通过个体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和信仰危机、精神世界的庸俗化和道德堕落,并导致各种消极行为模式在青年中扩展。三类全球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并日益表现出以下特点: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严重性。3 灵感灵感是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正常人都可能出现灵感,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灵感具有以下特点:①它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与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联。②它具有突发性,且消失得很快。③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颖,甚至是独特的。④具有情绪性,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高度兴奋,甚至陷入迷狂的境地。4 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做出的假定性解释。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一对科学假说的规定中,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假说具有猜测、假设的性质,还不属于被实践所验证了的科学事实;二是科学假说又不同于毫无根据的主观随意臆断,而是以已知的既定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为基础,是在这些基础上提炼出的科学问题,并在多种科学知识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想象等方法,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正是由于立足于既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这就决定了作为科学假设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如果不具备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有关陈述还不能称之为科学假说。5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利用可能的赢利条件,为了获得商业利益,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高效的企业运行和管理模式,推出新的产品、设计新的工艺、提出新的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技术创新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创新性,社会实践性,历史阶段性6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四、简述题1、举例分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我们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失去整个社会的环境,最终是得不偿失!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着眼于有机整体。系统整体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坚持整体观点,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也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其次,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最后,二者相互作用。 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系统的涵义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不论其范围大小,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 1)结构性, 就是组成系统的诸要素或部分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任何系统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性要求我们优化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 ( 2 )层次性, 指系统和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地位、等级和相互关系。系统的区分是具有相对性的。系统的层次性要求我们重视其动态有序性,以保持结构的相当稳定性。 ( 3)开放性, 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系统的开放性要求我们重视并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4)整体性, 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整体性。 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决定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系统之所以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全新的性质和功能,是因为系统不是组成要素的机械堆积,而是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协同效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样就会使系统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系统因此以结构为载体表现出整体性的功能。 2、自组织的条件,并举例分析其中之一?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构建自组织系统需要的条件;协同论方法研究了自组织的发展动力问题;突变论研究了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路径问题;超循环理论提供了自组织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方法;分形理论则从空间结构研究了系统的演化;混沌理论从时间上描述了事物演化的历史过程。以耗散结构为例来进行说说明。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这一理论用效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如何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闭值时,经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状态必须不断地消耗能量才能维持和保持稳定。由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这在孤立系统(指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中,其发生的任何过程都必然是熵增。对于一个开放系统,只要有负熵的输入,系统就有可能维持它的有序结构,避免熵的增加。3、辩证思维方式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辩证思维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它不是封闭、静止的,它将随着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19世纪未、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结果,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这场革命彻底地改变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即牛顿力学。之后,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涌现出了现代宇宙学、粒子物理学、分子生物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在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上具有根本性变革的新学科、新理论。这些新的自然科学发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方式内容。4、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工程创新的理解和体会?(1)工程活动不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工程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技术要素、人力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社会要素等多种要素的选择、综合和集成,工程创新的基本特点是集成性创新;那种仅仅把工程活动解释为单纯的“科学的应用”或“技术的应用”的观点是对工程本性的严重误解。(2)工程活动是一个过程复杂、意义重大、不可一蹴而就的创新过程,人们不但必须重视突破性的创新活动而且需要更加重视渐进性、积累性的创新活动。3)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工程,创新的特点和表现会有所不同。4)工程活动和工程创新是价值导向的过程,必须统筹考虑多方的关系和利益。工程活动不仅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还必须充分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不考虑环境和社会效应,不充分考虑一项工程直接和间接触及的多方利益,不仅工程本身是不合理的,而且有可能因为遭遇各种阻力(例如公众的强烈反对)而导致工程失败。工程活动必须合理地统筹和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目前已经有人提倡工程活动中要有公众参与,认为应该在工程活动中体现对公众的尊重和民主原则,促进多种价值观的交流,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公众通过参与而增加对工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5、各个时代(古代、近代、现代)自然观的主要思想和特点?(1)古代朴素自然现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在古代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等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代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自发、朴素、直观认识的结果.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的理论认识。它以探索世界的本质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为宗旨,是粗浅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物。(2)近代哲学上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所谓形而上学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牛顿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也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部是静止不变的、互不联系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已;没有质变,把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归于外力的推动,认为天不变,地不变,物种不变。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于是,自然界、宇宙放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3)现代自然辩证法。18世纪后期起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有力地冲击了近代前期产生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思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结束了旧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实现了人类自然观上的一次革命。其基本原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中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五、论述题 1、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结合对恩格斯这段话的理解,评价“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提法?以及我们应确立怎样的正确自然观?答:恩格斯的话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应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说法是片面的,只从一方面肯定了人可以战胜自然。假如人类对自然不加限制的索取,忽视自然的承受能力,最终,也会被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我们应该树立自然辩证唯物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学自然观,三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认为,物质世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事物,并且产生一系列连锁作用。在生态环境中,不同的存在物之间都会互相竞争,互相依存,共同维持自然大系统的有序运动,进而实现物种的不断进化。生态自然观强调入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与自然有着本质的不同,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更强调人的社会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发展的辨证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的全而协调发展。它强调既追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但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2、举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治理?治理与发展什么关系、如何处理?环境问题的原因,一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治理方法: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先进技术,节约能源;治理与发展,从长远来看,治理环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但在短期,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处理方法:摒弃片面的经济增长观, 树立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人民的自觉意识。努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道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己编的,找不到答案)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结合所学专业或实际工作说明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科学和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两种形式和手段。科学的实质在于认识自然,揭示自然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获得关于认识客体的信息,掌握客体运动的规律性;在认识过程中,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技术的实质在于主体把已经获得的关于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运用于变革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然,实现人的目的和愿望;在认识过程中,表现为从认识到实践。科学和技术经常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相互渗透。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已经达到不可分割的程度,科学研究的成果往往被人们及时地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科学通过技术对生产进行理论指导。现代社会,生产活动已经不是纯粹技术性的,总是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技术活动、生产活动都要在科学理性的规范下进行,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生产活动、技术活动就不可能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目标。在现代社会,只是出于研究的目的.人们才把科学、技术、生产分开.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三者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生产趋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个大系统,三者的目标相互关联,总目标一致。4、试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核心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理解为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在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以使环境资源不致减少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或者说,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系统在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自维持的能力。资源的再生和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循环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自然资源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消耗自然资源的时候能够使其再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首先由于中国我国人口多、资源储量少、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节约资源。此外由于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政策和机制建设,发展科技和文化,并且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总之,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次上,核心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环境友好型产品;转变观念,推行“绿色GDP”和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进行技术革新与技术进步,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5、如何正确理解“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社会评价的正确态度怎样?技术乐观主义的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 ,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技术的悲观主义认为 ,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以及对周遭环境的严重污染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是无法避免和克服的。在对待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 ,无论技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都可以归之为“技术决定论“。都把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淡化其他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尤其是淡化社会改革及社会革命的意义。就方法论而言 ,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一样 ,都陷入“一元线性历史观”的窠臼。我们应该辩证地、系统地分析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复杂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虽然它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能担负人类社会进步的全部责任。技术不仅体现使用它的主体———人的意志 ,而且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目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要想使技术向着为人类谋福利的方向发展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就必须调整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即研究技术问题要与研究社会问题结合起来 ,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使技术与人类的目标融为一体。上课笔记科学发展之条件:惊异,闲暇,自由。中国古代的农书《夏小正》,《汜胜之书》,《陈敷农书》,《王贞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医学名著《黄帝内经》扁鹊,华陀,张仲景。工业革命的起点:纺织工具机的变革

我没有参考书,只给你说下思路吧,具体的书上补充1,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积极影响,物种遗传,拯救濒危物种消极,容易引入新的破坏生态链的物种,而且其克隆的稳定性,以及染色体末端端粒缩短等等2,有利,对基因的了解深入,疾病和医疗改善,可以用基因治疗一些现无法根治的疾病不利,双刃剑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对人本身进行基因改造等等3,会基因作物的稳定性是现在国际的热门题目,其在短时间的农作物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果很高,但是对生态不一定有利,举例说,抗虫害,会导致该虫类的更进一步变异,这个不说了哈,还有从生态角度说虫-植物当虫大量减少时,鸟类也会食少恶性循环,所以要有个平衡;另外根据转基因原理会对人也带来灾害,比如有的抗虫作物作用原理是分泌蛋白,可破坏虫内肠道,影响其吸收,但是对人类一般很难做出判断,因为有些是潜在的,或者说有无影响只可能是几年以后看出

低碳生活,出门多步行坐低碳交通工具,不乱扔垃圾

生态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

建议你报考园林专业,或者食品科学,不高,农林类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三志愿的,连二志愿的都少,生源一般,老师更一般。从南林到北林都这样。 我是北方某重点林业高校的,我们学校招林学研究生还可以不考数学那。但我是工程类专业的,对林学院那头不大了解。好像不学物理,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化学是要学的。你可以上北林或者东林网站看一看他们的2009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就明白了。 以下是南林的研究生招生简章 2009年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招生计划 2009年我校招生规模约为712,其中国家计划内(公费)数约为630,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含推免生、计划内、计划外名额)仅供参考,在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规模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二、推荐免试研究生 我校接收各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热忱欢迎全国各高校中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考生可于2008年9月中旬浏览我校研究生院招生网页查询有关申请手续。 三、 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报考条件 凡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历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只能报考自筹或委培生;报考委培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同等学力报考相关要求 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 毕业后工作须满两年, 2007年9月前毕业)、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网络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按同等学力报考,但原则上不得跨专业报考。 注意:同等学力考生网报时须在备用信息栏中填写“同等学力”。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课程,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栏(任选两门)。 报名时间、地点及手续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时间:2008年10月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或)。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时间:2008年11月10日至14日 地点及手续:在南京市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须到江苏教育考试院指定报名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现场确认,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到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军官证)、毕业证书(应届生持学生证),并办理交费和现场图像采集等手续。 报考类别 (1) 非定向研究生 报考非定向研究生一经录取即可将户口档案转入本校,毕业后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由研究生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 (2) 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 在正式录取前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学习期间不转户口和工资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四、参加我校单独考试 对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后,在本专业或邻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到2009年8月31日止)者,可以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研究生。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网报后在现场确认阶段须持考生本人学历证书及两份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到我校研招办资格审查,然后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现场确认。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属委托培养研究生,在正式录取前考生所在单位和学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 五、考试时间及地点 2009年1月(以教育部规定时间为准),考试地点由各报名点另行通知。 六、关于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的说明: 1、学费: 国家计划内(公费)录取的考生不需缴纳培养费,我校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国家计划内(公费)比例达到90%。各专业自费生和委培生的培养费标准如下: 学科门类及学科代码 设计艺术学(0504) 城市规划与设(081303) 哲学(01)、文学(05)、理学(07)、工学(08) 农学(09)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 经济(02)、管理(12) 自筹(万元/人) 1 1 5 9 5 5 委培/破格(万元/人) 4 4 8 8 8 8 2、助学金:非定向(公费)研究生每人每月240元的国家助学金;非定向、自筹经费研究生每人每月200元的学校助学金;同时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勤工助学机会,参加三助的同学每月可获200—600元的劳务报酬。 3、奖学金: 学校设有各类学术奖学金、优秀论文奖学金、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三好优干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30多项,获奖面达40%,最高单项奖6000元/人。 4、贷学金:我校向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国家助学贷款,根据目前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每年可贷款额最高为6000元/年。 七、其它 复试时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具体审查办法将在2009年4月初另行公布。 新生入学报到时审查大学应届毕业考生的本科毕业证书原件。 凡考取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均可在入学后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电话(025)85427772 E-mail: 欢迎访问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Ⅱ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071001▲植物学 2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12植物学④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07植物学综合;同等学力加试:植物胚胎学、生物化学、植物分类学 01树木学 02植物资源学 03植物系统与进化 04结构植物学 05植物发育学 06植物生理生化学 071002动物学 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4动物学④816普通昆虫学或819动物生态学 复试:504保护生物学或508森林昆虫学 01昆虫生理生化 02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071005微生物学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2植物学或616生物化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5分子生物学 复试:516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真菌学 01真菌学 02森林微生物 0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 04资源微生物 05工业微生物 071007遗传学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5化学(农)或612植物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09现代遗传学 01细胞遗传学 02分子遗传学 03数量遗传学 04群体遗传学 05进化遗传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5化学(农)或612植物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09现代遗传学 01植物染色体结构与功能 02植物细胞与细胞周期调控 03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04植物细胞工程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5化学(农)或612植物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14现代分子生物学 01植物重组DNA与基因操作 02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03植物基因与发育(从基因到表型) 071012★生态学 3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611数理统计(含试验设计)④811植物生理学或812土壤学(含地质)或813环境科学概论 复试:505普通生态学;同等学力加试:森林生态学、初试未考科目,07方向: 环境科学概论、科学技术哲学 01林业生态工程与恢复生态 02生态系统生态学 03城市生态与城市林业 04群落与种群生态学 05竹林生态及竹林培育 06环境生态 07社会生态与市场生态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④814社会学原理 077501环境科学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1植物生理学或813环境科学概论 复试:506环境科学综合理论;同等学力加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01环境生态学 02环境生物学 03土壤环境学 04环境化学 05环境规划与管理 090301土壤学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3环境科学概论或817土壤农化分析 复试:511土壤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生理学、生态学 01亚热带森林土壤 02林木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 03土壤与环境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 1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9现代遗传学或510林木遗传育种学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林业生物技术 090702▲森林培育 2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12森林培育学或519经济林栽培学或515食品工艺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土壤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苗圃学 01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02经济林培育 03林木种苗 04林农复合经营 05经济植物资源加工与利用 090703★森林保护学 1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13森林病理学或508森林昆虫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学、土壤学、微生物学 01森林病理学 02森林昆虫学 03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 090704森林经理学 1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08测树学或809C程序设计 复试:518森林经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地理信息系统、林业遥感 01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资源管理 0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 03遥感与GIS应用技术 04统计预测与控制 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4保护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学、生物统计 01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02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8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 复试: 517林业生态工程学;同等学力加试:水土保持规划、流域管理学 01林业生态工程 02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 03城市林业与水土保持 04流域治理 090720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1生物信息学或509现代遗传学 01生物信息学(核酸、蛋白质序列数据挖掘) 02生物芯片技术和基因预测 南林和我们学校一样,林学院考研不考数学,你说他招研究生都不考数学,他对数学要求能高吗,你当他是南航计算机专业那。

生态学论文,生态学-免费论文范文网以生态学为关键词的论文列表-学术期刊论文网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基督教与科学 新技术研发及应用之伦理考量 现场技术研发的若干问题 论科学精神 论技术异化 论科学迷信 科技发展与当代人的心理问题 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阴阳五行学说与希腊原子论 李约瑟难题及其他 数学、逻辑方法与人类的认识 中西知识及人才观比较 论当代不可知论如果满意请选为满意回答

生态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

抱歉,只有纸质版的,没有电子版的额……

生态学论文,生态学-免费论文范文网以生态学为关键词的论文列表-学术期刊论文网

我没有参考书,只给你说下思路吧,具体的书上补充1,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积极影响,物种遗传,拯救濒危物种消极,容易引入新的破坏生态链的物种,而且其克隆的稳定性,以及染色体末端端粒缩短等等2,有利,对基因的了解深入,疾病和医疗改善,可以用基因治疗一些现无法根治的疾病不利,双刃剑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对人本身进行基因改造等等3,会基因作物的稳定性是现在国际的热门题目,其在短时间的农作物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果很高,但是对生态不一定有利,举例说,抗虫害,会导致该虫类的更进一步变异,这个不说了哈,还有从生态角度说虫-植物当虫大量减少时,鸟类也会食少恶性循环,所以要有个平衡;另外根据转基因原理会对人也带来灾害,比如有的抗虫作物作用原理是分泌蛋白,可破坏虫内肠道,影响其吸收,但是对人类一般很难做出判断,因为有些是潜在的,或者说有无影响只可能是几年以后看出

建议你报考园林专业,或者食品科学,不高,农林类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三志愿的,连二志愿的都少,生源一般,老师更一般。从南林到北林都这样。 我是北方某重点林业高校的,我们学校招林学研究生还可以不考数学那。但我是工程类专业的,对林学院那头不大了解。好像不学物理,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化学是要学的。你可以上北林或者东林网站看一看他们的2009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就明白了。 以下是南林的研究生招生简章 2009年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招生计划 2009年我校招生规模约为712,其中国家计划内(公费)数约为630,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含推免生、计划内、计划外名额)仅供参考,在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规模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二、推荐免试研究生 我校接收各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热忱欢迎全国各高校中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考生可于2008年9月中旬浏览我校研究生院招生网页查询有关申请手续。 三、 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报考条件 凡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历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只能报考自筹或委培生;报考委培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同等学力报考相关要求 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 毕业后工作须满两年, 2007年9月前毕业)、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网络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按同等学力报考,但原则上不得跨专业报考。 注意:同等学力考生网报时须在备用信息栏中填写“同等学力”。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课程,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栏(任选两门)。 报名时间、地点及手续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时间:2008年10月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或)。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时间:2008年11月10日至14日 地点及手续:在南京市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须到江苏教育考试院指定报名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现场确认,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到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军官证)、毕业证书(应届生持学生证),并办理交费和现场图像采集等手续。 报考类别 (1) 非定向研究生 报考非定向研究生一经录取即可将户口档案转入本校,毕业后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由研究生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 (2) 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 在正式录取前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学习期间不转户口和工资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四、参加我校单独考试 对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后,在本专业或邻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到2009年8月31日止)者,可以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研究生。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网报后在现场确认阶段须持考生本人学历证书及两份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到我校研招办资格审查,然后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现场确认。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属委托培养研究生,在正式录取前考生所在单位和学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 五、考试时间及地点 2009年1月(以教育部规定时间为准),考试地点由各报名点另行通知。 六、关于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的说明: 1、学费: 国家计划内(公费)录取的考生不需缴纳培养费,我校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国家计划内(公费)比例达到90%。各专业自费生和委培生的培养费标准如下: 学科门类及学科代码 设计艺术学(0504) 城市规划与设(081303) 哲学(01)、文学(05)、理学(07)、工学(08) 农学(09)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 经济(02)、管理(12) 自筹(万元/人) 1 1 5 9 5 5 委培/破格(万元/人) 4 4 8 8 8 8 2、助学金:非定向(公费)研究生每人每月240元的国家助学金;非定向、自筹经费研究生每人每月200元的学校助学金;同时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勤工助学机会,参加三助的同学每月可获200—600元的劳务报酬。 3、奖学金: 学校设有各类学术奖学金、优秀论文奖学金、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三好优干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30多项,获奖面达40%,最高单项奖6000元/人。 4、贷学金:我校向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国家助学贷款,根据目前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每年可贷款额最高为6000元/年。 七、其它 复试时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具体审查办法将在2009年4月初另行公布。 新生入学报到时审查大学应届毕业考生的本科毕业证书原件。 凡考取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均可在入学后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电话(025)85427772 E-mail: 欢迎访问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Ⅱ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071001▲植物学 2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12植物学④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07植物学综合;同等学力加试:植物胚胎学、生物化学、植物分类学 01树木学 02植物资源学 03植物系统与进化 04结构植物学 05植物发育学 06植物生理生化学 071002动物学 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4动物学④816普通昆虫学或819动物生态学 复试:504保护生物学或508森林昆虫学 01昆虫生理生化 02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071005微生物学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2植物学或616生物化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5分子生物学 复试:516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真菌学 01真菌学 02森林微生物 0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 04资源微生物 05工业微生物 071007遗传学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5化学(农)或612植物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09现代遗传学 01细胞遗传学 02分子遗传学 03数量遗传学 04群体遗传学 05进化遗传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5化学(农)或612植物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09现代遗传学 01植物染色体结构与功能 02植物细胞与细胞周期调控 03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04植物细胞工程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5化学(农)或612植物学④810细胞生物学或811植物生理学 复试:514现代分子生物学 01植物重组DNA与基因操作 02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03植物基因与发育(从基因到表型) 071012★生态学 3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611数理统计(含试验设计)④811植物生理学或812土壤学(含地质)或813环境科学概论 复试:505普通生态学;同等学力加试:森林生态学、初试未考科目,07方向: 环境科学概论、科学技术哲学 01林业生态工程与恢复生态 02生态系统生态学 03城市生态与城市林业 04群落与种群生态学 05竹林生态及竹林培育 06环境生态 07社会生态与市场生态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④814社会学原理 077501环境科学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1植物生理学或813环境科学概论 复试:506环境科学综合理论;同等学力加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01环境生态学 02环境生物学 03土壤环境学 04环境化学 05环境规划与管理 090301土壤学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3环境科学概论或817土壤农化分析 复试:511土壤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生理学、生态学 01亚热带森林土壤 02林木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 03土壤与环境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 1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9现代遗传学或510林木遗传育种学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林业生物技术 090702▲森林培育 2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12森林培育学或519经济林栽培学或515食品工艺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土壤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苗圃学 01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02经济林培育 03林木种苗 04林农复合经营 05经济植物资源加工与利用 090703★森林保护学 1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13森林病理学或508森林昆虫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学、土壤学、微生物学 01森林病理学 02森林昆虫学 03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 090704森林经理学 1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08测树学或809C程序设计 复试:518森林经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地理信息系统、林业遥感 01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资源管理 0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 03遥感与GIS应用技术 04统计预测与控制 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4保护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学、生物统计 01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02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8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 复试: 517林业生态工程学;同等学力加试:水土保持规划、流域管理学 01林业生态工程 02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 03城市林业与水土保持 04流域治理 090720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1生物信息学或509现代遗传学 01生物信息学(核酸、蛋白质序列数据挖掘) 02生物芯片技术和基因预测 南林和我们学校一样,林学院考研不考数学,你说他招研究生都不考数学,他对数学要求能高吗,你当他是南航计算机专业那。

生态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大全

抱歉,只有纸质版的,没有电子版的额……

生态学论文,生态学-免费论文范文网以生态学为关键词的论文列表-学术期刊论文网

说明:题目的答案,来自,《自然辩证法概论(2006年版)》以及网站和知网论文。由于有些题目,没有找到相应的答案,只罗列了部分的内容。只供参考!一 名词解释1 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的分门别类的学问。基本定义——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科学,应该是七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科学:知识体系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科学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社会建制作为人类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科学生产力作为一种方法的科学: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科学文化作为人与自然的对话:科学对话2 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识的范畴。是科研主体对研究对象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其客观内容是科研主体关于研究对象的未知内容的欲知部分。其主观形式是用疑问句为主,有时用陈述句,祈使句等来表述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界定科学问题。 3 全球问题全球问题,又称世界性问题。著名学者尹希成先生认为:全球问题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只有靠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那些迫切问题。 全球问题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逐渐暴露出来,到70、80年代则日趋尖锐,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已是举世瞩目,而且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全球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爆炸、核弹威胁、粮食匮乏、南北差距、信仰危机、价值观念混乱等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型。 (1)自然问题:主要是以自然危机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典型表现是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逐渐枯竭。(2)社会问题:主要是以社会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内部多极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自身的愚昧所引起的。(3)精神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自身就是全球问题的重要构成,而且也是其他全球问题(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它主要是通过个体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和信仰危机、精神世界的庸俗化和道德堕落,并导致各种消极行为模式在青年中扩展。三类全球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并日益表现出以下特点: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严重性。3 灵感灵感是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正常人都可能出现灵感,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灵感具有以下特点:①它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与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联。②它具有突发性,且消失得很快。③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颖,甚至是独特的。④具有情绪性,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高度兴奋,甚至陷入迷狂的境地。4 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做出的假定性解释。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一对科学假说的规定中,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假说具有猜测、假设的性质,还不属于被实践所验证了的科学事实;二是科学假说又不同于毫无根据的主观随意臆断,而是以已知的既定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为基础,是在这些基础上提炼出的科学问题,并在多种科学知识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想象等方法,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正是由于立足于既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这就决定了作为科学假设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如果不具备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有关陈述还不能称之为科学假说。5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利用可能的赢利条件,为了获得商业利益,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高效的企业运行和管理模式,推出新的产品、设计新的工艺、提出新的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技术创新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创新性,社会实践性,历史阶段性6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四、简述题1、举例分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我们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失去整个社会的环境,最终是得不偿失!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着眼于有机整体。系统整体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坚持整体观点,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也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其次,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最后,二者相互作用。 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系统的涵义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不论其范围大小,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 1)结构性, 就是组成系统的诸要素或部分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任何系统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性要求我们优化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 ( 2 )层次性, 指系统和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地位、等级和相互关系。系统的区分是具有相对性的。系统的层次性要求我们重视其动态有序性,以保持结构的相当稳定性。 ( 3)开放性, 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系统的开放性要求我们重视并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4)整体性, 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整体性。 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决定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系统之所以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全新的性质和功能,是因为系统不是组成要素的机械堆积,而是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协同效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样就会使系统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系统因此以结构为载体表现出整体性的功能。 2、自组织的条件,并举例分析其中之一?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构建自组织系统需要的条件;协同论方法研究了自组织的发展动力问题;突变论研究了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路径问题;超循环理论提供了自组织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方法;分形理论则从空间结构研究了系统的演化;混沌理论从时间上描述了事物演化的历史过程。以耗散结构为例来进行说说明。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这一理论用效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如何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闭值时,经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状态必须不断地消耗能量才能维持和保持稳定。由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这在孤立系统(指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中,其发生的任何过程都必然是熵增。对于一个开放系统,只要有负熵的输入,系统就有可能维持它的有序结构,避免熵的增加。3、辩证思维方式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辩证思维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它不是封闭、静止的,它将随着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19世纪未、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结果,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这场革命彻底地改变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即牛顿力学。之后,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涌现出了现代宇宙学、粒子物理学、分子生物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在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上具有根本性变革的新学科、新理论。这些新的自然科学发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方式内容。4、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工程创新的理解和体会?(1)工程活动不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工程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技术要素、人力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社会要素等多种要素的选择、综合和集成,工程创新的基本特点是集成性创新;那种仅仅把工程活动解释为单纯的“科学的应用”或“技术的应用”的观点是对工程本性的严重误解。(2)工程活动是一个过程复杂、意义重大、不可一蹴而就的创新过程,人们不但必须重视突破性的创新活动而且需要更加重视渐进性、积累性的创新活动。3)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工程,创新的特点和表现会有所不同。4)工程活动和工程创新是价值导向的过程,必须统筹考虑多方的关系和利益。工程活动不仅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还必须充分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不考虑环境和社会效应,不充分考虑一项工程直接和间接触及的多方利益,不仅工程本身是不合理的,而且有可能因为遭遇各种阻力(例如公众的强烈反对)而导致工程失败。工程活动必须合理地统筹和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目前已经有人提倡工程活动中要有公众参与,认为应该在工程活动中体现对公众的尊重和民主原则,促进多种价值观的交流,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公众通过参与而增加对工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5、各个时代(古代、近代、现代)自然观的主要思想和特点?(1)古代朴素自然现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在古代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等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代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自发、朴素、直观认识的结果.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的理论认识。它以探索世界的本质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为宗旨,是粗浅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物。(2)近代哲学上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所谓形而上学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牛顿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也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部是静止不变的、互不联系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已;没有质变,把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归于外力的推动,认为天不变,地不变,物种不变。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于是,自然界、宇宙放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3)现代自然辩证法。18世纪后期起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有力地冲击了近代前期产生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思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结束了旧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实现了人类自然观上的一次革命。其基本原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中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五、论述题 1、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结合对恩格斯这段话的理解,评价“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提法?以及我们应确立怎样的正确自然观?答:恩格斯的话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应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人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说法是片面的,只从一方面肯定了人可以战胜自然。假如人类对自然不加限制的索取,忽视自然的承受能力,最终,也会被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我们应该树立自然辩证唯物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学自然观,三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认为,物质世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事物,并且产生一系列连锁作用。在生态环境中,不同的存在物之间都会互相竞争,互相依存,共同维持自然大系统的有序运动,进而实现物种的不断进化。生态自然观强调入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与自然有着本质的不同,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更强调人的社会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发展的辨证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的全而协调发展。它强调既追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但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2、举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治理?治理与发展什么关系、如何处理?环境问题的原因,一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治理方法: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先进技术,节约能源;治理与发展,从长远来看,治理环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但在短期,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处理方法:摒弃片面的经济增长观, 树立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观。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人民的自觉意识。努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道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己编的,找不到答案)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结合所学专业或实际工作说明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科学和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两种形式和手段。科学的实质在于认识自然,揭示自然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获得关于认识客体的信息,掌握客体运动的规律性;在认识过程中,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技术的实质在于主体把已经获得的关于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运用于变革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然,实现人的目的和愿望;在认识过程中,表现为从认识到实践。科学和技术经常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相互渗透。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已经达到不可分割的程度,科学研究的成果往往被人们及时地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科学通过技术对生产进行理论指导。现代社会,生产活动已经不是纯粹技术性的,总是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技术活动、生产活动都要在科学理性的规范下进行,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生产活动、技术活动就不可能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目标。在现代社会,只是出于研究的目的.人们才把科学、技术、生产分开.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三者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生产趋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个大系统,三者的目标相互关联,总目标一致。4、试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核心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理解为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在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以使环境资源不致减少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或者说,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不破坏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使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得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系统在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自维持的能力。资源的再生和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循环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自然资源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消耗自然资源的时候能够使其再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首先由于中国我国人口多、资源储量少、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节约资源。此外由于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政策和机制建设,发展科技和文化,并且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总之,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次上,核心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环境友好型产品;转变观念,推行“绿色GDP”和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进行技术革新与技术进步,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5、如何正确理解“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社会评价的正确态度怎样?技术乐观主义的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 ,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技术的悲观主义认为 ,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以及对周遭环境的严重污染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是无法避免和克服的。在对待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 ,无论技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都可以归之为“技术决定论“。都把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淡化其他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尤其是淡化社会改革及社会革命的意义。就方法论而言 ,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一样 ,都陷入“一元线性历史观”的窠臼。我们应该辩证地、系统地分析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复杂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虽然它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能担负人类社会进步的全部责任。技术不仅体现使用它的主体———人的意志 ,而且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目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要想使技术向着为人类谋福利的方向发展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就必须调整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即研究技术问题要与研究社会问题结合起来 ,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使技术与人类的目标融为一体。上课笔记科学发展之条件:惊异,闲暇,自由。中国古代的农书《夏小正》,《汜胜之书》,《陈敷农书》,《王贞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医学名著《黄帝内经》扁鹊,华陀,张仲景。工业革命的起点:纺织工具机的变革

我没有农学概论的,不过自己总结过作物栽培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大体差不多。土壤学的我没有保存,可以再帮你找找看看课件作物栽培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2、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条件:要达到一定规模、从外地引入、当地没有、引种的作物要完成其生活史)3、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4、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5、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12、作物的物候期:指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13、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种子寿命: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14、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15、感温性:指一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积温:某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有效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之和。16、感光性:不同作物品种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17、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1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19、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成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20、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21、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22、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23、作物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24、叶面积密度:冠层内叶的垂直分布密度。相对生长率RGR: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的速率。 绝对增长率AGR:指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叶面积指数LAI:单位土地面积与该面积上生长的总叶面积的大小之比。25、净同化率NAR: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反映光合效率高低)26、叶面积比率LAR: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27、叶干重比LWR:指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 比叶面积SLA:指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反映叶片厚度) 作物生长率(群体生长率)CGR: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28、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库: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9、人工环境:广义是指所有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30、光周期反应:制作物受日照长短所控制的现象。短日照作物:凡是缩短日照能提早开花的作物。31、酸雨:指pH小于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32、种植制度(作物栽培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3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34、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35、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36、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7、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用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38、连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39、土壤肥力(地力):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地力因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40、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1、免耕(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2、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做作物营养临界期。 43、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需要养分最大,且此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44、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温度临界期: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时期。 45、灌溉:补充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天然降水不足部分的需水量。 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溉水量。 46、节水灌溉制度: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优化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作物最需要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47、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暴露出来的现象。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48、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49、同伸关系,同伸器官: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50、作物的生命周期:作物从种子发芽、营养器官的形成生长、花芽分化生长、开花受精,直至种子成熟为止。 51、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 52、肥料需要总量=(当季作物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该养分的含量*肥料利用率) 53、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农作物地面的保护地栽培。露地育苗:在自然温度满足作物幼苗生长条件下不加覆盖材料采用的育苗方式。 54、寒害: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55、春化作用:经过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6、生理需水:作物体内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生态需水:维持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水。蒸腾系数:作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需要的水分量。 57、生态适应性:作物生存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实际生态环境的吻合程度。分蘖力:作物产生分蘖的特性和能力。分蘖期:全田有百分之五十植株出现第一分蘖的时间。有效分蘖:早期发生的低位。顶端优势:作物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发育或生长的现象。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叶数占总的叶数的百分数。 二、简答题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①作物高产生育规律与机理研究;②作物生育各期综合诊断内容、方法及原理研究;③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①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②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③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④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⑤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⑥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3、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1)原则:适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很困难)。(2)方法:A、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B、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C、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D、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4、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而发育是质的变化。(2)发育是生长的前提,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3)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进行的。(4)二者存在矛盾:①若养分过多,作物生长过旺,枝叶繁茂,致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量少,严重时花器官也可转为营养器官,不利作物的发育。②若养分过少,作物生长不良,受到明显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也会抑制作物的发育。5、“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2)应用:①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都正常的依据之一;②决定调控时间,控制株高和稻粒的生长;③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6、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1)生育期:①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②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③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始期天数计。(3)物候期: 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7、种子的类型有哪些?①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③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④人工种子:包括体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8、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9、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关系: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②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前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握得当。(2)调控:营养生长过旺。修剪、环剥、肥水控制、保花保果。生殖生长过旺。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10、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作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实、种子,地下部分主要是指根,也包括块茎、鳞茎等。作物的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根系如果生长不好,则地上部的生长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地上部的生长对根系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2)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进行相互交换。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另一方面,跟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的交换。(3)地上不与地下部重量保持一定比例。(4)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11、影响经济系数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的高低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植株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12、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系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高。③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3)调节措施:①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②推广反季节栽培;③合理安排种植密度;④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⑤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13、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3)协调方法及理论: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⑤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⑦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⑧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4)应用:①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建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②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③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14、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②合理密植;③培育优良植株;④改善水肥条件;⑤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⑥增加田间CO2浓度。15、温度三基点的特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一下或最高点以上,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低温的危害:1、作物对低温有逐渐适应能力2、不同作物低温能力不同,同一作物不同部位不同3、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低温是冬季低温,早霜和晚霜16、作物的间混套复种。(1)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用: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技术:作物组合、品种搭配、育苗移栽、早发早熟。方式: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2)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②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③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即使综合防治病虫。早熟早收。 17、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耐寒作物: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 (3)CO2同化途径:三碳作物: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四碳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景天酸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兰花、百合。 (4)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5)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密植作物、中耕作物。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 (3)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黑麦草、水葫芦。三、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 a常规育种b生物技术改良品质c品质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的理由2、环境因素a光照b温度c水分d大气污染e土壤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选用优质品种2、改进栽培技术a合理轮作b合理密植c科学施肥d适时灌溉和排水e适时收获3、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 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建树?1总结出了一套培育壮苗技术原理2总结出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3提出了实现高产群体合理种植的理论4从高产田长相模式出发提出了模式化栽培理论 我国种植业区分?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好2东南部地区书季风影响强烈,西北部地区气候的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弊多利少。种植业区划的原则;1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2作物结构生产布局和种植制度等特点的相对一致性3商品性生产与专业生产的相对一致性4实现种植业生产现代化的方向措施步骤的相对一致性5保持各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荞麦 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 纤维类作物 我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产超高产事例年年有,但真正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现而获得者为数较少2高产几率出世后,能在同一块地保持两到三年者几乎没有,且能总结出的高差经验移植到别的地块的地区成功率极低。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初中生

如何制定暑假环保计划

1题:大洋传送带是一种全球性的温度、盐度循环系统。高盐度的低温海水 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返回赤道,一直到达环南极。它在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上升至海水表层,流向北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汇合成一支温暖且盐度低的洋流,自热带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最后到达大西洋一直向北,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流。其中,在北大西洋海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的传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将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的热量和盐度低的海水带到中高纬度的海域,从而缓和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变化,维持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 大洋传送带是根据深部水体的年龄测定发现的。表层水与深层水大约每2000年围绕地球循环一圈。 地质历史中,大洋传送带流的变化可以引起如电影《后天》所描绘的环境巨变。 编辑本段环境影响 “大洋传送带”的循环依赖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而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它的运转。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并使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庞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就会崩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急剧变冷,并导致整个地球气候发生紊乱。 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洋盆间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北大西洋有活跃的深水形成,而北太平洋仅能形成中层水,其深水是源于南极形成的底水和北大西洋形成的深水,并通过混合作用处于上升状态。受热盐环流不对称的影响,北大西洋海表的平均温度高于同纬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导致北大西洋可以向其上方的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和水气,在盛行风的影响下使处于北大西洋东岸的北欧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候要温和宜人得多。 2题: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前者指分布于地球表面及空间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后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地热和地下水等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亦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后者指储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矿产等资源,亦称为“耗竭性资源”。(4)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3题: 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北极,预计北极圈内的争夺会愈演愈烈 对北极熊来说,这将意味着家园的丧失。 而给北极熊带来霉运的,则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7月23日公布的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宣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 大量能源的发现,势必加剧大国之间的争夺。北极,或许将陷入“第二个中东”的困境。 调查报告成美“北极进军令” 据报道,隶属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地质勘探局,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才获得上述数据。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最有可能拥有油气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全面评估。该报告确信,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未开发天然气储量30%的天然气储量。 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广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地。”据了解,按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8640万桶原油需求量计算,北极蕴含的石油储量能够满足全球3年的供应。 与报告发布时间“巧合”,美国国内此时正为是否开采近海石油而陷入分裂。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自1990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禁止近海油气开采的行政命令,这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据观察人士分析,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从近海油田引向北极。开发北极势必会迅速提上美国政府的议事议程。 美国已经为进军北极进行必要的政治、军事准备。在7月17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政府应该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 俄下令国有企业加紧开采 对北极的地质勘测,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实际开发上,老对手俄罗斯则是先下手为强。 2007年,俄联邦自然资源部宣布,通过对北冰洋海底土壤样品的分析,证实北极圈内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俄联邦大陆架的延伸。 同时,俄加快了核动力破冰船队的建设和维护。目前俄罗斯共拥有9艘核动力破冰船,2007年服役的“胜利50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装备两个核反应堆,最大破冰厚度达到8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使得俄罗斯几乎拥有了在北极地区无限巡航的能力,也使其更容易接近北极地区资源丰富的矿产。俄海军及战略空军所属舰艇、战略轰炸机,也正式将保护北极科考、掩护破冰船队作为重要战备任务之一。 在军事保障的前提下。200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下令俄罗斯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 各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 北极圈拥有丰富能源资源早已不是新论,但美国此次公布的调查报告预计会加剧北极圈国家间的争夺。 在俄罗斯政府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荷兰皇家壳牌、英荷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等国际能源巨头,也纷纷游说各自政府,争取为北极开发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据报道,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今年较早时便以20亿美元获取阿拉斯加一项钻探石油资源的合约,英国石油公司则计划以15亿美元开发阿拉斯加一块油田,而埃克森美孚公司去年联同加拿大一石油公司,以6亿美元获得加拿大波弗特海一个项目。 尽管各大石油公司跃跃欲试,各国政府也在军事上摩拳擦掌,但实际上,要在未来10至20年内开采这“900亿桶”石油,对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是“水中花、镜中月”。据权威预测,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 更让各国担心的是,作为地球生态链条的关键一环,北极开发将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全球性生态灾难,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都必须避免的后果。 4题:宏观上是乐观的,微观上是悲观的。就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但不能消极,而应乐观积极。 5题 理论上是可以的淡水和能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本身具有价值,而且为社会大量需要当大家都需要时,尤其是在不足的情况下,便会有竞争,这种竞争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现在的问题是;原先的所有权问题和所有权的认可问题大部分时候,这两种资源都是国家主要控制的,而认可则颇有争议 所以,淡水和能源不足的问题靠价格机制是不够的,但并不是说价格机制在此完全没有效果 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 人类过度的采伐开采等活动是地质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功能下降,致使洪水泛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温度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陆地和岛屿 石油泄露使海洋被污染,鸟类死亡,鱼虾死亡 河水富化,鱼类死亡等等 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上面的已经说的很好,还有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以及硫化细菌等等 6题:给网站你参考 7题: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多次气候冷暖变化。气候变冷以至于使陆地表面出现大规模冰盖和山地冰川,这种发生强烈冰川作用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在距今约6亿多年前以来,地球上共发生三次大冰期,它们分别发生在南华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相邻两次大冰期之间,是气候温暖的大间冰期。在大冰期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时间尺度为10万年以上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亚冰期期间气温比现代的平均气温低8~12℃;而亚间冰期期间的气温则比现代的气温要高一些。亚冰期还可进一步分出几次时间长达万年左右的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的大幅度冷暖交替变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冰川大规模扩展和退缩的循环变化,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