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现代农业技术论文选题题目要求高吗

发布时间:2024-07-06 14:40:58

现代农业技术论文选题题目要求高吗

论文题目要求你能精短简练的表明你研究的方向和你所写论文的主题,要具有概括性。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 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0%,21-30岁占9%,31-40岁占4%,41-50岁占4%,51岁以上占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5%,小学占6%,初中占4%,高中占1%,大专及以上占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6%。农业技术人员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2%;21-30岁占4%;31-40岁占3%;41-50岁占5%;50岁以上占7%。文盲占0%;小学文化程度占5%;初中文化程度占1%;高中文化程度占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18万户,占6%。 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 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 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祥明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7-[2]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吴少华郝志龙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91-[3]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科技特派员创业助农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巡礼中国农村科技-2009(2)-56-[4]孔祥智李圣军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8(5)-16-[5]福建: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课题组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7-[7]桂秀梅河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专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11)-18-

回答 做短视频创作很难绕开的一个问题,如何选题?选题的方向,选题的内容,选题的素材。接下来美工铺子通过选题的方向,选题的原则,选题的维度,以及选题时要注意避免的一些问题,聊聊短视频如何进行选题。一、短视频选题方面做短视频创作选题方面大概分类14种类。选题的方面就是在做赛道的选择,不同的赛道有着不同的天花板(粉丝量、变现值)和不同的运营机制在这些短视频类别的赛道中,剧情、娱乐、影视、生活、商业类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领域,也比较容出现一些头部资源大号,这些类别解决了大部分人群的八小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八小时生活中的消遣问题。在整个互联网短视频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领域,财经和健康领域,这两个领域的创作者,平台都会要求有相关领域的资质才能进行内容创作,比如财经领域要求有证券从业资格证等,健康领域要求是三甲医院以上的医生资质。在所有类别中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可以将内容知识化,用知识价值的传递来内容的输出和传播,即内容即是价值,内容即是产品。二、短视频选题原则1、 要贴地。选题内容要坚持用户导向,以用户粉丝需求为前提,不能脱离用户粉丝,想要有好的播放量,就应该首先考虑到用户粉丝的喜好和痛点需求,往往越是贴近用户粉丝的内容越是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触发视频的完播率。2、 有价值。选题内容要输出有价值,内容有干货为目标,输出的内容对用户粉丝有价值,满足用户粉丝的需求,解决用户粉丝的痛点,才能使用户粉丝有传播的欲望,触发点赞、评论、转发等用户行为,从而达到内容的裂变传播。吴北狱中三年不近女身,新婚一月后美女总裁扶墙干呕,丈母娘炸了广告乘以贰网络查看详情3、 要匹配。选题内容要和我们的定位有关联有匹配,有垂直度,以提升我们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更高的塑造IP,这样才能吸引到精准的用户粉丝,同样提高用户粉丝的持续跟随和黏性。三、短视频选题维度1、 频率。选题的内容,在用户粉丝的需求和痛点上是不是存在高频发生率,换而言之就是目标用户粉丝群体的大众话题,只有用户粉丝的高频关注点,才能引发更多播放量。2、 难易。创作者还应该考虑选题后的制作难易程度,自己或团队的创作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起来选题背后内容生产和内容运营,选题、内容、形式都是要考虑的因素,用户粉丝现在对内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3、 差异。不论是哪一种类别的选题或者哪一种话题,在短视频领域都有着不少的竞品账号,可以说 3、 标题描述要合理。标题字数要适中,有些平台超过一定字数后,标题就会被自动折叠隐藏起来。格式要标准,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尽量用中文表述,避免生僻字和网络词汇,方便机器算法获取识别。句式要合理,很多短视频平台,一般会要求标题为三段式结构,表述清晰,避免出现夸大性词组。 提问 我是做短视频的论文不是短视频的创作,是研究短视频 更多1条 

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论文选题题目要求高吗

XX食品卫生检测分析首先回顾食品卫生检测国际标准概况,然后自己检测的目的和选择方法的背景介绍。然后直奔主题。最后讨论时说明本方法的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进一步需要注意改进,为后续开展工作埋下伏笔。

生物信息学毕业论文,如果你有范文的话,格式肯定就不用找了,但是选题就不行,必须要你导师认可了才行,我是在志文网写的,我写的是生物芯片技术中的应用方面的,生物信息学结合的,已经拿到了参考文献还有资料。

不要选别人没做过的题目。不要选太旧的题目。选题面要窄不要宽,选题方向尽量可能具体,选题范围越宽写作难度就会越大。题目一个研究内容即可,千万不要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内容。选题要符合自身专业不能跑偏。

食品检验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

现代农业技术论文选题题目要求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就拿农业科学这本期刊的领域为例,包含以下这些领域:农业史   农业基础学科   农艺学   园艺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学其他学科   农业工程   农业经济   渔业   水产、畜牧业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为农业推广、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精神,提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一、论文选题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直接来源于农业生产实际的技术难题,或者是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题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也可以是农业推广、农村发展某一具体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项目,也可以是某一项目的子项目,或者是导师承担的应用型研究课题。 二、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推广、农村发展问题的能力。论文内容要有新见解,要具有应用价值,并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具有创造这些效益的可能性。 三、论文形式 1.农业新技术项目设计与推广实施 2.社会调查研究论文 3.技术性研究论文 4.推广理论研究性论文 四、论文评审与答辩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且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应有两位专家“盲审”,若其中有一位专家认为论文不合格,则需要修改论文,半年后再申请评审。若两位专家均认为论文不合格,则修改论文至少一年,一年后再申请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打印,并便于储存、检索、利用及交流等,特制定如下要求: 1.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2.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约200—500字,以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文工作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最终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4.引言或前言:阐述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地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类型而不同。一般包括:(1)理论分析;(2)研究方法或设计方法;(3)研究结果及讨论或设计项目成果。 引言(前言)和正文凡是引用文献处,应在引用句后括号内标明该引文的作者及该文发表的年代,示例为:×××××(李四,1998)。 6.结论与建议: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新见解的意义,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技术方法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7.参考文献:列出经阅读并直接引用的文献,中外文献分开。文献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年份、卷数、期数和页数,书籍还应注明出版单位和年份。外文文献应列出原名。 8.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同,不超过300个实词,应有英文题目,第二行写研究生姓名;第三行写导师姓名;最下方一行为关键词。 9.附录:包括未列入正文的必要表格及公式推导。 10.致谢:对导师及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表示谢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注: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必须用中文书写,用计算机双面A4纸打印,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论文的版心按“研究生论文排版要求”进行排版。 学位论文封面采用统一格式,由指定印刷厂统一印制。 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113 学号 山西农业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题目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中国山西太谷 2006年 月

现代化农业论文选题题目要求高吗

就拿农业科学这本期刊的领域为例,包含以下这些领域:农业史   农业基础学科   农艺学   园艺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学其他学科   农业工程   农业经济   渔业   水产、畜牧业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 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0%,21-30岁占9%,31-40岁占4%,41-50岁占4%,51岁以上占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5%,小学占6%,初中占4%,高中占1%,大专及以上占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6%。农业技术人员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2%;21-30岁占4%;31-40岁占3%;41-50岁占5%;50岁以上占7%。文盲占0%;小学文化程度占5%;初中文化程度占1%;高中文化程度占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18万户,占6%。 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 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 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祥明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7-[2]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吴少华郝志龙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91-[3]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科技特派员创业助农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巡礼中国农村科技-2009(2)-56-[4]孔祥智李圣军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8(5)-16-[5]福建: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课题组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7-[7]桂秀梅河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专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11)-18-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论文一般都是包括~论题、摘要、关键字、正文、致谢这几部分~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正文了~你可以去看下(农业科学)~看下别人是怎么写的吧~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论文选题题目要求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 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0%,21-30岁占9%,31-40岁占4%,41-50岁占4%,51岁以上占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5%,小学占6%,初中占4%,高中占1%,大专及以上占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6%。农业技术人员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2%;21-30岁占4%;31-40岁占3%;41-50岁占5%;50岁以上占7%。文盲占0%;小学文化程度占5%;初中文化程度占1%;高中文化程度占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18万户,占6%。 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 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 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参考文献:[1]张祥明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7-[2]郑诚乐林义章林碧英吴少华郝志龙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91-[3]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科技特派员创业助农富——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巡礼中国农村科技-2009(2)-56-[4]孔祥智李圣军科技特派员:产生背景、运行特征和对策建议——福建省南平市案例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08(5)-16-[5]福建:科技特派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08(8)-74-[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课题组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7(10)-117-[7]桂秀梅河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专家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11)-18-

写一篇论文,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的论文,你可以去中华权威论文网看看,说不定能帮到你。

知道有几本期刊上的文献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看下(农业科学、可持续能源、城镇化与集约用地),或者也直接去他们出版社的官网找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