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选题要求

发布时间:2024-07-05 10:25:13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选题要求

】 芥川奖是日本文坛上最有影响的纯文学奖项之一,是日本现当代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芥川奖的设立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芥川奖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35年到1944年,是芥川奖的设立与战时阶段。在文艺春秋社社长菊池宽的提议下,1935年1月正式设立了芥川奖,同年举行了第一届评奖。第一篇获奖作品是石川达三的小说《苍氓》(第一部)。这部小说深刻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民为生活所迫无奈移民巴西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到1944年为止,芥川奖进行了20届评奖,有22位作家的23篇作品获奖。这23篇获奖小说的作品主题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了日本国民艰难的生活状况,另一部分则是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歌功颂德和鼓噪。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0年,是战后芥川奖的恢复阶段。这一时期共进行了24次评奖,有22位作家的24篇作品获奖。这些获奖作品的主题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反思战争的残酷及给人们造成的苦难;二是表现战后日本人的艰难生存状况;三是表现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后出现新问题。许多日本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作品在这一时期获此项殊荣。如井上靖的小说《斗牛》获得了第二十二届芥川奖,小说以《大阪新晚报》社举办的斗牛比赛为背景,深刻反映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现实。小岛信夫的《美国学校》获得了第三十二届芥川奖,小说表现了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的国民心理。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获得了第三十四届芥川奖,这篇青春小说掀起了“太阳族”文学热潮。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中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失去了社会性目标的青春时代,恣意放纵自己的冲动和热情。开高健的《皇帝的新装》获得了第三十八届芥川奖,小说通过儿童的天真天性被利欲熏心的大人抹杀的故事,对现代一味追逐利益的成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大江健三郎的《饲育》获得了第三十九届芥川奖,作品通过一群儿童看护美军黑人俘虏的故事,表现了大江健三郎的少儿战争体验主题。第三个时期为1961年至1980年,这是日本经济腾飞背景下的评奖阶段。这一时期共进行了40届评奖,有44位作家的44篇作品获奖。在文学创作中,显示出西化的特征,这些获奖小说深刻表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揭示了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处于一种文学的“混沌”的状态。重要的获奖作品有柴田翔的《然而,我们的日子…》、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等。《然而,我们的日子…》表现了日本新的社会时期青年人的心灵世界。这篇小说带有青春小说、政治小说、或者恋爱小说、教养小说等多层性,在内容上隐含着“不透明”的扭曲,这些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小说的特点。《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成为了“透明族”文学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深刻表现了驻日美军基地里的日本年轻人以放荡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及传统的挑战。第四个时期为1981年至今,这是日本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芥川奖发展阶段。截止到2011年,这个阶段共进行了61届评奖,共有62位作家的62篇小说获奖。这些获奖作品反映出在日本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类自我的艺术认知,是现代日本社会与人们心灵世界的艺术展现。重要的获奖作品有柳美里的《家庭电影》、丝山秋子的《在海浪上等待》、川上弘美的《踏蛇》等。《家庭电影》是1996年芥川奖的获奖作品。这篇小说以新颖的形式和手法表现了当代日本社会家庭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展现了市场经济时代日本青年一代对传统家庭、亲情、爱情以及社会伦理观的颠覆。《在海浪上等待》以新颖的结构和清晰语言,通过两位主人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交往和情感交流,表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那越来越令人担忧的精神与心灵状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以相互信任和勾通的现实,揭示了电脑时代人与物异化关系的新变化。这篇小说鲜明体现了日本文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新变化的敏感性。川上弘美的《踏蛇》以变形记的形式反映出90年代后日本文学上的异化现象。芥川奖至今已经有77年的历史。芥川奖的历史既是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缩影,也是日本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发展的反映。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同时,在如今商品化社会里,芥川奖已经成为一种日本独有的近百年的文化品牌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芥川奖凭借评选的严肃性;对扶持新人作家的满腔热忱  [1] 肖霞 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J] 文史哲 2010(05)  [2] 陈世华 直面社会和人性:2009年日本文坛回顾[J] 译林 2010(02)  [3] 于长敏 第136届芥川奖获奖作品解读[J] 日本学论坛 2007(01)  [4] 施小炜 “他人就是暴力” ——漫话第133届芥川直木二奖[J] 译林 2005(06)  [5] 李讴琳 安部公房前期作品初探[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05)  [6] 王宗杰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5)  [7] 张文宏 芥川文学“野性美”根源初探[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8] 臧运发 日本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6)  [9] 武德庆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 宋凤军 日本悲哀之美内涵的解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中日文学异同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绯句与唐诗的对比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对比 日本的侦探小说如东野圭吾与中国公案小说的对比。。类似的

台湾的话,可以写白先勇吧~ 可以写他的人生经历在作品中的体现吧~ 具体作品《台北人》《纽约客》等~日本的话,可以写村上春树,可以写他作品中出现的中国面孔,可以结合《开往中国的小船》和《天黑以后》等来写吧~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选题

台湾的话,可以写白先勇吧~ 可以写他的人生经历在作品中的体现吧~ 具体作品《台北人》《纽约客》等~日本的话,可以写村上春树,可以写他作品中出现的中国面孔,可以结合《开往中国的小船》和《天黑以后》等来写吧~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 芥川奖是日本文坛上最有影响的纯文学奖项之一,是日本现当代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芥川奖的设立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芥川奖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35年到1944年,是芥川奖的设立与战时阶段。在文艺春秋社社长菊池宽的提议下,1935年1月正式设立了芥川奖,同年举行了第一届评奖。第一篇获奖作品是石川达三的小说《苍氓》(第一部)。这部小说深刻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民为生活所迫无奈移民巴西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到1944年为止,芥川奖进行了20届评奖,有22位作家的23篇作品获奖。这23篇获奖小说的作品主题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了日本国民艰难的生活状况,另一部分则是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歌功颂德和鼓噪。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0年,是战后芥川奖的恢复阶段。这一时期共进行了24次评奖,有22位作家的24篇作品获奖。这些获奖作品的主题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反思战争的残酷及给人们造成的苦难;二是表现战后日本人的艰难生存状况;三是表现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后出现新问题。许多日本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作品在这一时期获此项殊荣。如井上靖的小说《斗牛》获得了第二十二届芥川奖,小说以《大阪新晚报》社举办的斗牛比赛为背景,深刻反映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现实。小岛信夫的《美国学校》获得了第三十二届芥川奖,小说表现了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的国民心理。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获得了第三十四届芥川奖,这篇青春小说掀起了“太阳族”文学热潮。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中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失去了社会性目标的青春时代,恣意放纵自己的冲动和热情。开高健的《皇帝的新装》获得了第三十八届芥川奖,小说通过儿童的天真天性被利欲熏心的大人抹杀的故事,对现代一味追逐利益的成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大江健三郎的《饲育》获得了第三十九届芥川奖,作品通过一群儿童看护美军黑人俘虏的故事,表现了大江健三郎的少儿战争体验主题。第三个时期为1961年至1980年,这是日本经济腾飞背景下的评奖阶段。这一时期共进行了40届评奖,有44位作家的44篇作品获奖。在文学创作中,显示出西化的特征,这些获奖小说深刻表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揭示了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处于一种文学的“混沌”的状态。重要的获奖作品有柴田翔的《然而,我们的日子…》、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等。《然而,我们的日子…》表现了日本新的社会时期青年人的心灵世界。这篇小说带有青春小说、政治小说、或者恋爱小说、教养小说等多层性,在内容上隐含着“不透明”的扭曲,这些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小说的特点。《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成为了“透明族”文学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深刻表现了驻日美军基地里的日本年轻人以放荡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及传统的挑战。第四个时期为1981年至今,这是日本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芥川奖发展阶段。截止到2011年,这个阶段共进行了61届评奖,共有62位作家的62篇小说获奖。这些获奖作品反映出在日本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类自我的艺术认知,是现代日本社会与人们心灵世界的艺术展现。重要的获奖作品有柳美里的《家庭电影》、丝山秋子的《在海浪上等待》、川上弘美的《踏蛇》等。《家庭电影》是1996年芥川奖的获奖作品。这篇小说以新颖的形式和手法表现了当代日本社会家庭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展现了市场经济时代日本青年一代对传统家庭、亲情、爱情以及社会伦理观的颠覆。《在海浪上等待》以新颖的结构和清晰语言,通过两位主人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交往和情感交流,表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那越来越令人担忧的精神与心灵状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以相互信任和勾通的现实,揭示了电脑时代人与物异化关系的新变化。这篇小说鲜明体现了日本文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新变化的敏感性。川上弘美的《踏蛇》以变形记的形式反映出90年代后日本文学上的异化现象。芥川奖至今已经有77年的历史。芥川奖的历史既是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缩影,也是日本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发展的反映。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同时,在如今商品化社会里,芥川奖已经成为一种日本独有的近百年的文化品牌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芥川奖凭借评选的严肃性;对扶持新人作家的满腔热忱  [1] 肖霞 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J] 文史哲 2010(05)  [2] 陈世华 直面社会和人性:2009年日本文坛回顾[J] 译林 2010(02)  [3] 于长敏 第136届芥川奖获奖作品解读[J] 日本学论坛 2007(01)  [4] 施小炜 “他人就是暴力” ——漫话第133届芥川直木二奖[J] 译林 2005(06)  [5] 李讴琳 安部公房前期作品初探[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05)  [6] 王宗杰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5)  [7] 张文宏 芥川文学“野性美”根源初探[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8] 臧运发 日本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6)  [9] 武德庆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 宋凤军 日本悲哀之美内涵的解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选题方向

研究你感兴趣的 日语语法,词法,教学方法,或者日本文化就可以了啊。。。我看我朋友有写 关于日本人切腹这个文化现象的研究。。。还有国内可行的日本语词汇教学法的探讨 这一类~你对什么感兴趣,并且有资料,就可以写别人现成的东西,你不一定有资源的

建议写2第一个范围太大,题目订的越细越好写第三个文学类比较难写出新颖的观点,而且你这个题目范围也太大第四个题目比较新,估计能参考的资料会比较少,写起来会吃力

我正好帮朋友写过这方面的论文,提供给你一部分素材~由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此两国的名族气质又有惊人的相似处,这里以古代文学作品角度进行分析。诗歌体裁方面。隋唐时期,日本派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求学,带回了汉字和中国的诗歌艺术。日本现存的最早诗歌总集叫《万叶集》,和中国的诗经有着惊人的相似,反映古代生活的深度及广度。万叶集可以说是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明证。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万叶集中,也像诗经的“风、雅、颂”一样,分为杂歌、相闻歌和挽歌三种体裁,代表着不同阶级、不同主题的诗歌。诗歌内容方面。就像中国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日本也有《小仓百人一首》,是一本集古代诗歌之大成的诗歌集。这本诗歌集中,有这样的诗句:巡りあひて 见し夫とも わかぬまに 云がくれしに 夜半の月かな翻译成汉语,就是:久盼月朗星稀夜,未等看清云已遮。与君相见即分离,恰似今夜云和月。这首诗描写的是与很久未见的幼时好友相逢的情形,内心雀跃不已,但是这种喜悦并未持续很久,突然重逢的好友,就像和刚刚夜半就早早下沉的月亮似的,马上又回去了。从诗中可以读出作者对好友的怀念和匆匆离别的叹息。同样的,李白也写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中流露出李白对好友被贬即将离去而产生出的哀思。这这两首诗的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都把对友人的思念情绪比喻成稍纵即逝的月亮,凸显出短暂的凄凉之美。同时,李白的另一首千古名诗《静夜思》中,将月光比喻成霜,在日本的诗歌中也有类似的体现,如下面这首诗:朝ぼらけ 有明の月と 见るまでに 吉野の里に 降れる白雪翻译成汉语,就是:恍如晨时月,寒光冷若霜。吉野千万里,尽披白雪装。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与《静夜思》写作上的异曲同工之处,这首诗将雪凝成月光,而李白则是将月光化成了霜。两位诗人都以此寄托了自己孤独、寥寂的心境。像这样的,古诗歌所用的借助同样的事物抒发情怀的例子数不胜数。虽然身处他乡,但心境却是如此的相似,不能不说在古代两国名族的气质中有极大相似部分。同时这些相似部分也影响着两国历史的发展和两个名族各自的文化,这种发自于古代而深入脊髓的同源文化也对当今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使得两国民族的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部分。

中日文学异同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绯句与唐诗的对比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对比 日本的侦探小说如东野圭吾与中国公案小说的对比。。类似的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日本文学比较感性 着重细腻的描写 以突显人物性格中国文学属纪实文学最好 难做评论

可以吸取日本语言文学的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中国的语言文学上来

日本古典文学深受中国影响而近现代文学又受西方影响,所以日本文学总是有一种矛盾感并力图寻找自我的存在像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的小说,而且日本文学将社会与个体命运心理紧密联系又想将这种被迫的关系进行撕裂,于是形成了拉锯更深的矛盾。中国文学对于古代很难评论,小说是不受重视的而其他形式又大多掌握在士人手中且自汉后受儒家影响为大,至于近代文学与中国屈辱史相联系,题材比较沉重严肃。相较而言,日本文学依附性比较强而中国文学独立性比较强。

(绝对原创,需加以整合,老大,你给的悬赏分是不是少了点):一.文化从广义上的分类:一为外在的物质层次,二为中间的社会政治制度层次,三为深层的社会道德、习惯、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层次。二.日本文化的深层特征及形成原因:日本文化的深层特征:群体文化的社会结构和心理模式形成原因:1)水稻栽培文化圈水稻栽培使得民族必须作为齐心协力的共同体,共同生产与共同生存是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在成员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必须服从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不能随意而为;在成员与成员之间,则构成相互依赖,共损共荣关系,认同一种道德观念、法律规定、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牢不可破的群体结构2)作为单一民族的岛国形成的同质的文化偏居一岛,地理与心理双重封闭,极少与为民族交流沟通,强化了本民族成员之间的连带关系2.注重感觉经验的认识论与中国儒学思想的不同,日本大多数儒学者并不忽视感觉经验,也不轻视“经世之学”和科学技术,而是直接参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认为“格物”就是习熟和力行。这使得他们比中国学者更容易接受自然科学,更容易走上近现代科学认识的道路,这种认识论对近代日本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重对客观现实变化的事实对应,注重外来文化与日本固有文化的共存融合对于“经”(根本原则)与“权”(权衡不同情况所采取的对策)的范畴的考虑。中国儒学关注的焦点是“经”,与此相反,日本儒学则重视如何灵活的适应时势变动的“权”。对中国儒学的吸收及借鉴:淡化中国儒学中关于“德”的思想。“有德者王”的思想在日本逐渐淡化,逐渐变为对君主、进而对于天皇的无条件的“忠”,也为幕府末期仁人志士反对幕府将军统治提供思想武器。这说明日本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选择标准之一即为实用性,有用即用之,无用即变之、弃之。近代放弃其一向尊为楷模的中国文化,转而以西方为师,“脱亚入欧”三.日本文化深层特征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在文学上的反映 日本传统文学特点日本文学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民族所具有的共同审美情趣:物哀、风雅、幽玄、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然观和生死观,并渗透到日本民族的文化深层,育成日本人特殊的心理素质,是有相当的延续性、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的。尤其是在极其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其审美理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 近代日本文学对日本文化深层特征的传承与批判1) 近代对当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或儒教的反思。中日两国近代意识的觉醒,都是以对当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或儒教的怀疑、反思、批判为起点的。中国现代意识的觉悟,是通过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激烈批判为契机而启动的,也即是由封建的、专制的思想到科学的、民主的思想的自觉。日本与明治维新密切相关的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以把儒家思想作为对立物而加以批判的。这一近代文化运动,动摇了日本的传统的价值观念,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是长期依赖于汉学和国学的儒学思想2)近代日本文学对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批判结合(1)夏目漱石的近代观开化思想和社会矛盾—拜金主义与利己主义(《我是猫》)(2)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悲观厌世思想(《丛林中》)(3)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渲染唯美至上的享乐观和颓废思想,以表现对明治维新以来效仿西方“文明开化”的失望和不满,借以宣泄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失望和愤怒,批评当时流行于日本社会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性追求(《刺青》) 现当代日本文学对日本文化深层特征的传承与批判1)现当代日本文学对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吸收和批判一方面,偏居一岛,地理与心理双重封闭,形成闭塞观。另一面,日本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形成日本文化接受、蓄积型特征,在现当代日本文学中形成“全部妥善,接受为佳”的行为上的美意识2)川端康成的创作道路及中间小说(1)川端康成的创作道路川端康成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探索过多种艺术道路。新感觉派时期,他否定和排除日本文学传统,醉心于单纯从技巧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即单纯横向移植。新感觉派解体之后,他又完全否定西方文学的影响而倾倒日本传统主义,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以儒、佛、神道为综合体的日本传统文化,即单纯纵向传承。最后,他在这两种极端的对立中进行思维,产生对本国文学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反省,对于继承传统与吸收西方文学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主张:日本文学既是日本的,也是东方的,同时又是西方的。具体地说,他吸收西方文学技巧多于精神,传承日本传统多于技巧,将日本传统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兼容并蓄,从而更自觉地寻找东西方文学融合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学比较中寻找到日本民族文化的根,探索到传统文化再创造的理念和方法,确立了自己的历史方位,正因为如此,川端康成这种艺术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日本的范围,而且不仅限于文艺方面,它对于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川端康成的中间小说对世情世象的关注,对社会关注内容的丰富性,直面战后现实,精心描绘现实所产生的矛盾、恶以及悲哀,描绘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和爱情带来的创伤和投下的阴影,战争带来的家庭的残缺和人们的不幸,战火造成了人们心理的异常,战后的日本从废墟上重建的痛苦历程和当时混乱的事态,以及对生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音》、《日夕月夕》、《舞姬》)3)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及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学的吸收(1)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村上春树对“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的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即便如此,我们仍寻找不止,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生之意义本身就不复存在(2)“心灵”死亡的概念“心灵”死亡的方式:一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存在而失去自我。(《寻羊历险记》)二是为了保护自我而完全封闭自我。(《挪威的森林》)三是现实的多种极端文化力量撕裂了自我(《舞舞舞》)(3)村上春树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学的吸收受美国文化影响,村上春树的创作背离了川端康成追求的日本文学传统美,转而思索现代社会作为个体的人在工业社会下的生存困境,试图以一个个独立自由、平凡普通的个体人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走出“心灵死亡”的怪圈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论文题目

】 芥川奖是日本文坛上最有影响的纯文学奖项之一,是日本现当代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芥川奖的设立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芥川奖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35年到1944年,是芥川奖的设立与战时阶段。在文艺春秋社社长菊池宽的提议下,1935年1月正式设立了芥川奖,同年举行了第一届评奖。第一篇获奖作品是石川达三的小说《苍氓》(第一部)。这部小说深刻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民为生活所迫无奈移民巴西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到1944年为止,芥川奖进行了20届评奖,有22位作家的23篇作品获奖。这23篇获奖小说的作品主题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了日本国民艰难的生活状况,另一部分则是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歌功颂德和鼓噪。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0年,是战后芥川奖的恢复阶段。这一时期共进行了24次评奖,有22位作家的24篇作品获奖。这些获奖作品的主题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反思战争的残酷及给人们造成的苦难;二是表现战后日本人的艰难生存状况;三是表现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后出现新问题。许多日本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作品在这一时期获此项殊荣。如井上靖的小说《斗牛》获得了第二十二届芥川奖,小说以《大阪新晚报》社举办的斗牛比赛为背景,深刻反映了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现实。小岛信夫的《美国学校》获得了第三十二届芥川奖,小说表现了美军占领下的日本的国民心理。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获得了第三十四届芥川奖,这篇青春小说掀起了“太阳族”文学热潮。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中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失去了社会性目标的青春时代,恣意放纵自己的冲动和热情。开高健的《皇帝的新装》获得了第三十八届芥川奖,小说通过儿童的天真天性被利欲熏心的大人抹杀的故事,对现代一味追逐利益的成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大江健三郎的《饲育》获得了第三十九届芥川奖,作品通过一群儿童看护美军黑人俘虏的故事,表现了大江健三郎的少儿战争体验主题。第三个时期为1961年至1980年,这是日本经济腾飞背景下的评奖阶段。这一时期共进行了40届评奖,有44位作家的44篇作品获奖。在文学创作中,显示出西化的特征,这些获奖小说深刻表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揭示了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处于一种文学的“混沌”的状态。重要的获奖作品有柴田翔的《然而,我们的日子…》、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等。《然而,我们的日子…》表现了日本新的社会时期青年人的心灵世界。这篇小说带有青春小说、政治小说、或者恋爱小说、教养小说等多层性,在内容上隐含着“不透明”的扭曲,这些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小说的特点。《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成为了“透明族”文学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深刻表现了驻日美军基地里的日本年轻人以放荡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及传统的挑战。第四个时期为1981年至今,这是日本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芥川奖发展阶段。截止到2011年,这个阶段共进行了61届评奖,共有62位作家的62篇小说获奖。这些获奖作品反映出在日本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社会和人类自我的艺术认知,是现代日本社会与人们心灵世界的艺术展现。重要的获奖作品有柳美里的《家庭电影》、丝山秋子的《在海浪上等待》、川上弘美的《踏蛇》等。《家庭电影》是1996年芥川奖的获奖作品。这篇小说以新颖的形式和手法表现了当代日本社会家庭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展现了市场经济时代日本青年一代对传统家庭、亲情、爱情以及社会伦理观的颠覆。《在海浪上等待》以新颖的结构和清晰语言,通过两位主人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交往和情感交流,表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那越来越令人担忧的精神与心灵状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以相互信任和勾通的现实,揭示了电脑时代人与物异化关系的新变化。这篇小说鲜明体现了日本文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新变化的敏感性。川上弘美的《踏蛇》以变形记的形式反映出90年代后日本文学上的异化现象。芥川奖至今已经有77年的历史。芥川奖的历史既是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缩影,也是日本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发展的反映。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同时,在如今商品化社会里,芥川奖已经成为一种日本独有的近百年的文化品牌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芥川奖凭借评选的严肃性;对扶持新人作家的满腔热忱  [1] 肖霞 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J] 文史哲 2010(05)  [2] 陈世华 直面社会和人性:2009年日本文坛回顾[J] 译林 2010(02)  [3] 于长敏 第136届芥川奖获奖作品解读[J] 日本学论坛 2007(01)  [4] 施小炜 “他人就是暴力” ——漫话第133届芥川直木二奖[J] 译林 2005(06)  [5] 李讴琳 安部公房前期作品初探[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05)  [6] 王宗杰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5)  [7] 张文宏 芥川文学“野性美”根源初探[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8] 臧运发 日本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6)  [9] 武德庆 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 宋凤军 日本悲哀之美内涵的解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日本文学比较感性 着重细腻的描写 以突显人物性格中国文学属纪实文学最好 难做评论

中日文学异同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绯句与唐诗的对比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对比 日本的侦探小说如东野圭吾与中国公案小说的对比。。类似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