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500字左右两个字

发布时间:2024-08-06 02:09:12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500字左右两个字

一天在家里看奥数书时看到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大的长方形,长由6个小方块组成,宽由4个小方块组成,问这个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我翻看了一下前面的例题,一下子就有了解这道题的方法。可以先假设每个小方块的边长为1,然后采用分类的方法,将边长分为1、2、3、4、5等等来分别计算各种正方形的数目,然后加起来就是答案了。就以这道题来说吧,边长为1的正方形就有4×6=24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就有3×5=15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2×4=8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有1×3=3个,因为宽为4,所以边长为5的正方形肯定是不存在的,现在把上面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所有正方形个数的总和,算式应该是24+15+8+3=50个。通过这道题,我找到了解这种题目的一个规律,而且,类似的数长方形个数的题目我也会做了。这样,我以后就再也不怕这种难题了。名师点评:能从一类题型中找到规律,并且形成自有的模式,那么,这一类题目你就不用怕了。小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一种数长方形个数的题目,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类题型的解法,语言流畅,描述清楚。相信有类似疑问的小朋友一定会找到方法的。如果说这篇是论文的话,那么,小作者大概已经掌握了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但是小作者要注意的是,论文通常是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要把自己的观点简明扼要地提炼出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搬到新房子以后,妈妈说:“家里的开销真大啊,每个月水电煤气还有物业费、电梯费要不少钱呢,要节约一点了,还是先去开通分时电表吧!”六个月以后,供电公司的电费账单来了。我问妈妈:“你开通的分时电表真的节约钱了吗?”妈妈说:“你自己去研究一下吧。”我打开账单一看,2009年1月到6月,我们家一共用了2724度电,其中峰时用电量是2060千瓦时,谷时用电量是664千瓦时,峰谷用电量比例是75:25。到底节约了多少钱呢?我拿出笔来一算,如果没有分时电表,我们家应该支付1439元,开通后,只要支付1388元。“妈妈,我们节约了51元钱。”我对着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喊道。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说:“分时电表确实节约了,不过,我们还要想想别的节电的方法。你和爸爸也出出主意。”爸爸说:“空调可以把温度调到26度,房间的门窗关严实了,可以节约不少电。”妈妈点点头说:“我记得有首儿歌‘高档启动低档转,慢慢转着就省电,风由凉处吹热处,蒸蒸暑气不愁散。’”我说:“妈妈说得真好,我老是不节约用电,以后我看完电视就及时关掉,上完卫生间一定记着关灯了。”正说着,家里的洗衣机嘟嘟嘟地提醒已经洗好了,我脑袋里灵光一闪:“洗衣机也可以晚上九点以后再洗啊!”妈妈笑着点点头:“确实是个好主意!”我高兴地对妈妈说:“节约了电费,我们就可以买别的好东西了。”妈妈说:“节约电费不仅为家里省了钱,更重要的是节约一度电等于节约4升水等于节约4千克煤,等于减少排放997千克二氧化碳呢!”我恍然大悟,原来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就是在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啊。我一定要节约用电。

有也是复制的,;有屁用啊!我告诉你怎么写:一篇数学教学论文,一般都由下列六个部分构成。(一) 题目。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或讨论问题。题目尽量做到准确、精练、合乎逻辑,论文的题目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署名。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并记下他们为本篇论文所作的贡献。(三) 摘要。这是作者自己对其论文的全部内容摘出的要点,它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决定读者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在高级别的论文评比中都要有摘要。摘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内涵性,即评委和读者不看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是一篇完整的小短文,字数不宜过长,控制在300字以内,放在题目和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四) 关键词。(五) 正文。论文的正文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整篇论文的主体和核心。在正文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运用丰富的材料,展开充分、严密的论述,证实或推翻某一个观点。(六) 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有下面几种:(1) 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2) 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3) 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处。在作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然后依次加以注释。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第二节 选题的原则选题的原则一般有三条:一是创新性原则;二是需要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其中,创新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论文优劣取决于此。文贵出新,新是根本要求。一、 选题要创新,切忌陈旧雷同。1、 观念新。做到观念新,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和做法、填补别人所没有的空白上。2、 角度新。怎样才能做到角度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第一, 选取别人没有涉及的课题。观点很新,立意很高,对大家都有启发。当然,选取别人没有涉及的课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如何解决这难度较大的问题呢?一方面教师要对本学科领域有比较灵通的信息,了解除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勤奋学习、广泛积累,使自己的认识水平能高人一等;二是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多一点“悟性”,少一点“随从”。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新的课题。第二, 转换角度谈别人探究过的问题。第三, 在别人的文章基础上进行发展或商榷。3、 感受新。教学论文总是反映对数学教学现象的认识和感受、认识要深,感受要新颖。有新意才能给人新知、给人以启迪。……独特新颖的感受来自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深刻思考。因此,教师想要写论文,写好论文,就要学会思考,追求“创新”。当然不要因此而“标新立异”盲目“赶时髦”。 二、 选题要有用切忌无病呻吟古人云:“诗不可无为而作。”老师选择研究课题和写教学论文也必须考虑到它的必要性,即要考虑到是否对现实的的数学教学有意义。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从宏观上来考虑,选题必须与新课程的改革密切相关有助于新教材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发展。这就要求论文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最关注的问题——新教材的实验。第二,从微观上看,选题必须能促进老师专业化的发展。……。当然,老师所撰写的论文,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最好也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际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师通过学习、资料的积累、论文的写作解决问题,提高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步成为科研型的教师。……。第三,从效果上看,选题最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果。“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因此,老师对课堂的关注也逐渐从教师的精彩表演转向为学生有效的学习。……。三、 选题要可为,切忌好高骛远古人云:“量力而行则不竭,量智而行则不困。”根据自己的体力去做事,体力就不会衰竭;根据自己的才能去谋事,头脑就不会感到吃力。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说:“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这里可以说明我们教师平时做事、搞科研、写论文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仅要考虑客观需要,更要考虑主观的可能性,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贪大求全。……如何做到“量力而行”呢?首先,要根据个人的教学理论水平选择论题。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少不了一定的教学理论作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心理学、多元智力理论等等都有所了解,对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都要认真地学习,明有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就能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新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来。……。其次,要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资料的占有程度。论文的写作应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足的资料占有基础上进行的。这对广大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教师平日肩负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因此,所选的课题和所写的论文最好是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关的,这样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非复制)!!!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500字左右

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搬到新房子以后,妈妈说:“家里的开销真大啊,每个月水电煤气还有物业费、电梯费要不少钱呢,要节约一点了,还是先去开通分时电表吧!”六个月以后,供电公司的电费账单来了。我问妈妈:“你开通的分时电表真的节约钱了吗?”妈妈说:“你自己去研究一下吧。”我打开账单一看,2009年1月到6月,我们家一共用了2724度电,其中峰时用电量是2060千瓦时,谷时用电量是664千瓦时,峰谷用电量比例是75:25。到底节约了多少钱呢?我拿出笔来一算,如果没有分时电表,我们家应该支付1439元,开通后,只要支付1388元。“妈妈,我们节约了51元钱。”我对着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喊道。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说:“分时电表确实节约了,不过,我们还要想想别的节电的方法。你和爸爸也出出主意。”爸爸说:“空调可以把温度调到26度,房间的门窗关严实了,可以节约不少电。”妈妈点点头说:“我记得有首儿歌‘高档启动低档转,慢慢转着就省电,风由凉处吹热处,蒸蒸暑气不愁散。’”我说:“妈妈说得真好,我老是不节约用电,以后我看完电视就及时关掉,上完卫生间一定记着关灯了。”正说着,家里的洗衣机嘟嘟嘟地提醒已经洗好了,我脑袋里灵光一闪:“洗衣机也可以晚上九点以后再洗啊!”妈妈笑着点点头:“确实是个好主意!”我高兴地对妈妈说:“节约了电费,我们就可以买别的好东西了。”妈妈说:“节约电费不仅为家里省了钱,更重要的是节约一度电等于节约4升水等于节约4千克煤,等于减少排放997千克二氧化碳呢!”我恍然大悟,原来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就是在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啊。我一定要节约用电。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不仅教会我们简单的加减乘除,更是一种对思维的锻炼,分析能力的提升。做数学题的方法首先是读懂题,其次仔细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难题,遇事不慌,冷静分析这就是数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可以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后一个报的,她报X个数,我就报(4-X)个数,就可以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后,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来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通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难怪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个问题使我认识到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从而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六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要做到“五个注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改倡导的“自主式”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教学方式,它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理念的完美体现。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如何落实新的教学课改精神,才能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本文就围绕“五个注视”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一、注视激发“小主人”自主学习的心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做到“两个善于”:其一,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求知探究。其二,善于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的思维方式。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数学思维的魅力所在,在自主探索中,学生才能自始自终保持当学习的主人的心态。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板书:5、50、500。问:“谁能联系这三个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位学生提出:“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500字左右两个字

好玩的消元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数学的应用更是无所不在。 这不,老师今天就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是这样的:一位同学买了3支自动铅笔和2只普通铅笔,一共5元;另一位同学买同样的5只自动铅笔和2只普通铅笔一共付5元,请问:一支自动铅笔多少元?一支普通铅笔多少元? 这可难不倒我,我是这样算的,你听:通过两组条件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位同学比第一位同学多付了5–5=3(元), 是因为第二位同学比第一位同学多买了两只同样的自动铅笔,所以我们可以列下面的等量关系。 3只自动铅笔+2只普通铅笔= 5(元) 5只自动铅笔+2只普通铅笔= 5 (元) 所以我们知道,2支自动铅笔=5元,由此可以求出自动铅笔的单价,再求出普通铅笔的单价为: (5–5*3)➗2=5(元) 答:一支自动铅笔是5元,已知普通铅笔是5元。 第二天,老师又出了变式数学思维题:学校食堂第一次运进大米5袋,面粉7袋,共重1350千克;第二次运进大米3袋,面粉5袋,共重850千克。1袋大米和1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这我就想不出来了,后来我问妈妈才知道: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等量关系: ①5袋大米+7袋面粉=1350(kg) ②3袋大米+5袋面粉=850 (kg)比较这两个等式,我们发现这两道算式之间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创造条件时,两次运进的大米和面粉袋数相等,然后再去抵消。 因此将①乘上3,②乘上5后可以得到以下式子: 15袋大米+21袋面粉=4050(kg) 15袋大米+25袋面粉=4250(kg) 现在我们可以求出 4袋面粉的重量=200(kg) 那么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00➗4=50(kg)。 所以一袋大米的重量为:(1350–50*7)➗5=200(kg)

引用江苏吴雲超的回答:买西瓜的数学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怎么写500字左右两个字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超市买东西付钱时,测量某东西的面积时,制作平行四边形、直角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时……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直接运用。前几天我们家就发生了一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事情。那天放学回家,我往小椅子上一坐,只听“嘎吱”一声,吓得我赶忙跳了起来。哈,原来是椅子的一条腿松了。“我们来修椅子怎么样”,我一时心血来潮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挺支持地说“行啊”。于是全家人便开始忙碌起来,找工具的找工具,扶椅子的扶椅子,钉钉子的钉钉子。一阵“噼噼啪啪”声后,几根大钉子钉进了那条松了的椅子腿上,“嘿,总算钉好了”,我拍拍手,满意地可往上一坐。“嘎吱,嘎吱”,咦,怎么还是不对劲啊,怎么办呢?突然,我想起数学老师讲过的一句话:三角形能对物体起到稳定作用。对啊,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我马上找来了一块小木头,并根据小椅子的四条腿与椅面形成的角度,将其切削成了4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小木头,后把三角形木头分别补在椅腿与椅面的空档处,用钉子钉紧。你别说,这一下椅子坐上去可是稳稳当当的了。嘿,数字可真奇妙。看来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好数学,并将数学运用到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数学小论文一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左右

回答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亦即:a2+b2=c2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XX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即:c=(a2+b2)(1/2)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 一个小正方体的棱是三厘米现在有2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答案是什么? 回答 3×2+(20×3)×3×4=6+720=726 提问 能讲一下意思? 为什么这样做? 回答 3×3×2上下底正方形面积 20×3×3侧边面积 720+18=738 提问 谢谢老师! 再见 再见 更多10条 

【容易忽略的答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国庆节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吃完午饭玩24。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我赢,爸爸说:“你有什么技巧?”我说: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给你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1.利用3×8=24、4×6=24求解.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戏时,同学们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需要说明的是: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不难看出,“巧算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 爸爸说“真棒!我送你一个航模。” 看来,生活真离不开数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