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5000字开头的句子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8 15:16:17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5000字开头的句子有哪些

《静夜思》:窗前明bai月光,疑是地上霜。举du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zhi  这dao首小诗,没有精美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奇特新颖的立意。用一种叙诉的语调,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绪。然而他却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客居异乡的人,总多多少少有些思乡情结。白日忙碌时也就罢了,每当夜晚仰卧于榻上,周围的一切都静了,只有头顶那一弯月冷冷清清地陪着。此时最能撩拨孤身远客的思乡情绪,看着自己身单影只,想着家乡的众多场景,不免感叹客况的萧条,年华易逝。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这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掩卷遐想,人们不禁恍然领悟;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瀑布,岂非诗仙狂放不羁,豪迈恢宏之气慨于艺术领域中之写照乎?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  上的苦痛和忧烦;然而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绝不放弃  突破艰险以实现理想的信念。

0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赏析: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0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词赏析:全诗给人一种空灵飞动之感,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0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04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词赏析:后两句可谓辞别诗里的千古名句,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0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词赏析: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06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词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07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赏析: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08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词赏析:全诗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飘逸灵动,浑然天成,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李白与孟浩然有很多相似之处,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七言律诗中的名诗名句及出处大全  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府·将进酒》  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1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1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6、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  18、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古风2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诗鉴赏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 “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俶傥(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前引诗句中以一箭书取聊城功,就是鲁仲连的故事。李白的功成身退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所以诗末引以自譬,谓鲁连为同调。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我们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5000字开头的句子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文赏析】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的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语言如同白话,但很有特色,洋溢着乡土气息。诗人写情饱满酣畅,起伏跌宕,清新自然。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离别之伤,而是情绪饱满,哀叹而并不悲伤,表现了诗人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特点。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诗文赏析】 美人久久地独坐,深锁双眉,泪湿一片,思念情人,充满了哀怨之情。这首诗刻画人物细致生动,层次分明,含蓄深厚,余味无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文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声色具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清人仇兆鳌评说:「太白诗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杜诗详注》)事实上,李白这首诗虽是常见的送别诗,但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别具特色。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文赏析】 本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全诗描写内容丰富,梦中情景曲折多变,惊心动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情抒发自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是关于李白诗词名句集锦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 李白的诗词名句鉴赏 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名诗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2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2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3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客行》 3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3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3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37、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乐府·将进酒》 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39、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4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公无渡河》 4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其三》 4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怨》 43、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4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4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 46、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47、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 48、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玉壶吟》 4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50、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词》 5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词》 53、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5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书怀》 5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56、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采莲曲》 57、遥闻会稽美,一度若耶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送贺宾客归越》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哪种,真是左右为难。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词语解释】【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详见: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有

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诗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不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凭心而论,说徐凝的是"恶诗",虽说是"戏言",苏轼也有点太矫枉过正了,但他认为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古来唯有谪仙辞"确是千古论定,无人不赞同的。 如果有人觉得这首《望庐山瀑布》只是一首写景诗,并不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宣泄的话,我们再来看一首有关山的小诗,体会一下,李白是怎样与山融为一体,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知音与伴侣的。这首小诗叫《独坐敬亭山》,是一首五言绝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境内,宣州是六朝以来的江南名城,南朝著名的两位诗人,人称大、小谢的谢灵运和谢�都在这里当过太守,这两位都是李白心仪的诗坛前辈,特别是小谢,更是一再于诗中提及。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宣城。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此时他已经离开长安整整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乐,尽管也落得逍遥自在,但是内心的孤寂却是一直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的。李白一个人呆在山中,身边既无亲人,也无朋友,甚至连有生命的东西都远远离开了他,"众鸟高飞尽",连鸟儿也迫不及待,不约而同地远走高飞了,高高地飞开,统统地离去,最后,连一只鸟都没有剩下,"高飞尽",把鸟儿的飞去写得这么坚决彻底,毫不留情,真有一种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悲剧色彩,但这还不算,不但是有生命的飞鸟不肯留下,哪怕连会动的云彩也不例外,"孤云独去闲",天上只剩下一片孤单的云彩,留在这里不是还有李白可以做个伴吗,但是,不,那孤云虽然孤独,却也羞于和李白同流合污,而要坚决与他划清界限,"独去闲",虽然不像鸟儿那样可以展翅高飞,但是也从容地、义无反顾地飘走了,……当一个人身边无人作伴时,大概内心总希望有什么东西来陪伴他,或者是看天上云卷云舒也好,或者是听树上鸟鸣鸟唱也好,但现在却都离他而去了,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家寡人"了。杜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似乎还有一些期盼和希冀,而此时的李白真可谓是"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了。那么李白既然不但被世人所冷落,甚至不管是有生命的"众鸟",还是无知觉的"孤云",总之是世间一切能动弹的全都厌弃了李白,周围万籁俱寂,没有一声鸟鸣,没有丝毫动静,在这种清幽宁静之中,李白在想什么?有没有反思,或者后悔自己这大半生来的作为举止呢?他没有,因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可以找到灵魂的寄托,在大千世界中找到知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世上还有一个对自己情有独钟的伙伴,就是那对面的敬亭山,这一方面是李白能够苦中取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更加深层的悲哀,因为"敬亭山"只是一座无知无觉,既不能"飞",也不会"去"的山呀!可是李白没有屈服,没有向世俗低头,这座山是他的知音,知音在什么地方?耐得住寂寞,我行我素,有鸟也好,无云也罢,都奈何不了我一丝半毫!这就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根本原因,所以说,这是在写自己的孤独,在写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在写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寄托,正如《诗经》中所说的,"我心匪(匪即非)石,不可卷也。"或者如庄子在他的名篇《逍遥游》中所称道的那样,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难怪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要赞此诗为"传'独坐'之神"了。

0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赏析: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0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词赏析:全诗给人一种空灵飞动之感,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0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04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词赏析:后两句可谓辞别诗里的千古名句,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0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词赏析: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06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词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07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赏析: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08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词赏析:全诗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飘逸灵动,浑然天成,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李白与孟浩然有很多相似之处,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 【朝代】唐译文对照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译文 注释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诗。一个人把守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后为成语,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东汉末年刘璋置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时称三巴,这里概指蜀地。杜鹃不停地啼叫,每叫一声,都使人肝肠欲断,暮春三月,更令人强烈地思念自己的故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诗。人生得意应尽量欢乐,不要使酒杯空对着美好的月光。有及时行乐之意,带有一定的消极成分。同时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忿懑心情。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描写诗人站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景色。三山巍峨,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好像半落在青天之外;长江、秦淮河滔滔而流,一片沙洲横居其间。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李白《梁甫吟》诗。虎变,指虎的皮毛秋后更新,文采炳焕。句意:圣贤在未建立功勋之前,一般人是不了解他的,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诗。大路象天空一样的广阔,而我独独找不到门路,走不出去。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直泻而下的奇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诗。天生我于世,必然有用处,今天破费一点算什么,千斤散尽还会再来的。后人常引用上句用以劝人不要自暴自弃。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词之一。以云彩的飘逸可以想象杨贵妃衣服的华美,以牡丹花的艳丽可以想象杨贵妃容貌的娇媚。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诗之一。天山五月仍是积雪满山,没有花,只有寒冷。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望着万里长风送鸿雁的壮阔景色,对此可以酣饮高楼。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诗之一。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是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实现理想的信心。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诗之三。秋风吹不尽的,是那捣衣女子们怀念远戍玉门关丈夫的情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更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载舟为我送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诗。现在的人们不曾见古时的月亮,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人。诗人把明月长在,人生如寄的感叹抒发得淋漓尽致,且造语极备回环往复之美,又具互文、错综之妙。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诗。以长得漂亮来获得他人的宠爱,这种宠爱能维持多少时间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白发有三千丈,只是因为愁苦才这么长。极写愁之深。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诗其五。边塞的月光常常伴着战士的弓影,宝剑上拂着一层霜花。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诗。当你看到碧草而想到还家时,正是我见到桑树枝繁叶茂,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描写出两地的相思之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走出家门,应诏赴京,我岂是那些草野间无所作为的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怎么能够低头弯腰,去侍奉有权有势的当政者呢,使我心情不愉快。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诗。孟浩然年青时就鄙弃官爵,年老时又隐居山林。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诗。女子回到房中,放下透明的水晶珠帘,她透过珠帘还在望着明亮的秋月。不着怨字,却写出幽居深宫的女子强烈的寂苦哀怨心情。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国宫殿长满花草,这些花草埋没了路径;东晋显赫一时的豪门大族早已进入了坟墓。作者对时代的变迁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二。只要你起用谢安似的人,为你扫平叛军,使国家安定,不过是谈笑间的事。表现诗人力挽狂澜的气概。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5000字开头的句子是

给刚出生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好,2012年12月26日16时10分出生,父亲:姚远 母亲:方媛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唐朝·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银河——天河。 九天——天空最高处。 〖译文〗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生起紫色烟霞,遥望瀑布象白色绸带挂在山川间。 飞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几千尺,使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人间。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赏析一: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 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 “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赏析二: 这首七绝,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算是铺设背景;然粕刻画瀑布的形象: “瀑布挂前川”,写瀑布从山顶直垂下来,就像悬挂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样;“飞流直下”,写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飞,一泻到底;“三千尺”,夸张地说香炉峰高,瀑布水长;“银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比喻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读起来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啊,我当是银河从天上跌下来啦! 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赏析三: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巧妙,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赏析四: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赏析五: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恢傧律剑诼缴隙裙讼摹⑶铩⒍荆还残戳硕十四首诗。 在庐山的南麓有东西两条著名的瀑布,一条从鹤鸣、龟背两峰中溢出,水势充沛而崖口狭小,强大的水流从崖口夺路而下,形成数十百缕,喷洒而下,形同马尾,故有"马尾水"之称;另一条从双剑峰东麓凌空而下,悬挂数十百丈,一泻千尺,蔚为壮观,古称开先瀑布。《望庐山瀑布》就是写的开先瀑布。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看上去是对香炉峰的描写,与瀑布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须知,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它向读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庐山上,香炉峰是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此句也点出了望瀑布的具体时间。因为在白天时分,"日照香炉"是望不到"生紫烟"的景观的,只有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那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第一行诗为全诗罩上了一种浪漫的光环,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到第二句时,诗人才把视线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遥看瀑布挂前川",点明诗人是站在山脚之下,抬头远望。一个"挂"字是静态的动词,如果是近在眼前,那么就会置身于瀑布的声响、水势之中,而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觉了,不过那样就会与题目中的"望"字脱节了。只有"遥看",也就是远远地望去,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远带着跳跃,伴着水声的瀑布才会静静地"挂"在前面的山上,如千寻白练,悬挂山前,这也是诗人看到瀑布时的第一感觉。诗歌的前两句有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可是李白却非要它动起来,所以选择了一个"生"字,具体入微地反映了香炉峰在清晨日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诗人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它安静下来,这种打破常规的写法,使得他笔下的这两句诗绝不雷同于其他任何地点、任何时段的山光水色,而只能属于晴朗的早晨,远望中的"庐山瀑布"。看似寻常的词句,却蕴藏了作者多少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组织呀。 诗歌的前半段是客观的写实手法,而后半段却一改前态,转用最夸张的比喻和最奇特的想象,这也是李白诗歌浪漫风格的最大特色,不论长篇短制,都是手到擒来,运用自如的。的确,每当人们欣赏高山瀑布之际,都难免会被其深深打动,更不要说是心中永远跳跃着激情的"谪仙"李太白了,他与这种永不停歇,不顾一切地只管向前(向下)冲去的宏伟景观,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灵感应和共通之处。所以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比任何诗人所能想象的都更加精彩,更为独到,真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写他人所不敢写呀。"飞流直下"是实写,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奔腾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既显山势之高,又见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对瀑布长度的真实表述,我们反而会认为"飞流直下三千尺"恰恰是对庐山瀑布的最好描述。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特有的流动气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完全可以看成是李白性格与天性的物化写照,难道他自己不就是这样一种人中骄子、天上谪仙吗?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一句,《望庐山瀑布》诗可能就不会如此千古流传、尽人皆知了。银河是由横亘天际的无数颗星组成的,本来就是人们的想象浪漫之词,因为每一颗恒星之间相距不啻十万八千里,可是自打出现了这个词,又有谁想到用"银河"这一人类赋予天象的美妙词语再反过头来比喻地球上真实的自然景观呢?不但是那样大胆,而且是这样准确,当没有人用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银河与瀑布之间的共同点,但当李白落笔之际,便成为了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千古绝唱!他把银河来了一个水平大翻转,从横向变成竖挂,又从"九天"落到"庐山",但其神韵依然,光采照旧,不论在何处,都给人以浪漫的想像和无穷的魅力,这是在用"银河"来比"庐山瀑布"吗?当然,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了,但你能说这不是谪仙在借天上的"银河"和庐山的"瀑布"的无穷之水,来浇自家怀才不遇的块垒吗?此外,由于用了"疑是"一词,愈发为全诗蒙上了一种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艺术色彩。 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诗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不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凭心而论,说徐凝的是"恶诗",虽说是"戏言",苏轼也有点太矫枉过正了,但他认为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古来唯有谪仙辞"确是千古论定,无人不赞同的。(田南池) 赏析六: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李白对已是名冠天下的孟浩然充满着仰慕之情,他深情地目送兄长直至船帆消失在水天之际,感到孟的前程将如长江般滚滚向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疑:怀疑,以为。 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赏析二】: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赏析三】: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李白诗词鉴赏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

前几天给一位网友解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时,小小阐述了一下一些个人观点,也被几个网友颇不认同,现在COPY过来,看看能不能入楼主的法眼。自己是一个人,举杯邀来明月做伴算是第二个,再看地上自己的投影,又可以算做一个,加起来是三个。表面看来尽管形单影只却可自得其乐,但细细品味,月下独酌,夜寒人静,越是故做潇洒反而更显寂寥。我个人的理解,李白的这种寂寥的心境更多的不是来自月下独酌的冷清,更有一种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李白为人清高,世所不容,能够与他心意相通也就是俗话说能聊到一块儿的人不多。这样的人,纵身处高堂盛宴,流光斛影之中,心底亦是寂寞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诗。一个人把守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后为成语,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东汉末年刘璋置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时称三巴,这里概指蜀地。杜鹃不停地啼叫,每叫一声,都使人肝肠欲断,暮春三月,更令人强烈地思念自己的故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诗。人生得意应尽量欢乐,不要使酒杯空对着美好的月光。有及时行乐之意,带有一定的消极成分。同时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忿懑心情。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描写诗人站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景色。三山巍峨,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好像半落在青天之外;长江、秦淮河滔滔而流,一片沙洲横居其间。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李白《梁甫吟》诗。虎变,指虎的皮毛秋后更新,文采炳焕。句意:圣贤在未建立功勋之前,一般人是不了解他的,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诗。大路象天空一样的广阔,而我独独找不到门路,走不出去。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直泻而下的奇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诗。天生我于世,必然有用处,今天破费一点算什么,千斤散尽还会再来的。后人常引用上句用以劝人不要自暴自弃。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词之一。以云彩的飘逸可以想象杨贵妃衣服的华美,以牡丹花的艳丽可以想象杨贵妃容貌的娇媚。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诗之一。天山五月仍是积雪满山,没有花,只有寒冷。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望着万里长风送鸿雁的壮阔景色,对此可以酣饮高楼。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诗之一。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是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实现理想的信心。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诗之三。秋风吹不尽的,是那捣衣女子们怀念远戍玉门关丈夫的情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更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载舟为我送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诗。现在的人们不曾见古时的月亮,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人。诗人把明月长在,人生如寄的感叹抒发得淋漓尽致,且造语极备回环往复之美,又具互文、错综之妙。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诗。以长得漂亮来获得他人的宠爱,这种宠爱能维持多少时间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白发有三千丈,只是因为愁苦才这么长。极写愁之深。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诗其五。边塞的月光常常伴着战士的弓影,宝剑上拂着一层霜花。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诗。当你看到碧草而想到还家时,正是我见到桑树枝繁叶茂,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描写出两地的相思之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走出家门,应诏赴京,我岂是那些草野间无所作为的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怎么能够低头弯腰,去侍奉有权有势的当政者呢,使我心情不愉快。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诗。孟浩然年青时就鄙弃官爵,年老时又隐居山林。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诗。女子回到房中,放下透明的水晶珠帘,她透过珠帘还在望着明亮的秋月。不着怨字,却写出幽居深宫的女子强烈的寂苦哀怨心情。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国宫殿长满花草,这些花草埋没了路径;东晋显赫一时的豪门大族早已进入了坟墓。作者对时代的变迁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二。只要你起用谢安似的人,为你扫平叛军,使国家安定,不过是谈笑间的事。表现诗人力挽狂澜的气概。

0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赏析: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0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词赏析:全诗给人一种空灵飞动之感,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0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04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词赏析:后两句可谓辞别诗里的千古名句,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0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词赏析: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06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词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07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赏析: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08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词赏析:全诗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飘逸灵动,浑然天成,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李白与孟浩然有很多相似之处,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古风(其三)bai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du何雄哉! 挥剑决zhi浮云,诸侯尽西来。  dao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