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水土保持论文2000字开头怎么写的好看

发布时间:2024-07-03 19:57:04

水土保持论文2000字开头怎么写的好看

作为水纸的一个例子,最常见的是这个领域的期刊。你可以查查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农业面源污染,N的大量施用、畜禽粪便等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

水土保持论文2000字开头怎么写好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像水资源论文的范例,最多的就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期刊撒~你可以 去找下(水资源研究)吧~~~

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的1991年到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全省开展重点治理的903小流域,有426条达到了部颁标准,通过了验收,其中有5个示范县、91条示范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工程),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凡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20-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省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的各类水利水保工程的总拦洪蓄水能力达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拦沙保土1亿吨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水土保持论文2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作为水纸的一个例子,最常见的是这个领域的期刊。你可以查查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农业面源污染,N的大量施用、畜禽粪便等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

水土保持论文3000字开头怎么写的好看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黄河治理方略 摘要:治黄方略为我国历代安民的决策课题。本文针对“水少沙多”这两点黄河难治的症结,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黄河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也可乘机排沙入海。 关键词:黄河 治理方略 泥沙 1 引言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在历朝历代,治黄方略如何制订均是我国安民的决策课题。倍受后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黄成功事例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他改进了共工和鲧“ 围堵障水”的作法,采用“疏川导滞”之策,平息了水患。这一传说,实际上是对先民治河的总结[1]。从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可证实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的雏形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后诸侯国家兴起,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一时一地出发,在大河两侧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堤防。规模比较大的和比较长的就成为我国早期的长城了。文字记载十分确切的是在西汉汉哀帝即位之初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继鲧、禹之后较早提出创见并且见于正史记载的重要治黄方略。贾让当时面对的黄河下游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悬河”,堤防宽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乱,所以他最不主张的下策是筑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张放弃旧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认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一策。”中策主张开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贾让三策均没能认真实现。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规模实施。他选定行河路线较优的线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并利用沿河大泽进行放淤,取得了无重大改道变迁的成就,一直倍受后人赞赏。但是这种安澜毕竟是相对的,大量的泥沙淤积,至少隋唐五代出现了泛滥决口,更不可能有“千年无恙”的史实。值得借鉴的是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与实践。他主张南北两岸“坚筑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统,如用缕堤束水攻沙,用遥堤约束洪水泛滥,用格堤阻止滩区行洪并促进滩地落淤;为防御大洪水,又修建滚水坝分泄水。并且在当时黄河南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借助洪泽湖的调节能力“蓄清刷黄”。潘季驯治河实现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两个转折,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显然这一点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后的明、清治河举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则。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响至今。但黄河河床仍继续淤高,泥沙灾害日益积累,以致于1855年发生了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剧变。 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认为采用“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显而易见,如此治黄已将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治理对策,人们对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昔日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而今变成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在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连续52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治理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史书上清晰出现着2600多年里黄河泛滥1500次、改道26次的记载。下游决口泛滥范围,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纵横25万km2。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害。而今,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母亲河的忧患仍在。由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大大减弱,高滩滩面漫水机遇已与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情况接近,河道已趋于预警高度,悬河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生发出季节性断流的灾患,自1972年以来的27年中就有21年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仅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3],如加重了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治黄事业更为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亟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奋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见。2 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众所周知,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地区西为祁连山余脉,西北为贺兰山,东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阴山,南抵秦岭,共有64万km2,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100~300m,这是世界上黄土覆盖最深厚、黄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边界条件下,中游暴雨是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以及水土严重流失的动力因素,“愈冲愈陡,愈陡愈冲”[4],使黄土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每年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泥沙达10亿吨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可达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黄,致使一些水库湮废失效,下游河道不断淤高,防洪压力日趋加重。不少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希望通过植树种草,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但是也应认识到,黄河塑造出的华北大平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左传》引用周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黄河已是相当浑浊,因为黄河沙多的自然现象应该比这句周诗要早得多。她所流经的中游地区,特别是现代界定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中的大部分地区,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可以《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为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该诗生动地描绘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后山洪暴发时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的自然景观。再如《禹贡》中所称:“禹别九洲, 随山浚川”,表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已十分严重,大量泥沙入黄,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人们才会产生“随山浚川”(亦即随着山去导滞,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设想。原始的或常规的生产方式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立地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具有一定覆盖度的植被状况[5]。无论如何,对古代黄河中游地区植被状况的估计一定要考虑自然气候的制约影响。《诗经·大雅·云汉》描述了周宣王时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NFDA4�如焚”。也就是说大地旱得好象起火燃烧,山川干枯。显然如此干旱的气候之下,很难存在良好的植被。我们认为,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必须跳出传统框框,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如修筑控制性拦沙工程、淤泥坝系及必要的挡土墙,变沟壑为平地;也包括人工定向爆破等措施,使一座座高耸的峁峁梁梁填充沟壑,变坡地为相对平原。同时,辅以必要的生物措施。这些措施把经多年治理如今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约20%、而入黄泥沙却占总入黄沙量80%左右的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6]。在这种失去了侵蚀地理环境的“平原”之上,水土流失被遏制,该地貌类型区入黄泥沙可减少70~80%(实际上入黄泥沙不可能也不需要减少100%,否则将会使下游河道遭受较强的冲刷,特别是给河口三角洲地区带来很大麻烦)。 只有从最基本的流域单元入手,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才是黄河治本之策,而且这决非很久之后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要立即动手,分步实施,10多年足矣。在这些具备涵养水源条件的人造“黄土平原”上,再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不远的将来就不难实现“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宏伟目标。从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来说,这完全是可行的。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向西部战略转移,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这也是十分必要的。3 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 相传我国上古之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然而,历经沧桑,黄河近代水资源日趋贫乏,其水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大量资料表明,水少是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症结。模型试验发现,洪水机遇减少是黄河下游近些年河床萎缩、过洪能力很低的主要原因[7]。从水资源角度讲,黄河是惟一流经干旱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的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域内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土地与矿藏丰富,因水资源贫乏而制约着发展,因此黄河治理不仅要考虑防洪,而且还要考虑水资源问题。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77mm,相对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因此,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开源,即从外流域调水济黄,增补黄河有效水资源量,这是适应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为此可利用黄河以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基本上沿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线路,自汉江丹江口水库始,沿途把汉江、淮河上游可引之水经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等地,在郑州以西桃花峪上游(如孤柏嘴附近)自流引入黄河,并利用东平湖和拟建的桃花峪水利工程加以调节。尔后,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现有的共产主义引黄工程和位山引黄入冀工程供水能力已经很大)、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相关地区供水,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方案的调水作用。从而减轻黄河水供需压力,达到解决下游断流、保证输沙用水量、改善下游河道淤积状况之目的。如果调水规模有保证,不但能缓解河北有关地区用水紧张局面,还可再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满足原中线南水北调方案对京津的供水要求。在此前提下,黄河流域来水可主要考虑本流域中上游用水,相应缓解了黄河中上游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并且小浪底水库可按照“高水高用”的原则,相机调水北上。 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入黄,沿途干渠应与淮河流域的河流和集水区域平交,与该流域的防洪体系相结合,形成“串联水库”,除发挥相应的供水作用外,特别是在淮河、汉江流域的暴雨期,还将产生其他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一,通过优化调度,将淮河、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量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上游各大支流的洪水入海通道,淮河、汉江的防洪压力遂大为减轻。其二,调洪水入黄,可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扩大主槽断面面积,提高过洪能力,减少下游河道淤积。赵业安等专家的研究结果[8]及我们开展的模型试验资料[7]表明,黄河下游有“大水带大沙”及“大水出好河”的规律,水少沙多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根本原因,且水沙搭配不相适应是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又一主要原因。因此[9],只有调洪水入黄,使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大水带大沙”时,才能取得最好的输沙减淤效果。其三,小浪底水库的库容,是发挥综合利用效益的保证[10],小浪底水库可借分洪调水之机集中排沙,利用大水排沙入海,相应增加了水库极为宝贵的库容。加大了水库调节能力,极大地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总之,如此调水对黄河防洪减淤乃至整个黄河治理都能产生巨大效益,同时对改善黄河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泥沙填海造陆,不断扩大河口三角洲国土面积,并有利于当地海上石油变为陆地开采,其意义甚为深远。 为弥补汉江下游枯水期用水,可修建引江济汉工程,即从荆江沙市附近自高而下向汉江下游开渠调水,为节省渠道长度,并便于调蓄,引江济汉工程可经过长湖。初步选在沙洋镇以下作为入汉江江口,入江口位于规划梯级之一的兴隆枢纽上游,以便于调节。荆江年均径流量大且较稳定,汛期长达半年之久,故引水补汉是有保证的,同时洪水期还可减轻荆江防洪压力。4 结语 治理黄河方略必须针对“水少沙多”这一症结进行科学制订。为使黄土高原地区入黄沙量大大减少,应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这一治本之策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应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的供水作用,并通过黄河以南构成的“串联水库”的调度,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扩大黄河下游河道过洪断面,同时将小浪底水库乘机所排泥沙输送入海,提高该水库的综合效益。 本文提出的治黄方略,不仅把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治理对策,而且还把临近流域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考虑,防洪与用水问题等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调配。参考文献[1]谢鉴衡,赵文林。黄河泥沙问题的历史和现状。黄河泥沙。赵文林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张俊华,张红武,陈书奎等。黄河下游断流影响、原因及对策。见: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展。邵维文主编。北京: 海洋出版社,[3]姚文艺,赵业安等。黄河下游河道断流初探。水科学进展,1999,(2)[4]谢家泽。关于黄河下游治理问题。谢家泽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张红武。黄河问题的对策。科学时报,[6]张红武,张俊华,姚文艺。根治黄河不是梦幻。科技日报, [7]张红武,江恩惠等。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的相似律。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8]赵业安,潘贤娣等。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及基本规律。见:黄河水利研究所科学研究论文集。(第一集,泥沙·水土保持)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9]赵业安,潘贤娣。泥沙研究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战略地位。黄河泥沙。赵文林主编。 黄河水利出版社,[10]张俊华,张红武。小浪底库区泥沙淤积及下游减淤作用研究。见: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展。邵维文主编。北京: 海洋出版社,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水土保持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的好看

修改下近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因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能不能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统筹解决河流治理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永续发展。 一、河流生命 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球下垫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圈中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大海(特指外流河)。这样一个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形成的往复循环过程,构成河流的基本水循环。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并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种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 河流生命应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包括河流全部生态要素——基本水量、水生生物、稳定的河道、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等。河流作为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在固定的河道内,以稳定的、正常的水流动为特征。河流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它由水流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生命系统。河流又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它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河流还是一种开放的生命系统,包括它的水道系统和流域系统。它们之间有大量的、迅速和丰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这也是河流生态结构的重要方面,是河流生命的必要条件。其中河流中的植物系统,流域的植被系统特别是森林,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河流生命运转和生存起着关键作用。河流系统与流域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流域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生产系统,它们是与河流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与河流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应该看成是河流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因素的动态过程对河流生命也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河流的生命本质就在于河流水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的水,这个系统包括海洋~大气水~河川~海洋之间的平面循环系统,也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立体循环系统。正是有了河水在大海、空中和河川之间的循环流动,及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降水之间的持续转换和密切联系,才有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产生、维持和繁荣。 河流健康生命是指河流的生机与活力,河流所具有的正常功能和作用。是在兼顾河流自身需求和人类需求前提下,河流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的能力。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即是以顺应河流生命运动自然规律为原则,通过调整人类对黄河的行为方式,使河流能够为本流域及相关地区的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一条健康的河流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能保持常流不息的基本水量、保持水沙协调和良好水质、安全排泄洪水泥沙,且能满足人类和其它生物等一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对外界干预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或适应能力、河流本身和流域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应使干流水循环保持连续、水系保持基本完整且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繁衍生息,保持生态平衡。 河流生命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一是河流具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这是所有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在河流水循环中,水的物理状态、水质、水量等都在不断变化,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二是河流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地质年代讲,每条河流都将经历生长、发育和衰亡的演变过程。以黄河为例:据考证,在距今6000万至240万年间,目前黄河流域所在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板块下沉者成为湖、上升者成为山,之后的地壳运动又把一个个独立的湖联接成内陆河,然后进一步演变形成今天的黄河。三是河流具有进化能力。随着气候和地壳的不断变化、人类对河流干预不断增强,地球上每条河流都将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河床形态调整。四是河流具有对外界刺激的强烈反应能力。河流的水循环规律取决于大气环流机制和地球下垫面状态,二者的任何改变都将深刻影响河流水文循环的路径和过程。几十年来,黄河流域水沙形势和河床演变形势的重大变化正反映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河流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的持续生产和再生能力,即河流可以自然地、有规律地、持续地产生水并再生水;二是自然流动能力,即维持河流自然水循环的能力,保证河流连续而有效的自然流动的能力;三是自然生长及自我修复能力,即自然养育一定量的水生生物(包括水草和鱼虾等)并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四是供水能力,即自然公平地供应水资源的能力,包括人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五是自然造地造景能力,即培育和维持流域湿地、盆地、河口土地和河流自然景观的能力,包括依附于河流和滨海的生物系统、河口淡水湿地和河道内湿地等;六是排洪能力,即排泄洪水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洪能力和堤防的抗洪能力;七是水流挟沙能力,即排泄泥沙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沙能力和堤防的抗沙能力;八是承载能力、纳污能力、净化能力,即承载一定的污染物、抵御一定程度污染和净化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 二、流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流域可持续发展应是在维持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平衡、良性循环、功能良好的同时,充分满足流域现代及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陆地上的水是以流域为单元、以江河湖泊为载体存在的。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地理单元和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水量与水质相互依存,水的开发利用各环节紧密联系。其本身又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和水循环规律。流域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河流中的水是这个循环中的重要载体,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其得到发展。因此,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流域圈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应是保持整个流域发展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人河公平等)、安全性(满足人类的粮食、能源、饮用水等基本生存需求)、舒适性(生态环境平衡良好)、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协调持续发展),达到人水和谐,保证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是一切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还是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等等,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相处。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不得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我们都有公平分享流域环境资源的权利,也同样都负有保护流域生物资源的责任。在治水中尊重自然规律。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方面,要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预防、监督和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尤其要严格管好饮用水水源。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国民经济和水利发展,统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解决不同领域水利发展中的问题,使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源泉,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全过程;因此,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环境伦理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变自然物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所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与自然界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合理协调人类社会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再生产。 四是坚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即“热爱自然和自然美,尊重其它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维护大自然的隐定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去有些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人可以任意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支配自然。从而造成对自然大肆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将仅仅面向人类自身的价值观扩大到大自然,承认包括动物物种在内的整个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承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在他们相互依存这种意义上有平等的价值和平等的生存权利,承认生物界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价值大小和高低的差别。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看,尊重生命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旋律。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类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因此,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完整和多样,不再把自然作为剥削、统治的对象,而应该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伙伴。 五是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要坚决维护流域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和健康,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不能超过相应区域的环境容量,各类有害物质即使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也不应对人类或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保持物种多样性,使流域内保持一定的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保持足够的森林、水面、湿地面积,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防止河道断流及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生态建设提升到压倒一切的高度,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限定一个不可逾越的“保护区”,把流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使生物与人类一样享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达到河流生命的健康,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六是坚持按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每一条河流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必须把河流的承载能力放在首位,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本条件,确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模。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地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同时,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拉动作用,不断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公正公平,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的公平(区际公平)、河流与人的公平,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人的权利与河流的权利常常会出现矛盾,需要按公正的原则实现权益的合理分配。 三、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河流健康生命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纽带,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物种的进化、气候的变迁、地貌的变化都与水的运动与循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大江大河为流域地区的人流、物流提供了舟楫之便,为两岸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自古以来,人类都 “逐水而居”,早期的文明也多是以河谷为基础,扩展到全流域或其他流域发展起来的。曾经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在农业文明阶段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非撒哈拉文明、中国楼蓝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违背水利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原则而相继消亡。昌盛时期的中国,莫不以水利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现今许多国家都沿河建立了工业走廊,形成了沿河产业带。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668座城市,其中638座城市受河流的恩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都傍河而建。充分说明古之发展源于流域,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流域,可持续发展也要依赖于流域。 河流可以涵养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衔接和平衡,促进生态功能的优化和加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它既富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在河流的价值中,一部分是实物型的生态产品,即可直接消费的产出和服务,包括河流直接提供的食品、药品和工农业所需材料,也包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其经济价值可以在市场流通中得到体现。另一部分是非实物型的生态服务,包括生物群落多样性、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功能。即对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支撑功能,也是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包括河流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水分的涵养与旱涝的缓解功能;对于洪水控制的作用;局部气候的稳定;各类废弃物的解毒和分解功能;植物种子的传播和养分的循环。此外,无论是高山大川、急流瀑布还是潺潺溪流以及荷塘秋月,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美学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心理依赖和审美需求。在历史长河中,河流自然遗产财富是几千年人类文学艺术灵感的源泉。 2、河流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河流是运动于时空之中的客观实在,它有其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目的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地球系统中的生存,是在与其他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实现的,并以生态规律自发的作用进行适应性配合和调节,而且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淡水资源或者河流的效用价值,是以河流的健康生命为基础和前提的;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统发生危机,以河流为依托的其他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效用价值也就会消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生息的生命力也将逐步衰竭。人类社会一旦违背了河流的生存发展规律,对其过度索取,超过河流的承受限度,它就会对人类施以强烈的报复。近年来,气候异常,接连出现长江大水、黄河断流、沙尘暴肆虐等自然灾害都与人类侵害自然、过度索取有关。当前,水利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表面上都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要使河流为全流域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就必须先使河流自身具有健康的生命形态,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保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3、流域可持续发展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有力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也是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的统一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使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持续发展,保持流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河流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河流的生命健康。以黄河为例,二十世纪以来,黄河的生命正在受到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严重影响,人们从喜忧参半的黄河流域发展进程中发现,近、现代工业化的历史是一部征服、统治包括黄河在内的自然环境的历史,这种以“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自由”、“人类压倒自然”作为首要价值观念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使人类饱尝了“先污染(破坏)后治理”和不可持续发展的苦果,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不可持续的黄河流域发展方式不仅在制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而且在破坏黄河流域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由于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生命遭遇了严重的削弱和挑战。流域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再突破黄河生命的底线,使黄河不断受到断流和洪水等威胁,黄河流域出现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危机,这都是人类大肆向黄河掠夺索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坚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自然和经济规律,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有效治理和系统管理,采用科学的、技术的、工程的、文化的、教育的、宣传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措施,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依靠制度变革推进水利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从 “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坚持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使河流永葆生机和活力。 3、河流健康生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河流的健康生命,河流的健康生命也离不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水是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的纽带和基础,只有实现人水和谐才能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因此,要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不仅确认河流(自然界)对人的价值,而且确认河流(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不仅要求流域人们相互尊重,而且要求人们热爱河流(自然)、尊重河流生命;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人与河流(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从河流(大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河流(大自然)的朋友,使河流的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一方面承认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本源意义,把遵循生态规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承认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人类社会应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保护自然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遵循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像水资源论文的范例,最多的就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期刊撒~你可以 去找下(水资源研究)吧~~~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实际,选一个你比较了解的如当地适合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或当地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成绩等,提出自己见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