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呀

发布时间:2024-07-08 13:53:18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呀

一、Primitive型原始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火山喷气成因块状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它以富含铜或锌,或者两者兼有为特征。该类矿床只含微量的铅,但一般伴生金和银。在富锌的硫化物中相对富银,但富铜的矿床则含金较富。容矿火山岩系成分变化范围广泛,从以基性玄武质岩石为主到以酸性流纹质火山岩为主。火山岩从分异良好的拉斑玄武岩系到钙碱性火山岩系。但无论火山岩系成因如何,这些火山熔岩具有明显连续沉积的特点,整个厚度可达12km。在这些含矿火山岩系之下的基底,一般是由镁铁质构成的稳定地块,主要为玄武质成分,它们很可能由于沿深部断裂产生的裂隙喷发作用形成的。与成矿区火山岩共生的沉积岩是未成熟的硬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化学沉积岩(如燧石岩、含铁建造各种相)。从含矿火山岩系和矿床沉积的构造环境看,可以见到铁镁质到长英质的不同成分火山岩空间上共生,并且明显属于两个或更多构造旋回的产物,这代表一种大规模火山作用的特征,属大地构造旋回最初阶段的产物,矿床则明显产于经受了同构造变形的深凹陷盆地中。原始型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在太古宙产出,如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构造省基韦廷绿岩带中最大的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这种原始型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显生宙早期的造山带亦可出现,如在加利福尼亚西沙斯塔地区泥盆纪火山岩中产出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显生宙早期造山带形成的原始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较前寒武纪的矿床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小得多。迄今,在显生宙晚期还没发现原始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很好实例。原始型或称铜-锌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典型剖面由上向下为:最顶部层状硫化物含铁建造,向下为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再向下是条带状黄铜矿,最下部为网脉状矿石和枕状熔岩边缘的细网脉状矿石。含矿岩层的顶板常为燧石层或沉积岩层,构不成矿体,含矿层底板则为蚀变的火山岩系。块状硫化物矿体内部各矿层之间,以及与上、下盘岩层之间,地质体彼此为截然的接触界线。在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下部,常形成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这些细网脉状矿体一般在同生流纹质火山岩中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在矿体底板的枕状基性火山熔岩内,或在枕状熔岩间隙,有时也形成脉状和网脉状矿体,并可构成工业矿体。在过冷却条件下,枕状熔岩边部常形成玻璃质,这一过程使铁无法在硅酸盐结构中继续保持平衡,而呈固溶体形式析出。当从下部上来的溶液通过岩石时,与枕状熔岩边缘的铁和铜结合生成黄铁矿和黄铜矿,形成的硫化物沿枕状火山熔岩的边缘分布。细网脉状矿体之上,主要形成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铁矿常构成条带状矿石,含铜可高达25%,是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主体。最上部是由黄铁矿和闪锌矿组成的块状或条带状矿石,有时亦出现条带状燧石层。当矿石中条带状构造发育时,构成硫化物含铁建造,它代表着化学沉积岩的特征。当矿石主要由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构成时,可含锌高达30%,铜达5%。另一个重要的地质特征是,由于强烈的爆破作用,使块状硫化物矿体破碎,并在矿体附近或矿体顶部形成角砾状矿石或角砾岩。这些角砾一般呈现明显棱角状,表明是在块状硫化物矿体固结成脆性体后形成的碎屑。砾石中常出现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对这种矿石的成因起先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角砾全是闪锌矿,而有些全是黄铁矿呢?当时认为是交代作用的结果。事实上,它是矿石形成后爆破作用产生的角砾岩。二、Kuroko型第二类矿床为“多金属”型或称“黑矿”型富锌-铅-铜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一般在比较浅的克拉通盆地形成,氧化程度相对较高,伴生的沉积岩中碎屑岩数量有所增加,这些碎屑岩主要来自克拉通,并且富含碳酸盐和硫酸盐。这些盆地在沉积过程中明显地受张裂作用控制,火山岩一般具有玄武岩-流纹英安岩“双峰”式组成特征。与原始型火山岩相比,这种矿床火山岩系更富硅-铝质,突出特征是伴生的碎屑岩石和含石英的斑状岩石比较丰富。这类矿床以富含铅、锌为特征,含有少量的铜,并且伴生组分银较金更重要。在较老矿床中脉石矿物以富含碳酸盐为特征,而在较年轻的矿床中,脉石矿物中硫酸盐相对富集,如层状石膏-硬石膏、重晶石等。从整体上看与该类矿床相伴生的火山岩系,较“原始型”矿床更富长英质,玄武岩一般很少与矿体共生,只在矿体下盘深部产出。与矿体直接共生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和长英质火山岩,以及斑状次火山岩、角砾岩和各种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主要属钙碱性火山岩系。与该类矿床相伴生的火山岩爆破作用明显,这种作用形成于浅部地下,并形成穹状中心。浅成流纹质岩穹由长英质熔岩和斑状次火山岩构成,它们是这种火山作用的主要代表产物。在火山-沉积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外碎屑沉积作用较之“原始型”铜-锌矿床要更加广泛和强烈。结果,该类矿床中的碎屑沉积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化学沉积岩(如燧石和含铁建造),以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等,这种火山爆发碎屑岩的广泛出现则代表一种浅海相的环境。该类矿床代表着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火山作用的产物,但较“原始型”铜-锌矿床,明显形成于活动陆缘发育的更晚期阶段,其火山作用的明显构造特点是:伴随火山穹及克拉通边缘地区的塌陷作用,形成特定的沉积环境。结果使浅水物质和以火山作用形成的产物在凹陷槽内一起堆积。当外力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广泛出现时,代表着一种浅海相环境。当然,该类矿床也可在深海盆地形成。因此,在矿床形成的地区常可见到砂岩、页岩、灰岩及白云岩等沉积岩,并且出现重要的硫酸盐。当硫酸盐出现时,表示矿床形成于更加氧化的环境,但在深海区则为还原环境。黑矿型矿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块状硫化物矿体上部没有含铁建造硫化物相,但在整个硫化物矿层之上可以出现铁含量较高的含铁建造。两者空间上紧密共生,但具有截然的接触界线。从成矿时代特点看,这种类型的矿床在古元古代以前没有出现,主要产出在中元古代以后。但矿床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是显生宙。如加拿大奥陶纪的巴瑟斯特矿床、日本第三纪的黑矿矿床等。三、Cyprus型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亦称之为“含铜黄铁矿”型矿床。该类矿床的基本特征是以铜为主,含少量的锌,基本不含铅。伴生的金相对于银较其他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更高。该类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目前还有争议。该类矿床形成于明显受洋壳的裂谷作用和大洋扩张中脊裂谷系统控制的深海盆地环境。容矿岩石主要由大洋壳岩石组成,主要为超镁铁质火成岩、枕状玄武质熔岩和岩墙及安山岩等,其上覆盖少量深海沉积的沉积岩,整个火山-沉积岩石组合构成蛇绿岩套。块状黄铜矿-黄铁矿透镜状矿体产在深海海底裂隙喷发作用形成的玄武质枕状熔岩中。与现代大洋中脊裂谷系统比较,这些熔岩相当于现代大洋拉斑玄武岩。与其他火山喷气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不同的是,与该类矿床共生的火山岩系,长英质火山岩极少或缺失。伴生沉积岩主要是化学沉积物,如燧石、含铁化学沉积岩、含锰化学沉积岩。碎屑岩偶见,但有时出现凝灰岩与玻璃质碎屑角砾岩和枕状角砾岩互层。蛇绿岩套火山熔岩岩层厚度较前两类火山喷气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所伴生的火山岩系的厚度要薄得多。这很可能表明:该类矿床形成于张性地壳裂谷性质的盆地,主要在下降盆地环境形成的矿床,其沉降深度要浅。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且以侏罗纪为主,如塞浦路斯、土耳其、阿曼等国家。近年在红海深处热卤水盆地底部发现的类似胶状,富含金属的沉积物很可能是现代形成的该类矿床的例子。但这些沉积物中较同类型其他矿床具有较高的锌。黑矿矿体与下伏的基性火山枕状熔岩及上覆沉积岩具有截然的接触关系。块状含铜黄铁矿上覆盖的沉积岩层,主要由泥碳质页岩夹玄武质火山灰组成,呈薄层纹状,其中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这些岩石属化学沉积岩,块状硫化物矿床上部常呈角砾状,大的块状黄铁矿角砾被其他硫化物基质胶结。下部为块状含铜黄铁矿,铜品位达4%。该类矿床的底盘岩石一般具有强烈的蚀变。它形成于块状硫化物之前,而上盘岩石往往是形成于块状硫化物之后的沉积物,所以,蚀变极其微弱或不具蚀变。四、Besshi型别子型矿床亦称铜-锌黄铁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是以日本的Besshi矿床而命名的。其突出特点是:矿床赋存在碎屑沉积岩与玄武岩近于相等的地层层序中,矿床具有明显的沉积特点,并且岩石的变质程度高,容矿岩石几乎全属角闪岩相,硫化物常与角闪岩相岩石互层。而前3种矿床类型则以绿片岩相为主。矿床的地质特点在许多方面介于原始型和含铜黄铁矿型矿床之间。和原始型矿床一样,Besshi型矿床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沉降盆地中形成,矿区具有很厚的硬砂岩和火山碎屑岩,并且岩层明显遭受到同造山运动的变形作用的改造。容矿的硬砂岩和页岩,经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片麻岩。另外,Besshi型矿床与含铜黄铁矿相似,也与拉斑玄武质火山岩或深成岩共生,并且同样缺乏明显分异的钙碱性或酸性火山岩。容矿火山岩主要为层状玄武岩或层状辉长岩,经强烈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相。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一般都靠近构造交界处,如在洋底与岛弧间,洋底与克拉通间或洋底与大陆壳间。矿体常为层状,形态规则,与围岩整合接触,并且具有明显的接触界线。成矿时代与第三类矿床相似,均在新元古代产出,而古元古代和太古宙不出现。五、地质环境所有类型的VMS矿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包括大洋海底扩张和弧环境(图7-3)。在现代海底中正在形成的VMS矿床也是主要形成于大洋扩张的洋脊和弧环境(Herzig et ,1995)。但是在地质记录中,VMS矿床主要形成于大洋和大陆初生弧、裂谷弧和弧后环境(Allen et ,2002;Franklin et ,1998),这主要是因为在与俯冲有关的地质活动中,很多古代大洋海底是俯冲板片的一部分,因此,很少有完整的蛇绿岩套作为俯冲洋壳的残留物保存下来。在古老的增厚地壳的沉陷过程中,常常沿转换断层缝合带发育初生或者早期的弧裂谷(Bloomer et ,1995)。在大洋弧的底部古老岩石中,很容易看到这些早期超俯冲地体。在这些地方,VMS矿床主要与孤立的厚层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系列顶部的侵入流纹质杂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在加拿大,以双峰式铁镁质岩为主的火山口环境的典型例子是Manitoba Snow Lake地区赋存于古元古代岩石中的Stall和Rod VMS矿床(Bailes et ,1999)。太古宙的KiddCreek矿床所处的科马提岩-玄武流纹岩环境,被认为是与下伏的地幔柱有关的早期原始弧环境(Wyman et ,1999),或者是与地幔柱上方的岩石圈的部分熔融有关的非弧环境的VMS矿床(如冰岛)环境。同样,处于KiddMunro科马提岩中的富镍的Potterdoal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另外一个罕见的与科马提岩有关的VMS矿床。图7-3 VMS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弧地体的理想演化过程中,初始弧的伸展时期是VMS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形成双峰式铁镁质岩系列占优势的火山口。这是洋弧环境中最有利于VMS矿床形成的弧环境。以双峰式铁镁质岩石为主的火山口环境的VMS矿床主要有太古宙的Noranda和古元古代的FlinFlon矿区。与之相比,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有利于形成富火山碎屑双峰式长英质岩石的伸展环境。最有名的例子是加拿大太古宙Wabigoon地体的Sturgeon Lake地区(Whalen et ,2004),以及大不列颠哥伦比亚Wrangellia地体中加里东期的Buttle Lake VMS矿区(Barrett et ,1996)。另外的例子还有瑞典的古元古代Skellefte矿区和坦桑尼亚寒武纪Mount Read VMS矿床,它们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大洋和大陆边缘弧的进一步伸展形成弧后盆地。在大洋弧环境,成熟的弧后蛇绿岩也可以赋存VMS矿床,如加拿大古元古代的Birch-Flexar-Coronation矿区、塞浦路斯、阿曼和土耳其特提斯蛇绿岩。世界上最有经济意义的VMS矿床主要发育于大陆弧后背景,这些地区岩石主要以双峰式硅质碎屑铁建造为主,如加拿大的New Brunswick(van Staal et ,2003)、西澳大利亚的太古宙Golden Grove(Sharpe et ,2002),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等(Herrington et ,2002)。在汇聚伸展背景或者继承弧环境,汇聚的大洋-海底弧所引起的地壳增厚导致俯冲板片下降角度的改变以及沿板块边界俯冲作用的停止或者碰撞板块方向的改变(Ziegler,1992;Hamilton,1995),从而在古老弧中形成走滑盆地。值得注意的是,与这些继承弧盆地有关的岩浆作用可能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这些盆地主要沉积水下和陆相的双峰式火山岩,因此有可能产生多种类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包括VMS矿床和浅成低温矿床。最著名的实例是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下侏罗系Hazelton组,它是Eskay Creek富AuVMS矿床的围岩(Barrett et ,1996,Nelson et ,2004)。当这些走滑断层系统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的过程中,如现代加利福尼亚海湾Guaymas盆地,走滑盆地开始沉积陆源沉积物,形成硅质碎屑岩作为VMS矿床的围岩,如三叠纪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WindyCraggy和阿拉斯加的Green'sCreek矿床(Peter et ,1999)。这些矿床属于Besshi类型的矿床。另外一些产于硅质碎屑岩中的VMS矿床是沿现代沉积海底扩张系统分布,如Middle Valley(Goodfellow et ,1999)。

(一)矿化及其分布特征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凤凰山铜矿床位于新屋里岩体的西部,新屋里向斜的中段靠近轴部之西北翼。矿体主要呈似板状和不规则透镜状产于新屋里岩体与三叠系灰岩间的接触带上,为矽卡岩型,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接触带产于下三叠统和龙山组(T1h)和南陵湖组(T1n)与新屋里岩体间,靠近接触带的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并且发生了较强的钾化和黄铁矿化。整个矿床共有矿体126个,其中主要矿体4个,即Ⅰ~Ⅳ号矿体,次要矿体3个,即Ⅴ~Ⅶ号矿体。Ⅳ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北部和中部,自12线至321线,标高+133~-190m。Ⅲ号矿体位于矿床的中部,自301线至35线,标高+139~-415m。Ⅰ号和Ⅱ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南部,其中Ⅰ号自341线至42线,标高+125~-335m,Ⅱ号自271至39线,标高+74~-615m。总体上看,越往南,矿体沿倾向延伸越深。次要矿体和小矿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主矿体近旁的大理岩、矽卡岩及岩体中,部分赋存在花岗质角砾岩中。自12线至42线都有分布,但以Ⅰ号和Ⅱ号矿体附近居多,在垂向上多分布在-240m标高以上。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菱铁矿,次为辉铜矿、赤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氧化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铜矾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石榴子石、白云石、透辉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石具他形粒状、网脉状、文象和交代溶蚀结构等,具块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根据成分和结构构造,矿石可分为7种自然类型:①块状含铜磁铁矿、赤铁矿;②块状含铜菱铁矿,TFe>30%;③角砾状矿石,TFe<30%;④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型;⑤块状含铜黄铁矿型;⑥浸染状含铜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型;⑦浸染状含铜大理岩型。其中以含铜磁(赤)铁矿型和含铜菱铁矿型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凤凰山南区斑岩型铜钼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是凤凰山南区新发现的矿化类型,目前坑道和钻孔已揭露了上下两个矿体群、多个矿体。斑岩型矿化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中,岩体中硫化物矿化较普遍,但富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铜矿体一般品位较高,达2%以上,伴生金银也达到独立金银矿的品位。斑岩型铜矿化体附近还可见团包状钼矿化富集体,局部构成工业富矿体。斑岩型矿化新类型的发现和确证,是铜陵凤凰山矿区深边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对于矿区乃至区域找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矿体形态、产状凤凰山铜矿南区工程揭露的斑岩型矿化体受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其形态复杂,分布规模大,品位变化也大。其中富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形态为脉状和透镜状,在多组构造交汇部位膨大富化(图2-3)。从工程控制情况可知,斑岩型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向南西方向陡倾,倾角在60°左右。由于多组构造的控制,矿体局部的产状有所变化。(2)矿石特征斑岩型矿体的矿石类型复杂,有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石(图2-4),密集细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不规则小脉状浸染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团包状、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等。上述矿石特征中,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矿石代表斑岩型矿化的第一成矿阶段的特征,以矿化均匀、分布广、品位低、受微裂隙控制为特点。其他类型代表第二成矿阶段,是斑岩成矿作用进一步富集的过程,受构造控制更为明显,具有矿化不均匀、品位高、受断裂构造控制等特点。图2-3 凤凰山南区55线斑岩型矿体形态剖面图(3)主要矿物组成斑岩型矿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矿体中的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物少见。矿化岩体中经常出现磁黄铁矿反映了一种相对还原的条件。成矿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铁则以绿泥石的方式产出。在斑岩型矿体及附近围岩(斑岩、矽卡岩、绿泥石化破碎带)中常见有辉钼矿,呈星点状分布,局部呈团包状富集,与铜的富集无明显的相关性或分带性关系。辉钼矿分布的空间范围和物理化学条件范围较铜矿化更广。斑岩型矿化的主要有用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其他金属矿物还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钾长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化验结果表明,有用元素除了铜外,还有伴生的金、银等,金、银品位与铜品位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即铜品位高则伴生金、银的含量也高。总之,斑岩型矿体的特征与以往探明的主要矿体(如Ⅰ号、Ⅱ号、Ⅲ号、新Ⅴ号等)相比有很大差别,对比如表2-1。图2-4 细脉浸染状铜矿石(ZK1)表2-1 斑岩型矿床(体)与矽卡岩型矿体(Ⅰ、Ⅱ、Ⅲ号)及新Ⅴ号矿体对比凤凰山北区与闪长斑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化凤凰山北区杉木岭一带,地层以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和孤峰组硅质页岩为主,地表出露许多闪长斑岩小岩体,在老尾砂坝附近见多条北东走向的铁帽。钻孔验证结果表明,在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及岩体中部夹层中发育含矿矽卡岩,矿化作用以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为主,属矽卡岩型成矿作用,叠加晚期的热液成矿作用。根据钻孔揭露情况看来,矿体多数产于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中,少量产于岩体边部。矿体主要形态为透镜状和脉状。矿体规模总体不大,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54m,但横向上不甚连续(图2-5)。(二)成矿期和成矿阶段根据野外观察结合显微镜下光、薄片鉴定,对凤凰山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出了两个大的成矿期,即矽卡岩型成矿期和斑岩型成矿期。前者以含细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及斑铜矿的块状磁铁矿和菱铁矿为特征(图2-6A),部分矿体有较发育的角砾状构造,构成角砾状矿石(图2-6B)。后者主要见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中,或见于早期形成的矽卡岩中,以细脉浸染状黄铜矿和斑铜矿为主(图2-6C),局部富集可达块状。图2-5 凤凰山铜矿北区杉木岭预测区 2 号勘探线矽卡岩型矿体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斑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硅灰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在无矿矽卡岩中,含少量透辉石、硅灰石和方解石的块状石榴子石矽卡岩 ( 干矽卡岩) 被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组合构成的晚期矽卡岩 ( 湿矽卡岩) 穿插和交代 ( 图 2 -6D) 。含矿矽卡岩中,交代硅灰石而呈放射状假象的磁铁矿被石英黄铁矿细脉所穿插 ( 图 2 -6E) ,并被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组合所交代,最后又被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 ( 图 2 -6F) 。图2-6 凤凰山铜矿矿石特征( 据 Lai J et ,2007a)斑岩型矿化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而在钻孔岩心中明显见到该斑岩切穿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图2-6G)。斑岩被镶嵌状的石英和绿泥石交代(硅化和绿泥石化,图2-6C),然后被新世代的石榴子石细脉穿插。这种石榴子石通常呈前期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的次生加大边,或者延伸成细脉状,与早期的石榴子石相比,明显显得自形和明亮,并且其晶洞空间被黄铜矿和方解石充填(图2-6H)。该成矿期中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了硅化斑岩、前期形成的矽卡岩,以及镶嵌状石英绿泥石(图2-6A)。最后可见少量的方解石细脉穿插铜矿物组合。根据上述地质事实,将凤凰山铜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为两个大的成矿期,前者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期,包括5个成矿阶段;后者为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期,包括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型矿化发育于花岗闪长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根据矿脉和矿物的交切关系,可细分为干矽卡岩阶段(A1)、湿矽卡岩阶段(A2)、磁铁矿阶段(A3)、菱铁矿-硫化物阶段(A4)及硫化物-碳酸盐阶段(A5)5个成矿阶段。斑岩型矿化发育于后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或与之接触的先期矽卡岩中,可细分为石英绿泥石阶段(B1)、石榴子石阶段(B2)、石英硫化物阶段(B3)及碳酸盐阶段(B4)4个成矿阶段。各阶段的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主要构造特征见图2-7。图2-7 凤凰山铜(金)矿床成矿期的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据LaiJ,2007a)两期成矿作用都形成分布广泛的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细脉一般呈不规则弯曲状,多见分叉,以张性为主;角砾以棱角状为主,具可拼性,大小混杂,未见明显的压扁或定向排列。上述特征与液压致裂和隐爆作用形成的裂隙及角砾岩特征相仿(李建威等,1997)。控制铜矿体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是强烈液压致裂和角砾岩化作用。该阶段形成的黄铜矿细脉方向杂乱,是在磁铁矿、菱铁矿及角砾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角砾岩中,角砾成分混杂,主要包括大理岩、矽卡岩、磁铁矿和菱铁矿矿石、石英岩等,大小不一,常有溶蚀磨圆;胶结物呈暗棕褐色,由细碎屑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凤凰山铜矿南区的钼矿化及北区的成矿作用的研究程度较低,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南区的钼矿化发生在石榴子石矽卡岩中,明显晚于矽卡岩的形成,与斑岩型铜矿化作用相伴而分离,有可能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有关。北区的成矿作用发生于(石英)闪长斑岩小岩体的接触带,与该岩体关系密切,至少包括矽卡岩、磁铁矿、辉钼矿、铜铅锌矿等多个成矿阶段,但这方面研究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尚未能深入。至于南区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北区的闪长斑岩是否属于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目前尚无直接的依据。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文题目怎么选的呀

目前开发利用的稀有稀土元素变质矿床不多。矿床类型中所列出的3类变质矿床,主要富集稀土元素和锆,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它们或作为副产品回收,或作为风化壳砂矿开采,有的目前尚未提到开发议事日程上来。此外,由于经受变质改造,含矿岩石的原始面貌难以恢复,有关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难以查清,妨碍了对这类矿床的深入研究。下面仅以湖北应山广水及大悟邓家湾火山-沉积变质矿床为例进行讨论。这两个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组成以及赋存的层位均相同。1)构造:含矿地层属元古宇红安群。所在地区位于中朝地台与扬子地台间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武当-淮阳隆起内,地层走向北西。其中矿层赋存于区域殷家沟-老虎冲复式向斜内的次一级向斜构造的核部倾伏端。向斜倾伏端具有保存矿层的良好地质条件。向斜中更次一级的小型紧密褶皱影响到矿层的厚度及产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区域南侧有扬子地台北缘深断裂作北西向展布。沿断裂带分布着大量长英质片岩和绿片岩,成分分别相当于流纹岩和玄武岩,意味着区域发育着双峰式火山岩套,指示该地带元古宙时为一裂谷构造环境。广水和邓家湾的含矿岩石,岩石成分即相当于酸性流纹岩。2)岩石:含矿层属元古宇红安群黄麦岭组中段,矿化岩石有二长浅粒岩、钾长浅粒岩、钠长浅粒岩、钠长变粒岩、白云钠长变粒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绿泥绿帘钠长片岩等。其中主要矿化岩石为浅粒岩和变粒岩。矿层顶底板岩石均为绿泥绿帘钠长片岩,与矿层整合产出,逐渐过渡。区域岩石变质程度大致相当于绿片岩相。矿化浅粒岩又以二长浅粒岩为主,主要造岩矿物有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白云母。主要副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此外常见磷灰石、榍石、褐帘石等。稀有稀土矿物有硅铍钇矿、褐钇铌矿、磷钇矿及锆石,以硅铍钇矿为主,其常与石英连生或被包裹在钠长石中。矿化变粒岩中以白云钠长变粒岩为主。与上述浅粒岩相比,岩石中白云母大量增加,微斜长石显著减少。副矿物和稀有稀土矿物特征与矿化浅粒岩中的相同。在顶、底板绿泥绿帘钠长片岩直接靠近矿层部位,有时钇铍含量增高构成绿片岩型矿石,主要由钠长石、绿泥石及绿帘石组成,主要产出硅铍钇矿。红安群黄麦岭组下段当地又称含磷岩段。该岩段顶部普遍见有一层或两层含磷层,主要由含磷大理岩组成,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也可作为本类钇铍矿的找矿标志。3)成矿物质来源:依据吴澄宇等的论述(Wu Chengyu et ,1993),有关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有三种认识:①古砂矿说,成矿物质来自北部古陆;②变质溶液交代说,成矿物质来自北部混合岩;③火山沉积说,成矿物质由火山岩浆带来。古砂矿说认为本区古元古代为滨海-湖区,其北部为准阳古陆中华山半岛。古陆上混合花岗岩广布,产出独居石、磷钇矿、锆石等稀有稀土矿物。广水及邓家湾当时位于滨海地带,古陆上的稀有稀土矿物被海水搬运到海滨,富集形成砂矿层,经后来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今天的含矿岩石。古砂矿说难于解释硅铍钇矿的成因,该矿物不耐磨,经不住长距离搬运。变质溶液交代说认为,矿层中的钇、铌、锆等也来自北侧古陆混合岩,但不是呈矿物态带来,而是呈元素态由变质溶液带来。原岩在遭受混合岩化作用时导致岩石中这些元素活化,它们与钠结合随溶液渗透进入上覆岩石中,岩石中的白云母分解后游离出来的铍与溶液中的钇结合,以硅铍钇矿沉淀。溶液中的锆、铌也相应以矿物形式晶出。成矿主要应归因于变质溶液对沉积岩的交代作用。这种认识难于说明含矿岩石的矿层产状,以及岩石中稀有稀土矿物的早期晶出。火山沉积说认为矿化主要与浅海水域高度分异演化的流纹岩岩浆活动有关。深处上升并以火山喷发沉积方式形成的流纹岩本身已带有钇、铍、铌、锆等元素。虽经历区域变质作用,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状态并无大的改变。含矿岩石的矿层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硅铍钇矿等呈副矿物赋存在岩石中等,支持这种认识。另外,国外已有类似火山沉积稀有稀土矿床的例子。在国内,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钇、铍、铌、锆矿床,在岩石成分和矿化特征上与广水、邓家湾矿床极为相近。

内生稀有稀土金属矿床中,经济意义最大,国内外研究工作最多的,是与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和与酸性岩有关的花岗岩型矿床和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本节主要论述这几类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因素。其他各类内生矿床的经济意义和学术意义较小,它们并常与上述几类矿床伴生,成矿地质条件相近,这里不再讨论。碱性岩-碳酸岩型1)构造:这类矿床多出现在地台区,见于地台边缘的裂谷带内。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见于内蒙古地轴北缘白云鄂博裂谷带内,川西牦牛坪矿床见于康滇地轴西缘攀西裂谷带内。前一矿床形成于裂谷发育期,相当于中元古代,后一矿床在裂谷封闭以后形成。这类矿床又位于深断裂带上。白云鄂博矿床位于白云鄂博裂谷带内蒙古地轴北缘深断裂的支断裂宽沟断裂上,牦牛坪矿床位于攀西裂谷带安宁河深断裂的支断裂哈哈断裂上。攀西裂谷带中的断裂在裂谷封闭后受到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继续活动,成为岩浆及矿液从深处,甚至从地幔上升的通道。白云鄂博矿床,成矿与含矿流体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元古宙时由裂谷活动产生的东高西低、北陡南缓的断陷盆地,成为含矿流体及岩浆汇聚和沉积的场所。牦牛坪矿床,成矿与岩浆及矿液侵入活动有关,矿体赋存于背斜构造内,成矿受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联合控制。近年来,地幔柱构造学说兴起,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常来自地幔,它们有可能是由地幔热柱及其流体上升带来的,并补充上升围岩的成矿物质。惟幔柱学说过于概略,地幔柱构造还难于应用于成矿作用研究。2)岩浆岩:顾名思义,这类矿床的形成与碱性岩-碳酸岩岩浆活动有关。已知与成矿有关的岩石有碱性花岗岩、英碱正长岩、正长岩、碱性正长岩、霞石正长岩、霓霞正长岩、碳酸岩以及相应成分的喷出岩——粗面岩及正长斑岩等。这些岩石规模一般不大,呈岩株、岩瘤、岩床、岩脉等形式产出。国内几个著名矿床上见到的岩体多为小岩体,且为近地表产物。四川牦牛坪英碱正长岩及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具特殊的晶洞构造,说明它们为超浅成的小侵入体。这些岩石沿深断裂带分布,又常与超基性岩、基性岩体伴生。矿床所在区域见有碱性超基性岩、碱性玄武岩、碱性辉长岩、辉绿岩以及碱煌岩、云煌岩等。成矿岩石除富含稀有稀土元素外,碱性元素K、Na以及挥发元素P、S、F、C等也大量富集。正是这些元素一方面带来矿质,促成成矿元素富集,一方面作用于原岩,包括已固结的岩浆岩及围岩,导致岩石被交代蚀变,引发霓石化、钠闪石化、钠长石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磷灰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及方解石化、白云石化等。作用强烈时形成这些交代蚀变产物的单矿物岩,成为有利的找矿标志。3)成矿物质来源: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较深,或来源于下地壳或来源于地幔。这从表10-11列出的几个矿床的锶同位素初始值即可看出。表中(87Sr/86Sr)i值都小于7090,除德昌茨达外,都小于7070。内蒙古白云鄂博是世界知名的稀土矿床,已知其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世界稀土矿床稀土氧化物储量一半以上。这样大的稀土储量需要有一个大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只有地幔才能供给这样大量的稀土元素以及供给它们上升的热源。表10-11 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的(87Sr/86Sr)i值图10-11 内蒙古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成矿模式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及四川冕宁牦牛坪矿床的成矿模式分别见图10-11及图10-12。花岗岩型1)构造:讨论这类矿床的构造控制条件不能不涉及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起源和形成。这类矿床主要见于造山带,尤其是华南造山系的赣湘桂粤造山带,即大致的南岭地区,是这类矿床最集中分布的地区。造山带内硅铝层地壳厚度增大,有助于硅铝质地壳多次熔融,大量花岗岩浆形成及成矿物质富集。南岭地区自加里东期地槽褶皱回返后,中生代断裂运动代替了褶皱造山运动,而且从区域西北向东南,即从内地向海洋方向断裂构造运动加强。断裂运动是导致地壳重熔并形成花岗质岩浆的主导地质因素。岩石熔融总是硅铝质岩石相对镁铁质岩石先熔,每一次熔融必然导致熔体中岩石酸性组分以及与之亲和的稀有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增大。断裂多次活动,地壳岩石多次熔融,以及熔融岩浆的不断分异演化,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的晚期岩石稀有稀土元素富集。一个大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常赋存在背斜轴部,其中的晚期含矿小岩体多见于其两侧。褶皱构造也具一定的控制作用。矿化岩体本身常具带状构造,表现为岩体从下向上,从内向外,不同造岩矿物及稀有稀土矿物的空间带状分布,稀有稀土矿物富集在岩体最上部。带状构造清楚地反映出矿化花岗岩浆的分异演化。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缓倾产状和围岩的封闭盖层作用,促使稀有稀土元素及一道迁移的挥发分不致散失而储积在岩体顶部的局部凹陷处。图10-12 四川牦牛坪REE矿床成矿模式2)岩浆岩:矿化岩体为含矿富碱的酸性花岗岩,根据云母和长石种属,大致可分出黑云母(黑鳞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黑鳞云母)碱长花岗岩、白云母或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锂云母碱长花岗岩四类。其中第一类主要富集REE(包括ΣCe及ΣY)及Nb,第四类富集Li、Be、Ta、Nb、Rb、Cs,第二、三两类除Be、Nb、Ta外,还富集W、Sn。矿化岩体具岩株、岩瘤、岩墙、岩脉等小侵入体产状,它们常是大复式岩体的晚期成员。由于富集碱性元素及挥发分元素,花岗岩的熔点明显降低,使岩浆作用逐渐转变为热液作用,导致岩体顶部自交代作用发育,钠长石化、锂云母化、云英岩化、黄玉化、硅化等蚀变作用分别见于岩体顶部的不同部位,自下而上呈现带状构造。岩体最下部常为未蚀变的矿化弱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或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向上分别见有钠长石化岩石、云英岩化岩石、黄玉化岩石。岩体最上部直接位于围岩接触带下面的是由粗大长石石英组成的伟晶状花岗岩,它们具有封闭挥发分及矿液不使逸散的作用,成为这类矿床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化岩体总体上为SiO2过饱和酸性岩石,但不同的交代蚀变带岩石中SiO2含量互有增长。强钠长石化和锂云母化带岩石SiO2含量相对较低,云英岩化和硅化带岩石SiO2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富碱花岗岩浆分异演化的结果。矿化岩体除富含稀有稀土元素外,常富集W及Sn,但W、Sn矿化更常见于更晚期产于变质围岩中的石英长石脉或石英脉内。3)成矿物质来源:含矿花岗岩及其母体花岗岩复式岩体均为硅铝过饱和岩石,它们无疑是地壳硅铝层岩石熔融而成的。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该期花岗岩中的Li、Rb、Cs、Be、Nb、Ta、W、Sn等稀有元素丰度比世界花岗岩类的同类元素丰度要高出一倍以上。据赣南地区统计,燕山晚期花岗岩的Nb2O5平均含量比地壳酸性岩高出37倍,Ta2O5含量高出54倍。燕山早、中期花岗岩的RE2O3含量比地壳酸性岩高27~25倍。区域花岗岩类岩石稀有稀土元素背景值高,可作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硅铝层岩石的一个有力佐证。下面列出几个矿化岩体的(87Sr/86Sr)i值(表10-12),从中可看出它们的成矿物质大多来自于地壳。按照地幔柱学说,地幔热流上升影响区域面积极其广大。以南岭地区为例,燕山期大范围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大量地壳岩石被熔融,无疑具有巨大的热源。是否该热源及某些碱性元素即来自地幔,值得考虑。从地幔上涌的热液除导致地壳岩石熔融外,产生的流体多次反复地运移、沉积、再运移,从而导致所携带的稀有稀土元素在流动状态中分异并在局部地段富集。江西大余西华山和全南大吉山矿床成矿模式见图10-13,湖南临武尖峰岭矿床成矿模式见图10-14。图10-14为尖峰岭花岗岩型矿床及香花岭条纹岩型矿床成矿的综合模式。在尖峰岭及香花岭地区除发育Li、Be、Nb、Ta稀有矿化外,也发育W、Sn以及Pb、Zn矿化。不同矿化可能源于同一岩浆源,在空间上从花岗岩向外呈带状分布。表10-12 花岗岩型矿床的(87Sr/86Sr)i值图10-13 江西西华山-大吉山W-Be-Nb-Ta矿床成矿模式图10-14 湖南尖峰岭及香花岭Li-Be-Nb-Ta-W-Sn矿床成矿模式花岗伟晶岩型1)构造:国内的花岗伟晶岩型矿床几乎无例外地形成于造山带中。产于内蒙古地轴上的伟晶岩,形成时代为太古宙,当时区域构造环境既不是地台,也不是地槽,当属例外。国内富稀有元素的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主要成矿时代为海西期及印支期,它们分别赋存于加里东造山带、海西造山带及印支造山带内。造山带内的地背斜及地向斜皆见有花岗伟晶岩产出,惟伟晶岩矿床及其有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的具体赋存部位为低级的局部的背斜构造。它们或赋存于背斜轴部,或赋存于背斜倾没端。例如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已知有10万多条岩脉,其中稀有稀土金属矿化最强的分布在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富蕴地背斜中次级背斜的倾没端。福建南平西坑伟晶岩分布在闽西北加里东造山带松溪-建西凹陷更次一级的洋墩-南雅复背斜内。具体的伟晶岩赋存构造是上村复背斜穹状构造的旁侧。四川康定甲基卡伟晶岩分布在松潘-甘孜造山系石渠-雅江地向斜内的甲基卡背斜轴部等。围岩褶皱形态与伟晶岩脉有一定关系。当围岩褶皱开阔,产状平缓时,伟晶岩脉的厚度较小,沿走向延展较稳定。当围岩褶皱紧密时,常产出厚大的短透镜状甚至近等轴状脉体。断裂是伟晶岩脉体局部赋存的重要构造。张裂和两组断裂交会处常有稀有稀土金属矿化强的伟晶岩产出。不同性质围岩受力后会形成不同形态的构造裂隙,这也决定着伟晶岩脉的形态产状。在一个伟晶岩区内,常见到不同类型伟晶岩沿花岗岩或混合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某一方向上呈带状分布。通常富REE、Be、Nb的伟晶岩脉分布在近接触带的地段,富Li、Be、Ta、Nb、Rb、Cs的伟晶岩分布在远离接触带的地段。一条较发育的伟晶岩,尤其是透镜状或近等轴状的伟晶岩,其内部矿物组合分布也具带状构造。脉体边缘常见黑云母-更长石细晶结构带,脉体中心常见长石石英块体带或石英核心带。带状构造是伟晶岩熔体-溶液的分异演化作用和交代蚀变作用的结果。2)岩石:花岗伟晶岩矿床在成因上和空间分布上与花岗岩类岩石有关。与伟晶岩矿床成因有关的花岗岩类岩石又可分出岩浆成因花岗岩和变质成因花岗岩两类。前一类岩石见有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它们呈岩株,个别呈岩基状产出。与之伴随的伟晶岩矿化一般较弱。后一类岩石见有混合花岗岩或片麻状花岗岩。这类岩石是区域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岩石具块状、片麻状构造,片麻理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岩石中常见变质围岩残留体。这后一类岩石产出地区,区域变质程度常达角闪岩相,伟晶岩脉的围岩见有各种结晶片晶、变质辉长闪长岩以及大理岩等。变质成因花岗岩正是在广大地区区域变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变质作用掩袭面大,从而驱动的稀有稀土元素量也大,与这类岩石有关的伟晶岩矿床稀有稀土元素矿化一般较强。强矿化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多半与一定深度的变质作用有关。伟晶岩的围岩性质对伟晶岩脉的产状形态及矿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围岩的构造变形特征往往控制着伟晶岩脉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围岩的成分往往影响伟晶岩形成过程中熔体-溶液与围岩间的物质交换。围岩的渗透性直接关系着伟晶岩是否在较封闭的体系中有较长而缓慢的结晶作用过程,其结晶分异作用能充分进行。花岗岩类(包括混合花岗岩)围岩,由于它们和伟晶岩的物理化学性质相近,所以伟晶岩与围岩间界线常不清楚,岩脉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带状构造不发育,稀有稀土金属矿化弱。尤其是中生代及其以后的花岗岩,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矿床,其中很少见到矿化伟晶岩。结晶片岩作为伟晶岩的围岩时,伟晶岩脉的走向常与围岩片理一致,倾向相反,多为板状脉,有时通过支脉彼此相连。由于围岩片理发育,挥发分易于向外渗透,熔体冷凝速度较快,一般有细晶岩冷凝边。伟晶岩的带状构造不甚发育,中粒伟晶岩带常见。围岩蚀变有黑鳞云母化、锂蓝闪石化、锂白云母化及铁锂云母化等,说明伟晶岩中的Li等已渗透进入围岩。大理岩作为围岩时常出现夕卡岩化。围岩的Ca、Mg组分也常进入伟晶岩,在脉内形成基性斜长石、榍石、透辉石、透闪石、萤石、电气石等矿物。辉长岩-闪长岩,包括某些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于岩石渗透性弱,挥发分及稀有元素很少从伟晶岩带进围岩。围岩中虽也见到锂白云母化、锂蓝闪石化、萤石化、电气石化等蚀变现象,但发育的范围较小,离脉体距离较近。伟晶岩熔体-溶液处于较封闭的条件下,结晶分异作用较充分,形成具良好带状构造的伟晶岩。另外,辉长岩-闪长岩受力后易形成不规则裂隙,从而形成厚大的伟晶岩脉。如阿尔泰科科托海3号脉赋存在混合花岗岩顶部凹陷内的辉长岩-闪长岩残留体中,脉体呈复杂的草帽状形态。花岗伟晶岩主要由云母、长石、石英及锂辉石等组成。按照矿物共生可以分出不同的伟晶岩类型,如黑云母-更长石-微斜长石型、二云母-钠长石-微斜长石型、白云母-钠长石-微斜长石型、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型、锂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型等。每一种矿物又有若干世代。以钠长石为例可见到粒状、糖晶状、叶片状、板条状等不同形态。以绿柱石为例可见到白色、浅绿色、深绿色、粉红色等不同颜色,透明或不透明。不同世代矿物是在伟晶岩熔体-溶液不断演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可作为找寻不同稀有稀土元素矿产的找矿标志。3)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作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促使稀有元素含量高的花岗岩浆形成。从花岗岩浆分出的伟晶岩熔体-溶液取决于结晶分异作用的充分进行。在一条伟晶岩脉内,结晶分异作用愈充分,带状构造愈明显,稀有元素愈可能汇聚在脉体的中心部位,出现富矿块段。伟晶岩中交代作用与稀有元素矿化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稀有元素常由导致交代作用的溶液带来。钠长石化、锂云母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等发育地段,稀有元素品位常增高。另一方面,有时交代作用也可能使伟晶岩中富矿段的稀有金属贫化,促成稀有金属在脉中的均匀化分布。四川康定甲基卡矿床各带伟晶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模式见图10-15。图10-15 四川康定甲基卡花岗伟晶岩Li、Be、Ta、Nb矿床各亚类伟晶岩带的水平(左)及垂直(右)分布模式

(一)矿化及其分布特征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凤凰山铜矿床位于新屋里岩体的西部,新屋里向斜的中段靠近轴部之西北翼。矿体主要呈似板状和不规则透镜状产于新屋里岩体与三叠系灰岩间的接触带上,为矽卡岩型,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接触带产于下三叠统和龙山组(T1h)和南陵湖组(T1n)与新屋里岩体间,靠近接触带的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并且发生了较强的钾化和黄铁矿化。整个矿床共有矿体126个,其中主要矿体4个,即Ⅰ~Ⅳ号矿体,次要矿体3个,即Ⅴ~Ⅶ号矿体。Ⅳ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北部和中部,自12线至321线,标高+133~-190m。Ⅲ号矿体位于矿床的中部,自301线至35线,标高+139~-415m。Ⅰ号和Ⅱ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南部,其中Ⅰ号自341线至42线,标高+125~-335m,Ⅱ号自271至39线,标高+74~-615m。总体上看,越往南,矿体沿倾向延伸越深。次要矿体和小矿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主矿体近旁的大理岩、矽卡岩及岩体中,部分赋存在花岗质角砾岩中。自12线至42线都有分布,但以Ⅰ号和Ⅱ号矿体附近居多,在垂向上多分布在-240m标高以上。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菱铁矿,次为辉铜矿、赤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氧化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铜矾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石榴子石、白云石、透辉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石具他形粒状、网脉状、文象和交代溶蚀结构等,具块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根据成分和结构构造,矿石可分为7种自然类型:①块状含铜磁铁矿、赤铁矿;②块状含铜菱铁矿,TFe>30%;③角砾状矿石,TFe<30%;④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型;⑤块状含铜黄铁矿型;⑥浸染状含铜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型;⑦浸染状含铜大理岩型。其中以含铜磁(赤)铁矿型和含铜菱铁矿型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凤凰山南区斑岩型铜钼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是凤凰山南区新发现的矿化类型,目前坑道和钻孔已揭露了上下两个矿体群、多个矿体。斑岩型矿化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中,岩体中硫化物矿化较普遍,但富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铜矿体一般品位较高,达2%以上,伴生金银也达到独立金银矿的品位。斑岩型铜矿化体附近还可见团包状钼矿化富集体,局部构成工业富矿体。斑岩型矿化新类型的发现和确证,是铜陵凤凰山矿区深边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对于矿区乃至区域找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矿体形态、产状凤凰山铜矿南区工程揭露的斑岩型矿化体受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其形态复杂,分布规模大,品位变化也大。其中富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形态为脉状和透镜状,在多组构造交汇部位膨大富化(图2-3)。从工程控制情况可知,斑岩型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向南西方向陡倾,倾角在60°左右。由于多组构造的控制,矿体局部的产状有所变化。(2)矿石特征斑岩型矿体的矿石类型复杂,有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石(图2-4),密集细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不规则小脉状浸染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团包状、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等。上述矿石特征中,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矿石代表斑岩型矿化的第一成矿阶段的特征,以矿化均匀、分布广、品位低、受微裂隙控制为特点。其他类型代表第二成矿阶段,是斑岩成矿作用进一步富集的过程,受构造控制更为明显,具有矿化不均匀、品位高、受断裂构造控制等特点。图2-3 凤凰山南区55线斑岩型矿体形态剖面图(3)主要矿物组成斑岩型矿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矿体中的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物少见。矿化岩体中经常出现磁黄铁矿反映了一种相对还原的条件。成矿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铁则以绿泥石的方式产出。在斑岩型矿体及附近围岩(斑岩、矽卡岩、绿泥石化破碎带)中常见有辉钼矿,呈星点状分布,局部呈团包状富集,与铜的富集无明显的相关性或分带性关系。辉钼矿分布的空间范围和物理化学条件范围较铜矿化更广。斑岩型矿化的主要有用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其他金属矿物还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钾长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化验结果表明,有用元素除了铜外,还有伴生的金、银等,金、银品位与铜品位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即铜品位高则伴生金、银的含量也高。总之,斑岩型矿体的特征与以往探明的主要矿体(如Ⅰ号、Ⅱ号、Ⅲ号、新Ⅴ号等)相比有很大差别,对比如表2-1。图2-4 细脉浸染状铜矿石(ZK1)表2-1 斑岩型矿床(体)与矽卡岩型矿体(Ⅰ、Ⅱ、Ⅲ号)及新Ⅴ号矿体对比凤凰山北区与闪长斑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化凤凰山北区杉木岭一带,地层以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和孤峰组硅质页岩为主,地表出露许多闪长斑岩小岩体,在老尾砂坝附近见多条北东走向的铁帽。钻孔验证结果表明,在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及岩体中部夹层中发育含矿矽卡岩,矿化作用以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为主,属矽卡岩型成矿作用,叠加晚期的热液成矿作用。根据钻孔揭露情况看来,矿体多数产于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中,少量产于岩体边部。矿体主要形态为透镜状和脉状。矿体规模总体不大,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54m,但横向上不甚连续(图2-5)。(二)成矿期和成矿阶段根据野外观察结合显微镜下光、薄片鉴定,对凤凰山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出了两个大的成矿期,即矽卡岩型成矿期和斑岩型成矿期。前者以含细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及斑铜矿的块状磁铁矿和菱铁矿为特征(图2-6A),部分矿体有较发育的角砾状构造,构成角砾状矿石(图2-6B)。后者主要见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中,或见于早期形成的矽卡岩中,以细脉浸染状黄铜矿和斑铜矿为主(图2-6C),局部富集可达块状。图2-5 凤凰山铜矿北区杉木岭预测区 2 号勘探线矽卡岩型矿体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斑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硅灰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在无矿矽卡岩中,含少量透辉石、硅灰石和方解石的块状石榴子石矽卡岩 ( 干矽卡岩) 被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组合构成的晚期矽卡岩 ( 湿矽卡岩) 穿插和交代 ( 图 2 -6D) 。含矿矽卡岩中,交代硅灰石而呈放射状假象的磁铁矿被石英黄铁矿细脉所穿插 ( 图 2 -6E) ,并被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组合所交代,最后又被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 ( 图 2 -6F) 。图2-6 凤凰山铜矿矿石特征( 据 Lai J et ,2007a)斑岩型矿化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而在钻孔岩心中明显见到该斑岩切穿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图2-6G)。斑岩被镶嵌状的石英和绿泥石交代(硅化和绿泥石化,图2-6C),然后被新世代的石榴子石细脉穿插。这种石榴子石通常呈前期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的次生加大边,或者延伸成细脉状,与早期的石榴子石相比,明显显得自形和明亮,并且其晶洞空间被黄铜矿和方解石充填(图2-6H)。该成矿期中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了硅化斑岩、前期形成的矽卡岩,以及镶嵌状石英绿泥石(图2-6A)。最后可见少量的方解石细脉穿插铜矿物组合。根据上述地质事实,将凤凰山铜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为两个大的成矿期,前者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期,包括5个成矿阶段;后者为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期,包括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型矿化发育于花岗闪长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根据矿脉和矿物的交切关系,可细分为干矽卡岩阶段(A1)、湿矽卡岩阶段(A2)、磁铁矿阶段(A3)、菱铁矿-硫化物阶段(A4)及硫化物-碳酸盐阶段(A5)5个成矿阶段。斑岩型矿化发育于后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或与之接触的先期矽卡岩中,可细分为石英绿泥石阶段(B1)、石榴子石阶段(B2)、石英硫化物阶段(B3)及碳酸盐阶段(B4)4个成矿阶段。各阶段的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主要构造特征见图2-7。图2-7 凤凰山铜(金)矿床成矿期的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据LaiJ,2007a)两期成矿作用都形成分布广泛的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细脉一般呈不规则弯曲状,多见分叉,以张性为主;角砾以棱角状为主,具可拼性,大小混杂,未见明显的压扁或定向排列。上述特征与液压致裂和隐爆作用形成的裂隙及角砾岩特征相仿(李建威等,1997)。控制铜矿体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是强烈液压致裂和角砾岩化作用。该阶段形成的黄铜矿细脉方向杂乱,是在磁铁矿、菱铁矿及角砾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角砾岩中,角砾成分混杂,主要包括大理岩、矽卡岩、磁铁矿和菱铁矿矿石、石英岩等,大小不一,常有溶蚀磨圆;胶结物呈暗棕褐色,由细碎屑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凤凰山铜矿南区的钼矿化及北区的成矿作用的研究程度较低,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南区的钼矿化发生在石榴子石矽卡岩中,明显晚于矽卡岩的形成,与斑岩型铜矿化作用相伴而分离,有可能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有关。北区的成矿作用发生于(石英)闪长斑岩小岩体的接触带,与该岩体关系密切,至少包括矽卡岩、磁铁矿、辉钼矿、铜铅锌矿等多个成矿阶段,但这方面研究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尚未能深入。至于南区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北区的闪长斑岩是否属于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目前尚无直接的依据。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文题目怎么写的啊

最佳答案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12回答者: 418521928 - 二级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一)矿化及其分布特征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凤凰山铜矿床位于新屋里岩体的西部,新屋里向斜的中段靠近轴部之西北翼。矿体主要呈似板状和不规则透镜状产于新屋里岩体与三叠系灰岩间的接触带上,为矽卡岩型,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接触带产于下三叠统和龙山组(T1h)和南陵湖组(T1n)与新屋里岩体间,靠近接触带的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并且发生了较强的钾化和黄铁矿化。整个矿床共有矿体126个,其中主要矿体4个,即Ⅰ~Ⅳ号矿体,次要矿体3个,即Ⅴ~Ⅶ号矿体。Ⅳ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北部和中部,自12线至321线,标高+133~-190m。Ⅲ号矿体位于矿床的中部,自301线至35线,标高+139~-415m。Ⅰ号和Ⅱ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南部,其中Ⅰ号自341线至42线,标高+125~-335m,Ⅱ号自271至39线,标高+74~-615m。总体上看,越往南,矿体沿倾向延伸越深。次要矿体和小矿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主矿体近旁的大理岩、矽卡岩及岩体中,部分赋存在花岗质角砾岩中。自12线至42线都有分布,但以Ⅰ号和Ⅱ号矿体附近居多,在垂向上多分布在-240m标高以上。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菱铁矿,次为辉铜矿、赤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氧化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铜矾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石榴子石、白云石、透辉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石具他形粒状、网脉状、文象和交代溶蚀结构等,具块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根据成分和结构构造,矿石可分为7种自然类型:①块状含铜磁铁矿、赤铁矿;②块状含铜菱铁矿,TFe>30%;③角砾状矿石,TFe<30%;④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型;⑤块状含铜黄铁矿型;⑥浸染状含铜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型;⑦浸染状含铜大理岩型。其中以含铜磁(赤)铁矿型和含铜菱铁矿型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凤凰山南区斑岩型铜钼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是凤凰山南区新发现的矿化类型,目前坑道和钻孔已揭露了上下两个矿体群、多个矿体。斑岩型矿化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中,岩体中硫化物矿化较普遍,但富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铜矿体一般品位较高,达2%以上,伴生金银也达到独立金银矿的品位。斑岩型铜矿化体附近还可见团包状钼矿化富集体,局部构成工业富矿体。斑岩型矿化新类型的发现和确证,是铜陵凤凰山矿区深边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对于矿区乃至区域找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矿体形态、产状凤凰山铜矿南区工程揭露的斑岩型矿化体受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其形态复杂,分布规模大,品位变化也大。其中富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形态为脉状和透镜状,在多组构造交汇部位膨大富化(图2-3)。从工程控制情况可知,斑岩型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向南西方向陡倾,倾角在60°左右。由于多组构造的控制,矿体局部的产状有所变化。(2)矿石特征斑岩型矿体的矿石类型复杂,有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石(图2-4),密集细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不规则小脉状浸染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团包状、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等。上述矿石特征中,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矿石代表斑岩型矿化的第一成矿阶段的特征,以矿化均匀、分布广、品位低、受微裂隙控制为特点。其他类型代表第二成矿阶段,是斑岩成矿作用进一步富集的过程,受构造控制更为明显,具有矿化不均匀、品位高、受断裂构造控制等特点。图2-3 凤凰山南区55线斑岩型矿体形态剖面图(3)主要矿物组成斑岩型矿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矿体中的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物少见。矿化岩体中经常出现磁黄铁矿反映了一种相对还原的条件。成矿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铁则以绿泥石的方式产出。在斑岩型矿体及附近围岩(斑岩、矽卡岩、绿泥石化破碎带)中常见有辉钼矿,呈星点状分布,局部呈团包状富集,与铜的富集无明显的相关性或分带性关系。辉钼矿分布的空间范围和物理化学条件范围较铜矿化更广。斑岩型矿化的主要有用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其他金属矿物还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钾长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化验结果表明,有用元素除了铜外,还有伴生的金、银等,金、银品位与铜品位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即铜品位高则伴生金、银的含量也高。总之,斑岩型矿体的特征与以往探明的主要矿体(如Ⅰ号、Ⅱ号、Ⅲ号、新Ⅴ号等)相比有很大差别,对比如表2-1。图2-4 细脉浸染状铜矿石(ZK1)表2-1 斑岩型矿床(体)与矽卡岩型矿体(Ⅰ、Ⅱ、Ⅲ号)及新Ⅴ号矿体对比凤凰山北区与闪长斑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化凤凰山北区杉木岭一带,地层以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和孤峰组硅质页岩为主,地表出露许多闪长斑岩小岩体,在老尾砂坝附近见多条北东走向的铁帽。钻孔验证结果表明,在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及岩体中部夹层中发育含矿矽卡岩,矿化作用以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为主,属矽卡岩型成矿作用,叠加晚期的热液成矿作用。根据钻孔揭露情况看来,矿体多数产于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中,少量产于岩体边部。矿体主要形态为透镜状和脉状。矿体规模总体不大,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54m,但横向上不甚连续(图2-5)。(二)成矿期和成矿阶段根据野外观察结合显微镜下光、薄片鉴定,对凤凰山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出了两个大的成矿期,即矽卡岩型成矿期和斑岩型成矿期。前者以含细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及斑铜矿的块状磁铁矿和菱铁矿为特征(图2-6A),部分矿体有较发育的角砾状构造,构成角砾状矿石(图2-6B)。后者主要见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中,或见于早期形成的矽卡岩中,以细脉浸染状黄铜矿和斑铜矿为主(图2-6C),局部富集可达块状。图2-5 凤凰山铜矿北区杉木岭预测区 2 号勘探线矽卡岩型矿体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斑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硅灰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在无矿矽卡岩中,含少量透辉石、硅灰石和方解石的块状石榴子石矽卡岩 ( 干矽卡岩) 被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组合构成的晚期矽卡岩 ( 湿矽卡岩) 穿插和交代 ( 图 2 -6D) 。含矿矽卡岩中,交代硅灰石而呈放射状假象的磁铁矿被石英黄铁矿细脉所穿插 ( 图 2 -6E) ,并被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组合所交代,最后又被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 ( 图 2 -6F) 。图2-6 凤凰山铜矿矿石特征( 据 Lai J et ,2007a)斑岩型矿化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而在钻孔岩心中明显见到该斑岩切穿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图2-6G)。斑岩被镶嵌状的石英和绿泥石交代(硅化和绿泥石化,图2-6C),然后被新世代的石榴子石细脉穿插。这种石榴子石通常呈前期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的次生加大边,或者延伸成细脉状,与早期的石榴子石相比,明显显得自形和明亮,并且其晶洞空间被黄铜矿和方解石充填(图2-6H)。该成矿期中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了硅化斑岩、前期形成的矽卡岩,以及镶嵌状石英绿泥石(图2-6A)。最后可见少量的方解石细脉穿插铜矿物组合。根据上述地质事实,将凤凰山铜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为两个大的成矿期,前者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期,包括5个成矿阶段;后者为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期,包括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型矿化发育于花岗闪长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根据矿脉和矿物的交切关系,可细分为干矽卡岩阶段(A1)、湿矽卡岩阶段(A2)、磁铁矿阶段(A3)、菱铁矿-硫化物阶段(A4)及硫化物-碳酸盐阶段(A5)5个成矿阶段。斑岩型矿化发育于后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或与之接触的先期矽卡岩中,可细分为石英绿泥石阶段(B1)、石榴子石阶段(B2)、石英硫化物阶段(B3)及碳酸盐阶段(B4)4个成矿阶段。各阶段的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主要构造特征见图2-7。图2-7 凤凰山铜(金)矿床成矿期的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据LaiJ,2007a)两期成矿作用都形成分布广泛的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细脉一般呈不规则弯曲状,多见分叉,以张性为主;角砾以棱角状为主,具可拼性,大小混杂,未见明显的压扁或定向排列。上述特征与液压致裂和隐爆作用形成的裂隙及角砾岩特征相仿(李建威等,1997)。控制铜矿体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是强烈液压致裂和角砾岩化作用。该阶段形成的黄铜矿细脉方向杂乱,是在磁铁矿、菱铁矿及角砾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角砾岩中,角砾成分混杂,主要包括大理岩、矽卡岩、磁铁矿和菱铁矿矿石、石英岩等,大小不一,常有溶蚀磨圆;胶结物呈暗棕褐色,由细碎屑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凤凰山铜矿南区的钼矿化及北区的成矿作用的研究程度较低,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南区的钼矿化发生在石榴子石矽卡岩中,明显晚于矽卡岩的形成,与斑岩型铜矿化作用相伴而分离,有可能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有关。北区的成矿作用发生于(石英)闪长斑岩小岩体的接触带,与该岩体关系密切,至少包括矽卡岩、磁铁矿、辉钼矿、铜铅锌矿等多个成矿阶段,但这方面研究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尚未能深入。至于南区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北区的闪长斑岩是否属于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目前尚无直接的依据。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文题目怎么选的啊

目前开发利用的稀有稀土元素变质矿床不多。矿床类型中所列出的3类变质矿床,主要富集稀土元素和锆,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它们或作为副产品回收,或作为风化壳砂矿开采,有的目前尚未提到开发议事日程上来。此外,由于经受变质改造,含矿岩石的原始面貌难以恢复,有关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等问题难以查清,妨碍了对这类矿床的深入研究。下面仅以湖北应山广水及大悟邓家湾火山-沉积变质矿床为例进行讨论。这两个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组成以及赋存的层位均相同。1)构造:含矿地层属元古宇红安群。所在地区位于中朝地台与扬子地台间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武当-淮阳隆起内,地层走向北西。其中矿层赋存于区域殷家沟-老虎冲复式向斜内的次一级向斜构造的核部倾伏端。向斜倾伏端具有保存矿层的良好地质条件。向斜中更次一级的小型紧密褶皱影响到矿层的厚度及产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区域南侧有扬子地台北缘深断裂作北西向展布。沿断裂带分布着大量长英质片岩和绿片岩,成分分别相当于流纹岩和玄武岩,意味着区域发育着双峰式火山岩套,指示该地带元古宙时为一裂谷构造环境。广水和邓家湾的含矿岩石,岩石成分即相当于酸性流纹岩。2)岩石:含矿层属元古宇红安群黄麦岭组中段,矿化岩石有二长浅粒岩、钾长浅粒岩、钠长浅粒岩、钠长变粒岩、白云钠长变粒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绿泥绿帘钠长片岩等。其中主要矿化岩石为浅粒岩和变粒岩。矿层顶底板岩石均为绿泥绿帘钠长片岩,与矿层整合产出,逐渐过渡。区域岩石变质程度大致相当于绿片岩相。矿化浅粒岩又以二长浅粒岩为主,主要造岩矿物有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白云母。主要副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此外常见磷灰石、榍石、褐帘石等。稀有稀土矿物有硅铍钇矿、褐钇铌矿、磷钇矿及锆石,以硅铍钇矿为主,其常与石英连生或被包裹在钠长石中。矿化变粒岩中以白云钠长变粒岩为主。与上述浅粒岩相比,岩石中白云母大量增加,微斜长石显著减少。副矿物和稀有稀土矿物特征与矿化浅粒岩中的相同。在顶、底板绿泥绿帘钠长片岩直接靠近矿层部位,有时钇铍含量增高构成绿片岩型矿石,主要由钠长石、绿泥石及绿帘石组成,主要产出硅铍钇矿。红安群黄麦岭组下段当地又称含磷岩段。该岩段顶部普遍见有一层或两层含磷层,主要由含磷大理岩组成,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也可作为本类钇铍矿的找矿标志。3)成矿物质来源:依据吴澄宇等的论述(Wu Chengyu et ,1993),有关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有三种认识:①古砂矿说,成矿物质来自北部古陆;②变质溶液交代说,成矿物质来自北部混合岩;③火山沉积说,成矿物质由火山岩浆带来。古砂矿说认为本区古元古代为滨海-湖区,其北部为准阳古陆中华山半岛。古陆上混合花岗岩广布,产出独居石、磷钇矿、锆石等稀有稀土矿物。广水及邓家湾当时位于滨海地带,古陆上的稀有稀土矿物被海水搬运到海滨,富集形成砂矿层,经后来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今天的含矿岩石。古砂矿说难于解释硅铍钇矿的成因,该矿物不耐磨,经不住长距离搬运。变质溶液交代说认为,矿层中的钇、铌、锆等也来自北侧古陆混合岩,但不是呈矿物态带来,而是呈元素态由变质溶液带来。原岩在遭受混合岩化作用时导致岩石中这些元素活化,它们与钠结合随溶液渗透进入上覆岩石中,岩石中的白云母分解后游离出来的铍与溶液中的钇结合,以硅铍钇矿沉淀。溶液中的锆、铌也相应以矿物形式晶出。成矿主要应归因于变质溶液对沉积岩的交代作用。这种认识难于说明含矿岩石的矿层产状,以及岩石中稀有稀土矿物的早期晶出。火山沉积说认为矿化主要与浅海水域高度分异演化的流纹岩岩浆活动有关。深处上升并以火山喷发沉积方式形成的流纹岩本身已带有钇、铍、铌、锆等元素。虽经历区域变质作用,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状态并无大的改变。含矿岩石的矿层产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硅铍钇矿等呈副矿物赋存在岩石中等,支持这种认识。另外,国外已有类似火山沉积稀有稀土矿床的例子。在国内,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钇、铍、铌、锆矿床,在岩石成分和矿化特征上与广水、邓家湾矿床极为相近。

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在玻利维亚西部,集中有中安第斯一些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安第斯高原已经成为一个以银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区内广泛发育多期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聚矿构造样式繁多,且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找矿前景非常广阔。这里有很多锡、锌、铅-银、锡-钨、铋、铅-锌、金和锑的脉型矿床。玻利维亚的锡和银矿床在世界上是有名的,最重要的是波托西省塞罗里科山的巨型斑岩Ag-Sn矿床。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规模最大的脉状银矿床,为高品位、可混采的银矿床,1996年仍保有银储量1977吨,银品位达175g/t。此外,还有波托西省圣克里斯托巴尔Ag-Zn-Pb矿床和奥鲁罗省科里科罗Au-Ag矿床。锑矿集中于西部山区的拉巴斯-波托西矿带。该矿带北西起自秘鲁,经玻利维亚向南东延至阿根廷,全长900公里,宽50~100公里,矿带约分布有大小200多个矿床(点)。其中主要矿床有图彼萨、卡拉科搭等。这些矿床多属中小型,其情况类似,多属锑金石英脉型和锑钨重晶石脉型。矿带南部以锑金为主,北部以锑钨为主。在玻利维亚高原(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有很多的金和银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而且勘探费用较低。阿尔蒂普拉诺是一个广阔的纵向构造盆地。在阿尔蒂普拉诺的东面和西面与科迪勒拉山脉交界处还可能找到一些大矿床。在西科迪勒拉山,已经探明了许多硫化物矿床。同时,西科迪勒拉山还有丰富的金、锡、钨、铅、银、锌和锑。东科迪勒拉山脉及其与阿尔蒂普拉诺纵向盆地之间的山前过渡地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中区之一。这里有从阿根廷最北部经过玻利维亚延伸到秘鲁最南部的“玻利维亚钨锡矿带”。在该矿带的西侧为一条以Sb、Pb和Zn等矿产资源为主的“辅矿带”,地理位置上在的的喀喀湖-波波湖一线以东。钨锡矿带的南端以多金属-锡矿床为特点。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乌尤尼盐湖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矿。中安第斯山的其它干盐湖含有丰富的锂、钾、硼和镁,以及其它蒸发盐类矿物。乌尤尼盐湖矿也有可能含有这些重要的矿物。在玻利维亚的东部,有广泛的前寒武纪地质露头,这些露头区的地质和矿产环境与巴西正在开发地区的地质和矿产环境类似。除铁矿以外,还赋存有与绿岩带有关的金矿;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磷酸盐矿物、稀土矿物和钍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镍和铂矿;锡和冲积金矿;宝石和次宝石;铅-银-锌矿;以及锰矿床。在玻利维亚的北部,由安第斯山脉中的科迪勒拉山流向亚马逊盆地的各条河流的冲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金和锡,常形成砂金矿和砂锡矿床。玻利维亚全国范围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有发现新矿床的潜力。据地质学家估计,玻利维亚近60%的土地有成矿潜力,但已取得矿权的土地面积约1200万公顷,仅占9%;还有许多诸如东部丛林区那样从未进行过勘查的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玻利维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锡、锑、钨、铁、金、银、铅、锌、铜、钼、铋、锂、硼等。(1)锡、钨截至1999年底,探明的锡保有储量为45万吨,储量基础为90万吨,占西方世界四分之一,占世界5%,仅次于中国、巴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居世界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拉巴斯、奥鲁罗、波托西三省的安第斯山脉地区。与锡伴生的银、铅、锌等也很多。玻利维亚的锡矿床多为锡石-硫化物矿床,大中型,少数特大型。矿石含锡2%~5%,多为地下开采,选矿流程复杂,回收率低(一般为30%~60%)。玻利维亚是世界具有较大钨资源潜力的国家之一。1999年玻利维亚钨储量(含钨量)为3万吨,钨储量基础为0万吨,仅次于中、俄、加、美,居世界第四位。矿床工业类型均为黑钨矿,多为地下开采。现将玻利维亚锡-钨矿带及主要锡-钨矿床的开发利用情况简单介绍如下:表15 玻利维亚矿产储量与储量基础 单位:万吨玻利维亚锡-钨矿带上的热液石英脉锡、钨矿,均位于该国西部拉巴斯-波托西成矿带。主要工业矿物为黑钨矿、锡石。其中,钨金属储量9万吨,品位416%。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带从北部边界经过整个西部进入阿根廷,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左右。由一条大断层分为两部分,北部以早古生代沉积岩及大的基岩活动为主,大型钨矿床较多,南部火山及次火山活动频繁,矿化以多金属矿床为主。全带100多个矿床(点),规模较大者十几个。老开采区。保尔萨尼格拉(Bolsa Negr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拉巴斯东北。钨金属储量93万吨,品位62%,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处于岩层走向转弯部位的片岩和角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厚度变化大,局部膨胀厚达60米(有二十几个膨胀体)。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钨铁矿、白钨矿、锡石等。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乔赫亚(Chojll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拉巴斯东偏北。钨金属储量64万吨,品位4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花岗岩体隐伏接触带上部的奥陶-志留纪的砂岩、板岩层中发育有NE和NW两组断层,其中有矿脉充填。后一组中有几条主脉,长1400米,厚6~9米,延深500米,倾向南西,倾角40°~60°。主要矿物为黑钨矿、黄铁矿、锡石、黄锡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地下开采,规模1800吨/日。混合精矿含WQ335%、Sn32%,年产钨精矿450吨左右。恩拉马达(Enramada)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乔吉拉以西2公里。钨金属储量3万吨,品位64%,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与乔赫亚矿床类似,但相对含锡少。矿带长800米、宽300米、深400米。重要矿脉二十几条,厚几厘米~1米。伴生矿物:石英、毒砂、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电气石、萤石等。地下开采,规模600吨/日。卡拉科莱斯(Caracoles)斑岩型(热液型)锡、钨(钼、银)矿 位于拉巴斯东南。锡金属储量8万吨,品位16%;钨金属储量013万吨,品位9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带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角砾岩化部位矿化发育。主要矿物有微粒锡石、辉钼矿、黑钨矿、黄铁矿、石英等。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电气石化和绢云母化等。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重-浮选,现已停采。科尔基里(Colquiri)热液型锡(银、铅、钨)矿 位于拉巴斯南东140公里。锡金属储量57万吨,品位5%~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产于近东西向断裂与南北向褶皱的交切部位,矿带长3公里,宽30米,延深500米,上部铅、银高,下部富锡。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重-浮-磁选,选厂规模为1800吨/日。比洛科(Viloco)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拉巴斯东南。钨金属储量05万吨,品位9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产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附近,矿脉切过花岗岩体接触带,插入石英岩层中,长400米。主要矿物有锡石、黑钨矿、白钨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曾地下开采,现已停采。奇科特格朗德(Chicote Grande)热液石英脉钨、锡(铜、锌)矿 位于拉巴斯东南。钨金属储量2万吨,品位34%,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体分布在背斜轴部的奥陶纪-泥盆纪电气石化石英岩和角岩中,褶皱和断裂发育。含黑钨矿及硫化物的石英脉垂深1300米。有40多条富脉,100多条细脉,长者几十米至数百米,厚5厘米~2米,平均厚22厘米。还有网脉带,宽80米,长350米,延深280米。主要为黄锡矿、黑钨矿,少量毒砂和闪锌矿。区内有砂矿,黑钨矿品位200g/t。1914-1918年为该国最重要矿山。地下开采,目前规模为100吨/日,现正在扩建1000吨/日。昌比拉亚(Chambillaya)热液石英脉钨矿 位于拉巴斯南偏东。钨金属储量06万吨,品位48%,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在1400米直径的范围内,发育着破碎和裂隙带,充填有气成热液。围岩为电气石化角岩。是一有前景的矿床。选厂规模600吨/日,精矿品位WO370%,1984年产精矿含钨257吨。卡米(Kami)热液石英脉钨、锡矿 位于奇科特格朗德南西7公里。钨金属储量15万吨,品位52%,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硫化物脉。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张裂隙中,在1000米的范围内产有5个矿脉组,单脉厚10厘米~2米,平均厚6米,延深达1300米。主要矿物:黑钨矿、石英、锂云母、电气石。矿脉发育在石英、黄玉角岩中。较晚的石英-锡石脉发育在边部泥质页岩中。地下开采,规模15万~30万吨/年。克奇斯拉(Quechisla)斑岩型锡(银、锌、铅、铜、钨、铋)矿 位于波托西之南。锡金属储量66万吨,品位2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硫化物。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床产于南北向褶皱向北西转弯处,在断裂交汇处发育一个电气石化石英斑岩颈,矿化发育其中。地下开采,规模30万~50万吨/年。塔斯纳(Tazna)热液石英脉钨(铋、铅、锌、锡)矿 位于波托西南偏西60多公里。钨金属储量16万吨,品位13%,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花岗岩体侵入于电气石化角岩中,其附近发育含钨石英脉,已控制长400米,深250米,平均厚40厘米。地下开采。旧普韦布洛(Pueblo Viejo)热液石英脉钨矿 位于该国南端。钨金属储量096万吨,品位87%,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英安岩体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其中的矿脉已控制长1000米,不规则矿化带宽200米。乔赫亚(Chojlla)热液型锡(钨、铅、银)矿 位于拉巴斯东偏北。锡金属储量5万吨,品位23%,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体产在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角砾岩内。矿脉呈雁行状排列,共有25条主脉和75条支脉组成,垂直延深500米。地下开采。重-浮选,锡精矿品位27%,回收率75%,综合回收Sn,W。选厂规模600吨/日。罗德奥(Rodeo)砂锡矿 位于拉巴斯南东。锡金属储量50万吨,品位06%。矿石工业类型砂锡矿。成矿时代第四纪,矿体呈层状产出,锡石碎屑分散于砾石、砂泥土等组成的冰水沉积物中。露天开采。重选。科尔基里(Colquiri)热液型锡矿 位于拉巴斯南东140公里。锡金属储量58万吨,品位5~8%,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切割北西褶皱的横向断裂控制矿化。矿化带延长3公里,宽30米,延深500米。上部铅银高,下部锡高。主要矿物有闪锌矿、锡石、萤石、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锡矿。地下开采。浮选、磁选。精矿品位4%,回收率50%,回收锡和锌。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800吨。瓦努尼(Huanunj)斑岩型锡(铜、锌、铅、银)矿 位于奥鲁罗南东45公里。锡金属储量53万吨,品位06%,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北西向背斜的核部。矿脉长600米,深320米,上部宽14米。原生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萤石。地下开采。重-浮选,锡精矿品位18%,回收率65%,选厂规模为日处理矿石1300吨。阿维卡亚(Avicaya)火山岩型锡(铜、铅、锌、银)矿 位于奥鲁罗东南。锡金属储量35万吨,品位82%,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带产于破火山口内。矿脉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与主断裂锐角相交。矿脉上部为锡、银、中部为铅、锌,下部为富锡矿石。地下开采。重-浮选。拉拉瓜(Llallagua)斑岩型锡(铜、锌、铅)矿 位于奥鲁罗南东。锡金属储量27万吨,品位5%~9%,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脉产于北西向背斜倾没端的花岗斑岩岩株的裂隙中。共有30条主脉和400条支脉与背斜轴斜交。地下开采。重-浮选,选厂规模为处理矿石2200吨/日,回收率2%。卡塔维(Catavi)斑岩型(角砾岩筒)锡(钨、铋)矿 位于奥鲁罗南东。该矿是玻利维亚最大的锡矿山,锡金属储量54万吨,品位52%,矿石工业类型锡石-硫化物。成矿时代第三纪,矿化呈脉状、浸染状,矿脉产于流纹质次火山岩中,也有的产于板岩中。主要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锑酸盐、辉铋矿、黑钨矿、石英、电气石、绿泥石、萤石。地下开采,矿石成分复杂,锡石呈微细粒嵌布,采用洗选、重介质预选、脱硫浮选、锡石浮选和重选联合流程。选厂规模日处理矿石5500吨,精矿含锡26%,回收率65%。科拉维-卡努提劳(Colavi-Canutillo)火山岩型、斑岩型锡(铜)矿 位于波托西的北东。锡金属储量2万吨,品位45%,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矿化产于6米厚的钙质砂岩中,有3~4层矿,锡石呈浸染状产出。每层厚1~5米。黄铁矿、菱铁矿、白云石、重晶石、黝铜矿等为主要伴生矿物。地下开采。重-浮选。塞罗里科(Cerro Rico)斑岩型锡(铅、锌、铜、铋、银)矿 位于波托西之西南。锡金属储量75万吨,品位1%,矿石工业类型为锡石-硫化物型。成矿时代为第三纪,椭圆状的花岗斑岩岩株面积2平方公里,深部缩小为岩墙,有3个矿群,产于斑岩中。地下开采。重-浮选,规模为日处理矿石800吨,精矿含Sn21%,回收率64%,综合回收Sn、Pb、Zn、Cu、Bi。(2)锑玻利维亚锑矿资源也很丰富,截至1999年底,保有锑矿储量31万吨,储量基础32万吨,仅次于中、俄,居世界第3位。赋存于玻利维亚锡-钨矿带中、南部的锑矿,多与金矿共生。卡拉科塔锑金矿 分布于矿带中部,矿床产于褶皱带内,由黑色页岩组成背斜核部,属中型矿床。矿体呈串珠状、透镜状,充填于断裂带附近的片理中,一般长50~300米,厚2米,延深200米。矿石由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含Au约8~30克/吨。成矿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图彼萨锑金矿 位于矿带的南部,波托西省的东南。锑矿储量达9万吨,是矿带中主要矿床之一。矿体呈脉状、串珠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的黑色页岩中,沿断裂裂隙充填,矿脉厚一般为6~9米,膨胀部位达8米。矿石由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组成。矿石品位含S78%。卡拉科塔(Carracota)热液型锑(金)矿 位于拉巴斯省西南部。锑金属储量中型,品位1%~8%,矿石工业类型为锑金矿。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体呈串珠状、透镜状、柱状,产于三叠-侏罗纪地层形成的背斜鞍部及拗折处,矿体长300米,厚2米,延深200米。矿体受20公里的褶皱带控制。围岩蚀变有硅化和绢云母化等。矿石含金8~30g/t。地下开采。图彼萨(Tupiza)热液型锑(金)矿 位于波托西省东南部。锑金属储量9万吨,品位78%,矿石工业类型为锑金矿。成矿时代为新生代,矿体呈串珠状,产于三叠纪-侏罗纪的黑色硫化页岩中的断裂带内,矿化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地下开采。(3)银玻利维亚银矿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储量达29970吨,多与铅锌矿床共生。1996年发现的圣克斯托巴尔银铅锌矿床可能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银矿勘查的最重要发现。这个矿床的发现与开发,将是玻利维亚成为重要的银生产国。圣克里斯托巴尔(San Cristobal)银锌铅矿床 该矿床是美国埃佩克斯银公司总地质师L·布坎南博士在该区进行野外作业时发现的,布坎南博士曾因提出鉴别浅成热液及有关矿床的“布坎南模式”而享誉西方矿业界,并因此获整个地区的勘探和采矿权。矿床位于一直径近4km的坍塌破火山口中部。1996-1998年的钻探工程证实,该矿床有概略矿石储量95亿吨,平均含银2g/t,锌57%,铅55%,因此求得银储量16110吨,锌6万吨,铅5万吨。矿床产在破火山口洼地的沉积岩和火山岩中。初步可行性研究得出该矿床可建设成为一个年产银545吨和铅4万吨的世界最大的陆产银矿之一,可与墨西哥里尔·德安吉利斯露采银矿山相比,但本矿床要比彼矿床大数倍,生产规模大一倍。矿床近地表,剥采比约4∶1,采矿成本低。初步可行性研究结果提出可日产3万吨矿石。到1998年底,勘探和开发工作已花费了4000万美元,预计1999年中期完成可行性研究,并使投资达2400万美元,从2002年开始产量达到30000吨/天。这样,San Cristobal将使玻利维亚这两种金属目前的产量翻一番。另外,该地勘查远景良好,主采坑旁侧及深部矿化均未尖灭。公司的储量完全是从火山口的2个原来的靶区计算的,公司地质人员还鉴别出了在火山口区内、外的另外12个勘查目标。圣克里斯托巴尔项目已成为玻利维亚现代工业中最大一笔矿业投资。(4)铜玻利维亚铜矿资源较为贫乏,而且规模较小。科罗科罗(Corocoro)沉积型铜矿 位于拉巴斯西南80公里。铜金属储量73万吨,品位3%~5%,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矿、氧化矿、自然铜。成矿时代第三纪,含矿岩石为红色长石砂岩夹蒸发岩和凝灰岩,矿体受褶皱控制。自然铜和辉铜矿胶结砂岩和交代植物残体。矿物分带明显,自下而上由自然铜到辉铜矿。地下小规模开采。此外,在奥鲁罗、波托西省的西部,还有大片盐滩地,盛产盐矿(富含锂)、但未被利用,具体储量也未查明。据估计,锂的储量占全世界66%,为第一位。玻东部圣克鲁斯省东端,有一尚待开发的大型铁矿-穆通铁矿。该矿属沉积变质性(富集),但变质程度较低,品位在47%~48%,为赤铁矿,无磁性。原生矿石4亿~5亿吨,较富的残积、坡积矿约3000万吨,规模不大。由于该矿矿石不能作为富矿石直接入炉,且不能磁选,加上穆通所在地区交通不便,使得生产成本和运费都大大提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一)矿化及其分布特征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凤凰山铜矿床位于新屋里岩体的西部,新屋里向斜的中段靠近轴部之西北翼。矿体主要呈似板状和不规则透镜状产于新屋里岩体与三叠系灰岩间的接触带上,为矽卡岩型,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接触带产于下三叠统和龙山组(T1h)和南陵湖组(T1n)与新屋里岩体间,靠近接触带的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并且发生了较强的钾化和黄铁矿化。整个矿床共有矿体126个,其中主要矿体4个,即Ⅰ~Ⅳ号矿体,次要矿体3个,即Ⅴ~Ⅶ号矿体。Ⅳ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北部和中部,自12线至321线,标高+133~-190m。Ⅲ号矿体位于矿床的中部,自301线至35线,标高+139~-415m。Ⅰ号和Ⅱ号矿体位于矿床的南部,其中Ⅰ号自341线至42线,标高+125~-335m,Ⅱ号自271至39线,标高+74~-615m。总体上看,越往南,矿体沿倾向延伸越深。次要矿体和小矿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主矿体近旁的大理岩、矽卡岩及岩体中,部分赋存在花岗质角砾岩中。自12线至42线都有分布,但以Ⅰ号和Ⅱ号矿体附近居多,在垂向上多分布在-240m标高以上。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菱铁矿,次为辉铜矿、赤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氧化矿物有褐铁矿、孔雀石、铜矾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石榴子石、白云石、透辉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石具他形粒状、网脉状、文象和交代溶蚀结构等,具块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根据成分和结构构造,矿石可分为7种自然类型:①块状含铜磁铁矿、赤铁矿;②块状含铜菱铁矿,TFe>30%;③角砾状矿石,TFe<30%;④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型;⑤块状含铜黄铁矿型;⑥浸染状含铜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型;⑦浸染状含铜大理岩型。其中以含铜磁(赤)铁矿型和含铜菱铁矿型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凤凰山南区斑岩型铜钼金矿斑岩型铜金矿是凤凰山南区新发现的矿化类型,目前坑道和钻孔已揭露了上下两个矿体群、多个矿体。斑岩型矿化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中,岩体中硫化物矿化较普遍,但富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铜矿体一般品位较高,达2%以上,伴生金银也达到独立金银矿的品位。斑岩型铜矿化体附近还可见团包状钼矿化富集体,局部构成工业富矿体。斑岩型矿化新类型的发现和确证,是铜陵凤凰山矿区深边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对于矿区乃至区域找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矿体形态、产状凤凰山铜矿南区工程揭露的斑岩型矿化体受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其形态复杂,分布规模大,品位变化也大。其中富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形态为脉状和透镜状,在多组构造交汇部位膨大富化(图2-3)。从工程控制情况可知,斑岩型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向南西方向陡倾,倾角在60°左右。由于多组构造的控制,矿体局部的产状有所变化。(2)矿石特征斑岩型矿体的矿石类型复杂,有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石(图2-4),密集细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不规则小脉状浸染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矿石,块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团包状、脉状黄铜矿-斑铜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等。上述矿石特征中,细脉浸染状黄铜矿矿石代表斑岩型矿化的第一成矿阶段的特征,以矿化均匀、分布广、品位低、受微裂隙控制为特点。其他类型代表第二成矿阶段,是斑岩成矿作用进一步富集的过程,受构造控制更为明显,具有矿化不均匀、品位高、受断裂构造控制等特点。图2-3 凤凰山南区55线斑岩型矿体形态剖面图(3)主要矿物组成斑岩型矿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矿体中的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物少见。矿化岩体中经常出现磁黄铁矿反映了一种相对还原的条件。成矿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铁则以绿泥石的方式产出。在斑岩型矿体及附近围岩(斑岩、矽卡岩、绿泥石化破碎带)中常见有辉钼矿,呈星点状分布,局部呈团包状富集,与铜的富集无明显的相关性或分带性关系。辉钼矿分布的空间范围和物理化学条件范围较铜矿化更广。斑岩型矿化的主要有用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其他金属矿物还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钾长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化验结果表明,有用元素除了铜外,还有伴生的金、银等,金、银品位与铜品位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即铜品位高则伴生金、银的含量也高。总之,斑岩型矿体的特征与以往探明的主要矿体(如Ⅰ号、Ⅱ号、Ⅲ号、新Ⅴ号等)相比有很大差别,对比如表2-1。图2-4 细脉浸染状铜矿石(ZK1)表2-1 斑岩型矿床(体)与矽卡岩型矿体(Ⅰ、Ⅱ、Ⅲ号)及新Ⅴ号矿体对比凤凰山北区与闪长斑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化凤凰山北区杉木岭一带,地层以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和孤峰组硅质页岩为主,地表出露许多闪长斑岩小岩体,在老尾砂坝附近见多条北东走向的铁帽。钻孔验证结果表明,在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及岩体中部夹层中发育含矿矽卡岩,矿化作用以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为主,属矽卡岩型成矿作用,叠加晚期的热液成矿作用。根据钻孔揭露情况看来,矿体多数产于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中,少量产于岩体边部。矿体主要形态为透镜状和脉状。矿体规模总体不大,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54m,但横向上不甚连续(图2-5)。(二)成矿期和成矿阶段根据野外观察结合显微镜下光、薄片鉴定,对凤凰山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出了两个大的成矿期,即矽卡岩型成矿期和斑岩型成矿期。前者以含细脉状和浸染状黄铜矿及斑铜矿的块状磁铁矿和菱铁矿为特征(图2-6A),部分矿体有较发育的角砾状构造,构成角砾状矿石(图2-6B)。后者主要见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中,或见于早期形成的矽卡岩中,以细脉浸染状黄铜矿和斑铜矿为主(图2-6C),局部富集可达块状。图2-5 凤凰山铜矿北区杉木岭预测区 2 号勘探线矽卡岩型矿体中主要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菱铁矿、斑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硅灰石、绿泥石、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在无矿矽卡岩中,含少量透辉石、硅灰石和方解石的块状石榴子石矽卡岩 ( 干矽卡岩) 被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组合构成的晚期矽卡岩 ( 湿矽卡岩) 穿插和交代 ( 图 2 -6D) 。含矿矽卡岩中,交代硅灰石而呈放射状假象的磁铁矿被石英黄铁矿细脉所穿插 ( 图 2 -6E) ,并被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组合所交代,最后又被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 ( 图 2 -6F) 。图2-6 凤凰山铜矿矿石特征( 据 Lai J et ,2007a)斑岩型矿化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而在钻孔岩心中明显见到该斑岩切穿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图2-6G)。斑岩被镶嵌状的石英和绿泥石交代(硅化和绿泥石化,图2-6C),然后被新世代的石榴子石细脉穿插。这种石榴子石通常呈前期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的次生加大边,或者延伸成细脉状,与早期的石榴子石相比,明显显得自形和明亮,并且其晶洞空间被黄铜矿和方解石充填(图2-6H)。该成矿期中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了硅化斑岩、前期形成的矽卡岩,以及镶嵌状石英绿泥石(图2-6A)。最后可见少量的方解石细脉穿插铜矿物组合。根据上述地质事实,将凤凰山铜矿区的成矿作用划分为两个大的成矿期,前者为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期,包括5个成矿阶段;后者为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期,包括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型矿化发育于花岗闪长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根据矿脉和矿物的交切关系,可细分为干矽卡岩阶段(A1)、湿矽卡岩阶段(A2)、磁铁矿阶段(A3)、菱铁矿-硫化物阶段(A4)及硫化物-碳酸盐阶段(A5)5个成矿阶段。斑岩型矿化发育于后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或与之接触的先期矽卡岩中,可细分为石英绿泥石阶段(B1)、石榴子石阶段(B2)、石英硫化物阶段(B3)及碳酸盐阶段(B4)4个成矿阶段。各阶段的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主要构造特征见图2-7。图2-7 凤凰山铜(金)矿床成矿期的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据LaiJ,2007a)两期成矿作用都形成分布广泛的角砾状和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细脉一般呈不规则弯曲状,多见分叉,以张性为主;角砾以棱角状为主,具可拼性,大小混杂,未见明显的压扁或定向排列。上述特征与液压致裂和隐爆作用形成的裂隙及角砾岩特征相仿(李建威等,1997)。控制铜矿体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因素是强烈液压致裂和角砾岩化作用。该阶段形成的黄铜矿细脉方向杂乱,是在磁铁矿、菱铁矿及角砾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角砾岩中,角砾成分混杂,主要包括大理岩、矽卡岩、磁铁矿和菱铁矿矿石、石英岩等,大小不一,常有溶蚀磨圆;胶结物呈暗棕褐色,由细碎屑和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凤凰山铜矿南区的钼矿化及北区的成矿作用的研究程度较低,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南区的钼矿化发生在石榴子石矽卡岩中,明显晚于矽卡岩的形成,与斑岩型铜矿化作用相伴而分离,有可能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有关。北区的成矿作用发生于(石英)闪长斑岩小岩体的接触带,与该岩体关系密切,至少包括矽卡岩、磁铁矿、辉钼矿、铜铅锌矿等多个成矿阶段,但这方面研究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尚未能深入。至于南区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与北区的闪长斑岩是否属于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目前尚无直接的依据。

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文怎么写的高中地理

山东牟平金牛山金矿是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围岩为昆嵛山混合花岗岩,矿体严格受 NNE 向金牛山断裂控制,矿区内构造带长 5000 多米,石英脉断续分布于构造带内,矿体主要分布于石英脉体中,矿体形态多为透镜体状、豆荚状、脉状。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有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长石、方解石、菱铁矿、铁白云石等。成矿阶段:金牛山金矿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活动具有脉动性,金矿成矿也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根据矿脉穿插、矿物组合及交代关系分为四个成矿阶段:Ⅰ—黄铁矿-石英阶段:是区内矿化先导,在构造断裂带中形成较大规模的石英脉,同时有少时黄铁矿形成,黄铁矿多为粗粒、自形,呈团块状分布。脉中 Au 品位≤ 1g/t。Ⅱ—石英-黄铁矿阶段:呈石英黄铁矿产出,主要由灰白色 - 烟灰色石英和中细粒黄铁矿组成。这一阶段的黄铁矿含金高,是主要成矿阶段之一。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要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等,多呈细脉状穿插、局部叠加于前阶段矿脉上,是主要成矿阶段之一。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多呈细脉状充填于晚期构造裂隙中,金矿化极弱。第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Ⅰ、Ⅳ阶段为弱矿化阶段,第Ⅱ、Ⅲ阶段同位叠加形成富矿体。

一、Primitive型原始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火山喷气成因块状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它以富含铜或锌,或者两者兼有为特征。该类矿床只含微量的铅,但一般伴生金和银。在富锌的硫化物中相对富银,但富铜的矿床则含金较富。容矿火山岩系成分变化范围广泛,从以基性玄武质岩石为主到以酸性流纹质火山岩为主。火山岩从分异良好的拉斑玄武岩系到钙碱性火山岩系。但无论火山岩系成因如何,这些火山熔岩具有明显连续沉积的特点,整个厚度可达12km。在这些含矿火山岩系之下的基底,一般是由镁铁质构成的稳定地块,主要为玄武质成分,它们很可能由于沿深部断裂产生的裂隙喷发作用形成的。与成矿区火山岩共生的沉积岩是未成熟的硬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化学沉积岩(如燧石岩、含铁建造各种相)。从含矿火山岩系和矿床沉积的构造环境看,可以见到铁镁质到长英质的不同成分火山岩空间上共生,并且明显属于两个或更多构造旋回的产物,这代表一种大规模火山作用的特征,属大地构造旋回最初阶段的产物,矿床则明显产于经受了同构造变形的深凹陷盆地中。原始型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在太古宙产出,如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构造省基韦廷绿岩带中最大的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这种原始型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显生宙早期的造山带亦可出现,如在加利福尼亚西沙斯塔地区泥盆纪火山岩中产出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显生宙早期造山带形成的原始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较前寒武纪的矿床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小得多。迄今,在显生宙晚期还没发现原始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很好实例。原始型或称铜-锌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典型剖面由上向下为:最顶部层状硫化物含铁建造,向下为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再向下是条带状黄铜矿,最下部为网脉状矿石和枕状熔岩边缘的细网脉状矿石。含矿岩层的顶板常为燧石层或沉积岩层,构不成矿体,含矿层底板则为蚀变的火山岩系。块状硫化物矿体内部各矿层之间,以及与上、下盘岩层之间,地质体彼此为截然的接触界线。在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下部,常形成网脉状和细脉状矿体。这些细网脉状矿体一般在同生流纹质火山岩中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在矿体底板的枕状基性火山熔岩内,或在枕状熔岩间隙,有时也形成脉状和网脉状矿体,并可构成工业矿体。在过冷却条件下,枕状熔岩边部常形成玻璃质,这一过程使铁无法在硅酸盐结构中继续保持平衡,而呈固溶体形式析出。当从下部上来的溶液通过岩石时,与枕状熔岩边缘的铁和铜结合生成黄铁矿和黄铜矿,形成的硫化物沿枕状火山熔岩的边缘分布。细网脉状矿体之上,主要形成块状、条带状含铜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铁矿常构成条带状矿石,含铜可高达25%,是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主体。最上部是由黄铁矿和闪锌矿组成的块状或条带状矿石,有时亦出现条带状燧石层。当矿石中条带状构造发育时,构成硫化物含铁建造,它代表着化学沉积岩的特征。当矿石主要由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构成时,可含锌高达30%,铜达5%。另一个重要的地质特征是,由于强烈的爆破作用,使块状硫化物矿体破碎,并在矿体附近或矿体顶部形成角砾状矿石或角砾岩。这些角砾一般呈现明显棱角状,表明是在块状硫化物矿体固结成脆性体后形成的碎屑。砾石中常出现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对这种矿石的成因起先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角砾全是闪锌矿,而有些全是黄铁矿呢?当时认为是交代作用的结果。事实上,它是矿石形成后爆破作用产生的角砾岩。二、Kuroko型第二类矿床为“多金属”型或称“黑矿”型富锌-铅-铜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一般在比较浅的克拉通盆地形成,氧化程度相对较高,伴生的沉积岩中碎屑岩数量有所增加,这些碎屑岩主要来自克拉通,并且富含碳酸盐和硫酸盐。这些盆地在沉积过程中明显地受张裂作用控制,火山岩一般具有玄武岩-流纹英安岩“双峰”式组成特征。与原始型火山岩相比,这种矿床火山岩系更富硅-铝质,突出特征是伴生的碎屑岩石和含石英的斑状岩石比较丰富。这类矿床以富含铅、锌为特征,含有少量的铜,并且伴生组分银较金更重要。在较老矿床中脉石矿物以富含碳酸盐为特征,而在较年轻的矿床中,脉石矿物中硫酸盐相对富集,如层状石膏-硬石膏、重晶石等。从整体上看与该类矿床相伴生的火山岩系,较“原始型”矿床更富长英质,玄武岩一般很少与矿体共生,只在矿体下盘深部产出。与矿体直接共生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和长英质火山岩,以及斑状次火山岩、角砾岩和各种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主要属钙碱性火山岩系。与该类矿床相伴生的火山岩爆破作用明显,这种作用形成于浅部地下,并形成穹状中心。浅成流纹质岩穹由长英质熔岩和斑状次火山岩构成,它们是这种火山作用的主要代表产物。在火山-沉积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外碎屑沉积作用较之“原始型”铜-锌矿床要更加广泛和强烈。结果,该类矿床中的碎屑沉积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化学沉积岩(如燧石和含铁建造),以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等,这种火山爆发碎屑岩的广泛出现则代表一种浅海相的环境。该类矿床代表着活动陆缘构造环境火山作用的产物,但较“原始型”铜-锌矿床,明显形成于活动陆缘发育的更晚期阶段,其火山作用的明显构造特点是:伴随火山穹及克拉通边缘地区的塌陷作用,形成特定的沉积环境。结果使浅水物质和以火山作用形成的产物在凹陷槽内一起堆积。当外力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广泛出现时,代表着一种浅海相环境。当然,该类矿床也可在深海盆地形成。因此,在矿床形成的地区常可见到砂岩、页岩、灰岩及白云岩等沉积岩,并且出现重要的硫酸盐。当硫酸盐出现时,表示矿床形成于更加氧化的环境,但在深海区则为还原环境。黑矿型矿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块状硫化物矿体上部没有含铁建造硫化物相,但在整个硫化物矿层之上可以出现铁含量较高的含铁建造。两者空间上紧密共生,但具有截然的接触界线。从成矿时代特点看,这种类型的矿床在古元古代以前没有出现,主要产出在中元古代以后。但矿床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是显生宙。如加拿大奥陶纪的巴瑟斯特矿床、日本第三纪的黑矿矿床等。三、Cyprus型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亦称之为“含铜黄铁矿”型矿床。该类矿床的基本特征是以铜为主,含少量的锌,基本不含铅。伴生的金相对于银较其他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更高。该类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目前还有争议。该类矿床形成于明显受洋壳的裂谷作用和大洋扩张中脊裂谷系统控制的深海盆地环境。容矿岩石主要由大洋壳岩石组成,主要为超镁铁质火成岩、枕状玄武质熔岩和岩墙及安山岩等,其上覆盖少量深海沉积的沉积岩,整个火山-沉积岩石组合构成蛇绿岩套。块状黄铜矿-黄铁矿透镜状矿体产在深海海底裂隙喷发作用形成的玄武质枕状熔岩中。与现代大洋中脊裂谷系统比较,这些熔岩相当于现代大洋拉斑玄武岩。与其他火山喷气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不同的是,与该类矿床共生的火山岩系,长英质火山岩极少或缺失。伴生沉积岩主要是化学沉积物,如燧石、含铁化学沉积岩、含锰化学沉积岩。碎屑岩偶见,但有时出现凝灰岩与玻璃质碎屑角砾岩和枕状角砾岩互层。蛇绿岩套火山熔岩岩层厚度较前两类火山喷气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所伴生的火山岩系的厚度要薄得多。这很可能表明:该类矿床形成于张性地壳裂谷性质的盆地,主要在下降盆地环境形成的矿床,其沉降深度要浅。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且以侏罗纪为主,如塞浦路斯、土耳其、阿曼等国家。近年在红海深处热卤水盆地底部发现的类似胶状,富含金属的沉积物很可能是现代形成的该类矿床的例子。但这些沉积物中较同类型其他矿床具有较高的锌。黑矿矿体与下伏的基性火山枕状熔岩及上覆沉积岩具有截然的接触关系。块状含铜黄铁矿上覆盖的沉积岩层,主要由泥碳质页岩夹玄武质火山灰组成,呈薄层纹状,其中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这些岩石属化学沉积岩,块状硫化物矿床上部常呈角砾状,大的块状黄铁矿角砾被其他硫化物基质胶结。下部为块状含铜黄铁矿,铜品位达4%。该类矿床的底盘岩石一般具有强烈的蚀变。它形成于块状硫化物之前,而上盘岩石往往是形成于块状硫化物之后的沉积物,所以,蚀变极其微弱或不具蚀变。四、Besshi型别子型矿床亦称铜-锌黄铁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是以日本的Besshi矿床而命名的。其突出特点是:矿床赋存在碎屑沉积岩与玄武岩近于相等的地层层序中,矿床具有明显的沉积特点,并且岩石的变质程度高,容矿岩石几乎全属角闪岩相,硫化物常与角闪岩相岩石互层。而前3种矿床类型则以绿片岩相为主。矿床的地质特点在许多方面介于原始型和含铜黄铁矿型矿床之间。和原始型矿床一样,Besshi型矿床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沉降盆地中形成,矿区具有很厚的硬砂岩和火山碎屑岩,并且岩层明显遭受到同造山运动的变形作用的改造。容矿的硬砂岩和页岩,经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形成片麻岩。另外,Besshi型矿床与含铜黄铁矿相似,也与拉斑玄武质火山岩或深成岩共生,并且同样缺乏明显分异的钙碱性或酸性火山岩。容矿火山岩主要为层状玄武岩或层状辉长岩,经强烈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相。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一般都靠近构造交界处,如在洋底与岛弧间,洋底与克拉通间或洋底与大陆壳间。矿体常为层状,形态规则,与围岩整合接触,并且具有明显的接触界线。成矿时代与第三类矿床相似,均在新元古代产出,而古元古代和太古宙不出现。五、地质环境所有类型的VMS矿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包括大洋海底扩张和弧环境(图7-3)。在现代海底中正在形成的VMS矿床也是主要形成于大洋扩张的洋脊和弧环境(Herzig et ,1995)。但是在地质记录中,VMS矿床主要形成于大洋和大陆初生弧、裂谷弧和弧后环境(Allen et ,2002;Franklin et ,1998),这主要是因为在与俯冲有关的地质活动中,很多古代大洋海底是俯冲板片的一部分,因此,很少有完整的蛇绿岩套作为俯冲洋壳的残留物保存下来。在古老的增厚地壳的沉陷过程中,常常沿转换断层缝合带发育初生或者早期的弧裂谷(Bloomer et ,1995)。在大洋弧的底部古老岩石中,很容易看到这些早期超俯冲地体。在这些地方,VMS矿床主要与孤立的厚层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系列顶部的侵入流纹质杂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在加拿大,以双峰式铁镁质岩为主的火山口环境的典型例子是Manitoba Snow Lake地区赋存于古元古代岩石中的Stall和Rod VMS矿床(Bailes et ,1999)。太古宙的KiddCreek矿床所处的科马提岩-玄武流纹岩环境,被认为是与下伏的地幔柱有关的早期原始弧环境(Wyman et ,1999),或者是与地幔柱上方的岩石圈的部分熔融有关的非弧环境的VMS矿床(如冰岛)环境。同样,处于KiddMunro科马提岩中的富镍的Potterdoal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另外一个罕见的与科马提岩有关的VMS矿床。图7-3 VMS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弧地体的理想演化过程中,初始弧的伸展时期是VMS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形成双峰式铁镁质岩系列占优势的火山口。这是洋弧环境中最有利于VMS矿床形成的弧环境。以双峰式铁镁质岩石为主的火山口环境的VMS矿床主要有太古宙的Noranda和古元古代的FlinFlon矿区。与之相比,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有利于形成富火山碎屑双峰式长英质岩石的伸展环境。最有名的例子是加拿大太古宙Wabigoon地体的Sturgeon Lake地区(Whalen et ,2004),以及大不列颠哥伦比亚Wrangellia地体中加里东期的Buttle Lake VMS矿区(Barrett et ,1996)。另外的例子还有瑞典的古元古代Skellefte矿区和坦桑尼亚寒武纪Mount Read VMS矿床,它们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大洋和大陆边缘弧的进一步伸展形成弧后盆地。在大洋弧环境,成熟的弧后蛇绿岩也可以赋存VMS矿床,如加拿大古元古代的Birch-Flexar-Coronation矿区、塞浦路斯、阿曼和土耳其特提斯蛇绿岩。世界上最有经济意义的VMS矿床主要发育于大陆弧后背景,这些地区岩石主要以双峰式硅质碎屑铁建造为主,如加拿大的New Brunswick(van Staal et ,2003)、西澳大利亚的太古宙Golden Grove(Sharpe et ,2002),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等(Herrington et ,2002)。在汇聚伸展背景或者继承弧环境,汇聚的大洋-海底弧所引起的地壳增厚导致俯冲板片下降角度的改变以及沿板块边界俯冲作用的停止或者碰撞板块方向的改变(Ziegler,1992;Hamilton,1995),从而在古老弧中形成走滑盆地。值得注意的是,与这些继承弧盆地有关的岩浆作用可能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这些盆地主要沉积水下和陆相的双峰式火山岩,因此有可能产生多种类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包括VMS矿床和浅成低温矿床。最著名的实例是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下侏罗系Hazelton组,它是Eskay Creek富AuVMS矿床的围岩(Barrett et ,1996,Nelson et ,2004)。当这些走滑断层系统在大陆边缘环境发育的过程中,如现代加利福尼亚海湾Guaymas盆地,走滑盆地开始沉积陆源沉积物,形成硅质碎屑岩作为VMS矿床的围岩,如三叠纪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WindyCraggy和阿拉斯加的Green'sCreek矿床(Peter et ,1999)。这些矿床属于Besshi类型的矿床。另外一些产于硅质碎屑岩中的VMS矿床是沿现代沉积海底扩张系统分布,如Middle Valley(Goodfellow et ,1999)。

主要包括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当然你写论文的话可以全写上,发表文章的话,就不用写这么多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