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7 05:22:40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

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据初步估计,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损失耕地7万公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2)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壤日益瘠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观测,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东北地区因水土流失损失的氮、磷、钾总量约317万吨。资料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约700万公顷,成灾率达35%,而且大部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这更加剧了粮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紧缺。(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8厘米—10厘米,有的河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米—10米,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河流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涝灾害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第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与流失的氮、磷及化学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引起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其效益的发挥。据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累积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淤废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200多座,按计算费用每立方米库容5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而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灌溉面积、发电量的损失以及库周生态环境恶化,损失更是难以估计。(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据统计,1949年全国内河航运里程为77万公里,到1985年减少为93万公里,1990年又减少到7万多公里,已经严重影星到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且逐渐形成了“越恳越穷,越穷越恳”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49年以后,人口增加更快,水土流失与贫困同步发展。如不即使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在网易-土木在线中有多论文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怎么写

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3分)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下低土壤肥力 淤积水库、阻塞河流、破坏交通、水旱等自然灾害加剧对水利和航运极为不利 生态严重恶化加剧区域贫困 森林之所以能够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作用是因为:(5分) (1)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减弱雨水对地表土层的直接冲击力 (2) 林木枯枝落叶层在森林水文中的作用。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维持其结构性和抗蚀力;拦蓄和渗透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分散和滞留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和削弱洪峰的作用;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流入河川和水库, (3) 森林使土壤渗透性增强 (4) 水土保持林根系固土作用

关于水土流失的危害,不谈了,你可参考1楼的说法。涵养水源作用,表现在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具有水文生态功能。简单的描述,就是森林具有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这三大层次对降雨分别起着截留、拦蓄和入渗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使得降雨不会立即在坡面形成径流,大大地滞留、阻延了径流的发生,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形成壤中流或地下径流,在雨后或旱季缓慢流出,起到补充水源作用。这属于森林水文学的研究范畴,世界各国对它的研究有100年左右的历史,欧美和日本走在世界前列,有大尺度范围研究实验。而国内研究多见于小尺度,需要结合大尺度研究来进行拟合或佐证。

在网易-土木在线中有多论文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砍伐) 南方丘陵: 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砍伐利用) 。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分部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锁定五大焦点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正面临着五大焦点问题,即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抢救以及南方崩岗的防治。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介绍,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一个焦点是黄河、长江等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据了解,对七大江河中上游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最早是从黄河开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张学俭表示,目前,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以黄河为例,黄河目前大约有43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它造成了平均每年13亿吨泥沙下泻,仍然是我国水土流失一个最大的难点。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二个焦点是坡耕地的改造。目前我国共有59亿亩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年均14亿吨土壤侵蚀量,而且使大量耕地资源遭到破坏。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损失100万亩,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坡耕地。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是从2000年才开始认识到的一个焦点问题。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流失表土4~7厘米,按此速度推算,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50年后将全部流失掉。目前,黑土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经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有关部门正对黑土区进行试点治理。石漠化是当前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突出又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西南石漠化地区人口多、土地少、环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尖锐。西南岩溶地区土层极其脆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5年后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届时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第五个焦点是南方崩岗的治理。崩岗是风化的花岗岩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在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地。近年来,因为雨水的冲刷,风化的花岗岩石大片崩塌,湮没农田,淤积水库,造成了很大危害。目前,崩岗的治理问题得到广泛重视。张学俭提出,南方崩岗的治理应该与开发相结合。南方可用土地资源比较少,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结合崩岗的开发,可以使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形成大量后备土地资源。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在其30万亩乌龙茶茶园中,有一些茶园就是对崩岗被推平后形成的丘陵加以开发。因此,南方崩岗开发和治理相结合的前景较好。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有哪些

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3分)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下低土壤肥力 淤积水库、阻塞河流、破坏交通、水旱等自然灾害加剧对水利和航运极为不利 生态严重恶化加剧区域贫困 森林之所以能够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之作用是因为:(5分) (1)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减弱雨水对地表土层的直接冲击力 (2) 林木枯枝落叶层在森林水文中的作用。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维持其结构性和抗蚀力;拦蓄和渗透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分散和滞留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和削弱洪峰的作用;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流入河川和水库, (3) 森林使土壤渗透性增强 (4) 水土保持林根系固土作用

水土流失产生怎样的危害?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淤积水库,堵塞河道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森林的重要性因为森林植被众多,树木根部发达,深深地扎根于地下,能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和达到涵养水源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要多多种植植被植被除了这些作用外,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等等

在网易-土木在线中有多论文

泥土流失的后果引起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论文题目是什么

关于水土流失的危害,不谈了,你可参考1楼的说法。涵养水源作用,表现在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具有水文生态功能。简单的描述,就是森林具有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这三大层次对降雨分别起着截留、拦蓄和入渗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使得降雨不会立即在坡面形成径流,大大地滞留、阻延了径流的发生,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形成壤中流或地下径流,在雨后或旱季缓慢流出,起到补充水源作用。这属于森林水文学的研究范畴,世界各国对它的研究有100年左右的历史,欧美和日本走在世界前列,有大尺度范围研究实验。而国内研究多见于小尺度,需要结合大尺度研究来进行拟合或佐证。

水土流失产生怎样的危害?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淤积水库,堵塞河道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森林的重要性因为森林植被众多,树木根部发达,深深地扎根于地下,能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和达到涵养水源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要多多种植植被植被除了这些作用外,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等等

在网易-土木在线中有多论文

不解释这个问题,只感觉到你这个人好懒惰

浅谈水土流失的危害论文题目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5公斤、磷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耕地面积的减少将给子孙带来极大隐患。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40多年来全国因沟壑侵蚀、表土冲刷、水冲沙压等原因损失耕地达260多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6万公顷,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有3330多万公顷,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以上,带走氮、磷、钾约40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初化肥的全年产量;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严重障碍,在南方土层较薄的地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可使疏松表土流失殆尽,最后基岩裸露成为光板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见到的"红色沙漠"、"白沙岗" 、"光石山"都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恶果。 据80年代初测定,福建长汀河田和安溪官桥的侵蚀坡面,平均每年流失1厘米厚的土层,在流失严重的地方,不但表土流失殆尽,而且红砂层变薄,白砂土层出露,出现碎屑层,土壤既旱又瘦,坡面的小老头松只有1米多高。另外,因长期沟蚀,把坡耕地切割成支离破碎的沟壑,坡地资源在破坏,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肥力普遍衰退,坡耕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含沙量高达60%~70%。

建立在你对水土流失的完全理解下这篇作文才写的好 题目:肥水不流外人田 得与失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5公斤、磷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回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据初步估计,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损失耕地7万公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壤日益瘠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观测,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东北地区因水土流失损失的氮、磷、钾总量约317万吨。资料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约700万公顷,成灾率达35%,而且大部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这更加剧了粮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紧缺。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8厘米—10厘米,有的河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米—10米,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河流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涝灾害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第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与流失的氮、磷及化学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引起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其效益的发挥。据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累积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淤废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200多座,按计算费用每立方米库容5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而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灌溉面积、发电量的损失以及库周生态环境恶化,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据统计,1949年全国内河航运里程为77万公里,到1985年减少为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