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总结经验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啊

发布时间:2024-07-07 05:20:5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总结经验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掌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题目很多很多,想写什么内容就选择什么题目。一.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界定教育经验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有关教育的知识或技能。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散的初步认识成果,需要经过总结提高,才能上升为理论。二是指前人积累的有关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如国内外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经验。所谓经验总结,就是研究者(可以同是实践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二)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1)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教育经验总结可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具体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指出运用这些经验的优越性及其前景。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这里所讲的教育经验总结是专指科学性教育经验的总结。作为科学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探求新知、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恰恰就具有这种本质特征。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揭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这个过程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科学研究的成果。(2)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经验总结法是在某种实践活动大致告一段落,并且通过这种实践取得的经验已经大体形成之后才进行研究的。所以,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活动中的回溯性研究,因而与其它科研活动有所不同: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是那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经验”,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的事物或文献资料。这种研究对象是实践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了的客观事物,以及在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实践者自身形成的感性认识和某些未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不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影响,使之发生某种变化,以求得某种预期结果。而只是科学地认识客观存在的“经验”,即在实践效果已经显示的某种“经验”大体形成之后,才对这些“经验”进行“回溯”研究,从而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三,经验总结的主要方法是在调查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行思维加工,才使经验上升为理论。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来自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进行回溯研究,从而获得科学的理性结论,概括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经验。(3)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如果说实验法是先确定原因(假设),然后考察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么,经验总结法则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追溯其原因。另外,经验总结法又与观察法所采取的伴随教育发展进程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不同,与文献法所采取的借助于教育资料对教育事实进行间接研究方法也不同。它是根据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经验总结的出发点是已有经验,而其基础是取得经验的具体教育过程,因此,它既有直接研究的一面,又有间接研究的一面。经验总结是通过“追因”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1)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的一种成果,具有以下特征:①新颖性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是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更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必然具有新颖性,或观点、材料新颖,或形式、方法新颖。这种经验就是所谓新鲜的经验,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②普遍性所谓教育经验的普遍意义,一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一定的时间、空间的检验,在应有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经验都不失其存在的意义;二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相关实践的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经验的运用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即所有运用类似方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获得成功。那种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经验”,并不是教育科研意义上的经验,是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③实践性教育经验的实践意义表现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各源泉是实践。一般说来,经验总结多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带共性的原理、原则在实际操作运用中的问题,也包括教育实践中的突出矛盾,亦即具有特殊性、个性的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权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课题。教育经验总结的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总结教育经验,就实践者而言,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研究者而言,必须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访问、观察、思考,必要时还得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教育实践是经验总结的物质基础,经验总结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还要回到教育实践中去。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现代教育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经验总结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从人类知识发展过程来说,先进经验的推广,就是对事物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因此,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必须再回到教育实践之中,以能动地指导今后新的实践。④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同教育经验的内涵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这种实践与认识的循环,是呈螺旋状上升的提高,渐进式的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进入更高一级的境界。教育经验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2)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实用性。一方面,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操作程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另一方面,中小学校长、教师利用经验总结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既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可以大大促进自己的本职工作。②适用性。经验总结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经验总结的对象,只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即行。此外,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科研,没有特殊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关于教育经验总结的著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凡有重大建树的教育家,无不通过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推动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科研工作本身和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来看,教育经验总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可以通过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分析和概括,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丰富或发展中小学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同时,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认识的自觉性。创造性的先进教育经验蕴含着对客观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我们按科学的方法来总结这些经验,那就必然可以正确地认识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2.教育经验总结是提高中小学办学、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地总结经验,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经验,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成为教育的行家。教育经验往往容易为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因为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的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因而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吸收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是依靠经验进步的。一切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财富。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和步骤(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根据教育总结经验的目的和从事总结工作者本人的不同情况,经验总结可分为三种类型。1,科学性总结这种经验总结,是力求对经验实质的揭示能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对积累的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包括揭示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践上的新特点对理论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一经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2,教学法性总结这是一种最普遍、最通俗的总结。它主要包括:一是总结经验创造者的具体工作方式,提示其具体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列举出明显的例子,这是最基本的部分;二是指出经验的优越性及其指导思想,以免在推广经验时产生那种仅仅是模仿经验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方式、方法,而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倾向;三是指出运用这一经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的工作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工作方法的建议。3.实践性总结这是一种对于教育实践说明性的经验总结。这种总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地系统地描述某一教育实践的过程;二是归纳某一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三是揭示某一教育实践的优越性及其运用的前景。(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教育经验本身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总结可以以有不同的规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自集体进行,可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是校内组织进行,也可以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部门或大专院校组织进行重点研究。因此,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方法步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大概的方法步骤,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条件,灵活采用。1,准备工作(1)确定题目。应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定总结经验的题目,否则就没有总结意义。题目的确定,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总结对象的教育实践的实际状况出发,否则总结就没有基础。(2)选定对象。对象可以是地区、单位或个人。对象的选定主要若是看具有代表性。对象常常应包括各种类型,以便获取完整的经验。选定对象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优选的方法,慎重从事,选定对象的过程也是弄清对象的过程。(3)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总结题目和对象确定后,就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翻阅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方针政策、上级的文件指示、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总结对象的有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等。这不仅对于进一步明确总结经验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方法步骤等很重要,而且可以避免盲目摸索或重复已有成果,以提高总结的功效。(4)制订计划。根据总结任务和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所具备的条件和力量,对总结的过程进行构想,这就是总结计划。计划应包括: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进程的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设计具体总结的方法,总结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总结的验证等等。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做出应变的考虑。2,收集材料总结经验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能反映先进经验全面情况的材料,这是总结工作的主要阶段、基础阶段。收集材料首先是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是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以上是反复交叉进行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取得完整、系统的材料。3,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总结先进经验最重要的环节。充分占有事实材料,这是产生先进经验的基础。然而,对收集的材料不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那么,材料再多,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不会有多少意义。综合和分析主要是这样一些步骤:一是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二是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现象作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有所创新的,哪些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综合分析,为总结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三是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以便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一般的情况是,经过综合和分析,经验就总结出来了,即总结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然而作为先进经验的总结,还有待于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听取不同意见,接受质疑、提问,集思广益,吸收真知灼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验总结报告。这样整个经验总结的过程就全部完成了,总结的成果也就出来了。三.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经验总结的首要问题是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对经验事实及多种背景材料进行全面、充分、细致的调查。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哪些事实材料呢?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所以应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充分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差的事实材料。只有这样显著的效果,才能证实“经验”的有效性,才能吸引人们去追寻它的原因。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经验总结对于他人而言更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概括地说,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的事实材料,从其所反映的范围来讲,有面(整体)的材料,点(局部)的材料和个别展开材料;从其所反映的类型来讲,有数量化材料和非数量化材料、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从事实材料的性质来讲,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主体材料和背景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等。采集和积累经验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测试等多种途径进行。采集和积累的材料越充分详尽,就越能确保经验总结的高质量。(二)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在与经验有关的大量事实中,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能深刻地说明观点(证实经验)的,只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才是真正体现经验的事实。因此,必须对事实材料进行反复的筛选。经验事实的筛选必须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积累的事实材料分门别类地排列组合,依据材料的横向联系和纵向顺序将材料系统化,然后对每一件事实材料进行核对、考证、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提取有用之材。如哪些材料尚缺,需要立即补上;哪些材料过多,应该坚决删去;分析哪些是新发现的材料和问题,哪些是老材料、老问题;哪些材料典型,哪些材料一般化;哪些材料互相矛盾,哪些材料重复;测定哪些材料有用,予以保留;哪些材料无用,暂时舍弃,等等。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大致是:首先,把握主题,明确意图。要弄清总结的目的和要求,准确把握总结的主题即经验的核心,使整个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紧紧围绕总结的主题逐步展开。其次,分类整理,建立联系。首先要了解总结对象的现状即“经验”所导致的教育工作成效。这些“成效”本身应该是一系列能够说明“经验”成立的具体事实。因此,经验总结者应当对前一阶段的工作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对大量材料按照总结的需要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现状——事实——经验”之间的联系机制。再次,考察评价、初步选定。经验总结者所掌握的一系列事实中,有些可能与“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些可能与“经验”只有间接的联系,有些甚至可能与“经验”并无联系。这就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鉴别,探求某种措施对实际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从众多事实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问题实质、最能证实经验成立的事实材料来。经验总结过程中对经验事实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筛选,直到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时才是最终的选择。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该是能够最有效地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一是材料要新颖。注意采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己或他人进行教改实践的新鲜事例和新的收获,以及人们尚未发现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等。二是材料要恰当。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准确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材料和观点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材料必须充分和必要。选用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但必须充分,足以说明问题。(三)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理性提炼的经验总结,如同一般的工作总结。因此,进行科学性经验总结,必须对经验事实进行必要的理性提炼。这里强调以下几点:1.掌握理论——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教育经验总结的理性提炼,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并根据某一总结的要求从有关的专业理论成果中吸取营养。掌握理论武器,决不是为了在撰写总结论文时套用某些名词术语或预设一个框框,而是为了在对经验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全过程中学会概括问题,抓住本质,使经验总结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掌握相关的理论,是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总结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总结水平的高低。2.概括主题——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经验总结的主题,是指贯穿于某项经验形成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映经验本质特征,具有自己特色的某种思想观念、原则或方法论原理。主题是经验总结的“灵魂”,是经验的“纲”。任何经验的主题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它必须以充分的经验事实为依据,以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经过思维加工,从基本事实和感性认识中概括出来。经验总结主题的概括,人们通常采取“归类——提炼”的操作方法,即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感性认识首先按项目进行归纳,然后再逐层予以提炼。例如,总结某校实施教育整体改革的经验,可以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措施、效果和实施者具体的想法、体会等方面分别归类,寻找它们的内部带有实质性的共同点。然后,在“类”与“类”之间考察它们的内在联系。其间,应着力分析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围绕着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及其实际效果,捕捉其经验中最本质的、最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从而使主题明朗化。由此可见,主题使经验“纲举目张”,也使总结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主题概括的成功,既反映了总结者(包括研究者、实践者)认识的深化,也使“经验”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3.揭示机制——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科学性经验总结,主要为了说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种变化,关键在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这就叫揭示机制。怎样在经验总结中揭示其内在机制呢?1,应该符合事物由萌发到成长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规律。“问题”是“经验”形成的逻辑起点,即实践的依据和出发点,然后才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过程和结果。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时,首先要探讨其实践起始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和分析这些问题以及实践者所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接着,我们还要对实践进程中的若干阶段进行考察,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变化,从而清晰地勾勒出事物发展的轨迹,探求经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果联系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应该反映事物内在各主要因素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引发的事物的某种变化。必须分析它的多种条件,它的内部结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寻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了何种措施,各种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才形成某种功能而使事物发生变化、产生良好效果的。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是深入揭示“经验”内在机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四.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及其推广(一)先进教育经验的标准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经验,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谓先进教育经验,其主要标准在于:1.典型性教育经验本身所提供的内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2.创造性先进经验具有开拓创新的活力,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或独树一帜,或另辟蹊径,或是前人研究的“延伸”,或是他人研究的“补缺”。3.现实性它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教育现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能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或对教育领域内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所突破,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4.效益性教育经验的产生、形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益。5.稳定性教育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考证,不带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且经得起一定时间的检验。6.可操作性先进经验应该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为基础,能为大家所接受并付诸实施。(二)总结先进教育经验的步骤1.确定总结对象这实际上是选择科研课题的问题。总结对象的选择要考虑到有研究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课题。2.评鉴总结对象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被当作了成熟的经验,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验被当作了普遍的经验,一些未达到预期成效的经验被当作了全面的经验,等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总结过程中略去了对于总结对象的评价和鉴定。评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育活动的效果是否明显,这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得出结论, 也可以从师生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中获得认识。二是看教育活动的时耗、物耗,在同样的效果前提下,此活动的时耗、物耗超过了彼活动的时耗、物耗,则此活动的总结与推广就是无意义的。三是看经验的推广价值,如果经验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取得的,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条件有较大差异,那么,推广这样的经验是有困难的;相反,经验是在一般条件下取得的,那么,系统总结和推广这样的经验就是有必要有价值的。3.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资料的重点是在:第一,教育活动的背景资料,包括活动的原因、学生的基础、教师的计划等;第二,教育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及其变化、教育组织管理等;第三,教育活动的结果资料,包括师生对教育活动的体验,教育活动的影响、教育绩效等;第四,历史资料,包括前人对此类教育活动的认识、做法、取得的结果等。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收集法。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或之后,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方法、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资料的真伪,判断资料的重点和非重点,理清复杂资料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因果关系。具体的分析方式包括比较分析、聚类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4.总结与论证总结的任务在于确定某项活动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相对于以往的认识有哪些突破;论证的任务是考察总结的经验是不是符合科学认识的逻辑性,是不是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的重点是把握和认识教育决策系统、教育现象系统、教育结果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此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摒弃无关的和相关不大的因素,弄清因素与因素、因素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所说明的本质问题,说明其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是经验总结的最后环节,主要是对上一步骤总结论证的结果进行理性分析,推出结论,形成书面成果。当然,上述五个步骤还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并不能包括整个经验总结的全部活动和细节。(三)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经验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

我要有关''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这个怎么给你讲解,网上格式一大堆的,真不会写的话我可以帮你全程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总结经验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呀

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

这个怎么给你讲解,网上格式一大堆的,真不会写的话我可以帮你全程写。

就是把和你论文论点有关的文献大致总结一下(很多可以摘抄序的内容),之后你根据这些文献所提出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说出你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和展望》的观点看法。这个就是文献综述的写法!希望能帮到你!

题目很多很多,想写什么内容就选择什么题目。一.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界定教育经验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有关教育的知识或技能。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散的初步认识成果,需要经过总结提高,才能上升为理论。二是指前人积累的有关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如国内外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经验。所谓经验总结,就是研究者(可以同是实践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二)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1)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教育经验总结可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具体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指出运用这些经验的优越性及其前景。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这里所讲的教育经验总结是专指科学性教育经验的总结。作为科学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探求新知、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恰恰就具有这种本质特征。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揭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这个过程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科学研究的成果。(2)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经验总结法是在某种实践活动大致告一段落,并且通过这种实践取得的经验已经大体形成之后才进行研究的。所以,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活动中的回溯性研究,因而与其它科研活动有所不同: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是那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经验”,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的事物或文献资料。这种研究对象是实践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了的客观事物,以及在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实践者自身形成的感性认识和某些未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不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影响,使之发生某种变化,以求得某种预期结果。而只是科学地认识客观存在的“经验”,即在实践效果已经显示的某种“经验”大体形成之后,才对这些“经验”进行“回溯”研究,从而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三,经验总结的主要方法是在调查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行思维加工,才使经验上升为理论。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来自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进行回溯研究,从而获得科学的理性结论,概括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经验。(3)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如果说实验法是先确定原因(假设),然后考察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么,经验总结法则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追溯其原因。另外,经验总结法又与观察法所采取的伴随教育发展进程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不同,与文献法所采取的借助于教育资料对教育事实进行间接研究方法也不同。它是根据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经验总结的出发点是已有经验,而其基础是取得经验的具体教育过程,因此,它既有直接研究的一面,又有间接研究的一面。经验总结是通过“追因”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1)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的一种成果,具有以下特征:①新颖性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是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更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必然具有新颖性,或观点、材料新颖,或形式、方法新颖。这种经验就是所谓新鲜的经验,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②普遍性所谓教育经验的普遍意义,一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一定的时间、空间的检验,在应有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经验都不失其存在的意义;二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相关实践的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经验的运用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即所有运用类似方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获得成功。那种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经验”,并不是教育科研意义上的经验,是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③实践性教育经验的实践意义表现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各源泉是实践。一般说来,经验总结多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带共性的原理、原则在实际操作运用中的问题,也包括教育实践中的突出矛盾,亦即具有特殊性、个性的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权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课题。教育经验总结的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总结教育经验,就实践者而言,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研究者而言,必须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访问、观察、思考,必要时还得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教育实践是经验总结的物质基础,经验总结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还要回到教育实践中去。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现代教育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经验总结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从人类知识发展过程来说,先进经验的推广,就是对事物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因此,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必须再回到教育实践之中,以能动地指导今后新的实践。④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同教育经验的内涵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这种实践与认识的循环,是呈螺旋状上升的提高,渐进式的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进入更高一级的境界。教育经验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2)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实用性。一方面,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操作程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另一方面,中小学校长、教师利用经验总结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既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可以大大促进自己的本职工作。②适用性。经验总结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经验总结的对象,只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即行。此外,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科研,没有特殊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关于教育经验总结的著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凡有重大建树的教育家,无不通过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推动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科研工作本身和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来看,教育经验总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可以通过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分析和概括,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丰富或发展中小学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同时,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认识的自觉性。创造性的先进教育经验蕴含着对客观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我们按科学的方法来总结这些经验,那就必然可以正确地认识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2.教育经验总结是提高中小学办学、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地总结经验,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经验,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成为教育的行家。教育经验往往容易为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因为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的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因而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吸收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是依靠经验进步的。一切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财富。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和步骤(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根据教育总结经验的目的和从事总结工作者本人的不同情况,经验总结可分为三种类型。1,科学性总结这种经验总结,是力求对经验实质的揭示能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对积累的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包括揭示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践上的新特点对理论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一经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2,教学法性总结这是一种最普遍、最通俗的总结。它主要包括:一是总结经验创造者的具体工作方式,提示其具体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列举出明显的例子,这是最基本的部分;二是指出经验的优越性及其指导思想,以免在推广经验时产生那种仅仅是模仿经验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方式、方法,而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倾向;三是指出运用这一经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的工作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工作方法的建议。3.实践性总结这是一种对于教育实践说明性的经验总结。这种总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地系统地描述某一教育实践的过程;二是归纳某一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三是揭示某一教育实践的优越性及其运用的前景。(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教育经验本身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总结可以以有不同的规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自集体进行,可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是校内组织进行,也可以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部门或大专院校组织进行重点研究。因此,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方法步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大概的方法步骤,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条件,灵活采用。1,准备工作(1)确定题目。应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定总结经验的题目,否则就没有总结意义。题目的确定,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总结对象的教育实践的实际状况出发,否则总结就没有基础。(2)选定对象。对象可以是地区、单位或个人。对象的选定主要若是看具有代表性。对象常常应包括各种类型,以便获取完整的经验。选定对象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优选的方法,慎重从事,选定对象的过程也是弄清对象的过程。(3)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总结题目和对象确定后,就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翻阅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方针政策、上级的文件指示、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总结对象的有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等。这不仅对于进一步明确总结经验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方法步骤等很重要,而且可以避免盲目摸索或重复已有成果,以提高总结的功效。(4)制订计划。根据总结任务和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所具备的条件和力量,对总结的过程进行构想,这就是总结计划。计划应包括: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进程的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设计具体总结的方法,总结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总结的验证等等。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做出应变的考虑。2,收集材料总结经验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能反映先进经验全面情况的材料,这是总结工作的主要阶段、基础阶段。收集材料首先是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是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以上是反复交叉进行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取得完整、系统的材料。3,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总结先进经验最重要的环节。充分占有事实材料,这是产生先进经验的基础。然而,对收集的材料不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那么,材料再多,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不会有多少意义。综合和分析主要是这样一些步骤:一是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二是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现象作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有所创新的,哪些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综合分析,为总结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三是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以便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一般的情况是,经过综合和分析,经验就总结出来了,即总结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然而作为先进经验的总结,还有待于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听取不同意见,接受质疑、提问,集思广益,吸收真知灼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验总结报告。这样整个经验总结的过程就全部完成了,总结的成果也就出来了。三.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经验总结的首要问题是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对经验事实及多种背景材料进行全面、充分、细致的调查。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哪些事实材料呢?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所以应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充分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差的事实材料。只有这样显著的效果,才能证实“经验”的有效性,才能吸引人们去追寻它的原因。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经验总结对于他人而言更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概括地说,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的事实材料,从其所反映的范围来讲,有面(整体)的材料,点(局部)的材料和个别展开材料;从其所反映的类型来讲,有数量化材料和非数量化材料、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从事实材料的性质来讲,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主体材料和背景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等。采集和积累经验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测试等多种途径进行。采集和积累的材料越充分详尽,就越能确保经验总结的高质量。(二)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在与经验有关的大量事实中,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能深刻地说明观点(证实经验)的,只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才是真正体现经验的事实。因此,必须对事实材料进行反复的筛选。经验事实的筛选必须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积累的事实材料分门别类地排列组合,依据材料的横向联系和纵向顺序将材料系统化,然后对每一件事实材料进行核对、考证、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提取有用之材。如哪些材料尚缺,需要立即补上;哪些材料过多,应该坚决删去;分析哪些是新发现的材料和问题,哪些是老材料、老问题;哪些材料典型,哪些材料一般化;哪些材料互相矛盾,哪些材料重复;测定哪些材料有用,予以保留;哪些材料无用,暂时舍弃,等等。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大致是:首先,把握主题,明确意图。要弄清总结的目的和要求,准确把握总结的主题即经验的核心,使整个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紧紧围绕总结的主题逐步展开。其次,分类整理,建立联系。首先要了解总结对象的现状即“经验”所导致的教育工作成效。这些“成效”本身应该是一系列能够说明“经验”成立的具体事实。因此,经验总结者应当对前一阶段的工作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对大量材料按照总结的需要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现状——事实——经验”之间的联系机制。再次,考察评价、初步选定。经验总结者所掌握的一系列事实中,有些可能与“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些可能与“经验”只有间接的联系,有些甚至可能与“经验”并无联系。这就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鉴别,探求某种措施对实际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从众多事实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问题实质、最能证实经验成立的事实材料来。经验总结过程中对经验事实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筛选,直到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时才是最终的选择。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该是能够最有效地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一是材料要新颖。注意采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己或他人进行教改实践的新鲜事例和新的收获,以及人们尚未发现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等。二是材料要恰当。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准确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材料和观点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材料必须充分和必要。选用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但必须充分,足以说明问题。(三)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理性提炼的经验总结,如同一般的工作总结。因此,进行科学性经验总结,必须对经验事实进行必要的理性提炼。这里强调以下几点:1.掌握理论——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教育经验总结的理性提炼,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并根据某一总结的要求从有关的专业理论成果中吸取营养。掌握理论武器,决不是为了在撰写总结论文时套用某些名词术语或预设一个框框,而是为了在对经验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全过程中学会概括问题,抓住本质,使经验总结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掌握相关的理论,是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总结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总结水平的高低。2.概括主题——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经验总结的主题,是指贯穿于某项经验形成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映经验本质特征,具有自己特色的某种思想观念、原则或方法论原理。主题是经验总结的“灵魂”,是经验的“纲”。任何经验的主题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它必须以充分的经验事实为依据,以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经过思维加工,从基本事实和感性认识中概括出来。经验总结主题的概括,人们通常采取“归类——提炼”的操作方法,即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感性认识首先按项目进行归纳,然后再逐层予以提炼。例如,总结某校实施教育整体改革的经验,可以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措施、效果和实施者具体的想法、体会等方面分别归类,寻找它们的内部带有实质性的共同点。然后,在“类”与“类”之间考察它们的内在联系。其间,应着力分析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围绕着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及其实际效果,捕捉其经验中最本质的、最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从而使主题明朗化。由此可见,主题使经验“纲举目张”,也使总结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主题概括的成功,既反映了总结者(包括研究者、实践者)认识的深化,也使“经验”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3.揭示机制——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科学性经验总结,主要为了说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种变化,关键在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这就叫揭示机制。怎样在经验总结中揭示其内在机制呢?1,应该符合事物由萌发到成长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规律。“问题”是“经验”形成的逻辑起点,即实践的依据和出发点,然后才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过程和结果。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时,首先要探讨其实践起始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和分析这些问题以及实践者所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接着,我们还要对实践进程中的若干阶段进行考察,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变化,从而清晰地勾勒出事物发展的轨迹,探求经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果联系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应该反映事物内在各主要因素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引发的事物的某种变化。必须分析它的多种条件,它的内部结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寻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了何种措施,各种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才形成某种功能而使事物发生变化、产生良好效果的。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是深入揭示“经验”内在机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四.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及其推广(一)先进教育经验的标准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经验,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谓先进教育经验,其主要标准在于:1.典型性教育经验本身所提供的内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2.创造性先进经验具有开拓创新的活力,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或独树一帜,或另辟蹊径,或是前人研究的“延伸”,或是他人研究的“补缺”。3.现实性它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教育现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能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或对教育领域内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所突破,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4.效益性教育经验的产生、形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益。5.稳定性教育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考证,不带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且经得起一定时间的检验。6.可操作性先进经验应该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为基础,能为大家所接受并付诸实施。(二)总结先进教育经验的步骤1.确定总结对象这实际上是选择科研课题的问题。总结对象的选择要考虑到有研究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课题。2.评鉴总结对象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被当作了成熟的经验,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验被当作了普遍的经验,一些未达到预期成效的经验被当作了全面的经验,等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总结过程中略去了对于总结对象的评价和鉴定。评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育活动的效果是否明显,这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得出结论, 也可以从师生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中获得认识。二是看教育活动的时耗、物耗,在同样的效果前提下,此活动的时耗、物耗超过了彼活动的时耗、物耗,则此活动的总结与推广就是无意义的。三是看经验的推广价值,如果经验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取得的,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条件有较大差异,那么,推广这样的经验是有困难的;相反,经验是在一般条件下取得的,那么,系统总结和推广这样的经验就是有必要有价值的。3.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资料的重点是在:第一,教育活动的背景资料,包括活动的原因、学生的基础、教师的计划等;第二,教育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及其变化、教育组织管理等;第三,教育活动的结果资料,包括师生对教育活动的体验,教育活动的影响、教育绩效等;第四,历史资料,包括前人对此类教育活动的认识、做法、取得的结果等。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收集法。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或之后,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方法、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资料的真伪,判断资料的重点和非重点,理清复杂资料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因果关系。具体的分析方式包括比较分析、聚类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4.总结与论证总结的任务在于确定某项活动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相对于以往的认识有哪些突破;论证的任务是考察总结的经验是不是符合科学认识的逻辑性,是不是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的重点是把握和认识教育决策系统、教育现象系统、教育结果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此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摒弃无关的和相关不大的因素,弄清因素与因素、因素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所说明的本质问题,说明其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是经验总结的最后环节,主要是对上一步骤总结论证的结果进行理性分析,推出结论,形成书面成果。当然,上述五个步骤还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并不能包括整个经验总结的全部活动和细节。(三)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经验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总结经验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我要有关''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本次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在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展开的,这种形势要求新课程必须置于国际视野中进行规划和设计。首先,组织学术力量,充分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德国、韩国、俄罗斯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经验,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内容与方式。其次,组织专家有重点地考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研究与评估机构、中小学和幼儿园,寻求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结合点。第三,借鉴的经验涉及各个方面,如各国普遍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试行综合课程,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建立国家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经验,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索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构建共享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学校课程的适应性,等等。第四,新课程特别重视国际经验的本土化问题,如在培养目标上,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等。在课程结构上,表现为九年一贯设置课程,小学设置综合课程,初中拥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套计划,并充分考虑学科研究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的叙述上,保留一定的差异。在课程管理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等等。(二)课程的继承与创新新课程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每次课改都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50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并由此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综观义务教育制度确立以后的课程建设,有四方面比较突出的进展:一是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了国家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二是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学科课程”加“必修”的模式,增加了“活动课”、“选修课”等;三是推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初步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四是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了新的教育观念,激活了教育实践的改革。这些成就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必要基础。新课程根据社会发展、知识发展与学生发展对课程提出新要求的综合思考,试图在我国基础教育取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从两级管理走向三级管理,使得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有一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职责;根据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进一步推动了教材多样化策略,使得真正实现“一标多本”成为可能。同时,完善教材的审定制度,尝试建立教材的选用制度;提升学校和地方已经形成的素质教育经验,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供有志于课程改革的同仁分享。(三)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新课程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超越了单纯以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阶段性,它把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并通过这种新课程,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所谓合作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促进其发展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实现。同时,每位儿童都有差异,他们的发展取决于有差异的课程,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提供有差异的课程。由于学校制度的建立与课程分化的传统,导致教师的行为具有“个人专业主义”倾向,而教育的特殊性又需要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以实现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并建立合作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倡导与学生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首先应知道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也是课程改革或学校教育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学校课程的决策人之一,而不是一个“局外人”;其次应了解新课程倡导家长享有对学校课程的知情权、评价权与建议权,学校或媒体都有义务告诉家长,他们的小孩在学校学些什么,怎样评价,以便家长可以做出决策或提供建议;第三应通过观察或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需要、对学校或学习的态度以及素质报告单来评价学校课程的质量,并与学校或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采取相应的、适当的教育行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第四应对学校教育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机构,是青少年的专门化的教育场所,学校所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而不是个人责任,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对于一个小孩而言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不能把一个家长的愿望强加给学校,要学校承担不该承担的家长责任,设身处地地为学校或教师着想。所谓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所有与课程利益有关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对话。由于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发展是全社会的焦点,因此,把什么样的课程交给儿童,或者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不能让某个专家或某一群体的人来决定,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上。就目前而言,学生在学校里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教什么,教什么取决于专家编的教材说什么或专家出的考卷考什么。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教师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教师没有机会与专家交流或对话,不了解或不理解教材中的革新要素。新课程在国家标准制定时就非常强调对话与协商,尽可能创造各种机会,让课程专家与学科专家、专家与教师,专家与社会人士代表分别参与对话,或让他们共同参与对话。同时,把“课程标准”作为文本,要求专家、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士不断地解读,并与之“对话”。所谓探究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就课程的历史来看,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儿童的课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多代人前赴后继、不懈地持续探究;就一门课程来说,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到课程评价,也需要不断的探究,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就课程实施的一个环节来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都有不同的一些方面,需要教师去解决,探究。例如,从理论上说,课前备课或计划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这并不是说实施就是贯彻执行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研究表明,课前计划过于充分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反倒不敏感,导致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另外,课前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比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分数要低。这说明,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不随机应变(探究),课前计划就有可能起副作用。课前计划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教师与熟练教师的差别往往就在于此。因此可以说,教学即探究,教师即研究者。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目标、3、改革理念、4、改革的内容1、改革的背景一、国际背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1)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 正改变了人类的传递方式, 也正 改变着教育(2)教育突破了现有时空,实现了资源共享。(3)引起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的重大变 革。(4)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们需要树立新 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5)中国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和竞争中,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 战,增强国民素质和竞争实力,针对原有基础教育的弊端,进行课程 改革是必然选择。b5E2RGbCAP世界各国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 发展。二、国内背景近二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必须进行总结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形成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取得了以下的新进展:① 初步改变了国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引入了地方 课程,形成地方和国家二级管理的方式。② 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程、活动课程③ 初步实行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仿真,推动教 材多样化发展。④ 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涌现出一些好的教学改革典型,为 新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也存在一些问:1) 教育观念滞后, 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 应2)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 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情况4) 课程结构单一,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 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p1EanqFDPw5) 学生死记硬背,题难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6) 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 忽视学 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DXDiTa9E3d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是:课程观念落后,课程体制僵化, 课程目标偏颇,课程编制滞后,教师缺乏训练。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容忽视(1)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改的的根本动因(2)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3)素质教育仿真的提出(4)基础教育的滞后三、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总目标:✓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TCrpUDGiT✓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 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5PCzVD7HxA(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jLBHrnAILg(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 整合设置 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 择性。xHAQX74J0X(3)改变课程内容 “繁、 难、 偏、 旧”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社工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 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合作的能力。LDAYtRyKfE(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状况, 发挥评价促 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Zzz6ZB2Ltk(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赠卡给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dvzfvkwMI1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的可信理念是 “一切为 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如下:(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论。这一理论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的科学体系进 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 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 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 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 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rqyn14ZNXI(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 的方向发展。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 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 师的个人发展需要。EmxvxOtOco(3)重视以学论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 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加以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 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医学生在课堂教 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 。 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 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来进行评价。SixE2yXPq5五、我国基础教育新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变革(1)课程标准变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幼儿园教育: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坚持保教结合和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家庭社区联系密切,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保护好 奇心,启发求知欲,促进全面发展6ewMyirQFL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本着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则, 让绝大多数学 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要求,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着眼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kavU42VRUs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该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 下,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 机会,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y6v3ALoS89(2)新课程标准的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法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课程结构的变革课程结构的 表格整合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 置综合实践活动 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 为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服务(2)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 教师(3)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必要也要求教 师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方式的变革(1)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1)主动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时间、 质疑、创造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的。2) 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 i ,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研究 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的 一种学习方法。M2ub6vSTnP3)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0YujCfmUCw(2)新课程下学习的特点课程评价机制的变革主动性 自主性是现 代学习的首 要特征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在 学习方式的核 心特征独特性 尊重每一位学生 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体验性 1、强调身体习惯参与2、、 重视直接经验问题性 1、通过问题进行学习, 把问题看作是 学习的动力、 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2、 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管理的变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本文立即免费保存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100W文档免费下载 5100W文档VIP专享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分享收藏下载转存活动图片 立即领取VIP教育大礼包热门小说免费读精品课程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务员遴选案例分析重点¥98¥198弘利遴选2课节耶鲁大学公开课:资本主义的成功、危机和改革(11-21集)¥260德鲁克管理课堂11课节耶鲁大学公开课:资本主义的成功、危机和改革(1-10集)¥260德鲁克管理课堂10课节相关推荐文档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ppt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好评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热门 2018年我国税制改革重点任务及其影响分析 推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发展历程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2019年教育文档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ppt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后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超越-2019年精

这个怎么给你讲解,网上格式一大堆的,真不会写的话我可以帮你全程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总结经验论文题目怎么写好看一点

一、选题。一般老师会给出题目供你挑选,若没有,就自己在平时听课过程或看书的过程中听到或看到的感兴趣的话题,选择一个相关度高的话题。二、查阅文献。比较正确的方法是去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或者在电子阅览室进入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下载相关报刊、论文等。三、梳理思路。把收集的资料都阅览几遍,并理出要点。理出自己论文的思路。四、论文写作。论文主要部分分为: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摘要部分要注意略写论文的内容、采用方法、从哪几方面写的本文。正文部分注意严格按论文格式写,大小标题的运用是一、(一)、1、(1)、①的顺序,不能中途跳跃。参考文献的格式可以参照收集的文献的格式。五、因为课程论文不同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课程论文比较随性,老师更注重的是你平时的阅读量和学习经验,对格式等无很严格的要求,因而只要你认真写了及格是没问题的。

我要有关''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这个怎么给你讲解,网上格式一大堆的,真不会写的话我可以帮你全程写。

题目很多很多,想写什么内容就选择什么题目。一.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界定教育经验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有关教育的知识或技能。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散的初步认识成果,需要经过总结提高,才能上升为理论。二是指前人积累的有关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如国内外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经验。所谓经验总结,就是研究者(可以同是实践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二)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1)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教育经验总结可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具体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指出运用这些经验的优越性及其前景。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这里所讲的教育经验总结是专指科学性教育经验的总结。作为科学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探求新知、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恰恰就具有这种本质特征。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揭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这个过程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科学研究的成果。(2)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经验总结法是在某种实践活动大致告一段落,并且通过这种实践取得的经验已经大体形成之后才进行研究的。所以,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活动中的回溯性研究,因而与其它科研活动有所不同: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是那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经验”,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的事物或文献资料。这种研究对象是实践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了的客观事物,以及在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实践者自身形成的感性认识和某些未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不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影响,使之发生某种变化,以求得某种预期结果。而只是科学地认识客观存在的“经验”,即在实践效果已经显示的某种“经验”大体形成之后,才对这些“经验”进行“回溯”研究,从而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三,经验总结的主要方法是在调查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行思维加工,才使经验上升为理论。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来自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进行回溯研究,从而获得科学的理性结论,概括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经验。(3)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如果说实验法是先确定原因(假设),然后考察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么,经验总结法则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追溯其原因。另外,经验总结法又与观察法所采取的伴随教育发展进程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不同,与文献法所采取的借助于教育资料对教育事实进行间接研究方法也不同。它是根据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经验总结的出发点是已有经验,而其基础是取得经验的具体教育过程,因此,它既有直接研究的一面,又有间接研究的一面。经验总结是通过“追因”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1)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的一种成果,具有以下特征:①新颖性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是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更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必然具有新颖性,或观点、材料新颖,或形式、方法新颖。这种经验就是所谓新鲜的经验,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②普遍性所谓教育经验的普遍意义,一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一定的时间、空间的检验,在应有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经验都不失其存在的意义;二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相关实践的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经验的运用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即所有运用类似方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获得成功。那种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经验”,并不是教育科研意义上的经验,是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③实践性教育经验的实践意义表现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各源泉是实践。一般说来,经验总结多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带共性的原理、原则在实际操作运用中的问题,也包括教育实践中的突出矛盾,亦即具有特殊性、个性的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权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课题。教育经验总结的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总结教育经验,就实践者而言,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研究者而言,必须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访问、观察、思考,必要时还得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教育实践是经验总结的物质基础,经验总结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还要回到教育实践中去。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现代教育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经验总结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从人类知识发展过程来说,先进经验的推广,就是对事物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因此,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必须再回到教育实践之中,以能动地指导今后新的实践。④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同教育经验的内涵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这种实践与认识的循环,是呈螺旋状上升的提高,渐进式的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进入更高一级的境界。教育经验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2)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实用性。一方面,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操作程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另一方面,中小学校长、教师利用经验总结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既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可以大大促进自己的本职工作。②适用性。经验总结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经验总结的对象,只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即行。此外,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科研,没有特殊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关于教育经验总结的著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凡有重大建树的教育家,无不通过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推动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科研工作本身和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来看,教育经验总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可以通过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分析和概括,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丰富或发展中小学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同时,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认识的自觉性。创造性的先进教育经验蕴含着对客观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我们按科学的方法来总结这些经验,那就必然可以正确地认识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2.教育经验总结是提高中小学办学、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地总结经验,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经验,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成为教育的行家。教育经验往往容易为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因为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的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因而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吸收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是依靠经验进步的。一切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财富。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和步骤(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根据教育总结经验的目的和从事总结工作者本人的不同情况,经验总结可分为三种类型。1,科学性总结这种经验总结,是力求对经验实质的揭示能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对积累的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包括揭示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践上的新特点对理论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一经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2,教学法性总结这是一种最普遍、最通俗的总结。它主要包括:一是总结经验创造者的具体工作方式,提示其具体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列举出明显的例子,这是最基本的部分;二是指出经验的优越性及其指导思想,以免在推广经验时产生那种仅仅是模仿经验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方式、方法,而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倾向;三是指出运用这一经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的工作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工作方法的建议。3.实践性总结这是一种对于教育实践说明性的经验总结。这种总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地系统地描述某一教育实践的过程;二是归纳某一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三是揭示某一教育实践的优越性及其运用的前景。(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教育经验本身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总结可以以有不同的规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自集体进行,可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是校内组织进行,也可以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部门或大专院校组织进行重点研究。因此,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方法步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大概的方法步骤,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条件,灵活采用。1,准备工作(1)确定题目。应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定总结经验的题目,否则就没有总结意义。题目的确定,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总结对象的教育实践的实际状况出发,否则总结就没有基础。(2)选定对象。对象可以是地区、单位或个人。对象的选定主要若是看具有代表性。对象常常应包括各种类型,以便获取完整的经验。选定对象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优选的方法,慎重从事,选定对象的过程也是弄清对象的过程。(3)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总结题目和对象确定后,就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翻阅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方针政策、上级的文件指示、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总结对象的有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等。这不仅对于进一步明确总结经验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方法步骤等很重要,而且可以避免盲目摸索或重复已有成果,以提高总结的功效。(4)制订计划。根据总结任务和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所具备的条件和力量,对总结的过程进行构想,这就是总结计划。计划应包括: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进程的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设计具体总结的方法,总结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总结的验证等等。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做出应变的考虑。2,收集材料总结经验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能反映先进经验全面情况的材料,这是总结工作的主要阶段、基础阶段。收集材料首先是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是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以上是反复交叉进行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取得完整、系统的材料。3,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总结先进经验最重要的环节。充分占有事实材料,这是产生先进经验的基础。然而,对收集的材料不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那么,材料再多,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不会有多少意义。综合和分析主要是这样一些步骤:一是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二是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现象作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有所创新的,哪些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综合分析,为总结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三是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以便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一般的情况是,经过综合和分析,经验就总结出来了,即总结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然而作为先进经验的总结,还有待于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听取不同意见,接受质疑、提问,集思广益,吸收真知灼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验总结报告。这样整个经验总结的过程就全部完成了,总结的成果也就出来了。三.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经验总结的首要问题是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对经验事实及多种背景材料进行全面、充分、细致的调查。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哪些事实材料呢?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所以应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充分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差的事实材料。只有这样显著的效果,才能证实“经验”的有效性,才能吸引人们去追寻它的原因。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经验总结对于他人而言更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概括地说,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的事实材料,从其所反映的范围来讲,有面(整体)的材料,点(局部)的材料和个别展开材料;从其所反映的类型来讲,有数量化材料和非数量化材料、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从事实材料的性质来讲,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主体材料和背景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等。采集和积累经验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测试等多种途径进行。采集和积累的材料越充分详尽,就越能确保经验总结的高质量。(二)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在与经验有关的大量事实中,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能深刻地说明观点(证实经验)的,只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才是真正体现经验的事实。因此,必须对事实材料进行反复的筛选。经验事实的筛选必须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积累的事实材料分门别类地排列组合,依据材料的横向联系和纵向顺序将材料系统化,然后对每一件事实材料进行核对、考证、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提取有用之材。如哪些材料尚缺,需要立即补上;哪些材料过多,应该坚决删去;分析哪些是新发现的材料和问题,哪些是老材料、老问题;哪些材料典型,哪些材料一般化;哪些材料互相矛盾,哪些材料重复;测定哪些材料有用,予以保留;哪些材料无用,暂时舍弃,等等。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大致是:首先,把握主题,明确意图。要弄清总结的目的和要求,准确把握总结的主题即经验的核心,使整个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紧紧围绕总结的主题逐步展开。其次,分类整理,建立联系。首先要了解总结对象的现状即“经验”所导致的教育工作成效。这些“成效”本身应该是一系列能够说明“经验”成立的具体事实。因此,经验总结者应当对前一阶段的工作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对大量材料按照总结的需要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现状——事实——经验”之间的联系机制。再次,考察评价、初步选定。经验总结者所掌握的一系列事实中,有些可能与“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些可能与“经验”只有间接的联系,有些甚至可能与“经验”并无联系。这就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鉴别,探求某种措施对实际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从众多事实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问题实质、最能证实经验成立的事实材料来。经验总结过程中对经验事实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筛选,直到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时才是最终的选择。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该是能够最有效地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一是材料要新颖。注意采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己或他人进行教改实践的新鲜事例和新的收获,以及人们尚未发现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等。二是材料要恰当。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准确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材料和观点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材料必须充分和必要。选用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但必须充分,足以说明问题。(三)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理性提炼的经验总结,如同一般的工作总结。因此,进行科学性经验总结,必须对经验事实进行必要的理性提炼。这里强调以下几点:1.掌握理论——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教育经验总结的理性提炼,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并根据某一总结的要求从有关的专业理论成果中吸取营养。掌握理论武器,决不是为了在撰写总结论文时套用某些名词术语或预设一个框框,而是为了在对经验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全过程中学会概括问题,抓住本质,使经验总结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掌握相关的理论,是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总结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总结水平的高低。2.概括主题——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经验总结的主题,是指贯穿于某项经验形成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映经验本质特征,具有自己特色的某种思想观念、原则或方法论原理。主题是经验总结的“灵魂”,是经验的“纲”。任何经验的主题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它必须以充分的经验事实为依据,以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经过思维加工,从基本事实和感性认识中概括出来。经验总结主题的概括,人们通常采取“归类——提炼”的操作方法,即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感性认识首先按项目进行归纳,然后再逐层予以提炼。例如,总结某校实施教育整体改革的经验,可以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措施、效果和实施者具体的想法、体会等方面分别归类,寻找它们的内部带有实质性的共同点。然后,在“类”与“类”之间考察它们的内在联系。其间,应着力分析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围绕着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及其实际效果,捕捉其经验中最本质的、最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从而使主题明朗化。由此可见,主题使经验“纲举目张”,也使总结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主题概括的成功,既反映了总结者(包括研究者、实践者)认识的深化,也使“经验”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3.揭示机制——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科学性经验总结,主要为了说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种变化,关键在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这就叫揭示机制。怎样在经验总结中揭示其内在机制呢?1,应该符合事物由萌发到成长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规律。“问题”是“经验”形成的逻辑起点,即实践的依据和出发点,然后才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过程和结果。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时,首先要探讨其实践起始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和分析这些问题以及实践者所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接着,我们还要对实践进程中的若干阶段进行考察,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变化,从而清晰地勾勒出事物发展的轨迹,探求经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果联系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应该反映事物内在各主要因素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引发的事物的某种变化。必须分析它的多种条件,它的内部结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寻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了何种措施,各种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才形成某种功能而使事物发生变化、产生良好效果的。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是深入揭示“经验”内在机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四.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及其推广(一)先进教育经验的标准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经验,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谓先进教育经验,其主要标准在于:1.典型性教育经验本身所提供的内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2.创造性先进经验具有开拓创新的活力,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或独树一帜,或另辟蹊径,或是前人研究的“延伸”,或是他人研究的“补缺”。3.现实性它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教育现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能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或对教育领域内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所突破,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4.效益性教育经验的产生、形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益。5.稳定性教育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考证,不带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且经得起一定时间的检验。6.可操作性先进经验应该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为基础,能为大家所接受并付诸实施。(二)总结先进教育经验的步骤1.确定总结对象这实际上是选择科研课题的问题。总结对象的选择要考虑到有研究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课题。2.评鉴总结对象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被当作了成熟的经验,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验被当作了普遍的经验,一些未达到预期成效的经验被当作了全面的经验,等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总结过程中略去了对于总结对象的评价和鉴定。评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育活动的效果是否明显,这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得出结论, 也可以从师生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中获得认识。二是看教育活动的时耗、物耗,在同样的效果前提下,此活动的时耗、物耗超过了彼活动的时耗、物耗,则此活动的总结与推广就是无意义的。三是看经验的推广价值,如果经验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取得的,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条件有较大差异,那么,推广这样的经验是有困难的;相反,经验是在一般条件下取得的,那么,系统总结和推广这样的经验就是有必要有价值的。3.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资料的重点是在:第一,教育活动的背景资料,包括活动的原因、学生的基础、教师的计划等;第二,教育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及其变化、教育组织管理等;第三,教育活动的结果资料,包括师生对教育活动的体验,教育活动的影响、教育绩效等;第四,历史资料,包括前人对此类教育活动的认识、做法、取得的结果等。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收集法。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或之后,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方法、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资料的真伪,判断资料的重点和非重点,理清复杂资料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因果关系。具体的分析方式包括比较分析、聚类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4.总结与论证总结的任务在于确定某项活动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相对于以往的认识有哪些突破;论证的任务是考察总结的经验是不是符合科学认识的逻辑性,是不是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的重点是把握和认识教育决策系统、教育现象系统、教育结果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此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摒弃无关的和相关不大的因素,弄清因素与因素、因素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所说明的本质问题,说明其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是经验总结的最后环节,主要是对上一步骤总结论证的结果进行理性分析,推出结论,形成书面成果。当然,上述五个步骤还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并不能包括整个经验总结的全部活动和细节。(三)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经验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总结经验论文题目是什么类型的

我要有关''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论文

学术堂分四个步骤来教你如何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选择一个笼统的题目  这个题目应该是你既感兴趣又对其有一定了解的题目。对这个题目你应该已有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值得你去进一步探讨、研究,进而将其扩展为一篇论文。   阅读与思考  应该尽量多读书,以求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你头脑中的那个题目是否已有人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你是否能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来进一步拓展此题目,提出有创见性的论点?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可以迈出下一步。否则,你就应该及时地放弃这个题目。  3.缩小题目范围  将题目的范围缩小到某几个方面,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篇论文的题目。   确定最后的题目  最后选定的题目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选定的题目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严肃的。你的分析必须有见地、有深度。一篇科研论文应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应该使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2)选定的题目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3)选定的题目应该有足够的资料供参阅。论文中所表述的观点或看法应该建立在对各种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只能找到一两本或一两篇与你的论文题目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果你只是从这一点资料中得出结论,那么你所做出的结论很可能依据不足。  4)选定的题目应该是可供客观研究使用的。  5)选题不应该是当前最热门却又无法下定论的题目。如果你选定的题目太大,无法写深写透,你就应该设法缩小它的范围,为自己的论文找到一个恰当的焦点。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从大题目中发现小题目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    一、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育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具体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育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育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育学生做掌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育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育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二、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育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管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具体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管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育为补充的家庭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题目很多很多,想写什么内容就选择什么题目。一.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界定教育经验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有关教育的知识或技能。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散的初步认识成果,需要经过总结提高,才能上升为理论。二是指前人积累的有关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如国内外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经验。所谓经验总结,就是研究者(可以同是实践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二)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1)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教育经验总结可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具体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指出运用这些经验的优越性及其前景。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这里所讲的教育经验总结是专指科学性教育经验的总结。作为科学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探求新知、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恰恰就具有这种本质特征。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揭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这个过程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科学研究的成果。(2)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经验总结法是在某种实践活动大致告一段落,并且通过这种实践取得的经验已经大体形成之后才进行研究的。所以,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活动中的回溯性研究,因而与其它科研活动有所不同: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是那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经验”,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的事物或文献资料。这种研究对象是实践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了的客观事物,以及在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实践者自身形成的感性认识和某些未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不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影响,使之发生某种变化,以求得某种预期结果。而只是科学地认识客观存在的“经验”,即在实践效果已经显示的某种“经验”大体形成之后,才对这些“经验”进行“回溯”研究,从而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三,经验总结的主要方法是在调查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行思维加工,才使经验上升为理论。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来自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进行回溯研究,从而获得科学的理性结论,概括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经验。(3)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如果说实验法是先确定原因(假设),然后考察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么,经验总结法则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追溯其原因。另外,经验总结法又与观察法所采取的伴随教育发展进程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不同,与文献法所采取的借助于教育资料对教育事实进行间接研究方法也不同。它是根据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经验总结的出发点是已有经验,而其基础是取得经验的具体教育过程,因此,它既有直接研究的一面,又有间接研究的一面。经验总结是通过“追因”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1)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的一种成果,具有以下特征:①新颖性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是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更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必然具有新颖性,或观点、材料新颖,或形式、方法新颖。这种经验就是所谓新鲜的经验,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②普遍性所谓教育经验的普遍意义,一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一定的时间、空间的检验,在应有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经验都不失其存在的意义;二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相关实践的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经验的运用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即所有运用类似方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获得成功。那种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经验”,并不是教育科研意义上的经验,是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③实践性教育经验的实践意义表现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各源泉是实践。一般说来,经验总结多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带共性的原理、原则在实际操作运用中的问题,也包括教育实践中的突出矛盾,亦即具有特殊性、个性的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权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课题。教育经验总结的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总结教育经验,就实践者而言,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研究者而言,必须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访问、观察、思考,必要时还得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教育实践是经验总结的物质基础,经验总结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还要回到教育实践中去。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现代教育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经验总结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从人类知识发展过程来说,先进经验的推广,就是对事物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因此,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必须再回到教育实践之中,以能动地指导今后新的实践。④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同教育经验的内涵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这种实践与认识的循环,是呈螺旋状上升的提高,渐进式的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进入更高一级的境界。教育经验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2)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实用性。一方面,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操作程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另一方面,中小学校长、教师利用经验总结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既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可以大大促进自己的本职工作。②适用性。经验总结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经验总结的对象,只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即行。此外,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科研,没有特殊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关于教育经验总结的著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凡有重大建树的教育家,无不通过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推动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科研工作本身和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来看,教育经验总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所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可以通过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分析和概括,认识或验证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丰富或发展中小学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同时,先进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认识的自觉性。创造性的先进教育经验蕴含着对客观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我们按科学的方法来总结这些经验,那就必然可以正确地认识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2.教育经验总结是提高中小学办学、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运用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地总结经验,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经验,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成为教育的行家。教育经验往往容易为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因为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的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因而对于教育实践者来说,吸收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是依靠经验进步的。一切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财富。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和步骤(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根据教育总结经验的目的和从事总结工作者本人的不同情况,经验总结可分为三种类型。1,科学性总结这种经验总结,是力求对经验实质的揭示能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具体地说,就是对积累的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包括揭示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实践上的新特点对理论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一经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2,教学法性总结这是一种最普遍、最通俗的总结。它主要包括:一是总结经验创造者的具体工作方式,提示其具体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列举出明显的例子,这是最基本的部分;二是指出经验的优越性及其指导思想,以免在推广经验时产生那种仅仅是模仿经验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方式、方法,而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倾向;三是指出运用这一经验时要达到最佳效果的工作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工作方法的建议。3.实践性总结这是一种对于教育实践说明性的经验总结。这种总结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地系统地描述某一教育实践的过程;二是归纳某一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三是揭示某一教育实践的优越性及其运用的前景。(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教育经验本身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总结可以以有不同的规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自集体进行,可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是校内组织进行,也可以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部门或大专院校组织进行重点研究。因此,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方法步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大概的方法步骤,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条件,灵活采用。1,准备工作(1)确定题目。应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定总结经验的题目,否则就没有总结意义。题目的确定,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总结对象的教育实践的实际状况出发,否则总结就没有基础。(2)选定对象。对象可以是地区、单位或个人。对象的选定主要若是看具有代表性。对象常常应包括各种类型,以便获取完整的经验。选定对象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优选的方法,慎重从事,选定对象的过程也是弄清对象的过程。(3)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总结题目和对象确定后,就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翻阅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方针政策、上级的文件指示、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总结对象的有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等。这不仅对于进一步明确总结经验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方法步骤等很重要,而且可以避免盲目摸索或重复已有成果,以提高总结的功效。(4)制订计划。根据总结任务和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所具备的条件和力量,对总结的过程进行构想,这就是总结计划。计划应包括: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进程的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设计具体总结的方法,总结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总结的验证等等。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做出应变的考虑。2,收集材料总结经验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能反映先进经验全面情况的材料,这是总结工作的主要阶段、基础阶段。收集材料首先是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是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以上是反复交叉进行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取得完整、系统的材料。3,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总结先进经验最重要的环节。充分占有事实材料,这是产生先进经验的基础。然而,对收集的材料不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那么,材料再多,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不会有多少意义。综合和分析主要是这样一些步骤:一是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二是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现象作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有所创新的,哪些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综合分析,为总结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三是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以便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一般的情况是,经过综合和分析,经验就总结出来了,即总结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然而作为先进经验的总结,还有待于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听取不同意见,接受质疑、提问,集思广益,吸收真知灼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验总结报告。这样整个经验总结的过程就全部完成了,总结的成果也就出来了。三.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经验总结的首要问题是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对经验事实及多种背景材料进行全面、充分、细致的调查。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哪些事实材料呢?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所以应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充分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差的事实材料。只有这样显著的效果,才能证实“经验”的有效性,才能吸引人们去追寻它的原因。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经验总结对于他人而言更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概括地说,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的事实材料,从其所反映的范围来讲,有面(整体)的材料,点(局部)的材料和个别展开材料;从其所反映的类型来讲,有数量化材料和非数量化材料、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从事实材料的性质来讲,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主体材料和背景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等。采集和积累经验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测试等多种途径进行。采集和积累的材料越充分详尽,就越能确保经验总结的高质量。(二)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在与经验有关的大量事实中,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能深刻地说明观点(证实经验)的,只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才是真正体现经验的事实。因此,必须对事实材料进行反复的筛选。经验事实的筛选必须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积累的事实材料分门别类地排列组合,依据材料的横向联系和纵向顺序将材料系统化,然后对每一件事实材料进行核对、考证、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提取有用之材。如哪些材料尚缺,需要立即补上;哪些材料过多,应该坚决删去;分析哪些是新发现的材料和问题,哪些是老材料、老问题;哪些材料典型,哪些材料一般化;哪些材料互相矛盾,哪些材料重复;测定哪些材料有用,予以保留;哪些材料无用,暂时舍弃,等等。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大致是:首先,把握主题,明确意图。要弄清总结的目的和要求,准确把握总结的主题即经验的核心,使整个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紧紧围绕总结的主题逐步展开。其次,分类整理,建立联系。首先要了解总结对象的现状即“经验”所导致的教育工作成效。这些“成效”本身应该是一系列能够说明“经验”成立的具体事实。因此,经验总结者应当对前一阶段的工作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对大量材料按照总结的需要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现状——事实——经验”之间的联系机制。再次,考察评价、初步选定。经验总结者所掌握的一系列事实中,有些可能与“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些可能与“经验”只有间接的联系,有些甚至可能与“经验”并无联系。这就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鉴别,探求某种措施对实际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从众多事实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问题实质、最能证实经验成立的事实材料来。经验总结过程中对经验事实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筛选,直到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时才是最终的选择。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该是能够最有效地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一是材料要新颖。注意采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己或他人进行教改实践的新鲜事例和新的收获,以及人们尚未发现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等。二是材料要恰当。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准确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材料和观点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材料必须充分和必要。选用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但必须充分,足以说明问题。(三)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理性提炼的经验总结,如同一般的工作总结。因此,进行科学性经验总结,必须对经验事实进行必要的理性提炼。这里强调以下几点:1.掌握理论——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教育经验总结的理性提炼,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并根据某一总结的要求从有关的专业理论成果中吸取营养。掌握理论武器,决不是为了在撰写总结论文时套用某些名词术语或预设一个框框,而是为了在对经验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全过程中学会概括问题,抓住本质,使经验总结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掌握相关的理论,是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总结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总结水平的高低。2.概括主题——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经验总结的主题,是指贯穿于某项经验形成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映经验本质特征,具有自己特色的某种思想观念、原则或方法论原理。主题是经验总结的“灵魂”,是经验的“纲”。任何经验的主题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它必须以充分的经验事实为依据,以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经过思维加工,从基本事实和感性认识中概括出来。经验总结主题的概括,人们通常采取“归类——提炼”的操作方法,即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感性认识首先按项目进行归纳,然后再逐层予以提炼。例如,总结某校实施教育整体改革的经验,可以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措施、效果和实施者具体的想法、体会等方面分别归类,寻找它们的内部带有实质性的共同点。然后,在“类”与“类”之间考察它们的内在联系。其间,应着力分析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围绕着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及其实际效果,捕捉其经验中最本质的、最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从而使主题明朗化。由此可见,主题使经验“纲举目张”,也使总结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主题概括的成功,既反映了总结者(包括研究者、实践者)认识的深化,也使“经验”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3.揭示机制——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科学性经验总结,主要为了说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种变化,关键在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这就叫揭示机制。怎样在经验总结中揭示其内在机制呢?1,应该符合事物由萌发到成长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规律。“问题”是“经验”形成的逻辑起点,即实践的依据和出发点,然后才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过程和结果。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时,首先要探讨其实践起始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和分析这些问题以及实践者所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接着,我们还要对实践进程中的若干阶段进行考察,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变化,从而清晰地勾勒出事物发展的轨迹,探求经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果联系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应该反映事物内在各主要因素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引发的事物的某种变化。必须分析它的多种条件,它的内部结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寻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了何种措施,各种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才形成某种功能而使事物发生变化、产生良好效果的。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是深入揭示“经验”内在机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四.先进教育经验的总结及其推广(一)先进教育经验的标准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经验,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谓先进教育经验,其主要标准在于:1.典型性教育经验本身所提供的内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2.创造性先进经验具有开拓创新的活力,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或独树一帜,或另辟蹊径,或是前人研究的“延伸”,或是他人研究的“补缺”。3.现实性它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教育现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能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或对教育领域内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所突破,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4.效益性教育经验的产生、形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益。5.稳定性教育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考证,不带偶然性和随意性,并且经得起一定时间的检验。6.可操作性先进经验应该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为基础,能为大家所接受并付诸实施。(二)总结先进教育经验的步骤1.确定总结对象这实际上是选择科研课题的问题。总结对象的选择要考虑到有研究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课题。2.评鉴总结对象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被当作了成熟的经验,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验被当作了普遍的经验,一些未达到预期成效的经验被当作了全面的经验,等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总结过程中略去了对于总结对象的评价和鉴定。评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育活动的效果是否明显,这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得出结论, 也可以从师生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中获得认识。二是看教育活动的时耗、物耗,在同样的效果前提下,此活动的时耗、物耗超过了彼活动的时耗、物耗,则此活动的总结与推广就是无意义的。三是看经验的推广价值,如果经验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取得的,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条件有较大差异,那么,推广这样的经验是有困难的;相反,经验是在一般条件下取得的,那么,系统总结和推广这样的经验就是有必要有价值的。3.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资料的重点是在:第一,教育活动的背景资料,包括活动的原因、学生的基础、教师的计划等;第二,教育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及其变化、教育组织管理等;第三,教育活动的结果资料,包括师生对教育活动的体验,教育活动的影响、教育绩效等;第四,历史资料,包括前人对此类教育活动的认识、做法、取得的结果等。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收集法。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或之后,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方法、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资料的真伪,判断资料的重点和非重点,理清复杂资料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因果关系。具体的分析方式包括比较分析、聚类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4.总结与论证总结的任务在于确定某项活动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相对于以往的认识有哪些突破;论证的任务是考察总结的经验是不是符合科学认识的逻辑性,是不是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的重点是把握和认识教育决策系统、教育现象系统、教育结果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此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摒弃无关的和相关不大的因素,弄清因素与因素、因素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所说明的本质问题,说明其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撰写经验总结报告是经验总结的最后环节,主要是对上一步骤总结论证的结果进行理性分析,推出结论,形成书面成果。当然,上述五个步骤还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并不能包括整个经验总结的全部活动和细节。(三)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先进教育经验的推广,是接受实践检验、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经验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