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6 01:32:40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2010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0%,进口增长约为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忧喜交加的一年。6—11月工业生产逐月加快,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完成全年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回升势头日趋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下行轨道并顺利实现“保八”增长目标,主要得益于国家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无论是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的措施,为完成“保八”增长任务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这也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极其明显,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在2009年良好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加上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继续推动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措施,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保持稳步提高,2010年的消费需求具有诸多增长因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农民工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在2009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提高。即使在经济景气下行的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仍保持了较高的储蓄水平,10月末居民储蓄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近6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期平均水平(3%);其次,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加速时期,汽车、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之势,虽然住房购置不纳入消费核算,但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再一次带动家庭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升温;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大大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10月1日出台的“农村居民养老金”试点,将有力地促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上升;第四,“三鹿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则是水、电、气、油等垄断行业资源品涨价预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和挤压居民日常消费开支。此外,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全面恢复“道路坎坷”,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与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测算,G3(欧盟、美国、日本)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尤其G3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显示经济回暖,由G3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在2010年全面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发出种种信号显示世界经济正走出谷底,如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国际航运市场趋热等。但2010年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扶持政策鼓励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同时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简单的来料加工贸易商品出口。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更是由负值上升到5%。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因此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虽会有较大增长,但若想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出口增速(即20%以上),道路艰难坎坷。 同时,经过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冷落之后,于2009年触底反弹,2009年1—11月量价双双攀高,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上半年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在我国外需稳定的状况下对经济增长无疑是一利好消息。然而,目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否加剧楼市泡沫并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因此,2010年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当前价量齐涨态势,而且取决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国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尺度。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以稳求市”,主要目标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整个行业将在2009年重新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运行特征表明,CPI是我国经济波动的稳定滞后指标。在以往的经济波动中,一旦经济复苏,CPI也将随之走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轨道,2009年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2010年物价走高不仅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存在众多上涨客观因素。一是受近期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开始升温;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促使房产及其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三是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最终将推动物价上涨;四是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预期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构成社会通货膨胀预期。但由于我国除垄断行业外,多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工业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加之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全年价格走势平稳,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CPI上涨幅度不会超过0%。然而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底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调查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升温,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在外出的15097万农民工中约有420万人未获得就业,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2010年我国有650万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如果加上现有的城市失业人群,2010年我国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对于恢复增长期的2010年而言,政府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GDP增长率呈前高后低态势,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众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异常繁重。结合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在2010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加大“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的刺激作用,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转变,则首先要打破投资领域内的体制制约,政府投资目标应立足于科技文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着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一、摘要:  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二、关键字:  1、 形势概况  2、 形势走向  三、正文:  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  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  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650公里,水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由550多个岛、礁、滩组成。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才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  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  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  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四:参考文献:  (一)《人民日报》  (二)《军事网》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高中数学

2010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0%,进口增长约为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忧喜交加的一年。6—11月工业生产逐月加快,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完成全年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回升势头日趋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下行轨道并顺利实现“保八”增长目标,主要得益于国家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无论是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的措施,为完成“保八”增长任务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这也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极其明显,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在2009年良好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加上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继续推动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措施,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保持稳步提高,2010年的消费需求具有诸多增长因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农民工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在2009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提高。即使在经济景气下行的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仍保持了较高的储蓄水平,10月末居民储蓄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近6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期平均水平(3%);其次,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加速时期,汽车、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之势,虽然住房购置不纳入消费核算,但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再一次带动家庭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升温;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大大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10月1日出台的“农村居民养老金”试点,将有力地促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上升;第四,“三鹿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则是水、电、气、油等垄断行业资源品涨价预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和挤压居民日常消费开支。此外,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全面恢复“道路坎坷”,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与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测算,G3(欧盟、美国、日本)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尤其G3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显示经济回暖,由G3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在2010年全面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发出种种信号显示世界经济正走出谷底,如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国际航运市场趋热等。但2010年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扶持政策鼓励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同时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简单的来料加工贸易商品出口。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更是由负值上升到5%。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因此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虽会有较大增长,但若想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出口增速(即20%以上),道路艰难坎坷。 同时,经过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冷落之后,于2009年触底反弹,2009年1—11月量价双双攀高,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上半年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在我国外需稳定的状况下对经济增长无疑是一利好消息。然而,目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否加剧楼市泡沫并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因此,2010年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当前价量齐涨态势,而且取决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国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尺度。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以稳求市”,主要目标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整个行业将在2009年重新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运行特征表明,CPI是我国经济波动的稳定滞后指标。在以往的经济波动中,一旦经济复苏,CPI也将随之走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轨道,2009年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2010年物价走高不仅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存在众多上涨客观因素。一是受近期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开始升温;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促使房产及其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三是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最终将推动物价上涨;四是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预期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构成社会通货膨胀预期。但由于我国除垄断行业外,多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工业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加之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全年价格走势平稳,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CPI上涨幅度不会超过0%。然而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底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调查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升温,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在外出的15097万农民工中约有420万人未获得就业,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2010年我国有650万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如果加上现有的城市失业人群,2010年我国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对于恢复增长期的2010年而言,政府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GDP增长率呈前高后低态势,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众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异常繁重。结合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在2010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加大“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的刺激作用,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转变,则首先要打破投资领域内的体制制约,政府投资目标应立足于科技文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着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的描述 有以下方案供你参考 9月15日上午,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作题为《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谢谢大家。我非常高兴参加2004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参加会议的都是专家,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肯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我只是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在这里只能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大家交流一些看法。 当前国际上热点很多,或多或少都与三年前发生的11事件有关。近三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促成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就是2001年发生的美国11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这样说,11事件中摧毁的是两栋楼,但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最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安全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美国认为他的威胁来自本土之外,现在看到了美国国内就存在着巨大威胁。因此,反对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现在11事件已经过去三年,但是恐怖活动并没有减少,尤其在俄罗斯,最近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最令世界震惊的是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个事件有可能对今后的国际形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下面我集中就恐怖主义目前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就此谈一下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 分析全球反恐形势首先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11改变了世界格局。 3年前的11事件有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飞机对纽约、华盛顿两个城市发动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袭击,几个小时造成3000多名无辜者丧生。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最大,但是它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也绝不会是美国,它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或者说扰乱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大国关系随着11事件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反恐成了最近三年来国际事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用电脑语言来说,就成了最常用的关键词。反恐两个字也可以说成了最近在国际上比较时髦的词。在反恐旗号下,美国先后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年后的今天,世界并没有因为反恐而变得更加安全。如果我们回顾8月底到9月上旬以来的短短十几天里发生的事件,我们就会感觉到新的恐怖主义浪潮又一次袭击了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为严重的就是9月1日有一伙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南部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占领了一所中学,将1300多名学生劫持为人质,在解救的过程当中,有300多人死亡,其中一半多是儿童。目前恐怖主义或者说恐怖分子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阵地转移到防范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展开活动。当然,也有在防范比较严密的地区展开活动的,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二,美国以反恐为纲,保证国内安全。 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过外敌的袭击,在11事件当中有了切肤之痛,袭击警告、恐怖主义、恐怖分子这些词汇在美国历史上一再频繁出现,在美国的百姓中一再传播。安全问题已经取代了发展经济、医疗福利和就业等国内问题,一跃成为美国布什政府的头等大事。美国政府和曾经受伤过的民众对恐怖主义的敏感程度达到了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地步。 美国因为受到了11袭击,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民航部门也实行了苛刻的安全检查。美国这些严厉的措施保证了美国国内在三年时间里没有受到大的袭击。美国对11事件进行了反思,对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反思的更多。但事实上,这些反思没有占主导地位。在反恐的旗帜下,政府警察和情报机构的力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加强,布什政府制定了爱国者法案,情报机构被赋于了更大的权力,对民众的窃听和调查不再需要象以往那样经过严格的审批,美国宪法所保证的言论、隐私和游行示威等自由受到了威胁。为了保证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纽约警方对民众的游行示威活动大加限制。同时美国在对待俘虏方面也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就连美国籍的囚犯也没有办法享受美国法律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他们不能见律师,也不能给家人打电话,甚至不能让陪审团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在美国反恐已经是布什政府近三年来的万能武器。 在最近的大选当中,布什又将美国三年没有发生过新的恐怖袭击渲染成自己政绩,借此来攻击在安全问题上缺乏优势的民主党对手。特别是布什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切尼,最近亲自出面对民众发出警告,选克里就等于选择危机。布什在任期内没有明显的政绩,但是他抓住了反恐这个旗帜,而且把共和党竞选提名大会提到了在11前夕举行,这个决定使共和党的提名大会成为历史上离11月2日总统选举日时间最近的提名大会。改时间的目的就是唤醒人们对11事件的痛苦回忆,打造布什铁腕总统的形象。布什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竞选下一届总统,认为他能够给美国人民带来安全。 在11三周年纪念日之前,俄罗斯发生了人质事件,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遭受到爆炸。这两次事件再次把不安和恐惧带给了美国民众,这在客观上可能会给布什竞选连任增加成功的砝码。根据美国广播公司以及华盛顿邮报的最新联合民意调查,目前布什在大选进程当中仍然领先克里,有希望获得选票数量要比克里高出9个百分点。在处理恐怖主义问题上,布什获得的支持率要比克里多22个百分点。 第三,美国把反恐战争引向国外,世界变得更不安全。 美国政府对外采取强硬的路线,以是否支持他反恐为标准划分敌友,并且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军事部署,不仅恢复了冷战结束以后曾经一度关闭的一些军事基地,而且在原属于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内,甚至领土内开辟了新的据点。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美国军事在全世界的存在和影响力超过了它在冷战中用几十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规模。对于反恐领袖布什来说,11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为他提供了一个--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英雄用武之地"。 近三年来,美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反恐战争,不过有很多观察家认为或者说事实也证明这一点,这些年的反恐几乎是越反恐,恐怖主义的活动越是频繁。虽然成规模的恐怖组织少了,但是零散的恐怖分子多了。美国受到的威胁小了,世界其他地区受到的袭击多了。拉登不露面了,可他大大小小的徒弟们冒出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11事件后,发生在全球的严重恐怖事件有17起。在美国的严厉打击下,基地组织发动大规模的袭击能力日益减退,但是基地的学员们将他们学到的恐怖知识和技能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更多不知名的企业组织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恐怖新生代具有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懂电脑,会上网,手段也更加残忍,他们在欧洲、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发动不少血腥袭击,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 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期间没有发生恐怖事件,有西方记者说,雅典奥运会只有故事,没有新闻。意思就是非常好,开得很成功,参加的人很多,开幕式很精彩,但是没有新闻,就没有他们所想的重大新闻,如果楼被炸、人被杀了,可能就有新闻了。但是宁可没有新闻,要有一个安全的奥运会,我想这也是世界各个国家愿意看到的。 这些恐怖主义活动使很多人对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政策产生疑虑,如果仅仅加强以军事打击来消灭恐怖主义,而无视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源,不铲除滋生的土壤,那恐怖活动肯定是愈演愈烈。 第四,国际关系旧的格局已经打破,重组还在进行当中。 11事件发生在美国,但是它的影响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作出了一种选择,按照美国的原则就是非此即彼,要么支持美国,要么成为他的敌人。因此,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全球形成了各国联手打击恐怖组织这样一种非对称性的斗争态势。 我们怎么来看待现在的世界格局?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反恐是各国都在做的一件事情,这里有共同点,但同时各国也有各国的打算。美国有美国的打算,俄罗斯有俄罗斯的打算,特别是在最近俄罗斯发生恐怖袭击之后,俄军总参谋长提出先发制人。先发制人不光是对本国,对国外的一些有恐怖嫌疑的国家也要采取先发制人。 因此,我们在将来的反恐斗争当中要注意俄罗斯在这场斗争当中角色的变化。我们知道,美国在反恐斗争当中是采取双重标准,它根据它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反恐策略。有的时候强调要坚决打击,有的时候又采取一些比较放任的态度,甚至是接触一些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实际上损害了全球联合反恐总的战线。最为明显的就是这次俄罗斯人质事件。在俄罗斯人质事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就说,美国政府继续与所谓的“车臣异见人士”接触,并要对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的方式提出建议。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恐怖事件,中国也面临着反恐问题。如何建立高效的预防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包括中国城市发展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际形势有很多方面,除了反恐问题之外,强调两个问题。 第一,朝鲜核问题。这是世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朝鲜核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安全。我们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能够各方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使得朝鲜半岛能够保持稳定,这符合我们国家的安全利益。 第二,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当中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具有爆炸性。台湾问题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国际问题,但它有非常大的国际因素。 总之,除了注意恐怖主义的问题之外,目前特别要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朝鲜核问题,一个是中美关系问题。当然,中美关系问题还有一个经济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都是比较密切的,如果双方关系比较好,合作得比较好,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矛盾,特别是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影响到了经济关系的发展。 就我国的发展环境而言,我简单的综合一下,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目前国际政治力量的架构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分散我国面临的战略压力,使我们避免处于各种国际矛盾的中心。 第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资金、技术等转让的现状,有利于我国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我常常说这么一个例子,在人家都已经做好席位的情况下,要挤出一个位子出来就比较困难,你首先坐了这个位子就比较好办。所以在考虑发展时要具有前瞻性。 第三,世界各国、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看好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使我们在国际上增加了筹码。事情总是分两个方面,不利的方面肯定有,首先是美国把我们看作是潜在的战略对手,其次是“台独”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有可能发生重大“台独”事变。 第四,世界经济发展也有对我不利的一面,比如对于能源、矿产资源的争夺等等。 以上我结合反恐和中国的国际环境谈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些看法,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欧盟扩大问题、世界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等等,都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问题,都是研究世界形势这些人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在这儿就不多讲了。今天谈的一些观点有很多方面是属于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不懂追问,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高中英语

专业回答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一位已故的政治家也说过:”没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友谊,只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2、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法规。有人统计,涉及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一百多种,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中,特别应当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等,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3、要善于识到各种伪装。从理论上讲,有关国家安全的常识、规定都比较完善了,依规行事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实际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比如,有的间谍情报人员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套取国家秘密、科技政治情报和内部情况。如果丧失警惕,就可能上当受骗,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淡泊名利,要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4、要克服安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自不待言,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和秘密,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等等。也就是说,再富有的国家不可能应有尽有,再贫穷的国家也不可能一点没有别国羡慕的东西。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但又是不可小视的国家。所以,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对这一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情来。个别误入歧途的青年学生的教训,已成前车之鉴,千万别再重蹈覆辙。5、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是与公安机关同等性质的司法机关,分工负责间谍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 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大家配合工作的时候,在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和来意之后,每个同学都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法)赋予的七条义务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尽力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做到不推、不拒,更不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公务,还要切实保守好已经知晓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秘密。

随着美联储加息,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而汇率、产能、物价、老龄化等等问题全部都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中国结。该如何解开需要很高的智慧。第一大风险,产能严重过剩,之前我们就爱玩命生产东西,现在东西多了根本没人用的了,大量的东西积压,然后存在仓库里。我们一直的态度就是,管他呢?接着生产,并且加码生产。好比当年也是钢铁产能过剩,怎么办呢?我们再建一座钢铁厂,建无数的楼房,然后钢铁产能就用上了,但问题是新建出来的钢铁厂也是要生产的,等新钢铁厂建好了,发现产能过剩并未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而建钢铁厂的钱,是管银行借的。这就是第二个严重的风险。当今中国面临的五大风险第二大风险,债务危机,大量地方债要到期,虽然都有政府信用在做背书,但政府也不都能接触到印钞机,所以大部分的地方政府也是很愁,不借钱没法搞建设,不搞建设就没业绩,没业绩就升不了官,所以谁管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反正得修点什么,实在没什么修的,也得把地下的青砖都掀起来,买新的重新铺一遍。政府的钱也是借的,而像铺青砖这种事并不产生经济效益,所以通常是GDP越高,债务越高。欠的钱越多。要想还这些钱,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但银行说了,虽然本金我可以先不催你,但这利息你总得给点吧,要不兄弟就真搞不下去了。这就牵出了第三个风险银行的金融体系风险。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 台海形势仍处在风险较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渐成“跛脚”的陈水扁正加紧通过推进所谓“宪改”,搞“台湾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07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和2008 年台湾“大选”使岛内局势发展充满变数。但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政策,中国大陆及岛上反“台独”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举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1] 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长期存在,某些挑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特定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随着国际社会及地区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地区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将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视为增进合作、扩大影响的渠道和机会,积极探索并推动在多种框架、多领域开展合作。“9·11”事件后,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在“10+3”机制的带动下,东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加强。2002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国倡议下,首届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1月在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联合公报》,表示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决心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加强合作,支持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 的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还逐步加强合作打击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毒品走私活动,把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纳入反恐合作的框架之中。种种事实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要议题,并将成为改善地区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宿迁的 总不能都交一样的吧 郁闷

楼主可以参考:  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继续”: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6亿美元,同比增长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胡主席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总统萨科齐、英首相布朗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2007年1—9月,中欧贸易额达3亿美元,同比增长8%。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别与英、法、西班牙等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军事交流领域有新的拓展。  二、周边关系  我国周边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既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热点。过去一年,我国周边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朝鲜半岛形势明显趋向缓和,东盟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南亚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就显著。8月,上合组织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引起广泛关注。  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俄罗斯和日本既是大国,也是我周边重要邻国。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与周边各方向上国家的关系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取得新的成果。  尽管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我在朝核问题有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7年年内,六方会谈先后于2月和10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和《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核计划进行申报;美将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我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交流合作得到加强,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日韩文化交流年”顺利展开。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入推进。1月和11月,温总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东盟与中国“10+1”峰会,与东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对话活动,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和中国与东盟维和研讨会,与东盟安全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2、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7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8月,胡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1月,温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高层互访和各层级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我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  3、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2007年年内,中巴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国对巴实施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第一阶段降税,推动中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胡主席、温总理与辛格总理多次会晤,双方同意不断推进中印合作“十项战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外长2007年年内共5次会晤,创历年之最。2007年1—9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72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2%,增幅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12月,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发展中国家关系  过去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联合自强趋势明显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总和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新兴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传统大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7年143个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都在增加,只有10个国家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有所减少。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07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后续措施的开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对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9月,中国与非洲48国外长在联大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有序进行。2007年1—9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1亿美元,同比增长7%。  我与拉美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拉双方在联合国、里约集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与常驻观察员对话会等机制内保持密切磋商、不断加强协调。以“G8+5”等机制为平台促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在全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引导南北对话与合作。  自2002年起,八国集团在峰会期间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举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2007年6月,八国集团启动“G8+5”常规对话机制,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源、社会等领域加强对话与沟通。“G8+5”机制正成为推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年内,胡主席出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5”对话会,就世界经济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张促进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南北合作;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中方政策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在出席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就加强南南协调提出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这是胡主席继2003年法国埃维昂会议、2005年英国鹰谷会议、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之后,第四次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对加强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巩固我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多边关系  过去一年,全球和地区多边关系发展更趋活跃。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贸组织、上合组织、欧盟、东盟、非盟、阿盟、亚欧峰会等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增强。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方面,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12月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一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亚太经合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21个成员,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世界经济总量的53%和世界贸易的46%,成为当今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9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悉尼宣言》,就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和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以及“G8+5”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重要舞台,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度重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一贯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区等问题上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积极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军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40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应联合国请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将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由182人扩编至275人,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其中140人的先遣队已于11月24日部署到任务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中国积极履行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会费比额由05%上升至667%,增幅居各国之首。中国还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为推动联合国裁军和军事信任制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重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该组织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针对气候变化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胡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措施、成就和目标。这是继“G8+5”会议后,胡主席再次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采纳了中国提出的主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一、摘要:  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二、关键字:  1、 形势概况  2、 形势走向  三、正文:  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2010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0%,进口增长约为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忧喜交加的一年。6—11月工业生产逐月加快,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完成全年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回升势头日趋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下行轨道并顺利实现“保八”增长目标,主要得益于国家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无论是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的措施,为完成“保八”增长任务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这也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极其明显,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在2009年良好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加上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继续推动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措施,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保持稳步提高,2010年的消费需求具有诸多增长因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农民工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在2009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提高。即使在经济景气下行的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仍保持了较高的储蓄水平,10月末居民储蓄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近6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期平均水平(3%);其次,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加速时期,汽车、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之势,虽然住房购置不纳入消费核算,但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再一次带动家庭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升温;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大大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10月1日出台的“农村居民养老金”试点,将有力地促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上升;第四,“三鹿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则是水、电、气、油等垄断行业资源品涨价预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和挤压居民日常消费开支。此外,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全面恢复“道路坎坷”,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与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测算,G3(欧盟、美国、日本)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尤其G3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显示经济回暖,由G3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在2010年全面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发出种种信号显示世界经济正走出谷底,如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国际航运市场趋热等。但2010年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扶持政策鼓励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同时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简单的来料加工贸易商品出口。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更是由负值上升到5%。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因此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虽会有较大增长,但若想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出口增速(即20%以上),道路艰难坎坷。 同时,经过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冷落之后,于2009年触底反弹,2009年1—11月量价双双攀高,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上半年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在我国外需稳定的状况下对经济增长无疑是一利好消息。然而,目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否加剧楼市泡沫并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因此,2010年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当前价量齐涨态势,而且取决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国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尺度。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以稳求市”,主要目标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整个行业将在2009年重新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运行特征表明,CPI是我国经济波动的稳定滞后指标。在以往的经济波动中,一旦经济复苏,CPI也将随之走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轨道,2009年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2010年物价走高不仅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存在众多上涨客观因素。一是受近期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开始升温;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促使房产及其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三是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最终将推动物价上涨;四是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预期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构成社会通货膨胀预期。但由于我国除垄断行业外,多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工业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加之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全年价格走势平稳,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CPI上涨幅度不会超过0%。然而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底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调查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升温,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在外出的15097万农民工中约有420万人未获得就业,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2010年我国有650万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如果加上现有的城市失业人群,2010年我国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对于恢复增长期的2010年而言,政府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GDP增长率呈前高后低态势,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众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异常繁重。结合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在2010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加大“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的刺激作用,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转变,则首先要打破投资领域内的体制制约,政府投资目标应立足于科技文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着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美国伸手南海 邻国发难中国   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海上邻国有"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美国宣布在新加坡部署一艘近海舰,在澳大利亚部署海军陆战队,标志着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其矛头直指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强硬立场和行为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国承诺和支持的鼓舞。在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除柬埔寨、缅甸外,其余16个国家都谈到了海上安全问题,其中大部分国家表达了对南海问题的关切。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南海主权争议已经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2011年,中国不再高调宣布南海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不可能改变。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中国官方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发现,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归属因涉及主权纷争,显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日本外交显同心圆排序 美日同盟继续强化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害。日本大地震的国际救援行动以及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次序, 即日美同盟为中核; 第二层次为间接盟友,主要是美国同盟旗下的英、法、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第三层次为与日本历史渊源甚深且有共同价值观的东南亚地区各国; 第四层次为能够对中国实力起制衡作用的俄罗斯、印度、蒙古等国。 具体来说,处于中核的日美同盟关系在快速协调应战能力方面彰显了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第二层次的间接盟友也发挥了快速集结的配合救助优势; 第三层次的关系主要体现了"情感投资反哺回馈"的良友关系; 第四层次则主要起平衡手的作用。而上述四个层次均具有明显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虽然中国在大地震后对灾情深切关注,在物质方面予以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选择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相当谨慎。从日本领纳其他国际赈灾救援的态度上,充分显示了其"远交近攻"的策略。   日本的特大震灾也加速了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调整。灾难进一步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2010年,来自冲绳的强烈反对阻碍了日本政府执行关于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的协议。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驻日美军迅速、大规模的救灾行动使日本民众看到美日同盟的效用,虽然冲绳受地震、海啸和核危机的影响不太大,但是美军的救灾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本民众对美军基地的情绪,弱化了冲绳对基地搬迁的反对声浪,有利于同盟关系的稳定。灾后上台的野田首相视美日同盟为日本外交基轴的立场,也有助于美日同盟的深化。从灾后日韩两国的互动来看,双边关系已经摆脱了因历史问题纠缠不清、双方均试图改变对方的混乱期,正朝着承认不同、开始倾听的整合期阶段发展;俄日领土争端在灾后也暂时得到缓解;但救灾外交对消弭中日两国不信任作用甚微。 防御性国策难消周边国家担忧 本地区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 保持了增长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军备。从长期来看,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的态势不利于亚太安全互信的建设,可能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使业已存在的安全困境更加恶化。   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而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已将军事防御重心放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的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普遍较强;日本将中国列为主要防卫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国家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美国是亚太地区绝对的军事霸权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政治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的重点。在美国的战略部署棋盘上,东南亚是其战略依托之地,战略部署已经成熟稳定,而中亚和南亚是其势力重点拓展之区。从地缘角度看,美国正在加强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和中亚的战略链条连接力度,一旦连接顺利完成且加固,则环形包围圈构建完毕,在欧亚大陆就形成对中国半环形的包围圈。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