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在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专家审稿意见有哪些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3 21:10:58

在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专家审稿意见有哪些要求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根据以上三点,你可以适当发挥。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 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竞竞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献等通篇都进行了修正,并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意见,最后得出了采用与否的建议,这样的审稿专家从编辑的角度来说,是十分喜欢的。而一些专家的审稿意见则是“不用”或“建议录用”几个字了事,对于不用的稿件,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都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作者不用的理由,而简单的“不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作者理解的!如果审稿专家的长期这么简单的处理稿件,必将导致编辑对其的“淡化”。同时,对于由于繁忙而经常拖着不及时审阅的论文,编辑也会在以后的审稿安排中,少给这些“比较忙”的专家们审稿,有时可能就会在无声无息中取消了这些专家的审稿资格。我接触过几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审稿意见竟多达三页纸(有时比作者的论文还长),还有一位教授不光给我写了二张纸的审稿意见,还将国外一些最新的文献复印给我,让我转告给论文的作者。这种负责任的审稿专家是编辑工作的“开路先锋”,有了这样的审稿意见,编辑的工作何愁做不好呢?第三,是专家的审稿水平。当然,审稿专家的学历、经历不同,对一篇论文的审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而专家审稿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稿件的评价高度也就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有时让编辑很难给一篇论文下结论。在我所接触的审稿专家中,有时批给一位专家的四五篇论文,专家没有一篇通过的,还有一些专家,只要到他那里的稿件,都认为是“好文章”而篇篇通过,这就会让编辑们“若有所思”的。 专家如何审稿 作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所处专业的学术动态和技术水平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的正确与否,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参考文献是否是最新的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地评价。记得在1988年时,有一篇关于沙棘方面的论文,专家审稿后认为国内沙棘的含油量有些偏高,但专家在征求作者意见后还是同意刊登了,但两年后该作者给编辑部发来了致谦信,说是当时测定沙棘含油量用的试剂过期了,因而试验数据有误。对于这种失误,作者恐怕要担当全部的责任了。 专家审稿时,必须对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审查,如论点、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应进行细致的审查,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论点,专家应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地、理性地思考,给论文以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评价,切不可“臆测”、“臆想”和“臆断”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如对于食用油的“分子重整”技术和1:1:1营养问题,要看其本质,而不能“谈虎色变”,对所有“分子重整”技术和1:1:1都进行批驳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一切新发现和新发明都会成为可能。 对于一些科学前沿上的问题,如果专家不是十分地了解,可以退给编辑另请他人进行审稿,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审下去。在我接触的许多审稿专家中,几乎都有过“我对此论文的研究领域不甚了解,敬请其他专家审稿”的意见,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审稿专家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正常的一种学术风气。 对待参考文献的问题,一些专家是很认真的。的确,参考文献越来越受到审稿专家的重视了,有些专家在给我的信中说,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太老了,还有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只有比较“陈旧”的几本书,没有最新的期刊文献,特别是一些综述性稿件,参考文献列了50-100条不等,但真正有用的参考文献并不多,还有一些作者为了提高自己论文的引用率,不管文章内容与文献有没有关系,都大量引用自己的文献,因而一些专家在审稿时都一一“画出来”。一些比较经典的公式的推导和换算,专家则更注重参考文献中一些经典名著的出版时间、版别(即第几版),从而更能说明一些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对于网络参考文献一些专家更是亲自点击,从而得到更确切的求证。 当然,专家审稿有时也会遭遇“两难”的境地,如同学的论文和学生的论文,以及研究同行的论文等,只要坚持一个审稿和评价标准,在行业“德高望重”的专家会处理好这一难题的! 编辑会采纳专家的审稿意见? 谈到这个问题,相信许多博友都十分关注。那么编辑是否会全部采纳专家的审稿意见昵,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不可能! 一本科技期刊上要刊出什么样的稿件,专家和编辑的观点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的差异造成的。专家希望多刊出一些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而编辑则更注重期刊的众多读者群对阅读的不同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论文专家审稿都通过了,而且专家对该论文的评价很高,而编辑部却没有及时给予刊出的原因,有时这样的论文还被拖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刊出。与此相反的是,一些专家并不看好、评价免强的论文,编辑却在第一时间给予刊出。这种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有时编辑考虑的是相关专题论文的搭配比例,正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充分结合。 现在,由于科普期刊的少之又少,因而在一些技术类期刊上也就刊出一些“人尽皆知”的科普文章。试想想,一篇充满普及性内容的文章,有何“学术价值”而“堂而皇之”地刊登在科技期刊上呢?这其实并不是期刊“没稿子登了”,而是编辑为了迎合一部分读者的需求而故意为之的。当然,一些比较好的科普论文审稿专家也是比较喜欢的,而且在现今,能写出“宏图巨著”的学术论文大师,并不一定能写出“妙趣横生”的科普文章来! 希望大家多出好文章!!

基本要求,首先是从技术上数学工程第二次付用户。

在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专家审稿意见有哪些

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各类原稿的审读,通常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制度。初审要求通读原稿,提出基本评价和处理意见。复审要求复核初审意见,判断其正确程度,并解决初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终审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三级审稿都应有书面审稿意见,这是一部书稿在编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记录,是 书稿档案的重要部分,它还是对各级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一部书稿的评价如有不同看法,原则上应服从终审意见和决定。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书稿,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从审稿的各方面,包括过程,方法,都是相对比较周密,严瑾的,从而更加确保了文章的质量,也引导了我国文化知识的正确方向。

针对论文存在的利弊方面写写,比如选题的好坏,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什么的

意见一:(仅供参考)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部分对当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和总结,论文归纳总结了当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表明了该生阅读广泛,综述能力强,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论文中构建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可操作性;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所进行的探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该生研究方向明确,并具备严密的理论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总之,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生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意见二:该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要求与队伍建设研究》中,体现出该生大量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论题研究较深入,表现出该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论文归纳总结了当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构建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全面、完整,对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论文中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所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本人认为该论文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同意该生进行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

在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专家审稿意见主要有哪些要求

审稿是个大的课题:审稿的过程,通常来说,需要读三遍文章,第一遍是浏览,也就是获得一个对文章的第一感觉;第二遍则是要深入文章中;第三遍就是确确实实的考虑此文章应该如何修改。建议是,读完第三遍的时候,立刻填写审稿表,因为这个时候文章的内容完全在你自己的脑子里面。你可以将自己的审稿任务,分成三大块: 填写评分表;给出对文章的总体意见;对于文章某一节,或某一处的具体意见。 通常来说,是需要在文章上直接标注出来的。 除非不允许,否则的话,你应该给编辑邮寄回一份有你标注了你意见的文章。

首先,诚恳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提交文章修改后要附上一个cover letter。里面包含这些内容:(1)感谢编辑安排审稿以及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2)作者已经认真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对问题一一作答,并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修改,文章的所有修改都着重标出。(3)因为你们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变得更好,读者们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4)再次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帮助。虽然cover letter的内容也都是客套话,但是编辑跟审稿人看着也会舒心不少。特别是审稿人,需要认真地无偿地审阅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还需要找出不足的地方。即便有时因为研究方向不是很一致,他们有的问题有点业余,又或者提意见时比较不客气,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也一定要尊重他们。第二,另外起草一个单独的response letter。 在这里用问答式一一列出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且一一作答。对于文字的修改要求,直接接受就行了。有的审稿人要求增加参考文献,也许这是审稿人唯一显示他私心的地方——比如要求引用他的文章,不是很离谱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办,或者打个折嘛,要求引用三篇最后加上一篇嘛。回答问题的时候,最好简洁和就事论事,不要拖泥带水。要注意不要为了回答某个问题而导致更多的疑问,尽量将讨论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第三,有的审稿人与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异,或者没有认真读文章,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有误,从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关句子,然后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着承认是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了,让审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后指出句子已经重写,表达的意思已经更准确了。这样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该问题,也避免了让审稿人尴尬。第四,如果遇到了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比如审稿人质疑文章的创新性有限,价值不大。这些是文章的硬伤,是没有办法修改的。赞同审稿人的意见肯定不好,但是用回避的方式不回答更不好,既不礼貌也侧面赞同了审稿人。这个问题尽管很难回答,但是还是要去争取一下,比如再强调一下文章里面相关的几个句子。要知道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虽然一个审稿人觉得意义不大,但是决定权毕竟是在编辑手里,只要编辑在综合多个审稿人意见之后还觉得文章有可取之处,也就没有问题。而response letter是所有审稿人都可以看到的,诚恳的回答会获得其他审稿人的好感。第五,审稿意见里面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求补充信息,比如更多的实验结果或者与该文章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信息。这样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一下,如果仅仅是审稿人出于自己的好奇,是可以选择在response letter 里提供而不是直接添加到文章里面。而如果对所有读者都有用,则需要加到文章里面。对于审稿人提出的不合理的建议,可以心平气和地找个客观的理由委婉地拒绝或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不要让审稿人觉得你对他的问题视而不见。英论阁SCI论文润色出版支持

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审稿是编辑人员的一种职能,编辑人员对作者创作的文字、图像等材料为对象所进行的判断、鉴定和评价工作由审读、写审读报告两部分组成。又称审读。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关键,是决定图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各类原稿的审读,通常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制度。初审要求通读原稿,提出基本评价和处理意见。复审要求复核初审意见,判断其正确程度,并解决初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终审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三级审稿都应有书面审稿意见,这是一部书稿在编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记录,是 书稿档案的重要部分,它还是对各级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一部书稿的评价如有不同看法,原则上应服从终审意见和决定。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书稿,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从审稿的各方面,包括过程,方法,都是相对比较周密,严瑾的,从而更加确保了文章的质量,也引导了我国文化知识的正确方向。

在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专家审稿意见主要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诚恳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提交文章修改后要附上一个cover letter。里面包含这些内容:(1)感谢编辑安排审稿以及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2)作者已经认真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对问题一一作答,并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修改,文章的所有修改都着重标出。(3)因为你们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变得更好,读者们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4)再次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帮助。虽然cover letter的内容也都是客套话,但是编辑跟审稿人看着也会舒心不少。特别是审稿人,需要认真地无偿地审阅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还需要找出不足的地方。即便有时因为研究方向不是很一致,他们有的问题有点业余,又或者提意见时比较不客气,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也一定要尊重他们。第二,另外起草一个单独的response letter。 在这里用问答式一一列出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且一一作答。对于文字的修改要求,直接接受就行了。有的审稿人要求增加参考文献,也许这是审稿人唯一显示他私心的地方——比如要求引用他的文章,不是很离谱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办,或者打个折嘛,要求引用三篇最后加上一篇嘛。回答问题的时候,最好简洁和就事论事,不要拖泥带水。要注意不要为了回答某个问题而导致更多的疑问,尽量将讨论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第三,有的审稿人与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异,或者没有认真读文章,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有误,从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关句子,然后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着承认是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了,让审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后指出句子已经重写,表达的意思已经更准确了。这样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该问题,也避免了让审稿人尴尬。第四,如果遇到了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比如审稿人质疑文章的创新性有限,价值不大。这些是文章的硬伤,是没有办法修改的。赞同审稿人的意见肯定不好,但是用回避的方式不回答更不好,既不礼貌也侧面赞同了审稿人。这个问题尽管很难回答,但是还是要去争取一下,比如再强调一下文章里面相关的几个句子。要知道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虽然一个审稿人觉得意义不大,但是决定权毕竟是在编辑手里,只要编辑在综合多个审稿人意见之后还觉得文章有可取之处,也就没有问题。而response letter是所有审稿人都可以看到的,诚恳的回答会获得其他审稿人的好感。第五,审稿意见里面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求补充信息,比如更多的实验结果或者与该文章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信息。这样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一下,如果仅仅是审稿人出于自己的好奇,是可以选择在response letter 里提供而不是直接添加到文章里面。而如果对所有读者都有用,则需要加到文章里面。对于审稿人提出的不合理的建议,可以心平气和地找个客观的理由委婉地拒绝或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不要让审稿人觉得你对他的问题视而不见。英论阁SCI论文润色出版支持

据学术堂了解,一篇医学论文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以下三条意见: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予肯定。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 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竞竞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献等通篇都进行了修正,并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意见,最后得出了采用与否的建议,这样的审稿专家从编辑的角度来说,是十分喜欢的。而一些专家的审稿意见则是“不用”或“建议录用”几个字了事,对于不用的稿件,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都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作者不用的理由,而简单的“不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作者理解的!如果审稿专家的长期这么简单的处理稿件,必将导致编辑对其的“淡化”。同时,对于由于繁忙而经常拖着不及时审阅的论文,编辑也会在以后的审稿安排中,少给这些“比较忙”的专家们审稿,有时可能就会在无声无息中取消了这些专家的审稿资格。我接触过几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审稿意见竟多达三页纸(有时比作者的论文还长),还有一位教授不光给我写了二张纸的审稿意见,还将国外一些最新的文献复印给我,让我转告给论文的作者。这种负责任的审稿专家是编辑工作的“开路先锋”,有了这样的审稿意见,编辑的工作何愁做不好呢?第三,是专家的审稿水平。当然,审稿专家的学历、经历不同,对一篇论文的审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而专家审稿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稿件的评价高度也就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有时让编辑很难给一篇论文下结论。在我所接触的审稿专家中,有时批给一位专家的四五篇论文,专家没有一篇通过的,还有一些专家,只要到他那里的稿件,都认为是“好文章”而篇篇通过,这就会让编辑们“若有所思”的。 专家如何审稿 作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所处专业的学术动态和技术水平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的正确与否,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参考文献是否是最新的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地评价。记得在1988年时,有一篇关于沙棘方面的论文,专家审稿后认为国内沙棘的含油量有些偏高,但专家在征求作者意见后还是同意刊登了,但两年后该作者给编辑部发来了致谦信,说是当时测定沙棘含油量用的试剂过期了,因而试验数据有误。对于这种失误,作者恐怕要担当全部的责任了。 专家审稿时,必须对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审查,如论点、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应进行细致的审查,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论点,专家应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地、理性地思考,给论文以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评价,切不可“臆测”、“臆想”和“臆断”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如对于食用油的“分子重整”技术和1:1:1营养问题,要看其本质,而不能“谈虎色变”,对所有“分子重整”技术和1:1:1都进行批驳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一切新发现和新发明都会成为可能。 对于一些科学前沿上的问题,如果专家不是十分地了解,可以退给编辑另请他人进行审稿,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审下去。在我接触的许多审稿专家中,几乎都有过“我对此论文的研究领域不甚了解,敬请其他专家审稿”的意见,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审稿专家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正常的一种学术风气。 对待参考文献的问题,一些专家是很认真的。的确,参考文献越来越受到审稿专家的重视了,有些专家在给我的信中说,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太老了,还有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只有比较“陈旧”的几本书,没有最新的期刊文献,特别是一些综述性稿件,参考文献列了50-100条不等,但真正有用的参考文献并不多,还有一些作者为了提高自己论文的引用率,不管文章内容与文献有没有关系,都大量引用自己的文献,因而一些专家在审稿时都一一“画出来”。一些比较经典的公式的推导和换算,专家则更注重参考文献中一些经典名著的出版时间、版别(即第几版),从而更能说明一些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对于网络参考文献一些专家更是亲自点击,从而得到更确切的求证。 当然,专家审稿有时也会遭遇“两难”的境地,如同学的论文和学生的论文,以及研究同行的论文等,只要坚持一个审稿和评价标准,在行业“德高望重”的专家会处理好这一难题的! 编辑会采纳专家的审稿意见? 谈到这个问题,相信许多博友都十分关注。那么编辑是否会全部采纳专家的审稿意见昵,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不可能! 一本科技期刊上要刊出什么样的稿件,专家和编辑的观点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的差异造成的。专家希望多刊出一些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而编辑则更注重期刊的众多读者群对阅读的不同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论文专家审稿都通过了,而且专家对该论文的评价很高,而编辑部却没有及时给予刊出的原因,有时这样的论文还被拖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刊出。与此相反的是,一些专家并不看好、评价免强的论文,编辑却在第一时间给予刊出。这种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有时编辑考虑的是相关专题论文的搭配比例,正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充分结合。 现在,由于科普期刊的少之又少,因而在一些技术类期刊上也就刊出一些“人尽皆知”的科普文章。试想想,一篇充满普及性内容的文章,有何“学术价值”而“堂而皇之”地刊登在科技期刊上呢?这其实并不是期刊“没稿子登了”,而是编辑为了迎合一部分读者的需求而故意为之的。当然,一些比较好的科普论文审稿专家也是比较喜欢的,而且在现今,能写出“宏图巨著”的学术论文大师,并不一定能写出“妙趣横生”的科普文章来! 希望大家多出好文章!!

在期刊论文评审中的专家审稿意见主要有()

论文写好之后为了发表都要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个时候论文就要经过审稿,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期刊网告诉大家论文审稿周期不一,核心级期刊审稿时间最长,时间大概  论文写好之后为了发表都要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个时候论文就要经过审稿,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期刊网告诉大家论文审稿周期不一,核心级期刊审稿时间最长,时间大概是3-6个月,而且由于其他原因可能还会延后,国家级或省级普刊一般一周左右,其他级别的期刊审稿的时间一般是一个月为期限。   论文的审稿制度、过程是怎样的,大多数人不是很熟悉,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期刊网阐释,论文审稿的流程一般是:初审、专家审稿、最终定稿。其中初审是期刊杂志社内部编辑进行的,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专家审核,然后再由主编进行审核,最终才能发布,所以审稿的严谨可见一斑。期刊杂志社初审是基本过滤,一般无大问题的论文都能通过,审稿主要还是在于专家审稿。   其实对于每一份专业的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有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而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第三,是专家的审稿水平。当然,审稿专家的学历、经历不同,对一篇论文的审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而专家审稿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稿件的评价高度也就不尽相同。作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所处专业的学术动态和技术水平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的正确与否,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参考文献是否是最新的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地评价。   专家审稿时,必须对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审查,如论点、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应进行细致的审查,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论点,专家应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地、理性地思考,给论文以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评价,切不可臆测、臆想和臆断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具体的方法如下:   政治性审查。政治上主要审8个方面问题: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创新性审查。创新主要是指论文对人类知识、技术或观念等的新贡献。分析方法和途径大致如下:   3、分析论文来源:基金课题的审批严,经费支持好,其论文可能较有创新性。   4、分析作者信息:公认的高水平作者的新作质量可能好,因为研究有继承性,论文质量与作者素质呈正相关。   6、分析正文:论题鲜明、新颖,实验过程和数据完整,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结论明确的论文一般较具创新性。   论文审稿之后很多都需要回稿重新修改,每篇文章被打回都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作为作者接到审稿人的意见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冷静。这是要做到: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4。对于你不认同的意见,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

是不是得看你写的文章跟杂志本身是否是同一个领域,而且文章质量如何都得考虑。如果这家被退就要考虑换别家了。介绍你 hina- 《工业技术创新》这家杂志,新创刊的国家级期刊,可以尝试。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 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竞竞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献等通篇都进行了修正,并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意见,最后得出了采用与否的建议,这样的审稿专家从编辑的角度来说,是十分喜欢的。而一些专家的审稿意见则是“不用”或“建议录用”几个字了事,对于不用的稿件,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都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作者不用的理由,而简单的“不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作者理解的!如果审稿专家的长期这么简单的处理稿件,必将导致编辑对其的“淡化”。同时,对于由于繁忙而经常拖着不及时审阅的论文,编辑也会在以后的审稿安排中,少给这些“比较忙”的专家们审稿,有时可能就会在无声无息中取消了这些专家的审稿资格。我接触过几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审稿意见竟多达三页纸(有时比作者的论文还长),还有一位教授不光给我写了二张纸的审稿意见,还将国外一些最新的文献复印给我,让我转告给论文的作者。这种负责任的审稿专家是编辑工作的“开路先锋”,有了这样的审稿意见,编辑的工作何愁做不好呢?第三,是专家的审稿水平。当然,审稿专家的学历、经历不同,对一篇论文的审查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而专家审稿所处的角度不同,对稿件的评价高度也就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有时让编辑很难给一篇论文下结论。在我所接触的审稿专家中,有时批给一位专家的四五篇论文,专家没有一篇通过的,还有一些专家,只要到他那里的稿件,都认为是“好文章”而篇篇通过,这就会让编辑们“若有所思”的。 专家如何审稿 作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所处专业的学术动态和技术水平应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的正确与否,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参考文献是否是最新的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地评价。记得在1988年时,有一篇关于沙棘方面的论文,专家审稿后认为国内沙棘的含油量有些偏高,但专家在征求作者意见后还是同意刊登了,但两年后该作者给编辑部发来了致谦信,说是当时测定沙棘含油量用的试剂过期了,因而试验数据有误。对于这种失误,作者恐怕要担当全部的责任了。 专家审稿时,必须对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审查,如论点、实验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应进行细致的审查,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论点,专家应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地、理性地思考,给论文以正确而恰如其分地评价,切不可“臆测”、“臆想”和“臆断”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如对于食用油的“分子重整”技术和1:1:1营养问题,要看其本质,而不能“谈虎色变”,对所有“分子重整”技术和1:1:1都进行批驳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一切新发现和新发明都会成为可能。 对于一些科学前沿上的问题,如果专家不是十分地了解,可以退给编辑另请他人进行审稿,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审下去。在我接触的许多审稿专家中,几乎都有过“我对此论文的研究领域不甚了解,敬请其他专家审稿”的意见,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审稿专家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正常的一种学术风气。 对待参考文献的问题,一些专家是很认真的。的确,参考文献越来越受到审稿专家的重视了,有些专家在给我的信中说,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太老了,还有一些论文的参考文献只有比较“陈旧”的几本书,没有最新的期刊文献,特别是一些综述性稿件,参考文献列了50-100条不等,但真正有用的参考文献并不多,还有一些作者为了提高自己论文的引用率,不管文章内容与文献有没有关系,都大量引用自己的文献,因而一些专家在审稿时都一一“画出来”。一些比较经典的公式的推导和换算,专家则更注重参考文献中一些经典名著的出版时间、版别(即第几版),从而更能说明一些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对于网络参考文献一些专家更是亲自点击,从而得到更确切的求证。 当然,专家审稿有时也会遭遇“两难”的境地,如同学的论文和学生的论文,以及研究同行的论文等,只要坚持一个审稿和评价标准,在行业“德高望重”的专家会处理好这一难题的! 编辑会采纳专家的审稿意见? 谈到这个问题,相信许多博友都十分关注。那么编辑是否会全部采纳专家的审稿意见昵,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不可能! 一本科技期刊上要刊出什么样的稿件,专家和编辑的观点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的差异造成的。专家希望多刊出一些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而编辑则更注重期刊的众多读者群对阅读的不同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论文专家审稿都通过了,而且专家对该论文的评价很高,而编辑部却没有及时给予刊出的原因,有时这样的论文还被拖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刊出。与此相反的是,一些专家并不看好、评价免强的论文,编辑却在第一时间给予刊出。这种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有时编辑考虑的是相关专题论文的搭配比例,正所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充分结合。 现在,由于科普期刊的少之又少,因而在一些技术类期刊上也就刊出一些“人尽皆知”的科普文章。试想想,一篇充满普及性内容的文章,有何“学术价值”而“堂而皇之”地刊登在科技期刊上呢?这其实并不是期刊“没稿子登了”,而是编辑为了迎合一部分读者的需求而故意为之的。当然,一些比较好的科普论文审稿专家也是比较喜欢的,而且在现今,能写出“宏图巨著”的学术论文大师,并不一定能写出“妙趣横生”的科普文章来! 希望大家多出好文章!!

王应宽Wang Yingkuan2011-07-23Beijing, China因为同时在运作3本国际英文刊(IJABE, IAEJ, CIGR Journal),论文同行评审的专家来自世界各地。每次收到的评审意见千差万别,而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家的评审意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即不由得做些比较。比较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欧美国家专家的评审意见详尽具有更大参考价值,台湾地区的同行评审专家次之,大陆专家的评审意见最为简省。文后附上几篇评审意见(所列大陆专家评审意见还是相对较好的),看看便知,一目了然。我曾与编辑同行讨论关于国内专家审稿的问题。共同的见解是,一线一流的专家基本不审稿。若应邀审稿,要么直接拒审,要么敷衍几句了事;比较认真的专家大都让其所指导的研究生代为评审论文。不论让谁审,最后的评审意见与国外专家的评审相比总不令人满意,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专家评审论文大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但专家们认为自己作为科研人员是科学共同体中的一分子,有义务担任同行专家为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把关。自己为别人的论文评审把关付出了智慧和劳动,别人也会为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评审把关,也会付出相应的劳动。专家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虽然没有评审报酬,但大家都觉得平等。而且,国外的专家大都言行一致,故能认真地做好每一篇文章的评审工作。有的评审意见详尽的令人赞叹、钦佩和感动。因此,大家看到他们的评审意见都非常详尽而具有参考价值。而国内的专家评审论文为何大都仓促应付,三言两语,或言之无物,或毫无参考价值?主要原因是一线一流的专家都太“忙”,以至忙得都没时间做学术了。据我从事学术期刊工作十多年的经历,不论评审中文文章还是英文文章,国内专家评审意见普遍简单,评审的质量不高,不但看不出有改观的迹象,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文章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专家审后没有看出来或没有指出来。如果直接发表,错误或疏漏太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声誉。在外审专家靠不住时,就要依靠内审做些完善和提高。如果外审专家把不好关,编辑部又无能力通过内审把关,发表出来的论文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是否国内专家不擅长评审论文呢?非也。据了解,许多国内专家被国外知名期刊邀请审稿时,他们非常积极认真地评审论文,并在规定时间返回颇有水准的评审意见。据说他们也能做得与欧美国际同行专家一样好。可见,国内专家评不好国内期刊论文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时间”问题,或者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论文质量把关的重要途径。如果大家都不在乎,把严肃认真的“盲审”变成“瞎审”,学术危矣!国内期刊请国内专家评审论文大都支付审稿费的。当然,限于各期刊的经济困难,审稿费报酬普遍都不高。因此,同行专家大都不很在乎那点可怜的审稿费。如果评审不好文章会影响专家的声誉和公信度。国内特别是大陆的专家既不在乎钱,也不在乎自己的声誉,不知道他们究竟在乎啥?中国是雷锋诞生的国度,按理说,当志愿者做公益应该很有基础。但在学术圈,就拿国内外同行专家无私奉献评审论文作比较,中国的同行专家做的还很不够,需要好好向国际同行学习。附:CIGR Journal栏目主编加拿大专家对一篇退稿文章的评审意见June 27, 2011Dear P H L L:Re: CIGR Manuscript 1911 EFFECTS OF TRACTOR INFLATION PRESSURE AND TRAFFIC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As CIGR section editor, I have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the above The manuscript addresses a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 and as such, the subject matter is of interest to CIGRHowever, the manuscript is deficient in several scientific The decision is to decline the manuscript without peer My preliminary review i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is Please note that the preliminary review is by no means a comprehensive The manuscript is released, and you are free to submit it for publication in another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CIGR for publication of your work and I wish you success in getting your work SincerelyPE, PD,CIGR Section III editor,Research Scientist,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Section Editor ReviewTitle: EFFECTS OF TRACTOR INFLATION PRESSURE AND TRAFFIC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CIGR # 1911Authors:H L L et June 27, 2011General:The manuscript addresses soil compaction by multiple passes with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hich is a timely topic and of importance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There are numerous grammatical errors although the meaning is generally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the authors seek the assistance of someone well versed in English to help with the The manuscript is not acceptable in its present It needs a lot of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the manuscript is that key pieces of information are not given, and that the data analysis is not Some of the major deficiencies are listed below although this is by no means an exhaustive Soil It is well known that soil characteristics have a huge influence on soil The only description given is that the soil was a sandy Things like soil series, percent sand, silt and clay, soil organic matter all influence compaction and need to be Tractor specifications: Total tractor weight, tractor axle (or wheel) weights, are critic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compaction studies, but they are not Tire pressure was given, but no information was given on whether these pressures were the same for front and rear Often, tractor manufacturers recommend different pressures for front and rear tires, particularly on tractors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front and rear Slip was measured, but there was no mention made of whether the tractor was free wheeling (no implement draft) or whether it was pulling a The drawbar load on a tractor has a huge effect on wheel slip, and must be It was mentioned that a 4WD tractor was used, and different tire sizes were given for front and rear tires which implies that it was a front wheel It needs to be specified whether or not the front wheel drive was Result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statistical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was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given in a series of tables with simple means with no statistical The results need to be subjected to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OVA or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ppropriate post hoc tests applied to determine which means a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employed lends itself to standar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hs should be used when appropriate to help illustrate the data and the Table 1, 2 and 3 and Cone index has wrong Cone index is normally given in MPa or kPAlso, the values for cone index are much lower than normally Section 3It is not necessary to list all of the equipment used such as oven, air compressor, All you need to say is that samples were oven dried at 105�0�2 C for soil moisture Things like air compressor and pressure gauge are every day shop equipment, are understood to be necessary for any type of experiment where inflation pressures are However, things like the penetrometer, and shear vane meter should be These are specialized pieces of equipment and their performance can affect the Section Ne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which soil cone penetrometer you Also, how many penetrometer measurements per plot per pass?3)In Figure 4, the text “USB Connection” was overlapped by the 4)In Figure 4, the line with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s missing an 5)In Figure 7, the text “field identifying number” was covered by the 6)In Figure 8, some texts are placed out of the 7)Please use consistent fonts in figures throughout the Confidential Comments to Associate Editor/Division Editor/Editor-in-chiefI recommend the authors should use consistent fonts throughout the The paper cannot be accepted in its present 中国大陆专家1评审论文意见Section III: CommentsThis section is the most valuable part of the review for the author(s), who are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how you formed your opinion of this Please provide specific comments that will help the author(s) understand your review, and possibly prepare a Use all the space you General Comments:This paper assess the O2 consumption rate and the CO2 evolution rate in tomato pomace treated with Pleurotus ostreatus without and with Mn to determine if peak colonization rate (for heightened delignification) was delayed b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uthor’s work is useful and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elated work and compares his ideas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is In all, this manuscript has good novelty and strong technical strength, I’m looking forward the results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is Specific comments:In Table 1, notes are not enough in this I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results have been detailed explained, but som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not Confidential Comments to Associate Editor/Division EditorI hope the paper will be published to guide more Reviewers’ information (Blind to Authors)中国大陆专家2评审论文意见(相对而言属于国内专家评审较为认真仔细的了)Section III: CommentsThis section is the most valuable part of the review for the author(s), who are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how you formed your opinion of this Please provide specific comments that will help the author(s) understand your review, and possibly prepare a Use all the space you General Comments:Variable Spra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aving resources, protecting environment, rais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PWM-based continuous variable spray in terms of spray distribution pattern, spray droplet size, and spray angle for flat-fan, hollow-cone and solid-cone The test design, results,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are After re-review, this paper may be published, I Specific comments:(1)I have read a paper named “Variable rate Continuous Spray Equipment Based on PWM Technology and Its Spray Characteristics”,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08, 39 (6): 77-80 (in Chinese)”(see the attachment), I think that is a previous study work of the If that is correct, I suggest the author adding that paper in the references of this And then, the contents which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previous paper can be deleted from this (2)In the abstract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 spray angles to flow-rate are 8254o/%、6681o/%、5761o/% respectively for flat-fan, the hollow-cone and the solid-cone nozzles” In English, without the symbol “、”(3)The numerical data in the conclusion are not the same as those in the abstract”Confidential Comments to Associate Editor/Division EditorReviewers’ information (Blind to Authors)中国大陆专家3评审论文意见Section III: CommentsThis section is the most valuable part of the review for the author(s), who are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how you formed your opinion of this Please provide specific comments that will help the author(s) understand your review, and possibly prepare a Use all the space you General Comments:This paper is more important, but it still needs major revision requiring re-Specific comments:Revision suggestions of this paper: The study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should be clarified in It should be described clearly about the data and size of NACA0015 airfoil which was select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section It should be described clearly about the specific quantitative conditions of icing in section This paper is required re-review after Confidential Comments to Associate Editor/Division Editor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