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上语文教材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4:00:01

关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上语文教材的分析论文

三年级语文学情分析1  一、问题研究前的现状分析  1、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2、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二、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一)做细课堂教学。  1、重视课内阅读;  2、适当的说话指导;  3、加强背诵;  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二)做足课外积累。  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  2、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  3、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  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带学生参观厂矿、各种自然景观,调查家乡的变化等。每个单元的教材安排有口语交际和单元教材相吻合的习作。  每次课后的小练笔,我都认真地加以指导。每周要求学生灵活得应用课内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观察日记。暑假里还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以手抄报的形式将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摘录下来。  三、问题研究后的分析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但也有4个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很少,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  四、得出的结论和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掌握小学生作文心理,以作文情感为动力,以材料的积累为内容,以写作的技巧为准绳。有了这些,相信学生的作文内容定会丰盈起来,写作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关于语文统编教材的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特殊阶段,能够进行线上培训,我特别期待,期待专家老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培训会。真的很有幸能与这些专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两位老师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古诗、口语交际、习作、课后题,还有口语交际课堂案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1、备课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等,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从重难点入手,对于一些综合性学习或是观察作业等要早些布置给学生。以课后题为主,首先自己得带着问题去研读全文。2、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结构。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工具性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从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说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两位老师还讲了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单元前的语文要素,即点明了如何学习本单元以及学什么。以前有时自己不知道要教些什么,这次培训专家为我指明了方向,只要有主题,方向就能明了。3、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他们都各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说过,让学生读书,但是没有特别的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这次培训以及大语文观,我知道了,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们的阅读和自己的阅读。4、专家还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团队的一些优秀做法,案例等等。在自己的教学中,也会尝试一些新的比较好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做法。这次聆听我觉得自己要终身不断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常流水,我要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以求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每一次培训真的都是一次身心的旅行。

我想多是统一教材的语文要素,这个一定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给他明确。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我是百度特邀答主谢学姐在线解答,教育机构资深老师,拥有五年工作经验,累计服务6000人,回复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一下哦。 您好,这是具体的策略内容哈 (一)研究教材,将语文要素适当整合在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进行整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有三篇精读课文,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二至三道课后练习题,具体为“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作批注”“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尽管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对这些课后习题进行梳理与整合,就会发现题目当中所隐含的语文要素即“让学生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所对应的知识点不同,难度是呈梯度上升的,并且环环相扣。因此,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必须深入挖掘和研读教材,认真研究本单元中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注重课文之间的关联,以及课后习题的侧重点,准确把握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师不能忽视每篇课文后面的课后习题,也不能仅仅把这些课后习题当作一般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因为课后习题是与教材编者进行沟通和对话的重要桥梁之一。在课文旁批中整合。统编教材在课文旁边设置多处批注,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中,“学习小伙伴”作了五处批注,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将“学习小伙伴”的批注进行分类,让学生知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并且本单元课文较长,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将课文的旁批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语文园地》中整合。一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园地》也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点“汇集地”,教师不能忽视《语文园地》,跟课后习题一样,《语文园地》不单单是一次普通的练习,也是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整个单元的重要方式,还是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途径。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语文园地四》交流平台总结了本单元的批注内容,对此进行整合,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语文要素,即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批注,还要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注上相应的词语和句子,还可以在课文空白处精炼地写出自己的评论和感想。在单元导语页中整合。统编版教材在单元导语页中用精准且凝练的语言,明确指出了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翻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一起完成语文要素的准确阅读,请学生分析、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思维的碰撞中理清本单元训练要素,有效掌握训练重点,并以此为基准区设计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于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不是零起点教学,学生此前已能标注自然段的序号、能在难理解的词语旁写出其意思、能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写出自然段的段意,但是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不明确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不善于针对文章写法进行提问等。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从学生现有水平着手,对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 (二)结合学情,真正落实语文要素结合学情实施。批注式阅读单元的整合设置,是教材的一大创新,对于这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虽然学生有基础,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大挑战。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结构和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因而,教师在研读新教材时不仅要摒弃原来的教学观念,还要掌握“批注”的编排线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深入文本,以体验者的身份感受文本。例如教授《牛和鹅》这一课,可以分为以下步骤进行:(1)从课文的标题着手,初读课文,找出文章形式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小伙伴”的批注;(2)聚焦批注,了解做批注的角度,让学生将“学习小伙伴”的批注角度进行分类;(3)引导学生尝试用批注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先扶后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课堂的生成情况,及时作出教学策略的调整,使得语文要素及时落实。鼓励引导学生批注。学生掌握批注的角度之后,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批注。教师可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让学生小试牛刀,批注的角度是多样的,不仅限于课堂上所教授的那几种,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对文本进行批注。 真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同时也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更多4条 

关于统编语文教材的议论文

一切随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 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 (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 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 (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 (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 (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写己要写真情感,喜怒哀乐在心间。

我个人觉得统编的教材优点非常的多,主要就是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着更强的育才方向性。很多年以来,我们的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家,就必须培养我们自己的专业人才。于是,对育才的方向做了明确地界定,那就是:要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培育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爱国,是国人,为祖国服务,然后必须有胸怀,懂得世界和祖国的关系,不闭门造车,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能够刻苦攻关,创造条件,开发科技,促进祖国科技的进步和不断发展。2、有着极强的导向性。教材目标明确,就是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教材以核心素养为纲,着力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上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能够分辨清楚说话者和文章的感情倾向,明白他们的观点和目的,能够通过思维的作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的观点感情进行评价,懂得取舍,态度清楚,表达力度恰当,语言和文字能够体现自己的卓越素质。3、有着明确的创新性。教材打破过去的单一教学,从单篇到了类别。用任务群取代了传统单元,用思想内容的一致取代了传统的古今分类和文体分类,更加注重一种品质的养成,从古今中外不同体裁的文本中凸显人应该有的价值取向。4、有着突出的统筹性。这次统编教材是一个总体,语文和政治、历史有着横向的联系,体现了共同的编辑思想,都围绕着育人这个核心,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语文学科内,必修和选修统筹考虑,把语文素养从低到高安排在循序渐进的一个个学习阶段中。各个阶段之间也有着明确的联系,适合学生从基础抓起,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从而为大学的衔接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语文统编教材的论文摘要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特殊阶段,能够进行线上培训,我特别期待,期待专家老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培训会。真的很有幸能与这些专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两位老师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古诗、口语交际、习作、课后题,还有口语交际课堂案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1、备课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等,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从重难点入手,对于一些综合性学习或是观察作业等要早些布置给学生。以课后题为主,首先自己得带着问题去研读全文。2、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结构。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工具性是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说话和书面写作的手段,不管说话还是写作,都是从字词句段篇为基础的,所以说这方面的训练是螺旋上升的。两位老师还讲了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单元前的语文要素,即点明了如何学习本单元以及学什么。以前有时自己不知道要教些什么,这次培训专家为我指明了方向,只要有主题,方向就能明了。3、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他们都各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说过,让学生读书,但是没有特别的重视学生的阅读,通过这次培训以及大语文观,我知道了,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们的阅读和自己的阅读。4、专家还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团队的一些优秀做法,案例等等。在自己的教学中,也会尝试一些新的比较好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做法。这次聆听我觉得自己要终身不断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常流水,我要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以求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每一次培训真的都是一次身心的旅行。

散文教学、语文经验、人生经验、建立链接、问题与策略(提炼出的5 个词语或短语与答案语义接近即可。)

关于语文统编教材的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语文教育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参考。�8�9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8�5�8�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8�5�8�9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8�5�8�9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8�5�8�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8�5�8�9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8�5�8�9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8�5�8�9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8�5�8�9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5�8�9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8�5�8�9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8�5�8�9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8�5�8�9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5�8�9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8�5�8�9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8�5�8�9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8�5�8�9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8�5�8�9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8�5�8�9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8�5�8�9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8�5�8�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8�5�8�9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8�5�8�9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8�5�8�9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8�5�8�9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8�5�8�9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8�5�8�9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8�5�8�9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8�5�8�9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8�5�8�9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8�5�8�9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8�5�8�9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8�5�8�9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8�5�8�9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8�5�8�9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5�8�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8�5�8�9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8�5�8�9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8�5�8�9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8�5�8�9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8�5�8�9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8�5�8�9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8�5�8�9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5�8�9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8�5�8�9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8�5�8�9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8�5�8�9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8�5�8�9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8�5�8�9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