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简述

发布时间:2024-07-05 07:18:0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简述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文化的交流角度答题,并且谈谈音乐对文化的渗透: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共同繁荣进步。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相互融合的社会趋势下,很多固步自封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民族音乐中所存在的脱离现代文明的保守、狭隘的思想将被历史的长河吞并而逐渐消失。它们逐渐消亡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在本质上不仅仅意味着对古老的、传统的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更不是单纯的保存和继承,而是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新的创造与发展。扩展资料: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既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保持前进一致性,又要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将自身的特殊性与个性化特征在音乐文化艺术中生动地展现出来。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混合发展的态势,之后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扩展资料:我国民族众多,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因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声韵、民风民俗的不同而呈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藏族的格萨尔仲、喇嘛嘛呢、折嘎,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好来宝,维吾满族的达斯坦、库夏克、莱派尔,哈萨克族的克萨、阿依特斯,朝鲜族的盘索裹,壮族的末伦、唱师、卜牙,赫哲族的依玛堪,侗族的君琵琶,苗族的嘎百福、果哈,傣族的甘哈甘派,彝族的甲苏等等。在众多的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有的是受汉族或其它民族曲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曲种。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类的论文可以参照艺术评鉴杂志社,之知网收录的。

小打小闹小曲调太喜太悲太老套其实我也喜欢民族音乐的只是现在的学国对这方面的传承和发扬远远做不到研究它的人呢又出这些不着调的问题中国的民族音乐,你能一句话说完吗?一个地方的文化能够代表中国的全部吗?苏州的评弹和西北的大秦腔能扯到一起吗?东北的二人转和沪剧能搅在一块吗?光是汉民族的音乐就有千百种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还不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出这个蹄的人是用臀部思考的要想论述中国的民族音乐您得找出几个有代表姓的大类和形式比如地方戏曲江南小调广西的山歌(您不嫌弃的话)分别展开论述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音乐类的论文可以参照艺术评鉴杂志社,之知网收录的。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前人及现代人音乐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未来音乐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感受民族音乐文化蕴藏其中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对民族音乐产生强烈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并且把音乐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经过不断努力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随之提高。以欣赏少数民族音乐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对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及传承、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文化的交流角度答题,并且谈谈音乐对文化的渗透: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共同繁荣进步。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相互融合的社会趋势下,很多固步自封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民族音乐中所存在的脱离现代文明的保守、狭隘的思想将被历史的长河吞并而逐渐消失。它们逐渐消亡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在本质上不仅仅意味着对古老的、传统的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更不是单纯的保存和继承,而是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新的创造与发展。扩展资料: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既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保持前进一致性,又要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将自身的特殊性与个性化特征在音乐文化艺术中生动地展现出来。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简介

我们国家55个少数民族都很擅长唱歌和跳舞,多才多艺。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特别的音乐,表现出自己本身所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发展成熟 。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合为一个整体,慢慢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华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也受到汉族音乐的影响,各民族音乐艺术不断融合,影响,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体系。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多而杂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每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2、民间器乐在各少数民族中都蕴藏着一定数量的民间乐器和乐曲。3、民间歌舞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4、民间戏曲音乐民间戏曲音乐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的艺术形式。扩展资料中国民族音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古代起,我国的民族音乐即传播到日本等周边国家,直接影响了当地音乐文化艺术的产生、发展。近代,我国民族音乐远播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音乐。今天,民族音乐成为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中国民族音乐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民族音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它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而且各有特色,绚丽多彩,百花齐放。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民间合唱园地里的小花》,《人民音乐》1982年第6期。 《民族音乐中的“子母声”》,《中国音乐》1983年第1期。 《听中国打击乐音乐会》,《中国音乐》1985年第1期。 《桂、湘、粤边界瑶族民歌考察》(第2作者)《中国音乐学》1985年第1期。 《侗族民间合唱旋宫实践的初步探讨》,《音乐研究》1985年第4期。 《民族声乐曲“垛句”唱腔的结构型态和艺术功能》,《音乐探索》1986年第1期。 《论民族音乐现象的系统化结构》,《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 《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思考》,《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3期。 《汉代杂技音乐》,《中国音乐》1986年第4期。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年鉴》1987年。 《长鼓研究——兼论细腰鼓之起源》,《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4期。 《通俗歌曲及其传播的民间音乐本质》,《人民音乐》1988年第3期。 《民族音乐现象系统化结构的综合研究》,《音乐研究》1989年第1期。 《〈白族音乐志〉体例 》,《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3期。 《润物细无声——1990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述评》,《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 《历史积累上的飞跃——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历史及发展概观 》,《音乐研究》1991年第3期。 《从荒芜走向繁茂——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四十年》,《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3期。 《白族那马支系音乐及其文化构成透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实地调查资料储存的理论及方法》,《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4期。 《民间音乐作品书面规范显示及其权利归属》,《人民音乐》1994年Z1期。 《实地调查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意义及作用再认识》,《中国音乐》1995年第1期。 《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调查类型》,《中国音乐》1996年第1期。 《在传承过程中新生——工尺谱存在意义和作用的思考》,《中国音乐》1997年第1期。 《收获的季节——1997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年鉴》1998年。 《关于撰写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几个问题》,《人民音乐》1998年第1期。 《近代新音乐环境中的“国乐”处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1998年。 《1998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年鉴》1999年。 《“纳西古乐”名实谈—答〈人民音乐〉记者问》,《人民音乐》1999年第1期。 《留得华韵播寰宇——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祭》,《中国音乐》1998年第2期。 《进入音乐大师的生活时空——〈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图典〉序》,《艺术学教育与科研》1999年。 《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上)》,《音乐研究》2000年第4期。 《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下)》,《音乐研究》2001年第1期。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艺术学教育与科研》2001年。 《音乐基础教育的文化层面定位》,《香港“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读者论坛会论文集》2002年。 《乐史图说四则——骨哨、骨笛、陶钟和夔鼓的音乐图象学描述》,《南阳师院学报》2002年第5期。 《〈云南民族音乐论〉序》,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民族音乐学如何强调其实践性》,《音乐与表演》2003年第1期。 《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实践层面》,《人民音乐》2004年第2期。 《民族音乐学概论》, 《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科版)》2004年。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3期。 《修炼资料积累和文献研究“基本功”——为〈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论文献综录〉结题而作》,《音乐与表演》2004年第3期。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上) 》,《黄钟》2005年第1期。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下) 》,《黄钟》2005年第2期。 《丝竹声声入耳来——评〈江南丝竹音乐大成〉》,《中华读书报》 2005-05-11。 《先秦丝竹乐辨踪》,《音乐与表演》2005年第2期。 《乐目新撰举要——〈中国音乐词典〉(少数民族音乐部分)增修释例》,《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以传统音乐文化类型为题》,《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两汉魏晋南北朝“丝竹乐”窥探》,《交响》2006年第1期。 《一个“流域”两个“中心”——江南丝竹的渊源与形成》,《音乐研究》2006年第2期。 《〈三六〉与〈三六〉“家族” 》,《中国音乐》2006年第4期。 《江南丝竹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音乐与表演》2006年第4期。 《艺术学的田野考察》,《艺术学研究》2007年创刊号。 《环太湖地区的乐社传统——苏南“丝竹繁兴”的人文历史背景研究》,《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 《岂一个“乐派”了得——传统音乐流派与“中华乐派”刍议》,《人民音乐》2007年第2期。 《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音乐与表演》2007年第2期。 《苏南“丝竹繁兴”的乐社背景》,《人民音乐》2007年第7期。 《江南丝竹曲目类型及来源》,《中国音乐》2007年第3期。 《什么是有力度见成效的保护?》,《中国艺术报》 2007-07-27。 《隋唐燕乐乐队编制特征窥探》,《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江南丝竹”概念及研究述评》,《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 《江南丝竹的传播与影响》,《中国音乐》2008年第1期。 《江南丝竹笛箫演奏的“昆曲”“琴乐”传统》,《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 《研究材料的原创性——在首届“音乐学博导论坛”上的发言》,《音乐与表演》2008年第3期;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大理古城“洋人街”戏台“天天有戏”调查 》(第一作者),《中国音乐》2008年第4期; 《〈四合〉与〈四合〉族 》,《音乐研究》2008年第6期; 《丝竹遗响迤沙拉》,《人民音乐》2009年第1期; 《得失有三思,皆可以为鉴——民族音乐学理论及方法传承反思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江南丝竹乐社“苏南三社”调查》,艺术百家,2009年第3期; 《江南丝竹琵琶演奏的“文曲”传统》,中国音乐,2009年第4期; 《六板》与《六板》族——江南丝竹曲目家族构成辨识之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4期; 《“乐种”研究四个逻辑层面的构思与设计——为“江南丝竹研究”制定的基本策略》,交响,2009年地4期。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混合发展的态势,之后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戏曲音乐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的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侗剧、彝剧、苗剧、布依剧、毛难剧、傣剧、新城戏(满族)等。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混合发展的态势,之后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扩展资料:我国民族众多,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因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声韵、民风民俗的不同而呈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藏族的格萨尔仲、喇嘛嘛呢、折嘎,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好来宝,维吾满族的达斯坦、库夏克、莱派尔,哈萨克族的克萨、阿依特斯,朝鲜族的盘索裹,壮族的末伦、唱师、卜牙,赫哲族的依玛堪,侗族的君琵琶,苗族的嘎百福、果哈,傣族的甘哈甘派,彝族的甲苏等等。在众多的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有的是受汉族或其它民族曲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曲种。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然会带来民族音乐衰退乃至消亡。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要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以很好地传承,就要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改善教育措施是关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古典民族音乐的传承也许还要走很远,但是我们必须不停的寻找契机,为民族的文化作出应有的保护,更要作出应有的创新,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我们的音乐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混合发展的态势,之后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戏曲音乐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的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侗剧、彝剧、苗剧、布依剧、毛难剧、傣剧、新城戏(满族)等。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也可把表达音乐研究成果的论文称为音乐科研论文、音乐研究论文等等。作为音乐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  音乐表演专业写作类别,主要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教研论文。音乐表演论文是指表达声乐或器乐表演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说更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既是研究对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总结,又是对表演科学的理性认识与深层把握。音乐教研论文是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表达音乐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从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意义:1、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民族音乐作为劳动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地区所包含的特色特征,反映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对民族的灵魂进行整体表达,对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增强人们的综合素质我国民族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依旧不停。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对民族音乐产生正确认识,坚持民族音乐所包含的特色内容,促进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文化自信的体现:1、语言的自信。文化相信,首先是相信我们古老的语言。中国5000年智慧沉淀,具有任何语言无可替代的智慧,文字与方言都是民族的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无限,世人皆知。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会,便去学习西方的语言,盲目崇洋媚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不自信。2、形象的自信。无论什么时候,有中国文化标志的东西:文化遗产、圣贤名著、历史名人、哲理思想,都是有我们中国特色的东西,都要去珍惜与发扬。就连我们自己的衣着与习惯都是血脉相连的中国文化,都应该珍惜与传承。3、行动的自信。身为中华后人,要保持中国人的气质与涵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做有损华夏文明、有损中华文化的异类。让优秀的语言传播给世界、让中华文化传播给世界,分享文明的果实,这才是文化自信的初衷。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民族音乐学家刘九达先生曾说过一段往事:有一次他坐船回四川老家,忽听得船工唱起了号子,便赶紧掏出本子想记下来。可是船工们一见那个阵势忽然都哑了。其中一位老船工说:“那位先生是同我们闹玩,哪有那样阔气的人来学这不三不四的东西哦!”现如今的学者和歌唱家去“采风”或者没遇过这种尴尬,可是说实在,“场面”上的东西我们见得太多。周强在《石工号子》的封面上写道,他的专辑是“学院派与原生态的对话”,相信这是他多年歌唱实践与思索的感悟。所谓“学院派”和“原生态”,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天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的“原生态”人以为“原汁原味”才是最好,任何对它进行艺术“加工”都是对它的“污染”。而“学院派”又往往被人指责“高高在上”,对业余的民间的东西不屑一顾。其实这都是“鬼不吃蜡烛屎――人做出。”“原生态”无非就是民间的东西,它既不会一成不变,甚至不可以复制。你以为侗族人平日唱的“大歌”与央视演播厅里表演的“大歌”是一样的么?傻!说白了,后者也是对前者的一种“加工”。艺术加工并没那么可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法则。胡松华唱《草原赞歌》以及滕格尔唱《天堂》不都一样经过了“加工”的么?牧民并没指责

民歌的起源发展,高潮,作用

音乐类的论文可以参照艺术评鉴杂志社,之知网收录的。

第一:写中国民歌的分类。50---100字度。第二:写 中国民歌与流行歌曲(或者通俗歌曲)的比较。(在你看来,它们的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100---200字度。第三:选一到两首(著名或比较广泛流传的)民歌来分析与评价。200---300字度一首。第四:写你对中国民歌的感想。可以用一首来做例子,从歌曲的曲调、节奏、风格、出自那里、怎样流传的?例如:从生活中、一个故事。。。200---300字度。在网上找,应该可以找到一些你需要的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