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8-01 02:16:04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因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所以高楼的施工质量成为政府及个人关心的对象,而关系到其质量的材料当中的“混凝土”成为重要因素。我作为建筑材料检测员,通过日常检测试验过程,对混凝土的质量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高自身和与同行交流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作了以下论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它牵涉到很多问题主要有:一、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二、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要具有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三、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四、针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为了保证以上问题的的正确解决,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时应作到: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做好准备工作1熟悉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主要是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及各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的布置,以采用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2熟练掌握标准规范,我国现行标准规范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5-200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我们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人员还应掌握混凝土的施工规范,特种集料的技术规定,这样能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性及准确性。3了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于决定所用水泥的品种和粗骨料粒径的大小。了解施工工艺,比如运输、浇注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掌握了以上这些资料,我们才能合理的选用适当的设计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2、掌握并检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及指标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的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1检验水泥的技术指标,掌握不同种水泥的特性。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强度、长期性、耐久性是水泥遇水硬化后完成的,所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坚持检验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对于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早强型出厂超过一个月的水泥,立窑水泥必须进行使用前检验。对不同种水泥的特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如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早期强度高;矿渣水泥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抢工期工程应用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应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抗渗性好,而矿渣水泥抗渗性不好,防水混凝土应用火山灰水泥。2检验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骨料。砂石骨料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砂石骨料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若含泥量增加,在骨料比表面积增加及泥土吸水作用的影响下,含泥量每增加2%,塌落度约减少1厘米。混凝土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砂率都要根据石子的最大粒径、砂的细度模数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选用连续级配或人工级配的砂石,以求得小空隙率最大容中的粗细骨料。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调整和施工中的控制1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塌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在实际生产中,操作者为方便施工,往往追求较大的塌落度,擅自增加用水量而不管强度是否能达到要求;再加上现场质检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对水灰比缺少严格的控制等原因,均使混凝土实际用水量大于理论用水量,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防治措施:加大质检抽查力度,控制操作者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若发现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差,操作者应及时向试验员反馈实际情况,经试验员现场查找原因、分析情况后采取相应对策,并按试验员的指令调整配合比;现场质检人员也应按规范要求经常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按要求进行施工。2配合比生产调整时,应准确测量生产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量;经到现场检查和了解,有部分试验人员没有按规定要求准确测量,而是采用目测法来估计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这样做会导致生产配合比不准确。防治措施:砂、石中若含泥量超标,应在混凝土浇注前三天冲洗完毕,并应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取样并准备测量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从用水量中扣除水量,补回砂、石量,严禁边冲洗边拌制混凝土。3砂、石材料应准确计量:不少施工单位在生产时,第一车砂、石用磅秤一下,随后就采用在小推车上画线的办法来控制重量,从而导致了砂、石材料的用量偏差。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量采用混凝土拌和楼,利用电脑准确计量;若实在没有,应不怕麻烦,坚持每车过磅,以控制材料用量。4水泥用量既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有些配合比设计人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单纯提高水泥用量,无疑是一种浪费。在满足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水泥,降低成本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多不但不经济而且在水泥水化时胶凝量过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增大体积收缩会造成混凝土开裂,给混凝土结构带来危害。还有些配合比设计人员认为节约水泥就是混凝土用量越少越好,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都是通过公式计算并经过了试配而得来的。但为什么还有每立方米混凝土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规定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的。因为混凝土一般都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要经过各种荷载、风雨侵蚀冻融作用、化学腐蚀和机械机械磨损等,没有足够的水泥用量就抗御不了这些外力的作用,影响耐久性。4、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配合比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k+645σ(1) 式中:-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施工单位自己的历年统计资料确定,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取用(高于C35,σ=0MPa)。根据此公式,C40砼的配制强度为:≥40+645×0=9MPa(2)在正常情况下,(2)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时,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C30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中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下面比较采用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差异之处。1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试件≥10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Rn-K1Sn≥9R(3)Rmin≥K2R(4)式中n-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R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S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当Sn<06R时,取Sn=06R R-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或标号)(MPa);Rmin-n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MPa)K1,K2—合格判定系数。由式(3)、(4)可计算得(假定试件组数为10 -14组):9R=9×40=0MPa,K2R=9R=0MPa。据此反推:Rn≥9R+K1Sn=0+70×4=1MPa,因此,只要该批试件的平均强度大于等于1MPa,且Rmin≥0MPa,即可判定合格。2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试件少于10组时,可用非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评定:Rn≥15R(5) Rmin≥95R(6)则合格条件为:Rn≥15×40=0MPa Rmin≥95×40=0MPa从两种评定方法来看,最低值Rmin易于保证,但后者的平均值比前者高出0-1=9MPa,这就正好对应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中“2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2、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9MPa。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一个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数理统计的工程部位,结果只能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5、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不少施工单位在配合比设计时纯粹是为了达到设计强度,按规范要求或以往经验进行一组配合比设计,试配后强度达到要求就算完成了;若达不到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水泥用量,很少有人从材料调配、经济效益、混凝土工作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水泥用量过多,往往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徐变增大,而且也相应的增加了成本。防治措施:在规范要求允许的条件下,试验室应配制不同的配合比,从经济、工作性能、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择优选用,并应针对不同施工部位、不同评定方法给予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凡是同一强度均使用一个配合比的做法,试验室还应收集每次配合比及施工情况的详细数据,并注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本试验室的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水泥用量范围及σ数值,日积月累,就能成为一个很可观、很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以后的施工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这些事情的实际操作是比较枯燥无味、短期效益不明显的,应选派工作责任心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去组织或收集,最重要的是单位领导及项目经理应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综合上五点所述,结合到我工作中实际应用,得到了不错了效果,能达到保证质量同时,又控制了成本。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所见,能力有限,望同行指点。参考文献(1) JTJ071-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4) 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5)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6)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 李立权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二、砂率的影响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产生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崩散现象。 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凝土时,砂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该选用合理的砂率值。 所谓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值。三、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 (1)水泥品种的影响 在水泥用量和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用普通水泥时小,这是因为前者水泥的密度较小,所以在相同水泥用量时,它们的绝对体积较大,因此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混凝土就显得较稠,若要二者达到相同的塌落度,前者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必须增加一些,另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 (2)骨料性质的影响 骨料性质指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品种、级配、颗粒粗细及表面形状等。在混凝土骨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卵石和河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碎石和山砂拌制的好:用级配好的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水性好,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好。 (3)外加剂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掺入减水剂或引气剂,流动性明显提高,引气剂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二者还分别对硬化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四、拌合物存放时间及环境温度的影响 搅拌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干稠,塌落度将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拌合物中的一些水分逐渐被骨料吸收,一部分被蒸发,以及水泥的水化与凝聚结构的逐渐形成等作用所致。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的更快,因为这时的水分蒸发及水泥的化学反应将进行的更快。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需要防止的是,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太多,体积膨胀开裂,水蒸气过多,引起膨胀,破坏混凝土初凝后的强度,混凝土表面因膨胀而开裂。  为此,需要使用低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必要时,采用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料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灌速度,让热量适度散发。  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值不大于25°C(防止温度差引起的裂缝)。所以要求测量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要求混凝土表面在终凝前保持湿润状态。

网易科技,筑龙(付费)、天工都有,自己注册个号,下载一个。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

呵呵首先是从混凝土的配合比着手,然后是原材料的控制、混凝土制作和养护。 水灰比和水泥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A•fce(C/W-B)可以看出,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高。当水泥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灰比。当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3%左右。如果结合水较大(约占水泥重量的40~70%),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气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可能在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的强度就愈高。如果加水太少,拌和物过于干硬,在一定的捣实成型条件下,无法保证浇灌质量,混凝土中将出现较多的蜂窝孔洞,混凝土强度也将下降。 粗骨料的影响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决定于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如: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比卵石大;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一般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2cm左右。对于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砂的含泥量大,含有一定量的有害杂质,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通常在施工中使用清水砂。 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混凝土的硬化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周围环境温度对水泥水化的速度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混凝土强度增长加快。反之,温度降低,水泥水化速度降低,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则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大部分已结冰,水泥颗粒不能与冰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停止发展,而且孔隙内水分结冰会引起膨胀(水结冰体积可膨胀约9%),作用在孔隙毛细管内壁,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已经获得的强度(如果在结冰前,混凝土已经不同程度地硬化的话)受到损失。当气温忽高忽底反复冻融,混凝土内部的微裂逐渐增长、扩大,使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表面出现剥落,甚至混凝土完全崩溃。 周围环境的湿度对水泥的水化作用也有显著影响:湿度适当,水泥水化进行顺利,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因缺水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使混凝土结构疏松,渗水性增大或形成干缩裂缝,影响耐久性。 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维护周围环境,保证一定温度和湿度。当混凝土凝结以后,表面应覆盖草袋等物并不断浇水,防止其发生不正常的收缩。在夏季应注意浇水,保持必要的湿度;在冬季注意保温,保持必要的温度。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龄期的影响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其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最初7~14d内强度增长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根据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采用高标号水泥 如:采用早强水泥,或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均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变。 尽可能降低水灰比 为使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游离水分减少,采用较小的水灰比,用水量小的干硬性混凝土,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 采用湿热处理 蒸汽养护 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养护。一般混凝土经过16~20d的蒸汽养护后,其强度即可达到正常条件下养护28d强度的70~80%。蒸汽养护的最适宜温度随水泥品种而不同。用普通水泥时,最适宜的养护温度为80℃左右,用矿渣水泥及火山灰水泥时,则为90℃左右。 蒸压养护 将混凝土构件放在175℃的温度及8个大气压的压蒸锅内进行养护。在高温的条件下,水泥水化时析出的氢氧化钙,不仅能与活性的氧化硅结合,而且亦能与结晶状态的氧化硅相结合,生成含水硅酸盐结晶,使水泥的水化加速,硬化加快,而且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提高。对掺有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更为有效。 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机械搅拌比人工拌和能使混凝土拌和物更均匀,特别在拌和低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时效果更显著。搅拌时间越长,混凝土强度越高。但考虑到能耗、施工进度等,一般要求控制在2~3min之间。利用振捣器捣实时,能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使混凝土拌和物能很好的充满模型,排除混凝土中气泡,内部空隙大大减少,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强度。

上网查一下,山东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通知,可能是2010年13号文吧

对于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水泥数量与稠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在的阻力,拌合物内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骨料间的摩擦力,一为水泥浆的粘聚力,骨料间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骨料颗粒表面水泥浆层的厚度,亦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粘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的干稀程度,亦即水泥浆的稠度。 混凝土拌合物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用量越多,包裹在骨料颗粒表面的浆层就越厚,润滑作用越好,使骨料间摩擦力减小,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流动,于是流动性就大。反之则小。但若水泥浆量过多,这时骨料用量必然减少,就会出现流浆及泌水现象,而且好多消耗水泥。若水泥浆量过少,致使不能填满骨料间的空隙或不够包裹所有骨料表面时,则拌合物会产生崩塌现象,粘聚性变差,由此可知,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用量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多,应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要求为度。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得情况下,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灰比过低,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但若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物的流动性。 以上讨论可以明确,无论是水泥数量的影响,还是水泥稠度的影响,实际都是水的影响。因此,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其拌合用水量的多少。二、砂率的影响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率是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骨料颗粒表面积将相对减薄,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果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显得石子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的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在石子间没有足够砂浆润滑层时,不但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产生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崩散现象。 由上可知,在配置混凝土时,砂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该选用合理的砂率值。 所谓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粘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的砂率值。三、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 (1)水泥品种的影响 在水泥用量和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用普通水泥时小,这是因为前者水泥的密度较小,所以在相同水泥用量时,它们的绝对体积较大,因此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混凝土就显得较稠,若要二者达到相同的塌落度,前者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必须增加一些,另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 (2)骨料性质的影响 骨料性质指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品种、级配、颗粒粗细及表面形状等。在混凝土骨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卵石和河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碎石和山砂拌制的好:用级配好的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水性好,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差,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好。 (3)外加剂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掺入减水剂或引气剂,流动性明显提高,引气剂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二者还分别对硬化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四、拌合物存放时间及环境温度的影响 搅拌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干稠,塌落度将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拌合物中的一些水分逐渐被骨料吸收,一部分被蒸发,以及水泥的水化与凝聚结构的逐渐形成等作用所致。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的更快,因为这时的水分蒸发及水泥的化学反应将进行的更快。

关于混凝土的论文应该剖析哪几个方面内容

我帮你按照计划,实现原创内容!

前言�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将砂、石胶结而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复合材料。其内部结构为:水和水泥作用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砂的表面,并填充于砂的空隙中成为砂浆,砂浆又包裹在石子的表面,并填充砂子的空隙。水泥浆将砂、石牢固地胶结为一整体,使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混凝由于土自身的特殊性能在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和输送、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根据经验,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 2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3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 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混凝土拌和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测定,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通过胶砂强度试验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应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等,综合考虑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的正确,对结构节点及异型部位模板合理设计(是否采用专用模板)有重要意义。模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要保证不漏浆,模板及支架系统构造要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清理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目前施工中常用钢组合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等。应对模板质量(包括重复使用条件下的模板)、外型尺寸、平整度、板面的洁净程度、相应的附件(角模、连接附件),以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确定模板规格。重要部位应要求预拼装。� 隔离剂选用质地优良和价格适宜的,隔离剂合理选用是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质量和降低模板工程费用的重要措施。因此,选用时应考虑脱模剂的干燥时间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脱模剂的脱模效果与拆模时间有关,当脱模剂与混凝土接触面之间粘结力大于混凝土的内聚力时,往往发生表层混凝土被局部粘掉的现象,因此具体拆模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安排机修人员做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满足工程的要求,保证施工进度。� 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根据拌和容量、最大骨料粒径、拌和方式等具体确定。�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不合格处理。①错用配合比;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③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④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范围。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 (1)运输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运输时间。根据运输时段平均气温等具体确定。� (3)低温天气应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遮盖或保温设施。� (4)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不宜大于5m,否则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5)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仓位,否则以不合格处理。�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堵严缝隙和孔洞,方能浇筑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仓面要清理干净,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一般为30cm~50cm。 �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 (5)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泌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 (7)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自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 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 6-18 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 (2) 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28 天。� 2拆模。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

回答 您好,老乡,混凝土的耐久性,指的是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亲^3^简单地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1、抗渗性2、抗冻性3、抗侵蚀性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5、碱骨料反应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哦,亲^3^请问您还有什么疑虑吗,如果您觉的有帮到您,可否用您高贵的小手点击左下角的我要评分 ,赏一个赞呢,在此万分感谢[呲牙][呲牙] 更多1条 

砼墙体纵向微细裂缝调研处理方案(二) 关于主楼内核心筒大墙体砼墙产生纵向细微裂缝,分析调研处理问题,9月1日已按有关专业人士建议,我项目部已向工程部监理申请试行。在9月2日浇筑十二层墙柱中未见有很好效果,还是避免不了产生纵向细微裂缝,至于微细裂缝在砼墙体在长于5米以上,墙厚450以上高强度砼墙要完成克服处理完善是很难。在混凝土结构上是属于收缩现象,也属通病,目前在世界上,中国上都在调研。现在工程部,监理要求我施工单位多方面调研,我作为施工方配合调研,是应尽力配合调研。但要我施工单位调研能有100%的效果是不敢担保,现经过多方调研,又根据深圳安托山搅拌站试验室主任和飞天利高级工程师再调研,在砼配合比再作调研,增加骨料和缓凝剂材料,减少粉煤灰,先确稳定砼强度,再做摸索调整。在这方面我公司也通过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要克服裂缝处理,最大的处理方案就是从配合比调研,骨料调整适当增加,降低水化热,在这方面飞天利搅拌站厂家在9月10日作了一个C50新配合比,水泥量保持原上层重量387kg,粉煤灰100kg,比原更少29kg,砂769kg,比原增加11kg,碎石1050kg比原增加57kg,水减少10kg,外加剂增9kg,我项目部经研究认为在保证水泥容量,适当增加骨料,对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方面效果可能是会好一些,所向工程部、监理申请下一歩施工按新配合比施工,对浇筑技术加强管理,保持

请问水泥和混凝土方面国外期刊的TOP3是哪几个?

当然是CCR、CCC和CBM啦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Top 1,CCR: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SCI
    2,MCR: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SCI,尽管影响因子不高,下面的期刊都是SCIE的
    3,CCC: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或者Mateals and Structure  
其他, 有Comrs and Concrete ,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等

按IF,6楼是正解。。。但在我心目中的前三位应该是CCR,CCC和ACI Mateals Journal

@5楼:还有ACR呀 请问全称是什么哇?

求助-关于混凝的一个问题

硫酸铁进入水体后,溶液颜色变黄
铁不会全部形成胶体,就是絮凝同时给水体带来了新的污染--铁离子
至于TOC升高,这个没有道理,只有一个解释楼主买的絮凝剂含杂质
杂志中不排除有小分子有机物等,它们没有被絮凝去除,导致TOC升高,UV254变化

@2楼:硫酸铁进入水体后,溶液颜色变黄
铁不会全部形成胶体,就是絮凝同时给水体带来了新的污染--铁离子
至于TOC升高,这个没有道理,只有一个解释楼主买的絮凝剂含杂质
杂志中不排除有小分子有机物等,它们没有被絮凝 ... 非常感谢,你的这个解释我也想到了,但是投加混凝剂的量是很少的,可以说已经被稀释很多倍了,应该不会影响太大,而且硫酸铁的UV254很高,想不通了。。。

@3楼:非常感谢,你的这个解释我也想到了,但是投加混凝剂的量是很少的,可以说已经被稀释很多倍了,应该不会影响太大,而且硫酸铁的UV254很高,想不通了。。。... UV254值是水中一些有机物在254nm波长紫外光下的吸光度,反映的是水中天然存在的腐殖质类大分子有机物以及含C=C双键和C=O双键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多少。UV254不是肉眼能够观察到的。一般的分析方法都是一个检测限,也就是最高最低检出浓度值,不是说稀释的倍数多就不含有那种物质了啊。

硫酸根离子对检测有影响,要消除悬浮物对检测数据的影响,建议采用254nm和365nm分别做,然后用前者吸光度与后者吸光度的差值作为检测的吸光度,或者采用0.45um的滤膜过滤水样,然后再用245nm测。这些应该还分析的不完全,楼主可以采用254nm的测TOC的影响因素多考虑下,消除影响后再测数据应该会好些。希望能帮上一些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