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怎么写初中历史

发布时间:2024-07-05 04:57:44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怎么写初中历史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因该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第一,强健的体魄。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不懂。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第五,语文学习,要引导孩子要多看高层次的课外书,提高鉴赏水平和扩展知识面。这比考试多得几分重要得多。例如,就近现代而言,如果孩子通读了金庸的小说,对其他武侠小说多半就不会感兴趣了,如果读了梁启超、胡适、龙应台、朱学勤、秦晖,以及李敖、柏扬、余秋雨的部分作品,对其他那些平庸的作品就不会感兴趣了,对那些大众电视剧特别是胡说八道的帝王剧也不会有兴趣了,而会对更高层次的真学问产生兴趣。第六,英语学习,要引导孩子重视英语运用能力、尽快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不要重视考试成绩。例如,现在哈里波特非常流行,很多孩子非常有兴趣,高层次的家长可以引导这种兴趣来帮助孩子学习英文版的哈里波特,可以从电影开始,孩子的英语能力肯定可以突飞猛进。英语的词汇量要大大增加,阅读面要大大扩大,阅读速度要尽量提高,听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口语要大胆说练。中学英语教材倒可以不必过分重视。第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至少不要讨厌它。国内的教学方式,虽然使许多中国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很强,却不能促进对数学的兴趣、不能建立对数学运用的自信,也不知道怎样运用数学,不明白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将来问题多多,许多人都是白学。第八,历史科,有时间的时候都要重视课外高层次的广泛阅读,不要重视成绩。兴趣最重要。第九,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至于留学方面的问题,你的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可以以后再讨论。 初中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做好孩子初中阶段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六种方法:一、思想引导法。初中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二、目标鼓励法。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三、形象感召法。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四、谈心疏导法。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五、奖惩激励法。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如:孩子考试成绩突出,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家长可口头表扬,还可以向亲友通报,扩大赞扬范围,也可以优先购买学习用品、日用品,还可以逛公园、打游戏机(家用)、看电影等。对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较差时,要严厉批评,该处罚的一定处罚。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好一个样”的现象,创造好学上进的光荣风尚。六、生活调节法。身强力壮,精神饱满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远足郊游活动,调节孩子生活。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因该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第一,强健的体魄。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不懂。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下面就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曾说过:“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着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有效地抓住教育时机。在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接触家庭之外的人和事物时,自然会受到所接触人和事物的影响。这当中既有积极正面的,也存有消极负面的。比如,当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等。在他们遇有这些难题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的结构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据调查,与同龄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90%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大量投入,这样就使这些孩子智力成熟比较早,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知识面也相应更宽。同时,独生子女也因为“独”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关爱,甚至有时是过分的“溺爱”,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既不敢打,也不舍得骂,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家庭没有灌输他们要懂得关心别人,没有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以致造成大量的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或者上学后不会穿衣等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关心爱护孩子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关爱过度。所以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应该在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更应利用有利的条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其能身心能得以健康发展。   三、家庭的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怎么写高中历史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 “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初中

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决定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方式,有些孩子被家长管控的比较严,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对家长疏远。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复制品。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熊孩子的背后多半都有一个熊家长,优秀的孩子背后大都有一个优秀的家长。这个优秀的家长不一定就像有的人想象的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赚大钱。其实这个家长只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优良的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依然能够对孩子起到引导作用。比如说现在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他就出生于农村,他的母亲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不过是当时的生产队的妇女干部。他的母亲要求他每天上学之前必须把家里的地扫干净。那时他的母亲就希望他多读书,长大以后能够做个教师。因为他的母亲觉得这个教师能够穿得很体面,能够在农忙的时候,请学生帮自己干一点农活,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体面的职业。后来虽然高考他的成绩非常差,但是他的母亲让他补了一次再一次,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里,他自觉地给同学们打扫寝室卫生、打开水等等。虽然他在班上成绩处于后五名,但是由于他在同学们当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所以后来他创办东新东方的时候,他们班上的前五名的几个同学投奔他的旗下,与他一起共同创业。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一面在严格要求孩子,而另一面自己却是随性的生活,这在无形当中就对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每位家长都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用你的言行举止来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记住,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一个妈妈美人迟暮,垂垂老矣时,心底最遗憾的肯定不是没舍得买哪个包,也不是没有嫁给国民老公宋仲基,一定是没有在黄金童年期教育好孩子!一提到孩子,再淡定的父母也会紧张起来。一场关于早期教育的妈妈沙龙里,众多年轻妈妈正在提问,层出不穷的问题各式各样,妈妈们的焦虑却是一样:孩子的早期教育里遇到的问题实在太多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专家的答案,到底该听谁的?权威讲的理论不实用,实用的“偏方”又不靠谱。带孩子已经忙到心烦意乱,哪儿还有精力去筛选靠谱答案?妈妈沙龙里回答问题的“喵姐”高寿岩却在早期教育领域里“相当有一套”。“喵姐”是是粉丝妈妈对高寿岩的爱称,意为她像猫咪一样从容独立优雅,又像邻家姐姐一样为没有什么育儿经验的妈妈指点迷津、教授一些实用的早教知识。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从1990年到2016年,喵姐在早教领域摸爬滚打了26年,在这个领域她投入的努力至少达到54200个小时。靠谱地说,喵姐可以称得上是专家中的战斗机了。初心始定:教育专业的“学霸”1990-1997年,喵姐求学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是学前教育,师从国内学前教育的泰斗陈帼眉教授,研究方向是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校园时代的喵姐对待专业知识有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渴求。90年代初期,致青春式的校园爱情在的北师大已是常态,但平时也肆意青春的喵姐一到期末考试前就“失踪”了,男朋友要想找她只能到图书馆陪着看书。本科期间,她的学习成绩总是班级第一,甚至英语(精品课)四级都冲着满分努力。在后来的回忆中,喵姐说当时的自己虽然一直很努力、很认真,但一直没有从容不迫的感觉。或许不断提升的神经太过于紧绷,但这也让喵姐始终走在专业同学的前列,包括学术研究方面。在校期间,喵姐就在《启蒙》、《学前教育》等专业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是同学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学霸”级人物。研究生阶段喵姐将自己的方向定为“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此后便再也没有更改过。工作后喵姐主持开发了多套国内著名儿童教育连锁机构的课程,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特约专家,美国PAT国际认证爱婴导师,新浪亲子、凤凰亲子、宝宝树、摇篮网等各大网站育儿专家,也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在早教方面,喵姐在全国各地做过100场以上大型家长讲座,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不断探寻着世界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多年的岁月好像没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最令人‘愤愤不平’的是,她居然还那么瘦!而且她那副认真执著,又带着淳朴的表情,和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没有多大区别。”二十年过去了,喵姐的大学同学,也同是从事早教事业的刘湘梅老师如此感慨。可能是经常与孩子相处,喵姐的童心常在。心态的年轻也会反映在脸上,如今四十“高龄”的喵姐看着就像一个邻家姐姐,因此也被一些年轻妈妈们称作“冻龄女神”。每当被人叫“冻龄女神”,她都得乐上一阵,她知道这包含着一份尊敬与欣赏。由己及人:以推广早期教育为己任工作后的喵姐经常给家长提供咨询、讲座和培训,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每当看到家长焦虑的样子,她都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帮助家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当前问题。尽管如此,喵姐还是没有切身体会到咨询家长的焦虑与无助,直到她的宝贝女儿到了青春期。女儿成长过程中会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状况,而专业知识便是喵姐应对各种状况的对症良药。在女儿两岁多即将上幼儿园的时候,喵姐发现她特别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只要身边有陌生人经过,女儿就会像受了惊吓一样,甚至被某些医生判定为“自闭症”。通过悉心的陪伴和自己专业的经验,经历了半年时间,女儿慢慢地改变了,顺利地适应了幼儿园;刚上学的时候,由于社交能力的原因,女儿自己没有朋友,甚至不想去上学,还不知道从哪里学了使劲吸鼻子的坏习惯,这些都被喵姐的专业知识轻松地解决掉了。但是,在女儿青春期的时候,束手无策的感觉真正“袭击”了喵姐。女儿的叛逆行为让她觉得之前的知识和经验好像都失效了,焦虑、无助的情绪笼罩着她。“之前咨询过我的那些家长焦虑的眼神突然浮现在眼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的无奈。”喵姐这样说自己当时的心境。短暂的失落之后她便开始更加深入的学习,翻阅了大量国内外儿童心理发展的图书资料,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十八岁的心理研究成果无一落下。喵姐重新投入学习,一方面要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情况类似的家长。“这也是我从心底萌发的愿望。女儿在青春期碰到的问题,让我反观在0-6岁的时候,在女儿的教育上出现了哪些问题。当把0-6岁的教育放在整个童年,也就是0-18岁来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价值观,很多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所以,我希望跟大家分享。”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喵姐的女儿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典型的北京大妞,性格洒脱开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由己及人,喵姐积极主编了许多早教方面的书,包括《中国父母亲职教育方案》、《竹兜早教套装》、《快乐入学必做》、《快乐入学必看》、《数学闯关游戏书》等,并策划了《家庭亲子音乐》,长期担任《妈妈宝宝》和《儿童少年研究》专栏作者,撰写了很多早教方面的文章。这些书对于当下许多年轻妈妈来说,是教育孩子时的指导“圣经”。因为乐在其中,所以喵姐的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0-6岁教育领域。2002年至2007年,喵姐担任北京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2007年至2012年担任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主管亲子园、幼儿园教研和家庭产品开发的工作;2012年至2013年担任北京爱竹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红黄蓝教育机构子公司)的总经理;2013年担任Global Education Learning (Holdings) L的高级顾问;2014年至2015年创建了北京大嘴呱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成就了现在“高寿岩”这个名字成为了早期教育领域的一张闪光的名片,而喵姐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受益。“喵姐早教说”:让年轻辣妈继续做女神“喵姐早教说”是高寿岩刚创办的0-6岁辣妈在线大学项目,谈到这一次的“高龄创业”,她这么说道:“在早期教育行业里工作了这么久,见过许多家长和孩子,有时也会觉得特别的着急,因为有太多的妈妈们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断重复的犯着错误。其实大多数宝宝存在的问题都是来源与家庭甚至是妈妈本身的问题,比如语言发展、社交障碍等等。一次讲座或者一个提问并不能系统的给出最好的答案。特别是那些远离专家资源的三四线城市的妈妈们,更是缺乏与专家沟通的机会。”在当下这个信息盈余的时代,各路商家都想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获取些许利益,其中也不乏有“伪专家”用自己并不专业的教育理念错误的影响了家长。而“喵姐早教说”则是喵姐想通过移动互联网,为远离专家资源但重视早期教育的妈妈,提供教育、儿童心理及家庭关系的在线课程。传递靠谱、有趣的教育理念,帮助年轻辣妈们度过人生的转折阶段,可以“搞定熊孩子,继续做女神”。依然拥有清澈眼神,少女身段的喵姐一颗“真心”收获了家长们芳心无数,而这次,骨子里“不安分”的她又一次跟随自己的内心,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辣妈们正式代言,告诉她们:虽然已经是妈妈了,但谁说我们不能继续做女神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怎么写初中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因该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第一,强健的体魄。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不懂。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第五,语文学习,要引导孩子要多看高层次的课外书,提高鉴赏水平和扩展知识面。这比考试多得几分重要得多。例如,就近现代而言,如果孩子通读了金庸的小说,对其他武侠小说多半就不会感兴趣了,如果读了梁启超、胡适、龙应台、朱学勤、秦晖,以及李敖、柏扬、余秋雨的部分作品,对其他那些平庸的作品就不会感兴趣了,对那些大众电视剧特别是胡说八道的帝王剧也不会有兴趣了,而会对更高层次的真学问产生兴趣。第六,英语学习,要引导孩子重视英语运用能力、尽快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不要重视考试成绩。例如,现在哈里波特非常流行,很多孩子非常有兴趣,高层次的家长可以引导这种兴趣来帮助孩子学习英文版的哈里波特,可以从电影开始,孩子的英语能力肯定可以突飞猛进。英语的词汇量要大大增加,阅读面要大大扩大,阅读速度要尽量提高,听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口语要大胆说练。中学英语教材倒可以不必过分重视。第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至少不要讨厌它。国内的教学方式,虽然使许多中国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很强,却不能促进对数学的兴趣、不能建立对数学运用的自信,也不知道怎样运用数学,不明白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将来问题多多,许多人都是白学。第八,历史科,有时间的时候都要重视课外高层次的广泛阅读,不要重视成绩。兴趣最重要。第九,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至于留学方面的问题,你的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可以以后再讨论。 初中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做好孩子初中阶段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六种方法:一、思想引导法。初中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二、目标鼓励法。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三、形象感召法。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四、谈心疏导法。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五、奖惩激励法。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如:孩子考试成绩突出,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家长可口头表扬,还可以向亲友通报,扩大赞扬范围,也可以优先购买学习用品、日用品,还可以逛公园、打游戏机(家用)、看电影等。对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较差时,要严厉批评,该处罚的一定处罚。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好一个样”的现象,创造好学上进的光荣风尚。六、生活调节法。身强力壮,精神饱满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远足郊游活动,调节孩子生活。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因该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第一,强健的体魄。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不懂。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一、问题提出  父母都有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许多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使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少家长面对接受新生事物快、渴望独立的高中生,其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  二、个案情况  本人情况。开心是市直某高中的一名女生,具有朗诵、主持、写作等天分和爱好。平时在学校积极参加活动,不爱多说话,但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懂得向老师诉说、与同学交流。然而在家中,经常与父母整天不说话,除非有事,例如缴费向家长张口,一般不交流。与妹妹不能和睦相处。  事情的起因:(1)在学期伊始,班主任调查学生的心理困惑,开心这样写道:“谢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听我说说心里话……我不想和父母解释什么,他们不了解我。我一回家就心情压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2)班主任就此事跟母亲进行了沟通。据其母介绍,开心放寒假在家经常看电视,母亲劝其学习不听,就要求她作为老大带头干家务准备过年,开心心里不痛快与母亲不说话。春节父亲回家,开心和妹妹为争电视频道争吵起来,被父亲吵了一顿,父亲认为作为老大应该让着妹妹。而开心认为不是自己的错,觉得父母总偏向妹妹,于是和父亲不再说话。母亲恳求班主任教育一下开心:家长的话孩子听不进去,什么事也不跟家长说。这么大了一点事都不懂,家长辛苦为她操劳,不但听不到一句感谢的话,看不到一点感恩的表现,家长很伤心。(3)班主任就此事跟开心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开心很心疼父母,但她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母亲平时只关心她的学习。她看电视是关心时事,这是作为文科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开心觉得母亲一味地唠叨,说不到点子上,对她的实际帮助不大。  经过调查,近七成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帮助不大,家长只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成绩,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无法帮助他们排遣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一些问题。  三、成因分析  教育观念落后。(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普遍。(2)不尊重、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为数不少,有些家长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强加给孩子,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内心想要什么。  教育方式不科学。(1)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有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工作,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没有实质的帮助。(2)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并未普遍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3)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互信程度低。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听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您多费心,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家长说啥都不听,您多说说他。”  教育水平低下。(1)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2)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能力差。(3)在成才观上有误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四、采取对策  家长层面: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逐步提升对家庭教育的理性认识。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家长应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或严加管教,转为自觉地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对孩子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注重与孩子平等沟通。  学校层面:(1)学校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家长走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误区。(2)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以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实际,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指导方式要创新,从单一到多元,从单向转向互动。  政府层面:政府的重视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应该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论文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没关系,最好别废话废话,难怪她会她会她男朋友他们的小伙子

家长如何更好的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会了明辨是非的道理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在我的家庭教育里,很轻松,我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叱喝,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孩子与关爱孩子一起进行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