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2:13:40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选题比较旧,但是可以帮你写。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开题报告一般分为几个模块,你一个一个写就好啦,关键点在于题目,提纲框架,创新点,研究方法,剩下的导师不会仔细看,可私信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意义: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会计职业特殊的道德规范。今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呈泛滥趋势,给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引起各界关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题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因此研究并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可以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配合国家法律制度,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选题比较旧,但是可以帮你写。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帐外设帐;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2、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4、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5、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造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治假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 一、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1、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1) 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 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 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2、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3、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新《会计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一)明确规定了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为了便于量刑处罚,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十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中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单独作为一项,体现了新《会计法》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三)明确规定了具体处罚标准。新《会计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如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因造假,被判刑。就是造假者可耻下场的典型。 新《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违法处罚,将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法律的威慑力,有效地遏止了造假行为。那些胆敢造假者,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帐凭证入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信息质量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目标控制;执行控制;凭证控制,也称手续控制;纪律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四、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和单位外部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理财权力越大,就更需要会计监督。因此,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帐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 如不服从,可能遭致报复,如果服从,就是实施违法行为。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上述人员外,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求之明确,措施之严厉,前所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4)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 (5)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坚决不做假帐。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论文总结报告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几年,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很多从业者缺乏诚信和道德,在从业中违反法律法规、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经济发展信息的失真。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市场经济繁荣、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诚信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1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以及监管力度的增加,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对稳定社会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有效打击经济犯罪奠定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等现象不断发生,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诚信,这些情况会造成经济发展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从国家的层面而言,经济发展信息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基础,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前提,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信息的失真造成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失误,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盲目引导企业进行投资,使企业利益遭受损失,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乏  实践中,很多从业的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从业中受到利益的驱使,不顾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篡改会计资料,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很好地约束自身,导致实践中违法现象不断发生。  2会计人员诚信的缺失  当前,诚信问题仍然是摆在会计从业人员面前的核心问题,诚信工作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应当重视长远利益,不应当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违诚信的行为,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实践中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会计人员不诚信的现象频频发生,甚至最后演变为经济犯罪。最近几年经济犯罪尤为严重,数量在不断上升,严重破坏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同时也给自身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职业道德监督体系不完善  我国当前虽然拥有很多的财务管理部门,然而它们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不高,导致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管理力度不强、深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方面,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职业道德监督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就无法形成约束机制。此外,由于体系的不完善、道德准则的缺失无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形成当前尴尬的局面。因此,在今后应当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并做好普及教育,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更好地培养出高道德标准的会计人才,这也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2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1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实践中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要高于其他专业,而且接受道德教育的学生的道德素质往往高于其他未经过道德教育的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程度越高,其道德水平就越高。但是就当前的实践中来看,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和这种潜在的规律不一致。第一,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是没有系统性的,往往都是呈片段化的,学会计的人员中很多都是半路转行过来的,先前就没有接受诚信教育,后来也没有经过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而直接上岗,导致其在工作中无法严格要求自身,当面对利益的诱惑,无法控制地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和诚信不重视,继续教育形式化严重,没有发挥好其实际的效能,一直都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在今后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绝不触犯法律的底线,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2从业环境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会计道德和诚信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虽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一部分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无法固守原本的道德和诚信。例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利益,缺乏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总体上而言对社会经济也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当前会计从业大环境不理想,虽然违法犯罪现象在经济活动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违法操作等违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使诚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道德教育必要性更加凸显,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自律组织  自律组织的缺乏无法对从业会计人员形成震慑,无法有效地避免道德和诚信丧失的严重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自律”并非对于个体而言,而是对整个会计行业的要求。如果能实现自律,就能对会计人员形成很好地约束,提高他们心中的道德水平和诚信标准,促使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自律组织,无法很好地实现自律的目标,会计从业人员自律能力不高,这也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不高的原因之一。  4法律规范不完善导致诚信缺失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规范的法律体系,是从法律的角度对于经济人员的一种约束,能起到很到的预防作用。就当前而言,我国的经济法不是很完善,存在很大的信用危机,信用制度方面的建设更是需要引起注意,例如: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的征集制度、公开制度、担保制度等,很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搜集工作不完善,要想得到这些信息是十分困难的,即使一些专业的机构也很难获取。实现自律的关键是建立自律的监管机构,仅有口号,没有实际行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完善监管机构是促进从业人员自律的重要保障。就当前的状况来说,我国还不存在相应的自律监管组织,这也是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不高的原因之一,今后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改进,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做为新时代的会记,我们既要有道德,又要讲诚信;而情感又是道德的基石,所以要讲道德就要先学会掌控自己的情感;熟话说:诚信是金,人无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论文答辩报告范文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几年,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很多从业者缺乏诚信和道德,在从业中违反法律法规、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经济发展信息的失真。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市场经济繁荣、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诚信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1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以及监管力度的增加,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对稳定社会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有效打击经济犯罪奠定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等现象不断发生,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诚信,这些情况会造成经济发展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从国家的层面而言,经济发展信息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基础,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前提,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信息的失真造成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失误,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盲目引导企业进行投资,使企业利益遭受损失,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乏  实践中,很多从业的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从业中受到利益的驱使,不顾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篡改会计资料,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很好地约束自身,导致实践中违法现象不断发生。  2会计人员诚信的缺失  当前,诚信问题仍然是摆在会计从业人员面前的核心问题,诚信工作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应当重视长远利益,不应当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违诚信的行为,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实践中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会计人员不诚信的现象频频发生,甚至最后演变为经济犯罪。最近几年经济犯罪尤为严重,数量在不断上升,严重破坏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同时也给自身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职业道德监督体系不完善  我国当前虽然拥有很多的财务管理部门,然而它们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不高,导致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管理力度不强、深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方面,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职业道德监督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就无法形成约束机制。此外,由于体系的不完善、道德准则的缺失无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形成当前尴尬的局面。因此,在今后应当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并做好普及教育,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更好地培养出高道德标准的会计人才,这也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2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1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实践中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要高于其他专业,而且接受道德教育的学生的道德素质往往高于其他未经过道德教育的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程度越高,其道德水平就越高。但是就当前的实践中来看,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和这种潜在的规律不一致。第一,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是没有系统性的,往往都是呈片段化的,学会计的人员中很多都是半路转行过来的,先前就没有接受诚信教育,后来也没有经过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而直接上岗,导致其在工作中无法严格要求自身,当面对利益的诱惑,无法控制地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和诚信不重视,继续教育形式化严重,没有发挥好其实际的效能,一直都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在今后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绝不触犯法律的底线,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2从业环境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会计道德和诚信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虽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一部分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无法固守原本的道德和诚信。例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利益,缺乏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总体上而言对社会经济也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当前会计从业大环境不理想,虽然违法犯罪现象在经济活动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违法操作等违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使诚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道德教育必要性更加凸显,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自律组织  自律组织的缺乏无法对从业会计人员形成震慑,无法有效地避免道德和诚信丧失的严重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自律”并非对于个体而言,而是对整个会计行业的要求。如果能实现自律,就能对会计人员形成很好地约束,提高他们心中的道德水平和诚信标准,促使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自律组织,无法很好地实现自律的目标,会计从业人员自律能力不高,这也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不高的原因之一。  4法律规范不完善导致诚信缺失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规范的法律体系,是从法律的角度对于经济人员的一种约束,能起到很到的预防作用。就当前而言,我国的经济法不是很完善,存在很大的信用危机,信用制度方面的建设更是需要引起注意,例如: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的征集制度、公开制度、担保制度等,很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搜集工作不完善,要想得到这些信息是十分困难的,即使一些专业的机构也很难获取。实现自律的关键是建立自律的监管机构,仅有口号,没有实际行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完善监管机构是促进从业人员自律的重要保障。就当前的状况来说,我国还不存在相应的自律监管组织,这也是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不高的原因之一,今后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改进,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帐外设帐;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2、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4、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5、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造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治假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 一、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1、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1) 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 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 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2、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3、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新《会计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一)明确规定了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为了便于量刑处罚,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十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中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单独作为一项,体现了新《会计法》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三)明确规定了具体处罚标准。新《会计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如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因造假,被判刑。就是造假者可耻下场的典型。 新《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违法处罚,将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法律的威慑力,有效地遏止了造假行为。那些胆敢造假者,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帐凭证入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信息质量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目标控制;执行控制;凭证控制,也称手续控制;纪律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四、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和单位外部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理财权力越大,就更需要会计监督。因此,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帐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 如不服从,可能遭致报复,如果服从,就是实施违法行为。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上述人员外,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求之明确,措施之严厉,前所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4)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 (5)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坚决不做假帐。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当前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漠或受本位主义或小集团不正当利益的驱使,故意弄虚作假,不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抵制不正之风,畏惧强权。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大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规则、企业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作为记录经济活动工具之一的会计面临了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但是,在会计领域中,制假造假者,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者生产的“产品”,由于存在着虚假伪造问题,致使会计核算失实、信息失真。会计核算水平很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使国家、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这些会计领域的造假者正是我们会计人员本身,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是会计法制工作不健全,财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漠或受本位主义或小集团不正当利益的驱使。故意弄虚作假,不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抵制不正之风,畏惧强权。这一方面实际上讲的就是,财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这个问题。 1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公认的衡量职业活动好坏的标准,是指导本行业活动的规范和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为指导,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道德建设决定着我们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而职业道德建设是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决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扭转整个社会风气,堵塞经济活动中的漏洞,制止经济犯罪和损公肥私,化大公为小公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会计工作实现法制,逐步走上法制轨道的思想基础,同时对法制不足的部分起到弥补作用。 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 遵纪守法,不畏强权 这一规范要求会计人员要有遵纪守法,刚直不阿的品德,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在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要严格审查,坚持执行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准则、条例等。要坚决抵制单位领导人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伪造、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的不法行为,不畏强权重压,不徇私情,不怕打击报复。 2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这一规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律人先律己,不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办事公道,不搞宗派,敢于抵制不正之风,要经得起金钱、地位和权利的考验,廉洁奉公,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方针、制度,要一视同仁。 3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这一规范就是要求会计在工作中要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反映会计主体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情况,而不受“主观”意志、“长官”意志的左右,如实反映,不允许弄虚作假,隐瞒谎报,不得伪造和变造凭证、账薄、报表,所有会计数据资料,必须内容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 3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会计事务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为使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实施系统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会计法规教育、经济形势教育三个方面。教育对象是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人员和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各类会计职业学校,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都必须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抓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环节、源头环节。①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勤奋进取、勤俭节约、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精神,恪尽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品德,使学生意识到会计职业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个人理想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②会计法制教育: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可开设相应的《会计法规教程》课程,加强对学生职业纪律的培养、职业责任的培养,树立法制的观念,做到干会计工作要树立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思想。 (2)在职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在职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该举办定期、不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班,从思想政治方面、会计法制方面和经济形势三方面入手,来普遍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的具体办法,对不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不允许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于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会计人员,除应负有关的刑事责任外,还应吊销这些会计人员已取得资格证书,不允许再从事会计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正确、客观和公允。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坏,作为会计工作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广大会计工作者在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对自己在道德意识、物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活动。即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岗位上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反复锻炼、不断陶冶而形成的崇高的道德品格。职业道德修养不可能靠外界的力量,如法律规章制度强制力来实现,主要靠自我修养。 广大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精神,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不仅要讲专业学习,而且还要讲政治学习,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伟大工程。会计这支职业大军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帐外设帐;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2、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4、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5、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常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造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治假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 一、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以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1、在会计监督方面,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1) 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 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4) 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2、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3、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新《会计法》在以下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一)明确规定了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为了便于量刑处罚,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核算管理中十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中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单独作为一项,体现了新《会计法》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三)明确规定了具体处罚标准。新《会计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如郑百文公司原董事长因造假,被判刑。就是造假者可耻下场的典型。 新《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违法处罚,将有效地控制造假源头,法律的威慑力,有效地遏止了造假行为。那些胆敢造假者,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应从原始凭证这一源头抓起。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帐凭证入帐;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控制;2、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信息质量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目标控制;执行控制;凭证控制,也称手续控制;纪律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它的功能有:1、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2、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内部控制系统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四、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和单位外部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越大,就更需要制约,理财权力越大,就更需要会计监督。因此,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帐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 如不服从,可能遭致报复,如果服从,就是实施违法行为。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上述人员外,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求之明确,措施之严厉,前所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4)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 (5)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坚决不做假帐。

实际意义:利益驱动、会计环境恶劣、职业道德缺失、"不做假账"的会计如何生存?研究动态:老话长谈,如何让会计真正去发挥作用,为社会提供真实的经济面貌研究思路及方法:会计委派制总体安排:会计立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