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05:21:11

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论文题目有哪些

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考:(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粗放、环境污染等问题备受业界诟病,经过各相关方多年努力,有关我国海洋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终于落定。昨日,国务院披露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明确表示2020年我国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并基本完成海洋主体功能区的整体布局。据悉,此次《规划》是2011年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表示,这同时是201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重要补充。根据《规划》,我国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开发格局、“一带一链多点”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以传统渔场和海水养殖区等为主体的海洋水产品保障格局、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从而使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岸线和单位海域面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不可否认,现在还存在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粗放、近岸海域围填海规模较大、开发不平衡、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此次《规划》也相对应地提出了解决策略。针对《规划》明确表示的2020年我国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的目标,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近海水质的问题,如果勘探时发生油气泄漏,会极大增加海水负荷。目前,只有加强近海资源勘探,加快深水区和远海开发,提高储备周转与区际调配能力,才能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中提到的限制围填海,专家表示,这能够保证自然海岸线的占有率,也有利于对海洋的保护。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划》中不仅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开发海洋资源,还特别强调对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政策支持,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上运动休闲旅游等项目。

一、海洋油气勘探技术形成阶段(1991—1995年)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和勘探目标评价技术在引进和总结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经过科技攻关掌握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资源评价新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首次在国内建立了一套以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少量钻井资料的早期油气资源评价流程;研制了国内第一套在NOVA机上实现定位、构造、速度、数据自动分析的流程,初步实现了资料整理自动化;采用了先进的区域地震地层学分析方法和流程,研究各层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对生烃、排烃等资源定量评价方法有所创新;提出了TTIQ法及计算机程序,采用了圈闭体积模糊数学法、圈闭供油面积及随机运算概率统计等先进的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内油气资源评价的新水平。在一维盆地模拟系统基础上,开发多功能的综合盆地模拟系统。系统耦合了断层生长作用、沉积作用、压实作用、流体流动、烃类生成运移,以及地壳均衡作用、岩石圈减薄和热对流等因素,能从动态的发展角度在二维空间上再现盆地构造演化史、沉降史、沉积史、热演化史、油气生排运聚史。主要特点是:正反演结合、与专家系统结合、与平衡剖面结合,来模拟多相运移、运距模拟三维化及三维可视化等。此外,在国内首度研制成功了PRES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凹陷评价,包括地质类比评价、生油条件评价、储层条件评价和油气运聚评价;二是局部圈闭评价,包括油源评价、封闭条件评价、储集条件评价、保存条件评价及综合评价。系统的第二版本实现了运聚评价子系统与盆地模拟系统的挂接,可在三维状态下进行运聚模拟评价。其研制成功开创了专辑系统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石油地质专家系统技术的发展。海上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海上地震技术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是涉足研究深度、广度最大、最省钱、最适合海上油气勘探的技术。在地震资料采集方面通过引进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双缆双震源地震采集,研究成功了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掌握了先进的海上二维、三维数字地震资料采集及极浅海遥测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装备了包括一次采集能力可达240道的数字地震记录系统;电缆中的数字罗盘能准确指示电缆的实时位置;三维采集质量控制的计算机系统,可做5条相邻侧线的面元覆盖,并实时显示和不同偏移距的面元显示,装有可进行实时处理和预处理的解编系统;配备了卫星导航接收机和组合导航系统。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已掌握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常规处理和三维资料处理以及特殊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了地震地层学、波阻抗剖面,尤其检测、垂直地震剖面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广应用计算机绘图系统和解释工作站;掌握了地震模式识别和完善的地震储层预测软件;研制开发了面元均化、多次拟合去噪、道内插等配套处理技术。一些成功的应用技术具体有:QHDK-48道浅水湖泊地震勘探接收系统,已用于我国浅海和湖泊的地震勘探中;三维P-R分裂偏移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运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一项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叠后偏移处理,提高了三维波场归位精度和断层分辨能力;海洋物探微导航定位资料处理程序系统,有较强的人机对话功能,在VAX机上可读ARGO、GMS、NOR三种格式的野外带,可对高斯、VTM和兰伯特三种不同投影系统数据进行处理;DZRG处理系统实现了国产阵列机MCIAP2801与引进的VAX-11/780机的连接,从而提高了原主机的使用效率,从30%提高到68%,地震资料处理速度提高了60%~70%,为VAX类计算机配接国产AP机开创了一条新路。这些技术在海上勘探中,得到过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南海大气区勘探中,首次使用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为东方1-1气田评价提供了可靠有力的资料依据。数控测井与资料分析处理技术数控测井是当代测井的高新技术,该系统包括地面测量仪器和相应配套井下仪器适用于裸眼井、生产井以及特殊作业井的测井作业,是一套设备齐全、技术先进、适应性广泛的测井系统。1985年9月,中国海油与国家经济委员会签订了“数控测井系统”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合同。1986年5月提出数控测井系统开发可行性方案报告。1991年在胜利油田进行测井作业,该项目难度大、工艺复杂,各项技术指标接近并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证明了HCS-87数控测井地面系统工作可靠、预测资料可信。1991年获得中国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二等奖。由于实行双兼容,在长达5~6年的科研过程中,可以及时把一些阶段成果用于生产,为测井仪器国产化开辟了一条新路。1991年7月,中国海油与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合作完成数控测井地面系统国产化的任务。为了满足南海大气区勘探高温高压测井的需要,中国海油研制成功了耐温230℃、耐压140兆帕的测井仪,其解释效果与斯伦贝谢公司的解释软件达到的效果相同。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田的能力在早期主要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七五”富生油凹陷研究和“八五”区域地质勘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具备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田的能力。这些油气田的寻找主要依靠盆地地质条件类比、盆地演化史定量分析和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的支持,排除了各种地质因素干扰,还地下构造的真实本来面貌,提高了海上自营勘探能力和勘探成功率。二、高速高效发展海洋石油(1996—2008年)经过了20多年勘探开发工作,已经深谙我国自然海况条件,需要我们大力开发核心技术,才能高速高效地发展中国海洋石油业。进入“九五”期间我国海洋石油科技发展以实现公司“三个一千万吨”和降低油桶成本为具体目标,进入了高速、高效、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九五”后三年科技工作的重点1)解决三大难题(1)海上天然气勘探。(2)海上边际油田开发。(3)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2)开展四项科技基础工作(1)建立海上石油天然气行业与企业标准。(2)建立中国海油信息网络上的科技信息子系统。(3)开展海上油气田钻采工艺基本技术研究。(4)开展海洋石油改革与高速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3)攻克八项高新技术(1)海上天然气田目标勘探技术。(2)海上地球物理高分辨率、多波技术。(3)海洋地球物理测井成像技术等。(其他技术与勘探无关,故此处不详细列出)由于上述“三四八”科技规划的实施,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取得了一大批优异成绩,充分显示了科技进步产业化的巨大威力。“863”海洋石油进入国家高新技术领域在《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主题》的6个课题研究工作中,中国海油技术达到了创新的纪录。分别是:(1)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2)海洋地球物理测井成像技术;(3)高性能优质钻井液及完井液的研制;(4)精确的地层压力预测和监测技术;(5)高温超压测试技术;(6)海底大位移井眼轨道控制技术。特别的,在“863”计划“九五”期间27项重大项目中,海洋石油的《莺琼大气区勘探关键技术》更为显著。其中的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海上高温超压地层钻井技术、海底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海上成像测井技术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63”计划执行16年间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同时培育了一批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更为中国高技术发展形成顶天立地之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九五”技术创新硕果海上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跻身前列,研制了海上多波地震勘探设备,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研制出的框架式多枪相干组合震源、立足于不叠加或少叠加的处理技术、聚束滤波去多次波等技术,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像测井系列仪器达到了国际90年代中期水平,属于国内先进技术。认可的技术创新有:(1)八臂地层倾角测井仪的八臂液压独立推靠技术;(2)高温高压绝缘短节;(3)薄膜应变型井径与压力传感器;(4)多极子声波测井仪的高温高压单极、偶极,斯通利波换能器;(5)高温专用混合厚膜电路芯片;(6)电阻率扫描测井仪的24电扣极板技术;(7)内置电动扶正、八臂独立机械推靠器技术。解决了高温超压钻井世界性难题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温超压钻完井液、精确的地层压力预测和监测技术、高温超压地层测试技术。确认高温超压环境可以成藏,莺歌海中深层有良好的砂岩储层和封盖层,二号断裂带是断裂继承性发育带,既要重视古近系断裂批复结构的圈闭,又要注意新近系反转构造及砂岩体的勘探。三、勘探技术分析海洋石油地质研究与评价富生油凹陷的分析与评价技术说明了我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基本规律,也是油气选区的基本依据。中国近海51个主要生油凹陷,经多次评价共筛选出10个富生油凹陷作为勘探重点。富生油凹陷占总储量发现的84%,其中5个凹陷储量发现超过了1亿吨。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形成的石油地质研究系统,它强调了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框架上,用模型研究和模拟研究正、反演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全过程,使油气运移——这一石油地质研究中最薄弱的一环有了可操作研究方法和量化表现。该技术不但使中国海油地质研究跨入世界石油地质高新技术前沿,而且在珠江口盆地的实践中,发现了重要的石油勘探新领域。三维智能盆地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系统,中国自主开发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计算机工作平台,这套系统突破了许多高难度的技术课题,实现了三维数字化盆地的建立和油气运移、聚集的模拟。精细层序地层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成功应用的典范,大大提高了对地下沉积预测的能力,取得了丰富的应用成果。勘探目标评价与风险分析方法,石油地质软件科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它反映了勘探家由“我为祖国献石油”到“股东要我现金流”的观念性的转化。通过规范勘探管理,将单纯追求探井成功率转变成储量替代率、资本化率、桶油发现成本等全面勘探资本运营管理,使探井建井周期缩短2/3,每米探井进尺费用降低40%。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技术从1962年至今,我国海上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已走过40个春秋,从初期光点记录到24位模数转换多缆多源数字磁带记录;从炸药震源到高分辨率相干空气枪阵列震源;从光学6分定位、罗盘导航到DGPS、无线电声呐综合定位导航;从单次二维地震到非线性多次覆盖三维地震;从“一炮定终生”的无处理地震到运算速度达每秒70亿~80亿次的大规模并行数字处理;从二维模拟处理到全三维数字处理;从NMO速度分析和叠加到DMO速度分析和叠加;从二维叠后射线偏移到全三维叠前波动方程时间偏移至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从人工解释绘图到人机交互三维可视化解释绘图;从单一的构造解释到构造、地震地层学和岩性地震学综合解释;从单一的纵波地震勘探到转换多波地震勘探;从常规二维地震作业到高分辨率二维至三维地震作业,我国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基本上达到了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水平。海洋石油人多年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查清我国海域区域地质和有利沉积盆地的分布,为勘探指明方向;查明了盆地主要构造带和局部构造的分布,为油气钻探提供了井位;发现了以蓬莱19-3油田为代表的多个亿吨级大油田和以崖城13-1气田为代表的多个大气田;直接使构造和探井成功率不断提高,分别达到53%和49%;为开发可行性研究、建立油气藏模型、编制OPD报告,提供各种主要参数和地质依据。上述成果充分证明,海洋物探在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其技术发展是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海洋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伴随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成长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前,海上测井作业只能选用陆地上最先进、最可靠的测井仪器进行。到20世纪80年代,利用国家改革开放赋予海洋石油的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1981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测井公司,并直接引进美国西方阿特拉斯CLS-3700多套技术装备。与此同时,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紧紧抓着技术与学科紧密结合的关键,积极开展数控测井技术研究与开发,逐步形成了研究、制造、作业、解释、培训“五位一体”的机制。先后研制成功HCS-87数控测井和ELIS-I成像测井地面以及部分下井仪器设备。同时,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为测井设备的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勘探过程中的海洋环境保护在开发海上资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海洋环境保护,这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不容忽视的一项技术。1996年,中国海洋石油以全新的“健康、安全、环保”理念,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开始步入科技化、规范化、井然有序的法制管理轨道。安全生产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海洋石油工业有着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环境因素复杂、风险大的特点,一旦出了事故,施救工作非常困难;在小小的平台上,集中了几百套设备和众多人员,一旦发生爆炸起火,人、物将毁于一旦;作业人员日常接触的介质不是易燃,就是易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损害。因此,加重了安全环保的工作责任,必须建立完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才能确保海上油气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就此建立了完善的健康安全环保机构、安全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观测海洋、检测海洋,及时进行海冰、台风、风暴潮、地震等特殊海洋环境的预报,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观测、监测和预报系统研究及综合、集成、生产应用等工作,形成了海上固定平台水文气象自动调查系统、海洋环境要素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和各种灾害监测预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膨胀,陆上大型油田日益枯竭,于是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海洋,因为那里有着很多未探明的油气储量。尽管过去由于技术不成熟人们对海洋望而却步,但自深海钻井平台出现后,人类就开始向几百米甚至几千米海洋深处进军。随着海洋钻探和开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水的概念和范围不断扩大。90年代末,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为深水区。目前,大于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则为超深水。研究和勘探实践表明,深水区油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良好。据估计,世界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米以下的水域。随着未来投资的增加,海上油气储量和产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深水油气储量增长尤为显著。到2010年,全球深水油气储量可达到40亿吨左右。面对如此良好的开发前景,我国海洋石油公司也制定了协调发展、科技领先、人才兴起和低成本等4个发展策略。尽快提高中国海油科技竞争力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海洋石油勘探部分,我国通过建立中国海油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依托工程有机地衔接,创造条件使其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天然气的勘探也需要进一步解决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高温超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非烃气体分布于工业利用等;深水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需要深水地球物理采集和处理、深水钻完井技术、深水沉积扇研究、深水生产平台等多种技术。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决定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发展海洋石油勘探技术需要面对如下问题:(1)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04年底,国外深水钻探的最大水深为3095米,我国为505米;国外已开发油气田的最大水深为2192米,我国为333米;国外铺管最大水深为2202米,我国为330米。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是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实现深水技术的跨越发展是关键所在。(2)深水油气勘探技术。深水油气勘探是深水油气资源开发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包括长缆地震信号测量和分析技术、多波场分析技术、深水大型储集识别技术及隐蔽油气藏识别技术等。(3)复杂的油气藏特性。我国海上油田原油多具高黏、易凝、高含蜡等特点,同时还存在高温、高压、高CO2含量等问题,这给海上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和生产安全带来许多难题。当然,这不仅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难题。(4)特殊的海洋环境条件。我国南海环境条件特殊,夏季有强热带风暴,冬季有季风,还有内波、海底沙脊沙坡等,使得深水油气开发工程设计、建造、施工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国渤海冬季有海冰,如何防止海冰带来的危害也一直是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5)深水海底管道及系统内流动安全保障。深水海底为高静压、低温环境(通常4℃左右),这对海上和水下结构物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也对海底混输管道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来自油气田现场的应用实践表明,在深水油气混输管道中,由多相流自身组成(含水、含酸性物质等)、海底地势起伏、运行操作等带来的问题,如段塞流、析蜡、水化物、腐蚀、固体颗粒冲蚀等,已经严重威胁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海底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由此引起的险情频频发生。(6)经济高效的边际油气田开发技术。我国的油气田特别是边际油气田具有底水大、压力递减快、区块分散、储量小等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采用人工举升系统,这使得许多国外边际油气田开发的常规技术(如水下生产技术等)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意味着水下电潜泵、海底增压泵等创新技术将应用到我国边际油气田的开发中;同时也意味着,降低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投资,使这些油气田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将面临更多的、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高科技是海洋油气业的重要特征,海洋油气业的发展正是我国石油能源产业“科技领先战略”的最直接体现。只有坚持自主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海洋油气业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以来,我国在海洋石油的勘探新领域和新技术、提高采收率、边际油田开发、深水油田开发、重质油综合利用、液化天然气与化工、新能源开发、海外勘探开发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2008年,中国海油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一项成果是针对中国南海西部海域所存在的高温超压并存、井壁失稳严重等世界级重大钻井技术难题,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构造钻井关键技术。截至2008年底,这些技术在南海西部海域7个油田以及北部湾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探井及评价井共计76口井的钻井作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钻井井眼复杂事故率从40%~72%降至5%以下,远低于国际上20%的统计指标,井眼报废率也从5%降至0%,不仅节约了可观的钻井直接成本,而且加快了边际油气田的开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海油的钻井技术水平,扭转了之前该海域复杂井作业技术依赖外国石油公司的历史。而经过十多年的自主研究,中国海油开发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海洋石油开发要求的成像测井系统(ELIS)。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满足海上石油测井要求的成套技术装备。该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测井设备对我国海上和世界石油测井市场的长期垄断。截至2008年底,中国海油累计生产装备10套,总值达5亿元人民币,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作业市场,年服务收入达8亿元人民币,创汇2800万美元,效益显著。同时,中国海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已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截至2008年底,中国海油累计获得授权的有效专利达4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2008年,中国海油首次获准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实现了科学研究层次的新突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里,中国海油将承担6个项目和两个示范工程。

分析了开采过程中的产气和产水规律、压差变化规律以及压差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研究了降压幅度和初始开采温度而且,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枯竭,寻求储量巨大的新型接替能源已是迫在眉睫。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的东海冲绳海槽、/html/Designs/20090913/html

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论文题目

2006年,为提高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形成深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产业链,提升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向深水高端领域进军,实现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广泛、深入的战略研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启动了“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装备”重大项目。项目累计投入国拨经费43亿元,各承担单位配套投入研发经费05亿元,该项目组织吸引了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石油集团、中国海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部门和大型集团公司所属工程、技术研究单位、研究院所、高校累计104家单位参与攻关,参与项目研发任务的研究人员达到1690人。该项目申请专利286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获得授权专利154项,发明专利4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65项,发表论文931篇,出版专著6部;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10项,建立了2个研究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我国急需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包括培养博士207人、硕士396人、试验设计、工程的领军人才近百人。项目成果为南海第一批4口深水油气探井及5万多公里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勘探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十二五”期间“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研发成果的基础上,已启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项目,计划投入国拨经费5亿元。该项目将以企业为课题牵头单位,进一步攻克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一批重大装备实现产业化,以期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推动我国油气工业走向深水和海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项目重点在深水油气资源勘探、钻完井、海洋工程和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铺管系统设计建造技术的研发,为我国第一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和第一艘深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1”等重大装备提供了技术支撑;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套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装备,初步形成了适用于南海的深水油气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技术;研制了深水防喷器、深水钻井隔水管、深水水下井口头等深水核心装备工程样机;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井身结构设计、表层钻井、井控、钻井液、固井、完井测试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构建了深水油气工程的公共试验平台,具备4000m深水海洋工程试验的能力,新型平台的设计技术和灾害海洋环境下平台安全性评估技术等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些成果初步形成了3000m水深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能力,为我国实现水深300~3000m的深水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拿10分玩人呢?再说作文是什么层次的,是科技论文还是给小学生交作业的?

可以上百度文库查找相关素材

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论文的目的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我国陆地和海洋浅水区都经历了40~50年的勘探历程,勘探程度较高,发现新的大型油气接替领域相当困难。而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7×104km2的深水区域,可以成为我国油气的重要接替领域。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深水的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深海区是世界油气资源重要战略接替区。建设大型深水装备,加快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海洋石油工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类向海洋要效益的愿望,但在海洋开发迅速升温的同时,海洋资源也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令人担忧也令人思考:海洋开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避免人类在开发陆地资源时曾经有过的失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促使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发海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海洋资源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状况,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运行,实质上主要是在围绕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它资源一起,在整个资源大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因随着许多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增大。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多种资源,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各种海洋资源在开发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作为支柱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尽管人们对海洋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并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不是很高,除了传统的海洋生物资源外,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或低级水平。因此,海洋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海洋是我们将来的依赖领域。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海洋开发活动,可逐步解决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制约问题,诸如:空间紧张、水资源短缺和食物数量与质量等问题。缓解沿海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洋资源的多层次复合性特点,要求其开发过程中必须系统规划、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具有空间复合程度高的显著特点,许多资源在同一海区共存,既有生物资源,也有非生物资源,有和溶存或生活在海水中,有和储藏在海底或海底之下,也有的是通过水体运动而发生等。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气田,水体是渔场,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海洋资源的这种多层次复合性、多功能性特点,决定了海洋的每一部分都拥有多种价值、多种功能,由此使海洋资源开发往往出现多行业的立体化开发,以及对同一海区某种资源的争相开发。这种状况要求任何海区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建立在对区域基础功能和价值的客观了解与分析基础之上,即对该区全部的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空间与环境的)进行科学评价。要在最充分地发挥海区自然优势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地考虑到社会需要与可能的各方面因素,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观念,力求使海域的客观价值得到最佳的使用。同时,海洋资源的这种空间性特点,也使海洋开发必须系统配套。因海洋资源开发受海洋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其原理和方法与陆地石油工作,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但一层海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比陆地复杂得多:海上风浪、海水运动、中高纬度冬季海冰活动、海底地质地貌动态、以及工作场地等都给勘探与开发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只有全面安排各有关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开发的正常进行、功效提高和人命与财产的安全。 第三,海洋资源的流动性特点,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更易产生联带影响。海洋资源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流动性,即海水是流动的,海洋中的许多资源也是流动的。这一点决定了海洋资源开发与陆地资源开发的一个明显差别,即某一陆地地域的资源开发一般不会给不相连的 陆地资源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不然,连续统一的海洋,通过流动的海水可把不同区域开发利用活动联系起来,即某一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必然影响到邻近海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一旦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某种海洋资源的生存状况,那将对其它海洋资源的生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可能危及海岸带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之间的这种联带作用,使海洋资源开发暗含着极大的风险性,稍有不慎,可影响全局和长远,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走向可持续之路。面对海洋中所蕴涵的丰富资源,在人们认识到海洋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后,各沿每国家、地区以及受利益驱动的不同群体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由于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海洋开发技术落后,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表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吸收人类在陆地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不要重蹈覆辙。 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即要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中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海洋资源在整个自然资源系统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在其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实现可持续性。所谓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下一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环境。 具体说,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以下三方面特征: (1)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出发,海洋资源可待续开发利用所坚持的基本点就是: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尽可能使海洋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精神支持;二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牺牲、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保证海洋资源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总是有限的,当代人只能利用一定限额的资源,以此来保证海洋资源有一个最小的安全存量,使再生资源能得到及时恢复,或使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当代人的发展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这种竭泽而渔、顾此失彼的做法,必将使人类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2)协调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涉及许多行业,协调发展是客观要求,如石油、交通、水产、旅游、盐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各得其所;陆地海上应协调与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开发与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一致,以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要注意到邻近区域所有开发的内容及其彼此之间可能发生的影响,力求每一类开发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例如海岸带开发,因为在海岸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土地、动力、港口、旅游和环境资源,可供发展海水养殖、围垦、交通航运、采矿和发电等工农业生产,还可发展旅游事业等。所以,在海岸带实施开发时,决不可仅从本单位利益出发安排利用项目,必须综合论证,以决定取舍。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充分考虑到 各种资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资源的协调发展,各部门的有机配合。为此,需要有高度的统筹协调,统一的规划,需要国家的综合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程度越高,这种协调功能越要加强,最终应形成综合管理体制。 (3)公平性。公平性是一个涉及哲学、经济、伦理等多领域的范畴,具有多方面含义。从可持续意义上讲,公平性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一代人之间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区域间、国家间的公平;代际公平则是指两代人之间的资源分配,代际公平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既在同代人之间又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该说,保证代际公平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最大困难。因当代人在决定利用海洋资源时,并不知道后代人对海洋资源的实际消费需求,当代人实际上是把自己对后代人的消费需求预测强加给后代人,按当代人的看法对后代人的需求状况进行推断。虽然当代人对后代人的需求状况预测可能有部分正确判断,但相邻两代人的需求肯定有差异,要对以后几代人的需求状况做出准确的估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调整而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为体现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在实现对海洋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的同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 ?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理性化捕获,使之与海洋生物自生产能力冲突最小化,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不可再生资源的有计划开采。保护海洋资源最优化发挥其功能,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为旅游和娱乐留下发展空间。开发中应从长计议,科学规划微观领域的功能,对其各功能进行优劣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确定其最优化功能,同时兼顾其它功能的开发。对暂时或短时间内不能开发的功能,应确保其开发空间,杜绝无意识破坏行为。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相互促进的,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国土开发区。 …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节制开发欲望,采取”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能保证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开发利用。为此必须控制海洋污染。其目标包括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技术,大力提倡绿色产品生产,限制某些特定的污水污物,限制排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以使海洋环境持久地发挥其各项功能。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为全人类亿共同拥有,对于海洋共同财产的开发不能无偿使用。要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捕获成果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建立沿海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3、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各种力量、依靠各相关前提条件的共同作用。从海洋资源开发的内外部保障、支撑体系来看,在当前,中国要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保障: 第一,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利用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内涵的丰富资源,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帮助人类解决陆地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各种困境。海洋作为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自然体,其自身环境的复杂性、灾害的多样性,造成开发的艰难性,由此使海洋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大量的海洋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要依靠海洋高新技术。没有一定的装备技术条件,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海洋开发是一项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现代海洋工作广泛地采用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它对最新技术的使用程度,其多、其广、其高是其他行业很少能够与之比拟的。因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高科技的支撑。海洋科技主要包括海洋探测高技术、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高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清洁生产技术等,其应用的重点将致力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服务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具体体现为: ?加强与海洋资源右持续利用有关的管理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如资源再生过程、海水养殖容量、海洋资源承载能力、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综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机制等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做出科学评价和预测,为确保开发利用海洋的行动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依靠先进的科学,提高海洋资源勘查精度,探索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及空间等资源,以增强海洋资源转化为现实存量的可能性,提高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为世代利用海洋和从海洋持续获取利益提供资源储备。提高海洋开发技术水平,在研究开发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海洋开发技术研究、实验、推广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和产业群快速增长,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节省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有利于海洋活动安全、有效和清洁生产的海洋服务业,实现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信息传输的现代化,为海洋开发、减灾防灾、保护海洋环境等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完善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前提。但是,由于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外部性问题,以及海洋资源开发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在海洋资源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对开发中的各类矛盾进行协调。当然,政府的作用并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安排,而是依法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目的在于促使海洋资源开发的顺利、合理地进行。为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严格限制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和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在扶持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处理好破坏浪费资源的产业的退出和转产。投资政策。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对生态环境投资给予支持,保证生态环境投资与生产建设投资按比例协调发展。并通过筹措海洋产业风险基金,支持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技术政策。更新传统技术和开发新一代支持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海洋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财政税收政策。对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排污,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还要进一步研究征收环境税,以此来促使开发者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资金信贷政策。建立国家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基金,资助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项目,这一类项目也应得到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鼓励国家、地方和企业扩大利用外资来解决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资产化管理。对海洋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权推向市场,并将收益用于资源的补偿,使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得到保护。 第三,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制保障。 海洋立法是沿海国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已先后制定了一些涉海的专项(或单行)法规,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海洋法律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法规体系,有的法规是陆上法规向海洋的延伸,缺乏对海洋因有特性的考虑;有些行业法亦多从本部门发展着眼,缺少对其他行业的兼顾,特别是对海洋整体利益的考虑。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以海洋基本法和综合管理法为主体的、行业法和地方法相互配套的海洋法规体系。从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讲,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紧组织修订和起草对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以便为其它专门性法规立法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地方性海洋环境与资源法规。尽快制定出台针对海洋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法规。例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浓度标准”,即企业向海洋排放污水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不再采用这个标准,转而采用”总量控制”。一些企业正是利用了”浓度标准”的空子,将污水用海水大量稀释,低于国家标准后再排放入海。这样做,对海洋整体而言,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并未改变。因此,应实行”浓度标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排污标准,并在有关法规中得以体现。在制定有关法规时要体现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为此,一是要在有关综合性经济法规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二是在有关产业法中,设立独立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篇章;三是要在刑法中明确危害环境和资源的刑事责任。加强沿海及海上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海洋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全民对海洋法制的认识和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切实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

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论文的目的是

归纳一二三 轻松学习碳 碳和碳的化合物可以说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它们有超过二千万的成员。划玻璃用的金刚石,写字用的铅笔芯,我国古代的一些书法家、画家书写或绘制的字画用墨等等。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已经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等。那么同学们如何学好关于碳单质的知识呢?实际上我们只要善于总结,就能学好碳知识。 抓住一条主线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学习碳的单质时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条主线。 对于几种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我们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并善于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这对于掌握好碳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记住两种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是最常见的两种碳的单质,这就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1)金刚石中碳原子连接成牢固的立体网状结构,决定了金刚石具有坚硬的性质,由此决定了其可制作钻头、玻璃刀的用途。 (2)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同一个平面上周围的三个碳原子连成片,许多这样的片重叠起来构成石墨。由于每个碳原子都剩余一个电子成为自由电子,所以石墨能够导电,因此可制作电极;片与片之间可滑动,所以石墨质软,可制作铅笔芯、润滑剂;碳原子之间连接很牢固,所以它的熔点、沸点都很高,可用于制作航天飞机的绝热片。 另外,对于木炭和C60也要熟悉。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作吸附剂。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还要强。可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上的脱色剂等。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这种结构很稳定,决定了它具有许多特殊性能。 掌握三个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碳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决定了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而且同学们要注意,虽然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却是一样的,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是同一种粒子—碳原子。(1)常温下的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这样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褪色。 (2)可燃性: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决定了碳可用作燃料。 ①氧气充足时,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②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 (3)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碳表现出还原性,决定了碳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 C+2CuO2Cu+CO2↑3C+2Fe2O34Fe+3CO2↑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类向海洋要效益的愿望,但在海洋开发迅速升温的同时,海洋资源也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令人担忧也令人思考:海洋开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避免人类在开发陆地资源时曾经有过的失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促使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发海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海洋资源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众所周知,自然资源的状况,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运行,实质上主要是在围绕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它资源一起,在整个资源大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因随着许多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增大。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多种资源,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各种海洋资源在开发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作为支柱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尽管人们对海洋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并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不是很高,除了传统的海洋生物资源外,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或低级水平。因此,海洋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海洋是我们将来的依赖领域。通过有计划、有方向的海洋开发活动,可逐步解决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制约问题,诸如:空间紧张、水资源短缺和食物数量与质量等问题。缓解沿海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洋资源的多层次复合性特点,要求其开发过程中必须系统规划、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具有空间复合程度高的显著特点,许多资源在同一海区共存,既有生物资源,也有非生物资源,有和溶存或生活在海水中,有和储藏在海底或海底之下,也有的是通过水体运动而发生等。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气田,水体是渔场,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海洋资源的这种多层次复合性、多功能性特点,决定了海洋的每一部分都拥有多种价值、多种功能,由此使海洋资源开发往往出现多行业的立体化开发,以及对同一海区某种资源的争相开发。这种状况要求任何海区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建立在对区域基础功能和价值的客观了解与分析基础之上,即对该区全部的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的和空间与环境的)进行科学评价。要在最充分地发挥海区自然优势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地考虑到社会需要与可能的各方面因素,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观念,力求使海域的客观价值得到最佳的使用。同时,海洋资源的这种空间性特点,也使海洋开发必须系统配套。因海洋资源开发受海洋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其原理和方法与陆地石油工作,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但一层海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比陆地复杂得多:海上风浪、海水运动、中高纬度冬季海冰活动、海底地质地貌动态、以及工作场地等都给勘探与开发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只有全面安排各有关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开发的正常进行、功效提高和人命与财产的安全。 第三,海洋资源的流动性特点,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更易产生联带影响。海洋资源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流动性,即海水是流动的,海洋中的许多资源也是流动的。这一点决定了海洋资源开发与陆地资源开发的一个明显差别,即某一陆地地域的资源开发一般不会给不相连的 陆地资源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不然,连续统一的海洋,通过流动的海水可把不同区域开发利用活动联系起来,即某一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必然影响到邻近海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一旦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某种海洋资源的生存状况,那将对其它海洋资源的生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可能危及海岸带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之间的这种联带作用,使海洋资源开发暗含着极大的风险性,稍有不慎,可影响全局和长远,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走向可持续之路。面对海洋中所蕴涵的丰富资源,在人们认识到海洋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后,各沿每国家、地区以及受利益驱动的不同群体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由于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海洋开发技术落后,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表现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吸收人类在陆地开发中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不要重蹈覆辙。 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即要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中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海洋资源在整个自然资源系统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在其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实现可持续性。所谓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下一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环境。 具体说,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以下三方面特征: (1)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出发,海洋资源可待续开发利用所坚持的基本点就是: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尽可能使海洋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精神支持;二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牺牲、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保证海洋资源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资源总是有限的,当代人只能利用一定限额的资源,以此来保证海洋资源有一个最小的安全存量,使再生资源能得到及时恢复,或使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当代人的发展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这种竭泽而渔、顾此失彼的做法,必将使人类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2)协调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涉及许多行业,协调发展是客观要求,如石油、交通、水产、旅游、盐业等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各得其所;陆地海上应协调与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开发与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一致,以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要注意到邻近区域所有开发的内容及其彼此之间可能发生的影响,力求每一类开发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例如海岸带开发,因为在海岸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土地、动力、港口、旅游和环境资源,可供发展海水养殖、围垦、交通航运、采矿和发电等工农业生产,还可发展旅游事业等。所以,在海岸带实施开发时,决不可仅从本单位利益出发安排利用项目,必须综合论证,以决定取舍。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充分考虑到 各种资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资源的协调发展,各部门的有机配合。为此,需要有高度的统筹协调,统一的规划,需要国家的综合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程度越高,这种协调功能越要加强,最终应形成综合管理体制。 (3)公平性。公平性是一个涉及哲学、经济、伦理等多领域的范畴,具有多方面含义。从可持续意义上讲,公平性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一代人之间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区域间、国家间的公平;代际公平则是指两代人之间的资源分配,代际公平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既在同代人之间又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该说,保证代际公平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最大困难。因当代人在决定利用海洋资源时,并不知道后代人对海洋资源的实际消费需求,当代人实际上是把自己对后代人的消费需求预测强加给后代人,按当代人的看法对后代人的需求状况进行推断。虽然当代人对后代人的需求状况预测可能有部分正确判断,但相邻两代人的需求肯定有差异,要对以后几代人的需求状况做出准确的估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调整而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为体现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在实现对海洋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的同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 ?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理性化捕获,使之与海洋生物自生产能力冲突最小化,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不可再生资源的有计划开采。保护海洋资源最优化发挥其功能,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为旅游和娱乐留下发展空间。开发中应从长计议,科学规划微观领域的功能,对其各功能进行优劣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确定其最优化功能,同时兼顾其它功能的开发。对暂时或短时间内不能开发的功能,应确保其开发空间,杜绝无意识破坏行为。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相互促进的,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国土开发区。 …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节制开发欲望,采取”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能保证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开发利用。为此必须控制海洋污染。其目标包括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技术,大力提倡绿色产品生产,限制某些特定的污水污物,限制排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以使海洋环境持久地发挥其各项功能。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为全人类亿共同拥有,对于海洋共同财产的开发不能无偿使用。要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捕获成果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建立沿海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3、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各种力量、依靠各相关前提条件的共同作用。从海洋资源开发的内外部保障、支撑体系来看,在当前,中国要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保障: 第一,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利用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内涵的丰富资源,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帮助人类解决陆地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各种困境。海洋作为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自然体,其自身环境的复杂性、灾害的多样性,造成开发的艰难性,由此使海洋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大量的海洋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要依靠海洋高新技术。没有一定的装备技术条件,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海洋开发是一项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现代海洋工作广泛地采用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它对最新技术的使用程度,其多、其广、其高是其他行业很少能够与之比拟的。因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高科技的支撑。海洋科技主要包括海洋探测高技术、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高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清洁生产技术等,其应用的重点将致力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服务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具体体现为: ?加强与海洋资源右持续利用有关的管理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如资源再生过程、海水养殖容量、海洋资源承载能力、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综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机制等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做出科学评价和预测,为确保开发利用海洋的行动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依靠先进的科学,提高海洋资源勘查精度,探索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及空间等资源,以增强海洋资源转化为现实存量的可能性,提高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为世代利用海洋和从海洋持续获取利益提供资源储备。提高海洋开发技术水平,在研究开发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海洋开发技术研究、实验、推广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和产业群快速增长,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节省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有利于海洋活动安全、有效和清洁生产的海洋服务业,实现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信息传输的现代化,为海洋开发、减灾防灾、保护海洋环境等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完善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前提。但是,由于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外部性问题,以及海洋资源开发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在海洋资源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对开发中的各类矛盾进行协调。当然,政府的作用并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安排,而是依法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目的在于促使海洋资源开发的顺利、合理地进行。为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严格限制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和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在扶持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处理好破坏浪费资源的产业的退出和转产。投资政策。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对生态环境投资给予支持,保证生态环境投资与生产建设投资按比例协调发展。并通过筹措海洋产业风险基金,支持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技术政策。更新传统技术和开发新一代支持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海洋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财政税收政策。对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排污,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还要进一步研究征收环境税,以此来促使开发者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资金信贷政策。建立国家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基金,资助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项目,这一类项目也应得到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鼓励国家、地方和企业扩大利用外资来解决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资产化管理。对海洋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权推向市场,并将收益用于资源的补偿,使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得到保护。 第三,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制保障。 海洋立法是沿海国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已先后制定了一些涉海的专项(或单行)法规,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海洋法律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法规体系,有的法规是陆上法规向海洋的延伸,缺乏对海洋因有特性的考虑;有些行业法亦多从本部门发展着眼,缺少对其他行业的兼顾,特别是对海洋整体利益的考虑。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以海洋基本法和综合管理法为主体的、行业法和地方法相互配套的海洋法规体系。从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讲,当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紧组织修订和起草对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以便为其它专门性法规立法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地方性海洋环境与资源法规。尽快制定出台针对海洋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法规。例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浓度标准”,即企业向海洋排放污水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不再采用这个标准,转而采用”总量控制”。一些企业正是利用了”浓度标准”的空子,将污水用海水大量稀释,低于国家标准后再排放入海。这样做,对海洋整体而言,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并未改变。因此,应实行”浓度标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排污标准,并在有关法规中得以体现。在制定有关法规时要体现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为此,一是要在有关综合性经济法规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二是在有关产业法中,设立独立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篇章;三是要在刑法中明确危害环境和资源的刑事责任。加强沿海及海上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海洋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全民对海洋法制的认识和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切实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

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论文题目怎么写

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1、耕海牧渔 渤海具有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牧场的理想条件。由于有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的注入,渤海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PH值适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渤海属富营养海域。由于水浅,风浪小,各类海洋生物不约而同选中渤海作为自己的“产房”。因此,渤海自古就有“天然渔池”的美称, 海洋生物资源200多种,其中鱼类110多种。 中国的海水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有些甚至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有成熟的技术作依托,中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对虾的养殖技术、效益指标都居世界前列。对虾年产量过万吨的县都集中在河北省的沿海。2、海滨旅游:我国海岸线曲折绵长,岸外岛屿众多,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海岸带南北纵跨三个气候带,自然风光各异,拥有许多旅游价值很高的风景区。我国历史悠久,海洋文化积淀丰厚,海岸带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我国海洋旅游景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拿10分玩人呢?再说作文是什么层次的,是科技论文还是给小学生交作业的?

分析了开采过程中的产气和产水规律、压差变化规律以及压差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研究了降压幅度和初始开采温度而且,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枯竭,寻求储量巨大的新型接替能源已是迫在眉睫。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的东海冲绳海槽、/html/Designs/20090913/html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