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6 05:27:11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题目有哪些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各个领域受发展影响,逐渐衍生出了新的技术、服务、产品类型,进而构建出活力十足的业态市场。在这一基础上,为了确保各个企业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开展了分析,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有效解决意见,以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工作水平。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理组织架构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也逐渐发展为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换一种角度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市场中旧式产业的架构,也在极大层面上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该项创新,是一种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本质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模式的创新。基于此,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客服中心”这一行业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客户驱动方法。但是多数企业并未将客户作为经营的核心,使得其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1]。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讲,“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市场中新增了众多的新颖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并于此前提下拓展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材料来源。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想要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面临组织架构重设、新市场的开拓挑战,只有充分的迎接该类挑战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二、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的企业管理框架过于陈旧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经济市场状态下各个企业设定出来的组织架构的创新工作开展已经迫在眉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当前阶段下的“互联网+”市场发展潮流[2]。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该点内容,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陈旧的“金字塔”框架完成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当前时代,互联网为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向,而旧的金字塔企业架构并不适应该新时代下的市场发展规律。另外一方面,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适用于市场发展的变化速率,继而致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换言之,传统的企业管理金字塔框架无法凸显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进而抑制了企业资源的管理优势发挥。(二)企业战略管理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依照传统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制定的战略管理规划严重落后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新时代来临之前,市场经济几乎全部依赖于计划路径的发展方向前行,此种“计划”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性发展[3]。在这一前提下,由于企业未能有效拓展自身的管理思路,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必然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与此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的角度上局限了企业营销的模式,该种主导性极强的偏向性指导,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浮于表层,缺乏相应的内涵。具体表现上来讲,仅是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固定位置广告牌的传统营销方法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印象,显得手段单一、效果不能令企业满意。而“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信息互通渠道,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腾讯、搜狐、360等知名网站宣传,再比如7亿微信客户端营销,企业APP等等手段宣传影响,其覆盖面广、影响力透彻、传播速率之快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天猫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就是典范。如果企业管理者仍旧不将此类信息渠道利用起来,必然会导致自身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所淹没。(三)新型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匮乏现阶段,在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在进行企业人才管理时,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依旧是单调的流程式管理,严重缺少适应灵活市场发展的管理活泛性。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会事先制定好具体的规范框架进行对员工行为、工作内容的约束,该种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极大[4]。在应用该类管理方法的企业中进行工作时,员工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压抑以及紧张之感,同时这也代表了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极度不信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该种管理方法比较趋向于“中央集权”式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灵动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目标。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一)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在前文中提到了金字塔形式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该框架的管理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层级与层级之间的特定关系将信息进行传递,是一种较为陈旧的信息互通流程,虽然在沟通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但是该种时效性远远无法满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求,进而反向发展为抑制双方顺利沟通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不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比如微信管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流通,建立微信管理群,及时、简介、实时是它的最大特点。创新型的扁平化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框架的形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搭设了一条更为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员工激发出自身对于工作的深入探索热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创新战略管理方案实施时,首先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常态培训条件,然后为员工构建有效的自我价值实现平台。(二)创新管理理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传统态势下的“计划性”管理理念摒除掉。有效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制定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时,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得企业与消费用户之间具有强度更高的粘性,同时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条件[6]。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才能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而实现企业调控和管理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时刻将管理创新的理念根植于脑海中,把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陈旧管理理念替换掉,充分融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合作共赢理念,进而扩大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三)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战略管理新原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多个层次,并于多个层次中再次进行细化为多个科室部门。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各个小部门、小科室内,经常会出现苛刻普通员工的问题,给普通员工的未来发展设定了局限空间,进而抑制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管理之下,人才培养就会成为“口头文章”。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柔性化员工管理,即运用“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原则代替强制性的“监督式”管理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趋向于以人为本,崇尚人权主义,基于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将员工放置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上,才能从根本上为员工制造企业归属感,进而产生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成果去回报企业的动力,同时,此种战略管理方法也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向心凝聚力的提升。比如目前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四、总结综上所述,伴随着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中的企业都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经营挑战,此时,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就成为市场经营的关键内容。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在文中专门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一一给出了解决建议。由于篇幅的限制,相关的研究内容并不全面,希望文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路,并为后续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学术堂整理了八十五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供大家参考:  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 消费者行为研究  4、 现代商务谈判  5、 激励理论的研究  6、 领导理论的研究  7、 组织发展与变革  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 论企业战略联盟  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 虚拟企业  29、 企业核心竞争力  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 企业成长研究  32、 知识管理研究  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 企业并购研究  42、 管理者收购研究  43、 战略联盟研究  44、 租赁经营研究  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1、 论管理创新  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兄弟这些东西不可能有现场的,希望你根据以下的内容和例子套一下就可以了:  以Internet为核心支撑的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下面就介绍一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几种策略。  一、网页策略  在网络市场空间企业的网站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因此必须:  1.抢占优良的网址并加强网址宣传  2.精心策划网站结构  3.花大力气维护网站  二.产品策略  1.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网上的消费者总体特征来确定最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2. 产品的市场涵盖面要广。  3. 与客户直接交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价格策略  1.企业可以开发一个自动调价系统,同时还可以开展市场调查,以 及时获得有关信息来对价格进行调整。  2. 开发智慧型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  3.企业可开诚布公的在价格目录上向消费者介绍本企业价格制定程序,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四.促销策略  1. 网络广告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促销方式。  2. 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开展消费者联谊活动或在线产品展销活动和推广活动。  3. 与非竞争性的厂商进行线上促销联盟。  4. 将网络文化与产品广告相融合,借助网络文化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五.渠道策略  1.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设点销售系列产品。  2. 在企业网站上设立虚拟店铺。  3. 可直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线上购物,也可通过划拨电汇付款,由企业通过邮局邮寄或送货上门进行货物交割。  六.网络营销的顾客服务  通过实施交互式营销策略,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正是许多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网上顾客服务的主要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  例子:  网络经济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策略  网络经济对银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以迅猛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启动了新经济及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使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两大基础”受到挑战: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银行面临资本性、技术性的双重“脱媒”危机,导致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由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已不再是可以垄断的“稀缺资源”,致使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受到严峻挑战。  其次,网络经济促使银行进行全面创新。主要表现在:  银行网络化是一次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  传统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基于网络银行的内涵特征,传统银行的转型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  转变“以信贷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信贷管理为中心”,而现代化银行(即网络银行)体现的是“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多品种和个性化服务。  转变对银行收益和业绩的看法  传统银行业的收入主要是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收入结构,而电子化银行则不同。由于网络银行开辟了新的产品销售服务渠道,增加了投资、保险、咨询、金融衍生业务,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网络银行的收入将向“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新的收入结构转移。  强调协调合作的经营观念  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银行间更多地体现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取得共赢的关系。谁脱离了这种关系,谁反而会处于资源稀缺境地。  坚持“多渠道并存、优势互补”的辩证经营方式  网络银行擅长于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的业务,而对那些情况复杂的、高智能的服务产品,还必须要依靠银行业务人员在物理营业网点与客户面对面地互动式交流才能解决。银行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优势互补”辩证经营道路,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注重网络经济中“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  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是靠先进的科技来增加竞争力,来确立竞争优势的,它意味着,在网络经济中,是“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而不再是传统的“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模式。  坚持“以人才为本”的方针  在网络经济时代,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方针,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其特长,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  网络经济时代,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或垄断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经营者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赢得暂时居于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但继起的创新又使新的优势产生,从而使旧有的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被取而代之,永不能持久。此经验告戒人们:不断创新是保持优势的前题条件。  银行的组织管理框架,要从“层阶式”变革到“扁平式”  “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前提下,给予基本层面更大的自由度和自决权,它能充分体现“高效”和“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控制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中间层,消除垄断和阻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组织管理的一致性,实现行动的一体化。  现代银行发展的障碍:信息不对称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者阿克尔洛夫、史宾斯和斯蒂格尔茨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都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和金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说明信息资源在整个经济市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缺性。银行系统的运行,可以将社会的闲散资金,转化为有效益的生产性投资和消费。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当前很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银行和借款企业(个人)的信息拥有不对等,从而导致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发展的均衡和效率。  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不断削减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就是“帕累托改善”的过程。只有全力不断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状态,才能不至走到需损害一方利益才能保住另一方权益的尴尬的恶性经济发展旋涡中。  以新的观点认识IT工作  面对新经济对传统银行的严峻挑战,银行界的一个共识是:“只有创新,才能生存”;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不可缺性,银行界的一个共识是:“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创新”。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对IT的认识,也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看法。传统认为IT就是对电子信息的“技术性”工作,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看法,而在我国,至今多数人仍是这样一种认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T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显著地位和巨大作用。当今,对IT的认识,是“技术+管理”而构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若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为“各自为政”的管理部门去设计“孤立的MIS系统”,不仅使管理水平不能提高,而且使旧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得以延续;若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在“层阶式”组织结构上企图用信息化手段来加以改造,虽名义上也叫做“信息化”,但它层阶式的自下而上地过滤信息和自上而下地传递决策的程式化模式,却是“扁平化网络结构”管理模式所绝不相容的。因为,“信息过滤”就意味着会有信息失真和被局部垄断;“多层指令传递”就意味着决策的时滞。故这两种组织结构框架的“信息化”,是不能等同的。同样,BPR、ERP、CRM、SCM等应用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对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若不理解这一管理思想,就无法设计、选择和使用,用单纯的“技术观点”,就无法达到目的。近年来,我国购置ERP系统,据统计耗资达80多亿,但80%左右均告不成功,足以说明上述问题。所以,对当今IT的认识,必须是全新的认识,即“T+M”。而且,这个“M”,不是一般层次的管理,而是处于决策管理层的“管理”。  我国银行业,统辖着全国的资金,18万亿的资产量,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新经济的大潮中,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中,必须要正确认识IT工作,充分发挥它的引导作用。  现代银行呼唤CIO机制  CIO是指在决策层面负责战略信息管理职责的高层管理者或群体。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具有多功能的观念。  CIO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有两个方面的本质区别。  地位和作用不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是企业和机构中某一个部门的领导,处于中层领导地位,体现中层领导职能,发挥一个部门的作用;而CIO是决策领导层中的一个职务,发挥着全局性和决策性作用,相当于企事业单位三总师(总工、总经、总稽)或副总裁的地位。  管理的内容不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只是管理单纯的IT技术性工作;而CIO对IT工作的考虑,是要从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和战略信息组织结构,从这“三大战略管理角度”来统筹、协调整个信息工作。  同样,针对以上的两项不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今后的IT人员,除一部分是专司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另有相当部分的IT人员,是要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象2002年底国家新设置的“信息管理工程师”、“高级信息管理工程师”职称类的复合型技术人员一样,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层次越高,管理素质水平越高。  从以上看出,银行界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或网络经济)的特有规律来审视、改革传统银行,转变旧有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革命在银行改革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为了发挥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作用,又要对传统的IT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掌握。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八十五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供大家参考:  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 消费者行为研究  4、 现代商务谈判  5、 激励理论的研究  6、 领导理论的研究  7、 组织发展与变革  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 论企业战略联盟  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 虚拟企业  29、 企业核心竞争力  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 企业成长研究  32、 知识管理研究  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 企业并购研究  42、 管理者收购研究  43、 战略联盟研究  44、 租赁经营研究  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1、 论管理创新  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兄弟这些东西不可能有现场的,希望你根据以下的内容和例子套一下就可以了:  以Internet为核心支撑的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下面就介绍一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几种策略。  一、网页策略  在网络市场空间企业的网站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因此必须:  1.抢占优良的网址并加强网址宣传  2.精心策划网站结构  3.花大力气维护网站  二.产品策略  1.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网上的消费者总体特征来确定最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2. 产品的市场涵盖面要广。  3. 与客户直接交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价格策略  1.企业可以开发一个自动调价系统,同时还可以开展市场调查,以 及时获得有关信息来对价格进行调整。  2. 开发智慧型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  3.企业可开诚布公的在价格目录上向消费者介绍本企业价格制定程序,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四.促销策略  1. 网络广告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促销方式。  2. 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开展消费者联谊活动或在线产品展销活动和推广活动。  3. 与非竞争性的厂商进行线上促销联盟。  4. 将网络文化与产品广告相融合,借助网络文化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五.渠道策略  1.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设点销售系列产品。  2. 在企业网站上设立虚拟店铺。  3. 可直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线上购物,也可通过划拨电汇付款,由企业通过邮局邮寄或送货上门进行货物交割。  六.网络营销的顾客服务  通过实施交互式营销策略,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正是许多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网上顾客服务的主要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  例子:  网络经济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策略  网络经济对银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以迅猛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启动了新经济及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使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两大基础”受到挑战: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银行面临资本性、技术性的双重“脱媒”危机,导致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由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已不再是可以垄断的“稀缺资源”,致使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受到严峻挑战。  其次,网络经济促使银行进行全面创新。主要表现在:  银行网络化是一次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  传统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基于网络银行的内涵特征,传统银行的转型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  转变“以信贷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信贷管理为中心”,而现代化银行(即网络银行)体现的是“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多品种和个性化服务。  转变对银行收益和业绩的看法  传统银行业的收入主要是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收入结构,而电子化银行则不同。由于网络银行开辟了新的产品销售服务渠道,增加了投资、保险、咨询、金融衍生业务,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网络银行的收入将向“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新的收入结构转移。  强调协调合作的经营观念  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银行间更多地体现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取得共赢的关系。谁脱离了这种关系,谁反而会处于资源稀缺境地。  坚持“多渠道并存、优势互补”的辩证经营方式  网络银行擅长于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的业务,而对那些情况复杂的、高智能的服务产品,还必须要依靠银行业务人员在物理营业网点与客户面对面地互动式交流才能解决。银行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优势互补”辩证经营道路,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注重网络经济中“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  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是靠先进的科技来增加竞争力,来确立竞争优势的,它意味着,在网络经济中,是“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而不再是传统的“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模式。  坚持“以人才为本”的方针  在网络经济时代,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方针,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其特长,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  网络经济时代,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或垄断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经营者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赢得暂时居于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但继起的创新又使新的优势产生,从而使旧有的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被取而代之,永不能持久。此经验告戒人们:不断创新是保持优势的前题条件。  银行的组织管理框架,要从“层阶式”变革到“扁平式”  “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前提下,给予基本层面更大的自由度和自决权,它能充分体现“高效”和“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控制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中间层,消除垄断和阻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组织管理的一致性,实现行动的一体化。  现代银行发展的障碍:信息不对称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者阿克尔洛夫、史宾斯和斯蒂格尔茨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都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和金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说明信息资源在整个经济市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缺性。银行系统的运行,可以将社会的闲散资金,转化为有效益的生产性投资和消费。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当前很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银行和借款企业(个人)的信息拥有不对等,从而导致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发展的均衡和效率。  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不断削减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就是“帕累托改善”的过程。只有全力不断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状态,才能不至走到需损害一方利益才能保住另一方权益的尴尬的恶性经济发展旋涡中。  以新的观点认识IT工作  面对新经济对传统银行的严峻挑战,银行界的一个共识是:“只有创新,才能生存”;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不可缺性,银行界的一个共识是:“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创新”。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对IT的认识,也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看法。传统认为IT就是对电子信息的“技术性”工作,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看法,而在我国,至今多数人仍是这样一种认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T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显著地位和巨大作用。当今,对IT的认识,是“技术+管理”而构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若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为“各自为政”的管理部门去设计“孤立的MIS系统”,不仅使管理水平不能提高,而且使旧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得以延续;若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在“层阶式”组织结构上企图用信息化手段来加以改造,虽名义上也叫做“信息化”,但它层阶式的自下而上地过滤信息和自上而下地传递决策的程式化模式,却是“扁平化网络结构”管理模式所绝不相容的。因为,“信息过滤”就意味着会有信息失真和被局部垄断;“多层指令传递”就意味着决策的时滞。故这两种组织结构框架的“信息化”,是不能等同的。同样,BPR、ERP、CRM、SCM等应用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对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若不理解这一管理思想,就无法设计、选择和使用,用单纯的“技术观点”,就无法达到目的。近年来,我国购置ERP系统,据统计耗资达80多亿,但80%左右均告不成功,足以说明上述问题。所以,对当今IT的认识,必须是全新的认识,即“T+M”。而且,这个“M”,不是一般层次的管理,而是处于决策管理层的“管理”。  我国银行业,统辖着全国的资金,18万亿的资产量,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新经济的大潮中,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中,必须要正确认识IT工作,充分发挥它的引导作用。  现代银行呼唤CIO机制  CIO是指在决策层面负责战略信息管理职责的高层管理者或群体。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具有多功能的观念。  CIO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有两个方面的本质区别。  地位和作用不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是企业和机构中某一个部门的领导,处于中层领导地位,体现中层领导职能,发挥一个部门的作用;而CIO是决策领导层中的一个职务,发挥着全局性和决策性作用,相当于企事业单位三总师(总工、总经、总稽)或副总裁的地位。  管理的内容不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只是管理单纯的IT技术性工作;而CIO对IT工作的考虑,是要从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和战略信息组织结构,从这“三大战略管理角度”来统筹、协调整个信息工作。  同样,针对以上的两项不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今后的IT人员,除一部分是专司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另有相当部分的IT人员,是要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象2002年底国家新设置的“信息管理工程师”、“高级信息管理工程师”职称类的复合型技术人员一样,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层次越高,管理素质水平越高。  从以上看出,银行界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或网络经济)的特有规律来审视、改革传统银行,转变旧有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革命在银行改革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为了发挥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作用,又要对传统的IT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掌握。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摘要

兄弟这些东西不可能有现场的,希望你根据以下的内容和例子套一下就可以了:  以Internet为核心支撑的网络营销正在发展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下面就介绍一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几种策略。  一、网页策略  在网络市场空间企业的网站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因此必须:  1.抢占优良的网址并加强网址宣传  2.精心策划网站结构  3.花大力气维护网站  二.产品策略  1.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网上的消费者总体特征来确定最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2. 产品的市场涵盖面要广。  3. 与客户直接交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价格策略  1.企业可以开发一个自动调价系统,同时还可以开展市场调查,以 及时获得有关信息来对价格进行调整。  2. 开发智慧型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  3.企业可开诚布公的在价格目录上向消费者介绍本企业价格制定程序,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四.促销策略  1. 网络广告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促销方式。  2. 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开展消费者联谊活动或在线产品展销活动和推广活动。  3. 与非竞争性的厂商进行线上促销联盟。  4. 将网络文化与产品广告相融合,借助网络文化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五.渠道策略  1.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设点销售系列产品。  2. 在企业网站上设立虚拟店铺。  3. 可直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线上购物,也可通过划拨电汇付款,由企业通过邮局邮寄或送货上门进行货物交割。  六.网络营销的顾客服务  通过实施交互式营销策略,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正是许多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网上顾客服务的主要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  例子:  网络经济对银行的影响及创新策略  网络经济对银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以迅猛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启动了新经济及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使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两大基础”受到挑战: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银行面临资本性、技术性的双重“脱媒”危机,导致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由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已不再是可以垄断的“稀缺资源”,致使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受到严峻挑战。  其次,网络经济促使银行进行全面创新。主要表现在:  银行网络化是一次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  传统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基于网络银行的内涵特征,传统银行的转型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和改革。  转变“以信贷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信贷管理为中心”,而现代化银行(即网络银行)体现的是“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多品种和个性化服务。  转变对银行收益和业绩的看法  传统银行业的收入主要是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收入结构,而电子化银行则不同。由于网络银行开辟了新的产品销售服务渠道,增加了投资、保险、咨询、金融衍生业务,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网络银行的收入将向“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新的收入结构转移。  强调协调合作的经营观念  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银行间更多地体现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取得共赢的关系。谁脱离了这种关系,谁反而会处于资源稀缺境地。  坚持“多渠道并存、优势互补”的辩证经营方式  网络银行擅长于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的业务,而对那些情况复杂的、高智能的服务产品,还必须要依靠银行业务人员在物理营业网点与客户面对面地互动式交流才能解决。银行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优势互补”辩证经营道路,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注重网络经济中“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  电子商务时代的银行是靠先进的科技来增加竞争力,来确立竞争优势的,它意味着,在网络经济中,是“快鱼吃慢鱼”的竞争规则,而不再是传统的“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模式。  坚持“以人才为本”的方针  在网络经济时代,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方针,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其特长,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  网络经济时代,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或垄断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经营者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赢得暂时居于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但继起的创新又使新的优势产生,从而使旧有的垄断或竞争优势地位被取而代之,永不能持久。此经验告戒人们:不断创新是保持优势的前题条件。  银行的组织管理框架,要从“层阶式”变革到“扁平式”  “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前提下,给予基本层面更大的自由度和自决权,它能充分体现“高效”和“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控制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中间层,消除垄断和阻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组织管理的一致性,实现行动的一体化。  现代银行发展的障碍:信息不对称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者阿克尔洛夫、史宾斯和斯蒂格尔茨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都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和金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说明信息资源在整个经济市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缺性。银行系统的运行,可以将社会的闲散资金,转化为有效益的生产性投资和消费。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当前很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银行和借款企业(个人)的信息拥有不对等,从而导致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到金融市场发展的均衡和效率。  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不断削减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就是“帕累托改善”的过程。只有全力不断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状态,才能不至走到需损害一方利益才能保住另一方权益的尴尬的恶性经济发展旋涡中。  以新的观点认识IT工作  面对新经济对传统银行的严峻挑战,银行界的一个共识是:“只有创新,才能生存”;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不可缺性,银行界的一个共识是:“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创新”。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对IT的认识,也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看法。传统认为IT就是对电子信息的“技术性”工作,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看法,而在我国,至今多数人仍是这样一种认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T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显著地位和巨大作用。当今,对IT的认识,是“技术+管理”而构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若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为“各自为政”的管理部门去设计“孤立的MIS系统”,不仅使管理水平不能提高,而且使旧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得以延续;若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在“层阶式”组织结构上企图用信息化手段来加以改造,虽名义上也叫做“信息化”,但它层阶式的自下而上地过滤信息和自上而下地传递决策的程式化模式,却是“扁平化网络结构”管理模式所绝不相容的。因为,“信息过滤”就意味着会有信息失真和被局部垄断;“多层指令传递”就意味着决策的时滞。故这两种组织结构框架的“信息化”,是不能等同的。同样,BPR、ERP、CRM、SCM等应用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对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若不理解这一管理思想,就无法设计、选择和使用,用单纯的“技术观点”,就无法达到目的。近年来,我国购置ERP系统,据统计耗资达80多亿,但80%左右均告不成功,足以说明上述问题。所以,对当今IT的认识,必须是全新的认识,即“T+M”。而且,这个“M”,不是一般层次的管理,而是处于决策管理层的“管理”。  我国银行业,统辖着全国的资金,18万亿的资产量,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新经济的大潮中,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中,必须要正确认识IT工作,充分发挥它的引导作用。  现代银行呼唤CIO机制  CIO是指在决策层面负责战略信息管理职责的高层管理者或群体。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具有多功能的观念。  CIO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有两个方面的本质区别。  地位和作用不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是企业和机构中某一个部门的领导,处于中层领导地位,体现中层领导职能,发挥一个部门的作用;而CIO是决策领导层中的一个职务,发挥着全局性和决策性作用,相当于企事业单位三总师(总工、总经、总稽)或副总裁的地位。  管理的内容不同:传统的“信息中心主任”,只是管理单纯的IT技术性工作;而CIO对IT工作的考虑,是要从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资源和战略信息组织结构,从这“三大战略管理角度”来统筹、协调整个信息工作。  同样,针对以上的两项不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今后的IT人员,除一部分是专司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另有相当部分的IT人员,是要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象2002年底国家新设置的“信息管理工程师”、“高级信息管理工程师”职称类的复合型技术人员一样,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层次越高,管理素质水平越高。  从以上看出,银行界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或网络经济)的特有规律来审视、改革传统银行,转变旧有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革命在银行改革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为了发挥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作用,又要对传统的IT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掌握。

创新商业模式是指在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基础上,紧抓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手中优势资源并大胆将非优势环节外包的商业模式的总称。应答时间:2021-06-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虚拟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摘要:虚拟企业以网络为依托,拥有全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产生的信息传递的时滞、延误、失真和扭曲。具体组织的实现可以采用混合型组织形式,从而结合了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和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一、虚拟企业概述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经济系统也产生相应的进步。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相对的静态、单一、稳定转向动态、复杂、不可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由大众化、单一化发展为柔性化、多样化。传统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全方位受到冲击,单靠技术革新已经无法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制度革新已经成为企业产生突破的关键。虚拟企业是一种崭新的企业制度,它用信息流连接整条生产价值链建立开放式动态联盟,组建和运营的动力来自多样化、柔性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价值的实现作为目标,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参加合作的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组合突破了资源有限的限制,整个虚拟企业组织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协同工作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产生的信息传递的时滞、延误、失真和扭曲。实际上,虚拟企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虚拟企业的运作机制,实现了自身的壮大与发展。  二、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知识经济的关键特征是创新,面对新环境的挑战,管理理论也涌现了多种创新理论,如企业过程再造理论、竞争-合作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1990年美国MIT教授MichaelHammer博士首次提出企业过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理论,并于1993年出版了《再造企业》,迅速掀起了全世界的BPR理论研究浪潮。企业过程再造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以过程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面向顾客、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的目的。BPR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使组织扁平化,通过适当授权,把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之中。它注重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简化了信息传递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竞争—合作理论是相对于现代管理理论过分强调竞争这一缺陷而提出的,它认为为了实现创新,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达到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的目的,最终实现双赢。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圣吉于《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强调企业员工不分层次组成小组,通过团队式学习,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差异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有利于产生新思维并学会系统思考。  以上几种理论都是针对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新型管理理论,核心是实现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全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虚拟企业作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度的创新方向,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开放的气氛、高效的组织结构、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有效的综合协调,从而形成了新型现代化管理模式———扁平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链状多阶段、多环节的劳动分工组织和金字塔式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组织。这种管理模式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工作熟练、效率提高。但是,由于作业过程被分割,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产生工作壁垒,协调管理费用增加;信息流动不畅,组织响应速度慢,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各部门独立意识强化,缺少整体目标观念,很难做到全局优化;工作流程整体出错率高,产品质量受影响。  在虚拟企业中,计算机和网络使人的大脑能力延伸,管理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执行者建立直接联系,中间的管理机构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使企业组织扁平化,同时也减少了信息在中间环节传递出错的可能性。虚拟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根据某一任务需要临时组织合成虚拟工作组,工作组中每一位员工的关系都是同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大家通过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形成了平等开放的工作氛围。由于虚拟工作组的员工共同为该项任务的成功负责,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培养,提高了员工的协调意识和全局观念。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虚拟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甚至把自己的意见加入生产过程而成为部分生产者,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开放范围。  三、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管理模式的实现,实质上是组织结构的建立,取决于组织单元的性质、单元之间的耦合方式和这两者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形态。虚拟企业的组织单元是虚拟工作组,它的特征包括:以人为中心;实现了组织、员工和技术的有效集成;具有某种核心优势,能独立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虚拟工作组之间的耦合是快速、多变而有效的,根据不同市场需求,采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耦合。耦合的作用不仅在于加总不同虚拟工作组的各自核心优势,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更强的整体功能,即乘数效应。  虚拟企业以网络为依托,组织结构特征是模块化、兼容式。工作形式是供应者、生产者、销售商的同环节并行协作,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和组织形式为并行工程(CE)与多功能项目组。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由一组在逻辑或物理位置上相关的组织单元组成。过程相关的组织单元构成了一个较大的、能够完成一个完整职能的团体(虚拟工作组)。  虚拟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但是现在还无法确定一个通用、恰当的组织结构。目前有两种组织设计理论较为适用,即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和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组织中的资源流动以信息流为主。  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的组织结构图见上图。其中黑板控制器是各个虚拟小组交换信息的全程信息库,多个小组分别通过设置在某个虚拟小组内部的黑板控制器进行通信和协同,相互之间信息不流通。优点是容易实现和管理,易于保证系统资源的一致性;缺点是系统信息传递到有一定延时,系统鲁棒性较差。  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的组织结构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各虚拟小组之间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优点是延时较小,系统鲁棒性好;缺点是实现和管理比较困难,比较难以保证系统资源的一致性,特别是不同层次的信息共享较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混合型组织结构,即在低层次、局部区域内采用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以提供低延时、高可靠性的协同工作环境;在高层次的全局组织内采用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保证广域内组织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其中,信息协调器的作用与黑板控制器作用相似。这样,既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又保证了组织单元的并行化运作。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旧有的管理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虚拟企业的思想和管理战略的提出,无疑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虚拟企业的管理突破了传统视野,具体的组织形式弱化,最终达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的结果,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和快速集成。  参考文献:  余津津,朱东辰虚拟企业的产生、现状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互促效应的解释经济问题探索,2000(12):66~68  张振峰知识经济时代与扁平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决策借鉴,2000(2):13~赵伟,韩文秀,罗永泰面向虚拟企业的组织框架设计管理工程学报,2000(1)

企业要创新商业模式,一要分析企业所属行业和业务发展实际现状,二是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适应经济发展潮流,"互联网+"已经是国家战略,顺应国家政策,消费创客模式是主流!比如家联普惠,就是以顺应人性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契机,一资源重构为杠杆,以营销模式、商业模式及金融模式创新为手段,率先开创了“消费创客”互惠共享,多赢共生的新商业模式。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题目怎么写

摘要:企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国内市场遭遇抢滩,“走出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制订新的国际战略,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战略  引言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在经济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国际跨国公司积极抢滩,部分行业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而以为“走出去”就风光无限的中国企业,在对跨国营销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诸如“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等种种难题。“走出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现在正是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定位,调整国际战略的时候。  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为什么要实施全面国际化呢?因为原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比较快,机遇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的对手都变成了国际化的公司,但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与你决战而来的,它是看着中国市场来的。所以如果过去说与狼共舞,现在应该改一句话:与狼共生共赢!  正文  一、国际化的海尔  (一)多元化向国际化转移  1998年海尔从多元化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首先要加快出口。加快出口的速度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创汇额,而是怎么样能够保证在当地的份额。比方说在美国设立一个工厂,盈亏平衡点是20万台,海尔在美国就是出口超过这个数后才建厂的。很多在国外设厂的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没有市场就去设厂。  1998年以来,海尔出口创汇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反映在当地的市场销量上,所以海尔选择在当地本土化设厂,几年下来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3个工厂。设立这些工厂目的不是当地产、当地销,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成为当地的名牌。也可以通过设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比方说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包括信息化、物流……一下子把海尔在国内的物流推进起来,使海尔马上和国际接轨。  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资源,订单增加了很多,这时候不一定再继续去设厂,原来13个工厂都是海尔投资或合资的,而现在有了订单,可以找很多工厂来代理,海尔付给一定的加工费。所以今年以来海尔没有自己投资或合资来建工厂,而在全球的制造基地却增加了9个,这9个制造基地叫做国际合作工厂,只是拿来订单生产或承包一两条生产线,这就是海尔在全球结成的一个整体的生产运作经营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比如现在的反倾销风险,乃至更麻烦的技术壁垒。  (二)拥有全球用户资源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名牌  海尔所做的这一些都是为了创出世界名牌。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对世界名牌的要求就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必须拥有全球的用户资源,一个区域名牌还不算世界名牌。因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行业都有几个领导者,瓜分了这个行业的全球市场,才是真正的世界名牌。比如说饮料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差不多瓜分了全球市场,胶卷、汽车行业、流通行业更是如此,家电行业也是如此。甚至即使做 O EM,小打小闹也不行,台湾的电脑没有自己的品牌,绝大多数是给 I BM、惠普等作定牌,但是数量占了全世界笔记本电脑总量的65%,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一个专门给耐克做定牌的企业,这个厂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一年做1亿双,赚3亿美金。但一个小鞋厂就不可能赚到钱。而这个厂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它从研发开始一直到加工全部都有,甚至可以根据市场调研设计出多种新产品供耐克选择,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O EM,而是ODM,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核心竞争力。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路有多难,海尔会努力去做,一直到取得最后的成果  (三)海尔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名牌。如果按照一个行业是由几个大的品牌来瓜分的话,海尔还有一段非常远的距离。所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从外部来讲就是成为世界名牌,从内部来讲支持成为世界名牌的就是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并且海尔的世界名牌与其他行业的世界名牌还不太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每一个地方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因为白色家电的特点是每个区域的需求都不一样。  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设计、全球化的销售都是海尔一直在做的,但是加入 W TO以后,对于海尔来讲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大的不同是全球化的流通,这个过去海尔不太熟悉。要做到全球化的流通,首先要获得大的订单,这必须要放眼全球市场,找全球的大客户,再去满足这个大客户的需求。所以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要按照大客户的需求来改变。  二、如何打造国际化海尔呢?我们从三方面研究:  (一)管理的国际化:创造员工忠诚度  管理的国际化不是管理模式的国际化,而是人的国际化。把人变成企业有价值的资产,使人能够成为创新的资源。员工的创新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管理的本质不在于控制员工的行为,而在于给员工提供创新的空间。所以企业每一个人应该在开放的系统中创新,这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际化管理是有区别的。海尔今天的管理国际化应该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使每个人有一个创新的空间,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成为老板,每个人都对着市场,每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上,这就是管理的国际化。海尔的第一个SBU(负责集团钢板采购)已经盈利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三点:第一点,角色的转变。原来叫采购员,现在叫采购经理。原来只是一个执行钢板计划的工作人员,现在是一个创造市场资源的经营者;第二点,部门之间关系的转变。原来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职能关系,现在把部门关系变成市场关系;第三点,他有一张经营成果兑现表。  除企业里每个人要成为SBU外,作为企业自身也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主要对着三个方面:第一对着企业的上游,就是企业的分供方。海尔把和上游的关系改变了,变为过去我来买你的部件,现在我来买你的设计;第二对着企业的下游,也就是海尔的客户,海尔就是他的分供方。比如,沃尔玛以及很多的大连锁都是海尔的客户,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卖给你产品,而是卖给你一个解决方案;第三就是对着海尔的竞争对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打败它所有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  所以,要做到管理的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能按照国际化大公司的路亦步亦趋,必须通过创新走一条更快的道路,但是这个创业对海尔自身来讲就非常困难。  每个员工都成为SBU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提法,人作为首要因素被考虑也是对的,但如果强调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则永远做不好团队的事情。从战略本身来说,战略经营单位是指利用最核心资源组成的,能够影响、带动其他单位的单位。如果把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是很难想象的。所谓创新应该是在常人理性框架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另类,另类是边缘化的东西,很难达到动员他人的目的。  (二)服务的国际化:创造用户忠诚度  服务的国际化其实到最后只有一条,就是要得到用户资源、用户的忠诚度。海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海尔不断地在帮助海尔的用户成功,在用户成功的过程当中自身也获得了成功。出了问题的服务不叫服务,叫补偿。真正满意的服务是帮用户解决潜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企业仓库是错误的设置。客户不等于用户。中国企业如果仅仅从怎么压缩库存、怎么加快应收出发,什么用处都没有,惟一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给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再来快速生产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真正地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也真正实现企业本身的成长,这是服务的国际化。  (三)品牌的国际化:创造国际竞争力  品牌的国际化不是你的商标有多么响,品牌的国际化应是在世界各地有国际竞争力本土化的品牌的总和。前几年海尔曾提出一个原则叫“国门之内无名牌”也是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海尔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提出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海尔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而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  管理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和品牌的国际化中,前两项是为最后一项服务的。品牌国际化的基因就应该是员工的创新力,也就是管理国际化给品牌国际化培育了不断发展的基因,服务的国际化应该是品牌国际化拓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源泉。如果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反过来又会给管理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员工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海尔现在的目标就是从白电五强向白电顶峰冲击,海尔的路还很远。  三、从海尔的成功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感到有些茫然。我们根据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必经之路:第一,加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第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我们可以从国内走国际化道路,在最成功的海尔集团身上进行验证。  (一)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一个产品,而且品质不佳,无人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在已经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国内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企业的跨国化生产营销也无从谈起。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大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首家以生产企事业自己的名称列入美国UL名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一名;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海尔产品出口世界各地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厂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  (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历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这套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力和效率。  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不但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PDCA”管理法等一整套的独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  海尔集团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美国C-MOLD公司、美国NETSCREEN等15个研究机构成立技术联盟,整合了国外科技资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海尔中央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了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五一”期间,海尔“金超人”空调市场火爆,只因这种具备48种独特送风方式的全直流变频空调,可随时调节吹出的风量,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出风方向固定不变、冷热不均、舒适性差的最大缺点,达到了“人在中间坐,风从周围绕”的舒适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尔最近上市的其他空调中采用。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2000年,海尔生产的变频空调总量位居同业第一,其中40%以上都是最新的直流产品。  (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  国内的大企业相对于当今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进入500强的这些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在其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信誉,成了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台。这样,做久促进了做大和做强,而做强、做大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无形资产变得越来越关键与重要的现在和将来,做久将会越来越成为这一良性循环的主导环节,因为做久是无形资产积累的必要途径之一。要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企业就必须从主导环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做强、做大这两个基础环节。  海尔在面对市场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从90年代开始,海尔总裁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目前海尔已在海外有62家经销商3万多个营销网点。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提出了“本土化战略”。从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 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海尔的“本土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  如今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尔·中国造”已堂而皇之地遍及全球市场,使其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彻底实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从海尔集团正确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短短的17年内从一个亏损小厂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脚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走向国家化的艰辛和努力,也表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结语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资21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趋势。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同时,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外资大规模流入,而对外投资相对较少,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外汇储备达到了近2万亿美元,贸易摩擦亦不断加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逐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保持国民经济水平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国家提出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速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逐步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有实力的跨国企业。  企业“走出去”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减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因此,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意义重大,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的战略举措。  以上仅供参考!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各个领域受发展影响,逐渐衍生出了新的技术、服务、产品类型,进而构建出活力十足的业态市场。在这一基础上,为了确保各个企业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开展了分析,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有效解决意见,以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工作水平。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理组织架构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也逐渐发展为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换一种角度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市场中旧式产业的架构,也在极大层面上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该项创新,是一种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本质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模式的创新。基于此,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客服中心”这一行业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客户驱动方法。但是多数企业并未将客户作为经营的核心,使得其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1]。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讲,“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市场中新增了众多的新颖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并于此前提下拓展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材料来源。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想要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面临组织架构重设、新市场的开拓挑战,只有充分的迎接该类挑战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二、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的企业管理框架过于陈旧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经济市场状态下各个企业设定出来的组织架构的创新工作开展已经迫在眉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当前阶段下的“互联网+”市场发展潮流[2]。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该点内容,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陈旧的“金字塔”框架完成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当前时代,互联网为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向,而旧的金字塔企业架构并不适应该新时代下的市场发展规律。另外一方面,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适用于市场发展的变化速率,继而致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换言之,传统的企业管理金字塔框架无法凸显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进而抑制了企业资源的管理优势发挥。(二)企业战略管理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依照传统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制定的战略管理规划严重落后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新时代来临之前,市场经济几乎全部依赖于计划路径的发展方向前行,此种“计划”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性发展[3]。在这一前提下,由于企业未能有效拓展自身的管理思路,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必然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与此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的角度上局限了企业营销的模式,该种主导性极强的偏向性指导,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浮于表层,缺乏相应的内涵。具体表现上来讲,仅是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固定位置广告牌的传统营销方法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印象,显得手段单一、效果不能令企业满意。而“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信息互通渠道,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腾讯、搜狐、360等知名网站宣传,再比如7亿微信客户端营销,企业APP等等手段宣传影响,其覆盖面广、影响力透彻、传播速率之快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天猫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就是典范。如果企业管理者仍旧不将此类信息渠道利用起来,必然会导致自身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所淹没。(三)新型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匮乏现阶段,在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在进行企业人才管理时,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依旧是单调的流程式管理,严重缺少适应灵活市场发展的管理活泛性。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会事先制定好具体的规范框架进行对员工行为、工作内容的约束,该种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极大[4]。在应用该类管理方法的企业中进行工作时,员工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压抑以及紧张之感,同时这也代表了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极度不信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该种管理方法比较趋向于“中央集权”式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灵动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目标。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一)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在前文中提到了金字塔形式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该框架的管理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层级与层级之间的特定关系将信息进行传递,是一种较为陈旧的信息互通流程,虽然在沟通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但是该种时效性远远无法满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求,进而反向发展为抑制双方顺利沟通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不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比如微信管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流通,建立微信管理群,及时、简介、实时是它的最大特点。创新型的扁平化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框架的形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搭设了一条更为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员工激发出自身对于工作的深入探索热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创新战略管理方案实施时,首先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常态培训条件,然后为员工构建有效的自我价值实现平台。(二)创新管理理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传统态势下的“计划性”管理理念摒除掉。有效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制定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时,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得企业与消费用户之间具有强度更高的粘性,同时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条件[6]。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才能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而实现企业调控和管理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时刻将管理创新的理念根植于脑海中,把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陈旧管理理念替换掉,充分融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合作共赢理念,进而扩大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三)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战略管理新原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多个层次,并于多个层次中再次进行细化为多个科室部门。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各个小部门、小科室内,经常会出现苛刻普通员工的问题,给普通员工的未来发展设定了局限空间,进而抑制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管理之下,人才培养就会成为“口头文章”。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柔性化员工管理,即运用“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原则代替强制性的“监督式”管理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趋向于以人为本,崇尚人权主义,基于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将员工放置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上,才能从根本上为员工制造企业归属感,进而产生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成果去回报企业的动力,同时,此种战略管理方法也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向心凝聚力的提升。比如目前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四、总结综上所述,伴随着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中的企业都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经营挑战,此时,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就成为市场经营的关键内容。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在文中专门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一一给出了解决建议。由于篇幅的限制,相关的研究内容并不全面,希望文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路,并为后续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论文题目怎么取

企业战略容易写,可以给你指导一下

学术堂整理了八十五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供大家参考:  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 消费者行为研究  4、 现代商务谈判  5、 激励理论的研究  6、 领导理论的研究  7、 组织发展与变革  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 论企业战略联盟  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 虚拟企业  29、 企业核心竞争力  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 企业成长研究  32、 知识管理研究  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 企业并购研究  42、 管理者收购研究  43、 战略联盟研究  44、 租赁经营研究  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1、 论管理创新  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关于论文,网上一搜一大把。多找几份,综合一下就好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