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论文选题背景

发布时间:2024-07-04 15:48:01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论文选题背景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与汉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区域性特点。少数民族多居住于荒僻偏远地区,很多地方没有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们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其传统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固的传承空间。在这样一种空间里,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 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口头和非物质文化等形式存在。而这些文化基本上都源于生活,而融于生活。无论是舞蹈、音乐、或是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典籍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或农耕、或游牧,或捕鱼、或狩猎,或结婚生子、或养老送终……并且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不同文化间共享优秀的劳动成果。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和鲜明特色,形成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的支持下,朝鲜族农乐舞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延边州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项目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很多民族地区地处边远和其他的原因,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缺乏,在文化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够。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冲击,海量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关注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不够理想,有的甚至面临濒危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能力较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建筑、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等整体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语言、音乐等文化呈现出逐步消逝的趋势。以京族为例,除了“喃字”以外,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独弦琴也有待发掘、抢救、归纳、入库,并进一步分析、整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该地区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走廊及中原通往西南边陆和东南亚、南亚的要道,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以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人文生存状态,决定了凉山民族文化的原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文化场馆建设欠账多,博物馆建设严重滞后。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有3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达3924件,数量居四川省第三位,但凉山博物馆没有展厅的历史已有28年,大量的珍贵文物被束之高阁。满族人能歌善舞,善于说唱,清代创有子弟书和八角鼓等艺术形式,对当今中国北方曲艺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已将八角鼓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以八角鼓为代表的满族曲艺仍遭遇着传承危机,流传300余年的八角鼓艺术目前在北京、天津总共不足10名专业演员,如果对八角鼓艺术不加大投入进行保护和抢救,有失传的可能。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歌舞资源、工艺美术资源、民族服饰和节庆文化资源等都是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物质财富的一个源泉。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可以拉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 (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入调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要研究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与方法,否则会因为保护不当而遭受损失。实施整体保护原则,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间两个层面实施全方位保护,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要实行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因为各民族传统文化种类多样,丰富多彩,应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种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民族文化代代相传,永世长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分两部分,一是要很好地、尽可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风貌,二是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保护和传承相结合,首先要确定哪些文化是必须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必须科学分析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要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但利用的同时不能损害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与创新相结合,文化创新的形式多样,其一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使传统文化升华为现代文明;其二是进行文化改良和再造,和时代结合,进行创新发展,使之更趋完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本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氛围。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形式,使学校成为帮助青少年认知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尽快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制化,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在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地区,开设特色民族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才。对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要形成奖励制度。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人,要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 此外,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过程中,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保护工作方法。 (三)多样性与同一性并重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民族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既具有建立民族博物馆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承担着抢救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在民族地区建设博物馆势在必行。 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增强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认同的基础,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是中华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如果只强调保护多样性,而不强调增强共同性,则多样性和差异性将会逐步扩大,同一性或共同性将会逐步削弱,中华民族也就将失去文化认同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也就会成为空话。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两者并重,不可偏废。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各民族只有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民族性,才能与其他民族平起平坐,否则将会成为其他民族的附庸,永远低人一等。 (一)少数民族文化拓展了受众与传播空间 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思潮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过去未被注意或重视的民族的文化之兴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得东西部之间、大中城市与贫困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日益频繁。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思潮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过去未被注意或重视的民族的文化之兴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得东西部之间、大中城市与贫困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逐步向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逐渐被外界所了解,并部分地被接受和认同。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在钢筋水泥堆积的现代化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压抑的空间与飞快的生活节奏令现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籍,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演员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文化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新文化的创造 作为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它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为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服装设计师可以根据保存下来的少数民族桶裙,设计出最时髦的时装,艺术家可以用少数民族中最优秀的民歌民谣,创作出最赋现代气息的音乐歌曲。以乐曲为例,我们现代乐坛上的许多著名的乐曲,都是从这个基因库中调取资料,创作而成的。传统文化对于新文化的创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没了它,新文化的产生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去开发。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论文选题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去开发。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论文题目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补充: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补充:感觉。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补充: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论文选题方向

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冲击儿童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者和文化基因的承载体。儿童获得文化传承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比如土家族、畲族等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的文化靠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孩子自一出生就开始了文化传承与习得的过程。这种家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是人类最古老、最强韧的关系之一。但是在今天,这种关系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长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人数在10万左右,其中80%是朝鲜族,留守儿童达到3万多人,其中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有85%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在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儿童。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带来了文化生态的改变,民族文化的家庭传承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青壮年在经济发达地区创业、成家而后定居,置身于一个没有本民族文化底蕴的城市,民族传统习惯的保持更加困难。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传统纽带一旦被割断,要想再重新拾起难上加难。另外一个冲击来自集中规模办寄宿制学校。有些农村地区开始推行低年级寄宿制学校,三年级小学生基本要求到各所属的乡镇完全小学寄宿。这样,学生的学习条件的确得到了改善,但长年的寄宿生活使少数民族学生与家庭的接触大大减少,使得那些原本依附于本民族文化之上的儿童的个人行为和经验日渐淡薄,对本民族的认同也随之减弱。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忧虑。学校教育能否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学校教育。在不少学校,民族文化的教育也已经开始。云南省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学通过开设“民族常识”、“民族文化”、“阿语基础”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现行课程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即以校为本开发的课程)体系;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将民族知识校本课、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制作纳入各年级教学计划,全校100%的学生都能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六中则以学校大型活动和常规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活动;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把藏语文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开展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节庆活动,让这些与父母相隔千里的藏族学子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是记者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其一,师资缺乏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师。在不少民族学校,师资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学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专业的民族教师,教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教师,真正懂得回族文化内涵的教师则更少,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根本没有,上课方式还很呆板。”在青海省西宁市,有的民族学校因为缺少具备相关教学能力的教师,把开设阿语课的任务交给了清真寺承担,由清真寺阿訇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知识教育。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民族学校师资力量本来就很薄弱,要想再解决民族文化课程的师资问题,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其二,语言危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寄托着深厚复杂的民族情感。对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是他们最古老、最辉煌的成就,是他们世世代代创造能力的主要表现。为了保护民族语言,我国在条件成熟的民族地区实行了双语教育。如新疆、内蒙古、吉林延边、西藏等地,都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族出版物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也成绩斐然。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民族语言的传承情况令人担忧,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比如满语,现在全国能讲满语的人也就100人左右,而精通满语的人不足50人,而且多数都年龄偏大。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校长高春梅说:“我小时候居住在达斡尔族自然屯,所有达斡尔族的孩子都用母语交流,甚至连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孩子也都会用达斡尔语交流。如今在民族地区,40多岁的汉族兄弟还能用达语交流,但是达斡尔族的青少年却很少会说母语了,人与人交流的主导语言完全变成了汉语。”达斡尔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语言的传承面临更大挑战。同样在东北,赫哲语也没有文字记载,现在能说赫哲语、懂赫哲族历史的也就20多人。在我国,像达斡尔族、赫哲族这样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一共有29个。民族语言的危机,部分来自于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本民族的弱势地位是由文化造成的,产生了对民族耻于认同的心理,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母语”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不正常状况,对有关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了解,甚至表现得极为冷漠。民族语言的危机还源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学习民族语言之后的出口问题是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受到中韩贸易的影响,朝鲜族语言成为了香饽饽,有些汉族学生甚至转到朝鲜族学校读书学习。但是其他一些民族语言的学习,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实用,没有保留的价值,抛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转而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民族学校的学生也大量流入汉族学校学习。即使在开展双语教学的民族地区,这样的现象也不鲜见。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民族成员的观念,形成“文化自觉”,让民族语言得到更好的传承,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其三,关注不够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但在不少地方,民族学校的发展非常艰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集中办学的推进,不少民族学校面临被兼并的危险。一些民族学校迫于生存压力,更改了校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目前国家的政策倾斜性还不强,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师资培训、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做保障,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民族中小学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再加上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发展举步维艰。在很多地方,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缺乏整体规划。其四,传承困惑民族文化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学校传承中,如何去梳理这些内容,如何界定传承的范围,哪些文化可以注入时代元素使其走得更远,都是困扰民族学校的难题。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如何发挥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解决生源问题,如何应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解决民族文化传承与提高升学率的矛盾,是这些地区民族学校的校长最头疼的问题。部分民族学校领导缺乏民族感情,忽略了传承、弘扬、保护民族文化的职责,还有的认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种作秀,是一种形式主义,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措施不力。在传承的模式上,如何突破现有的模式,使传承的载体从显性向隐性渗透,使民族文化的精髓真正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血液中,而不仅仅是表面光鲜亮丽的文艺演出,这又是一个难题。在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之前,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氛围的保护更加紧迫。在一些注重记忆和口传心授民族传统技艺濒临消失之前,如何培养好接班人,如何实现与学校教育的对接,考验着政府与学校的决心和智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许多发展中的国家、民族在经历经济发展巨变的过程中,其传统文化都经历了从被忽视到重新回归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前车之鉴,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破解传承中的难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论文范文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俗体现民族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3、情趣的乐观性。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旅游产品去开发。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一)民俗文化村、园。目前,广西建有许多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另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如壮族的蚂拐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语文 学好课本知识。 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主动地解决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二、注意课外积累。 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英语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静听。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无论听、说、读、写都要使自己始终活跃。2。积极参与。英语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要大胆地练习,敢说、敢读,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言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每一次的积极发言都是一次听说训练,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对较难或者模糊不清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经常举手发言也可以让老师加深对自己的印象。课堂上的听讲至关重要,老师在讲到重点时总有自己的语言或者体态特点,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把握。3。勤动笔。把教师的重点及时迅速记在课堂记录本上,不过要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4。多开口。对于自己课堂不清楚的地方,下课后一定要及时询问老师,把问题解决在当天,不要顾及所谓的面子而不懂装懂,否则漏洞越来越多,最后造成英语成绩的不断滑坡。 学好外语还要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1.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可以,早晨则是大好时机。 2.学厌了可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或形式。 3.不要脱离下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 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 5.要敢于说外语,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 6.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 历史 首先,学历史的人,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学,学来有什么用。 第二,学习历史要实事求是,可以去猜想和联想,但不要任意妄想,甚至毫无根据的乱加猜测。要做到这点,就要求同学们知识要扎实,条理要清楚,逻辑要连贯。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思考,实在搞不清楚就准备一个历史问题本写下来,明天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法呢?其实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对看清事物的本质特别有效,它认为事物存在对立面,有着两面性,甚至还可以相互转换。七年级半期试卷中不是就考到了“焚书坑儒“的全面理解吗?这一措施一方面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政权,但另一方面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给后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只要你会用辩证法的方法去认识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就不难了。 第三,在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勇敢的提出问题,大胆的进行辩论。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第四,多看课外书籍和历史影视剧,同时可以对某些影视剧出现的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错误大胆提出,发表文章。 生物 一、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二、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三、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自然实际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 首先,必须得把课本上的目录非常的熟悉,再者理解课本上的标题以及黑字部分。 然后做些课外书,其实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课外资料,把课本抓好 (1) 先看目录,不看正文,根据目录回忆相应的内容,将不会的写下来,等复习完了在将不会的巩固不断的温故而知新就能使你的政治成绩不断提高! (2)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因为这样只会增加你对政治的厌恶学好一门科的前提是喜欢他,最起码不能厌恶他! (4)记住一定要有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就会使你的思路清晰。 学好政治要重视基础,强化主干知识。 关注时政,突出重大问题 注重学科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训练,提升学科能力 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可以看一些参考书,看看书上是怎样分析的,要从哪个角度下手,怎样表述。学哲学尤其要注意和时事结合起来。政治学要特别注意不同术语间的区别,记的时候尤其要强调准确,因为有可能差一个字这个说法就完全不同了。� 地理 首先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 数学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复习时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绝大部分是基础题目,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下;对于一些所谓的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回答者:WANGJIAYANG200 - 魔法学徒 一级 11-18 13:46 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 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 综上,我决心: 平时锻炼自己,强迫自己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把课堂学习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并学有余力地积极发展兴趣爱好;考试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酣畅淋漓、悲壮彻底、问心无愧的战役 再接再励,继续努力,有一句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他妈妈 (注意如果是写别的,就把文中的词语自己改写,我也写完交上去,老师还说我写的好呢!) 美丽的广西 广西--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着秀丽的山水,这里充满了民族风情,这里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DWp广西征文网 从广西成立到现在,50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50年间,广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广西,贫困、落后。而如今的广西,自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全国一样,广西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新阶段。DWp广西征文网 根据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建设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都对此寄予厚望。从经济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来看,经济区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跨越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每年在南宁举行的东盟博览会,也将为广西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07年12月28日,南百高速路竣工通车。交通的日益发达,在促进我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能推进经济的发展。让外界将目光投向广西,让更多的商机涌入广西。DWp广西征文网 伴随着广西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昔日相对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灭失的严重危机。例如民间乐器--埙。埙是一种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乐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如今,能将埙吹响的人已经很少了,而能够用它吹奏出乐曲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埙,这种古老的乐器就会灭绝。因此,精心打造广西民族文化特色,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抢救、整理、规划,对促进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的广西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见证,更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民族文化的经费投资,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大繁荣。DWp广西征文网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这个只有你自己上网去搜一搜看看,然后读一读差不多的,最后自己在整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