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7:46:39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摘要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3、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育技术能力;5、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6、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 促进 教师专业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1]。因此,学校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组织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的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2]。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写论文首先要想好纲要,内容找资料、文献、再加上所学专业的理解领悟。这样摘要不就出来了吗!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3、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育技术能力;5、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6、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 促进 教师专业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1]。因此,学校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组织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的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2]。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摘要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村教育带来了生机,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农村的教师由于环境条件和自身素质所限,在先进教学设施的运用、网络普及和使用等方面远不如城镇老师,这样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探讨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运用,让农村教师能更快地走上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做为一名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以下是我就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和专家的指导和批评。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分析  1、农村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一方面老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大多数中老年教师以前没有进行计算机教育培训,由于年龄关系和条件的限制,他们也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不去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思想落后、年龄偏大、条件限制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明显不足。随着特岗教师进入农村,给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岗教师大都是本科毕业,有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功底,虽然计算机操作能力很高,但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他们现阶段的主要精力还是投入在熟悉教材,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上。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做好迎接课程改革的准备。课程内容又不断变化,给教师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未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2、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的使用率不高。 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仍然落后,有的学校上课仍然是一张课桌,一支笔,教师讲课就靠一张嘴。条件稍好的小学和初中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老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学生有了机房,每周能上一节信息技术课,只有小部分教室里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由于条件所限和环境影响,这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的使用率不高,许多多媒体教学设备长时间处于搁置状态。   二、新时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我校田老师,教龄已将近30年了,平时在学校是个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她的语文课也上的很生动,但因为年龄偏大,加上地处偏僻农村地区,她对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几乎是一个盲区。学校最初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时,她连电脑怎样开启都不会,更不要说制作课件和其他的操作了。当地的移动公司和学校今年准备和学生家长建立校信通平台,她们班的学生加入校信通的也不少。做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还要通过电脑和手机与学生家长联系,她每次总是让学校年轻的同事替她在电脑里编辑信息和发送。每提及此事她都显得很无奈和无助,感叹自己有些年龄偏大过时了。   类似上述案例中田老师的这种情况,在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的影响,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师对网络认识可谓是肤浅的。要提高这些农村中小学年龄层次偏大教师对于现代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使其通过事实认识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对教学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布校方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且发布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等,对于提高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起着很好地桥梁作用。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许多年长教师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看到年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他们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利用晚上以及业余时间,互帮互教,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坚持练习,尤其是几位老教师不甘落后,学习劲头十足。各位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我们先后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2、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方面的培训力度。 虽然,我们以前也开展过类似的教师专业化培训,但这些培训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比如说,市里组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很多农村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在考试前就拼命突击一段时间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老师就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在教学中仍然不能进行教学的创新。实践证明,这样的应付考试的培训方式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眼下,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他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3、以教师博客为起点,积极促进教学反思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 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共享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为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教师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要高度重视教师博客平台的搭建与完善。   学校加强引导,鼓励教师在博客上写教育叙事。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它是电子版的或加强版的教育日记。与传统的教育日记相比,它交流方便,传播快捷,并且更注重反思与创造,它更符合广大教师的教学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因此,也更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4、以教师为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合作。 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教师要将新的技术整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技能,要通过教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要能够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各组要向全体教师展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分析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总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整合模式。比较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审视实际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找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随着农村信息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注重学校网络的建设,这样就给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利用网络进行备课,让农村老师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就能与全国知名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农村老师利用网络可以搜索中更多更详尽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网络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老师们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他们可以集中优秀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农村老师努力赶上城市老师,也让农村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的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学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经验,为教学全方位工作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迅速普及,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处理的集成化、信息反馈的模块化在迅速的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着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百年育人”的教育行业,更是面临着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已经势在必行。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检索,搜索到了多达2562635篇的相关网页。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信息全球化浪潮扑面袭来,人们犹如逆水行舟,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如果善假以物,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在此次远程教育学习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条件,为我们创造了“秀才不出门”的学习方式,充分证明了信息世界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发现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不断追求新的高峰,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下面是我在信息网络中学习的收获,简要阐述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一、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区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差别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现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覆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就是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鉴别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且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技术只是它的一种工具。一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能代表他的信息素养层次。 二、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职业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师信息化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1、时代的进步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教育教学中应自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2、教学的形式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常常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教育平等逐渐得以实现。教育形式不可能还是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将越来越通畅和广泛。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教师必须有灵敏的信息资源,并且博采众家之长,选我所用。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是很难胜任或者成为名师的。 3、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以应对这场挑战。“一言堂’的方式已成昨日黄花,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师生共享,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取之不竭的“活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当前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但是,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并不能简单“拿来”即用。而应有意识的注重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适时地加工,有创见地利用。教学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一定让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不能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混淆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不充分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欠缺,但是,即使是很好的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也不是就意味着该教师信息素养就有了重大的提升。信息技术在信息素养上,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是不代表全部。也就是说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正如,写一手漂亮的字、会用电脑熟练的打字,不代表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出来一样。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方面,比较着重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较为忽视,甚至也较忽视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培养。 同样,教师是执行者,但并不是说有了资源,利用了资源就能够上好课,就能够发挥作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应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没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就谈不上利用资源与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行为而展开。我们不能期望着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网络工程师一样,不同教学阶段对教师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不代表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质量的理想化。教育以人为本,只有不断的提升教育的理念,准确掌握教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再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替身,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既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发挥个性魅力,更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把人力、物力有机结合到“一盘棋”上,使每位教师都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创意。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必须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正体现了教育行为在“科学性”和“艺术性”各占一半的行业特质。例如,同样是一篇课文,一位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而一位教师充满深情的给孩子们朗读,我们不能因为教学的方法不同就简单的判定前者先进,教学质量好;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可能更喜欢任课教师的娓娓道来,师生通过共同进入教材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师生情感的彼此交融。因此,只有在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含量,才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有道是:“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完美的教师应是这样的:在教案设计上是“天衣无缝”的“好裁缝”;在作业布置上是个“精挑细选”的“巧媳妇”,在课堂教学上是个“所向披靡”的“机灵鬼”,在运用信息技术上是个“驾驭自如”的“高手„„能科学的、适时整合自身资源,扬长避短,打造出自己的风格,创建出自己的品牌,那也是信息素养的体现呢

关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摘要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张鹤摘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教育进入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经过二十几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截至到目前为止,教育依然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反应最落后的领域之一。乔布斯生前曾说过: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追问原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来实施,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与水平,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何种教学能力,应当如何培养和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需要,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教学能力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最为显著改变的是网上购物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实现购物网页个性化,千人千面,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教育也成为互联网改变的行业。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 年)》,明确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也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规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和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和时间表。2017 年我国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0》其核心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有效途径,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个学校进行了积极推进,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一、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教学能力的概念,因考虑与观察的角度不同,阐述有所不同。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角度上看,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从教学的有效性角度上分析,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动手操作、表达、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理解与交往、教研与科研等综合能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基于以上学者的论述,教学能力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内涵上分析,教学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掌握扎实的教学知识才能去进一步发展教学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必须先知“道”,授业必须先业“精”,解惑必须先无“惑”。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的表现形式。但仅仅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水平就高,教学技能的应用必须是恰到好处,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能力的实践条件。教学能力离开了教学活动,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评判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能力的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构建与信息社会人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与发展的新体系势在必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简单应用能力,而是面向技术重组学习环境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广泛获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的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能利用信息技术评价教学的能力等等。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建设工作,特别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中着重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发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特色不足一些高校教师把教学仅仅当任务来完成,不愿参与教研活动及其他学术活动,缺失与外界的互动、交流、沟通和对话,缺失教学行为诊断、反思和纠错的能力……教学因此单调无聊,毫无特色而言,仅仅是传授了知识,但教学效果欠佳。也有部分教师一直在努力模仿他人教学模式和方法,授课过程如同生产线,按部就班,无纰漏但也无个人风格。也有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部分高校,职称晋升中因为科研加分所占比重高于教学加分,致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科研项目上,教学方面明显投入时间和精力偏少,教学能力不充分发挥,原本具备的教学特色也显现不出来。 掌控课堂能力较差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是设计出来的,如同建造一幢楼房,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都要对讲授的课程进行规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而设计好的教学具体到执行,产生的效果要依赖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些教师经常会抱怨自己的学时不够,所教的学生不好管理,学生发言不积极主动等等,归根结底是掌控课堂的能力不足。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的能力欠缺个别教师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尤其是一些年长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故障,使教学活动出现时间耽搁,影响教学效果。也有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内容无扩展,单纯进行课件播放讲解。创新教学的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展示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潜力是巨大的,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时间,地点及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不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教师仍缺乏对教学的反思。特别是新手教师,课后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没有真正的课后反思,缺乏反思意识。教学反思实际上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以对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分析,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实现自我完善。三、如何培养和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来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带来的日益技术化的工作环境,而面对教师发展中的这些需求,高校要依托专门设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有效支持。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教师教学发展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教师教学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制度包括学生教学评价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度、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等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目前高校管理教师发展事务权力的机构,一般以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发展教学学术为总体目标,制定各项教师发展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实施。开展教学研究,转换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高校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学课题,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高校应紧跟教学发展趋势,转换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本科教学工程”的五个建设内容之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张转为“内涵式发展”建设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直接和最具效能地影响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高校长足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培训。(1)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高校教师根据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可分为四个层次:新手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对高校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也要按此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新手教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试讲进行随堂听课,并作必要的指导,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承担一些基础课程。普通教师要教授他们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树立教育信心,成功掌控课堂,把握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特色,站稳讲台,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研究成果。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促进他们主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教材再造,建设网络资源课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专家型教师要提供给他们充分展示的平台,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传承教学技能。通过系统的教育信息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使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逐步达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要求。(2)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较为复杂,需要教师仔细研究课程内容、提升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来授课,应对个性化的学生;不断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成效数据,不断寻找问题,改善教学;观摩学习国内外名校名师的在线教学视频,创新教学实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积极利用教育技术人员优势,为本校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例如,推出混合式教学改革,搭建课程中心,制作一批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为目标的校级网络课程;对相关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筛选并上传至平台,定时更新,供教师教学使用。构建交流平台,实行教师之间互动和师生之间互动,围绕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利用大数据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素养等一系列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高校教师通过教学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出崭新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传统教学中主要基于提问、测验、考试等评价方式,这些方式无法支持学习方式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业水平评价等多多维度的评价要求。信息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水平等多种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科学评价。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之外,高校要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力及资源优势,共同促进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提高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16-[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4-[4]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J]现代远程教学研究,2017(1):59-[5]姚尚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对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育论丛,201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