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5 14:48:06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25%、16%和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己想吧 不要投机取巧

简要提一下事件,探讨原因,加上国人与世界的态度,评论对世界格局的思考,时局的动荡与发展,今后人类经济社会的何去何从,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对我们的启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主题怎么写高中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份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通货膨胀的起因 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不同的学说。货币主义的解释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 DC P=-- SC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 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 为消费品总供给量。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简要提一下事件,探讨原因,加上国人与世界的态度,评论对世界格局的思考,时局的动荡与发展,今后人类经济社会的何去何从,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对我们的启示

在我国80后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可能也是“幸运”的一代,特别是生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一族,处于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于商品文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之机,对现代高科技化的生活适应性强。 80后一代从小就习惯于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时尚广告反应迅速。他们不像上一辈人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历史负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这一代人受到了其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优越,社会与文化的开放。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过多的呵护反倒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想要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需要其他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立的。可见在这一代人身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80后成长于当今的消费文化环境下,在物质追求上更加注重感性化、爱电脑与上网甚于爱书、易迷恋或沉迷某种事物而不惜花钱,越前买车、买房的享乐消费观念早已深入其心中。有钱就花、没钱先贷,图的就是通快。他们中也有相反的一类,如只饮用包装水,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整夜上网而不会为了自己的健康牺牲嗜好,总是改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少人曾经恋爱很多次,但从不会爱得死去活来,……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活观念的引领,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大胆与叛逆,在他们眼里很少有禁区,没有不能做的事。有调查表明: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既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产物,又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同龄人几乎有着相同观念的群体。因为他们成长在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的年代。2004年奥美广告公司对中国沿海部分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的调查表明: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就证明了这一点。调查还发现,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难怪你们可以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还是中国的上海,看到几乎同样装束的年轻的女孩子:她们的头发漂过几绺,上衣一定是露肚脐装或几乎裸露的吊带装,牛仔裤上面总有几个破洞,当然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饰物。她们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等等。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我们的祖训。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要在我们年轻一代中继续发扬!大哥。最后一段我自己写的,哈哈,我都想把毛主席那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弄上了,哈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主题题目怎么写高中

[摘要]依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开展形势,议论中国在国际中的位置,以及世界政治格式和经济开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开展。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度和地域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抵触的一致的经济体系。其特性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妥协进一步开展; 2、革新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迷信技术抵消费力的推进愈加清楚。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未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进经济全球化开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阻碍逐渐肃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时开展,封锁的市场机制失掉了世界少数国度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控制逐渐抓紧,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时增加,“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迷信技术不时提高。随着科技提高和音讯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弭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激进“原产地”与“消耗者”之间的天文界限已失掉意义,商品、效劳、资金和音讯的凝滞将比过去愈加快速,“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梦想。 (3)跨国公司快速开展。仰仗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消费基地和出售机构,树立国际商务音讯网络,树立全球研讨开拓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协作与协作,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开展的主要推进力气。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消费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消费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在活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掌握力气,商品消费环节散布于不同国度,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清楚增强。 (2)贸易自在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在贸易的根底,国际贸易阻碍逐渐消弭,贸易量快速增加;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允,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在化的开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经济全球化肯定招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一般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外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促进金融自在化,国际资本大范围活动,国际金融市场兴盛开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时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向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音讯网络的迅猛开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活动减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联系将更为亲密。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协作与兼并日趋剧烈。 (3)自在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开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美。 (4)开展中国度与兴旺国度的国民财富日益增加,但经济的不平衡开展加剧,国度间的贫富差异扩展。 (5)国际间的谐和和协作进一步增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与政治不能合并来讲,经济根底决议下层修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完成“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打败危机,完成可继续战争衡增加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完成的进程,而将充溢博弈与应战。世界经济开展临时的不平衡,形成更多不平安要素。经济全球化在为增强国际协作、促进独自开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异,一些开展中国度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世界经济开展的失衡所招致的部分国度的极端贫穷和落伍,催生了相关国度部分群众的绝望心思和铤而走险的心态,为恐惧主义的繁殖和延伸提供了土壤,也促使一些开展中国度外部抵触不时加剧,削弱了其应对危机,抵御自然灾祸、严酷污染性疾病和跨国立功等威胁的才干,并招致难民和合法移民数量急剧增加。 关于开展中国度来说,既要警觉“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应战,也要应用其带来的机遇,主动推进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开展中国度在国际合作体系中的自动权,完成经济继续安康开展。 2、开展中国度的经济与政治 ①开展中国度的经济开展及其效果 战后开展中国度面临的首要义务是开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这是它们解脱贫穷、落伍状况的根本路途,也是改动被剥削、被掠取位置的根本方法;是解脱由于贫穷、落伍而社会动乱不安的惟一路途,特地是在南北差异越来越大的明天,这一义务显得尤为急切;是稳固政治独立的保证。实际证明,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不只是不完整的,而且已取得的独立也无法稳固,随时都有重新丧失的风险。开展中国度经济开展的效果包括:A、经济实力有所提高。B、初步改动了过去一般的国民经济构造,工业开展比拟快速。C、经济自主性有所增强,许多开展中国度曾经可以依照自己的民族志愿,制定外国经济开展战略和政策,培植民族工业,并对外国垄断公司停止监视和管理。D、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度和地域。 ②开展中国度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酷效果 战后开展中国度为完成国度工业化所实施的两种经济战略,都对国民经济开展起过肯定的主动作用,并各有所长。出口替代有益于树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免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一些国度从轻工业的出口替代逐渐开展到重工业的出口替代,逐渐改动外国的繁多经济构造。面向入口战略,有益于完成范围经济,扩展市场范围,推进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增加的步伐。但同时,两种战略也都对经济开展有肯定的反面影响。出口替代战略限制国际市场的扩展,招致市场缺乏,消费力闲置,工业产品入口因利息高质量低而缺少协作力;由于过于着眼于出口替代工业,无视了农业和电力、动力工业开展和根底装备树立,限制经济的部分效益,面向入口战略由于主要是为了入口,繁杂使这些国度和地域经济严酷依赖世界市场,同时也繁杂加剧通货收缩和物价下跌,群众生活难以改善。同时都形成了经济开展的不平衡。 开展中国度面临的严酷效果。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本主义世界迸发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开展中国度的经济末尾出现了不少效果和艰难。如债务危机、粮食危机、失业严酷、通货收缩、物价下跌等。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开展中国度经济堕入了严酷的曲折和危机,不少国度的经济处于开展和半开展形状。 ③开展中国度的政治制度、政治提高与具有的效果 A、开展中国度取得独立以后,选择了不同的开展路途。 在战后民族独立和束缚活动开展的高潮时期,争取民族束缚和独立的国度中兴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浪潮”。许多曾经赢得独立和正在赢得独立的国度公布搞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中国、越南等国外,绝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实践上选择并走上了资本主义开展路途,但是与西方原生的资本主义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资本主义消费联系与前资本主义的消费联系混杂,国度垄断与官僚性交织、依靠性与民族性共存。 B、开展中国度在选择了各自觉展路途的同时,也树立了多种多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 开展中国度的政治体制比拟繁杂,出现多种类型,且处于不时变卦之中。开展中国度的政权形式主要有以下类型: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君主制(又称议会君主制、相对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军人政权;政教合一制和党政合一制。总的看来,开展中国度的专制化在几十年的开展中,固然出现过迂回,依然取得了清楚的效果与提高:解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完毕了帝国主义、殖专制义的统治和压榨,成为国际舞台主权独立的国度,揭开了外国历史的新篇章;广阔群众参与政治和政治专制化水平不时提高,集权体制逐渐向专制体制开展;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实施了有益于民族勾搭和宗教信仰自在的政策;各国都在探求与外国国情顺应的开展形式和路途。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十分珍贵的效果。在开展中国度的政治生活中具有着政局不稳、部分战乱不时、民族抵触繁杂、宗教抵触频发、恐惧活动有所增加等效果这也是客观梦想,是不容无视的。三、中国逝世界舞台中的作用和位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相对是不能蔑视的.革新封锁以来中国的国际位置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时扩展 革新封锁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清楚增加,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开展迅猛,随着科技提高和经济开展,战略军梦想力也不时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才干大大增强。我国是别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中心大国之一。特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失掉全国群众的衷心支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全国各族群众严密勾搭。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不时提高。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温和地域动摇的坚决力气 维护世界战争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任务确立的一项主要目的和义务。中国作为别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温和地域动摇的坚决力气,中国的开展是世界限制战争力气的开展,中国的弱小是世界维护战争力气的弱小。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度,支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温和动摇开展,是我国处置对外联系的总准绳和总目的。中华民族是热爱战争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群众饱尝殖专制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顾惜世界的和温和地域动摇。中国一直坚决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战争外交政策,支持霸权、掌管正义、倡议战争,曾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战争与动摇的主要力气,赢得了世界群众的尊重。中国往常正处于革新封锁和现代化树立的历史时期,需求一个战争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宁,支持霸权主义,维护世界战争,坚持周边动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事业安康开展的肯定央求。 3、近现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位置的变化 这个效果我们正在研讨之中,这里仅提出一些不幼稚的见地。经过一些规范来权衡,我们以为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间,中国逝世界格式中的位置大致阅历以下四个阶段: ①1840-1911年。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的状况是:西方列强逝世界各地大肆停止殖民扩张,其扩张的矛头曾经抵达中国边境,手段是自愿改动中国与列强联系的现状。在1840年以前的约三个世纪里,在与列强的交往当中,中国在国际联系中尚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掌握着制定与修正“游戏规则”的自动权。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胜,随之自愿签署了近代第一个不对等条约,中国末尾沦为半殖民地。尔后列强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对等条约,全方位压制和遏制中国,使中国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1911-1949年。总地说来,这一时期由于“三座大山”的压榨,临时的内战和骚动,中国依然处于积弱积贫的位置。但也有几件小事极大提高了中国的位置:辛亥革命树立了延绵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肯定水平上有益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五四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一个新时期的降临;中国群众经过庞大的民族舍身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群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严酷贡献;二战完毕时,中国以世界四强之一的姿态,出现逝世界舞台上,成为新降生的别离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 ③1949-1978年。1949年中华群众共和国树立后,快速扫清了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拟动摇的快速开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位置,保证了中国尔后稳步开展的平安环境。将近3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树立与开展,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薄弱的根底,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也处于稳步下降的阶段。但由于“文明大革命”等一些过失路途影响,严酷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④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施革新封锁,中国社会经济20余年来一直坚持着快速稳步的开展,中国逝世界上的位置大大提高。这不只极大改动了中国的相貌,同时也改动着世界格式。2000年,假设依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当然,我们依然是一个开展中国度,和世界兴旺国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异。如按人均GDP计算,我们还处于世界排名100位之后。这就央求我们愈加苏醒地处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四、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开展 2002年12月3日,中国胜利取得。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权,完成世博史上无开展中国度成为剖析性世界博览会举行国的历史性突破。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不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形式等角度来讲,触及的范围都十分普遍。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明经济水平等要素大限制,参展国度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发明了足不出户便可宣扬自己、广交冤家的时机。举行。年世界博览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笼统和位置,增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协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严酷意义。承办。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愈加充沛地了解中国,目击中国的庞大变化,并可减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封锁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开展中去。在上海举行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见地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水平。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发明、新理念充沛展现的盛会,也是多元文明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行此次世博会将片面提升中国的文明“软实力。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效果;1876年费城世博会,末尾将新兴强国美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战后日本重新兴起的标志……。年5月,世博会离开中国上海。184天的会期、246个实践参展方,7000万观赏人次……既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现自己的舞台,也为吸取人类最新科技、文明效果,助力自身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又能带来中国什么样的开展和变化呢?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动了流动资产投资增加。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兴旺、最生动的长江三角洲地域,世广博幕未启,这里的“世博经济”即已先行,世博会带给区域的“经济动能”可谓立竿见影。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的话说,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比9。准备时期,“世博经济”每年对整个长三角地域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行之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域投资的拉动将超越50%。梦想大约更具压服力。上海世博会筹办时期,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少量的场馆树立来自直接投资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域相关根底装备树立也同步促进,范围和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世博会的主要工程之一,连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的上海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上海西部入口增加到6条;而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铁虹桥站的部分装备,也将逝世博会时期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接收力,也让中国客商看到了庞大的商机。此前,江苏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宣扬旅游,并推出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嗅觉灵敏的江浙客商也早已衔接诸如世博会特许产品等多个制造业项目,价值数十亿元群众币。第二,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开展 。 上海举行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行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优秀的机遇,特地是经过举行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鼎力宣扬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益于扩展中国产品入口,并有益于扩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停止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际企业也 可以经过上海举行世博会,了解国外开展最新动态,有益于接收多方来客与中国停止经济贸易协作。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利害剖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主动有益的一面,也有消沉有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开展机遇,也面临严酷的应战。我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度,要苏醒地见地到,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向是不可阻挠的,逃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水平上的落伍。我们应准确掌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制地避其有利微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坚持稳步快速开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有益要素 (1)有益于应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封锁的扩展,我国已成为开展中国度中接收外资最多的国度。2000年我国应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应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处置了我国经济开展中的资金瓶颈,完成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加。 (2)有益于扩展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加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入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进入口总额抵达11548亿美元,占世界入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益于处置盈余休息力失业效果。我国人口众多,休息力充沛。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处置部份盈余休息力失业效果。如在我国西北内地地域,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乡村休息力近两亿,不但有效处置了失业效果,还在肯定水平上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开展进程。 (4)有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树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激进产业构造革新和产业协作,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树立现代法人管理构造具有主要的推进作用。同时,经过技术协作,可以变短与兴旺国度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异,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协作力和发明力。 (5)有益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革新和完美,变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美。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有利要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合在经济兴旺、根底装备好、报答利息率高的地域和项目,将形成我国地域经济的不平衡开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践应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域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域。 (2)我国外贸入口主要是靠廉价协作和少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休息稀疏型产品为特性,却为之付出了舍身生态环境和消耗珍贵矿产资源的繁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际产业链的可继续开展。 三、中国经济开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开展目的是:到2020年国际消费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片面完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抵达中等兴旺国度水平。要完成这个目的,需求我们作不懈的勤劳。面对经济全球化协作日趋剧烈的局面,中国在以后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任务: 1。树立我国国度经济平安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需高度注重国度经济平安,应树立政府指点下的微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度经济平安预警目的体系,片面研讨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度经济主权,确保国度经济平安。 2。完美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时提高,树立和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主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际经济体制革新力度,突破一系列国有垄断范畴的垄断局面,片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协作;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美金融、证券和投资等相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视等微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树立一集体系完整、机制健全、一致封锁、协作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树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需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革新,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法律法规,完美进入口商品的运营管理,树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微观调控体系。 4。研讨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开展相顺应的我国经济构造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讨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顺应的经济开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构造调整力度,经济增加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运用效率为主的表现高科技特性的集约型经济方式改动;同时鼎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扬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开展具有国际协作才干的跨国公司。 5。鼎力展开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当代全球经济的协作就是国度创新才干的协作,自主创新才干曾经成为国度协作力的决议性要素。我国应高度注重国度创新体系树立,充沛发扬科技提高对经济开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开展动态,不时提高科技开拓和创新才干,推行运用科技创新效果,不时寻求并发明新的经济增加点。 6。主动展开区域经济协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外部大市场树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发明了数百万的失业时机和数千亿的财富支出,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胜利阅历对我国开展地缘经济具有主要的自创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停顿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度和地域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度和地域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正在商谈的自在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增强与中国自在贸易区、中国东盟自在贸易区、上海协作组织、西南亚自在贸易区等相关国度和地域的经济协作,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答复时间:2011-10-24 5:38:09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25%、16%和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25%、16%和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按照专业论文的要求找了一份给你,学术性较强可能你还要自行修改~~~当作业应付老师绝对没问题,记得给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据学术堂了解,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下面分享十五个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自己想吧 不要投机取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