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1500字

发布时间:2024-07-12 20:01:12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1500字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但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根据自身的特点应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 第一,选择较分散的目标市场。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第二,选择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地域性较强的目标市场。运用正确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目标市场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促销策略 渠道策略 自机器大工业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诞生,又有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在历经各种挫折与困难之后仍能坚持下来,很多中小企业继续成长和走向成熟,不少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大企业、大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占现有企业总数的比例普遍都达到90%以上,甚至在“大企业王国”之称的美国已超过了95%以上。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功不可没的,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外部提供的有利条件之外,主要还有赖于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相应优势。  中小企业除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能否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战略 将组成市场的不同群体找出来,然后为市场的某一特定群体开发产品,这一特定群体就被称这为“目标市场”。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企业就必须确定它们服务的目标市场。  中小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重要性三国时期,刘备初起之时力量薄弱,当时天下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势力比较大的则北有曹操南有孙权,而刘备审时度势,选取蜀中为据点,终成三分天下之势。其中刘备旗下将相的鼎力相助功不可没,但刘备在最初以蜀中为根据地,同时大肆宣扬自己是皇室宗亲,标榜自己乃仁义之士的种种举措则为这个局面展开了很好的头。  用市场营销学的观点来看,这里就有个目标市场选择的问题。我们常说的目标市场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目标地域、目标人群、目标需求。而刘备则正是在正确分析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基础上,选定了正确的目标地域——被曹操与孙权忽略的蜀中,锁定了正确的目标人群,并迎合了他们的目标需求——蜀中百姓渴望安定、尊崇仁君,从而为其日后市场地位的奠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的选择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选择的目标市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选择较分散的目标市场。分散的目标市场,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是小数量、多样化,而且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要快。大企业生产时一般以产生规模经济的市场规模为主,它难以适应小数量、多样化的要求。小企业可发挥自己灵活性的优势,抓住这些发散的目标市场。第二,选择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地域性较强的目标市场。同样,这些目标市场是大企业进行规模生产所无暇顾及的,同样大企业选择这部分目标市场时,付出的成本较高,远不及小企业有优势。  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征地一席之地,除了要有正确的目标市场选择,还要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的选择等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运用正确的产品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源源不断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开发新产品。而开发新产品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远远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借鉴香港的企业的明智选择。香港的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以中小企业居多,缺乏独立研制产品的条件。他们的产品策略主要是紧跟国际市场潮流,充分利用国际上的最新技术,研制仿制产品。  选择正确的销售渠道,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与制度下,绝大多数国际企业都未能将产品直接售于消费者,在他们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些中间媒介,这些媒介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中间媒介如批发商、零售商,在取得产品合法所有权之后,再转售出去;另外如经纪人,企业代表,销售代理人,负责寻找顾客,代表企业与人洽商,但他们并没有取得产品所有权。 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国际企业常用的产品价格策略有: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价格策略、产品线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等。而对于中小企业一般采用低价法策略,满足顾客追求物美价廉的的动机,赢得市场优势。香港的产品常以物美价廉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这归功于香港的中小企业的价格策略,他们以微利低价全力推出新产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进而占领市场。由此可见,成功的价格策略,是中小企业营销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 选择正确的促销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产品的促销就是人们通过一些有意识的活动手段和媒介等来宣传、介绍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销售的目的。促销活动主要有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方式。中小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准确地传播给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但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区域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方式,或直接让利,把促销交给有实力的经销商。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计划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善于找先机和制度创新,发挥先行优势,并扬“船小好调头”之长,打主动战。 参考文献: [1]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3 [2]《中小企业简报》2008第11期(总第458期

与这个东东有关的资料在校内图书馆就能找到啊!还有就是人民日报的一些版面也有,要想写出好东西,还得自己去努力找啊!

学术堂提供了一些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  1、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3、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4、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  5、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  8、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0、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11、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2、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14、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15、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6、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  17、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8、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  19、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  21、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  22、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3、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  2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25、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7、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28、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以普通财经类院校为例  29、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3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3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2、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33、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  34、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35、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  36、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  37、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8、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9、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  40、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41、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2、以ERP模拟实验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4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4、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5、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6、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47、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48、Wiki环境下“工商管理模拟”教学的探索  49、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0、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51、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52、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53、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  54、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与探索  55、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  56、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57、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  58、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9、工商管理  学位论文 质量分级评价问题的探讨  60、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  61、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62、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63、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  6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65、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66、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68、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69、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  70、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71、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  72、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4、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75、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探讨——基于一项案例教学实践调查  76、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77、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内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78、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79、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8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81、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82、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  83、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84、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85、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8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  87、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88、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89、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90、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启示  9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  92、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  9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94、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9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96、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  97、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98、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以英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  99、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00、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内容提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 构建战略定位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95-2000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4%和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4%和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00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23亿美元,而2001年度则提高到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1万美元、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8万美元、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夏论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周善乔,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当然了加分才能给你希望采纳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内容提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 构建战略定位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95-2000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4%和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4%和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00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23亿美元,而2001年度则提高到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1万美元、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8万美元、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夏论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周善乔,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文化道》 本书在国内首次提出文化是企业之“道”,并战略性倡导“策划文化,沟通未来”的新经济时代价值理念。 在鹰腾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文化?道》这本书里,详细的描述了网联这样一家互联网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创作策划,在Yintl(鹰腾咨询)点评中,对网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曲折、成功、失败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从而引申到对现阶段的各种企业文化理念的介绍,并提出了Yintl(鹰腾咨询)自己的观点,给读者以明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更对Yintl(鹰腾咨询)提出的“策划创作企业文化”和“企业上市、文化先上市”的理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外文

F)弗雷德里克•E•古尔德、南希•E•乔伊斯著:《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清化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Qi)戚安邦著:《项目管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Wu)吴畏著:《管理学》,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Ni

可以到学校的数据库找。。ebsco数据库。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一、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科技文献检索系统能使无序的科技文献有序地流动,方便科技工作者对科技资料的查询和搜索,极大地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对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检索机构,如 SCI、EI 等,全部收录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信息,而且更新速度快,能及时反映国际上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基于这些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不但能查询到最新的科技文献(以英文摘要的形式反映出来),而且能检索到文章被引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揭示原文中所有参考文献,并据此获得某一主题的一批相关文献,所以论文一旦被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就能很快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并被他人引用,这也是对作者和作者所在单位一种很好的宣传,能够极大提高作者和作者所在单位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所以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的收录情况已引起国家科研、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主要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核心期刊上收录论文的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和参考文献(EI page one 数据库只收录论文的题录、作者信息和原发表期刊的信息)。所以,论文能否被这些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以下三个方面尤其重要:1、论文发表期刊是否是检索机构的源期刊(SCI、EI收录的中文期刊名单附后);2、论文的英文摘要是否规范;3、参考文献的构成情况及是否规范。二、论文摘要的规范写作1、摘要的要素  简洁、具体的摘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对象是论文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论文的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确立与目标的定位。  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设备、手段、程序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性能、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  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是结果的总结,显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被检索的窗口。2、摘要、关键词的写法  写摘要首先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认真地进行主题分析,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找出论文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运用的具体方法,得出的具体结果及对结果进行剖析而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以上述四要素为依托,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主题概念词,然后正确地组织好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主题概念词,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摘要,再以表现论文的主题内容为主旨,以主题词为工具,经过耐心地推敲、简化,力求使摘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结构完整。  摘要的四要素固然重要,但选择论文的关键词是写好摘要的关键,因为关键词包罗了论文所有的主题概念,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精练。关键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毫无约束,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具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合格的摘要不仅仅内容全面,要素齐全,简明扼要,而且要尽量融入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的关键词。3、摘要的写作要求  总结国内外各大著名检索系统对摘要写作要求及同行期刊制订的摘要写作规范,一般中文摘要写作应符合以下要求:①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 words;②摘要第一句的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重复,每篇摘要都是与题目连排的,题目是文摘的第一句话;③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④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⑤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⑥摘要中不能出现“图××”、“方程××”和“参考文献××”等句,不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必要时可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⑦词语拼写,用英美拼法都可以,但每篇中须保持一致;⑧用第三人称写,连续写成,不分段落;⑨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4、论文摘要、关键词写作实例  题目: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煤炭企业为例  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煤炭企业是能源资源活动重要的微观主体,经历了多年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风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打造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我们煤炭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以煤炭企业为例,以经济学、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经济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煤炭企业运行特征的规律性分析,提出对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进而提出培育和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从而引导我国煤炭企业置身于国内外大背景,立足中国现实国情,遵循自身规律做强做大,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实施能源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战略,建立有效的战略模式,提升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向世界提供路径分析。  关键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源安全三、论文参考文献的构成和著录要求  一切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图书、论文、规范、专利等都可以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和论文的前言(引言)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一项科研工作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文献的检索工作,通过检索工作,查询他人在此方面都做了哪些研究工作,进而了解他人工作的进展和进度,以及他人的研究工作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哪些局限性。  所以在写作论文时,在前言中应概述他人的工作,并指出他人工作与本论文工作有哪些联系和不同,以及本论文希望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其中提到他人的工作时,一定要给出参考文献,做到言之有据,所以文后的参考文献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占有资料的情况,进而反映出该论文的学术水平,如果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都是国内已出版很久的教材和图书,说明作者占有的都是一些很旧的文献,作者的知识陈旧,所写出的论文就很难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如果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都是作者通过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到的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则说明作者占有大量的最新文献,作者的研究工作处于该领域的最新前沿,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作者在查询文献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查询国内外一些著名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并作为参考文献。

学术堂提供了一些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  1、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3、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4、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  5、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6、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解析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  8、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0、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11、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12、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3、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14、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15、浅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6、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  17、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8、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  19、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能力的ERP实验教学探讨  21、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分析  22、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3、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学科国内外研究热点比较与分析  2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25、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7、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28、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以普通财经类院校为例  29、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3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3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2、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33、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  34、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35、国外工商管理教材浅析  36、工商管理情境教育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协同效应  37、论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8、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9、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  40、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41、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2、以ERP模拟实验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4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4、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5、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6、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47、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48、Wiki环境下“工商管理模拟”教学的探索  49、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0、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  51、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52、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广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53、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  54、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与探索  55、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  56、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57、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  58、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9、工商管理  学位论文 质量分级评价问题的探讨  60、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  61、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62、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63、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  6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65、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66、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68、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69、工商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  70、工商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71、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  72、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4、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75、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探讨——基于一项案例教学实践调查  76、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77、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内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78、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79、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8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81、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82、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  83、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84、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市场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85、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8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  87、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88、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89、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90、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启示  9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  92、论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研究  9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94、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9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96、走特色之路建设工商管理专业  97、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98、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以英国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  99、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00、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企业参考

三、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般来讲,R&D投入占销售额的1% ,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 占销售额的2% ,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占销售额的5% ,企业才有竞争力。而1999年,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R&D经费投人仅为40.6亿美元,占产品销售收人的1.1%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平均R&D投人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 以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1 2/2002上。2000年全世界R&D经费投人约5 870亿美元,其中,美、日、德、英、法等7个发达国家约占5 280亿美元,占了90% 。而同期我国全部R&D经费支出约896亿元(约108.3亿美元),占GDP的1.0%。2.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2 4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近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R&D机构,在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中,约有1/3的企业R&D机构研究开发职能不健全。3.企业技术创新起点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从钢铁的产品结构上看,一方面,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钢板类、石油管、不绣钢、工具钢等13类品种钢材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四、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及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1.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R&D机制和企业文化。(1)决策机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负责将企业的各种决策信息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问题。(2)组织构架任何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构架。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是各种政策执行 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的载体。(3)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人力资本存量和吸引增量的关键。激励机制不仅仅指报酬分配问题, 也包括声誉激励、竞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4)R&D机制 是企业x,/开展R&D活动的项目小组的管理系统,包括R&D项目的审批、过程的监控以及R&D成果的鉴定等内容。R&D机制是执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具体环节。(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一整套“软件”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内聚力,体现于企业组织内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任何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2.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资金投人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反馈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滞后。以研究技术发展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森堡和小伯尔泽在其名著《西方致富之路— —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中指出,就科学技术而言,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领先于西欧,但西方国家很快就后来居上,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东方国家,原因就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期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再看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先在环波士顿的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安纳利�6�1萨克森在《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对两地的高新技术发展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28公路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而硅谷地区却方兴未艾,不断走向新的高涨。其主要原因在于:决定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是“短平快” 的小型项目 技术人员偏向于选择高成功率的项目,研究开发活动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刻意.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其结果就是“低水平、高成功率” 的研究项目得以大量铺开,低水平和简单重复的成果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市场化意识不强,导致科技成果的低市场转化率。(2)企业内部的民主气氛不够技术人员在技术问题上往往不轻易发表意见,一是担心说了也没用,二是不敢说。技术人员在课题的审批过程中发言权少;审批过程中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3)年轻人不满于自身工作现状的比例相当高不少年轻的技术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跳槽的也不少,尤其是热门专业的人才跳槽比例比较高。笔者采访了一些跳槽或者已离职的技术人员,问及跳槽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钱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少、空间少。(4)科技人员在技术上的“藏私”现象非常普遍科技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无论是内部的还是与外部的交流都非常少,甚至有不少科技人员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正如一位被采访者说的“我会的,人家都会了,那我也快下岗了”。同时,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再学习的动力,经常主动地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的技术人员不多,对本学科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的科技人员也不多。另外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许多人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时,表现为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的培训对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际上益处不是很大。科技人员靠“吃老本”做研究的比例相当高。(5)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许多技术创新机会就这样被决策层的迟疑而耽搁了,他们还抱怨领导情愿花钱引进设备和技术, 也不愿冒大的创新风险。有技术人员反映,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6)“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认为科研岗位的提升和管理岗位的提升机会不均等, 管理岗位更容易得到提升和获得好的待遇,造成许多科技人员不安于本职研究工作,希望转向行政岗位。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在研究岗位干得很出色,上级往往将其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工作,本人也很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造成了科技人员从科研岗位向管理岗位的流失,削弱了研发工作。(7)企业与外部研究单位、高校的合作研究大多属于短期行为 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的合作缺乏长远的考虑,合作方式限于企业出钱、外单位出成果,项目完成后合作则结束。这种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对企业技术的长期发展不利。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  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  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  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  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  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  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  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  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  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  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  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  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  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  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  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  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  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  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  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  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  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  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  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  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  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  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  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  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  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  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  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  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  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  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  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  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  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  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  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  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  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1、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及政策建议2、 我国企业跨文化差异解析3、 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就业问题4、 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5、 对农户家庭经营组织的辩证思考6、 民营企业管理的出路探讨7、 员工快乐与能力本位8、 我国零售企业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9、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障碍分析10、 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选择11、 浅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12、 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的途径13、 论企业激励机制创新114、 论管理者报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15、 企业如何加强风险管理16、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17、 企业适度负责的实证研究18、 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19、 民营企业财务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实证分析20、 企业如何成功招聘21、 对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探讨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范文:工商管理对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高凌喆  摘要:这些年来,我们社会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建筑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这对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而工商管理使建筑企业对各项配置进行优化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工商管理当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也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企业工商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全面地论述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年份:202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