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历史

发布时间:2024-07-11 23:26:55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历史

这一切都是以人口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史为了人吃穿用度,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是人生活的载体。协调他们首先应该从人口入手,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质量!但是楚国人口,应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他们之间平衡,但是不能打破这平衡,如资源过度开发,会发展经济,但是环境会严重破坏,没有资源经济发展无从谈起,一味保护环境,什么都不动,经济没有发展的空间

从古代开始,人口稀少,社会为求发展,则大力鼓励生育,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劳动力和兵力。当时来看,人口的增长着实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正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劳动力过剩,而经济的增长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率,所以可以说此时的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包袱、阻碍、绊脚石。可见他们二者是矛盾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医疗、保健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也有可能限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会促使上层建筑颁布适合的条例去限制人口增长,以便自己更好的发展。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的一对范畴。一方面,经济离不开人口。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经济的物质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不会有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动。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相对经济需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劳动工具的闲置。延缓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恰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则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合理、密度适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及其运动过程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不但决定着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给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以影响,制约着人口数量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其还是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口的密度和分布、人口迁移的流向和流量。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生

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人口之上的,而经济的增长又往往会帮助人口增长。从总体看,经济发达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而机械增长速度较快,不过相对而言,如果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大于机械增长的影响,即随着范围的扩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水平与人口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即经济水平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缓慢。经济发展快的好处:有利于在短期内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对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相关事业的开展;有利于积累国民财富,在总体上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在快速发展,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缩小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一)人口增长的各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初始禀赋 经典经济学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其他一切因素均需通过此三者对经济发展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显而易见,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这三个经济发展直接因素及其相互结合状况的差异,势必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地区间初始禀赋的不同,也会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这些初始禀赋主要包括:当地原有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性。 (二)人口增长通过媒介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交叉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初始禀赋和直接因素之间,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如政府政策、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传统文化等等,本文将其定义为媒介因素,正是这些媒介因素的存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人口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初始禀赋因素之一,不但会与其它初始禀赋结合在一起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有的时候还会独立的通过若干媒介因素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着重从人口增长-初始禀赋-媒介因素-直接因素-经济发展,这一作用链来加以研究,找出其中所蕴涵的规律。 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人口增长-初始禀赋-媒介因素-直接因素-经济发展,这一作用链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系统分析方法及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在分析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的时候,不能将其中的某个因素孤立讨论评价,必须同时考虑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焦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层次分析法在人口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中的理论探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应用AHP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把要分析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一)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标准与建立 本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组成。 目标层(A):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准则层(C):人口数量(C1)人口素质(C2)人口结构(C3)流动人口(C4) 因素层(P):传统文化(P1),中国历来就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我们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P2),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更是达到了90%以上;基础设施(P3),中国每年花重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这也造就了中国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铁路网,还有社会公用设施的便捷;计划生育(P4),中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对于初期控制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对于人口多方面的影响,一直为学术界所激烈讨论;产业结构(P5),中国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阶段,在这转变过程中,附加值低的产业会逐渐被高附加值产业所替代,同时大量机器工具会逐渐代替人工劳力;社会保障(P6),之所以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面会有“养儿防老”这一文化内涵,主要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保障也有很大的差别;地理位置(P7),中国现在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也贯穿东西南北,东部靠海,便捷了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科学技术(P8),中国高校持续的扩招,给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同时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也使得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政府政策(P9),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中转变,中国政府也在由过去的万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规章的制定、行政引导等方面对人口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判断矩阵的构造与分层次的两两比较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接下来根据统计年鉴和对于不同人口因素的理解,对准则层因素进行判断和比较。萨迪教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集人类判别事物好坏、优劣、轻重、缓急的经验方法,提出一种1-9比例标度,判断模型如下: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的构造: 准则层人口数量(C1)人口素质(C2)人口结构(C3)流动人口(C4) 将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将上述结果写入矩阵,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检验各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第一层次判断矩阵的结果见表1。 第二层次的判断矩阵评价结果与第一层次类似,在C1-P、C2-P、C3-P、C4-P四个层次中,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判断矩阵C1-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0884148,CI=0294716,RI=9,CR=0327462<10;判断矩阵C2-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 =0773981,CI=0257994,RI=9,CR=028666<10;判断矩阵C3-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29820417,CI=05964083,RI=24,CR=04809745<10;判断矩阵C4-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 =126,CI=0315,RI=12,CR=028125<10。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所构造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1,所以各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总排序结果 用C层的排序数值对P层因素的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得到P层因素相对于A层的总排序数值的结果见表2。 人口增长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给经济总体发展带来强烈的拉动作用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其贡献率达到9%,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产物,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对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强烈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政策,其贡献率达到7%,这主要是中国正在由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职能也由大而全统筹安排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制度惯性使“人治”现象仍很普遍,这就造成政府财政投资着力发展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经济就会迅速好转;政府对于哪个产业有所倾斜,哪个产业就会得到特别保护;政府对于哪个地区想放开搞

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89‰。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7亿和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二  通过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有把经济本身作为价值取向的倾向。这给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一方面,价值取向由传统的比较一致性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当占主导性的价值取向消失后,价值分化会导致那些曾经占过主导性的价值取向同当今的经济价值取向之间产生冲突和一致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是,无论价值上是冲突还是一致,都需要回到行为上来判断,由于中国人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具有价值评价标准上的两重性特征,进而导致中国人在价值冲突时仍然可能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倾向和价值一致时表现出行动上的不一致倾向。  三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历史

人口多就打仗,人口少就挨打!

人口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首先人口数量增加,那么社会生产力会变得多。但与此同时社会所需要承受的负担也会变大。

有关系。社会的发展全靠人的推动。没有人口,社会怎么进步创新呢。当然过渡人口发展,会给社会带来坏处,这两者有很大的关系。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文摘要

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人口之上的,而经济的增长又往往会帮助人口增长。从总体看,经济发达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而机械增长速度较快,不过相对而言,如果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大于机械增长的影响,即随着范围的扩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水平与人口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即经济水平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缓慢。经济发展快的好处:有利于在短期内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对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相关事业的开展;有利于积累国民财富,在总体上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在快速发展,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缩小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一)人口增长的各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初始禀赋 经典经济学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劳动过程三要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其他一切因素均需通过此三者对经济发展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显而易见,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这三个经济发展直接因素及其相互结合状况的差异,势必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地区间初始禀赋的不同,也会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这些初始禀赋主要包括:当地原有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性。 (二)人口增长通过媒介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交叉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初始禀赋和直接因素之间,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如政府政策、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传统文化等等,本文将其定义为媒介因素,正是这些媒介因素的存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人口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初始禀赋因素之一,不但会与其它初始禀赋结合在一起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有的时候还会独立的通过若干媒介因素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着重从人口增长-初始禀赋-媒介因素-直接因素-经济发展,这一作用链来加以研究,找出其中所蕴涵的规律。 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人口增长-初始禀赋-媒介因素-直接因素-经济发展,这一作用链进行研究。之所以选取系统分析方法及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在分析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的时候,不能将其中的某个因素孤立讨论评价,必须同时考虑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焦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层次分析法在人口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中的理论探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应用AHP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把要分析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一)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标准与建立 本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组成。 目标层(A):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准则层(C):人口数量(C1)人口素质(C2)人口结构(C3)流动人口(C4) 因素层(P):传统文化(P1),中国历来就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我们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P2),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更是达到了90%以上;基础设施(P3),中国每年花重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这也造就了中国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铁路网,还有社会公用设施的便捷;计划生育(P4),中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对于初期控制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对于人口多方面的影响,一直为学术界所激烈讨论;产业结构(P5),中国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阶段,在这转变过程中,附加值低的产业会逐渐被高附加值产业所替代,同时大量机器工具会逐渐代替人工劳力;社会保障(P6),之所以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面会有“养儿防老”这一文化内涵,主要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保障也有很大的差别;地理位置(P7),中国现在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也贯穿东西南北,东部靠海,便捷了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科学技术(P8),中国高校持续的扩招,给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同时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也使得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政府政策(P9),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中转变,中国政府也在由过去的万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规章的制定、行政引导等方面对人口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判断矩阵的构造与分层次的两两比较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接下来根据统计年鉴和对于不同人口因素的理解,对准则层因素进行判断和比较。萨迪教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集人类判别事物好坏、优劣、轻重、缓急的经验方法,提出一种1-9比例标度,判断模型如下: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的构造: 准则层人口数量(C1)人口素质(C2)人口结构(C3)流动人口(C4) 将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将上述结果写入矩阵,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检验各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第一层次判断矩阵的结果见表1。 第二层次的判断矩阵评价结果与第一层次类似,在C1-P、C2-P、C3-P、C4-P四个层次中,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求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判断矩阵C1-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0884148,CI=0294716,RI=9,CR=0327462<10;判断矩阵C2-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 =0773981,CI=0257994,RI=9,CR=028666<10;判断矩阵C3-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29820417,CI=05964083,RI=24,CR=04809745<10;判断矩阵C4-P中各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检验结果:λmax =126,CI=0315,RI=12,CR=028125<10。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所构造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1,所以各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总排序结果 用C层的排序数值对P层因素的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得到P层因素相对于A层的总排序数值的结果见表2。 人口增长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给经济总体发展带来强烈的拉动作用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其贡献率达到9%,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产物,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对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强烈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政策,其贡献率达到7%,这主要是中国正在由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职能也由大而全统筹安排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制度惯性使“人治”现象仍很普遍,这就造成政府财政投资着力发展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经济就会迅速好转;政府对于哪个产业有所倾斜,哪个产业就会得到特别保护;政府对于哪个地区想放开搞

从古代开始,人口稀少,社会为求发展,则大力鼓励生育,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劳动力和兵力当时来看,人口的增长着实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正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劳动力过剩,而经济的增长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速率,所以可以说此时的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包袱、阻碍、绊脚石可见他们二者是矛盾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医疗、保健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也有可能限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会促使上层建筑颁布适合的条例去限制人口增长,以便自己更好的发展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数学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提高产量,而忽视了成本和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直到80年代,世界各国才逐步形成共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人口之上的,而经济的增长又往往会帮助人口增长。从总体看,经济发达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而机械增长速度较快,不过相对而言,如果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大于机械增长的影响,即随着范围的扩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逐渐减弱。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水平与人口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即经济水平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缓慢。经济发展快的好处:有利于在短期内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对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相关事业的开展;有利于积累国民财富,在总体上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在快速发展,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缩小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的一对范畴。一方面,经济离不开人口。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经济的物质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不会有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动。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相对经济需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劳动工具的闲置。延缓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恰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则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合理、密度适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及其运动过程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不但决定着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给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以影响,制约着人口数量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其还是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口的密度和分布、人口迁移的流向和流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