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可复制的内容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10:35:05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可复制的内容怎么写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论小学德育课程的理念呈现及其特点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已有三年,三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各方人士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反思和梳理三年来这两门课程所做的探索,可以发现,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反映出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德育课程和社会课程以知识逻辑体系组织内容,只重灌输,忽视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态以及学生的个I生特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兼顾考虑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者自身素质,整合三个方面的因素,建构体系结构,使小学品德教育最终走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建构型模式。一、德育理念的整合方式及呈现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整合内容目标因素。新课程以整合而非分散的方式,整体地看待知、情、能的培养目标,将目标宽泛化,将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以及探索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整合到目标当中,使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重整,与知、情、能的整体目标相融合,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f生发展,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基本知识。以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全面整合社会生活因素。提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导,注重教育的生活性特学内窖点。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儿音网 童的经验范围为选择面。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采用“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在空间上以身边的生活环境为起点,向家乡、社区,进而向国家、世界拓展;在时间上以现在为圆点,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同时,为解决过去教学中知识板块分割,内容缺乏整合的特点,新课程还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个主要的方面选择内容要点,以面为依托,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将内容与过程及方法整合起来,穿插在各主题情境和课题之中,不完全强调各主题情境、课题内容上的一统性和逻辑性,而侧重儿童能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过程,提高社会适应和参与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社会认识和技能,锻炼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动态整合学习者因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反对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外在灌输,以引导的方式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活动和学习意义,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学习者既是德育的对象,又是德育过程的主体I生因素,学习主体既具备完整的知、情、能等多维素质,又是处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员和角色之一,这两点在图1、图2的截面图中已分别说明。但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是一个立体的成长过程,而非平面的简单构造,个体的知情能发展是三者交互作用和整体提升的结果,这个提升的过程是主体处于不断扩大的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中,伴随体验、认知、探索等活动,循序渐进地被潜移默化的。因此,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平白的书本知识灌输,新课程就综合了图1、图2展示的内容,在引导建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采取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和序列,并且将不同的内容综合交叉,高度整合,相同的内容本着从直观到抽象,螺旋上升的思路安排教学过程,即使是同一内容也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情境中重复出现,但要求深度却有层次上的递进。这种综合考虑内容目标、社会生活因素和学习者因素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做到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从而将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依照“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具体呈现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比以往同时段同类课程更为优化的崭新特色。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可复制的内容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 “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可复制的内容是什么

可以免费给你亲一些资料,有困难可以现在。不接受邮箱的,抱歉哦。

在线英语学习的确很有好特色,很方便,我打了咨询了一下 觉得还挺好的,我推荐ABC天丅口语 很喜欢这里的老师 客服都很热心 里面的老师很优秀,性介比也很高。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教师资源配笠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学教法相对落后等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并试图从不同层次寻求对策,为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问题对策中根据国家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安排,新课程将于00年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小学年级将开设英语课,一年级英语教学有了目标和内容上的级别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学英语教育比中学、大学教育更重要,更关键,因为良好的语言开端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乃至终身正确掌握和使用语言,因此对照新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是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的工作。一、影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几个问题l、地方方言严重影响小学生正确英语发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语言技能教学提出了“在口语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的基本要求。虽然普通话教学的要求在我市已经推行多年,但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和部分城郊,小学生的课堂用语仍常使用当地方言,英语与汉语本身在发音上就有着较大的区别,学生在接受普通话教育的同时接受英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障碍。而且,我市是地方方言种类繁多的地区,各地的方言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学生英语的正确发音,同样影响着的孩子。同时,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也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自身的英语语音不准确。、小学专业英语教师队配置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小学教师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和部分县市的小学几乎没有,且许多现有的英语教师属非英语专业或是其他科任教师兼任英语教学,或是从其他学科“改行”教英语。、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的许多小学英语教育还大都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对英语语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相对落后,一部分教师不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同时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课堂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灌输,忽视语言实践。对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创新不够。、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的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师多为中师、高中毕业或从其他专业改行,专业基础差,英语语言知识掌握不够正确、词汇量不足、发音不准等现象比较普遍,教师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不强,不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听力水平较差,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二是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教学中不能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要求、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三是动手操作能力差。现有的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厌学英语。四是教师的教研能力差。许多教师不注重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现状和信息动态,不研究总结教学经验,不乐于撰写教科研论文,更不知道如何从教科研中获取经验和信息来充实自己。二、解决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荃本对策提高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最关键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等各方面的努力和付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寻求对策:1、教师要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英语专业知识和其他有关教学理论的自我进修,坚持采取读英语书杂志、听英语广播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和正确掌握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英语课程标准》中“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的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等的要求严要求自己。、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改革与教研实践的紧密结合。校本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适应教师教学和学校改革的需要,又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学校应为教师的反思实践、行动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支持,及时提供载有学科前沿的读物给英语教师阅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广泛开展说课交流,举行各类英语教学教育研讨会,开展“创优课”评选和“教改实验”等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高师院校要有重点地培养小学英语教师。世界各国早在00年代初就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必须由师范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我国近年来也将高师院校作为小学教师的摇篮。为此,我市小学输送急需的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加快小学英语教师大专化进程。同时,高师院校要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培养小学英语教师方面做好英语专业和教育理论的课程设置,改革过去英语教法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只注重培养初中教师的做法,突出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与职业技能的系统学习,着力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处理教材能力和教研能力。、教育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各地教育部门、负责教师继续教育的讥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市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根据各自的职能,从高师院校的招生、课程设置、教师队人事的合理配置、教师继续教育和学习、小学教师教研目标要求以及开展素质教育所需经的安排等各方面,综合研究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计划,逐步建立起一套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网络,统筹安排英语教师的学习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利开展好我市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责无旁贷。参考文献〔l]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师大出版社,Z〔」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脸稿)〔M」,北师大出版社,【」刘昌春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学习当议【J〕中国农村教育,(X)(1)【」苏仁平小学英语教师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实践与研究,001(1)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可复制的内容有哪些

语文课中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艺术。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组合,因而只须注解文字,体悟内涵即可。传统的语文教师也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寻常的课本中。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全面,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也是必然。他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而且他还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的布置,能用上多媒体的通通上,把多媒体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好,但是他没有注意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这样才能让多媒体在语文课上充分地发挥有效性。 那么,语文课上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才能恰当地展示多媒体的魅力?一、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李广射虎》一课时,揭题时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情节剧《李广射虎》,再现了课文的重要情节。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论《李广射虎》中,李广为什么会射中了一块大石?大家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是因为李广力大无穷”,有的说“是因为晚上天黑漆溱的,他看不清路边的东西”……学生因喜欢情景剧而变得非常专注,对于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机地深入提问点拔,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老师的问题较轻松地回答了,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极感兴趣呢?”二、巧用多媒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其一是教给学生中国民族最优秀的语言文字,二是使学生们继承发展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既包含素质能力训练,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由于恐龙已经绝种,我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恐龙的化石,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恐龙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让抽象的要领更加具体形象化,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从网络上下载了有关恐龙的图片和动画。当学生看到这清晰的画面,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恐龙的神秘。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纷纷谈了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地球的环境、提高了对恐龙的认识,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了多媒体的作用之大。三、巧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推进,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步入语文课堂,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再如刚才所说的在《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对有关恐龙的资料进行查找,他们通过多媒体,主动地、大量地吸收课外知识,还把自己找来的资料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就大大地拓宽了。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挂图、书本、粉笔的实际应用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 推荐论文 优化小学英语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教育欢迎您投稿)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 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一: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1万人,增幅达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又增长67万人,增幅达2%,到6月20日为止,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50%,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 ,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材料二: 深圳市“05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两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 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 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 ,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教育欢迎您投稿)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  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 详细出处参考:  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教育的论文3000字可复制吗

结合实际,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推荐论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小学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了多媒体教室,创设情景/html/jiaoxue/20090915/html

回答 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挥汗如雨;忍着酸痛去劳动,不管灰尘弥漫,不管气喘吁吁。从楼梯扫到走廊,从墙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劳动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留下不尽思索。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这凝聚了我们的无尽心血。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在家懒懒散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初上劳动课,感到新鲜。上完一天,腰酸背疼。第二天清晨,迟迟不愿起床,结果误了时间,造成恶性循环。经过几天的磨练,我已有所改变了,变得不怕脏,不怕累,俨然一个劳动者了。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 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谢谢你,劳动课!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 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写,你可以去找客服帮您一下。我知道一家,他们的文章不错,免费指导您写作,也会为您推荐优秀资料加为好友就行:四九三零九二五二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