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3000字以苏州园林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7 19:31:34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3000字以苏州园林为例

《姑苏城》扬眉人间烟火姑苏城,满池芙蕖弦琶铮;栀子香艳平江路,桐油伞过笑语盈。芊芊女子最多情,绣出红妆君郎赠;吴门才子天下墨,岁月静好枕河生。

我的快乐 如果你要问什么最快乐,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游玩苏州园林 或许因为是我家苏州人的缘故,我从小就对苏州园林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那时的喜爱或许还是只基于对那花草丛中美丽的蝴蝶的喜爱。但现在不同了,如今的我,真正从心底里喜欢充满了吴文化气息的苏州园林。因此,游园也自然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事。 常愿意一个人,在节假日期间,带着一个小背包,到园林里去散步。这是我放松学习压力最好的方法,也是我节日里最快乐的事。一个人走在石子路上,看着周围古朴、宁静的景色,我便把什么烦恼、不快、压力都忘记了,只觉得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安安静静的。园林里的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是我十分喜爱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虽然写的是山中的景色,而苏州园林又何尝不是呢?     春天走进园林,是满地、满树的嫩绿。小小的叶芽如同婴儿的嫩手,只悄悄地伸出那一点儿,惹人喜爱。这时游园,总觉得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似乎是沉寂了整个冬天的活跃的心情也在慢慢滋长着。     夏天永远是我最爱的季节。此时游园,当然也充满了欣喜与欢乐。那满园的翠绿和湖中的荷花,使我把夏日的炎热都抛在了脑后,只感到此刻是十分凉爽的。那荷花有的像水中仙子,有的像婷婷少女,长长的柳条像少女随风起舞的发丝,看着这些,我浮躁的心情早烟消云散了。这时如果有本好书,坐在湖中心凉亭中,细细品味,便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也是常带着书去园林的。如果下雨,就更好了。雨水会洗去树叶、荷叶上的尘灰,使景色又明亮许多。滴入水中的雨滴激起的晕圈,使那些鱼儿也活跃起来了。这雨天里,游人不会很多,那景色就像是单属于我一个人了     对于秋、冬的园林,我更多的是向往,向往第二年的绿色,第二年的荷花……     朋友!现在,你该知道为何游玩苏州园林是我最快乐的事,而且永不生厌的原因了吧!

关于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讲    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这就是那场侵略和反侵略殊死决斗最后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毁坏了许多人类文明,60多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两相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历尽沧桑而被保留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遗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前人为我们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想分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苏州古城,再讲苏州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以为,这两者是紧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苏州古城是产生苏州古典园林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风貌。  中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对某种知识重温一遍,就像读新书一样可以再次增长知识。而深入了解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艺术特色,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是和你们一起,把我们以前所获得的有关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印象和认识、复习一下,整理一下、系统一下,巩固一下。  一、苏州古城  苏州最早的时候是吴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吴国君主阖闾在与楚国激烈争夺长江中下游统治权、南征越国的过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据历史记载,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调查和论证,故而他选择的城址在长达二千数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因为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这一事实证明当时苏州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说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有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在苏州郊区,有个小镇叫相城,相传就是这个来历。  建造工程持续了6年,阖闾大城终于建成,周围37里210步2尺,古时候一步为6尺,300步为一里,绕城一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23900余米,和现在古城实际的周长差不多。  这道城墙的底部宽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筑技术,就是先用木板档住两边,中间取土夯实,少数城门和水关用石头砖木砌成。共开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其中两座有楼,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子城,作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约沿现在的锦帆路、十梓街、凤凰街、干将路一线,现在的体育场、苏州公园都在其中,现在我们园林局办公楼,也处于核心部位。子城有陆门3座,每座都建有城楼,水门2座,其中1座有楼。子城的堆土遗迹直到90年代开通干将路时才全部铲平。  同时,在横亘城西与太湖之间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烽燧墩,构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御体系。阖闾大城奠定了今天苏州城的规模,也是苏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时候,我们全城的人民为苏州古城的2500岁生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邀请参加那次庆典。我希望苏州建城2600年的时候,也就是2086年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参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时候你们能够参加那当然就更好了。  苏州古城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建城以来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规模和规划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动,这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帮助大家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苏州古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苏州古代的城市地图。这幅地图名叫《平江图》,刻制于公元1229年,我国南宋绍定二年。“平江”是当时苏州的改称,意思表示:苏州的河道,水与岸平,川流平缓,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义。由于这幅地图是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至今已有777年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图,它和稍晚一些时间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等三块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苏州文庙里,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苏州公园)  这幅地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绘制的,比例尺约为3000∶1。图上绘出的自然地理实地和人工建筑物共643个,其中标出名称的有613个。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当时苏州水乡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实地标绘下来了。图中可见二重城垣,5座水陆城门,65座坊表,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计有纵河6条,横河14条,河道总长约80多公里,桥梁共314座。城中街巷与河道并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根据历史的记载,苏州城内的河道在建城的时候就已存在了,这些按照规划由人工开挖的网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御、消防隔离、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间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也是连结城乡,沟通全国的纽带。可以说,在苏州古城的建设上,前人对于水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苏州城内的河道仍大体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继续发挥着某些功能和效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实描绘苏州繁荣状况的一幅古画,这就是清代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自木渎经胥门、阊门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长十余米,共绘制各色人物一万二千余,是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描绘了江南重镇苏州的繁华图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实写照。  以上所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一、苏州古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二、苏州古城自建城以来它的城址、规模和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当初对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三、苏州古城是一座水乡城市,它遍布城内的河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四、苏州古城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当然,苏州古城还具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流传在民间对苏州的一些说法,如“七塔八幢九馒头”,“六门三关五鼓楼”,“三宫六观廿四坊”等,苏州的许多别称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如吴、吴城、阖闾城、吴郡、东吴、吴趋、吴门、吴下、吴中、中吴、姑苏、吴都、鹤市、鸿城、平江、长洲、茂苑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详细去说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交流。总的说来,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鱼米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便种值了水稻,至今它的农业技术仍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它养殖的淡水鱼、虾、蟹是国内最鲜美的,叫人百吃不厌;它是一个丝绸之都,与南京、杭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丝织生产中心,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对苏州的丝织品赞不绝口;它是一个工艺美术的传统产地,苏州的刺绣、缂丝、玉雕、灯彩、民族乐器、木刻版画、漆雕、家具等闻名国内外,在中国各个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苏州出产的古代工艺品;同时,它还是一个园林之城,这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二、苏州园林  现在我来讲苏州园林。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园林之母”说法的来历  1899年,一个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和园林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第四次大会,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三处古老的地区,都曾经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这个部分里我也讲三点:一是讲一讲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为什么苏州的园林这样多,这样出名?二要极其简要地讲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三是讲一讲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它的美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美。  1、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  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精华所在和重要特色之一,故而有“园林之城 ”的美称。还有一句人们赞誉苏州园林的话过去我们苏州人不大肯讲,因为听起来显得不够谦虚。现在苏州园林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讲了,这句话就是“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多、这样好呢?我们说这是因为苏州具有园林产生和发展的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也就是说是苏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苏州园林。  从自然条件说,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气候温润、山水秀丽,全境宛如一座大花园,是苏州园林比照模拟的天然画本,苏州园林中许多景观都来源于太湖山水。同时,太湖地区花木品种繁多,还出产一种叫太湖石的石头、奇绝无比,这些都是构筑园林的重要材料。这里让我讲一段历史掌故,因为苏州的花木湖石是造园最理想的构件,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赵佶便下令大事征集,然后运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去造园林。负责办理的是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他借此机会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编组船队送到汴京,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事件。现在上海豫园的太湖石玉玲珑、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据说都是当时征集后未及运走的“花石纲”遗物。由此可知苏州园林是就地取材,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条件。  在人文条件方面,苏州自吴王在此建立都城以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工商繁荣、人文荟翠,城市建设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与造园有密切关系的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和园艺等专业方面,技艺高超,人才辈出。例如:苏州的建筑闻名于世,主持设计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宫殿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由于香山匠师手艺精绝,被称为“香山帮”,是明清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在中国园林史上,有两部经典著作,一部是《园冶》出自著名的造园大师计成,他是苏州同里人。还有一部叫《长物志》,专门研究园林内部装修和陈设布置,作者文震亨是苏州城里人,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的曾孙。  又如苏州的绘画有悠久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公元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末)出现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和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清四王”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师宗的文人写意画的艺术风格对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再如苏州的工艺美术、苏州的园艺盆景都是举世闻名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条件下,苏州园林才发展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2、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著名的有姑苏台、馆娃宫、梧桐园、长洲苑等,这些宫庭园林是中国园林最早的源头之一。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高傲狂放,缺乏礼貌,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但是这个园的确切地址已搞不清楚了,成为苏州园林史上的一大迷团。  唐宋以后,随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造园艺术日益提高,到了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文人雅士、退隐官僚、富商巨室所建的私家园林遍布城内外,大小园林多达200余处,达到了最盛时期。清末以后,国家贫弱、社会动荡、苏州的经济趋向衰退,苏州的园林也日渐损毁和减少,存留下来的一些园林也日益陈旧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拨款抢修园林,使苏州园林得到了恢复,成为苏州古城最鲜艳的花朵,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相信,苏州园林将会得到妥善的保护,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艺术珍品,永世长存。  3、苏州园林的性质和特点:  (A)苏州园林包括有第宅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名胜园林等各种类型,而以私家住宅园林为最多,是中国园林重要流派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它和集中在北京一带的皇家园林相比较,在规格、布局、体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见长。  (B)苏州园林就其根本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它是居住、休闲、游憩的场所,这种宅园合一的居住模式,是在人口众多,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向往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理想的生活空间,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体现了我国古代江南地区一种高度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C)从园林的建构内涵来说,苏州园林和中国各地的园林一样,是由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系列的要素所构成;物质要素包括山水、花木和建筑。精神性的是那些借助于园中的匾额、楹联、书条石、绘画、雕刻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传统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文学意境以及历史的、科学的种种信息,等等。  物质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园林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  精神性的要素可以对园中景物产生烘托、渲染,赋予园景一定的意境,形成一种人文美,使人们于游赏中愉快身心、陶冶情操,获得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  (D)从园林的布局来看,苏州园林一般多以水而为中心,以建筑为主体,以假山、峰石、花木为点缀。  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或分或聚,皆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写照,有了水,园林中的一切景物显得更加秀丽柔美。  山与水相对应,相映衬,园中景观因而更具自然野趣,因为假山、池水是自然的化身,是自然的符号。苏州园林的假山有湖石、黄石、土石结合和土山四种不同的类型,还有许多单独布置的峰石,中国文人历来有藏石、赏石、品石的风尚,这是对自然的尊崇和亲和的表现。  苏州园林中的花木富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每一座园林都有各自见长的名花古木。例如,拙政园的荷花,沧浪亭的竹子和梅花等都是著名的,因为这些花木被视为如同高洁自强的君子一样,具有不畏寒冷和强暴的品格,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苏州园林的建筑物是园中景观的主体和中心,根据居住、读书、吟诗、作画、抚琴、唱曲、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不同的需要,而建成厅、堂、轩、馆、楼、阁、榭、舫、廊、亭、台等不同的形式,辅以精美的室内装修、家具、陈设和室外变化多端的花窗、铺地等,使建筑的功能、 结构、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表现了我国江南古代民居建筑精湛的技艺,成为当今我国传统建筑和住宅建筑最为完整和丰富多彩的博物馆。  园林中的人文内涵是我们在了解园林中不可放过的。应当了解每个园林的园史和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懂得园名和园中各个建筑命名的含意和来历。喜欢诗词文学的要注意欣赏园中的楹联,研究历史的要留心园中的碑刻,爱好书法的可观摩书条石上的名人手迹,喜欢摆设的可以研究园林中的各种家具和陈设,总之苏州园林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反映了苏州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应当细细加以品赏。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各个园林主要特色的话,我觉得大致是应该这样:  拙政园 清逸疏朗的水乡风情 写意山水的杰出画本  留园 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书法石峰的艺术集成  网师园 以少胜多的小园极则 精致典雅的宅园典型  环秀山庄 独步江南的湖石佳构 造园叠山的生动教材  沧浪亭 崇阜广水的城市山林 千秋文脉的传承学府  狮子林 风月无边的禅意真趣 盘环曲折的石品洞天  艺圃 剪山裁水的太湖片角 高风亮节的君子宅园  耦园 佳偶双隐的爱情诗话 枕波临街的水城人家  退思园 因地制宜的贴水妙构 江湖野航的画里风光  以上是关于苏州园林的一些基本常识,作为一位园林工作者,我常常为从事这一工作而感到自豪,我希望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下去,成为精通园林文化、园林艺术的专家。同样是世界遗产单位,像故宫,他们出来的古建筑专家就是全国一流的古建专家,书画专家就是全国一流的书画专家,青铜器、玉器、瓷器专家、钟表专家……也是这样,谁说我们园林系统就出不了全国性的苏州园林专家呢?相信今天的各位将会取得这个成就!如果我讲的这些能引起你们兴趣,对你们有所帮助,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谢谢大家!  2006-08-18 15:17:39  大中小  关于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讲  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这就是那场侵略和反侵略殊死决斗最后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毁坏了许多人类文明,60多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两相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历尽沧桑而被保留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遗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前人为我们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想分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苏州古城,再讲苏州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以为,这两者是紧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苏州古城是产生苏州古典园林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风貌。  中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对某种知识重温一遍,就像读新书一样可以再次增长知识。而深入了解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艺术特色,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是和你们一起,把我们以前所获得的有关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印象和认识、复习一下,整理一下、系统一下,巩固一下。  一、苏州古城  苏州最早的时候是吴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吴国君主阖闾在与楚国激烈争夺长江中下游统治权、南征越国的过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据历史记载,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调查和论证,故而他选择的城址在长达二千数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因为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这一事实证明当时苏州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说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有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在苏州郊区,有个小镇叫相城,相传就是这个来历。  建造工程持续了6年,阖闾大城终于建成,周围37里210步2尺,古时候一步为6尺,300步为一里,绕城一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23900余米,和现在古城实际的周长差不多。  这道城墙的底部宽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筑技术,就是先用木板档住两边,中间取土夯实,少数城门和水关用石头砖木砌成。共开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其中两座有楼,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子城,作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约沿现在的锦帆路、十梓街、凤凰街、干将路一线,现在的体育场、苏州公园都在其中,现在我们园林局办公楼,也处于核心部位。子城有陆门3座,每座都建有城楼,水门2座,其中1座有楼。子城的堆土遗迹直到90年代开通干将路时才全部铲平。  同时,在横亘城西与太湖之间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烽燧墩,构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御体系。阖闾大城奠定了今天苏州城的规模,也是苏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时候,我们全城的人民为苏州古城的2500岁生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邀请参加那次庆典。我希望苏州建城2600年的时候,也就是2086年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参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时候你们能够参加那当然就更好了。  苏州古城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建城以来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规模和规划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动,这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帮助大家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苏州古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苏州古代的城市地图。这幅地图名叫《平江图》,刻制于公元1229年,我国南宋绍定二年。“平江”是当时苏州的改称,意思表示:苏州的河道,水与岸平,川流平缓,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义。由于这幅地图是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至今已有777年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图,它和稍晚一些时间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等三块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苏州文庙里,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苏州公园)  这幅地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绘制的,比例尺约为3000∶1。图上绘出的自然地理实地和人工建筑物共643个,其中标出名称的有613个。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当时苏州水乡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实地标绘下来了。图中可见二重城垣,5座水陆城门,65座坊表,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计有纵河6条,横河14条,河道总长约80多公里,桥梁共314座。城中街巷与河道并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根据历史的记载,苏州城内的河道在建城的时候就已存在了,这些按照规划由人工开挖的网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御、消防隔离、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间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也是连结城乡,沟通全国的纽带。可以说,在苏州古城的建设上,前人对于水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苏州城内的河道仍大体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继续发挥着某些功能和效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实描绘苏州繁荣状况的一幅古画,这就是清代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自木渎经胥门、阊门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长十余米,共绘制各色人物一万二千余,是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描绘了江南重镇苏州的繁华图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实写照。  以上所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一、苏州古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二、苏州古城自建城以来它的城址、规模和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当初对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三、苏州古城是一座水乡城市,它遍布城内的河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四、苏州古城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当然,苏州古城还具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流传在民间对苏州的一些说法,如“七塔八幢九馒头”,“六门三关五鼓楼”,“三宫六观廿四坊”等,苏州的许多别称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如吴、吴城、阖闾城、吴郡、东吴、吴趋、吴门、吴下、吴中、中吴、姑苏、吴都、鹤市、鸿城、平江、长洲、茂苑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详细去说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交流。总的说来,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鱼米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便种值了水稻,至今它的农业技术仍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它养殖的淡水鱼、虾、蟹是国内最鲜美的,叫人百吃不厌;它是一个丝绸之都,与南京、杭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丝织生产中心,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对苏州的丝织品赞不绝口;它是一个工艺美术的传统产地,苏州的刺绣、缂丝、玉雕、灯彩、民族乐器、木刻版画、漆雕、家具等闻名国内外,在中国各个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苏州出产的古代工艺品;同时,它还是一个园林之城,这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二、苏州园林  现在我来讲苏州园林。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园林之母”说法的来历  1899年,一个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和园林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第四次大会,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三处古老的地区,都曾经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这个部分里我也讲三点:一是讲一讲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为什么苏州的园林这样多,这样出名?二要极其简要地讲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三是讲一讲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它的美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以苏州园林为例

关于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讲    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这就是那场侵略和反侵略殊死决斗最后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毁坏了许多人类文明,60多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两相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历尽沧桑而被保留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遗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前人为我们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想分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苏州古城,再讲苏州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以为,这两者是紧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苏州古城是产生苏州古典园林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风貌。  中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对某种知识重温一遍,就像读新书一样可以再次增长知识。而深入了解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艺术特色,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是和你们一起,把我们以前所获得的有关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印象和认识、复习一下,整理一下、系统一下,巩固一下。  一、苏州古城  苏州最早的时候是吴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吴国君主阖闾在与楚国激烈争夺长江中下游统治权、南征越国的过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据历史记载,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调查和论证,故而他选择的城址在长达二千数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因为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这一事实证明当时苏州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说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有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在苏州郊区,有个小镇叫相城,相传就是这个来历。  建造工程持续了6年,阖闾大城终于建成,周围37里210步2尺,古时候一步为6尺,300步为一里,绕城一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23900余米,和现在古城实际的周长差不多。  这道城墙的底部宽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筑技术,就是先用木板档住两边,中间取土夯实,少数城门和水关用石头砖木砌成。共开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其中两座有楼,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子城,作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约沿现在的锦帆路、十梓街、凤凰街、干将路一线,现在的体育场、苏州公园都在其中,现在我们园林局办公楼,也处于核心部位。子城有陆门3座,每座都建有城楼,水门2座,其中1座有楼。子城的堆土遗迹直到90年代开通干将路时才全部铲平。  同时,在横亘城西与太湖之间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烽燧墩,构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御体系。阖闾大城奠定了今天苏州城的规模,也是苏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时候,我们全城的人民为苏州古城的2500岁生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邀请参加那次庆典。我希望苏州建城2600年的时候,也就是2086年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参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时候你们能够参加那当然就更好了。  苏州古城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建城以来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规模和规划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动,这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帮助大家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苏州古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苏州古代的城市地图。这幅地图名叫《平江图》,刻制于公元1229年,我国南宋绍定二年。“平江”是当时苏州的改称,意思表示:苏州的河道,水与岸平,川流平缓,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义。由于这幅地图是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至今已有777年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图,它和稍晚一些时间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等三块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苏州文庙里,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苏州公园)  这幅地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绘制的,比例尺约为3000∶1。图上绘出的自然地理实地和人工建筑物共643个,其中标出名称的有613个。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当时苏州水乡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实地标绘下来了。图中可见二重城垣,5座水陆城门,65座坊表,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计有纵河6条,横河14条,河道总长约80多公里,桥梁共314座。城中街巷与河道并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根据历史的记载,苏州城内的河道在建城的时候就已存在了,这些按照规划由人工开挖的网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御、消防隔离、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间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也是连结城乡,沟通全国的纽带。可以说,在苏州古城的建设上,前人对于水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苏州城内的河道仍大体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继续发挥着某些功能和效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实描绘苏州繁荣状况的一幅古画,这就是清代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自木渎经胥门、阊门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长十余米,共绘制各色人物一万二千余,是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描绘了江南重镇苏州的繁华图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实写照。  以上所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一、苏州古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二、苏州古城自建城以来它的城址、规模和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当初对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三、苏州古城是一座水乡城市,它遍布城内的河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四、苏州古城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当然,苏州古城还具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流传在民间对苏州的一些说法,如“七塔八幢九馒头”,“六门三关五鼓楼”,“三宫六观廿四坊”等,苏州的许多别称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如吴、吴城、阖闾城、吴郡、东吴、吴趋、吴门、吴下、吴中、中吴、姑苏、吴都、鹤市、鸿城、平江、长洲、茂苑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详细去说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交流。总的说来,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鱼米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便种值了水稻,至今它的农业技术仍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它养殖的淡水鱼、虾、蟹是国内最鲜美的,叫人百吃不厌;它是一个丝绸之都,与南京、杭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丝织生产中心,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对苏州的丝织品赞不绝口;它是一个工艺美术的传统产地,苏州的刺绣、缂丝、玉雕、灯彩、民族乐器、木刻版画、漆雕、家具等闻名国内外,在中国各个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苏州出产的古代工艺品;同时,它还是一个园林之城,这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二、苏州园林  现在我来讲苏州园林。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园林之母”说法的来历  1899年,一个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和园林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第四次大会,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三处古老的地区,都曾经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这个部分里我也讲三点:一是讲一讲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为什么苏州的园林这样多,这样出名?二要极其简要地讲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三是讲一讲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它的美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美。  1、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  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精华所在和重要特色之一,故而有“园林之城 ”的美称。还有一句人们赞誉苏州园林的话过去我们苏州人不大肯讲,因为听起来显得不够谦虚。现在苏州园林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讲了,这句话就是“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多、这样好呢?我们说这是因为苏州具有园林产生和发展的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也就是说是苏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苏州园林。  从自然条件说,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气候温润、山水秀丽,全境宛如一座大花园,是苏州园林比照模拟的天然画本,苏州园林中许多景观都来源于太湖山水。同时,太湖地区花木品种繁多,还出产一种叫太湖石的石头、奇绝无比,这些都是构筑园林的重要材料。这里让我讲一段历史掌故,因为苏州的花木湖石是造园最理想的构件,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赵佶便下令大事征集,然后运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去造园林。负责办理的是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他借此机会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编组船队送到汴京,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事件。现在上海豫园的太湖石玉玲珑、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据说都是当时征集后未及运走的“花石纲”遗物。由此可知苏州园林是就地取材,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条件。  在人文条件方面,苏州自吴王在此建立都城以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工商繁荣、人文荟翠,城市建设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与造园有密切关系的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和园艺等专业方面,技艺高超,人才辈出。例如:苏州的建筑闻名于世,主持设计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宫殿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由于香山匠师手艺精绝,被称为“香山帮”,是明清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在中国园林史上,有两部经典著作,一部是《园冶》出自著名的造园大师计成,他是苏州同里人。还有一部叫《长物志》,专门研究园林内部装修和陈设布置,作者文震亨是苏州城里人,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的曾孙。  又如苏州的绘画有悠久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公元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末)出现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和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清四王”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师宗的文人写意画的艺术风格对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再如苏州的工艺美术、苏州的园艺盆景都是举世闻名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条件下,苏州园林才发展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2、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著名的有姑苏台、馆娃宫、梧桐园、长洲苑等,这些宫庭园林是中国园林最早的源头之一。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高傲狂放,缺乏礼貌,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但是这个园的确切地址已搞不清楚了,成为苏州园林史上的一大迷团。  唐宋以后,随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造园艺术日益提高,到了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文人雅士、退隐官僚、富商巨室所建的私家园林遍布城内外,大小园林多达200余处,达到了最盛时期。清末以后,国家贫弱、社会动荡、苏州的经济趋向衰退,苏州的园林也日渐损毁和减少,存留下来的一些园林也日益陈旧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拨款抢修园林,使苏州园林得到了恢复,成为苏州古城最鲜艳的花朵,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相信,苏州园林将会得到妥善的保护,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艺术珍品,永世长存。  3、苏州园林的性质和特点:  (A)苏州园林包括有第宅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名胜园林等各种类型,而以私家住宅园林为最多,是中国园林重要流派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它和集中在北京一带的皇家园林相比较,在规格、布局、体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见长。  (B)苏州园林就其根本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它是居住、休闲、游憩的场所,这种宅园合一的居住模式,是在人口众多,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向往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理想的生活空间,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体现了我国古代江南地区一种高度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C)从园林的建构内涵来说,苏州园林和中国各地的园林一样,是由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系列的要素所构成;物质要素包括山水、花木和建筑。精神性的是那些借助于园中的匾额、楹联、书条石、绘画、雕刻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传统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文学意境以及历史的、科学的种种信息,等等。  物质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园林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  精神性的要素可以对园中景物产生烘托、渲染,赋予园景一定的意境,形成一种人文美,使人们于游赏中愉快身心、陶冶情操,获得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  (D)从园林的布局来看,苏州园林一般多以水而为中心,以建筑为主体,以假山、峰石、花木为点缀。  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或分或聚,皆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写照,有了水,园林中的一切景物显得更加秀丽柔美。  山与水相对应,相映衬,园中景观因而更具自然野趣,因为假山、池水是自然的化身,是自然的符号。苏州园林的假山有湖石、黄石、土石结合和土山四种不同的类型,还有许多单独布置的峰石,中国文人历来有藏石、赏石、品石的风尚,这是对自然的尊崇和亲和的表现。  苏州园林中的花木富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每一座园林都有各自见长的名花古木。例如,拙政园的荷花,沧浪亭的竹子和梅花等都是著名的,因为这些花木被视为如同高洁自强的君子一样,具有不畏寒冷和强暴的品格,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苏州园林的建筑物是园中景观的主体和中心,根据居住、读书、吟诗、作画、抚琴、唱曲、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不同的需要,而建成厅、堂、轩、馆、楼、阁、榭、舫、廊、亭、台等不同的形式,辅以精美的室内装修、家具、陈设和室外变化多端的花窗、铺地等,使建筑的功能、 结构、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表现了我国江南古代民居建筑精湛的技艺,成为当今我国传统建筑和住宅建筑最为完整和丰富多彩的博物馆。  园林中的人文内涵是我们在了解园林中不可放过的。应当了解每个园林的园史和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懂得园名和园中各个建筑命名的含意和来历。喜欢诗词文学的要注意欣赏园中的楹联,研究历史的要留心园中的碑刻,爱好书法的可观摩书条石上的名人手迹,喜欢摆设的可以研究园林中的各种家具和陈设,总之苏州园林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反映了苏州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应当细细加以品赏。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各个园林主要特色的话,我觉得大致是应该这样:  拙政园 清逸疏朗的水乡风情 写意山水的杰出画本  留园 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书法石峰的艺术集成  网师园 以少胜多的小园极则 精致典雅的宅园典型  环秀山庄 独步江南的湖石佳构 造园叠山的生动教材  沧浪亭 崇阜广水的城市山林 千秋文脉的传承学府  狮子林 风月无边的禅意真趣 盘环曲折的石品洞天  艺圃 剪山裁水的太湖片角 高风亮节的君子宅园  耦园 佳偶双隐的爱情诗话 枕波临街的水城人家  退思园 因地制宜的贴水妙构 江湖野航的画里风光  以上是关于苏州园林的一些基本常识,作为一位园林工作者,我常常为从事这一工作而感到自豪,我希望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下去,成为精通园林文化、园林艺术的专家。同样是世界遗产单位,像故宫,他们出来的古建筑专家就是全国一流的古建专家,书画专家就是全国一流的书画专家,青铜器、玉器、瓷器专家、钟表专家……也是这样,谁说我们园林系统就出不了全国性的苏州园林专家呢?相信今天的各位将会取得这个成就!如果我讲的这些能引起你们兴趣,对你们有所帮助,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谢谢大家!  2006-08-18 15:17:39  大中小  关于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讲  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这就是那场侵略和反侵略殊死决斗最后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毁坏了许多人类文明,60多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两相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历尽沧桑而被保留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遗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前人为我们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想分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苏州古城,再讲苏州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以为,这两者是紧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苏州古城是产生苏州古典园林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风貌。  中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对某种知识重温一遍,就像读新书一样可以再次增长知识。而深入了解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艺术特色,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是和你们一起,把我们以前所获得的有关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印象和认识、复习一下,整理一下、系统一下,巩固一下。  一、苏州古城  苏州最早的时候是吴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吴国君主阖闾在与楚国激烈争夺长江中下游统治权、南征越国的过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据历史记载,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调查和论证,故而他选择的城址在长达二千数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因为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这一事实证明当时苏州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说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有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在苏州郊区,有个小镇叫相城,相传就是这个来历。  建造工程持续了6年,阖闾大城终于建成,周围37里210步2尺,古时候一步为6尺,300步为一里,绕城一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23900余米,和现在古城实际的周长差不多。  这道城墙的底部宽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筑技术,就是先用木板档住两边,中间取土夯实,少数城门和水关用石头砖木砌成。共开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其中两座有楼,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子城,作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约沿现在的锦帆路、十梓街、凤凰街、干将路一线,现在的体育场、苏州公园都在其中,现在我们园林局办公楼,也处于核心部位。子城有陆门3座,每座都建有城楼,水门2座,其中1座有楼。子城的堆土遗迹直到90年代开通干将路时才全部铲平。  同时,在横亘城西与太湖之间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烽燧墩,构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御体系。阖闾大城奠定了今天苏州城的规模,也是苏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时候,我们全城的人民为苏州古城的2500岁生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邀请参加那次庆典。我希望苏州建城2600年的时候,也就是2086年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参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时候你们能够参加那当然就更好了。  苏州古城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建城以来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规模和规划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动,这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帮助大家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苏州古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苏州古代的城市地图。这幅地图名叫《平江图》,刻制于公元1229年,我国南宋绍定二年。“平江”是当时苏州的改称,意思表示:苏州的河道,水与岸平,川流平缓,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义。由于这幅地图是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至今已有777年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图,它和稍晚一些时间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等三块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苏州文庙里,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苏州公园)  这幅地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绘制的,比例尺约为3000∶1。图上绘出的自然地理实地和人工建筑物共643个,其中标出名称的有613个。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当时苏州水乡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实地标绘下来了。图中可见二重城垣,5座水陆城门,65座坊表,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计有纵河6条,横河14条,河道总长约80多公里,桥梁共314座。城中街巷与河道并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根据历史的记载,苏州城内的河道在建城的时候就已存在了,这些按照规划由人工开挖的网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御、消防隔离、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间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也是连结城乡,沟通全国的纽带。可以说,在苏州古城的建设上,前人对于水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苏州城内的河道仍大体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继续发挥着某些功能和效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实描绘苏州繁荣状况的一幅古画,这就是清代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自木渎经胥门、阊门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长十余米,共绘制各色人物一万二千余,是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描绘了江南重镇苏州的繁华图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实写照。  以上所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一、苏州古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二、苏州古城自建城以来它的城址、规模和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当初对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三、苏州古城是一座水乡城市,它遍布城内的河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四、苏州古城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当然,苏州古城还具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流传在民间对苏州的一些说法,如“七塔八幢九馒头”,“六门三关五鼓楼”,“三宫六观廿四坊”等,苏州的许多别称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如吴、吴城、阖闾城、吴郡、东吴、吴趋、吴门、吴下、吴中、中吴、姑苏、吴都、鹤市、鸿城、平江、长洲、茂苑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详细去说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交流。总的说来,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鱼米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便种值了水稻,至今它的农业技术仍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它养殖的淡水鱼、虾、蟹是国内最鲜美的,叫人百吃不厌;它是一个丝绸之都,与南京、杭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丝织生产中心,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对苏州的丝织品赞不绝口;它是一个工艺美术的传统产地,苏州的刺绣、缂丝、玉雕、灯彩、民族乐器、木刻版画、漆雕、家具等闻名国内外,在中国各个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苏州出产的古代工艺品;同时,它还是一个园林之城,这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二、苏州园林  现在我来讲苏州园林。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园林之母”说法的来历  1899年,一个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和园林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第四次大会,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三处古老的地区,都曾经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这个部分里我也讲三点:一是讲一讲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为什么苏州的园林这样多,这样出名?二要极其简要地讲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三是讲一讲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它的美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

我的快乐如果你要问什么最快乐,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游玩苏州园林或许因为是我家苏州人的缘故,我从小就对苏州园林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那时的喜爱或许还是只基于对那花草丛中美丽的蝴蝶的喜爱。但现在不同了,如今的我,真正从心底里喜欢充满了吴文化气息的苏州园林。因此,游园也自然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事。常愿意一个人,在节假日期间,带着一个小背包,到园林里去散步。这是我放松学习压力最好的方法,也是我节日里最快乐的事。一个人走在石子路上,看着周围古朴、宁静的景色,我便把什么烦恼、不快、压力都忘记了,只觉得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安安静静的。园林里的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是我十分喜爱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虽然写的是山中的景色,而苏州园林又何尝不是呢? 春天走进园林,是满地、满树的嫩绿。小小的叶芽如同婴儿的嫩手,只悄悄地伸出那一点儿,惹人喜爱。这时游园,总觉得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似乎是沉寂了整个冬天的活跃的心情也在慢慢滋长着。 夏天永远是我最爱的季节。此时游园,当然也充满了欣喜与欢乐。那满园的翠绿和湖中的荷花,使我把夏日的炎热都抛在了脑后,只感到此刻是十分凉爽的。那荷花有的像水中仙子,有的像婷婷少女,长长的柳条像少女随风起舞的发丝,看着这些,我浮躁的心情早烟消云散了。这时如果有本好书,坐在湖中心凉亭中,细细品味,便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也是常带着书去园林的。如果下雨,就更好了。雨水会洗去树叶、荷叶上的尘灰,使景色又明亮许多。滴入水中的雨滴激起的晕圈,使那些鱼儿也活跃起来了。这雨天里,游人不会很多,那景色就像是单属于我一个人了 对于秋、冬的园林,我更多的是向往,向往第二年的绿色,第二年的荷花…… 朋友!现在,你该知道为何游玩苏州园林是我最快乐的事,而且永不生厌的原因了吧!

第一部分⑴: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赏析论文3000字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围绕以上几点写,如“理想品质”、“咫尺乾坤”等。

我前几天写了关于这个的论文,这个是我在网上找的一个资料,你参考参考吧。 希望对你有用。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 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重视,进行了不断的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更是结合古城改造,依法加强了园林内外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处园林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江南园林的风格,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境界。  苏州园林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园林美一样,都取源于自然,是在自然空间形态基础上加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产物。苏州园林一般用地有限,常在市井之内再造山林之趣,除用微缩景观外,空间巧妙组合是其成功关键。廊,这种长条形状的园林建筑物,常常作用为最理想的手段。一条透空的长廊横贯于园内,原有的空间立即产生远、中、近三个层次,两侧的景物都将互为对方的远景和背景,使原本娇小的园林显得空灵而又深邃。  在苏州园林中,亭、台、楼、阁、榭等是“实”的,而廊是“虚”的,两者结合便构成了虚和实的和谐美。沿廊漫步,既像在室内,又像在室外,这种亦内亦外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过度空间”的心理,造园家就是利用这种空间内外矛盾的统一,将两种不同的空间感受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200处,为全国之冠。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苏州著名的园林还有: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本是描写阿房宫的气势之宏大,可是用在精致的苏州园林中也同样适合。园中景物本散漫,但通过廊的“勾勒”和“穿插”,才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变的艺术整体。廊乃苏州园林园主普遍采用的手段之一,但它折射出的绝不是诸如此类单纯的建筑艺术,更是荟萃了文学、哲学和美学等艺术和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正是以其格调之超俗,文化品位之高雅,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  “平面曲折,高低错落”,这是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的艺术手法之一,原因在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而不象西方园林那样着意表现规整的人工之美。苏州园林更是讲究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步移景异。而中国的建筑一般呈方形、圆形,要有丰富的转折与错落谈何容易。但廊,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廊除供人行走之外,并无其他独立功能,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它的最大作用是连接其他类型的园林建筑。廊可长、可短、可上、可下、可折、可弯,非常灵活。苏州园林中“廊”的曲折程度要比北方皇家园林强得多,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达到“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引自《园冶》)的效果。总之,苏州园林建筑中借助了廊的运用,才完美地实现了平面上曲曲折折,竖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1980年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这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在其后的20多年里,苏州园林走出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地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有日本池田市“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市“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法国巴黎“怡黎园”等等。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都获得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建造在世界各地的苏式园林还是苏州最生动的名片,特别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专家学者来考察、研究作为人居环境经典的苏州古典园林。落户异域的苏州园林带着出生地的文化气质走向世界。  苏州名园、名胜目不暇接,她丰富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的内涵,堪称中国文明的精萃。苏州园林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是画框,内有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可精读,可细品,它四时有景,四时有题。  参考资料:《苏州园林欣赏》 张顺生  《浅谈苏州园林的立意与写意》(浙江建筑网)  《苏州园林魅力永存》(中华园林网)

第一部分⑴: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赏析论文3000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围绕以上几点写,如“理想品质”、“咫尺乾坤”等。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第一部分⑴: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论文4000字

长了点 你可以选一点 因为把很多园林分开来写了  在这个地方,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以优雅的情趣、超凡脱俗的美感,用无数个风花雪月的时光建造起一座座园林。他们在繁华的闹市里营造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寂静山林,平日里绘制着一卷卷水墨风光,吟唱出一首首优美诗篇。也就在那个时节,中国最优美的唱腔在这些园林中回响,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这里就是人间天堂,而这些天堂中的一座座园林就是每个人梦想中的精神家园……  苏州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建造历史的古城,古城中的私家园林最早兴起于公元二三世纪,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在十六至十八世纪建造的园林达到五百余座,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风格。  【沧浪亭】  这道水面既是这个园林的天然屏障又让外人能够欣赏到园中的部分景色,这样的格局为沧浪亭所独有。沧浪亭始建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五代时期,是现在苏州城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  这道长廊又称为复廊。一侧临水,可欣赏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中依假山环绕,连接起了整个园林。复廊以花墙为间隔,漏窗点缀其中,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而起伏绵延,是中国园林长廊的经典之作;  园内以这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主峰高处是座造型古朴、名为沧浪亭的石亭,园林也因此而得名;  百余个漏窗散布全园、构思独特、制作精巧、式样无一雷同,是古典园林中漏窗艺术的典范;  园林中规模不大的竹林随处可见,典雅的建筑错落分布;  庭院间的石子小路弯曲穿行;  一汪绿水深潭锦鲤出没。  沧浪亭九百余年来杰出地诠释着苏州古典园林的幽静之美。遥想当年,远方好友携带着礼品兴冲冲乘船而来,登上沧浪亭与朋友对弈。时光在山石古树间流逝。在园林之中,中国的文人们品味着人生什么为进退,千古如何算输赢的境界与滋味。  【狮子林】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国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园内假山众多,各种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形状怪异。因为佛经中如来说法被比喻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子弟建造的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叠石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狮子林这样以假山为主来点缀园林,几乎是一个孤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国”之称。  深藏于假山中的这座建筑在一个侧面同时呈现出八个翘角飞檐的建筑奇观。  园内四个表达中国文人生活方式的漏窗堪称一绝。  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  和其它园林一样,狮子林深居于闹市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何又被称为“城市山林”。  相传几百年前,僧人们曾在这里打坐修禅。而在园林主人的眼中,一座座奇峰就如同名贤高士,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点燃一炷高香,在群峰环绕之中参悟着俗世间的生老病死、天堂里的转世轮回。  在苏州的茶馆中,经常能看到一种热闹的说唱表演。表演者往往是一男一女,用当地的方言讲述才子佳人的爱情、英雄好汉的传奇。  苏州评弹——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产生于四百余年前传唱至今依然生气勃勃。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现占地七十八亩,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座。  东部,呈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个别的建筑点缀在河岸树丛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脚下穿行,构建出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空间;  中部,拙政园的精华所在。占地十八亩,池水面积过半,各式建筑傍水安置,造型古朴典雅。假山四周池水环绕、山头高低错落如湖中的岛屿,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的风韵,气氛宁静而又深远,显示出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造园格局。  石舫在水面之上构筑而成的船形建筑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这个石舫叫做“香洲”。园林的主人当年曾乘风破浪、万里行游,而今退隐于园林之中,这座静止的香洲也便成为一种豪情的象征。在香洲的平台之上,安置好一把古琴,烟雾缈缈,抚一曲《高山流水》,是回忆,更是寄托和慰藉,这种旋律曾长久地在一片片精致的人造山水间回响,最终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绝唱。  小飞虹——拙政园唯一的廊桥,将一片水面隔开,营造出幽深的感觉。  见山楼,三面临水,有两个曲桥连接南北,是当年主人与朋友们吟诗作赋的场所。  大空间中还有一些被分割隐藏起来的小院落,园中有园,这是苏州造园艺术的典型手法之一。  穿过这道形如满月的圆形石门,便是拙政园的西花园,一个赏心悦目的精巧空间。这条波形水廊曲折建构、一波三折,不但起到将中西部分割开来的作用,而且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都呈现出曲折所带来的各种美感,是中国长廊建筑的杰出之作。  拙政园的建造典型地代表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普遍历史。  公元1509年,明王朝的一位高官因官场失意回归故里,以一座寺庙的旧址为基础开始兴建拙政园并邀请了当时江南最著名的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征明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情趣,用传统的笔墨勾勒出了整个园林的总体布局,在他的主持下历时十年拙政园终于建造完成,形成了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风格,强烈地表现出中国文人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审美意境。自此,“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蓝本,融入中国画的艺术再现手法”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大宗旨。  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西花园的主体建筑雅致、豪华。四面菱形玻璃蓝白相间,由内外望一窗一景。那时的园林主人便在此处欣赏中国最优美的古老戏剧——昆曲。  从明代开始,许多画家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在方寸之地创造出一个个精致的空间,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意犹未尽的审美体验。  【环秀山庄】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假山,占地半亩多。绝壁、山洞、峡谷、危崖模仿着自然的山体变化,移步换形、变化万端,整个造形如同真山一般,惟妙惟肖。山间峡谷长达十余米,山峰七米多高,山中小道六七十米。  这座体积宠大的假山,三面溪水环绕,建造于公元十八世纪,坐落于环秀山庄之中,占据了这座园林一半的面积,它典范地体现了假山的构建技艺,显示出永恒的艺术美感,堪称湖石假山的中国之最。  远离山林却向往着山林,两百余年的岁月中,不同的人家先先后后地成为了这座园林的主人。平常的日子里他们都会在山石间徘徊,品味园林构建的艺术美感,都会和好友在洞室中畅饮,谈论古往今来的佳话,此情此景就是中国古代文人们享受生命的一个经典时刻。  【留园】  留园,占地三十亩,是最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现在的风貌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国清朝时期的园林风格。  走入其中,在经过了一段弯曲迂回的通道之后,园中的景色才次第展开:  中部地带以水池为中心;  西侧假山高耸、树木高大,山势一直蜿蜒至北部,上筑可以俯瞰全园的闻木樨香轩;  南侧是主体建筑明瑟楼,明瓦合窗、古色古香、翘角飞檐、古朴典雅;  东侧主体建筑——曲溪楼,轻盈挺秀,两侧树木茂盛,中间还有人工堆成的小岛,号称“小蓬莱”,将水面分割成大小两湖。方寸之间景观高低错落、参差不齐,形成变化多端的视觉空间;  在假山脚下,两侧堆砌的山石夹着徐徐流入的湖水如同高山峡谷(相传是当时一位著名画家亲自堆叠而成的);  各式漏窗光影迷离;  全园的长廊达七百余米,沿墙曲折蜿蜒、高低起伏,和墙之间留出一点点弯曲的空间,栽种些植物、放置点湖石便形成了一个个园林的微型景观,气息生动、充满趣味,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长廊建造的典型手法;  五峰仙馆——留园最大的厅堂。左右两厢建筑各异,形成了一个四合院落;  冠云峰高达六点五米,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高大的单体太湖石,旁边配以两座湖石。三座石峰充满了自然造化的奇特美感,形成一处绝佳的景观;  这是明瑟楼的顶层,园林的主人曾在此作画。宣纸、笔墨、清风、美景,这是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的美妙时刻。  【耦园】  耦园,三面临水,园中景色尽藏于高墙之中。  园内这座黄石假山是苏州园林中的又一个杰作。它四面环水、体积恰当、高低自然错落,和周围的建筑和谐相处,成为一个优美的景区。  吾爱亭——一个温馨的名称,临水而建,和曲线优美的长廊相连,秀丽动人。山水间一座水阁,四角高翘、典雅方正。静坐于内,满眼湖光山色。  一百三十多年前,一对夫妻曾在这里隐居,她们躲避着高墙之外的世俗社会,日常劳作于花园之间,享受着平静生活所带来的淡然与安逸。因为思念家乡,女主人便在园林靠近河道的角落中建成高楼一座,这就是听橹楼。它与旁边男主人的书房魁星阁两两相对、内部相通。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这几乎是唯一一处显示出男女平等意味的建筑。每当园外的橹声传来,园内的女主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人可以不在家乡生活,但对家乡的记忆思念则会伴随一生。  【退思园】  苏州附近的同里镇是江南水乡风情的典范代表,在这里有一座始建于十九世纪的古典园林——退思园。以水为中心,各式建筑贴近水面,好像整个园子浮于水上。  闹红一舸——一个石舫建筑,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紧贴水面,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寄情于船是一种水乡文化的特征)。  ……  几盘干果、一杯清茶,在望景楼的窗前,或与朋友或和家人品茗聊天,这应该是园林人家日常生活的一个情景。就在闹红一舸的船头,当年美丽的江南女子曾吹动长萧,一旁的青年男子以笛声合奏。优雅精致的生存智慧、温文内敛的精神气质,这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留给世界的另一份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创造了诗一般的梦幻境界,是中国文人始终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归宿。

各位朋友,大家好,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扬州个园,确实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围绕以上几点写,如“理想品质”、“咫尺乾坤”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