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2024-07-05 22:52:0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大类有:1、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4、人口过度增长。具体表现形式:1、人类利用资源的单一化导致对某类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其在短暂的时段内无法更新,也导致人类在进步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大阻碍。2、环境变迁本身存在,但环境在人类干预下的变化速度超过环境本身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而此期间,众多的生物难以适应环境的巨大变迁而发生灭绝,生物本身存在进化,但是需要适当的过度时间,而人类文明的发展超越了任何其他生物进化的速度,导致了现今环境的单调化和物种的单调化。而自然环境本身的基础就是多样化。3、类型很多: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核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等。4、生物种群的数量受自然环境限制总有其最大量,而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将全球的资源集中于人类种群中,是人类可以得到无限制的发展,剥夺了其他生物种群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其特性类似病毒。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大类有:1、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4、人口过度增长。具体表现形式:1、人类利用资源的单一化导致对某类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其在短暂的时段内无法更新,也导致人类在进步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大阻碍。2、环境变迁本身存在,但环境在人类干预下的变化速度超过环境本身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而此期间,众多的生物难以适应环境的巨大变迁而发生灭绝,生物本身存在进化,但是需要适当的过度时间,而人类文明的发展超越了任何其他生物进化的速度,导致了现今环境的单调化和物种的单调化。而自然环境本身的基础就是多样化。3、类型很多: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核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等。4、生物种群的数量受自然环境限制总有其最大量,而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将全球的资源集中于人类种群中,是人类可以得到无限制的发展,剥夺了其他生物种群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其特性类似病毒。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活动(包括人类活动),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个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各种形式的转化或传递,除非来自这个环境之外(例如其他星球),或者离开这一环境 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会如此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人类的活动会出现如此不同结果的缘由所在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出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对人类出现和生存适宜的地理环境,就没有人类。地球具有太阳系其他星体所没有的适合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上之所以有人类出现,人类之所以能够继续生存、繁衍,地理环境是根本的前提。地理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适当的气候条件。地球总面积为1×108 km2,其中海洋为61×108 km2,陆地为49×108 km2,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场所。尽管世界人口已达60亿,尽管在一部分地区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而使地理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目前地球上仍有大片的陆地没有人类居住。地理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空间,而且还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各种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形式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1)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地理环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城市和区域发展、工农业布局等方面都有反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山地环境对四川交通的直接影响。重叠的险峰、陡峻的峭壁、凶猛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是古代交通巨大的障碍。山区和平原修建运力相同的铁路,造价相差三倍以上。甘泉酿美酒,名酒产地大都有优质水源。由于油田自然状况的差别,长庆、四川、延长和江汉油田的开采成本等于大庆油田的两倍以上。京汉铁路沿线位于太行山冲积扇地带,地下水丰富,地表有一定坡度,可灌可排,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活跃的地区。(2)地理环境的间接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多数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媒介来体现。第一类间接影响是“自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型连锁反应。我国东南沿海盛产柑橘、菠萝等水果和水产,罐头工业原料丰富,成为我国罐头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美国芝加哥在附近农牧业基础上,发展肉类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业。它们的背景都是适宜的农业地理环境。第二类间接影响是“自然—上层建筑—经济”型连锁反应。地理环境通过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要素对经济活动产生间接反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这类间接影响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在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不少国界与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体一致。如以山为界的有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喜马拉雅山等,以河为界的有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格兰德河等,以湖为界的有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四个大湖等。这些自然体,一旦成为政治边界,对于边界两侧的社会经济分异就会产生间接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阶段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采集和狩猎经济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的气候、地形和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才比较活跃。(2)农业社会阶段在该阶段,栽培的作物、驯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的生活来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供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亚热带和暖温带中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如我国的黄河与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3)工业社会阶段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航道、港口等交通要道,是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包含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自然条件可以从经济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丰富的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富有鱼类的水等;另一类是丰富的劳动手段自然资源,如可航行的河道、树木、金属、煤炭等。在人类文化初期即相当于农业社会阶段,前一类自然资源有决定作用;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后一类自然资源起决定作用。(4)后工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兴起,自然资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相对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在环境质量优异的地区落脚,如日本九州、德国南部都是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新技术产业区必然是知识密集区,优异的环境才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此外,环境优异有利于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规模越来越大,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刻,特别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人类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适应和利用环境,进行采集和狩猎,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学会了栽种植物和驯化动物,从而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集市贸易、城镇和手工业。人类利用自然的规模有所扩大,程度逐步加深,改造环境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人类以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为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工具简单,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而没有考虑对它们的保护,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盲目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这些都会促使土地退化,甚至产生荒漠化。有些古代经济、文化很发达的地区也因此而沦为废墟或荒漠。从18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现代化工业,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在生产中,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剧增,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类通过工农业活动,使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食品和其他物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矿产资源与能源以空前的规模被开采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和废料等“三废”又以空前的规模被排放出去,主要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空中烟雾笼罩,地面污水横流,工业垃圾和废物堆积如山,工厂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在空中回响。有些“三废”对生物和人类有很大的毒性,给人们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常常造成人员死亡。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继续加剧。人类更大规模地开采和耗用自然资源,发明并大量使用内燃机,大规模地发展有机化学工业,这些都使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新技术和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地球上过去未受严重污染的区域也受到很大影响。世界上发生了许多致使人员伤亡的事件,如著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因吸入含SO3 和H2 SO4 的气体,导致5天内4000人死亡。众多巨型油轮在海洋上航行,海上钻井设施投入普遍使用,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高空大气的污染日益加剧。就连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和两极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今,地球上已经很难发现洁净的、未受污染的地区。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最强烈的影响形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把可燃性矿物转变为CO2和碳酸盐类,消耗、分散经地质作用积聚而形成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形成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新的地理环境;②通过挖掘和堆积作用而破坏土地,在露天或井下开采矿石、建筑材料和煤,会造成大量的地表堆积物和许多地下空洞;③岩土体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容易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④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文网状态,影响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⑥污染大气,在开采和堆积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尘埃,在加工冶炼矿石(特别是含硫化物矿石)和烧燃料时都会对大气产生污染;⑦含硫和其他元素的重金属矿周围的土地极易受到污染;⑧海洋受到污染,运输石油、矿石,从海底开采矿产(特别是石油),从陆地向海洋排放矿渣,这些活动都会造成海洋污染。此外,开采和加工矿石有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矿井塌方造成的伤亡事故、吸入粉尘导致的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等。

人口与地理环境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大类有:1、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4、人口过度增长。具体表现形式:1、人类利用资源的单一化导致对某类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其在短暂的时段内无法更新,也导致人类在进步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大阻碍。2、环境变迁本身存在,但环境在人类干预下的变化速度超过环境本身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而此期间,众多的生物难以适应环境的巨大变迁而发生灭绝,生物本身存在进化,但是需要适当的过度时间,而人类文明的发展超越了任何其他生物进化的速度,导致了现今环境的单调化和物种的单调化。而自然环境本身的基础就是多样化。3、类型很多: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核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等。4、生物种群的数量受自然环境限制总有其最大量,而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将全球的资源集中于人类种群中,是人类可以得到无限制的发展,剥夺了其他生物种群增长和发展的基础,其特性类似病毒。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高中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活动(包括人类活动),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个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各种形式的转化或传递,除非来自这个环境之外(例如其他星球),或者离开这一环境 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会如此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人类的活动会出现如此不同结果的缘由所在

环境对人的影响怎么写呢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强调环境对人影响之大。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错,但相比之下,我觉得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全部因素。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并不由自己控制。有的人生在农村,有的人诞于皇宫,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悬殊之至,但他们却能同样的平庸,也能同样的成就非凡,这是最典型的例子。每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是否有坚韧的意志力。有的人觉得,我是贫苦家庭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面朝黄土一辈子,但同样出身底层、生活贫困的林肯,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是怎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呢?他是靠着刻苦自励、勤学自修而成功的。所以这些人,不应该因为自身的环境而抱怨,他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力,这是一份精美的礼物,它能让你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便顺从了环境,而不想着去突破。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正鸣叫着的青蛙,以及让你觉得胆战心惊的蛇,它们所代表着的两大类事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都是从水里爬出来的。如果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生物不选择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而是选择由环境去影响自己,又怎么进化呢?。若它们没有禁得住初登上岸时的粗糙、干燥的折磨,如何能进化得更高级呢?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承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言论,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没有冲开束缚的勇气;就会深信环境无法改变而失落沮丧,一颗星星可能会敛起光芒坠落黑夜。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里,只要努力坚韧,就能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取得更高的成就。

人的脾气的好与赖,与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温顺、平和、忍耐等好脾气,往往同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养有密切的联系;而暴躁、倔犟、怪癖、任性等坏脾气,则常常与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或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的要求过于严厉有关。个人生活道路的平坦或坎坷,对人的脾气和性格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说人的脾气、性格有稳定性的一面,但并不是说脾气、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大家知道有些人年轻时脾气暴躁,犟得像一条不听使唤的牛;但经过生活的磨炼,特别是吃了坏脾气的亏,后来他的脾气就慢慢变得比较平和了,对事情也不那么固执己见。所以坏脾气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也有不改变的,那是由于他自己没有改变坏脾气的要求,或者有要求而没有认真地去改。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与改造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从小到大,其周围的客观环境都会发生许多变化,一方面,人们必须通过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适应周围的环境,以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人们又通过主观努力,去改造旧环境,创造一个与人们当代生活相适应的新环境。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适应和平衡。一般而言,环境大致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范围,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其中既有正性作用,又有负性作用。人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环境中有利的向上的因素,去除环境中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来达到人与环境的结合,使人的心理在这种结合中得到健全发展,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人类的出现又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进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人类成为环境演化的能动因素。(一)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同时草原植物开始向森林进逼,夺得了广大空间。自然条件的变化迫使古猿开始适应新的、较为不利的生活环境。于是,森林古猿中衍生出一支地栖性的草原古猿,当地面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使用工具,而且学会制造工具时,人类就诞生了。原始的人类一方面改造着自己的形体和大脑,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扩展到世界各地,以寻求各种适于生存的环境。人种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地球上的人类划分为3个基本的种族,即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形成于热带炎热的草原旷野上,那里日照强烈,而色素较深的黑色皮肤和浓密的卷发能对身体和头部起保护作用,宽阔的口裂与外黏膜发达的厚唇以及宽大的鼻腔也有助于冷却吸入的空气。欧罗巴人种主要形成于欧洲的中部和北部,那里的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弱,因此人体的肤色、发色和眼睛色都较为浅淡,人的鼻子高耸、鼻道狭长使鼻腔黏膜面积增大,这有利于寒冷空气被吸入肺部时变得温暖。蒙古人种形成的环境没有非洲的炎热和欧洲的寒冷,故形成较为适中的体质形态特征,典型的蒙古人种具有内眦褶,可能与草原和半沙漠的环境有关,这样的结构能保护眼睛免受沙尘土的侵袭,并能防止冬雪反光对眼睛的损害。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减弱,人类的种族特征愈来愈失去其适应生存环境的意义,只是在现代人类中还以其残余形式繁衍着。人口质量的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方面。一方面,人类由自然地理环境中摄取空气、水、食物等生命必需物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人类在代谢过程中,将各种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入环境中。因此,环境中的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的多少必然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而引起疾病。如环境缺碘或碘超量,均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病;环境中氟含量过多,可引起氟骨症。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力还十分原始的时候,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得特别强烈。人类早期的社会大分工,便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在那些水草丰足适于放牧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畜牧业的部落;而在那些土地肥沃宜于垦殖的地区,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业的部落。另外,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生产条件的差别。一般说来,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亚非的一些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定居和耕作,往往形成古代文明的中心,如北非有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西亚有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二)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作用于自然界,从而成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重要因子。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刻。地质学已将人类对地球的作用称为第三地质营力。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施加的种种作用及其影响,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的影响(1)改变地表状态今天,人类已开拓陆地的表面约56%,其中强烈开拓区占全球陆地表面的15%。人类的各项活动,可把相当数量的岩石、砂土、水、植物等地表物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人类的这些活动大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表状态,并造成一系列的人为景观。如城市建造、水库修筑、矿山开采、森林砍伐等。(2)改变物质循环人类改变物质循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水的控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很久以来,人类为了改变地表水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用储水排灌的方法来改变一个流域内的水平衡;二是采取大型调水工程来改变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文网的水平衡。地表水的人为汇集,引起水分蒸发加强和降水量增加,从而改变了局部的水循环。此外,人类不断向自然环境中排放污水和废气,也是改变物质循环的一种形式。(3)改变热量平衡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即改变了地表面的反射率和其他热力特性,从而改变了区域的热量平衡。森林是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其气温日(年)较差比林外旷地小,从而降低了气候的大陆度,而砍伐森林则起了一种相反的作用。城市对热量平衡的影响非常显著,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其中心区气温要比周围郊区高好几度。水库对热量平衡的影响与湖泊相似,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使水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小,年均气温也有所提高。据研究,一个水面为32km2的水库,库区的平均气温可比外围地区高出7℃。此外,人类规模生产活动又会向周围大气发散各种化学物质和微粒,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增加,可造成显著的“温室效应”。有人进行过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今天的两倍时,气温将平均上升3℃。(4)改变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而处于变化状态,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就会有人类活动的干扰。在中纬度大陆表面的许多地段,精耕细作的农业、牧业或都市化,几乎完全处于人类的支配之下。人类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代之以新的平衡。人类生态系统并不总是带来危害,如珠江三角洲特有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彼此有利、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新加坡的城市化过程十分注意城市局面和环境绿化,因而创造出理想的城市生态系统。(5)改变自然过程速率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迫使自然地理过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促使自然地理过程的速率发生变化。有人曾作过计算,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由于人的作用,全球每年每平方千米土地上平均损失掉的土壤为1500~85000m3;而天然侵蚀的背景值仅为12~1500m3,前者是后者的125~170倍。也就是说,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土壤侵蚀过程加快了150倍左右。人口增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至2006年2月25日,地球人口达65亿,预计至2050年地球总人口将达90亿。人口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首先表现为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量的急增,其次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三)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有3个主要功能: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2)自然地理环境质量的逐渐恶化,影响到人类的前途和生存。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激烈,引起各类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耗损、淡水资源耗竭、地质灾害频发、荒漠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已构成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人类活动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北方河流少,以陆运为主;南方水源丰富,河流众多,以水运为主,北方意面食为主,南方已大米为主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