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会计论文8000字比亚迪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8 07:39:37

会计论文8000字比亚迪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去知网找,那里肯定有你要的论文,自己可以先搜搜看,不知道怎样找的话,可以去我百度空间里,有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的文章介绍

另一篇我发给你  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种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层出不穷。经济理论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和实践均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边缘化的现象日趋明显。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理论与实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的有关理论基础之上,并以管理会计手段,运用会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新领域。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因此,对于如何界定其概念以及企业哪些活动属于战略管理会计范畴,如何进行操作等问题,均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故此,有必要对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界限和实际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规律,促进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该词的首创者是SSimmonds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从不同视角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是很多的。Govindarajan和Shank主要研究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以下四个阶段所起的作用,即战略的简略表述(公式化表达)、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和战略的控制。在此,他们使用了三个主题:价值链分析、战略地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表述关于企业战略和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框架。他们将此框架称为“战略成本管理”。Shank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成本信息直接针对战略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之一或之几的管理化应用”。  Bromwich和Wilson的研究角度又有区别。Bromwich关注于最终商品市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企业的产品市场和竞争者的成本和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进行的提供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及其竞争者一定期间内在这些市场上的战略所进行的监督”。Wilson则主要强调战略管理会计的外部指向和前瞻性。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些文献从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多方面理解。有两种观点主要来源于Porter的竞争地位模型。Simmonds的观点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看成是提供对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现金流量的评估,并将这一信息还原为价格――成本――产量指标。其他如Porter和Wilson的观点则更侧重于产品的寿命周期。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领域呈现出与“策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并非“战略”。将上列战略性主题置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的主要领域这一背景之下时,这个结论更是显而易见。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倾向于采纳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立场,也不被市场或竞争所左右。涉及到管理会计的时间框架,财务年度多占主导地位。预算总体上根据1年来确定,构成投资报酬率基础的时间框架是1年的一个合计数及按历史成本确定的余额(即1年的利润占资产历史成本的百分比)。从对内还是对外这个的角度出发,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内的方面,这与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对市场的认识或评价竞争者行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对战略管理会计定义内涵的研究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界定归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务范围,并寻求战略管理会计的整体框架和运行规律。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对“战略性”一词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因而,凡是体现非战略性倾向的方法和举措,均可归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领域;反之,体现战略性属性的方法和举措,则可列入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范畴。现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进行探讨的文献,揭示了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下列属性: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  三、几种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及其应用  利用我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属性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满足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和关注未来这三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与该实务是否能将企业的战略导向具体化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密切相关,但并不一定属于某一具体企业负责管理公司战略的经理人员所需要的会计行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主要包括三大类: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竞争对手会计和品牌价值会计。下面我们对各项实务的内容和应用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  产品属性成本计算(Attribute Costing)  产品属性成本化是将吸引顾客的特定产品属性成本化的过程。可以进行成本化的产品属性包括:经营行为的多样性,产品的可靠性,担保的安排、完工和齐备的程度,供应的保障及售后服务等。产品是由大量的属性构成的,正是产品的不同属性造成了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品位的迎合程度恰恰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  是指基于产品或劳务生命中各阶段的长度所进行的成本评估。在此,我们不再以年度为基准评估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化的时间框架基于产品生命中各个阶段的长度。这些阶段包括设计、推广、发展、成熟、衰落直至废弃。对这种方法的评述一致认为,该方法能够避免短期行为的管理倾向。在产品设计阶段积累下来的年度亏损用传统财务会计方法加以确认,由此产生的压力会促进产品成熟之前的市场推广。如果管理当局相信生命周期成本化理论,他们就能够认识到,为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盈利能力,有必要实施一个全面的研究和设计阶段。  质量成本计算(Quality Costing)  质量成本是指那些与创新、鉴定;修理和预防残次品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划分为三大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出具质量成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引导管理当局优先注意质量问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不论是观察到的还是真实的,均可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之间存在这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事实,建议管理当局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以确保企业政策的最佳相关性。总体上讲,预防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大量的节约,并带来由减少缺陷成本(退货、返工、废品和销售失败等)造成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计算(Strategic Costing)  是根据战略和市场信息,利用成本指标,开发并确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的最佳战略的过程。为了使成本分析有助于追求竞争优势这一目标,必须仔细考虑战略结局。最初的研究者曾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集中说明一项由使用传统成本化方法(即由相关成本和短期视角出发开展的分析)带来的次佳战略。通过对战略结局的考虑,并利用市场学和竞争战略有关文献提供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战略方案产生的过程。  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  是指在定价决策中对战略因素的分析。利用竞争导向分析进行战略定价,会带来比较正确的定价决策。这些分析中应予评估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的价格回应、价格弹性、市场的增长、规模的经济性以及经验。在此类分析的过程中,市场营销人员发现了会计信息在与价格决策相联系后,发挥了巨大的潜在作用。  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Costing)  这是一种用于产品和程序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方法,具体是通过用估计(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减去需要的目标利润,以得到所需要的生产、工程或市场成本。然后,该产品就按满足该成本的方式设计。目标成本化主要应用于制造程序中的开发和设计阶段。与目标成本化密切相关的是Kaizen成本化。该方法也应用于产品的制造阶段,因而将目标成本化引导到设计与开发阶段之外。Kaizen成本化要求为保证进一步的节约而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理论将成本化从追求精确的监督转化为具有前瞻性的成本化理论,从而与追求竞争优势密切联系起来。  价值链成本计算(Value Chain Costing)  一种作业基础的成本化方法,成本被分配到设计、采购、生产、市场、分配和产品或劳务的服务这些必要的作业当中。这种方法建立在价值链分析基础之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以相等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价值,或来自于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顾客价值。在产品的设计与分配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如同链务上的环节,正是这一思路产生了价值链分析。这一研究鉴定了在企业价值链的各有关部分中,顾客价值可以在哪个环节提高,或者成本可以在哪个环节降低。价值链成本化使传统成本分析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传统管理会计由于仅仅关注于增值,缺乏对包含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当中潜存的利益和潜在成本节约的探求,因而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竞争对手会计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Competitor Cost Assessment)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是基于对竞争者的设备、技术、经济规模等的评估,定期更新对竞争对手的推测。这是一项广为讨论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当然,通过竞争对手者成本评估得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结果有时可能是因追加技术进步投资而引起的,于是,与这种投资相关的长期影响及投资显现出的竞争对手者对提升竞争地位的追求,更助长了企业对竞争对手成本了解的需要。竞争对手成本评估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评估竞争对手的制造设施、经济规模、政府关系和技术产品设计。除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关于竞争对手信息的不直接来源。这些不直接的信息来源包括实地观察、共同的供应商、共同的顾客以及雇员(特别是竞争对的前雇员)。  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  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这一信息可为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提供基础。竞争地位监督是竞争对手评估的一种更为权威的方法,它将分析扩大到评价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销售成本和收入。这些会计计量是具有广度的,因为他们提供了比仅仅简单地基于市场份额所进行的评估更多的关于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单位成本的增加可能原本是一个好的征兆,然而,如果这种增加是由追加对广告费用的投入以增强品牌知名度,或者是由投资新产品开发造成的,则变动的成本结构更可能恰恰意味着竞争对手正在保持较强势的竞争地位。  基于公开财务报表的竞争对手评价(Competitor Appraisal on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  是指对竞争对手公开的财务报表进行的数字性分析,作为竞争对手竞争优势评估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基于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而进行的竞争对手业绩评价。与前面讨论的方法不同,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包含了受传统会计教育的会计师所熟知的一切技术,运用这种分析模式评估竞争对于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可以获得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果。分析的内容包括监测销售趋势和利润水平,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运动。  (三)品牌价值会计  品牌价值预算(Brand Value Budgeting)  这是将品牌价值应用于分配资源的管理决策,旨在支持或提升一个品牌的地位,因而将注意力置于管理当局关于品牌争议的对话上的过程。  品牌价值监控(Brand Value Monitoring)  是通过评估品牌强度因素而对某一品牌进行的财务估价。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能力、稳定性、市场、国际化能力、趋势、支持和与历史品牌利润相结合的品牌保护。  品牌价值预算和监控可以统称为品牌估价,它仅能应用于拥有品牌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此项战略管理会计技术出现较晚,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但是对于拥有著名品牌的公司来讲,将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市场成就的因素是非常合理的。当然,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品牌估价实务的战略影响取决于估价方法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12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并不能代表所谓普遍公认的观点,这是因为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范围的理解尚存在一些分歧。国外的研究表明,竞争对手会计和战略定价在企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用于企业战略当中,需要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由此得到的信息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控制,就达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够广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的加快,其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广阔。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在应用当中加以丰富和完善。

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是重占有还是重生存?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是什么,虽然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利润最大化。简而言之,传统观念下的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是重占有的,企业只有越来越多地占有物质财富,才算是成功的,才更有价值,才更有社会地位。如果企业理财战略不以占有更多的财富为目标,那么其生存也就一文不值。应当说重占有的企业理财战略目标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虽然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重占有。笔者倾向于企业理财战略目标应当是重生存,即使企业更健康地发展、运转下去。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有生命的结构的话,只有通过健康地发展才能生存下去,只有变化才能存在。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所固有的特性就是使企业更好的成长和变化。单纯地占有无助于企业健康地成长和变化。重生存才能和谐一致,才能更好地发展。在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企业理财战略目标—般是重占有的,这是和私有制密切相连的。事实上—个重占有的社会,其弊端是很多的。—个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很难说是—个理想的企业。社会主义企业本质上应该是重生存的,应该是为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健康发展服务的,而不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战略目标的。其实传统企业理财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认为人是自利的,是重占有的。这—假设在一定时期是基本成立的,但它并不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更不能成为企业理财战略的理论基础。社会人假设、人的全面发展假设早已出现。因此,企业理财战略目标更应当建立在社会人假设、人的全面发展假设的基础上,应当重生存,而不是重占有。  新思维之二:企业理财战略思想——贫困还是富有?企业理财战略思想是制定和实施企业理财战略的思维成果,是完善企业理财战略的精神资源。通过对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史,特别是企业理财战略思想演变的深入研究,令人遗憾的是,企业理财战略思想还是比较贫困的。理由如下:(一)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单一性。翻开各种财务管理教科书,很少有专门介绍企业理财战略的,虽然国内有少数学者以企业理财战略为题出版过专著,发表过论文,但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单一性的格局并未改变。各种财务管理教科书中也零星介绍—些企业筹资战略、投资战略、资产组合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但其指导思想只有一个,即如何实现“最大的收益”,即重占有,轻生存,似乎只有先占有了,才有可能谈生存。(二)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层次性仍然较低,并未上升到经济学的,特别是哲学的高度。企业理财战略思想应该是各种经济学、管理学观点的具体体现,应该上升为理财哲学。但现在许多教科书所介绍的理财战略似乎只是某一种经济学的思想,并不能体现各种经济思想,更没有从哲学的高度,从人性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总结。因此,企业理财战略思想的层次性仍然不高,其内容也显得比较苍白。(三)企业理财战略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研究。教科书上讲到企业理财战略时,实际上就是假设制定企业理财战略的决策者们是纯粹经济动物,他们的目标就是如何去赚钱,如何去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他们把其他人也看成是经济动物。不需要去研究丰富多彩的人群及员工的动机,不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更看不到制度变迁的可能性及人的创造力。企业理财战略关注的是资金、成本、收益等财务指标,很少关注人力资源及人本身的生存质量,人并没有成为企业理财战略关注的热点问题。四、企业理财战略思想只重视价值分析,不重视行为分析。我们不幸地发现,所有有关企业理财战略的教材,在介绍企业理财战略时,都陷入了纯经济的价值分析的误区,忽视了理财战略的本质对象是企业及人活生生的行为,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改变企业理财战略的结果和方向。  新思维之三:企业理财战略是侧重于战术性还是侧重于战略性?战略应该是和市场、社会、人联系在—起的,是市场、社会和人的变迁导致竞争、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理财战略的需求。企业理财战略是对市场、社会和人的—种积极反应,是降低企业生存风险的—种策略,它需要企业内部和社会各部门及社会有关部门及人士的支持。传统的理财战略侧重于战术性,仅仅对各种财务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忽视了市场、社会、人本身对理财战略、战术的影响,在假定不变的市场、社会和人的环境中,静态地去分析各种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的战术过程。整个企业理财战略过程显得平淡乏味,缺乏整体感和生动性,也缺乏其社会价值。企业理财战略应该侧重于战略分析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战术分析。理财战略应当以市场、社会和人为导向,使理财战略真正上升为动态的、发展的、统领企业理财全局的导航系统。  新思维之四:企业理财战略是分离于企业战略管理还是融合于企业战略管理?传统的企业理财战略理论给人—种“独来独往”的感觉,有自己界限分明的研究对象,有确定的战略主体和分析手段,它是财务管理人员自己的事情,似乎与企业其他战略问题无关。其实企业理财战略是无法从企业战略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企业战略的—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企业战略管理才有前途。只有当企业理财与其它管理战略相配合,相融合时,企业理财战略才能得到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其它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也只有当理财战略得到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时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因此,企业理财战略切忌工作本位化、独立化。  新思维之五:企业理财战略是重最优化决策还是重较满意决策?传统企业理财战略理论在论述战略决策时往往强调决策的最优化,无论是筹资战略,还是投资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分配战略,要求企业从方案初选、论证、终选都要按照最优化原则办事,选择所谓最优方案。各种战略决策方法也是按最优化原则设计的,就连风险衡量与计算也充满了最优化思想。其实“最优化”的提法本身就不够科学。按照哲学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最优化,有利也必然有弊,你按某一指标实现了“最优化”,从另—个方面来看,也许很糟糕。其实真正的企业理财战略决策是选择决策者较为满意的方案。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选择满意的决策方案,“则是在不同方向上简化真实情景,它保留了较多的真实情景细节,但试图做出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优的决策。”其实决策者为了进行所谓的“最优决策”,往往要大刀阔斧地简化真实世界的情景,使之达到决策者能够处理的地步。这种最优化决策的结果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  新思维之六:企业理财战略是重经济还是经济与文化并重?传统的企业理财战略理论在讨论问题时,主要是站在经济的角度来分析说明的,强调的是经济上的最优化,很少结合文化来论证,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七十年代开始,西方企业开始重视战略管理,企业理财战略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崇尚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用价值观来管理企业。企业理财战略如果忽视文化环境的研究与分析,不但没有特色,而且成功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笔者认为企业理财战略应当经济与文化并重,在系统的经济分析的同时还应当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企业理财战略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是根植于一种文化、价值观、习惯和观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的科学,企业理财战略受到——而且也应该受到——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理财战略又影响企业、社会和文化。  新思维之七:企业理财战略认识上的—些误区。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理财战略应当被利益驱动,搞尔虞我诈是可以理解的;搞投机,钻政策空子,善于避税是精明的表现;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多余的,企业理财战略应当有充分的自由;认为要在市场经济中获胜,应当舍得花钱造舆论,做广告,树金字招牌,甚至不惜做假广告以提高所谓的知名度。有人认为企业理财战略就是在流通领域抢天下,把全部心思放在扩大收入上,忽视生产、质量和管理;如此等等。其实上述企业理财战略的价值观是错误的,鼓吹的是惟利是图,有损国家、社会利益,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任何理财战略都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展开,应当明是否,讲正气,有原则。企业理财战略学说作为社会科学的—部分,所关心的无一例外的都是人类对其环境的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企业理财战略学说本身是以错误的理论为基础的话,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是有害的。  新思维之八:关于企业理财战略主体的—些思考。按照企业理论的—般常识,企业可以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独资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是业主本人,合伙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是合伙者群体,公司制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阶层。对前两项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疑义。对公司制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的看法还有分歧,即公司的出资者或投资者集团能否成为企业理财战略主体?我的看法是要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以及投资者的谈判能力及国家的法律政策。投资者可以采取各种策略(也是一种理财战略)去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可以在企业重大理财战略方面最后表态。因此,投资者集团有时就是企业的理财战略主体。至于经营者能否成为企业理财战略主体,也要看经营者的力量是否能左右企业的局面,以及国家的法律政策。经营者可以拥有一定限度内的财务决策权,但他们还是以执行公司的重大财务战略为己任的,不应当成为企业理财战略的主体。有人把谁拥有财务决策权看成是理财战略主体的标志,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财务决策权是分层次的,有出资者财务决策权,有经营者财务决策权,有财务经理财务决策权,还有其它部门经理及管理人员的财务决策权。如果他们都成为企业理财战略主体,不但道理上说不通,事实上也不可行。

会计论文8000字比亚迪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报告

提供一些会计专业论文的写作方向,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三、审计方面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7.审计质量控制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论审计风险防范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19.试论审计抽样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四、电算化会计类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我就是会计专业老师,经常指导本、专科论文,针对你的情况给你如下建议: 1、内容上以理论为主,你属于在校学生没接触过实务,内容不要涉及实务方面,否则有抄袭嫌疑 2、我不知道你们学校学习风气如何,但一般专科学校看论文很松,结构合理抄袭比例不超标就没问题 3、题材方面你们学校不知道开通全文数据库的权限没,比如维普等,有的话可以去那里找些硕士博士论文做参考资料,没有的话只能去会计人视野等著名会计网站去看别人写的前沿一些的论题都是什么方向 4、多数内容肯定是别人写过的,你主要是总结好,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就行,但是要有那么2-3个自己的观点

是毕业论文吗?可以私信我的

新形势下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研究  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既具可靠性,又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起到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从而有利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和稳定发展。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为具有“可验证”和“可靠性”,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会计计量的统治地位。现代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到今天,特别是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具有的没有成本或初始成本很低的特性,而历史成本只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过去价值,沿用历史成本已经无法对金融衍生工具等进行有效的计量,也难于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等存在的实质风险。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波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大,资产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受到资产历史成本影响。因此,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生成的会计信息在现代资本市场中越来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其有用性(相关性)受到了极大影响。单纯地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只依赖于历史成本计量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计量方法需要有效的突破原有的传统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应势产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  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是资产、负债的现时真实价值,这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是做出重要决策的主要依据。公允价值会计目前已成为国际会计的主流趋向。  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确定了会计计量五种基本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股份支付、生物资产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确认方式。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类型的。  公允价值定义隐含的假设  (1)为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交易双方应该彼此平等,自由的进行交易。  (2)为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对公平交易进行补充定义及说明。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在财务困难或面临重大经营规模调整,缩减时候,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公允的,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价格。如在债务重组时,债权人对债务清偿的价格往往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其债务清偿的金额并非是该债务的公允价值。  (3)为交易双方应是熟悉情况的,这一假定仍然是对公平交易的补充。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不熟悉交易对象的情况,其形成的交易金额很难说是公允的。如在古董市场的交易,交易一方如根本不知道古董的实际文化、艺术价值,其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公允的,反过来说,如在拍卖会上,已经对拍卖的古董真伪、文化、艺术价值作出了充分的说明,交易双方熟悉所有情况,其拍卖形成的价格一般来说是现时的公允价值。同等情况下,在股权交易中,如该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或存在重大错误导向,往往导致投资者错误的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导致投资亏损。如在国资企业进行改制过程中,经营者故意压低经营业绩和资产的公允价值,就会导致进入者以较低的价格取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导致所属资产的流失,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因此,类似的交易形成的股权价格是不公允的。  公允价值的特性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前提假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由自愿交易的双方所达成的价格,而不是交易一方主观预期希望达成的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一个客观的现时价值,而不是主观价值。从公允价值的定义来说,公允价值具有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也更具有相关性。  对于资产来说,公允价值是其进行交换时形成的交换价值金额,具体来说,是其交换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体现了现时价值而不是未来价值。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较大程度上比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定义中,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特性进行计量,能充分地反映出资产这一特征。  对于负债来说,公允价值是其进行清偿形成的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符合负债定义的条件。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以其公允价值属性计量,能够更好符合对债务计量的特征。如一项三年期免息的应付款项,作为该款项的债权人来说,如果能以市场公平收益率的折现值进行现时清偿,债权人在通常情况下是愿意主动进行此项债务清偿交易的,因为对于债权人来说,其取得现金资产,提高了其资金流动性,并在以后期间中加以利用能够获取到同等或更大的收益。反过来说,对于债务人来说,其承担的现时义务即为清偿该笔款项现时以现金进行自愿清偿的金额。  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还反映了金融工具的信用质量。也就是承担义务一方的企业或主体的信用品质(信用等级程度)。如债务人的信用品质较差,在违约概率较大时,作为债权人一方,可能以较大的折现率来对此债权进行折现清偿。如同样为1000元的应收金额,一家债务人系信用良好且还债能力较强的企业,一家系财务比较困难的企业,债权人愿意现时偿付的金额可能为900元和800元,也就是说,该笔债权可能会以不同的收益率方式进行折现。因此,可以按照实际经营程度来分别计量两家企业的财务偿债能力属性,一家企业应收账款的入账公允价值为900元,另外一家企业入账的公允价值为800元,会计计量模式分别反映了不同债务人的信用品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定义的交叉。  公允价值和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定义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之间是存在交叉之处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截然排斥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  对于历史成本来说,在运用到资产的初始计量时,如果交易是公平的市场中进行的,历史成本则反映了资产取得的公允价值。对于重置成本来说,在运用到资产后续计量时,重置成本在有较大程度的可能反映了资产的公允价值,运用到负债计量时,重置成本也有较大程度的可能反映了负债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是以公允价值扣除继续发生的成本和相关销售费用来计量的。现值计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但它也并不排斥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主观预测和判断。  以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由于其反映了资产负债现时真实价值,对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来说,以此为计量基础反映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其决策更相关和有用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因此,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的一种潮流趋势,代表了国际会计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来加以运用, 特别是对于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以提高社会公众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但是,公允价值会计其目前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公允价值反映现时价值,与决策确实比较相关,但其可靠地取得却难以确保,尤其在目前我国会计界执业水平较低,经济市场不太规范的背景下更难以保证准确的公允价值的体现。公允价值在相关资产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或实际成交时,其公允价值的计算确定往往带有企业对其价值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未得到实际公允市场交易的确认,因此其可靠性相对难于验证。反过来说,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往往掌握其资产或负债过多的相关信息情况,市场交易价格也难以充分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市场总是存在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企业的主观价值判断也可能与市场判断相悖。因此,公允价值确定总是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增值的收益并无相应的现时的现金流,或者说是确定的收益权利等,以此影响到收益确定的传统观念。以“资产负债观”和“综合收益观”代替现时确认利润的观念还尚待时日,会计方法选择面临重大改变和挑战。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至今并未完全否定历史成本计价,而历史成本计价基础就其本身计量模式来说,对于会计计量有着较大的优点,公允价值的运用程度仍然需要慎重考虑。也就是说,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需要进行权衡利弊,同时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问题。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其重大影响。  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  新会计准则确定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在具体准则中也普遍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除基本准则以外,一共38个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与确认和计量相关的准则27个(其中包括生物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建造合同等6个特殊行业或交易事项具体会计准则),11个报告和披露相关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被运用到了其中的16个确认与计量相关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了企业大部分日常确认与计量的会计活动。但是,公允价值的采用也并不是毫无节制地,会计准则在采用公允价值的同时,也对公允价值的可靠取得及其详细披露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在使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需注意交易费用(购置、处置费用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修订。如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交易费用不计入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在对其他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交易费用一般被计入初始确认的金额等情况。在对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时,一般不扣除预计处置需要发生的交易费用,在进行减值会计计量时,则需扣除处置费用后再进行计量。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重大影响  (1)对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模式的重大改革  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在长时间内成为我国会计的首要会计目标,其他则被看作是次要的。然而,在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会计的目标由主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信息,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无论如何,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相关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说明我国在会计目标问题上由受托责任观开始转向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设施作用的重要标志。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是我国经历的一次重大会计改革。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2)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  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新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6个确认与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了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尤其是美国、欧盟等世界经济巨头们宣布:中国因为有了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建立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体系,这同样也说明我国因为建立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具备了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要件之一。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意义深远。  三、公允价值的确定  我国曾在1998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短暂地运用过公允价值,后来由于其被上市公司大量操作利用来操纵利润,再加上当时市场条件不成熟,公允价值的确定没有形成一套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的方法,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造成上述两个会计准则不得不取消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而改回以历史成本来计量。  因此,公允价值能否可靠的确定并且不被滥用,是公允价值会计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其被社会公众所认可、接受的必要条件。在新会计准则中,接受了以前运用公允价值的经验和教训,配套的制定了公允价值运用和确定的条件及方法,也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投资者和会计信息阅读者得到更为充分的公允价值信息。以上的措施,使得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会计制度上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正确判断和理解。  活跃市场的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计量和最优估计数  在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活跃市场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1)活跃市场报价是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确定标准  即使是在活跃市场中,很多情况下,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管理人员或某些需求主体可能获得更多的有关信息,或对有关信息的判断不同,从而导致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市场实际报价不同。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特别交易的情况中,交易价格可能和市场价格不一致。如在大宗交易情况下,大宗交易的价格往往和市场交易价格不一致。例如在足够影响到控股权的股权转让时,股权价格往往会产生溢价,企业往往对这样的一种溢价存有期望,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将此溢价计入公允价值中呢?  由于市场报价具有公开性和可验证性,市场报价反映的是市场所有参与者综合所有因素形成的价格,也是资产或负债实际可实现的现时价值。因此,在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情况下,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采用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也使不同主体之间有一致的计量方法;根据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形成的价格,公允价值并不取决于特定主体因素。  综上所述,在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情况下,报价应当被用来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止市场在存在被操控、关联交易等情况而导致市场报价不公允的情况,会计准则同时也规定,企业有足够证据表明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不是公允价值,应当对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此确定公允价值。但企业在运用这一规定时,仍要非常小心,应该要有足够的反面客观证据,这一相关规定,不能成为公允价值由企业主观价值判断所替代的依据。  (2)活跃市场报价中的买入报价、卖出报价和中间价(成交价)最近交易价在确定公允价值时的具体使用  市场报价通常体现为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对于已持有的资产或将发行的负债, 其公允价值是市场买入报价,而对于已承担的负债或尚未获得的资产,其公允价值则是市场卖出报价。  中间价(成交价)只能在企业持有可互相抵消市场风险资产和负债时,用来确定公允价值的一种手段。但是,其中风险敞口部分依然必需用现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在部分情况下,市场是没有现时报价的。如结算日是公众假期或刚好没有实际交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应当用来确定公允价值,如果有证据显示最近交易日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影响其公允价值的,企业应当对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作出适当调整后再确定公允价值。  在没有活跃市场时,企业应当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在没有活跃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应当用估值技术来确定,以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最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因此,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使用的估值技术包括:  (1)使用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自愿进行的近期公平市场交易(若可获得)  在没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通常资产(负债)也有历史的成交记录,除非该资产(负债)是独一无二的,或是全新的创新产品。在影响其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其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是其最近期的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  (2)初始确认时使用现行取得的交易价格  在资产或负债初始取得确认时,其交易价格往往是确认其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因此,以初始取得的交易价格用来确定其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在后续计量中,影响其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信用质量的下降、市场基准利率发生变化等,则应参照类似本质相同的其它资产的当前价格或利率来确定其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化。  (3)参照实质相同的其它资产当前的公允价值  如果实质相同的其它资产有当前的市场公允价值,那么该公允价值是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  (4)现金流量折现  对于现代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来说,对于任何资产,其价值决定的基础都是该资产在将来所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在不存在其它更为可靠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公允价值是一项基本的方法,其形成的价值一般来说是可靠的,也是公允的。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简述如下:  资产价值  资产在第t 期内期望产生的现金流量。  必要报酬率,由经济环境和资产的风险所决定。  现金流量折现用于债券估价  纯贴现债券::承诺在未来某一确定日期作单笔支付,期间零利息的债券。  公式:PV = 其中:PV=现值; FV=终值; r=利率;T=时间  例:利率为10%, 面值(终值)为1,000,000 元, 20年到期的零利息债款。  现值= = 148,644 元  平息债券:承诺在未来某一确定日期支付债券面值, 期间定期(例如半年一次)支付利息的债券。  公式:PV= + + +……  其中:C=期间定期利息; r= 市场利率  例:年利率为13% ,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面值(终值)为1,000 元, 4年到期的平息债款 市场利率为  ……  永久公债(金边债券): 永不到期, 定期(例如一年一次)支付利息的债券 公式:PV= 其中:C=期间定期利息; r= 市场利率  例:每年付利息50元,市场利率为10%的永久公债(金边债券  元  现金流量折现用于普通股股票或股权估价  股票(股权)估价,可以通过对其股利的折现来确定。  零增长型股票: 股利不增长,股利的发放在每一年都维持在同一水平 相当于永久公债(金边债  公式:  其中:P0=股票的价值; D=股利  最低(必要)收益率,考虑了股票的风险以及其他投资可能获得的收益  例:某股票每年支付相同股利2元,该投资必要收益(报酬)率是  元  固定增长型股票: 预测股利每年都以一定幅度增长(例如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相同)。  公式:P0 = + + +……  其中:D0= 刚支付股利;D1 =D0 ×(1+g);D2=(1+g)2,依此类推  最低(必要)收益率; g= 预期增长率  例:某股票刚支付股利2元(D0=2),预期增长率为5%,投资必要报酬率是12%。  元  非固定增长型股票: 首先预测超常增长年数及增长速度,然后假定股利每年都以一定幅度增长,最后将股利折现。  例:某股票刚支付股利2元(D0=2),预期超常增长年数为3年增长速度为15%,其后增长率为5%, 投资必要收益(报酬)率是  ×  元  当前无股利股票:预测第一次股利发放时间及今后股利增长率、最终被收购的价格,再进行折现。要提高准确性,必须进行大量的推算、对比。  此外,采取同行业的市盈率(P/E),再与预测的盈利(E)相乘,也可以得出有参考价值的股票估价。  .折现率的确定  在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时,所采用的折现率为投资必要的收益率。投资必要收益率按如下方式确定:  投资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通胀风险溢价+违约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到期期限溢价  风险报酬率可用(系统风险系数×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来确定,由于实务工作中,一般难于取得和计算适当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因此,投资必要收益率或折现率一般可参照市场上同质的资产报酬率确定,如,确定债务工具折现率时,可参照一般商业银行向同等类型企业发放的同等期限贷款利率确定。  (5)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期权定价是国际上的一个难题,B/S模型[Black-Scholes Model]是目前用于期权定价的一个最优模型而被国际资本市场广泛采用。  看涨期权赋予持有人以固定价格购进股票的权利;看跌期权赋予持有人以固定价格出售股票的权利;两者互为对立面。  :  其中  看涨期权的价格;S = 现行股价  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  年连续无风险收益率,连续复利  股票的连续收益之方差(每年)  至到期日的时间(单位:年)  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将小于或等于d的概率,标准正态分布是指期望值是0和标准差是1的正态分布  例:2006年10月4日,AB公司期权的到期日为2007年4月21日的(还有199天到期)、执行价格为49元,股票本身价格是50元,年连续无风险收益率为7%,方差(每年)估计是09。  ;S=50;r=07,  ×092)×  分别查表可得。  (49×9626×5607)= 85 元  期权定价模型在针对不同的期权定价时,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在运用到认股权证(Warrant)的定价时,可以将B/S期权定价模型经过调整后使用:  先求得与认股权证条件相同(到期日、行权价格等条件)的看涨期权的价格,再乘以:  其中:SO是认股权证未执行时公司股票数量;  SO+W 是认股权证执行后公司股票总数量。  四、公允价值会计的挑战  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计量方法,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运用中,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方面,公允价值的运用,突破传统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理念,如公允价值变动使企业的净资产或利润构成了重大影响,会计人员适当的运用和确定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构成重大影响,要求社会公众接受和承认及理解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信息的反映形成的重大改变尚待时日。  另一方面,在目前阶段,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或者说其能否被可靠的确定,需要会计执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公允价值能否被可靠确定,从会计技术和方法以及制度本身来说,并不存在重大问题,问题是它是全新的一套会计方法和技术,会计执业人员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公允价值,尚需时间的考验。同时,社会公众对公允价值的正确理解,并运用到企业分析和其投资决策上,也需适当提高素质。  总之,公允价值被反映到会计信息上,对企业资产负债和利润、市场风险管理反过来也构成了影响。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要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让公允价值会计在市场的风云变化中,能够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市场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化解行业风险。所以说,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应当坚持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不断完善其理论和方法,并积极参与国际上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全球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

会计论文8000字比亚迪财务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编者按:近年来,上海市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积极投身管理会计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和实效。为广泛交流上海管理会计实践,本刊特发表由上海市财政局会计处汇编整理的管理会计案例集锦,供读者学习交流。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进行分类汇编,浓缩了案例单位开展管理会计的主要理念、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限于篇幅,部分案例内容未必能反映案例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全貌。一、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从宏观层次、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研究企事业单位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对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加强价值链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该院在分析医院体制环境和运行机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价值链管理,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从再造医疗服务流程方面和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面进行价值链优化,以此带动医疗服务价值链整体优化提升。此外,该院借鉴平衡记分卡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理念,从综合质量、服务效率、医疗费用、病人满意度和医院价值五个方面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编号:CW032 论文字数:12049,页数:21 摘要 20世纪以来,常熟民营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我根据常熟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家族制、融资、财务无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家族制、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内外资、加强应收款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方法。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它起步早,基础好,但发展速度缓慢。通过对常熟部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调查,指出了制约常熟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目录 1引言 1 2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概念的界定 2 1民营经济 2 2民营企业 2 3常熟民营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 4 4 常熟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 1家族(家庭)式管理制约着常熟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管理 6 2财务控制手段比较薄弱 6 1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账实不符 6 2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6 3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损失 6 3常熟民营企业金融“缺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 7 4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随意性强 7 5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8 6常熟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者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问题 8 7在财务管理核算上的问题 8 没有很好的制定会计核算流程 8 2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9 5 常熟民营企业在管理问题上采取的相关对策 10 1解放管理者陈旧思想,聘用财务专职管理人员 10 2企业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0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 10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11 3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12 3调整融资方式,发展民营企业 12 1动员当地的资金资源 12 2吸引其他地区和境外资金 13 3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14 5.4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14 5.5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14 5.6提高财务管理者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15 7应用正版管理软件,制订财务制度与培训 15 1应用正版管理软件 15 2制订财务制度与培训 15 结论16 致谢17 以上回答来自: 企业估值问题探讨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讨 公允价值与企业风险披露 公允价值应用有关问题探讨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财务报告披露范围的探讨 财务报告披露范围的探讨 出资人财务控制方法问题探讨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问题探讨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 关于规避财务活动中风险问题的探讨 国家控股与公司治理有效性探讨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与探讨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A股市场市盈率与市场泡沫相关问题探讨 风险预算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公允价值应用有关问题探讨 股票期权与管理层激励问题探讨 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分析 中国邮政的第二春(基于成本与市场前景的分析)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影响探讨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公允价值应用有关问题探讨 公允价值应用有关问题探讨 股权结构与投资者保护 股权性质与结构对公司业绩影响问题探讨 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与探讨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影响因素问题探讨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企业估值问题探讨 企业的财务投资战略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探讨 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方法探讨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分析 债务重组准则实施问题探讨 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探讨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影响探讨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输送与利益协调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行为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相关问题探讨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财务报表附注及表外信息问题探讨 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探讨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方法探讨 行为财务问题研究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探讨 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问题探讨 资产负债表外融资风险管理探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探讨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 税务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财务报告披露范围的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探讨 税务会计相关问题探讨满意请采纳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  自从1973年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N安东尼教授(RNAnthony)在《哈佛企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发表了题为“权益资本成本会计”(Accounting for the Costof Equity Capital)论文之后,资本成本会计问题成为会计学界关注和论争的热点。80年代安东尼教授进一步阐述和发展其理论构想。今天,中外会计学界都将资本成本会计视为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科斯(Coase)认为“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个部分”①。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以金融市场为依托,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讨论安东尼教授所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并以此为契机对会计学概念进行经济学思考。  一、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基石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的性质,有两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表现为对企业的两种不同定义,一是科斯的定义,二是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的定义。  根据科斯的定义,“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他把企业和市场视为“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在企业之外,价格运动调节着生产,对生产的协调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实现的。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不存在了,与这些交易相联系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让位于调节生产的企业家一协调者。”②显然,科斯基本上是把企业理解成为一种与市场协调机制具有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行政协调机制。  关于企业的另一种定义是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把企业定义为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和大多数其它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是为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就企业而言,这“一组契约关系”就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出品的消费者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③这里的契约关系既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明确的书面或口头契约,也包括不明确的契约,即所谓“默契”。  如果我们以个人为基本分析单位,企业所包含的内容就必然被分解为若干契约关系,参与这种契约关系的无非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和产出品的消费者。如果我们撇开这些契约关系,再来看企业的话,那么,企业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了。  显然,如果詹森和麦克林的观点正确,那么,意味着对科斯的观点之否定。詹森和麦克林强调的是“契约关系”的确立过程,但是,他们忽略了“契约关系”的贯彻过程;而科斯却相反,他强调的是“契约关系”的贯彻过程,而忽略了“契约关系”的确立过程,因而未能充分指明企业内部的协调与外部的市场协调的内在联系。企业不同于市场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具有生产的功能。就契约关系的确立而言,企业确实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点,但是,作为一个与市场不同的、具有“生产功能”的企业,在契约确立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贯彻这些契约。这时,企业就成为一个层级组织。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贯彻过程就是在这样的层级组织中进行的。因此,全面地理解企业的性质,应该是把表面上似乎对立的这两种企业定义结合起来,企业既是个人之间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又是一个层级组织,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可见,企业具有双重性质。企业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性质正表明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层级组织,企业是市场的对立面,它是一种性质不同的协调手段;然而,作为层级组织的企业恰好又是市场本身的产物。除非整个国民经济变成一个“巨型企业”,否则,离开了市场,企业便不能产生。在确立了企业具有双重性质之后,后面的行文将根据需要而强调其中某一重性质。  尽管今天企业的组织形式存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三种形式,但是,我认为现代企业理论最适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公司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现代公司制度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现代会计学的发展和完善,而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又反过来促进金融市场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和繁荣。这就是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具有共生互动性。因此,以现代公司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构成现代会计学的理论基石。现代会计学的许多基础问题如会计主体概念等都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基础上。离开现代企业理论就没有现代会计学可言。  二、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会计主体概念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因此,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之进行探讨,有助于会计学界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  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概念是一个古老的会计学概念。  13世纪地中海沿岸各国的会计活动中广泛采用的复式簿记(复式记帐)就已经有了“会计主体”的萌牙,但是,它发展到今天成为现代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却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  虽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大概到19世纪下半叶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上得到正式承认,但是早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出现之时,独立会计已经孕育着这样的基本思想:企业必须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其所有者的经济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主体基本假定促进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当然,会计主体概念的真正确立必须以企业经营独立性为前提。在独资或合伙企业阶段,会计主体概念虽然产生,但仍不可能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只有到了股份公司制度阶段,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显地分离了,会计主体概念才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  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从而,在经济上要相对独立,必须成为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法人”。而公司制度就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法人。但是,事物的发展并非如此简单。在早期,会计主体??企业的所有者并没有放弃自己对企业的所有权。在相当长的历史对期内,指导会计主体的基本理论是所有权观念(Proprietary Concept),所有权观念主宰着财务会计。虽然这个理论也承认企业在会计上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甚至也承认企业所占用的资产应当与业主或所有者分离,但是,它又突出地强调,企业的全部资产归所有者所有,企业全部的负债也由所有者承担,构成所有者的义务。所有权观念只是要求会计主体概念服从于业主严格管理和考核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并不完全承认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在经营上的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  以后,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居上。这时,财务会计的基本观念发生相应的变革,从原来的所有权观念转变为主体观念(Entity Concept)。西方会计学者对主体观念的表述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基本上都包括:①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如同与外界长期债权人的关系;②股东不拥有公司的经营利润(只有宣告股利及股利支付范围的份额才属于股东);③股东仅仅是公司的投资者,不干预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④财产视为公司占有与支配,而不属于股东;⑤财务报表是面向包括公司管理当局在内的全部利益集团,并非仅仅为股东编制。根据主体观念,公司被认为是一个与其所有者相独立的主体。这个主体本身是独立存在的,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而股东则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拥有的资产是企业的资产,企业拥有的负债是企业的负债。目前我国的公司法体现了这点。  会计主体概念要求主体与主体的所有者以及其它主体严格区分开来,会计总是计量某一个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现代会计学的会计主体概念。然而,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不同,法人都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却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独资或合伙企业在会计上视为会计主体,但是,它们却不具有法人资格。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的是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这点正与我们前面强调的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接点相吻合。这也正是我认为现代企业理论最适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公司制度的原因之所在。  企业要成为真正的会计主体,必须在法律上被赋予独立的财产权。而现代公司制度满足了这一点。现代公司制度可以从不同侧面来描述,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制度至少包括三项内容:①法人财产的形成制度或会计学上所说资本金制度。在投资者依法将其资金投入公司之后,这部分资金就与投资者的其它财产相区别,投资者不再直接支配这部分资金,也不能随意从公司抽回。所有投资者注入公司的资金加上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负债所形成的资产,构成公司的法人财产。②法人对其财产的权利制度。一方面,公司法人可以依法对法人财产行使各项权利如财产的支配权、使用权等;另一方面,公司以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③投资者对公司法人财产及其权利的制约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①如果公司没有必要的财产,公司就不具备法人条件;②如果公司对其法人财产不具有独立支配的权利,公司就不可能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不可能成为民法关系的主体;③如果公司没有法人财产权利,公司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在这里,会计主体实际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同义语,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在现代公司制度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啊。

去知网找,那里肯定有你要的论文,自己可以先搜搜看,不知道怎样找的话,可以去我百度空间里,有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的文章介绍

比亚迪战略分析论文

请问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级全日制MBA班的哪位同学?

近期比亚迪的股价猛涨,动态市盈率都超过900了,有一半以上的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不算低的了,可中信建投给出比亚迪5万亿目标市值,意味着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有没有说服力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头羊--比亚迪。在开始了解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分类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成功: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分析公司介绍:在中国毫不夸张地讲,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亮点: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公司现在正走到了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因为很多车型携带着比亚迪全新技术陆续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在升高,依然是电动车领域的领头羊,引领着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频频出彩,进步十分明显。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也明显更有优势。当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比CATL(宁德时代)低一名。从技术创新中受益,比亚迪刀片电池性能较为优秀,成本也比较低,在电动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断打破限制,争取到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深化核心竞争力。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比亚迪不断添加产业链布局,致力于推进半导体分拆上市进程,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认为,比亚迪依靠产品链进行精深谋划,对升高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凸显了领导地位。二、从行业角度分析放眼当下,在碳中和减排对策的应用和锂电池预算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到2027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可能超过50%。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发生,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进入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使得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革新,正在重塑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即将就要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了。受篇幅的影响,许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就能了解:【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三、总结总的来说,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标杆企业,在行业发展情况这么可观的情况下,有望迎来不断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若是大家要详细了解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点击链接哦,有专业的顾问帮你作出准确的判断,看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层面和各省市都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确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格要比传统燃油车低的多,使得众多车主选择价格更为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原因之一。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我国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2020年的销量打败特斯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本文核心数据:比亚迪集团主要财务数据、销量、产量等1、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者类型主要为国产传统车企和外资车企等,主要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95年,1998年在欧洲创立了第一个海外子公司;2002年比亚迪于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比亚迪再次在上交所A股上市;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问世对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及运营——新能源汽车布局现状:布局两大系列,三大车型产品根据比亚迪官网显示,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主要包括两大系列和三大车型,其中王朝家族系列产品布局较多,包含了SUV、轿车和MPV三大车型,而e系列仅包含两款轿车车型,由此可见,王朝家族系列是目前比亚迪主打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从比亚迪各大系列产品布局来看,在主要乘用车领域均有布局,其中,王朝家族系列的汉和唐均主打轿车车型,唐、宋、元主打SUV车型,但宋包含两款MPV车型。e系列则主打轿车车型。——企业运营现状:2020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前三甲,中国销量冠军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实现92万辆的销量,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的前三甲。但在中国境内,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32万辆的销量打败了国际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排第第一位。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波动变化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来看,2016-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呈波动变化趋势。在2018年时,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实现22亿元,占总集团营业收入的31%,随后因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退坡等原因导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营业收入持续下降。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业收入实现45亿元,占总集团营业收入的02%。5、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规划主要集中在产能、储能、智能化和刀片电池四个方面,具体的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如下: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比亚迪公司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近来比亚迪股价涨势十分迅猛,动态市盈率已经高于900了,大多数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非常高了,可比亚迪被中信建投评估比为5万亿目标市值,意思就是上涨空间还有70%。到底比亚迪有没有被高估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开始看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看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龙头股名单,点进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分析公司介绍:比亚迪称得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亮点: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公司处于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由于配备了比亚迪最新技术的车型渐渐进入市场,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对于电动车领域来说,它依旧可以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杀出重围,快速飞升。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显然更有优势。当前电池市场占有率15%,仅比CATL(宁德时代)低一名。仰仗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与成本优势,置身全球电动化里,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将不止步于此,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强化核心竞争力。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比亚迪的产业链布局被持续扩大,尽全力推进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能理解为,比亚迪凭借产业链进行绝妙布局,使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把控能力有了明显升高作用,显现出了领先的地位。二、从行业角度分析截止到目前,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版本和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进程迅速,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希望超出百分之五十。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逐步过渡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使得交通工具场景向智能出行场景的转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当下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正在改变着传统汽车产业链格局,即将就要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了。由于篇幅受限,许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在整理这篇研报的过程中,点击一下就能看到:【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三、总结总之一句话,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在这么可观的行业发展前景情况下,有可能迎来繁荣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如果想要更准确地知道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可戳以下链接,有专业的顾问帮你分析,分析一下当前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估高了还是估低了:【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10-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最近比亚迪的股价创下900多个动态市盈率,涨势特别好,很多朋友会觉得这个股价已经高了,可在中信建投看来比亚迪市值目标是5万亿,意味着还有70%的上涨空间。到底比亚迪的评估准不准确呢?今天就来和大家来深入了解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开始了解比亚迪股票前,给大家奉上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领域当前的龙头股名单,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角度分析公司介绍:比亚迪说得上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的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池、IT、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实现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亮点:1、产品力持续向上,新能源车销量表现强劲公司已经进入产品与技术的集中兑现期,伴随着有比亚迪全新技术的车型陆续进入市场,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对于电动车领域来说,它依旧可以引领行业发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抢得先机,进步飞快。2、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安全、超级寿命、超级续航、超级强度、超级功率和超级低温性能六大技术创新,跳过模组,相较于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亦有明显优势。截止目前为止电池市场占有率15%,就比CATL(宁德时代)低一名。受益于技术创新,比亚迪刀片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与成本优势,纵使全球电动化潮汐涌动,比亚迪外供动力电池有望不断打破限制,近一步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加强核心竞争力。3、深度产业链布局,彰显龙头地位比亚迪继续加码产业链布局,全力推动半导体分拆上市,先后入股华大北斗(高精度导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极材料)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可以这么解释,比亚迪凭借产品链进行精深布局,有助于明显增强对核心技术、供应链风险的掌握力,表现出了领头羊的地位。二、从行业角度分析到目前为止,在碳中和减排政策的推出与锂电池成本的控制双轮驱动下,汽车电动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到2027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一半。同时汽车智能化革命,汽车驾驶由辅助驾驶慢慢进入到自动驾驶,驾驶舱智能化,达成了交通出行工具情景向电脑化出行场景的改变,出行服务未来将占据汽车市场主导权,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大变革,正重新塑造传统汽车产业链局面,即将就要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阶段了。篇幅不能过长,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告以及风险提示,我在分析这篇研报当中,戳这里就可以看:【深度研报】比亚迪股票点评,建议收藏三、总结总的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是比亚迪,在如此可观的行业前景情况下,有望迎来蓬勃发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假如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比亚迪股票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优秀的投顾帮你判断,看下现在比亚迪股票的估值是高还是低:【免费】测一测比亚迪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