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应收账款的管理论文可以结合哪些数据来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7:49:17

应收账款的管理论文可以结合哪些数据来写

一、可以结合财务管理部分的应收账款周期来写。二、可以结合客户信用等级来写。

应收款管理和控制的信用研究

应收账款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商品与劳务赊销的产物,是企业以信用方式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金,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路,提高产品销售收入,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商品赊销,商品的赊销也就形成了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监督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应当如何控制应收账款,避免坏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这里谈谈我的几个观点: 一、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 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就是对客户的品质、支付货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等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以确定这个客户,我们是否可以赊销产品给他,赊销量的大小等。就拿我们公司来说吧,为了减小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公司是不赊账的,但有时也避免不了一些客户的一些临时欠款,对要欠款的客户,首先公司人员要清楚这个客户的诚信度,然后是他的赏付能力,应该是在确定他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才能赊欠给他,并定好还款日期。根据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减小坏账所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分工明确、互相牵制、责权分明的应收账款业务内部控制度。 1、严格审批权限,分别确定相关负责人的权限范围。赊销业务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查和同意,方可赊欠,未经相关领导签字确定,产生的欠款应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我公司目前就存在着这一问题,只有明确了权限责任,制定出处罚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欠款的发生。在严格了赊销审批的基础上,加强赊销余款的管理,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和控制应收账款。我公司近期由于审批监控的不严以及销售政策的漏洞,目前新增了一部分欠款,为了及时收回欠款,财务部采取了,每月中旬和下旬,都为销售部提供一分详细的客户欠款明细表,并随时跟踪,提醒。 2、明确划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责任。明确规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收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彻底改变回收应收账款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财务部门应及时提供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以便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现状。 3、健全内部激励及约束机制,改变只将销售人员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内部考核责任制不但要将工资、报酬与销售指标直接挂钩,而且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将应收账款余额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他们要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责任。我公司就存在着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将货物送出去后不及时收因货款的情况,占用公司资金,完成自己的任务,公司明年起将制定出一条销售政策:就是如果业务员在考核当月送出的货物在月末都不能收回的,一律不将该笔货款的销量计入其完成的任务中。那个销售人员负责的区域欠出去的货款由其负责收回,并且该货款按欠款期计算利息,由销售员承担。使应收账款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确保资金的回收。 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严,管理混乱,内部经营考核制度制定的不严谨、不科学,使企业业务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注重销售指标的完成,而忽视销售货款的回收。大量应收账款因此沉淀下来,使企业经营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1激烈的市场竞争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由于职责不清,奖惩力度不够,造成各部门对“清欠”工作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因此为了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应当做到:(1)调查评价客户的资信度(2)、完善赊销手续:为确保销货收款循环过程的真实、合法,有效防止和发现差错和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企业必须加强销货及收款循环的内部管理,即完善赊销手续管理。(3)建立赊账责任制: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管理方式。(4)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结论

一、目前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客户缺少必要的信用调查,盲目采取赊销方式。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销售产品,这是决定赊售方式的关键,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推销人员为了表现销售业绩,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不了解,不调查,或虽有了解,但不深入,不细致,甚至单凭客户提供的一些虚假的信息资料,而听信客户,发出产品而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有些客户虽然经营状况较好,但企业发货后客户却有意以各种理由推迟付款,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未按规定签订销售合同形成应收账款。企业销售商品如果采用赊销方式,要按规定签订销售合同,按合同发货,但有的企业为了推销商品,在与客户未签合同的前提下将商品发给客户,到货后客户便交付生产使用或对外售出,却不及时与销货方结算货款,并以种种理由推拖,造成了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销售手续不严密,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在企业销售产品时,由于没有严格执行销售程序,销售手续不严密,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如一客户向某公司订购医疗器械5台,总价32万元,按双方约定,应在收到客户的汇款后,才能发货。但业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公司规定,收到客户交来的转账支票后,没有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查验,错误地认为款已收到,轻率地将提货单交给对方提货。客户将设备运走后,财务部门查证该单位账上无款,结果造成32万元货款迟迟不能收回。国家政策不具体,造成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在信用问题上,财政部门缺乏具体的政策,某些政策甚至助长了企业的拖欠行为。例如,企业财务制度中有关坏账的确认条件中规定,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确认为坏账。这使得有些欠债企业钻政策的空子,有钱不还债、一拖再拖,直到符合这一条件而赖账,迫使企业发生坏账,蒙受巨大损失。催收不力,法律保障刚性不足,坏账损失严重。对于应收账款,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催收。但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催收政策和手段,催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致使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缓慢。有些企业在收款无望的情况下,利用法律武器,通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但法院执行难,收款难,企业往往是花了诉讼费,得到的是一张胜诉的判决书,而应收账款只能收回少部分,甚至全部无法收回。有些欠债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困难、产品不适销对路,资金严重不足,甚至面临破产倒闭,致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甚至损失严重。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深入信用调查,重视信用评估。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销售商品,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应重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考察和评估。(1)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要想合理地评价客户的信用,必须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可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信用调查。直接法,就是企业调查人员直接与客户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记录等方式获得信用资料的方法。间接法,则是以客户及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获得客户信息资料的方法。信用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企业的财务报告,来自信用评估机构的资料,来自银行的资料,来自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必须经过认真的挑选才能使用。(2)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搜集好信用资料后,要对信用资料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企业应建立客户的档案,经常进行调查评估。信用评估常用的方法是5C评估法。即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一是信用品质,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这是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通过了解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进行评价。二是偿付能力,指客户支付货款的能力。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及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流动资产的数量越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偿负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则偿债能力越差。三是资本,指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四是抵押品,指客户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能够作为信用担保的抵押财产,为客户实际所有,并具有较高的市场性,即变现能力。五是经济状况,指不利经济环境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影响及客户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严格控制赊销规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对客户的信用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和赊销规模,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控制。(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用标准,指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它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信用标准如果严格,就会减少企业的商品销售量,减少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和坏账损失。二是信用条件,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等。三是收账政策,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和措施。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收账政策,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才能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2)严格控制赊销规模。赊销方式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增加收益、节约存货资金占用以及降低存货管理成本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会导致应收账款的拖欠和坏账损失的增加。因此,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进行应收账款投资时,必须把握一个有效的限度。否则,一旦应收账款投资规模失控,现金流入量严重匮乏,回收成本过高,必然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以历史数据作参考,用科学的方法测算对企业最为有利的赊销规模,实施严格的控制。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严密销售手续。目前,我国企业通过银行结算的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以及汇兑、委托收款、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等。以上各种结算方式,从应收账款回收的及时性、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风险比较小的结算方式(即应收账款回收的时间快,回收的金额基本有保证),如支票结算方式、汇兑结算方式、银行汇票结算方式等。第二类是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即回收的时间较长、回收的金额视情况而定),如商业汇票等。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反之,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严密销售手续也是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方法之一。企业销售产品必须严格遵守销售程序和规定,严格每一个销售环节,减少漏洞,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一条龙”管理制度,即从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开始,到制定收款政策、收款计划、跟踪分析、售后服务及纠纷处理等,都要落实到人,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强化管理。(1)应对应收账款赊销额度进行适当控制。要事先制定合理的计划,在每一年的年度计划中应明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并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款期,允许每年的平均收账期在该指标上下浮动,实施弹性控制。(2)要建立逐级审批制度。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尤其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责任制必须落到实处,实行“谁审批,谁负责”,使每一笔应收账款都有明确的责任人,直到账款收回。企业对业务部门应实行销、收一体化管理,从发货到收款都要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落实应实行赊销责任终身制,经办人和批准人为货款追收的终极责任人。经办人负责货款的催收。货款不能按期收回的应给予经办人及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按欠款金额一定比率的罚息。未经授权和批准擅自赊销货物的,一经查实,给予经办人、越权审批人、发货员等相关人员和部门一定比率的惩罚,由此形成损失的相关人员要承担一定损失的赔偿,情节严重的经办人承担100%的损失,其他相关人员承担一定比率的惩罚。(3)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相关部门应定期统计各笔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实际收到的账款作为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明确催款责任,建立清账奖励制度,对讨回的老账按回收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给予奖励,以保证资金按时按量回笼,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奖励制度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工作或生产的要求,按规定的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给予职工奖励的制度。现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激励理念,在科学核定工作岗位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营销与应收账款管理激励制度;做到物质如工资、福利、奖金等经济利益激励;工作设计如各种轮换、群体自制、弹性工时等激励;参与管理如职工代表大会制、集体议事、协同管理、职工建议制等激励;组织氛围如集体荣誉、信息沟通、情感投资、群体规范等多种形式激励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和挖掘职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账款的损失。(4)要防止未授权销售减免的发生。未授权的销售减免是指客户以正当或不正当的理由在未经卖方认可的情况下,单方面减少所应支付的金额,它不仅会直接减少应收账款,也会让客户得寸进尺,给以后的交易带来麻烦。为减少未授权销售减免的发生,企业应确保收账程序中不存在问题,并对本企业的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明确地向客户解释本企业的销售政策。同时,在接受订单时应核实客户所要求的产品是否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是否符合销售的其他条件。另外,在出现争议时应尽快地予以解决并避免其再次出现。

最后的总结一般都这样写:总之,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物流企业只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严密、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加速资金的回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的发展。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结语

浅议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它不像别的资产一样会通过经营手段增值,相反,还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显而易见,应收账款对企业具有某些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账风险也就越高。  一、应收账款产生居高不下的原因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  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  二、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加大资信调查力度。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3、 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  5、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三、做好应收账款的分类分析工作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分析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催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  1、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信用政策,只要在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坏账损失的承担是企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A、余额百分比法:它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得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金。B、账龄分析法:它是根据应收账款入帐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C、销售百分比法:它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D、个别认定法:它是对某笔账款分析确定风险后决定坏账损失金额的一种方法。  4、在确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对已确认的坏账的应收帐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从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建立坏账准备金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例如:2000年王某任总经理,赊销产品100万元,当年收入确认并进入了损益;而2003年该笔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如果一次性进入费用中则会抵减当年利润,这时总经理已是李某,这样一是不利于考察经营者的业绩,2000年的赊销收入确认对王某来说己形成利润,而2003年发生坏账进入费用后抵减了李某的经营利润,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每年年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备发生坏账时进行抵销,使风险降至最低点。不致于使当年利润产生大的波动。但是由于企业发生的坏账多少,以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对方的信用品质、提供的信用期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各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比例是有区别的,但是,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是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要做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我们只有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促使应收账款风险最低、收益最大。

企业应收账款核算方法分析摘要:应收账款业务一般涉及资产计量与损益确认两个方面,确认计量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同时又与资金回笼、社会诚信等密切相关,因此,结合经济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审视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规范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应收账款核算0引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结合买方市场为主的经济环境,企业为将其生产的产品尽快销售出去,不可避免地采取降低信用标准和条件的手段以进行促销。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三角债”“、多角债”现象以及差强人意的社会诚信,又使企业面对大量的应收账款因收回困难而陷入“两难”境地,同时,信息使用者又因其缺乏现金作支撑的经营成果失望至极,进而动摇了对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信心。为确保资产的变现,避免高估资产与利润,现行会计制度充分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规范,减值准备也可以作为管理当局操作利润的工具。究其原因,除信息提供者本身的原因外,也有制度规范上含混不清的地方。本文仅从会计核算角度进行了探讨。1企业坏账的核算1坏帐准备核算方法的比较所谓坏账是指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因坏账发生的损失叫坏账损失。对坏账损失如何核算、是将其确认在发生坏账期,还是在应收账款产生的当期就予以估计确认,就形成了直接转销法与备抵法两种方法。现行制度统一规定采用备抵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也便于信息的相互可比。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应收账款一般包括提取坏账准备、发生坏账、确认坏账又收回、补提或冲销坏账准备等内容。除销售百分比法外,其余三种方法计提的坏账准备一般与期末应收款项余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分别相当于按总额、类别、个别计提。从计提的坏账准备与依从的应收款项的紧密程度来看,除个别确认法外,其余方法下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均不能对号入座。2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规定所适用的方法现行会计制度提供了确认坏账的标准,也提出了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几种情况。但确认坏账与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在任何一种方法下都会有的判断行为,后者则是计提坏账准备全额多少的问题,也只有在个别认定法下才有实际意义。制度如此规定要么将二者混淆,要么则是对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必须采用个别认定法的暗示。3转让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问题无论是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融资,还是债务重组,制度中均提出要将其账面价值予以结转。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是其余额与“坏账准备”余额之差额。由于“坏账准备”余额在不同的计提方法下其含义有别、并非均与应收账款对号入座,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是否必须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如果必须结转,当然按照溯源原则不是不可以,但明显有违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果不需结转,则制度中规定的疏忽实不为宜。4关于秘密准备的计提及转销不按制度规定的范围或标准计提的坏账准备称为秘密准备。企业之所以计提秘密准备,是因为通过计提并在以后期转销可以打破会计期间假设,从而调节各期利润。问题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只有天知道何为正确。国家不可能犯以前一刀切的错误,会计服务公司在计提比例上难道比企业更心中有数吗?说到底,计提比例应是某一区域中的间距值,决非某一绝对值,制度中规定的比例从何谈起?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计提离谱,就会认为计提秘密准备,也无非是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如果不能发现则可能作为正确信息对外披露。2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现行会计制度,对应收账款的资金融通,从出售、质押借款和贴现三个方面予以介绍,且将出售与融资平行界定,致使许多概念晦涩难懂,会计规定前后矛盾。1出售的概念是否恰当表面上看,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转让所有权和销售类似,但会计上《收入》准则中并没有包括应收账款的出售。一般而言,出售需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计算损益,而这些在应收账款结转中并不具备,甚至算不上视同销售。另一方面,应收账款本身就属于货币性资金。与其他资产交易时往往作为计量尺度予以计量,因此称其出售进而确认损益有失公允。改为转让更恰当一些。因为称其为转让才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更加协调。2出售与融资是平行还是包容应收账款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转出,其目的无非是取得资金以加速资金的周转。从取得资金的目的来看,出售(假设其成立)则是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罢了。二者并非平行的关系而是包容与被包容关系3贴现的内涵会计上的贴现,以前仅指未到期的商业汇票通过银行融通资金的行为。现行制度将其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应收账款的贴现。根据贴现后贴现银行是否具有追索权,贴现分为带追索权贴现与不带追索权贴现两种。很显然,贴现也是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带追索权贴现和不带追索权贴现实质和应收账款的转让并无二致。4重构应收账款融资的概念体系通过应收账款的转移、质押以取得资金行为均为融资。融资包括转让和质押。转让又分为实质转让(风险与报酬转移)与形式转让(风险与报酬没有转移)。会计核算上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权转让的核算,另一类是非所有权转让的核算,前者包括实质转让和不带追索权的贴现,后者包括非实质转让、质押借款以及带追索权的贴现。5实质转让是确认损益还是作为理财费用按现行制度规定,实质转让要确认损益作为营业外损益,笔者不敢苟同。应收账款的原创,必然是作为营业收入以货币性资金方式予以计量,现因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只能作为原先确认的营业收入的抵减,不能作为营业外支出,否则明显有违配比性原则。从应收账款融通资金的角度出发,其实质无非是一种理财活动。作为理财费用似乎更合理。类似地,企业现金折扣下,会计制度规定按总额法核算,因购货单位折扣期付款而少收的现金作为财务费用确认,与实质转让并无不同。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主要流动资产之一,其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质量和资产营运能力。当前,企业存在应收账款数量较大、变现能力较差、周转速度较慢等问题,隐含着大量的坏账损失,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导致企业虚盈实亏。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应收款项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应收款项催收责任制度、建立应收款项年度清查制度、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严格坏账损失内部处理程序等有关措施与规定,能够从制度层面上、责任层面上起到强化管理的作用。与此相配套的会计核算,尤其是会计确认与计量也必须予以规范。笔者认为,深入剖析应收款项的坏账核算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列报资产变现能力的要求,也涉及到相应准则的衔接,如债务重组;应收款项转让融资的核算界于保理理念,不仅有利于规范现行财务制度概念混杂,包容关系不够清晰的体系性障碍,而且可以整合社会资源、解决企业融资、扩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坏账风险、营造社会诚信。参考文献:[1]李健计提坏账准备各种方法之比较[J]上海会计,2002(6)[2]赵俊玲论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方法[J]财政与金融,2001(12)[3]陈华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新探———双重因素分析法[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3)[4]李义民,路晓卉关于应收账款核算之考量[J]企业会计,2008(3)57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而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大力开展促销活动,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导致应收账款数量增加。 于是,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以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应收账款的成因 1、商业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被企业所采用,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2、销售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存在差距。企业发出商品后,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这就产生了应收账款。这主要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占用时间的缘故。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同时,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产生应收账款。 3、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效益下降。通常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往往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企业可能会被迫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如果企业出现账面利润,那么年度实现的利润要还向投资者分红,企业可能要垫付股东分红款,导致企业资金流出增加。这样,一方面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要垫付税款和分红款,加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风险加大,加重企业负担。同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等,都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2、降低企业信用,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到期不能收回,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使企业丧失信用,进而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企业因此无法从供应商得到折扣,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保持过高的应收账款余额极易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应收账款长期占用过多资金还会影响企业形象。 3、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应当在销售发生当期确认收入,但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金流量也能如期流入。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形成与企业赊销政策密切相关,其规模往往与销售收入正相关,即销售收入增长将引起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一旦货款不能回笼,企业将陷入“账面利润多多,账户资金空空”的虚假繁荣的窘境,企业会计利润将大打折扣。如果控制不力,企业的利润将被大量的呆账和死账消耗殆尽。这样,尽管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要按应收账款余额的~定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但是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将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损失。因此,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4、延长企业营业周期,延缓资金周转速度。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等于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引起企业流动资金沉淀,现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延长营业周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其管理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就其本质而言,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企业必须根据“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不是利润”的原则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把资金回笼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对应收账款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速应收账款回笼,减少坏账,确保企业经营利润的最终实现。 (一)事前控制 1、客户信用管理。 (1)建立客户档案,开展信用评价。企业应当深入细致地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规模、信誉等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为信用评价提供相对完整和科学的依据。企业应根据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和连续性等标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客户信用评定。根据客户信用评定结果,选择优质的客户开展销售业务,建立健全营销网络。 (2)制定信用额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企业应根据客户近期的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和货款支付情况,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即企业对某一客户愿意承担最大赊销限额,并确定赊销金额的大小和期限的长短。财务部门及时办理货款结算、记账及对账等手续,如实反映客户的信用额度使用情况,防止出现差错。同时,企业应建立信用额度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管理和控制信用额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赊销规模。 (3)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企业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起用并录入客户档案。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应严格据此限额控制交易量,不得突破,避免销售人员凭主观判断,盲目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若客户信用额度发生变动,还必须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同时,企业对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确保信用限额制定的安全。胜和合理性。 2、完善销售业务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位。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的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清欠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企业销售业务的合同洽谈、配货及发货、开票、出门及收款等业务应当由不同部门的人员完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便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避免出现舞弊行为。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等工作;财会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结算记录、对账和督促管理货款回收;发货部门主要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办理配货及发货等工作;清欠办公室应及时召开清欠会议督促销售部门的清欠工作,负责应收账款的法律诉讼及追讨,制定清欠及考核制度。以上各岗位应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的收账周期,减少呆账。 3、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等事项。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该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4、开展赊销业务培训。通过对销售人员进行赊销业务培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分析应收账款的成因、对策及责任,介绍收款的方式和技能,以及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的方法,增强销售人员的防范意识。 (二)事中控制 1、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企业销售业务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授权有关人同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对于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应当通过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企业应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工作,对客户提出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一旦接受,企业要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与交货,确保全面履行合同。销售合同一经签订,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双方应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补充合同或新合同,以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的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所在。 (1)收款。客户送交的货款,财务部门应及时开具收据,并进行账务处理。对于收到的汇票、支票等及时办理收账手续;对于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及时办理查询,确保真实有效。 (2)开具提货单。对照合同根据客户要求开具提货单,并送交客户签收。 (3)发货。运输部门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正确无误。 (4)结算。发货后,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办理货款结算。 3、选择先进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在途时间。企业可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必须带款提货,否则不发货,确保货款及时回笼。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网上银行、实时汇兑等先进的结算手段,加速资金回笼。 (三)事后控制 1、实行销售业务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销售业务专项审计,检查销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防范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经营风险。 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催收制度。财务部门应当开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工作,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的长短和款项所占比例,以及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长而可能成为坏账。据此,企业区别账龄长短,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催讨方式(如书信联系、电话联系、上门催讨和诉诸法律手段等方式)催讨货款,以设法收回欠款。 3、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是无效的考核”。企业应当按“谁销售,谁收款”原则将货款回笼分解到每个销售人员身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每月,根据货款回笼计划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在奖金中兑现。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并责令其赔偿,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4、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避免发生差错,并保存好有关材料,确保债权法定追索权的延续。由于应收账款收回的法定期限是逾期2年内,过了有效期企业就丧失追回欠款的权力,企业必须力争在有效期内收回款项或取得延长有效期的相关证明,如对账单、付款计划等。 5、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货款回笼和信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应收账款能否及时足额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及时收回,定期组织人员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应收账款形成原因,评价其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落实专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企业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同时,企业应始终坚持把货款回笼放在首位,实行应收账款的全过程控制,加大收款力度,加速货款回笼,确保实现的收入及时足额流人企业,从而规避经营风险。

应收账款管理结课论文

一、目前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客户缺少必要的信用调查,盲目采取赊销方式。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销售产品,这是决定赊售方式的关键,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推销人员为了表现销售业绩,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不了解,不调查,或虽有了解,但不深入,不细致,甚至单凭客户提供的一些虚假的信息资料,而听信客户,发出产品而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有些客户虽然经营状况较好,但企业发货后客户却有意以各种理由推迟付款,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未按规定签订销售合同形成应收账款。企业销售商品如果采用赊销方式,要按规定签订销售合同,按合同发货,但有的企业为了推销商品,在与客户未签合同的前提下将商品发给客户,到货后客户便交付生产使用或对外售出,却不及时与销货方结算货款,并以种种理由推拖,造成了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销售手续不严密,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在企业销售产品时,由于没有严格执行销售程序,销售手续不严密,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如一客户向某公司订购医疗器械5台,总价32万元,按双方约定,应在收到客户的汇款后,才能发货。但业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公司规定,收到客户交来的转账支票后,没有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查验,错误地认为款已收到,轻率地将提货单交给对方提货。客户将设备运走后,财务部门查证该单位账上无款,结果造成32万元货款迟迟不能收回。国家政策不具体,造成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在信用问题上,财政部门缺乏具体的政策,某些政策甚至助长了企业的拖欠行为。例如,企业财务制度中有关坏账的确认条件中规定,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确认为坏账。这使得有些欠债企业钻政策的空子,有钱不还债、一拖再拖,直到符合这一条件而赖账,迫使企业发生坏账,蒙受巨大损失。催收不力,法律保障刚性不足,坏账损失严重。对于应收账款,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催收。但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催收政策和手段,催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致使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缓慢。有些企业在收款无望的情况下,利用法律武器,通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但法院执行难,收款难,企业往往是花了诉讼费,得到的是一张胜诉的判决书,而应收账款只能收回少部分,甚至全部无法收回。有些欠债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困难、产品不适销对路,资金严重不足,甚至面临破产倒闭,致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甚至损失严重。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深入信用调查,重视信用评估。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销售商品,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应重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考察和评估。(1)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要想合理地评价客户的信用,必须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可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信用调查。直接法,就是企业调查人员直接与客户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记录等方式获得信用资料的方法。间接法,则是以客户及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获得客户信息资料的方法。信用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企业的财务报告,来自信用评估机构的资料,来自银行的资料,来自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必须经过认真的挑选才能使用。(2)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搜集好信用资料后,要对信用资料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并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企业应建立客户的档案,经常进行调查评估。信用评估常用的方法是5C评估法。即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一是信用品质,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这是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通过了解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进行评价。二是偿付能力,指客户支付货款的能力。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及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流动资产的数量越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偿负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则偿债能力越差。三是资本,指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四是抵押品,指客户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能够作为信用担保的抵押财产,为客户实际所有,并具有较高的市场性,即变现能力。五是经济状况,指不利经济环境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影响及客户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严格控制赊销规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对客户的信用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和赊销规模,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控制。(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用标准,指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它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信用标准如果严格,就会减少企业的商品销售量,减少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和坏账损失。二是信用条件,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等。三是收账政策,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和措施。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收账政策,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才能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2)严格控制赊销规模。赊销方式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增加收益、节约存货资金占用以及降低存货管理成本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会导致应收账款的拖欠和坏账损失的增加。因此,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进行应收账款投资时,必须把握一个有效的限度。否则,一旦应收账款投资规模失控,现金流入量严重匮乏,回收成本过高,必然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以历史数据作参考,用科学的方法测算对企业最为有利的赊销规模,实施严格的控制。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严密销售手续。目前,我国企业通过银行结算的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以及汇兑、委托收款、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等。以上各种结算方式,从应收账款回收的及时性、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风险比较小的结算方式(即应收账款回收的时间快,回收的金额基本有保证),如支票结算方式、汇兑结算方式、银行汇票结算方式等。第二类是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即回收的时间较长、回收的金额视情况而定),如商业汇票等。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反之,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严密销售手续也是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方法之一。企业销售产品必须严格遵守销售程序和规定,严格每一个销售环节,减少漏洞,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一条龙”管理制度,即从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开始,到制定收款政策、收款计划、跟踪分析、售后服务及纠纷处理等,都要落实到人,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强化管理。(1)应对应收账款赊销额度进行适当控制。要事先制定合理的计划,在每一年的年度计划中应明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并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款期,允许每年的平均收账期在该指标上下浮动,实施弹性控制。(2)要建立逐级审批制度。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尤其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责任制必须落到实处,实行“谁审批,谁负责”,使每一笔应收账款都有明确的责任人,直到账款收回。企业对业务部门应实行销、收一体化管理,从发货到收款都要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落实应实行赊销责任终身制,经办人和批准人为货款追收的终极责任人。经办人负责货款的催收。货款不能按期收回的应给予经办人及赊销和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按欠款金额一定比率的罚息。未经授权和批准擅自赊销货物的,一经查实,给予经办人、越权审批人、发货员等相关人员和部门一定比率的惩罚,由此形成损失的相关人员要承担一定损失的赔偿,情节严重的经办人承担100%的损失,其他相关人员承担一定比率的惩罚。(3)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相关部门应定期统计各笔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实际收到的账款作为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明确催款责任,建立清账奖励制度,对讨回的老账按回收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给予奖励,以保证资金按时按量回笼,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奖励制度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工作或生产的要求,按规定的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给予职工奖励的制度。现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激励理念,在科学核定工作岗位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营销与应收账款管理激励制度;做到物质如工资、福利、奖金等经济利益激励;工作设计如各种轮换、群体自制、弹性工时等激励;参与管理如职工代表大会制、集体议事、协同管理、职工建议制等激励;组织氛围如集体荣誉、信息沟通、情感投资、群体规范等多种形式激励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和挖掘职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账款的损失。(4)要防止未授权销售减免的发生。未授权的销售减免是指客户以正当或不正当的理由在未经卖方认可的情况下,单方面减少所应支付的金额,它不仅会直接减少应收账款,也会让客户得寸进尺,给以后的交易带来麻烦。为减少未授权销售减免的发生,企业应确保收账程序中不存在问题,并对本企业的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明确地向客户解释本企业的销售政策。同时,在接受订单时应核实客户所要求的产品是否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是否符合销售的其他条件。另外,在出现争议时应尽快地予以解决并避免其再次出现。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货、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企业/html/caiwufenxi

我想这样的数据因为很麻烦,所以很难在没有给酬劳的情况下免费得到。我个人觉得,既然你学会计,并且写这方面的论文,你自己去查看需要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新浪财经上面有你需要的所有数据,你只是需要去整理,这样就节省了你去查看每家上市公司报表的麻烦。有具体的数据不如你自己去亲自整理数据跟有说服力啦,呵呵。并且既然是论文的话,提供数据应该不是重要的部分,而是你有自己的看法,比如通过何种利益分配方式来达到最低坏账等等。比如1个月付清帐目可以有2%的折扣等,你可以研究什么样的方式能达到最佳的应收账款管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可以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总结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而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大力开展促销活动,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导致应收账款数量增加。 于是,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以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应收账款的成因 1、商业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被企业所采用,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2、销售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存在差距。企业发出商品后,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这就产生了应收账款。这主要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占用时间的缘故。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同时,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产生应收账款。 3、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效益下降。通常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往往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企业可能会被迫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如果企业出现账面利润,那么年度实现的利润要还向投资者分红,企业可能要垫付股东分红款,导致企业资金流出增加。这样,一方面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要垫付税款和分红款,加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风险加大,加重企业负担。同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等,都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2、降低企业信用,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到期不能收回,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使企业丧失信用,进而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企业因此无法从供应商得到折扣,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保持过高的应收账款余额极易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应收账款长期占用过多资金还会影响企业形象。 3、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应当在销售发生当期确认收入,但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金流量也能如期流入。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形成与企业赊销政策密切相关,其规模往往与销售收入正相关,即销售收入增长将引起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一旦货款不能回笼,企业将陷入“账面利润多多,账户资金空空”的虚假繁荣的窘境,企业会计利润将大打折扣。如果控制不力,企业的利润将被大量的呆账和死账消耗殆尽。这样,尽管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要按应收账款余额的~定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但是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将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损失。因此,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4、延长企业营业周期,延缓资金周转速度。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等于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引起企业流动资金沉淀,现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延长营业周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其管理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就其本质而言,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企业必须根据“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不是利润”的原则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把资金回笼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对应收账款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速应收账款回笼,减少坏账,确保企业经营利润的最终实现。 (一)事前控制 1、客户信用管理。 (1)建立客户档案,开展信用评价。企业应当深入细致地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规模、信誉等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为信用评价提供相对完整和科学的依据。企业应根据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和连续性等标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客户信用评定。根据客户信用评定结果,选择优质的客户开展销售业务,建立健全营销网络。 (2)制定信用额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企业应根据客户近期的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和货款支付情况,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即企业对某一客户愿意承担最大赊销限额,并确定赊销金额的大小和期限的长短。财务部门及时办理货款结算、记账及对账等手续,如实反映客户的信用额度使用情况,防止出现差错。同时,企业应建立信用额度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管理和控制信用额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赊销规模。 (3)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企业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起用并录入客户档案。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应严格据此限额控制交易量,不得突破,避免销售人员凭主观判断,盲目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若客户信用额度发生变动,还必须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同时,企业对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确保信用限额制定的安全。胜和合理性。 2、完善销售业务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位。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的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清欠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企业销售业务的合同洽谈、配货及发货、开票、出门及收款等业务应当由不同部门的人员完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便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避免出现舞弊行为。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等工作;财会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结算记录、对账和督促管理货款回收;发货部门主要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办理配货及发货等工作;清欠办公室应及时召开清欠会议督促销售部门的清欠工作,负责应收账款的法律诉讼及追讨,制定清欠及考核制度。以上各岗位应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的收账周期,减少呆账。 3、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等事项。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该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4、开展赊销业务培训。通过对销售人员进行赊销业务培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分析应收账款的成因、对策及责任,介绍收款的方式和技能,以及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的方法,增强销售人员的防范意识。 (二)事中控制 1、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企业销售业务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授权有关人同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对于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应当通过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企业应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工作,对客户提出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一旦接受,企业要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与交货,确保全面履行合同。销售合同一经签订,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双方应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补充合同或新合同,以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的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所在。 (1)收款。客户送交的货款,财务部门应及时开具收据,并进行账务处理。对于收到的汇票、支票等及时办理收账手续;对于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及时办理查询,确保真实有效。 (2)开具提货单。对照合同根据客户要求开具提货单,并送交客户签收。 (3)发货。运输部门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正确无误。 (4)结算。发货后,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办理货款结算。 3、选择先进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在途时间。企业可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必须带款提货,否则不发货,确保货款及时回笼。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网上银行、实时汇兑等先进的结算手段,加速资金回笼。 (三)事后控制 1、实行销售业务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销售业务专项审计,检查销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防范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经营风险。 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催收制度。财务部门应当开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工作,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的长短和款项所占比例,以及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长而可能成为坏账。据此,企业区别账龄长短,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催讨方式(如书信联系、电话联系、上门催讨和诉诸法律手段等方式)催讨货款,以设法收回欠款。 3、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是无效的考核”。企业应当按“谁销售,谁收款”原则将货款回笼分解到每个销售人员身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每月,根据货款回笼计划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在奖金中兑现。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并责令其赔偿,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4、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避免发生差错,并保存好有关材料,确保债权法定追索权的延续。由于应收账款收回的法定期限是逾期2年内,过了有效期企业就丧失追回欠款的权力,企业必须力争在有效期内收回款项或取得延长有效期的相关证明,如对账单、付款计划等。 5、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货款回笼和信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应收账款能否及时足额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及时收回,定期组织人员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应收账款形成原因,评价其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落实专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企业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同时,企业应始终坚持把货款回笼放在首位,实行应收账款的全过程控制,加大收款力度,加速货款回笼,确保实现的收入及时足额流人企业,从而规避经营风险。

1 全面核算应收账款的成本     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占用, 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 ( 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 ) 之积, 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管理成本。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起费的开支, 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费用 , 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 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   坏账成本。 因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 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果坏账损失 , 即坏账成本。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 坏账成本就越大。   以上前两项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第 3项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 这三项就是企业提2建立信用体系      2 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及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系统     因为企业对赊销信用的管理需要进行调查, 分析及专业化的管理, 并且涉及财务及销售等部门, 因此为确保各项信用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 设立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信用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最大限度销售产品, 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 将信用风险也就是坏账和逾期账款控制在最低限度。   要为客户建立资信管理系统。客户的资信状况如何, 信用是否良好, 偿债能力如何,都是资信管理系统所要求记录的。对于此, 可以通过与客户的日常交往情况;也可以通过信息渠道, 比如网络, 的报告等获得所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然后根据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客户数据库, 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并且及时更新数据库的记录。   2.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 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 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二个双赢选择, 调适应收赃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 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   西方企业传统经验认为,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信用品质( Character)、偿付能力( Capacit 川、资本 ( Capital)、抵押品( 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简称“5C”系统。信用品质主要通过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测其将来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 由此首先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其资产的流动比率和变现能力的大校资本是客户财务状况与经济实力的客观反映,是客户偿付的最终保证。企业要通过客户的财务报告资料, 了解其资产规模、负债结构及产权比率, 判断客户自有资金实力是否雄厚。以掌握好商业信用额度的使用。抵押品是客户提供的资信安全保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性, 企业才可以向抵押人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工经济状况则要求客户的偿付能力在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的效果。   2.2实施具体的信用条件。   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 。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 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客户信用订单时, 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 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   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 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 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 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   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 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 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 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 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 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 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2.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 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在在继漏, 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 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 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 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 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 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 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款拖欠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 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胀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 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 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      3 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3.1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 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 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 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 。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 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 以防患于未然。   3.2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一般而言, 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 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 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 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 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前应收账款, 也不能放松监督, 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3.3 满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   企业为了当期必要的现金支出, 必须要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入总额。企业既定期间预期理金支付额扣出同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额 ( 包括可临时支取的贷款、短期证券变现净额等 ) 后的差额。就非要通过应收账款的有效收现才能得以保证最低现金需求。   可以这样说, 应收账款未来的坏账损失对企业当前经营并非最为紧要, 更关键的是现期实际现金到位的应收款要能够填补同期现金流量缺口, 特别是要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工资支付及偿付不得长期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   3.4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 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 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 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 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事先进行估计, 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企业要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 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 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 企业如果能建立和实行及时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就能有效地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 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