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选题意义和作用怎么写啊

发布时间:2024-07-04 13:31:3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选题意义和作用怎么写啊

入世"可使我国积极参与制订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变被动为主动;也可加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于中国而言,国际贸易游戏的规则都是外生的,不是中国内部制定产生的,这就很被动。而且,别人决定了,我们必须服从。以往我们同美国谈最惠国待遇时,他们就是用WTO的规则来压我们。我们不参加WTO贸易规则的制订,却又要被迫接受别人制订的结果,这就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很被动。比如,别人说,某产品的包装规定变了,我们原来出口的产品的包装就要跟着变;一个卫生检疫的规则变了,我们出口的产品会被退回。因此,我们常称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不确定的。我国贸易数额那么大,但又不确定,这就直接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如果中国没有参与新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参与新规则的制订,那么新规则反映中国的利益就会很少,将对中国今后的竞争更加不利。因此,这也是中国争取尽快加入世贸组织的很重要的原因。中国将会在世贸组织中拥有新协议的重要表决权。而表决权的意义在于:虽然我们看到世贸组织的大多数协议似乎是反映发达国家的利益的,但是在135个成员构成中,除29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其余全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和不发达国家(地区)。世贸组织中重要协议需要四分之三通过;而且,世贸组织无论成员方大小,每一成员都只有一票,这个决策机制对中 国十分有利。而中国至少可以联合到35个发展中成员和不发达成员,占世贸组织的四分之一多,从而有很多机会可以维护自己在世贸组织中的利益。这也是美国国会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特别说明的是,世贸组织是唯-一个美国没有否决权的国际性组织。中国如果不抓住机遇赶快加入,依然犹豫不决,那么我们将会面临重大挑战。这是因为,任何一国要想成为经济大国,无论它多么谨慎行事,肯定不可避免要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那么,在什么架构下解决摩擦就显得特别重要。是按照双边的游戏规则解决,还是按世贸组织多边的限制规则解决,这时何去何从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加入程序上,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即申请加入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组成一个工作组,工作组向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开放。工作组一旦确定以后,申请加入国要与工作组成员完全达成协商一致,才能起草加入议定书,否则不能写议定书,更不要说去投票表决了。很有意思的是,世贸组织没有开除一个国家的机制,也就是说,即使违规了,它只能施以惩罚,而不能开除成员资格。  中国加人WTO,也是更深一层地介人到世界游戏规则中,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我们具体做法可用四句话加以概括:一、承认;二、遵守;三、利用;四、参与修改与完善。也只有参与进去,你才有资格参与修改和完善。  近年来联合国的经济职能越来越下降,而世贸组织的经济职能则在不断上升。中国如果不能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员,21世纪将面临极为不利的竞争局面。希望采纳

目的就是你写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什么,写完之后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意义就是完成这篇论文之后解决了怎样的问题,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绝对优势说”堪为自由贸易理论之滥觞。鉴于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论”存在着明显缺陷,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了修正,创立了“相对优势说”,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突破。但该理论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以“资源禀赋说”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成了赫俄理论的一统天下。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种交换了,如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有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不发达国家则出口原材料,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的技术差异和资源禀赋仍然主要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但相当部分国际贸易不可简单地归因于出口国的自然优势,相反,越来越多的贸易来源于规模经济和因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人造优势。 这说明国际贸易形态的历史性变迁对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只有在现有贸易思想基础上发展一套新理论,才能重新解释国际贸易领域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学提出了分析寡头竞争产业的新方法,从而催生了国际贸易新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市场不会偏离“完全竞争”太远的假设之上,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力量都很小,不会试图去影响价格或其竞争对手未来的行为。然而,战后以来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说明完全竞争的假设是不合适的,现在相当一部分贸易是由大规模生产的优势、积累的经验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所决定的,由众多小企业之间展开的原子状的竞争已经难以看到,而少数几家大型企业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却随处可见。例如,大型客机市场基本上由“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寡头航空公司所垄断,每一方都有影响价格的能力,它们做出战略性的行动,以期影响竞争对手的行为。 古典贸易理论在于证明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古典理论假定市场竞争是完全的。一国在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是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每个国家都因其各自的要素禀赋而参与国际分工。因此,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经济中,“租”非常少,因而经济中不存在“战略性”部门,自由贸易政策是各国最好的选择,在各国都支持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且一国的收益并不以他国的损失为代价,自由贸易不是零和博弈。古典理论甚至认为,即使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其他国家都一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该国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因此,自由贸易是古典理论的铁律。 在产业组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对古典贸易理论提出挑战。新理论既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又有所超越。它认为,国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的偶发性,是一国特定的历史、某个偶发事件和经济政策的产物,并不是完全由各国资源禀赋差异所决定的。新理论最有意义的创新在于引入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这一假定条件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市场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现象,完全竞争才是特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产业领域存在着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现象,这个理论有力地挑战了古典贸易理论所认为的规模经济报酬不变的传统观点。由于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租”不可能因竞争而完全消失,在一些产业,资本和劳动有时会获得比其他产业高得多的回报率,因而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如果政府能够识别出这些战略性部门,就有可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政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显然会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因而被视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活动。 (二)选择战略性产业的基本标准。如果说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那么企业家或经济学家该怎样识别它们?克鲁格曼提出了识别战略性部门的两项标准,一是看该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回报率是否特别高;二是看该部门是否存在着外部经济,即某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或经验对其他企业会产生技术外溢。然而,由于外溢是没有市场价格的,根据这项标准去衡量战略性部门有一定难度。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种形式。一旦选定某些产业为战略性产业,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这些优选产业的发展呢?克鲁格曼和詹姆斯?布兰德(James Brander)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种可能的应用形式。 以转移利润为目的的补贴。这项战略性政策涉及到运用补贴来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给国内厂商。政府补贴可能使本国厂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由于成本补贴迫使外国竞争对手削减产量,使本国厂商得到额外利润,这些利润超过政府的补贴数额,即厂商的受益超过纳税人的损失。这说明出口补贴(或生产补贴)增加了国内经济福利。 保护本国市场。比较典型和普遍运用的是国内市场保护政策。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政策历来基于出口鼓励政策。保护政策的古典版本是有名的“幼稚产业”理论,最早由汉弥尔顿提出,李斯特加以发展和完善。克鲁格曼在1984年提出了一些与幼稚产业论相似的论点。一种观点认为,在规模经济情况下,随着总产量上升,边际成本递减,阻止外国厂商进入国内市场,不仅可以帮助本国厂商占领被保护的国内市场,也会使本国厂商在出口市场上获利;另一种观点基于“干中学”思想,“干中学”在结构上与边际成本递减的情形是类似的。在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上,本国厂商生产得更多,比外国竞争者学习得更快,它的“学习曲线”向下移动。 二、新贸易理论在美国兴起的深层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美国兴起,不是偶然的。 首先,它与同时代美国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欧洲的复兴、日本的崛起,美国逐渐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特别是日本作为经济、科技和金融大国的崛起,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对美国具有较大威胁的经济大国。8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国的60%,在高科技方面,日本已在不少领域明显超过西欧而对美国构成巨大挑战,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惊人,1979年日本的进出口总额较1955年增长了5倍,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随之从3%提高到5%,而美国在同期则从14%下降到12%。【注释】方连庆、刘金质和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上册,第524页。【注尾】当时,美国各界正在为国际竞争力开始下降而担忧,日本和欧共体国家却通过政府补贴或保护等手段对高科技产业实行扶持政策,由此,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美国是否也应该对自己的目标产业进行扶持的争论。欧共体对农产品的长期补贴政策,使得美国有时也考虑运用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促使其他国家购买美国而非其竞争对手欧共体的农产品。而日本、韩国的汽车和家电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为了重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美国经济学家开始考虑要么采取对抗性的贸易政策,在政府保护下发展一些支柱产业同日本和欧共体竞争,要么,对日本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施加政治压力或展开贸易谈判,迫使他们降低在经济领域的国家介入程度。在这种背景下,里根和布什两届政府在贸易理论、贸易思想上逐步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所谓公平贸易和管理贸易。 其次,贸易政策在美国经济政策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直到1960年,美国制造业仍然主要是向国内消费者提供产品,企业的竞争对手基本上局限于来自国内的厂商。此后,贸易的重要性开始上升,据统计,1960至1980年期间,进出口占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一倍多,这表明国际因素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伴随着企业竞争由纯国内性质的问题转变为国际性质的问题,贸易政策也不再被视为仅仅是美国的国内政策,而成为对外经济政策的一部分。美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提高了国家贸易政策对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力,贸易政策作为达到国内目标和反击外国企业的不公平贸易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第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以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已难以对此做出合理解释。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这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古典理论的比较优势说和新古典理论所秉持的要素禀赋论的解释力降低,国际政治经济学需要发展新的分析框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80年代的种种事态发展,已经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注释】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5页。【注尾】克鲁格曼说得更明白:“一直可以用来说明1880年甚至1950年的经济状况的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已不适用于解释1984年的世界经济”。这在客观上要求理论界重新思考国际贸易理论,创立新学说,对战后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新模式做出科学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学家们试图解释战后发达国家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这一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于是出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想”,新思想的“内核”是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卖方寡头公司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的日益重要性,这种公司可能利用越来越多的利润、实践经验和阻碍竞争对手的壁垒加强自己的地位。【注释】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第201页。【注尾】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各国政府有可能代表本国公司执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即通过财政补贴或国内市场保护等手段增强本国公司的国际竞争优势,使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 三、理论特色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安排了一系列由美国贸易代表的官员和贸易、产业政策专家参加的会议,散发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当前贸易政策问题的案例材料,希望学者们能提供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合适的分析框架。不少美国经济学家开始投身于新贸易政策的理论研究,试图藉此为美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辩护。新贸易理论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战略性贸易政策也成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保罗?克鲁格曼主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汇集了80年代美国学者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及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该书有三大特点: 首先,无论是经济学家们对新理论的探讨还是研究成果的结集发表,都反映了美国学术研究的实用传统。可以说,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们试图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事实:一是战后60%的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北北”贸易压倒了“南北”贸易;二是它解释了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的原因;三是它说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在由卖方寡头公司相互竞争的经济中,政府干预有可能改变战略博弈的基本结构,从而为本国厂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不少学者将战后日本在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日本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其次,保罗?克鲁格曼为本论文集撰写的“导论”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路”。他重在提出问题,比如,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经济依据是什么?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怎样识别战略性产业?政府能否成功地实施战略性政策?日本的经济成就与战略性政策有何联系?日本的产业政策值得美国仿效吗?假定美国根据新贸易理论采取更积极的、掠夺性的贸易政策,外国政府将做何反应?等等。论文集的其他14位学者则见仁见智,分别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回答。 第三,该论文集并没有就新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达成共识。从政策建议角度来看,多数学者不赞成美国政府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也不赞成政府对任何特定产业进行扶持。美国有着相当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劳务市场,各种生产要素都是高度流动性的,市场导向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在引导资本和劳务向高技术部门转移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者们建议,美国政府应对实行干预主义的产业政策抱慎重态度。部分学者指出,战略性政策只有在缺乏其他更好的政策时才能应用,而且只能是临时性的。 尽管战略性贸易政策难以付诸政策实践,单从理论上来说,它注重把有关公司和工业组织的理论应用于贸易关系,强调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和外部性,是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古典经济理论把重点放在解释“南北”贸易上,而新理论着重解释“北北”贸易;古典理论认为贸易只是在公司之间进行,新理论认为存在着政府与公司合谋以攫取“租”(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古典理论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租”是不存在的,新理论假定市场竞争是不完全或垄断的,在某些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租”;古典理论假定资本和劳动是不流动的,比较优势是静态的,新理论假定资本和劳务都是流动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和人为的。 克鲁格曼主编的这部《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是目前国外关于新贸易理论的权威文献之一。它正式确立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倡导的政府干预可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论断的学术地位,不仅反映了经济学知识的新进展,而且从实际出发,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模式。

毕业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两个例子帮你提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选题意义和作用怎么写

一、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绝对优势说”堪为自由贸易理论之滥觞。鉴于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论”存在着明显缺陷,大卫?李嘉图对其进行了修正,创立了“相对优势说”,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突破。但该理论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以“资源禀赋说”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成了赫俄理论的一统天下。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种交换了,如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有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倾向于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不发达国家则出口原材料,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的技术差异和资源禀赋仍然主要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但相当部分国际贸易不可简单地归因于出口国的自然优势,相反,越来越多的贸易来源于规模经济和因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人造优势。 这说明国际贸易形态的历史性变迁对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只有在现有贸易思想基础上发展一套新理论,才能重新解释国际贸易领域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学提出了分析寡头竞争产业的新方法,从而催生了国际贸易新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市场不会偏离“完全竞争”太远的假设之上,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力量都很小,不会试图去影响价格或其竞争对手未来的行为。然而,战后以来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迅速增长说明完全竞争的假设是不合适的,现在相当一部分贸易是由大规模生产的优势、积累的经验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所决定的,由众多小企业之间展开的原子状的竞争已经难以看到,而少数几家大型企业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却随处可见。例如,大型客机市场基本上由“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寡头航空公司所垄断,每一方都有影响价格的能力,它们做出战略性的行动,以期影响竞争对手的行为。 古典贸易理论在于证明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古典理论假定市场竞争是完全的。一国在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是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每个国家都因其各自的要素禀赋而参与国际分工。因此,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经济中,“租”非常少,因而经济中不存在“战略性”部门,自由贸易政策是各国最好的选择,在各国都支持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且一国的收益并不以他国的损失为代价,自由贸易不是零和博弈。古典理论甚至认为,即使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其他国家都一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该国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因此,自由贸易是古典理论的铁律。 在产业组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对古典贸易理论提出挑战。新理论既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又有所超越。它认为,国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的偶发性,是一国特定的历史、某个偶发事件和经济政策的产物,并不是完全由各国资源禀赋差异所决定的。新理论最有意义的创新在于引入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这一假定条件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市场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现象,完全竞争才是特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产业领域存在着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现象,这个理论有力地挑战了古典贸易理论所认为的规模经济报酬不变的传统观点。由于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租”不可能因竞争而完全消失,在一些产业,资本和劳动有时会获得比其他产业高得多的回报率,因而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如果政府能够识别出这些战略性部门,就有可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政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显然会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因而被视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活动。 (二)选择战略性产业的基本标准。如果说经济中存在着战略性部门,那么企业家或经济学家该怎样识别它们?克鲁格曼提出了识别战略性部门的两项标准,一是看该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回报率是否特别高;二是看该部门是否存在着外部经济,即某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或经验对其他企业会产生技术外溢。然而,由于外溢是没有市场价格的,根据这项标准去衡量战略性部门有一定难度。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种形式。一旦选定某些产业为战略性产业,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这些优选产业的发展呢?克鲁格曼和詹姆斯?布兰德(James Brander)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种可能的应用形式。 以转移利润为目的的补贴。这项战略性政策涉及到运用补贴来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给国内厂商。政府补贴可能使本国厂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有利可图的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由于成本补贴迫使外国竞争对手削减产量,使本国厂商得到额外利润,这些利润超过政府的补贴数额,即厂商的受益超过纳税人的损失。这说明出口补贴(或生产补贴)增加了国内经济福利。 保护本国市场。比较典型和普遍运用的是国内市场保护政策。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政策历来基于出口鼓励政策。保护政策的古典版本是有名的“幼稚产业”理论,最早由汉弥尔顿提出,李斯特加以发展和完善。克鲁格曼在1984年提出了一些与幼稚产业论相似的论点。一种观点认为,在规模经济情况下,随着总产量上升,边际成本递减,阻止外国厂商进入国内市场,不仅可以帮助本国厂商占领被保护的国内市场,也会使本国厂商在出口市场上获利;另一种观点基于“干中学”思想,“干中学”在结构上与边际成本递减的情形是类似的。在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上,本国厂商生产得更多,比外国竞争者学习得更快,它的“学习曲线”向下移动。 二、新贸易理论在美国兴起的深层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美国兴起,不是偶然的。 首先,它与同时代美国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欧洲的复兴、日本的崛起,美国逐渐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特别是日本作为经济、科技和金融大国的崛起,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对美国具有较大威胁的经济大国。8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美国的60%,在高科技方面,日本已在不少领域明显超过西欧而对美国构成巨大挑战,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惊人,1979年日本的进出口总额较1955年增长了5倍,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随之从3%提高到5%,而美国在同期则从14%下降到12%。【注释】方连庆、刘金质和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上册,第524页。【注尾】当时,美国各界正在为国际竞争力开始下降而担忧,日本和欧共体国家却通过政府补贴或保护等手段对高科技产业实行扶持政策,由此,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美国是否也应该对自己的目标产业进行扶持的争论。欧共体对农产品的长期补贴政策,使得美国有时也考虑运用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促使其他国家购买美国而非其竞争对手欧共体的农产品。而日本、韩国的汽车和家电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为了重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美国经济学家开始考虑要么采取对抗性的贸易政策,在政府保护下发展一些支柱产业同日本和欧共体竞争,要么,对日本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施加政治压力或展开贸易谈判,迫使他们降低在经济领域的国家介入程度。在这种背景下,里根和布什两届政府在贸易理论、贸易思想上逐步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所谓公平贸易和管理贸易。 其次,贸易政策在美国经济政策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直到1960年,美国制造业仍然主要是向国内消费者提供产品,企业的竞争对手基本上局限于来自国内的厂商。此后,贸易的重要性开始上升,据统计,1960至1980年期间,进出口占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一倍多,这表明国际因素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伴随着企业竞争由纯国内性质的问题转变为国际性质的问题,贸易政策也不再被视为仅仅是美国的国内政策,而成为对外经济政策的一部分。美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提高了国家贸易政策对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力,贸易政策作为达到国内目标和反击外国企业的不公平贸易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第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以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已难以对此做出合理解释。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这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古典理论的比较优势说和新古典理论所秉持的要素禀赋论的解释力降低,国际政治经济学需要发展新的分析框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80年代的种种事态发展,已经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注释】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5页。【注尾】克鲁格曼说得更明白:“一直可以用来说明1880年甚至1950年的经济状况的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已不适用于解释1984年的世界经济”。这在客观上要求理论界重新思考国际贸易理论,创立新学说,对战后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新模式做出科学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学家们试图解释战后发达国家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这一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于是出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想”,新思想的“内核”是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卖方寡头公司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的日益重要性,这种公司可能利用越来越多的利润、实践经验和阻碍竞争对手的壁垒加强自己的地位。【注释】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第201页。【注尾】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各国政府有可能代表本国公司执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即通过财政补贴或国内市场保护等手段增强本国公司的国际竞争优势,使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 三、理论特色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安排了一系列由美国贸易代表的官员和贸易、产业政策专家参加的会议,散发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当前贸易政策问题的案例材料,希望学者们能提供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合适的分析框架。不少美国经济学家开始投身于新贸易政策的理论研究,试图藉此为美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辩护。新贸易理论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战略性贸易政策也成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保罗?克鲁格曼主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汇集了80年代美国学者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及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该书有三大特点: 首先,无论是经济学家们对新理论的探讨还是研究成果的结集发表,都反映了美国学术研究的实用传统。可以说,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们试图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事实:一是战后60%的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北北”贸易压倒了“南北”贸易;二是它解释了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的原因;三是它说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在由卖方寡头公司相互竞争的经济中,政府干预有可能改变战略博弈的基本结构,从而为本国厂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不少学者将战后日本在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日本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其次,保罗?克鲁格曼为本论文集撰写的“导论”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思路”。他重在提出问题,比如,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经济依据是什么?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怎样识别战略性产业?政府能否成功地实施战略性政策?日本的经济成就与战略性政策有何联系?日本的产业政策值得美国仿效吗?假定美国根据新贸易理论采取更积极的、掠夺性的贸易政策,外国政府将做何反应?等等。论文集的其他14位学者则见仁见智,分别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回答。 第三,该论文集并没有就新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达成共识。从政策建议角度来看,多数学者不赞成美国政府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也不赞成政府对任何特定产业进行扶持。美国有着相当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劳务市场,各种生产要素都是高度流动性的,市场导向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在引导资本和劳务向高技术部门转移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者们建议,美国政府应对实行干预主义的产业政策抱慎重态度。部分学者指出,战略性政策只有在缺乏其他更好的政策时才能应用,而且只能是临时性的。 尽管战略性贸易政策难以付诸政策实践,单从理论上来说,它注重把有关公司和工业组织的理论应用于贸易关系,强调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和外部性,是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古典经济理论把重点放在解释“南北”贸易上,而新理论着重解释“北北”贸易;古典理论认为贸易只是在公司之间进行,新理论认为存在着政府与公司合谋以攫取“租”(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古典理论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租”是不存在的,新理论假定市场竞争是不完全或垄断的,在某些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租”;古典理论假定资本和劳动是不流动的,比较优势是静态的,新理论假定资本和劳务都是流动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和人为的。 克鲁格曼主编的这部《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是目前国外关于新贸易理论的权威文献之一。它正式确立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所倡导的政府干预可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论断的学术地位,不仅反映了经济学知识的新进展,而且从实际出发,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模式。

1,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 国家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短缺,有的国家资本丰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国家土地广阔 而耕作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国内生产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 力得不到发挥通过国际贸易,20 世纪的美国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 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国内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国内短缺的 生产要素,从而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除,富余生产要素得以充分 利用,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 2,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 较优势 20 世纪美国就是利用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扩大 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并出口优势产品从国外换回本国居于劣势的 商品,从而可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20 世纪美国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国内的生产力水 平,加快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使国内的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和完善, 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4,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为一国政府开辟财政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 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 收入的来源 政府可从对过往关境的货物征收关税,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国内税,为过境货物提 供各种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财政收入在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初期,关税收入曾占 联邦财政收入的 90%至今,关税和涉外税收仍然是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 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际贸易还可以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它可以通过进口 国内短缺而又是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或者进口比国内商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 好,式样更新颖,特色更突出的商品,来使国内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此外, 国际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 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你自己选的题目,也不知道写这内容的意义何在吗?你是学英语专业的吧?…………囧建议可参考下法学方面的书籍,学学合同方面的知识,意义就说合同在商业、贸易往来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外贸合同条款的误译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重者带来什么什么样的经济损失,轻者bla bla bla……最重要的是多读些参考书籍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那你就能搞清楚写这个论文的意义何在的嘞!望对你有帮助囖~O(∩_∩)O

入世"可使我国积极参与制订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变被动为主动;也可加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于中国而言,国际贸易游戏的规则都是外生的,不是中国内部制定产生的,这就很被动。而且,别人决定了,我们必须服从。以往我们同美国谈最惠国待遇时,他们就是用WTO的规则来压我们。我们不参加WTO贸易规则的制订,却又要被迫接受别人制订的结果,这就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很被动。比如,别人说,某产品的包装规定变了,我们原来出口的产品的包装就要跟着变;一个卫生检疫的规则变了,我们出口的产品会被退回。因此,我们常称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不确定的。我国贸易数额那么大,但又不确定,这就直接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如果中国没有参与新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参与新规则的制订,那么新规则反映中国的利益就会很少,将对中国今后的竞争更加不利。因此,这也是中国争取尽快加入世贸组织的很重要的原因。中国将会在世贸组织中拥有新协议的重要表决权。而表决权的意义在于:虽然我们看到世贸组织的大多数协议似乎是反映发达国家的利益的,但是在135个成员构成中,除29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其余全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和不发达国家(地区)。世贸组织中重要协议需要四分之三通过;而且,世贸组织无论成员方大小,每一成员都只有一票,这个决策机制对中 国十分有利。而中国至少可以联合到35个发展中成员和不发达成员,占世贸组织的四分之一多,从而有很多机会可以维护自己在世贸组织中的利益。这也是美国国会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特别说明的是,世贸组织是唯-一个美国没有否决权的国际性组织。中国如果不抓住机遇赶快加入,依然犹豫不决,那么我们将会面临重大挑战。这是因为,任何一国要想成为经济大国,无论它多么谨慎行事,肯定不可避免要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那么,在什么架构下解决摩擦就显得特别重要。是按照双边的游戏规则解决,还是按世贸组织多边的限制规则解决,这时何去何从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加入程序上,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即申请加入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组成一个工作组,工作组向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开放。工作组一旦确定以后,申请加入国要与工作组成员完全达成协商一致,才能起草加入议定书,否则不能写议定书,更不要说去投票表决了。很有意思的是,世贸组织没有开除一个国家的机制,也就是说,即使违规了,它只能施以惩罚,而不能开除成员资格。  中国加人WTO,也是更深一层地介人到世界游戏规则中,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我们具体做法可用四句话加以概括:一、承认;二、遵守;三、利用;四、参与修改与完善。也只有参与进去,你才有资格参与修改和完善。  近年来联合国的经济职能越来越下降,而世贸组织的经济职能则在不断上升。中国如果不能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员,21世纪将面临极为不利的竞争局面。希望采纳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选题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作用大了,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意义都非同寻常,增加外汇储备及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及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很多资源满足国内的需要,比如棉花、铁矿石、大豆、石油等。

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从单纯的进出口买卖关系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关系,从商品的进出口演变到了劳务的输出入,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多头并进,由满足物质享受的商品到满足精神享受的旅游,商品结构、贸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闭关自守的,他们都在经济与其他国家相互依靠,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欧洲国家是这样,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样,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在影响别国和受别国影响,而这种影响和被影响的相互依靠现象则正是通过国际贸易这个“传递”渠道得以实现的。此外,国际贸易还成了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贸易政策已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中断贸易关系,就是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建立经济贸易集团来发挥其作用而达到其目的。当然,对外贸易也可以被用来制裁那些违背联合国宪章的行为,制裁侵犯人权、实行种族歧视的国家。总之,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扩大相互作用,促进相互的经济合作,改善国际环境,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劳动产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随着各国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职能增长了。黄金和白银除去具有货币一般购买手段之外,还被用来作为国际支付、国际结算与国际信用的手段。随着黄金、白银变成世界货币,产生了形成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世界价格的形成,表示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世界市场,为各国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条件进行比较建立了基础,促进了世界生产和贸易的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不但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作用: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发展的对外贸易,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啊

目的就是你写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什么,写完之后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意义就是完成这篇论文之后解决了怎样的问题,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啊

目的就是你写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什么,写完之后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意义就是完成这篇论文之后解决了怎样的问题,产生怎样的影响。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论文题目: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近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强调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由原来以出口为导向,同时扩大进口调整为以扩大进口为主,促进出口为辅。但是没有疑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是不变的目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并在世界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我们实现了国外市场和资源的整合及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世界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还很不足,再加上我国商人国际商法、法律意识单薄,我们在通过国际贸易收获颇丰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挫折,面临不少冲突和困境。其中,由于预期违约这一风险带来的损失就是我们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风险和危机。  研究意义:预期违约制度作为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从十九世纪产生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贸易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预期违约制度充分体现了合同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这对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预期违约救济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及时地解决合同纠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社会资源的人为浪费。可以说,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对法制文明的一大贡献。然而,我国在该制度上的法律与理论尚不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实务问题,我们应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和知识,利用预期违约制度解决纠纷,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以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预期违约制度等都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的研究和探讨也必定会益于我国今后的国际贸易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商事活动中的效率,避免由于法律知识欠缺或不了解产生的预期违约风险和损失。加强国际贸易环境中法律因素的研究和认识对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我国经济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你可以去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

论文选题意义可以这样写: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重点在于表示明白论文选题的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者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相关的选题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去修改和补充的。对选题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进入实战的部分,简单讲述一下该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接着阐明选题需要重点去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讨论的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明这篇论文对理论产生哪些实质的推动作用,有什么指导的意义。论文的选题背景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所以你要进行研究、点题。切记要围绕大环境-聚焦论文内容-凝练问题脉络来写研究背景。文字描述切忌空、虚、泛,要让人一读觉得确实要进行研究。在阐述背景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数据来体现,会使整个文章看起来更加具有说服力。选题的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选题的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数据做支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表达出改选题研究的必要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